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美主体美感审美经验审美意识
审美主体:美学中把审美中的人,或正在进行审美活动的人称为“审美主体”。美感:审美快感之简称。它指人们在现实审美活动中感知、体验美好对象、事物的具体过程、状态和成果。若专指审美活动之最后成果,则它主要的是审美主体的一种心理愉悦或精神快感。美感是从审美主体角度对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概括。
审美经验:美感之别名,它主要指审美活动中主体心理事实中的不自觉部分,如审美快感、审美趣味等,以与审美意识相区别。
审美意识:美感之别称,它是指主体对自身审美活动的自觉意识及其反思性成果,如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
第一节审美条件
审美活动的物质前提
人并非天生就是一个审美主体,审美这种精神性活动要顺利进行,必须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为前提。一个人想要审美,想要从审美活动中得到愉快,他必须先做到日常衣食无忧,必须是在已经吃饱喝足,衣暖屋安之后。换句话讲,一个人必须先生存后审美,先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然后再从事作为精神性活动的审美。虽然物质上的贵族未必一定是精神上的贵族,但终日为衣食奔忙的人,也必然缺乏审美的闲情逸致。
审美主体感受器官
审美是人的一种精神感性活动,它首先是一种运用人的视听感官的活动。美的世界首先是一个形形色色的世界。因此,健全的耳目感官是从事审美活动的又一必要条件。视觉和听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受器官。我们与世界的联系,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首先是用眼睛和耳朵获得的,对以感性为特征的审美活动来说就更如此。美的欣赏,美感的获得首先要靠正常的耳目感官。我们这些幸而感官健全,耳聪目明的人们,能不用心地感受这个世界的丰富色彩和奇妙音响,特别地看重这看似平常的耳目之福吗?
审美态度
审美态度指人们从事审美活动所应当具有的特殊心态。具体地,它指人们在进入审美活动之前,应当自觉、主动地将一切与此次审美活动无关的现实物质利益考虑主动、暂时地忘掉,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审美活动中来,以最大限度地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它实际上是一种非物质功利的精神性态度。
文化修养
审美从极朴素、简单的悦耳悦目这种生理快感开始,但又不止于耳目之悦,不止于生理快感,否则就难以成为一种精神性活动。耳目之悦之后,还有更丰富、复杂的精神性内涵,这些内涵正是人类超越生理感官追求的更高级、复杂的心理情感、精神观念之寄托与表达,这些便是通常所说的文化。人类审美活动进入自觉的以艺术创造为核心的时代后,一定的文化知识修养,就成了文明时代主体进入审美领域时又一必要的主观条件。
总之,文化会使一个人的心灵更加丰富、细腻、敏感、深刻。整体文化修养越好,他就会从审美活动中得到越多,审美活动也就越有魅力。
我们把主体从事审美活动需要具备的特殊生理、心理能力称为审美能力。
1、形式感知力
所谓形式,是指生活中各种现实物质对象、现象的质料、色彩、形状、声音及其相互关系。“形式感知力”是指人们对各类现实对象、现象上述要素的高度敏感,是人们能较快、较容易地感受、把握这些要素及其关系的生理、心理能力。
审美活动要求人们能在审美活动中“纯形式”地,至少是“形式优先”地看世界,要求人们面对各种现实对象,能首先发现其感性形式,能从一个本来完整的现实对象中不假思索地“剥离出”其形色,并能淡淡对其形式感兴趣,而不必考虑它们的其他性质与功能。
黄金分割是一个奇妙的数字比例,也是一条古典的美学法则。黄金分割最早见于古希腊和古埃及。即把一根线段分为长短不等的a、b两段,其中短线段a 与长线段b之间的比值为0.6180339时最理想,这个比值就是黄金分割率。
应用在摄影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照黄金分割率0.618排列出2:3、3:5、5:8、8:13、13:21等无数组数的比,这些数的比值均为0.618的近似值,这些比值主要适用于:画面长宽比的确定、地平线位置的选择、画面空间的分割以及画面视觉中心的确立。
2、联想想象力
联想想象力指审美活动中主体能超越当下现实情境,超越眼前审美对象、现象的物质表象、时空限制,在意念中调动起自己相关的人生经验记忆,甚至对这些经验进行大胆的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创造性的人生情境和生动活泼的意念之象——意象的能力。联想想象力是人类审美活动中十分重要的心理能力,是人类审美活动从生理感性(已经听到或看到的)上升到精神感性(脑海中似真似幻的生活情境),从生理快感上升到心理快感,体现审美活动精神性因素的关键环节。
3、情感体验力
人类审美活动的感性特征在精神层面就是指审美活动会涉及人类的情感世界,会引起人们的情绪、情感运动、体验。所谓的情感体验力,又指人们超越自身当下现实社会角色和利益情境,在想象性情境中产生相关情绪性心理反应的能力,能从情感认同的角度感知他人命运和人生经验的能力。
4、理性领悟力
人类审美活动虽说是一种以感性为对象,又依靠感官的活动,可它并非全然与人的理性能力无关,并非理性的反面。审美同时也是高智商的精神活动。它要求人们具备一定的理性领悟力。所谓理性领悟力,是指人们能够从世界纷纭万象当中当下直觉出其内在的同异关系,并由此而转化为一种对人生的理性理解转化为一种人生的理性智慧。有此能力,审美活动才能由朴素的情感运动转化为更高的智慧境界,于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世事洞明的智性快感。
以上四种能力是人类审美活动普遍需要的生理心理能力看,它贯穿于各种具体的审美活动之中。
第三节审美心理
动态地看,现实的审美活动,实际上就是感知、联想想象、情感和理解这四种审美心理要素相继发挥作用的过程。
感知是人的视听等感官对审美对象、现象外在感性表象的印象与把握。这是审美心理活动的第一阶段——感知阶段。
人们由眼前现实的视听物理表象联系到不在耳目之前的相关生活经验,并进而形成意念性、虚幻的生活意象便是联想想象。此时的审美主要是人们联想、想象的心理功能发挥作用的阶段,是说审美的第二个阶段——联想想象阶段。
一个人在审美活动中能触境而生情,由物及人,由人及己,能超越自身现实处境、利害得失,对他人的命运起关注之心,能对他人的喜怒哀乐想象性地深入体察之、感受之、同情之,此之谓情感体验。这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第三个阶段——情感阶段。
由对特殊情境的情绪性感受上升到对人生万象普遍性的智性洞达,此之谓理解。这就是审美心理最后一个阶段——理解阶段。
现实的审美活动总是一种综合的心理现象,我们很难从中分辨出哪些是情感,哪些是理解,哪些是生理快感,哪些是精神快感,而且这种分辨也大可不必。现实的审美活动总是上面这些因素同时发挥作用的过程。静态地将完整的审美活动分析为几种要素,并列出次序只是为便于理解,是一种事后的反省,是科学研究的方便权宜。
第四节审美快感
审美活动的最后结果就是审美快感,简称为美感。李泽厚先生在其《美学四讲》中曾用“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来划分审美形态,甚为精当。依此,我们把审美快感析为三层:耳目之悦、情意之悦和智悟之悦。
1、耳目之悦
这是美感的第一个层次——生理快感层次。在此意义上,美就是声色,就是形式。美感就是耳目之悦,就是审美对象对耳目生理感官的刺激,让麻木者兴奋,让紧张者松弛。这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真正起点,也是审美素质、审美能力的起点。2、情意之悦
这是美感的第二层次,它标志着人类审美活动已由生理快感上升到心理快感。在这一层次,审美基本上被理解为情感体验活动,美感则是情绪性满足。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从另外一个角度揭示了审美心理。他认为:人生而有种种欲望,特别是性欲。但作为社会的人,这种欲望的满足并不是无条件的,而是受到各种社会规范的约束与压抑,这种受压抑的欲望久积而成病。文艺史人类遭压抑之生理欲望的变形与升华。在此意义上,审美或美感,实际上就是想象性情感的满足。
3、智悟之悦
审美主体由特殊性感性表象直观臻至对宇宙人生月映万川式洞悟之大喜乐谓之智性之悦。这是审美精神性快感的又一方面。人有理性,有智慧,理性、智慧的满足也会给人带来很大的满足和快感。理性快感的满足也是美感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一种智性之乐。
审美总体上是感性的,然理性却又是其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从智力游戏到象征艺术,均是如此。
理论上,美感包括了上面三部分,现实审美实际有多重情形,取决于审美主体的心境、态度、个性、审美能力及其文化修养水平。
第五节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或审美趣味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的稳定性、个性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