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到底能治甲亢吗

中药到底能治甲亢吗
中药到底能治甲亢吗

中药到底能治甲亢吗

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很多的疾病也逐渐的出现了,出现甲状腺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随着现在甲亢治疗和各种手术的风险变得越来越高,人们往往对于医院的治疗方法越来越讲究中医的治疗,中医不仅能够去除疾病的根,而且对于中医的治疗还可以不需动手术,无需开刀,那么中药能治甲亢吗?如何治疗的来了解下。

处方:生牡蛎20克,玄参、夏枯草、柴胡、党参各10克,栀子、连翘、黄芩、浙贝母、甘草各6克。

加减:肝火偏亢,急躁易怒者,加刺蒺藜10克,龙胆草、丹皮各6克;心火亢盛,心悸失眠较重者,加夜交藤20克,丹参、.生地各12克;肝风内动,肢颤较重者,加钩藤、刺蒺藜、白芍各10克;胃热亢盛,多食易饥者,加生石膏15克;脾胃运化失常,便多乏力者,加茯苓、麦芽各10克,白术6克;病久正气耗伤,加黄芪30克,加重党参用量;火旺灼阴,口渴烦热者,加沙参、

天花粉各lO克,麦冬8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清肝降火,化痰软坚。

主治:甲亢,中医辨证为肝郁痰热型,症见怕热,多汗,疲乏无力,烦躁多虑,失眠,紧张,心悸,食欲亢进或厌食,甚至甲状腺肿大,突眼,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上述就是有关治甲亢中药的相关介绍,那么对于甲亢的药物治疗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了。

以上介绍的药物仅供大家了解参考,因为甲亢患者的情况不同,所以配伍的药物也是不一样的,上述介绍的药物不要私自乱用,患病还是要到正规医院治疗。

在目前的医学界看来,中医可以完全的对甲亢的治疗起到根治作用,甲亢可以通过手术的治疗药物的治疗,还有中医的理疗和中药来进行加以调理,那么对于中药能治甲亢吗,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甲亢的中医治疗疗法

甲亢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 一、甲亢概述 中医临床学中无甲亢得病名,根据其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体征,本病与中医学中得“瘿病”很类似。但中医学瘿病得概念很广,在《吕氏春秋》、《三国志》、《诸病源候论》、《肘后方》、《千金要方》、《三因方》等古代文献中先后沿用了血瘿、气瘿、息肉瘿、石瘿、劳瘿、土瘿、忧瘿、筋瘿等众多名称,这些可以概括现代医学得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炎等多种疾病,但与甲亢比较接近得当属忧瘿与气瘿。 二、甲亢得中医病因病机?甲亢以怕热多汗、心悸易怒、多食消瘦、指舌颤抖、甲状腺肿大为中心证候,病位在颈部缨脉(即甲状腺),病变脏器波及肝、肾、心、脾、肺,而以肝肾为主。病因上既有先天禀赋不足,又有后天调理失度,更有外邪侵袭而发病。所谓禀赋不足者与现代所称之遗传因素相似、人之先天禀赋与肾之关系最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肾阴为人体阴液之本,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本,先天不足、劳欲伤肾均可导致肾之阴阳不足。肾阴不足不能上涵肝木,可致肝阳上亢,阳亢化风则见指舌颤抖之症。肾阳不足,气不化津,为痰为饮,上结颈前缨脉则见颈前肿大。后天调理失度包括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情志内伤与现代所称之精神因素致病雷同。有人统计365例甲亢发病因素,发现80%患者有不同程度得情志因素,本病之发病多缘于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肝失疏泄一则可致气机郁滞,血行不畅,二则可化火生热伤阴,三则可横逆犯脾致湿生痰,终则痰热瘀互结为患,结于颈前则为颈缨肿大(甲状腺肿大),内扰心神则为心悸易怒、怕热多汗,上犯肝窍则见突眼之征,热扰中焦则消谷善饥、壮火食气,肌肤失养则形体消瘦,火热伤阴、筋脉失养则见指舌颤抖。饮食不节,多指恣食肥甘,损伤中焦,运化失职,聚湿生痰为患,其证多以身倦乏力、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苔白厚腻为主。所谓外邪侵袭者与现代所称感染诱发本病相似,六淫邪毒经口鼻或皮毛侵入机体,内伤脏腑,生痰致瘀,上犯缨脉,结聚颈前,则成本病、总之,本病就是以内伤虚损为基础,复加外邪侵袭,形成气、痰、瘀、火共同为患得本虚标实之证。 三、中医治疗甲亢得机理?甲亢病位在颈部,临床上呈现出得颈肿、怕热汗出、心悸心烦、消谷善饥、性急易怒、指舌颤动、形体消瘦等症状,就是一个多脏腑受病、多病机共存得复杂得病理过程,治疗上常通过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健脾化痰、滋阴降火、滋补肝肾、宁心安神、涤痰散结、活血通络、驱除邪毒等多种方法、多个环节,借以达到调整人体内环境失调得病理状态。有人综合国内有关资料,结合现代科技总结出中医治疗甲亢得机制为:?(1)调整机体得免疫功能。 (2)调节神经与体液系统得功能活动。 (3)抑制能量代谢。?(4)抑制甲状腺素得分泌。?四、中医治疗甲亢得适应证 中医治疗甲亢多以内服中药为主,大量临床资料表明,疗效比较肯定。据近年来1033例得统计分析,疗效在84%~93、8%之间、有人根据文献资料,结合个人得体会,提出适应症如下:①轻度与中度甲亢(重度甲亢者则中西药同用);②对服抗甲状腺药物过敏者,或因毒性反应无法继续治疗,且不宜手术者;③合并肝病者;④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甲亢症状加重者;⑤甲亢手术后得疗效不巩固,或又有复发者。?五、甲亢得中医基本证型?甲亢得临床症状较多,如高代谢症群,精神、神经症状,心血管、消化道症状,肌肉骨骼、造血系统症状及局部症状—-甲状腺肿大、突眼等,对如此众多得症状,很难以一法一方来完成治疗计划,达到预期目得。为了便于临床体现中医治疗得特点,就必须对病人所有症状、体征、脉象及其她四诊所获得得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其证候规律,分辨出不同得证候,方能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对本病得辨证分型,不同层次医疗单位、不同地区学者得意见不尽一致。统计近年来近50篇甲亢得治疗资料,其分型有气郁痰凝、心肝火旺、心肝阴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胃火旺盛、阳亢风动、胃强脾弱等近40个证型,如此之多,自然使学习者难以掌握。?有研究指出:本病早期多以火旺为主(实火),阴虚次之。病程较长、年龄较大者,多以阴虚为主,火旺次之(偏虚火)、不典型甲亢、淡漠型甲亢及病程较长且年老体弱者,多以气虚、脾虚为主,阴虚次之。良性突眼为痰气交结,恶性突眼多为肝阳上亢,弥漫性甲状腺肿大多肝郁脾虚,结节性甲状腺肿大或甲状腺腺瘤多有气滞血瘀、 综合近年来国内研究得资料,结合作者得体会,本病得辨证分型主要有气郁痰结型、肝胃火旺型、气阴两虚型、阳亢风动型、阴虚火旺型、肝郁脾虚型、痰结血瘀型、心肝阴虚型等八个证型。临床上不少病例常不就是单一证型存在,可表现为两个或两 1、气郁痰结型甲亢得临床表现及治疗 个以上得证型复合存在,在治疗时需注意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方能收效良好。? 本证型得发病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痰邪内生结聚于颈前所致。临床表现为颈前结块肿大,弥漫对称,肿块光滑、柔软,性急易怒,胸闷胁痛,怕热汗出,颈部憋胀,吞咽不爽,喉间有痰;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弦滑或弦数有力、治当理气舒郁、化痰散结。方

甲亢的中医治疗原理与方法 (2)

甲亢中医治疗 让病人抒发情绪,心里的话不要闷着,都抒泻出来。 中和疗法:环境、饮食、情绪、 甲亢病人的拍打 有一位家长患过很严重的甲亢,我想甲亢是归三焦管,而甲状腺属于上焦应该归心脏管,所以她的心包经和心经应该能拍出不少的痧,一试,果然。但最有意思的是这位家长的心力很强,她全身都试了试,结果在手臂外侧靠内的部分也打出了许多的黑痧(有照片为证)我一查,是手少阳三焦经经过的地方,我不禁感叹,中医太神了! 那你如果说这个甲亢性功能亢进,或者是怎么样子哈,因为什么样子的体重,一个礼拜、二个礼拜上下差二十几磅来回地变得胖;变得瘦;变胖变得很快,实际上这都是一种……当然了作为……啊,这是内分泌的问题啊什么,实际上都不是,嚎,实际上是一种病态。那,在经方的……经方家来说,如果你是阳明经热,啊,而没有阳明经的腑热。阳明经呢,在经方来说的话就分两个处方,一个是腑热,腑热就是大便便秘了,我们可用小神机、大神机、调味神机啊,或者是大黄甘草汤。那还有一种是经热,经热的话变得胃口非常的大。好会吃东西啊,哇,吃很多,那个,那个吃饭好吃……一餐吃好几碗。面要吃很多,米面要吃很多,病人会过胖。有这种情形,那经热的时候,我们一般用白虎汤就解决掉,就可以把胃缩小,胃的那个容积会缩小,病人就吃不下东西了。那如果说这个遇到阳明经热的病人,你常常还有些症状是一饿马上就要吃,不吃的话就会很难过,会慌啊,心慌。西医来说血糖太低,嚎,让你要吃一颗糖。但是没有用啊,你吃一颗糖下次还是血糖低啊。我们这个时候就要用白虎汤,把胃缩小。胃体积、

容积缩小了以后,他吃得饭量就不会很多,同时不会那么快,那么容易饿,啊,这个时候,人就慢慢,慢慢瘦下来。 甲亢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采用食疗、方药两种方法治疗甲亢,具体介绍如下: 1、中医食疗 (1)决明子茶:决明子30克,绿茶50克。决明子与绿茶混匀,每取10克,沸水冲泡,或水煎取汁温服。代茶饮。清肝泻火降压。适用于甲亢高血压者。 (2)灵芝百合饮:灵芝10克,百合10克,冰糖15克。灵芝和百合入砂锅,水煎30分钟,溶入冰糖即可。每日一剂,温服。滋阴溢气,养心安神。适用于甲亢失眠、心悸患者。 甲亢的中医治疗方法(3)生地枣仁饮:生地15克,枣仁30克,柏子仁10克,冰糖15克。生地和枣仁、柏子仁共入砂锅,水煎30分钟,溶入冰糖即可。每日1剂,温服。滋阴清热,养心安神。适用于甲亢心悸、烦躁、失眠患者。 (4)山药糯米粥:鲜山药30克,糯米100克。山药洗净,去皮,切片,与糯米共煮粥。每日1剂。健脾益气。适用于甲亢大便次数多或溏泻者。 甲亢的中医治疗方法(5)山药鹅汤:主料:山药30克,沙参15克,玉竹15克,鹅肉250克。调料:葱段3克,姜片3克,精盐3克,味精1克。鹅肉洗净,入砂锅,煮沸弃汁。诸药放入纱布袋逢好。砂锅置火上,入鹅肉、药布袋、葱、姜、精盐,文火炖至肉熟,入味精煮沸即可。配餐汤,滋阴益气,止消渴。鹅肉益气补虚,和胃止渴,治消渴,配合善治消渴之山药、沙参、玉竹,适用于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 2、常用方药 (1)消遥散合六君子汤加减:柴胡10克,当归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6克,制半夏10克,陈皮6克,香附10克,山药15克,白芥子6克,丹参30克,黄芩10克,党参15克。水煎服,日1剂。疏肝健脾,豁痰消瘿。用于肝郁脾虚,症见精神抑郁,吞咽不利,神疲乏力,大便溏稀,月经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者。 甲亢的中医治疗方法(2)白虎汤合知柏地黄汤加减: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5克,甘草6克,生地30克,山药30克,太子参30克,萸肉10克,麦冬15克,生牡蛎30克,五味子6克,玄参10克,香附10克,丹皮6克。水煎服,日1剂。滋阴泻火,软坚散结。用于阴虚头旺,症见面红,心悸,汗出,急躁多怒,纳亢消瘦,舌红苔黄,脉弦数者。 (3)黄芪生脉饮合杞菊地黄汤加减:黄芪30克,党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枸杞子15克,生地30克,山药15克,萸肉10克,白芍15克,香附10克,制首乌15克,

治疗甲亢的中草药

第三章治疗甲亢的药物 第一节中草药 干地黄 【来源】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地黄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河南。 【别名】生地黄。 【性味】甘、微苦,寒。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主治】(1)甲亢患者见有低烧(体温一般低于38℃),怕热,肌肤灼热,皮肤温湿,精神亢奋,易激动,性情急躁,舌红或深红,苔白薄,脉沉数属于肝经热盛,治宜清肝热,养肝阴者,可用干地黄30g,配伍水牛角15g,鳖甲30g,知母10g,白芍15g,丹皮10g,甘草5g,水煎服。5~6剂为一疗程,26如有疗效,可服2~3个疗程。(2)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见有易饥多食,消瘦,口渴喜饮,多汗,大便频数而干燥,舌红苔少,脉沉细数属于胃阴不足,虚火上炎,治宜滋养胃阴,生津止渴者,可用干地黄30g,配伍淮山20g,麦冬20g,法夏10g,党参15g,玉竹20g,知母10g,水煎服。6~7剂为一疗程,如有疗效,可服3~4个疗程。 【用法用量】水煎服,15~30g。 【使用注意】(1)本品性寒而质腻,脾虚大便溏薄者不宜用。(2)若无生地黄,可用鲜地黄代之(其用量可加倍)。鲜地黄比之生地黄,清热凉血之力强,而养阴生津力逊。 【临床评价】生地黄甘寒质润,擅于清热养阴,对于甲亢患者,不论其是肝经热盛,或胃阴不足,或肝肾阴虚,都有一定疗效,且无毒性,可以久服,但需注意其寒腻之弊。 山茱萸 【来源】为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植物山茱萸除去果核的果肉。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陕西、山西等地。作为药用,主要为晒干或烘干用。 【别名】枣皮,山萸肉。 【性味】酸,微温。 【功效】滋补肝肾,敛汗止漏。 【主治】 (1)甲亢见有汗多,日夜不止,皮肤温湿,消瘦、神疲乏力,记忆力减退,心悸气促,口干口渴,四肢常见紫癜,白细胞总数偏低,血小板寿命缩短,舌淡红,苔白,脉沉细弱等属于肝肾阴亏,治宜滋养肝肾,生津止汗者,可用山茱萸15g,配伍牡蛎30g,浮小麦30g,党参15g,淮山20g,金樱子18g,水煎服。每天一剂,7~9剂为一疗程,如有疗效,可服3~4个疗程。 (2)甲亢见有梦精,早泄,尿频,夜尿增多,妇女月经过多或漏下日久不止,色淡红,舌淡嫩,苔白,脉沉弱等属于肾气不固,治宜补益肾气,固精止漏者,可用山茱萸15g配伍沙苑子15g,龙骨30g,莲子(莲心并用)30g,女贞子15g,旱莲草10g,水煎服。每天一剂,3~5剂为一疗程(对于漏下,服药3剂仍下血不止者,宜找其原因,或改用其他药方),若有疗效,则可服3~4个疗程。 【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对于漏下证,病情较重者,可用30g。 【临床评价】山茱萸既能滋养肝肾,又能敛汗止漏,属滋养性固涩药,对于甲亢见有虚汗不止,或崩漏、滑精等证的治疗,有标本兼顾之优点。本品副作用较少,可以久服。 山慈姑 【来源】为兰科植物杜娟兰和独蒜兰的假球茎。主产于我国西南地区、黄河流域等。作为药用,主要是生用。 【别名】毛慈姑。有些地区将百合科多年生纤弱草本植 物老鸦瓣的鳞茎,亦作山慈姑用,药名为光慈姑。

(推荐)著名老中医邓铁涛对甲亢的辩证论治

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简称,是以循环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以多食、消瘦、怕热、多汗、心悸、急躁、易激动等代谢增高、神经兴奋症候群为主要表现。病因多种,其中以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最为多见,约占甲亢中的90%,故本文主要讨论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目前,多数认为本病是第v型变态反应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20-40岁发病,以女性多见。男女比例1:4-6。大多数起病缓慢,病情渐进,常因精神刺激、创伤及感染等应激情况而诱发本病或病情加重。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的代谢增高和神经兴奋两大症候群以及免疫功能紊乱而引起的弥漫性甲状腺肿、突眼、局限性粘液性水肿等征象。 中医虽无甲亢相对应的病名,但因中医称甲状腺肿为瘿病,故常常也把本病归入瘿病的范围。然而,据其临床症状特点看,似还涉及到中医的心悸、不寐、郁证、汗症、痰症、虚劳等内伤杂病的范围。盖古人有“痰为百病之母”、“痰生百病”、“百病多为痰作崇”之说法。朱丹溪更是强调杂病论治以气血痰郁为纲。根据本病以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为主要病理特征,结合历代医家有关瘿病和痰症的论述,以及程氏消癳丸的组方用意的启示,参以自己的临床机会,我认为甲亢主要从痰论治。 (一)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病机,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兼情志刺激,内伤饮食,或疾病失治误治或病后失养,导致人体阴阳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所造成。根据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所涉及的脏腑虽多,但其症候特点仍属实虚错杂,本虚标实,本虚多为阴虚,渐至气阴两虚为主,故见形体消瘦、乏力、多食易饥、畏热多汗、手颤、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标实则为痰凝气结,郁久化火而表现精神、神经症状,如精神紧张、惊惕、健忘、失眠、烦躁易怒、多语多动等症,从而形成气阴两虚、痰淤阻络的虚实错杂、本虚标实之症。 (二)辩证论治 根据以上的病因病机,对于本病的治疗宜益气养阴、化痰散结为主,故用生脉饮合消癳丸加减化裁。 基本方:太子参30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山慈菇10克、浙贝10克、玄参15克、生牡蛎30克、白芍15克、甘草5克。方中以生脉散益气养阴以治其本,配合程氏消癳丸(浙贝、玄参、生牡蛎)以祛痰清热、软坚散结,白芍、甘草滋阴和中。山慈菇功能祛痰散结,余治甲亢必用之。 加减法:肝气郁结者宜疏肝解郁合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壳等,心悸心烦失眠多梦者宜养心安神选加熟枣仁、夜交藤、柏子仁、远志等;烦躁易怒、惊惕健忘者配合用脏躁方之麦芽、大枣等;汗多者加浮小麦、糯稻根等;手颤者重用白芍、甘草或配合养血熄风用鸡血藤、钩藤、首乌等;突眼者加白蒺藜、菊花、杞子等;胃阴虚加石斛、淮山、麦冬等;气虚较甚者加黄芪、白术、云苓、五爪龙等;肾虚者合用二至丸或加菟丝子、楮实子、山萸肉、补骨脂等。

中药到底能治甲亢吗

中药到底能治甲亢吗 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很多的疾病也逐渐的出现了,出现甲状腺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随着现在甲亢治疗和各种手术的风险变得越来越高,人们往往对于医院的治疗方法越来越讲究中医的治疗,中医不仅能够去除疾病的根,而且对于中医的治疗还可以不需动手术,无需开刀,那么中药能治甲亢吗?如何治疗的来了解下。 处方:生牡蛎20克,玄参、夏枯草、柴胡、党参各10克,栀子、连翘、黄芩、浙贝母、甘草各6克。 加减:肝火偏亢,急躁易怒者,加刺蒺藜10克,龙胆草、丹皮各6克;心火亢盛,心悸失眠较重者,加夜交藤20克,丹参、.生地各12克;肝风内动,肢颤较重者,加钩藤、刺蒺藜、白芍各10克;胃热亢盛,多食易饥者,加生石膏15克;脾胃运化失常,便多乏力者,加茯苓、麦芽各10克,白术6克;病久正气耗伤,加黄芪30克,加重党参用量;火旺灼阴,口渴烦热者,加沙参、

天花粉各lO克,麦冬8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清肝降火,化痰软坚。 主治:甲亢,中医辨证为肝郁痰热型,症见怕热,多汗,疲乏无力,烦躁多虑,失眠,紧张,心悸,食欲亢进或厌食,甚至甲状腺肿大,突眼,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上述就是有关治甲亢中药的相关介绍,那么对于甲亢的药物治疗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了。 以上介绍的药物仅供大家了解参考,因为甲亢患者的情况不同,所以配伍的药物也是不一样的,上述介绍的药物不要私自乱用,患病还是要到正规医院治疗。 在目前的医学界看来,中医可以完全的对甲亢的治疗起到根治作用,甲亢可以通过手术的治疗药物的治疗,还有中医的理疗和中药来进行加以调理,那么对于中药能治甲亢吗,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甲亢中医治疗方法

甲亢中医治疗方法 甲亢中医治疗方法 1、气郁痰阻 【主证】:颈前正中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常因情志波动有关,苔薄白,脉弦。 【病理】:气机郁滞,痰浊壅阻颈部,故致颈前正中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因情志不舒,肝气郁滞,故胸闷,太息,胸胁窜痛,且病情常随情志而波动。苔薄白,脉弦,为肝郁气滞之象。 【治法】:理气舒郁、化痰消瘿。 【方药】:四海舒郁丸加减。胸闷、胁痛者,加柴胡、郁金、香附理气解郁。咽颈不适加桔梗、牛蒡子、射干、木蝴蝶等利咽消肿 之品。 2、痰结血淤 【主证】:颈前出现肿块,按之质地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不消,胸闷,纳差,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病理】:气机郁滞,津凝成痰,痰气交阻,日久则血行不畅,血脉淤滞。气、痰、淤壅结颈前,故瘿肿较硬或有结节,经久不消。气郁痰阻,脾失健运,故胸闷、纳差。苔白腻、脉弦或涩,为痰结 血淤之象。 【治法】: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结块较硬及有结节者,可酌加黄药子、三棱、莪术,露蜂房、山甲片、丹参等,以增强活血软坚,消 瘿散结的作用。郁久化火而见烦热、舌红、苔黄、脉数者,加夏枯

草、丹皮、玄参以清热泻火。纳差,便溏者,加白术、茯苓、淮山 药健脾益气。 3、肝火旺盛 【主证】: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肿块柔软。烦热,自汗,多食易饥,性情急躁易怒,面部烘热,口苦等症。肝火亢旺致胃热炽盛,故腐熟过甚,而见多食易饥。火热迫津外泄,故自汗出。肝火上炎; 风阳内盛则致眼球突出、手指颤抖。舌红、苔黄,脉弦为肝火亢旺 之象。 【治法】:清肝泄火 【方药】:栀子清肝汤合藻药散加减。烦躁易怒,脉弦数者,可加夏枯草、龙胆草清肝泻火。凤阳内盛,手指颤抖者,加石决明、 钩藤、白蒺藜、牡蛎平肝熄风。多食易饥加生石膏、知母清泄胃热。 4、心肝阴虚 【主证】:瘿肿或大或小、质软,起病较缓,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眩,倦怠乏力,舌质红,舌体颤动,脉弦细数。 【病理】:痰气郁结,故见瘿肿。火郁伤阴,心阴亏虚,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宁,心烦少寐。肝阴亏虚,筋脉失养,则倦怠乏力。 肝开窍于目,目失所养则眼干目弦。肝阴亏虚,虚风内动,则手指 及舌体颤抖。舌质红,脉弦细数为阴虚有热之象。 【治法】:滋养阴精,宁心柔肝。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胁肋陷痛者,可信一贯煎加枸杞子、川楝子养肝疏肝。手指及舌体颤抖者,加钩藤、白芍平肝熄风。大 便稀溏,便次增加者,加白术,苡仁、淮山药、麦芽健运脾胃。耳鸣、腰酸膝软者,酌加龟板、桑寄生,牛膝、菟丝子滋补肾阴。病 久正气伤耗、精血不足而见消瘦乏力,妇女月经量少或经闭,男子 阳痿者,可酌加黄芪、山茱萸、熟地、枸杞子、制首乌等补益正气、滋养精血。

甲亢中医治疗好方法

甲亢中医治疗好方法 翟章锁甲亢是常见的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疾病。尽管生活中不少人都被甲亢折磨,但由于大多数的人对甲亢症状都不是很了解,常常被忽视,治疗也不及时,给病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我院专家称,甲亢危害大,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更年期更易高发,所以要引起重视,及早治疗。 花季少女更受甲亢亲睐 甲亢是由于甲状腺过多地分泌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本病多见于女性,尤其是处于更年期的女性。这是因为更年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退化,引起内分泌混乱,出现情绪激动、失眠、焦虑烦躁等症状,造成激素分泌不平衡,成为甲亢的高发人群。由于女性更年期的生理表现和甲亢症状有相似之处,所以更要注意辨别。如果更年期女性有月经紊乱、多汗、消瘦等症状时就要留意观察,以免延误病情。 甲亢易引起心血管疾病 据介绍,甲亢会导致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如早搏、心房纤颤等)、血压升高、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甲亢性心脏病。甲亢的病程越长,甲亢性心脏病发生的可能性越高,且甲亢治愈后甲亢性心脏病需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因此早期治疗很重要。然而,临床上很多甲状腺疾病的病人出现心脏不适等症状时,首先是觉得自己的心脏出了问题,先到心脏科求诊,而忽视了甲状腺问题,导致治疗“南辕北辙”,甚至错误用药,最终延误了甲亢的早期治疗。医生提醒,市民都知道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常常因为对于某些疾病缺乏基本了解,而耽误了治疗。所以,如果市民有典型的甲亢症状,最好及时就医检查。 有以下症状最好早检查 甲亢对于消化系统、心脏系统都有明显的影响,症状也比较突出。如果市民有以下症状,建议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并根据专科医生建议及早治疗: 1、食欲亢进,易饥饿,因肠蠕动增强使便次增多。食量虽然增加了,但体重却减轻,怕热,有低热现象。 2、心悸、气促、心动过速,脉压加大等。长期心动过速会使心脏扩大,以致心力衰竭。 3、爱出汗,在别人不感觉热的情况下也爱出汗;有睡眠障碍,多梦且不容易熟睡,易惊醒。 4、情绪不稳,心烦易怒,爱发脾气,极易与人吵架,难以维持与家人及亲友的和睦关系。病情严重时,还会出现忧郁,狂躁等精神失常。 5、突眼,眼球向前突出,并伴有眼球充血、怕光、流泪或水肿等症状。 了解引发甲亢的病因,那么如何治疗才能事半功倍呢?翟章锁教授经过十几年临床潜心研究独创了最新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特效疗法"TH磁药免疫平衡疗法".这种疗法多次在专业学术交流会上以其独特的辩证观点和诊疗手法深得业界同行们的高度认同。 "TH磁药免疫平衡疗法"是我院专家根据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科技成果相结合的产物。历经多年潜心研究,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总结经验而创立的。该疗法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化痰、活血祛瘀,滋阴养血、补益元气调整机体的脏腑功能,恢复机体各个系统的功效。能够安全、快速、标本兼顾的去除甲状腺疾病痛苦。 以上便是我院专家对“甲亢症状”相关介绍。为了您的身体健康,平时一定要注意对此病的观察,希望您能够及早发现病情,并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甲亢中医治疗

甲亢中医治疗 1、气郁痰结证 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痰邪内生结聚于颈前所致。临床表现为颈前结块肿大,弥漫对称,肿块光滑、柔软,性急易怒,胸闷胁痛,怕热汗出,颈部憋胀,吞咽不爽,喉间有痰;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弦滑或弦数有力。治当理气舒郁、化痰散结。方选四海舒郁丸加减,药用:青木香10克,海蛤粉10克,陈皮10克,昆布30克,海藻30克,乌贼骨30克,黄药子5~10克,香附15克,枳壳10克,郁金10克。胸闷、发憋较甚者加厚朴10克,瓜蒌仁10~15克;瘿肿疼痛者加山慈菇5~10克,红芽大戟1.5~3克(散剂每次1克);便溏者加山药3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咽喉不适、声音嘶哑者加桔梗10克,牛蒡子10克,射干10克。 2、气阴两虚证 多因郁火耗伤气阴所致。临床表现为颈前轻度肿大或不肿大,神疲乏力,口干咽燥,气促多汗,心悸少寐,面色萎黄,腰膝酸软,便溏纳差,下肢浮肿,指舌颤动;舌质红,苔少,脉沉细数而无力。治当益气养阴、涤痰散结。以牡蛎散合生脉饮加减,药用:黄芪30克,人参(太子参)5克,白术10克,生地20克,白芍15克,首乌30克,麦冬10克,柏子仁10克,桑椹20克,生牡蛎30克,夏枯草10克,瓜蒌仁12克,川芎10克,玄参30克,黄药子5~10克。便溏纳差者加山药30克,扁豆30克,砂仁10克;汗多者加浮小麦30克,麻黄根10克;指舌颤动明显者加生石决明30克、钩藤10克;眼球突出、视物不清者加青葙子10 克,草决明30克。 3、阳亢风动证 多因肝肾阴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所致。临床表现为心悸而烦,发热多汗,性急易怒,口干不欲饮,消谷善饥,形体消瘦,头晕目眩,指舌颤动,颈前肿大,目突如脱;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而有力。治当滋阴潜阳,熄风豁痰。方选珍珠丸加减,药用:珍珠母3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熟地黄24克,白芍30克,天冬10克,怀牛膝12克,水牛角15克,夏枯草10克,丹皮10克,知母10克,海浮石15克,茯苓30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30克,沉香末15克(冲服),草决明30克,海藻30克,黄药子5~10克,莪术10克,陈皮10克。指舌颤动较甚者加僵蚕12克,全蝎10克;阴虚甚者加阿胶10克,麦冬15克;心烦不寐者加黄连9克,柏子仁10克。 4、肝胃火旺证 多因暴怒伤肝,肝郁化火,火邪及胃,炼津生痰所致。临床表现为颈前肿大而柔软光滑,面红目赤,心悸失眠,性急易怒,口苦咽干,多食善饥,畏热汗出,口渴喜冷饮,头晕目眩,指舌颤动,形体消瘦;舌质红,苔黄燥,脉沉弦数有力。治当清肝泻胃、育阴散结。方选龙胆泻肝汤合清胃散加减,药用:龙胆草10~15克,知母10克,山栀子10克,黄芩10克,生地20克,生石膏30克,升麻10克,丹皮10克,连翘24克,玉竹10克,海藻30克,黄连10克,生龙牡各30克,钩藤15克,白蒺藜12克。大便干结者加大黄10克,厚朴15克;眼球酸胀者加白芷10克,石菖蒲10克;心悸较甚者加柏子仁10克,酸枣仁24克。 5、阴虚火旺证 多因火郁伤阴,虚火外浮所致。临床表现为颈前肿块或大或小,形体消瘦,目干睛突,面部烘热,咽干不欲饮,多食易饥,烦躁易怒,心悸汗出,头晕失眠,手指颤动,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脉沉细数。治当滋阴降火,涤痰散结。方选知柏地黄丸合消瘰丸加减,药用:知母10克,黄柏10克,生地30克,山药30克,山茱萸10克,夏枯草10克,黄药子5~10克,旱莲草30克,贝母12克,茯苓24克,玄参15克,鳖甲10克,牡蛎30克。心火盛者加黄连10克;大便溏薄、下肢浮肿者加山药30克,苡仁30克;胃火盛者加生石膏30克;气短乏力者加黄芪30克,白术10克,太子参30克;虚火重者加丹皮10克,地骨皮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中医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治疗进展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作者:曹金梅2005-9-21 摘要: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特征为甲状腺肿大、基础代谢率增加和自主神经系统失常,属中医“瘿病”范畴。近年来,中医界运用中医中药、针灸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获得良好疗效,现将1994~2004年5月10年间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情志刺激是甲亢的......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是由原因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特征甲状腺肿、基础代谢率增加和自主神经系统失常,属中医“瘿病”范畴近年来,中医界运用中医中药、针灸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获得良好疗效,现将1994~2004年5月10年间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情志刺激是甲亢的主要病因,傅氏[1]和欧氏[2]主张甲亢从肝论治,甲亢属“肝郁”、“中消”症,治疗以疏肝为要,酌情配以化痰、祛瘀、泻火、软坚散结等。魏氏[3]认为甲亢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阴虚为主,渐及气虚,潘氏[4]认为甲亢后期治疗以补气为主,张氏[5]以益气养阴法治疗甲亢获得满意疗效。袁氏[6]以滋阴降火法治疗甲亢疗效可靠。张氏[7]对35例甲亢患儿的临床分析,认为甲亢与先天禀赋和阴虚阳亢体质有关。 总之,甲亢的病因病机概括为: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火旺则耗气伤阴,遂成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之证,气滞、气虚、火旺等均可导致瘀血、痰浊的生成,本病起病为实,以气滞或肝火为主,久病虚实夹杂,多为阴虚火旺、气阴两虚。无论初病久病均可兼夹痰浊、瘀血。其病位在肝,旁及他脏,其中与心肝肾脾关系密切;肝火上可扰心,下可伤肾,而成心肝火旺或肝肾阴虚之证;肝火犯胃则胃火亢盛,肝乘脾土则脾失健运,终致胃强脾弱。 2 中药治疗 运用经方加减治疗。根据甲亢的辨证分型,在经方的基础上随证加减。阳氏[8]运用仲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原方治疗甲亢38例,杨氏[9]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甲亢21例,赵氏[10]用桂枝汤加味治疗甲亢24例,何氏[11]运用海藻玉壶汤治疗甲亢46例,傅氏[12]用当归芍药汤治疗甲亢42例,胡氏[13]用百合地黄鳖甲汤治疗甲亢31例,都获得满意疗效。 经验方治疗,臧氏[14]将甲亢分为肝阳上亢、脾虚肝郁、气血两亏3型,方药以黄芪、党参、当归、白芍、香附、夏枯草、生牡蛎为基础方随证加减。高氏[15]用消瘿煎治疗甲亢49例,方药组成:玄参20g,生地15g,龙胆草8g,昆布5g,海藻25g,丹参20g,夏枯草12g,大贝10g,生牡蛎30g,黄药子30g,生石膏30g,知母15g,山慈菇30g,白芍15g,龟版15g,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2~3月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93.8%。贺氏[1 6]用消瘿汤治疗甲亢26例,方药组成:黄药子20g,柴胡10g,栀子10g,丹皮15g,川楝子6g,龙胆草15g,珍珠母15g,薄荷6g。结果,治愈13例,好转10例,无效3例。郑氏[17]用甲亢平汤治疗甲亢65例,甲亢平汤药物组成:玄参、生地、穿山甲(先煎)、丹参、夏枯草、浙贝母各15g,猫爪草1 8g,三棱、麦冬、莪术各12g,黄药子10g,观察治疗后T 3 、T 4 变化,总有效率93%。储氏[18]用甲亢方治疗甲亢63例,方药组成:太子参、生黄芪、麦冬、天冬、天花粉、黄连、夏枯草、牡蛎、茯苓、甘草,51例中显效36例,有效13例,无效2例。孙氏[19]用消瘿片治疗甲亢60例,主要药物:生黄芪、生地黄、麦冬、夏枯草、浙贝母、连翘、丹参、牡蛎、酸枣仁,与丙硫氧嘧啶组对照观察,消瘿片组未出现白细胞下降、肝功能损害、甲状腺肿大等副作用。林氏[20]用甲亢宁治疗阴虚阳亢型甲亢85例,甲亢宁方药组成:牡蛎、玄参、连翘、山慈菇等,总有效率97.1%。钟氏[21]用自制瘿瘤糖浆治疗甲亢22例,药物组成:黄芪200g,麦冬100g,元参70g,知母50g,连翘50g,夏枯草50g,急性子30g,白芥子30g,象贝30g,生牡蛎200g,总有效率81.8%。周氏[22]用甲亢Ⅰ号治疗甲亢52例,药物组成:黄芪、海藻、昆布、青皮、陈皮、半夏、贝母、玄参、生地、牡蛎各60g,黄药子、丹参各50g,以上诸药水煎取汁500ml,每次20~30ml,每日3次,有效率92%。徐氏[23]用清亢丸治疗甲亢120例,疗效可靠,郑氏[24]用甲康Ⅰ号口服液治疗甲亢205例,采用双盲法、多中心进行临床药效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在改善心率、减少心悸和多汗方面优于丙硫氧嘧啶对照组。目前些经验方部分已经过临床观察和药理药效实验研究,作为新研制的中成药广泛应用于临床,为甲亢的巩固治疗提供了安全、无毒副作用、服用方便的药物。 3 针灸治疗 单纯针刺治疗以何以[25]发明“气瘿穴”为代表,配合局部配穴和辨证取穴治疗甲亢。葛氏[26]用滋阴降火、疏肝补肾针刺法治疗甲亢32例,自拟取穴“甲亢方”:太冲、肾俞、肝俞、大椎、颈部夹脊穴、颈部阿是穴(位于肿大的甲状腺上)、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有效率100%。

有效治疗甲亢的中成药有哪些

有效治疗甲亢的中成药有哪些 甲亢疾病对于我们的健康损害很大,因此我们要积极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临床上除了一般的常规药物治疗,还有很多比较有效的中成药对于治疗甲亢的效果非常明显,治疗甲亢的中成药较多,是临床医生从不同角度对本病治疗的经验总结,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关于治疗甲亢的中成药的推荐。 1、复方甲亢膏 组成:黄芪、党参、麦冬、白芍、夏枯草各15克,生地、丹参、生牡蛎各30克,苏子、五味子、制香附各10克,白芥子6克。 适应症:轻度或中度甲亢患者;对硫脲类药物过敏的甲亢患者;合并白细胞减少,不能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缓解后的巩固治疗。 用法用量:上方制成膏剂,每次10克,每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可连续服用数疗程。 治疗重度甲亢与抗甲状腺药物并用,可减少后者的毒性反应,缩短疗程。药理学证明:本方可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代谢,直接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 2、复方甲亢宁片 组成:夏枯草、炙鳖甲、生牡蛎、玄参、太子参等。 适应证:主要用于甲亢肝阳上亢、气阴两虚型患者。 用法用量:上方加工成片剂,每次10片,每日3次,1个月为1疗程。 实验表明本方具有降低甲亢家兔能量代谢及血中TT3浓度的作用,其药理机制可能为:一方面减弱甲状腺激素靶器官、靶组织对甲状腺素的反应,另一方面加速对已进入血液循环的甲状腺激素的降解。且其中大部分药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利用此中药复方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重建人体免疫系统的稳定性。 3、甲亢丸 组成:橘红100克,清半夏150克,云苓150克,海藻150克,昆布150克,夏枯草200克,煅牡蛎150克,大贝150克,三棱100克,黄药子50克,甘草50克,琥珀10克,朱砂10克。

甲亢中药方剂

甲亢中药方剂 辨症论治甲亢中药治疗有妙方《医药经理人》https://www.360docs.net/doc/566070542.html, ( 日期:2004-10-09 16:29:33.0)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以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131I疗法或手术治疗为主,但均有各自的局限性。口服西药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具有疗程长、易复发等不足,并有粒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等毒副作用。寻求高效、稳定、无毒副作用的新制剂,是世界范围内医家关注的热点之一。中医药对甲亢的治疗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理论上与治疗上自成体系,从整体调节、辨证论治入手,具有多因素、多靶点、动态、合并用药、综合表现药效的特点,能调节机体内环境,改善体质,其疗效稳定,无论在改善或减轻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面,还是改善TSH、FT3、FT4、TT3、TT4等实验指标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并可有效防止抗甲状腺药物的毒副作用,从而补充、丰富单纯西医药治疗的手段。甲亢属中医学“瘿病”范畴,当代医家及时总结甲亢的病机变化,重新评估各种辨证的价值,认为甲亢的证型演变具有规律性:病初以肝郁痰结多见,以邪实为主;中期则见耗气伤阴、痰凝血瘀,虚实夹杂;后期为虚中挟实,以阴虚火旺为主。如能准确地辨证分型,将会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临床辨证多分

为三型:肝郁痰结型【主证】精神抑郁,胸闷胁胀,吞咽不爽,胃纳不佳,消瘦乏力,大便溏薄,双目突出,甲状腺肿大,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弦细,或细滑。【治法】疏肝解郁,化湿豁痰,软坚消瘿。【方药】逍遥散合六君子汤加减,药用柴胡、当归、白术、茯苓、制半夏、陈皮、香附、白芍、白蒺藜、夏枯草、白芥子等。气阴两虚,痰凝血瘀型【主证】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怕热多汗,心悸怔忡,腰膝酸软,甲状腺肿大,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细。【治法】益气养阴,活血豁痰。【方药】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党参、麦冬、五味子、生地、制半夏、陈皮、赤芍、黄芪、三棱、生牡蛎等。阴虚火旺型【主证】心烦失眠,心悸怔忡,腰酸乏力,面红目赤,手指震颤,多食易饥,口渴,消瘦,舌质红或边光红,脉弦细或细数。【治法】益气养阴,滋阴潜阳。【方药】基本方可用黄芪、党参、生地、枸杞子、制首乌、山药、龟板、白芍、鳖甲、夏枯草、香附等。甲状腺肿大明显者加白芥子;心悸失眠加远志、灵磁石;手震颤剧者加珍珠母、钩藤;胃热重易饥者加生石膏、知母;伤阴明显者加天花粉、麦冬、玄参等。甲亢患者正气难以骤复,痰、瘀有形之邪日久留着难去,故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服药方可获全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