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七 散文阅读之把握文章主旨品读赏析美句学案(无答案)
江苏省海安县2019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七散文阅读之把握文章主旨品读赏析美句学案含答案_162

专题七散文阅读之掌握文章要旨品读赏析美句【学习目标】1.掌握句子赏析的常有角度和方法,剖析表达成效。
2.认识人物描绘的常有方法及作用。
3.联合语句对人物描绘进行赏析并掌握有关的解题技巧。
【学习过程】一预习作业阅读《父亲的雨》,达成题目。
父亲的雨①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②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因此在每一垅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
夏季热,禾苗需要同人相同拼死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
幸亏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惊慌中太久。
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
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掉了。
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③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入雨幕。
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
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
父亲其实不在乎,他湿漉漉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忧如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母亲一边念道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
父亲沐浴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洁净的衣服找出来。
④父亲年青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
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
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
固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
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而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相同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
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逝在雨中不见了。
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⑤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
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
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当有一种知足。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 散文阅读整体把握训练复习学案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散文阅读整体把握训练复习学案展示课(时段:正课时间: 60分钟)学习主题(1分钟):。
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散文过程中,能熟练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深入地探讨分析文章的思路,总结一般的答题思路。
【训练课导学】巩固提升三级达标反馈题书写等级达成等级塔上的树易云武乘船而行,每每靠近城镇,常常能发现一座塔。
眼下泛舟武水到沈从文故乡凤凰去,果然看见有座古塔突兀于小镇的高坡之上。
那塔顶上长着一棵壮硕的树,正面看像一团绿色的云,侧面看像老人的头。
船泊码头,便要去仔细看这幅山水泼墨,它是一座七层古塔,虽然已老态龙钟,不单砖石风蚀斑驳,而且所有的塔角翘檐都已破损残缺,仅仅剩下三只寂寞的风铃,但已哑然失声,惟有被香烛熏烤得髹黑的塔门及残存于地缝里的灰烬,才表明也还有人来此祭祀,因此我想,它的存在不过是一个凝固了的历史故事罢了,在湘西山区,这样的故事也还多着呢。
然而我执意要弄清除那塔上的树为什么如此蓊郁如盖,它如何得以生存。
于是,便匍匐着攀援石梯而上。
塔内盘道狭窄,因为空气潮湿石壁布满青苔的缘故,为防止滑倒,爬至第四层即不敢再贸然上去了。
好在这一层有四个拱门可供旅人瞭望,且石板清凉,所以趁着休息之机欲和古塔作无声的沟通。
这是有阵阵凉风吹来,冥冥之中,但听见塔内塔外众多鸟雀的鸣叫。
那生灵的叫唤涌动着,如潮汐此起彼伏。
塔外吼吼喳喳的声显得分外急促,充满焦虑之情。
我起初只是诧异,后来才理解到,原来那些飞鸟似乎发现我骚扰了它们的地盘,急欲驱逐我这个不速之客。
我甚至感觉盘旋于塔外的鸟雀全部都死劲地扇动翅膀向我扑将而来,呼呼生风。
其中竟然有几只勇猛者穿越空荡的拱门,俯冲于我的头顶之上。
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充满灵性的飞鸟。
就在我急欲逃遁而下时,忽然又听得塔的上面三层鸟类的聒噪一片慌乱,但音量比较微弱,仔细辨析,我想,那也许是栖息于塔内的幼鸟和昏老之雀盼求食物或乞望爱怜之鸣,其嘤嘤之声令人不胜恻然,想象它们渴求布施张大尖嘴或鼓动羽翼的艰难情状,我后悔不该爬上塔来寻密探奇,侵犯了它们的家园,扰乱了乌亦家族的和平与宁静。
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散文》

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散文》一、散文的分类散义分为记叙性散义、抒情性散义和议论性散文。
1.记叙性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兼有抒情这类散文要求有真实感。
2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主观感情为主,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这类散文具有空灵飘逸的特点。
3.议论性散文的说理往往借助事理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来进行,表达方式以抒情、议论为主,文学色彩很浓。
但又不同于议论文,这类散文以议论文的框架、散文的笔调呈现作品,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二、散文特点形散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三、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8.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四、散文的线索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l)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2)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3)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自羽毛的《长江三日》;(4)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5)以人物活动为线索,例如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故能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以少年鲁迅的生活轨迹为线索来组织内容的;(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弢的《锁忆》。
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复习 散文专题—分析结构技巧,体会写作特色教学案.doc

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分析结构技巧,体会写作特色教学案基本目标:阅读文本,能揣摩表现手法,分析段落的作用。
提升目标:针对考试题型,提高散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阅读文本,能揣摩表现手法,分析段落的作用。
教学难点:针对考试题型,提高散文阅读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本考点常考的题型有:1.揣摩表现手法。
2.分析段落的作用。
二、方法总结(一)怎样揣摩表现手法?1.理解各种表现手法的内涵,把握各自的作用:(1)悬念。
先不把谜底揭开,引出下文。
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照应。
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
作用: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严密,中心更突出。
(3)伏笔。
在文章的前面预先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暗示。
作用: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4)衬托。
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
作用: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5)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作用:使被象征的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6)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形象鲜明。
(7)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2.看上下文的联系,从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技巧:对比、照应、悬念、伏笔、铺垫、欲扬先抑等技巧,都讲究的是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判断时,必须通读全篇,才能体会到作者的构思之妙。
3.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方面去分析写作技巧:在写文章时,有些作者会别具匠心地选用一些写作技巧,委婉曲折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要细心揣摩,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方面去判断作者所用的写作技巧。
(二)分析段落的作用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首段常见的作用:统摄全篇,总领下文;开篇点题,点明中心;引出下文,使行文巧妙;欲扬先抑,形成对比;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散文阅读复习课教案

《散文阅读——中考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执教:兴化市中堡中心校赵中梁教学目标:1、阅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散文的主要内容、主旨、形象、思路及情感等。
2、阅读试题,揣摩命题意图,思考考查角度,明确答题信息区。
3、掌握答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能否准确而深刻地解读文本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散文,题材广泛、语言优美、主题深刻、情感真挚、表达多样,中考的宠儿。
2、本节课从阅读短文、阅读试题及解答试题这三个方面进行中考散文阅读的复习。
二、探讨文本阅读的方法1、专注投入——文本阅读的前提2、抓住文体特征——文本阅读的关键3、留意标题、中心句、关键句——文本阅读的技巧三、学生尝试阅读短文《生命的化妆》,并交流四、引导学生阅读试题1、引导明确:读题,即揣摩命题意图的过程。
2、思考考查角度。
3、明确答题信息区。
五、简介答题的基本方法1、寻找,即从原文中直接寻找相应答案。
2、变通,答案可以在语段中找到,然而照搬过来并不合适,需要适当变通。
3、概括,答案不能在语段中找到,只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归纳提炼。
六、总结“水无定势,法无定法”,各人还应结合自己的习惯、喜好进行解读、作答。
附:镇江市200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语文试题(四)阅读林清玄《生命的化妆》一文,完成18——21题。
(1)我认识一位化妆师。
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2)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3)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4) 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
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
(山东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七散文阅读(讲解部分)(pdf)

㊀ ㊀ 三 ㊁散文的特点
线 索
㊀ ㊀ 内容上: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自身的生活经验, 通过 叙事㊁状物㊁记人㊁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㊂ 所谓自我感悟, 就是对 事物的特殊意义和本质的发现㊁认识㊂ 力;(4) 行文自由,结构灵活㊂ (2) 从细处落笔, 小中见大;( 3) 从侧面暗示, 激发读者的想 象
出现,抓住这些语句就能抓住作者抒情的脉络㊂ 例如 ‘ 白杨礼 决不是平凡的树! 后面再说: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了外在的抒情脉络,也传达了作者内在的感情㊂ (3) 借助表现手法抒情 那就是白杨树 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后面又说: 然而 作者用
凝结作者感情的警句或表达中心思想的中心句反复在文中
赞“ 开头讲: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树! 中间讲: 白杨树的 不平凡 作为抒情的线索,并用它贯穿始终, 抓住这一 中心语句,就抓住了抒情的脉络㊂ 这种反复吟唱的语句既标明 作者情感的抒发还往往通过曲中见直㊁ 欲扬故抑㊁ 虚实相生
四㊁散文阅读的基本要点
形散而神不散 是散文结构特点的集中体现㊂ 如杨朔的 蜜蜂, 并且表达了对它的赞美之情㊂ 课文
二㊁散文的分类
定义
类别
特点 对人 和 事 的 叙 述 和
示例
‘ 荔枝蜜“ ㊂ 这篇散文的题目是 荔枝蜜 , 但更多的篇幅却是写 这种蜜的酿造者 开头写小时候被蜜蜂蜇的事,到第二段却笔锋一转,抛开 蜜蜂 去写荔枝树,后来又写去养蜂场参观, 又写了好像与主题无关的 大黄蜂, 最后又写水田里插秧的农民, 又写自己做梦变成小蜜 蜂㊂ 这些材料, 一会儿回忆, 一会儿现 实, 一 会儿梦 境, 一 会儿 物,一会儿人,真可谓 散 极了㊂ 但这些 散珠碎玉 却被一个 垫,这正是散文的神韵所在㊂ 容,就 纲举目张 了㊂ 2. 理清散文脉络 (1) 梳理线索 神 串了起来,那就是都为 赞美像蜜蜂一样的劳动人民 作铺 散文阅读还要善于抓 文眼 , 即文中的 点睛 之笔, 文中
中考语文小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二)——品味关键词句,赏析语言特色

中考语文小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二)——品味关键词句,赏析语言特色散文阅读(二)——品味关键词句,赏析语言特色教学目标:阅读文本,能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赏析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阅读文本,能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赏析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针对考试题型,提高散文阅读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考点一: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常考题型]1.指出词在文中作用。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加点词的表现力。
4.分析句子的语言特色。
[方法总结]1.词的本义、词性、修饰对象。
2.语境义(可据本义分析,也可从修辞、情感方面分析)。
3.表现作用(指情感哲理、主旨、人物形象等)。
原则:语境意识、分值意识[答题格式]“”一词(等词),(词义)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温故知新]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或表现力。
(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
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酝酿”原意是酿酒,在这里指各种春的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表现出春风的馨香。
⑵“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运用了比喻,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写出了春风的和煦与柔和,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赞美之情。
⑶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卖弄是炫耀的意思,这里是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鸟儿在春风中尽情鸣叫的情态,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4)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老王》)“镶嵌”原指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王身体僵直、毫无生气的病态,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悲酸和同情。
(5)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墙边。
“鸣叫三遍”出发,“黄昏贴近”归来,说明了父亲出外一天劳动时间之长;“很疲倦”描写父亲的神态,表现他劳累的程度;“磨穿了底”说明他走路之多、之远;表现父亲为造台阶付出的艰辛。
[K12配套]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七散文阅读之把握文章主旨品读赏析美句学案2
![[K12配套]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七散文阅读之把握文章主旨品读赏析美句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76b3b7f208a1284ac850439c.png)
专题七散文阅读之把握文章主旨品读赏析美句【学习目标】1.掌握句子赏析的常见角度和方法,分析表达效果。
2.了解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及作用。
3.结合语句对人物描写进行赏析并掌握相关的解题技巧。
【学习过程】一预习作业阅读《父亲的雨》,完成题目。
父亲的雨①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②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垅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
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
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
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
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
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③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
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
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
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
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④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
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
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
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
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
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
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⑤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
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
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学案

吴起县第二中学“先学后研”学案设计九年级班科目设计人审核人授课人学生姓名授课时间学案时数语文米宏6课时课题中考散文阅读复习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 梳理有关散文的知识点,明确中考散文的考查要点。
2.了解散文阅读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教学重点】散文的分类以及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如何灵活运用阅读的技巧。
学案内容(预习质疑展示探究检测反馈)增删内容第一课时散文的基本知识常见考查题型:(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考察类型;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
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解题钥匙 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考题形式一、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含义。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解题钥匙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三、理解句子的作用。
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1、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2、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四、语言赏析。
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B、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
(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C、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七:赏析文中词句 附参考答案解析

(考点七:赏析文中词句散文考点七:赏析文中词句常见问法:①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②请问文中画线句好在什么地方?③请问文中画线句有何表达效果?技巧点拨:完成此类题目,可从修辞、写作手法、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动词的运用等角度进行分析。
1、修辞手法①比喻,可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的句式回答。
②拟人,可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的感情(把……写活了,或把……人格话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态”的句式回答。
③夸张,可用“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的讽刺/喜爱之情,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的句式回答。
④排比,可用“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读上去朗朗上口,增强文章语势。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渲染了……的感情/使文章条理分明”的句式回答。
⑤反复,可用“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 强烈表达了……之情”的句式回答。
⑥对偶,可用“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高度概括了……的内容,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
读上去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的句式回答。
⑦设问,可用“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句式回答。
⑧反问,可用“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改为陈述句),强烈表达……之情。
”的句式回答。
⑨反语,可用“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的本义是……,这样写增强了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有力度”的句式回答。
2、写作手法写作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对比、衬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前后呼应、托物寓意、象征、卒章显志、联想、想象、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借古讽今、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①对比,可用“此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把……和……进行对比,从而突出……,将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的句式回答。
②象征,可用“此句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和……的相似点,通过对……的准确的精细描写,更好地达到了……的目的”的句式回答。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散文阅读专题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散文阅读专题【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散文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发,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常常将散文分成三大类:1.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2.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3.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等。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往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散文阅读复习教学案——语言赏析篇

中考二轮散文阅读复习教学案——语言赏析篇一.复习目标1.体会和推敲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借助常用的修辞知识,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表达效果3.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悟作品的情感和内涵二.教学重点1.体会和推敲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三.预习作业(一)填空1. 散文按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能够分为: ,2. 散文的特点:3. 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4.人物描写的方法一般有:5.描写的感官角度有:(二)完成学案中的例题四.教学过程(一)预习交流(二)回顾经典,考点扫描(三)考题表现(四)授之以渔1.赏析词语例:结合语境,解释加线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答:常见答题形式:练习: 结合语境,解释加线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答: 2.赏析句子第一:从修辞的角度例: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答: 常见答题形式:练习:“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答:第二:从用词的角度。
(动词、形容词、叠词、成语……)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春》)答:常见答题形式:练习: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答: 第三:从描写的角度(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等描写。
(2)从作者描写的感官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常见答题形式:1.本句使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了人物的某种性格特征。
(描写+对象+特征或性格)2.本句从听(视、嗅、味、触觉)的角度+具体内容的分析练习1. 小男孩的脸像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答: 练习2.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
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解读—散文阅读(含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解读【2018年中考四川南充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倾听草木的呼吸曹洁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
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
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
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
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④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
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
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
花人两相映。
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⑤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
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
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
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
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
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
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
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
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
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⑥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
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
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
它们在水边相依。
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 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
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氩,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2019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阅读学案

2019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阅读学案复习内容散文阅读第1课时学习目标1.考查对文本题目的理解、理清文本的写作思路和线索。
2.品味探究文中优美、精辟的语言学习重难点教给阅读方法,注重整体感知;锁定问题指向;链接文段内容;捕捉答案要点等复习过程自主空间一、考点透视:1.考查对文本题目的理解、理清文本的写作思路和线索。
2.品味语言即妙词妙句的赏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运用及对蕴藉、含蓄语句的理解等。
二、考例展示:心泉张佐香①初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我浸在晶莹的碎得满地的月光中,寻找“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凝神倾听清澈的声音潺潺地淌过石头,然后又隐隐约约地流向远方。
从此,这一涧清泉,便在我生命的最深处。
②泉是古诗文中极富韵致的意象。
漫步在唐诗宋词明清小品里,耳畔不时传来泠泠的泉声,眼前晃动的是一溪甘冽鲜洁的清泉,以及观泉、听泉者的身影。
这身影,杂夹着青石、鸟影、梅枝,掺和些月光、清风、松色。
③我曾许多次在旅途中邂逅泉,泉水像那些绿色透明的藤蔓,不时地从脚下的石缝里爬出,从头顶的峭壁上挂下来,或滴珠,或一线,或几绺,或成瀑。
它在大地上漫步行走时,随时随地会把不同形状的山体的不同情态,用水质的声音演奏出来,像琴,像笛,像钟,像磐。
发出的铮铮泉水声是人间最美的音乐。
立于澄澈的泉边,让泉水映照着身影,我掬泉浣面,饮泉入腹,以泉为镜,发现微涩的一张脸已“水色”丰足。
④东山魁夷说:“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
”人生的生存秩序——结婚、生子、柴米油盐等等淹没了它的身影。
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好,失也好,最要紧的是心间不能没有一泓清泉。
清泉从地层深处喷涌而出,历尽了脱胎换骨的磨砺,只剩下一身的清白。
它是尘世间最纯净的东西。
从古到今,它不间断地流淌着,阅尽世间一切生物的生死荣枯。
它何曾因风霜雨雪而萎缩移易,又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适自得。
眼中有泉的人,心中亦应有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散文阅读之把握文章主旨品读赏析美句【学习目标】1.掌握句子赏析的常见角度和方法,分析表达效果。
2.了解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及作用。
3.结合语句对人物描写进行赏析并掌握相关的解题技巧。
【学习过程】一预习作业阅读《父亲的雨》,完成题目。
父亲的雨①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②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垅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
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
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
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
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
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③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
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
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
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
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④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
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
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
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
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
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
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⑤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
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
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
⑥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着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
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颗中,嚎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
所以我竟有些羡慕父亲。
⑦一年夏天,天旱了很久,大伙以为再没雨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田里放水,父亲左劝右劝要节约,但没有人听他的。
后来再下雨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
只有母亲看着心疼,念叨就更勤了。
⑧母亲的念叨并非多余,如今年老的父亲一身病痛,不打半点折扣。
母亲给父亲煎药时,还在不停地念叨,而父亲,也再不能笑吟吟地听她念叨了。
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他疼呢。
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
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
(选自《青春美文》) 1.你认为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情节和文章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2.请任选一个角度(如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方法、描写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不得少于三个角度)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
二课堂练习(一)阅读《火车上的故事》,完成题目。
火车上的故事尤今①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四人同室的软卧票。
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然而,别无其他选择,也只好随遇而安了。
②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
浅灰色的高领套头毛衣,极为得体地配以铁灰色的西式套装衣裤;染黑了的短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方形的细框眼镜,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一股斯文淡定的书卷味儿。
③闲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几天前专程到湛江去约稿,现在,大功告成,启程回家。
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
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请各位注意: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妇人转头对我说道:“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静。
”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
④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
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
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
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嗨,回广州啊?”老编辑微微颔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
⑤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
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
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
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⑥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
依据惯例,他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
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
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
查票员要她说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啊,我记不清啦!”好脾气的查票员并没有坚持,便走了出去。
⑦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
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
过了约莫一盏茶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
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了投诉:“我要换房!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稽查员说:“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
不会有问题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眷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出了事,再来追查,不是太迟了吗!”老编辑生气地说。
“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 ”稽查员淡定地回应。
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
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竞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⑧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
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喂她喝。
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
老编辑内心感激,连声道谢。
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相人”呀!⑨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
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眼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
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老编辑涨红了脸,愧疚地说:“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女人微笑着说:“没有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⑩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⑧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喂她喝。
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
2.文中画线的语句“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文中画线的语句“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竟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作用是什么?(二)阅读《只是一个普通人》,回答题目。
只是一个普通人(1)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一位老妇人在雪中踽踽独行。
(2)一对年轻的夫妇谈笑风生,抱着满怀的圣诞礼物,他们没有注意到那位老妇人。
一位母亲领着两个孩子,在前往孩子祖母家的路上匆匆走过,他们也没注意到老妇人。
一位牧师右手拿着《圣经》神气十足地走过去,像一个全副武装的基督战士。
然而,他的思维定格在神圣的事情上,并没有留意到她。
(3)如果这些人注意一下,他们就会发现那个老妇人没有穿鞋,光着脚走在冰天雪地里。
她双手紧紧地攥着没有纽扣、破旧不堪的外套衣领,抵御寒风。
(4)到了汽车站,她停了下来,弓腰驼背,红蓝相间的围巾裹在头上。
她在等候去市中心的公交车。
一住绅士拿着一个看起来挺重要的公文包,在她边上等车,不敢靠得太近。
毕竟,她可能会有某种传染病。
一个十几岁模样的女孩也在等车,她看了好几次老妇人的脚,但什么也没有说。
(5)公交车来了,老妇人慢吞吞地、费劲地上了车,坐在司机身后靠边的座位上。
绅士和女孩都冲到了车尾。
与老妇人坐在一起的男人坐立不安,抚弄着大拇指。
(6)一个小男孩指着那个老妇人说:“快看呀,妈妈,那个老奶奶光着脚!”尴尬的母亲把他的手拽了下来说:“不要指着别人,蕾德鲁!那样不礼貌。
”接着,她的目光投向了窗外。
“她肯定有成年的子女,”一位穿着皮大衣的女士说,“她的孩子们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
”她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因为她把自己的母亲照顾得很好。
一位老师坐在汽车的中部,扶着她膝上的礼物袋,对坐在她旁边的朋友说:“难道我们交的税还不够处理这种情况吗?”“人们应该学会存钱。
如果她在年轻的时候存了钱,现在就不会受苦了,这是她自己的错。
”一个衣着得体的年轻大学生补充说。
(7)所有人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因为他们都发表了如此精辟的分析。
(8)这些同胞对人漠不关心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善良商人的反感,他从钱包里取出一张崭新的20美元钞票,走过过道,上前塞进老妇人颤巍巍、满是皱纹的手中。
“拿着,夫人.给您买双鞋。
”老妇人点点头作为答谢。
商人大踏步地走回自己的座住,对自己十分满意——因为他不是一个光说不做的人。
(9)到了下一站,一个年轻人上了车。
他穿着一件厚重的蓝夹克,脖子上还围着一条围巾,灰色的羊毛帽罩住了耳朵。
一根线在他的帽子下绕着一直到耳朵里,与一个随身听连着,他的身体随着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音乐摇摆。
付过车费后,他一屁股坐在一个靠过道的座位上,正好与老妇人斜对角。
(10)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他身体立刻停止了晃动,一下子僵住了。
他的目光从老妇人那里移到了自己的脚上,他穿着一双崭新的、昂贵的名牌运动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