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梁祝.doc
音乐教案 梁祝
![音乐教案 梁祝](https://img.taocdn.com/s3/m/21c2320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4.png)
音乐教案梁祝教案标题:音乐教案《梁祝》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音乐作品《梁祝》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并通过音乐创作和表演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教案适用于中学音乐课程,适合中等水平的学生。
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作品《梁祝》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能够分析音乐作品的表演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理解其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 通过音乐创作和表演展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音乐作品《梁祝》的背景和情节。
2. 分析音乐作品的表演要素,掌握其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
教学准备:1. 音乐作品《梁祝》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2. 乐器演奏者(如钢琴家或小提琴家)。
3. 音乐创作和表演材料(如乐谱、歌词等)。
4. 课堂展示和演出的场地准备。
教学过程:1. 引入:- 呈现音乐作品《梁祝》的录音或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 介绍《梁祝》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故事的关系。
2. 分析音乐作品:- 分析《梁祝》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 听辨音乐的高潮部分,并讨论此部分在故事情节中的重要性。
3. 音乐创作:-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情节或场景,根据感受和想象创作适合的音乐片段。
- 学生可以选择演奏乐器、编写歌词或改编旋律等方式来进行音乐创作。
4. 音乐表演:- 学生进行音乐创作的展示和表演,可以是个人或小组演奏、合唱、舞蹈等形式。
- 学生可以结合故事情节或自己的想法进行舞台表演,展示对音乐作品《梁祝》的理解和表达。
5. 总结反思:- 回顾学习过程,学生分享创作和表演中的收获和困难。
- 通过学习《梁祝》的经历,思考音乐与故事、情感的关系。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研究更多关于《梁祝》的资料,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2. 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音乐创作和表演活动,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梁祝幼儿园音乐教案
![梁祝幼儿园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d0409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5.png)
梁祝幼儿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爱情故事《梁祝》。
2.能正确演唱《梁祝》经典歌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歌词。
3.能够辨别不同的节奏和旋律,并能够简单模仿演唱。
4.了解不同乐器的名称和音色,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特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歌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歌词和旋律。
2.不同的节奏和旋律。
难点1.歌曲的感情表达。
2.乐器的名称和音色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班级中播放一段乐曲,让学生听并猜测乐曲的名称和乐器的名称。
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乐器和原因。
2. 学习歌曲(15分钟)教师代唱《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歌曲,并教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表达歌曲的感情。
要求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唱歌,并多次重复,直到学生能够掌握歌词和旋律。
3. 听乐器(10分钟)通过播放录音或现场演奏,让学生听不同乐器的音色,如钢琴、吉他、小提琴、二胡等。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乐器的特征和适合演奏的音乐类型。
4. 学习节奏(15分钟)在课堂上演示不同的节奏,并让学生模仿演唱。
例如,教师可以敲击节拍器,让学生模仿并唱出与之相对应的节奏。
5. 综合演唱(15分钟)分组让学生进行综合演唱,要求在演唱中加入不同的乐器和节奏,以丰富歌曲的音效。
教师会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并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点评。
6. 结束(5分钟)总结课程内容,统计学生的收获,并鼓励学生多多练习和探索,体验音乐的乐趣。
四、教学评估1.学生能否正确演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歌词和旋律。
2.学生能否辨别不同的节奏和旋律,并能够简单模仿演唱。
3.学生能否描述不同乐器的名称和音色特征并进行简单演奏。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音乐和故事相结合的形式,了解到中国传统爱情故事《梁祝》,学习了歌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通过课堂互动,学生了解了不同乐器的名称和音色,同时还学习了不同的节奏和旋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面对陌生内容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并能有效地将所学内容应用到演唱和表情中。
初中音乐《梁祝》教案
![初中音乐《梁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b8e34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6e.png)
初中音乐《梁祝》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表达。
2. 通过欣赏《梁祝》,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1.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2. 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教学难点:1. 欣赏音乐中的情感表达2. 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内涵教学准备:1. 准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频文件2. 准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介绍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二、欣赏音乐(15分钟)1. 播放《梁祝》的音频文件,让学生全程欣赏。
2. 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如优美的旋律、深情的节奏等。
3. 欣赏结束后,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三、了解故事背景(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包括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
2. 引导学生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品德和精神,如忠诚、勇敢、善良等。
四、音乐与故事的结合(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与故事之间的联系,如音乐如何表现故事的情感、情节等。
2. 让学生讨论音乐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如音乐如何增强故事的感染力等。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梁祝》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2. 引导学生课后去了解更多关于《梁祝》的资料,如其他版本的音乐、故事改编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欣赏音乐方面还需要加强引导,让他们更加关注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细节处理。
同时,在介绍故事背景时,要尽量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故事内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梁祝音乐教案
![梁祝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94996a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d.png)
梁祝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梁祝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梁祝故事的背景和情节。
2. 听取梁祝音乐,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
3. 学习演奏梁祝主题曲的基本技巧。
4. 创作并演奏梁祝音乐的个人或小组作品。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梁祝故事的背景和情节,激发学生对该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播放梁祝主题曲,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故事中所表达的情感。
主体活动:3. 分享梁祝主题曲的乐谱,并解释乐谱中的音符和节奏。
4. 教授学生演奏梁祝主题曲的基本技巧,包括手指的位置、按键的力度和速度等。
5. 练习演奏梁祝主题曲,指导学生在演奏中注意音准和表达情感。
6. 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创作,创作与梁祝故事相关的音乐作品。
7. 引导学生演奏自己或小组创作的作品,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总结活动:8.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到的内容,强调音乐中表达情感的重要性。
9.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其他与梁祝故事相关的音乐作品。
教案评估:-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
- 评价学生在演奏梁祝主题曲时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 评估学生个人或小组创作的音乐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进行梁祝音乐会,让他们有机会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演奏和创作。
2. 邀请音乐专家或演奏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表演,进一步拓宽学生对梁祝音乐的了解和欣赏。
3. 引导学生学习其他与梁祝故事相关的音乐作品,扩展他们的音乐视野。
教案资源:1. 梁祝故事的背景介绍和情节梗概资料。
2. 梁祝主题曲的乐谱和演奏录音。
3. 钢琴或其他乐器供学生练习演奏使用。
4. 创作音乐作品的素材和工具,如乐器、音乐软件等。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欢迎进一步咨询。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https://img.taocdn.com/s3/m/e7a5f02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3.png)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一、教材分析《梁祝》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小提琴协奏曲,由陈钢和何占豪创作。
作品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通过音乐展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悲剧爱情故事。
本课旨在通过学习《梁祝》,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梁祝》的创作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分析乐曲的结构、演奏技巧及民族特色。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乐曲所表达的爱情主题,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梁祝》的创作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
难点:分析乐曲的结构、演奏技巧及民族特色。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分析法、欣赏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作品欣赏: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3. 作品分析:(1)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
(2)分析乐曲的结构,讲解各个乐章的主题及情感表达。
(3)解析乐曲的演奏技巧,如揉弦、颤音等。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选择乐曲中的片段进行演奏练习。
5. 总结与拓展: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推荐类似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欣赏和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互动情况,以及对于问题的响应程度。
2. 乐曲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个别提问,评估学生对《梁祝》乐曲结构、主题及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
3. 演奏技能: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对于乐曲片段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4.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梁祝》的听后感,以此来考察他们对乐曲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准备1.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录音或视频资料。
2. 关于《梁祝》的乐谱和分析资料。
3. 教学PPT,包含乐曲介绍、结构分析、演奏技巧等内容。
梁祝音乐教案初中
![梁祝音乐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8d1d3795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5.png)
梁祝音乐教案初中课程名称:音乐欣赏年级:八年级教材:《音乐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梁祝音乐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2. 通过欣赏梁祝音乐,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梁祝音乐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2. 欣赏梁祝音乐,体验音乐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梁祝音乐中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梁祝音乐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音乐的主题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谈论对音乐的初步印象,激发学生对梁祝音乐的兴趣。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梁祝音乐的创作背景,包括故事来源、音乐特点等。
2. 学生了解梁祝音乐的背景,对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音乐特点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梁祝音乐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学生通过分析,更加深入地了解梁祝音乐的特点。
四、欣赏梁祝音乐(10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音乐的完整版,让学生进行欣赏。
2.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意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五、情感体验(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对梁祝音乐的情感体验,如快乐、悲伤等。
2. 学生通过分享,加深对音乐中情感的理解。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梁祝音乐进行总结,强调音乐中的情感体验。
2. 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如寻找其他民族音乐进行欣赏。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梁祝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欣赏并体验音乐中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教育。
人音版音乐八下《梁祝》word教案
![人音版音乐八下《梁祝》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9b31ef90c69ec3d4bb7514.png)
《梁祝》—交响音乐的形象塑造《梁祝》—交响音乐的形象塑造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创作于1959年。
作者是何占豪和陈刚。
1959年首演于上海。
作品以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采用越剧唱腔音乐为素材进行创作,通过音乐重现经典爱情故事,在欣赏美妙音乐的同时,我们重温经典,感受一种无言的诉说,或高兴,或悲哀,或美丽,或感伤的情调。
那是一种别样的穿透力,正如一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道出多少无奈与纠结,真正的情感不仅只是用语言来表达的;是一种对交响音乐的民族化作的成功的探索。
作品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共3个部分内容分别取材于梁祝传说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3个主要情节片断。
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根据协奏曲的形式特点,对原剧内容和曲调进行综合提炼,加以发展和创造。
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采用奏鸣曲式来表现富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和突出民族化特征,吸取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嚣板等表现手法,还借鉴了中国传统乐器中的某些特殊技法以丰富小提琴的演奏艺术,而使该曲成为中国现代民族化协奏曲形式中影响深远的名作。
该曲首演后曾得到音乐界一致好评,并在世界各国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广泛演出。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产生是中国文化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时的必然产物,是借用西洋乐器的优势来表达中国古典乐曲的一次有利的尝试,充分的体现了洋为中用的可行性。
此曲即发挥了西洋乐的优势,又充分的发挥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特点。
是有别于西方交响乐的。
直到现在西方国家的一些著名的乐团要想把《梁祝》演奏得非常到位、非常得体也绝非易事。
因为它是在西洋乐的框架下注入了中国文化的营养(越剧)。
《梁祝》具有题材的民族性。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选用民间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内容,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坚守心中神圣的爱情,不惜以生命作为代价,最终双双化蝶。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1460多年的历史,可谓家喻户晓,为广大劳动人民所熟悉。
梁祝教案初中音乐
![梁祝教案初中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e9323578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e.png)
梁祝教案初中音乐课程名称:初中音乐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音乐》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情感表达。
2. 通过欣赏《梁祝》,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梁祝传说的背景和意义,提高学生对民间传说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教学重点:1.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2. 了解梁祝传说的背景和意义教学难点:1. 对《梁祝》音乐的理解和感受2. 对梁祝传说背景的理解和分析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频资料3. 关于梁祝传说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有关梁祝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欣赏《梁祝》(15分钟)1. 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频资料,让学生认真聆听。
2. 在播放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3. 教师在播放过程中,适时为学生讲解乐曲的结构和演奏技巧。
三、讨论与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谈对《梁祝》的感受,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梁祝》音乐中的主题和情感变化。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了解梁祝传说(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梁祝传说的背景和意义。
2. 学生阅读关于梁祝传说的资料,了解传说的内容和人物关系。
3. 学生分享自己对梁祝传说的理解和感受。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梁祝》的艺术价值和传统文化意义。
2. 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我国其他优秀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梁祝传说的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让学生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https://img.taocdn.com/s3/m/9dd3179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0f.png)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梁祝》这首歌曲的背景、创作过程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
3. 通过学习《梁祝》,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和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梁祝》歌曲的背景及创作过程介绍。
2. 分析《梁祝》的音乐特点,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
3. 学习《梁祝》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方法。
4. 欣赏《梁祝》音乐会演出片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梁祝》歌曲的背景、音乐特点及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梁祝》歌曲中的高难度旋律和和声部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梁祝》这首歌曲的背景及创作过程。
2. 分析:《梁祝》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
3. 学唱:教授《梁祝》的演唱技巧,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歌曲。
4. 演练:学生分组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5. 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老师点评并指导。
6. 欣赏:播放《梁祝》音乐会演出片段,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梁祝》歌曲的背景、音乐特点及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学唱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3.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的提升。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梁祝》乐谱及相关资料。
2. 教学设备:音响设备、投影仪、白板。
3. 教学辅助工具:图片、视频、音频资料。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梁祝》的背景、创作过程及音乐特点。
2. 示范法:老师演唱《梁祝》,学生跟随学唱。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4. 欣赏法:播放《梁祝》音乐会演出片段,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八、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简单回顾《梁祝》的背景及音乐特点。
2. 教授《梁祝》的演唱技巧,包括呼吸、发音、音准等方面。
3. 学生分组练习,老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个别辅导。
4.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老师点评并指导。
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https://img.taocdn.com/s3/m/f461f47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b9.png)
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下面给大家分享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共含17篇),欢迎阅读! 篇1: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课型音乐欣赏课时一课时年级高一年级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目的1.# 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2.# 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教学重、难点认识《梁祝》的音乐内涵。
教学方法1.# 聆听为主,讲授、设问、观看投影相结合。
2.# 充分利用多媒题课件电教手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梁祝》片段。
(课前开始播,打上课铃后关掉)2 ,# 教师: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学生回答。
教师:那么对它的音乐呢?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二、作品简介(教师简介“梁祝”传说,屏幕上闪示剧情图片。
)何占豪(1933—),作曲家,浙江人。
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民乐合奏《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陈钢(1935—),作曲家,上海市人。
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及交响诗《屈原》等。
三、作品体裁、作者简介(教师讲授,多媒体课件闪示。
)小提琴协奏曲:以小提琴为主,由多种乐器组成,按乐器种类的不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多声部音乐中的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
四、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奏鸣曲式的体裁,这部作品就是应用了奏鸣曲式的创作方法。
请同学回忆一下这种音乐体裁的结构图。
(旨在复习奏鸣曲式的结构图。
)(一)、呈示部1 、引子:欣赏前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播放“引子”音乐)明确: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音乐教案梁祝
![音乐教案梁祝](https://img.taocdn.com/s3/m/a35d472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1.png)
音乐教案梁祝教案标题:音乐教案-梁祝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剧《梁祝》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学习梁祝主题曲的歌词和旋律。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演技巧。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一段悠扬的音乐作为引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提问:你们听过中国传统音乐剧《梁祝》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探究:3. 介绍《梁祝》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或简短的故事梗概进行说明。
4. 分发《梁祝》主题曲的歌词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并理解歌词的意思。
5. 播放《梁祝》主题曲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的旋律朗读歌词。
实践:6.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演绎《梁祝》的故事情节。
7. 引导学生在表演中运用音乐元素,如节奏、音高等,增强表演的艺术感染力。
8.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表演形式,如舞蹈、朗诵、戏剧等。
总结:9. 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互动分享,分享各自的表演成果和感受。
10.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梁祝》故事背后的情感和主题。
11.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会。
拓展:12. 邀请音乐专家或相关演员来学校进行讲座或演出,进一步深入了解《梁祝》音乐剧的制作和演绎过程。
1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欣赏其他中国传统音乐剧,拓宽音乐视野。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歌词的朗读和表演的表现等。
2. 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估,回答问题或写下对学习的感受和收获。
教案扩展:1. 可以将学生的表演录制下来,制作成音乐剧视频,与其他班级或学校分享。
2. 可以组织音乐剧欣赏活动,邀请家长和其他班级观看学生的表演。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https://img.taocdn.com/s3/m/17692d4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6.png)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梁祝》这首歌曲的背景、旋律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学唱《梁祝》,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梁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筝曲,由陈钢、何占豪改编自民间传说。
2. 歌曲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3. 音乐特点:旋律优美、抒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梁祝》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换气。
四、教学方法1. 欣赏法:让学生聆听优秀版本的《梁祝》,感受歌曲的美感。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引导其他学生学习。
3. 练习法:分组练习,团队合作,提高演唱效果。
4.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梁祝》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示部:欣赏优秀版本的《梁祝》,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
3. 展开部: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和节奏,引导学生学会演唱。
4. 再现部:分组练习,团队合作,展示学习成果。
5.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推荐类似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教学步骤1. 初步感受:《梁祝》的旋律特点,让学生自由讨论,分享他们的感受和认识。
2. 深入学习:分析《梁祝》的旋律、节奏和结构,讲解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实践演唱:分组练习,教师指导,重点解决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换气问题。
4. 完整演唱:各组依次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梁祝》的音乐价值和意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评价:评价学生在演唱中的音准、节奏、换气等方面的表现。
2. 课堂参与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分享、练习等方面的积极参与程度。
3. 音乐鉴赏评价:评价学生对《梁祝》音乐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初中音乐梁祝 教案
![初中音乐梁祝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fba06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68.png)
初中音乐梁祝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
3.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 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及民族音乐元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他们对这段爱情有何感受?二、作品欣赏(15分钟)1. 教师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情感变化。
2. 分析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如越剧音乐、民间曲调等。
3. 讨论:同学们认为这首音乐表达了哪些情感?如何体现?三、作品解析(15分钟)1. 教师详细解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结构、演奏方式等。
2. 分析音乐中的高潮部分,如“十八相送”、“楼台会”等。
3.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如爱情、悲伤、欢乐等。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演奏,体会音乐的情感。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单独演奏,展示他们的演奏技巧。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感受。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欣赏其他民族音乐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音乐中情感表达的把握能力。
3.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
以上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和合作能力。
梁祝初中音乐教案
![梁祝初中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8b89c8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1f.png)
梁祝初中音乐教案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1课时教材:《音乐欣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梁祝》这首歌曲的背景、作者以及音乐特点。
2. 通过欣赏《梁祝》,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了解《梁祝》的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
2. 欣赏并分析《梁祝》的音乐结构、旋律、节奏等。
教学难点:1. 音乐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对音乐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
2. 准备《梁祝》音乐CD或音频文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梁祝》的背景、作者以及音乐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民族元素,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二、欣赏《梁祝》(15分钟)1. 播放《梁祝》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结构、旋律、节奏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
3. 讨论音乐中的情感变化,让学生体会音乐所表达的爱情故事。
三、音乐分析(15分钟)1. 分析《梁祝》的音乐主题,讲解音乐术语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民族特色,如民间曲调、乐器等。
3.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梁祝》与其他音乐作品的区别。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梁祝》的音乐,进行演唱或演奏。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更好地表达音乐情感。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梁祝》的音乐特点和民族特色。
2.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民族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梁祝》这首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欣赏并分析音乐中的情感变化。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通过演唱或演奏,进一步体验了音乐的魅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音乐术语的理解和运用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音乐教案-梁祝.doc
![音乐教案-梁祝.doc](https://img.taocdn.com/s3/m/1eea1bc1a98271fe900ef98f.png)
音乐教案-梁祝课题:《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材分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教学目的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忆式)(5分钟)“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3分钟)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讨论)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
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
初中梁祝音乐优秀教案
![初中梁祝音乐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9d7756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b.png)
初中梁祝音乐优秀教案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学习《梁祝》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增强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同感。
3. 培养学生对民间传说的兴趣,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主题及旋律。
2. 《梁祝》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3. 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梗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悉并欣赏《梁祝》的音乐主题及旋律,了解其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2. 难点:分析《梁祝》的音乐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欣赏《梁祝》: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3. 讲解《梁祝》:介绍《梁祝》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及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
4. 分段欣赏:《梁祝》可分为多个部分,如草桥相识、英台抗婚、坟前化蝶等。
让学生分段欣赏,并分析各部分的音乐形象和情感。
5. 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梁祝》的感受,以及与民间传说之间的联系。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梁祝》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类似的民间传说音乐作品,拓宽知识面。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哼唱《梁祝》的主题旋律。
2. 学生了解《梁祝》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并能简要分析其内涵。
3. 学生对民间传说音乐作品产生浓厚兴趣,愿意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六、教学资源1. 音频: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2. 图片: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关插图。
3. 文字材料:《梁祝》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及分析资料。
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梁祝》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结合其他相关课程,如语文、历史等,让学生全面了解《梁祝》的文化内涵。
梁祝音乐鉴赏教案及反思
![梁祝音乐鉴赏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52dcd9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9.png)
梁祝音乐鉴赏教案及反思《梁祝》教案教学内容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学目标1.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分析乐曲的主题,并能哼唱、记忆。
2.能够运用音乐的基本要素感受、分析、理解乐曲。
3.能够理解协奏曲、奏鸣曲式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难点分析、哼唱并记忆乐曲的主题、运用音乐基本要素分析、理解音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梁祝》音乐片段师:彩虹万里百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千年万代分不开,梁山伯与祝英台。
同学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家喻户晓,下面请把你们将课前收集的有关《梁祝》的资料同大家一起分享。
二、新课教学(一)作品简介1.请同学们按组别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上台与大家进行分享。
生:分小组介绍。
师:谁来讲讲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
生:讲述故事。
师: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的绝唱。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多年,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从古至今,由于无数人被它的凄美爱情所感染,人们更使用不同的形式来传颂这个故事。
比如京剧、吕剧、越剧昆曲、苏州弹词等等。
而今天我们所欣赏的是以小提琴协奏曲的形式所表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师提问:那什么是协奏曲呢?只有小提琴演奏的演奏形式叫什么?2.展示课件(1)协奏曲的概念。
(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
传统的协奏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
进入20世纪后,协奏曲的表现形式有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
)(2)乐曲的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提问的形式,初步了解作品的表现形式,以及协奏曲的概念,为深入欣赏作品做准备。
)(二)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1.引子聆听音乐,并思考,在这段音乐中,哪种乐器模仿了哪种动物的叫声?这段旋律为大家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长笛模仿鸟的叫声,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画面。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https://img.taocdn.com/s3/m/7b10d6d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9.png)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梁祝》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及表达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梁祝》,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分析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梁祝》是我国著名的民间故事,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位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悲剧。
2. 歌曲结构:本曲采用我国传统的戏曲音乐元素,分为引子、主题、发展、高潮、尾声五个部分。
3. 音乐特点:曲调优美、旋律抒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梁祝》的音乐特点、结构及表达的情感。
2. 难点:分析歌曲中的戏曲音乐元素,以及如何把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音乐特点及演唱技巧。
2. 示范法:教师演唱或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3. 实践法:分组练习、合唱,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梁祝》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分析歌曲的结构、音乐特点,讲解演唱技巧。
3. 示范:教师演唱或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4. 练习:分组练习、合唱,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梁祝》,如民族乐器演奏、西洋乐队演奏等,感受不同演奏形式下的音乐魅力。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根据《梁祝》的旋律创作新的歌词或曲调,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七、课堂互动1. 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梁祝》故事的理解,以及音乐如何表达故事情感。
2. 提问:教师针对歌曲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八、课后作业1. 听赏:《梁祝》及其他相关音乐作品,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 练习:复习本节课学习的演唱技巧,准备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演唱技巧及对音乐的理解。
2.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作业、练习成果,评估学习效果。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https://img.taocdn.com/s3/m/0cdcc04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4.png)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及创作意义。
2.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民族音乐素养。
教学内容:1. 简介作曲家何占豪、陈钢以及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2. 分析《梁祝》音乐风格及特点。
教学过程:1. 教师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学生欣赏。
2.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乐曲的背景及创作意义。
3. 学生分享对民族音乐的感悟。
章节二:曲式分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曲式的理解能力。
2. 分析《梁祝》曲式结构。
教学内容:1. 介绍单三部曲式、奏鸣曲式等基本曲式结构。
2. 分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基本曲式结构。
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梁祝》曲式结构。
章节三:音乐主题分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主题的理解能力。
2. 分析《梁祝》音乐主题及发展。
教学内容:1. 介绍音乐主题的定义及作用。
2. 分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主题及发展。
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音乐主题的定义及作用。
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梁祝》音乐主题及发展。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主题发展练习。
章节四:演奏技巧与表现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小提琴演奏技巧的认识。
2. 分析《梁祝》小提琴演奏技巧及表现。
教学内容:1. 介绍小提琴基本演奏技巧。
2. 分析《梁祝》小提琴演奏技巧及表现。
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小提琴基本演奏技巧。
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梁祝》小提琴演奏技巧及表现。
章节五:欣赏与评价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2. 分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艺术价值。
教学内容:1. 介绍音乐欣赏的方法与途径。
2. 分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艺术价值。
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音乐欣赏的方法与途径。
2. 学生跟随教师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3. 学生分享对《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评价。
章节六:音乐与文化背景教学目标:1. 加深学生对《梁祝》音乐文化背景的理解。
音乐教案-梁祝
![音乐教案-梁祝](https://img.taocdn.com/s3/m/94a7168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7.png)
音乐教案-梁祝教案主题:梁祝音乐欣赏与创作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梁祝》的背景和情节;2.欣赏与分析梁祝相关的音乐作品,掌握一些音乐分析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通过个人或小组创作表达对梁祝的理解和感受;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创作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1.梁祝民间故事的背景和情节介绍2.梁祝相关音乐的欣赏与分析3.个人或小组音乐创作教学准备:1.梁祝民间故事的资料2.梁祝音乐作品的录音或视频资料3.乐器或电子音乐制作软件等音乐创作工具教学过程:第一步:梁祝背景和情节介绍(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梁祝》的背景和情节,花费5-10分钟的时间介绍,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梁祝相关音乐的欣赏与分析(20分钟)教师播放梁祝相关的音乐作品,如《梁祝》交响曲、《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分析音乐中的表情、情感以及故事情节的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音乐分析的方法,如乐曲结构分析、动态表现分析、旋律分析等,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特点和内涵。
第三步:个人或小组音乐创作(3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或个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梁祝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进行音乐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乐器进行演奏创作,也可以利用电子音乐制作软件等进行创作。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故事情节、人物特点、情感表达等因素进行创作,也可以加入自己对梁祝的理解和想象。
第四步:音乐创作展示与分享(15分钟)学生完成音乐创作后,可以进行展示和分享。
学生可以选取几个创作作品进行演奏或播放,其他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欣赏和评价。
在分享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第五步: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整个教学过程,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创作作品,以及教学的效果和收获。
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梁祝故事和音乐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和深化对梁祝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案-梁祝课题:《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材分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教学目的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忆式)(5分钟)“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3分钟)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讨论)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
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
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
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
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
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
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三、乐曲的结构采用了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见分析图)梁山伯与祝英台(奏鸣曲式)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结束部春鸟主部连副部主题景语 A B A 接 A B A C A 十长英楼哭化人花爱草主部同共八亭台台灵民香情桥题窗读相惜抗相、蝶的主结再华三共送别婚会控同题拜现彩载玩诉情乐、段投坟下面依结构图欣赏作品(30分钟)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
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
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
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
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
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
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
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
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
(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
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
)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
)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
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
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
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
)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
(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
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
)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
再现部: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
“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
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
下面我给同学们朗读一段“化蝶”的歌词。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
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四、总结(2分钟)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
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课题:《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材分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教学目的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忆式)(5分钟)“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3分钟)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讨论)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
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
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
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
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
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
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三、乐曲的结构采用了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见分析图)梁山伯与祝英台(奏鸣曲式)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结束部春鸟主部连副部主题景语 A B A 接 A B A C A 十长英楼哭化人花爱草主部同共八亭台台灵民香情桥题窗读相惜抗相、蝶的主结再华三共送别婚会控同题拜现彩载玩诉情乐、段投坟下面依结构图欣赏作品(30分钟)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
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
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
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
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
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
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
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
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