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长负责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中小学领导体制

——浅谈校长负责制

学校领导体制,是指确立学校内部领导的组织原则,反映管理领导力量的

地位作用、权则范围以及彼此关系的一种组织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

小学内部领导体制经历了多次变革,1985年5月29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

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有条件的学校要

设立由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作

为最初的校长负责制产生的依据。1993年,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

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指出:“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级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校长负责制正不断的由推行到一步一步的全面实施。

不知何时起,一提到校长负责制,就认为是“校长说了算”。这种观点实

质上认为校长负责制是一个单一性的概念。所谓的校长负责制,“就是学校工

作由校长统一领导和全面负责。”但是他们并没有认识到“校长全面负责”是

校长负责制的核心但不是全部。在提出校长负责制的时候,许多学者也提出过

这一制度并不是校长个人说了算,而是包括“上级宏观领导、校长全面负责、

支部保证监督、教工民主管理”这四个方面所构成,它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

要完整准确的理解校长负责制,有三个要点是要把握的。首先,要明白校

长全面负责。全面负责是怎样负责呢?当然不是所有事务都由校长处理,校长

独揽大权,也不是校长只对部分事务或者很小的事务全面负责。因此,校长的

全面负责要有个度的问题,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了容易造成个人独

断专行,太小了校长的作用就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如在1953到1958年期间,

我国实行的校长责任制,这种体制虽然对当时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改变

学校无人具体负主要责任的现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当时的监督机

制和民主管理不够完善,在一些学校曾出现过校长个人独断专行的现象。又如

在1958到1963年期间,我国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当时一度试行

和采用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或党支部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等形式。这种制度虽然解决了校长的个人独断专权,但是由于党政职责不清,便出现党

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行政机构和行政负责人没有很好发挥作用。由上可

以看出,校长和党组织二者的职能不能混淆、错乱,二者的权力应相互协调,

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校长负责制这一制度得到很好的发挥应用。

其次,要把握好什么是支部保证监督。试想如果校长独揽大权,而无人监督,会出现怎样的情境,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而长期以来,只要提到校长负责制,就会有人问:实行校长负责制还要不要党的领导?似乎,在党的领导和校

长负责制之间,二者必居其一。这种看法混淆了“领导”和“管理”这两个概

念的区别。在校长负责制这一体制中,党政职能分开,党支部不再领导行政工作,而是转变职能,对学校行政工作起保证监督作用。如上面提到的校长责任制,它虽然改变了学校无人具体负主要责任的现状,但是由于当时中小学的党

组织还未普遍建立,加之学校也缺乏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所以,导致了一些

学校出现校长专权的现象。所以,在实行校长负责制这一制度的同时,不仅要

注重校长的管理工作,也应同样注重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保证

学校各项活动合理有序进行。

最后,应要把握教工民主管理。作为校长负责制四个相互联系的重要构成

方面之一,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现行的校长负责制还是不健全的。尤其是

学校民主化程度不高,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落实,与整个改革的形势和校长

负责制这种领导体制的要求是不相称的。自此,健全和扩大学校民主的问题是

当前学校领导体制改革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我国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体制,

素有“父母官”之说,对于广大民众来说,民主思想比较缺乏。对于广大教师

而言本来民主参与的意识就不足,而在现行校长负责制下由于民主机制的缺乏,其参与机会、程度更是大打折扣。树立教职工是学校主人的思想,积极创造条

件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活动,是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完善校长负责制的一个

重要方面。在这一体制中,教职工可以参政议政,对学校的一些重大问题,有

权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就能保证校长正确合理地使用权力,避免独断专行的

作风出现。

在完善教工民主管理方面,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实行民主管理的一种重

要形式。让教职工参与管理,发挥教职工的集体智慧,有助于校长实行科学管理,减少决策中的失误。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管理学校,这是民主管理的客观

要求,也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在《公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

审议机构。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务委员会是一个智囊团,可以弥补校长个人智慧,才能的不足,协助校长进行重大决策。凡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大问题,校

长必须要提交校务会议审议,在审议的基础上,由校长最终决定,这样可以起

到集思广益的作用。

任何一种体制本身总是优劣并存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其优劣的程度。从我

国中小学领导体制的演变过程看,校长负责制发展到今天是来之不易的,是有

代价的摸索的结果。它毕竟是我们多年里对多种体制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和反复

比较研究所得出的一种理性选择。因此,尽管存在不足,但终归是瑕不掩瑜。

而且目前国外大多数学校也都实行校长负责制,试想,一种体制在如此深远和

宽广的时空内被普遍地采用,那表明这种体制反映了特定领域里的基本规律。

因此,我们必须珍惜它,花大力气研究它,使其更富有现代内涵,并不断的进行完善,使其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