浅谈竹文化之青神竹编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竹文化之青神竹编艺术
胡晓腾
管理学院自考酒店管理专业2009级指导教师:朱丽娟
摘要:千里岷江千里弯,福泽了天府之国千里沃野的岷江在青神弯出一把躺椅,浸润出一方钟灵毓秀的水土,也孕育出了青衣郡独具特色的千年竹编文化。“文化浓郁的竹艺之乡”青神竹编艺术名扬天下。青神是国际竹藤组织指定的“国际竹手工艺青神培训基地”,青神竹编艺术在中国和世界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其竹编艺术及其产品蜚声海内外,赢得了国内国际许多赞誉。
关键词:青神;竹编艺术;发展
一、青神竹编的历史
青神县,以古蜀王蚕丛氏“着青衣而教民农桑,民皆神之”而得名。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建县,至今有1400多年历史。青神竹编工艺是伴随青神农桑文化而传承发展的古老民间工艺,它由人工把竹制成粗细不同的竹片、篾条编织成生产、生活用品的工艺,至今仍在广大农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神竹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蚕丛氏的故乡》载:“早在5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活动在这里。”那时,青神的先民便开始用竹编簸箕养蚕、编竹器用于生活。据史料记载:到了唐代,文宗太和年间(827-835),荣县人张武率百余家于青神编竹篓拦鸿化堰、凿山开渠、引水灌溉农田。民间用竹启成篾条(片)编竹席晒东西,编簸箕养蚕,编篼筐盛物,编扇扇凉等,已广为流传,竹制品市场开始形成。
到了宋代,据传苏东坡在中岩书院就读时,就用竹扇驱蚊纳凉。民间盛传:苏东坡与青神才女王弗在中岩相恋后,王弗见东坡在中岩山上读书,常被山上的蚊子咬一身疱块,十分痛心,于是,回家请篾匠教她编了一把很精美的宫扇,送给东坡,作为“定情物”。消息传开后,篾工巧匠们就开始学编宫扇,被称为“东坡宫扇”,青神扇子从此就出了名。民间竹编用品也增多,形成了竹制品生活、生产用具市场。
到了明代,青神人余承勋考中进士,官授翰林院修撰(人称余翰林)。他进京做官时用的竹编书箱、膳食盒就是用很细的竹丝编制成的,样式非常精美,现收藏于“中国竹编博物馆”。
到了清代光绪年间,青神的竹编艺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当时编的“宫扇”相当精美,被列为朝廷贡品,现有一把收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据传:青神贡
生文笔超,是清代同治贡生,想进京会试。当时科举考试,贿赂考官风气盛行。他家境又不甚富裕,没有银两可送,听说“东坡宫扇”很有名气,于是便带了几把进京,送给主考大员。主考大员觉得青神竹编宫扇非常典雅秀美,决定送给皇上讨赏。皇上得到此扇,很是喜欢,因此下旨:青神竹编宫扇作为朝廷贡品。文笔超因为考试失误落第,光绪三年还乡,撰写了《青神县志》54卷。随着养蚕业的迅速发展,青神成了当时“西南第二大丝市”。养蚕用的竹簟、簸箕、背篼、筛子等形成了庞大的竹制品市场。
民国时期,青神竹编工艺水平又有了新的发展,能够在扇面上编花、编字了。特别是抗战时期,天庙竹编艺人艾正星一家,开始用很薄、很细的竹丝编成有“抗战到底”字样的扇子,送朋友。县内进步人士还组织了几十名竹艺巧手,用细竹丝编成斗笠,边沿写上“抗战到底”字样,用以慰劳抗日将士。青神农村养蚕业更加发展,1933年,全县蚕茧产量达34万公斤,汉阳古镇办起了大型缫丝厂,蚕丝经乐山、成都、运出川外。因而,青神养蚕的晒簟、簸箕也大量生产,销售到外地。竹编业得到快速发展,家家户户都用竹编器具。
二、青神竹编的发展
青神竹编除了保留传统的晒簟、簸箕、箩筐、篼、篮、粮屯、蒸笼、鱼具等30多种生产、生活用具外,还新开发了竹编凉席、枕席、竹水瓶壳、工艺型竹扇等。
“文化大革命时期”,青神相继出现了花、鸟、鱼、虫一类的竹编新产品。当时采用的是“坐标式”编织方法,标志着青神平面竹编艺术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20世纪80年代后至90年代中期,青神竹编竹画编织技艺发展到鼎盛时期。开发的新产品创历史最高记录,共七个系列3000多个品种。竹编艺人能用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竹丝编织出艺术含量极高的惊世之作,如《中国百帝图》、《清明上河图》等。
2000 年5月,青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国际竹藤组织率20多个国家的专家前来考察,将青神定为了“国际竹手工艺培训基地”。目前已在印度、新加坡等8个国家开展培训,并接收了26个国家的学员到基地进行培训。该县提出“上下打竹牌,全民念竹经,培植竹资源,建设竹环境,加强竹科技,发展竹产业,开发竹旅游,繁荣竹文化”的发展战略。通过政府支持,政策激励,市场引导,青神竹编产业迅速崛起并得到大力发展,成为生产规模大、产品种类多、艺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一大特色产业。全县竹编产业产值由1996年的2000万元上升到2005年的1.5亿元。从事竹编生产人员人均年收入在4000元以上。
目前,该县较大的竹编竹画手工作坊有“中国竹艺城”、“竹宝斋”、“ 美湖竹编制品屋”、“美联家居制品有限公司”等。青神竹编产品不仅打开了数十个国家的市场,一幅《八骏图》还堂而皇之地登上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央大厅。
三、青神竹编的分布
青神县竹编主要分布在南城、青城、瑞峰、西龙、观金、高台、青竹、汉阳等乡镇,同时还辐射到了周边县市及省内外部分地区,如眉山、井研、邛崃、贵州、海南、浙江等地,对当地的竹编艺术发展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四、青神竹编的品种
青神竹编大致分为平面竹编、立体竹编和瓷胎竹编三大系列几千个品种。其中,最绝的是平面竹编,这是对名胜风物、名家手迹、名人书画采用国画、汉书、木刻的手法进行再创作,其艺术性特别强,样式有横幅、条幅、挂屏、座屏、折叠等。
平面竹编按照每平方厘米织入的丝数由少到多为标准又分为中档、高档和精档系列,其精品是指每平方厘米用48根以上的细如发丝、薄如蝉翼的柔软竹丝蒙在书画面上,按图案样式,用“竹针”挑拨竹丝,编织成薄如蝉翼、光洁如绸、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代表作有《中国百帝图》、《清明上河图》、《百寿图》等稀世珍品,它们也被世界各国组织和元首所珍藏。
立体竹编主要指旅游小商品系列、文艺表演系列和家具系列,如扇、帽、桌、椅、床、鞋、箱、包、船、马、灯笼等,着重于精、细、雅、美和古色古香、细腻华贵,富于民族风味。
瓷胎竹编工艺品则是以慈竹细丝紧扣瓷胎编织而成的一种精美工艺品,其编织技艺以“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丝”为特色,将慈竹加工成丝,以古今名人字画为底稿,以景德镇、潮州、宜兴等地优质陶瓷为胎,根根竹丝依胎而成,随凹随凸,浑然一体,宛如天成。花瓶、茶具、酒具、口杯和文房四宝等,精巧古朴,集艺术性、观赏性、实用性和收藏性于一体,深得人们喜爱。
五、青神竹编的荣誉
青神竹编历史悠久,2000年,青神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更加促进了竹编的发展。全县竹基地达10000亩,常年从事竹编产业的有3万余人,形成了有美联家居、云华竹旅、状元竹艺、竹福竹编、美湖竹编等20家竹编龙头企业。产品也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远销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到1.2亿元,成为青神一大经济支柱产业。集竹生态园林、竹编艺术品生产、展销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中国竹艺城(竹艺博物馆)汇集上千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