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意思

合集下载

【离别诗句】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_翻译和赏析_白居易古诗

【离别诗句】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_翻译和赏析_白居易古诗

【离别诗句】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_翻译和赏析_白居易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相关内容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注释⑴赋得: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⑵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⑶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⑷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⑸晴翠:晴空下一片先翠的野草。

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连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点染古原景色。

⑹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相关内容赏析作者:佚名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想求他在公众场合帮着扬扬名。

“居易”这个名字根据词义可以解释为住下很方便。

顾况看到白居易年纪轻轻,就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京城里粮价高得很,住下很不方便吧)。

”等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联时,顾况大为惊奇,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写出这样的诗句来,走到哪儿住下都方便得很)!”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诗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

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

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啊,这话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送别诗:白居易《草》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诗:白居易《草》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诗:白居易《草》原文翻译及赏析草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创作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当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赏析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来说,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不过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

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意思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意思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意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赋得:借古人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赏】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

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延原野。

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

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

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

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作者

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作者

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作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作者是白居易。

全诗及译文如下:
《草》
诗人: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写小草的故古诗

写小草的故古诗

写小草的古诗1、《草/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2、《少年游·草》宋代:高观国春风吹碧,春云映绿,晓梦入芳裀。

软衬飞花,远连流水,一望隔香尘。

萋萋多少江南恨,翻忆翠罗裙。

冷落闲门,凄迷古道,烟雨正愁人。

译文:春风吹绿了芳草,在白云的映衬下,芳草显得葱绿可爱,是在晓梦中梦见了这如茵的芳草。

花瓣轻轻地洒落在软草上,蒙茸的草地随着流水延伸向天际。

一眼望去,伊人的芳踪已被无边的芳草阻隔,春恨别情无限。

萋萋的芳草,遮盖了伊人的足迹,给人留下了多少相思别离之恨,使人追忆起像绿草地一样的翠罗裙。

冷落的庭院,凄迷的古道,都笼罩在茫茫烟雨之中,这景象勾起了人满怀的愁绪。

3、《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代: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最美不过杨柳满城的长安。

5、《滁州西涧》唐代: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

小学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注释及译文

小学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注释及译文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形容人的意思

一岁一枯荣形容人的意思

一岁一枯荣形容人的意思“一岁一枯荣”形容人的意思是比喻人的得志和失意,亦泛指生死、盛衰。

“一岁一枯荣”意为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这与人生境遇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每个人都有生有死,有走上坡路的时候,也有走下坡路的时候。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全诗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释义:古原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昌荣。

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遍地滋生。

远处的春草侵占了古道,阳光下的绿色连着荒城。

我又在这里送友人远去,萋萋芳草尽是离别之情。

注释:⑴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⑵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⑶枯:枯萎。

⑷远芳:草香远播。

⑸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⑹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离离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

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

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

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

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注释及简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注释及简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词释义】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惯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古原:古原野。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荣:茂盛。

远芳:草香远播。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这里指离定远游的友人。

枯:枯萎。

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古诗今译】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

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

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

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名句赏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白居易十六岁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他历来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无所寄托的作品,在这诗中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景色,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

第二句进一步写出原上野草的的生长规律,暗寓深长的感叹。

三、四两句由上句生发开来,歌颂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虽烧而“不尽”,春风吹过则“又生”,野火之貌似强大,春风之温润强劲,春草之顽强坚韧,作者仅用十个字就精炼地表现了出来,从而使这两句诗成为寓意深刻、极富哲理的名句。

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春草的勃勃生机:生机的野草的芳香播散在古老的道路上,阳光下的绿色一望无际,远远连接着荒凉的古城。

“侵”、“接”二字用得生动形象,十分精当。

最后两句补足“送别”之意,感情深沉而并不悲伤,是意味深长的绝好结尾。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和译文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和译文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和译文草/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朝代】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密,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扩散着埋没古道,艳阳下草地终点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赏析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密〔“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枯荣”二字的进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

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坚韧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扩散原野。

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

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

而强调毁灭的能量,毁灭的痛楚,是为着强调再生的能量,再生的快乐。

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

由于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

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成功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非常。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假设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抱负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自然,故卓绝千古。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关键信息:1、诗词原文2、诗词翻译3、诗词赏析的主要角度4、诗词的艺术特色5、诗词的文化内涵6、诗词的历史背景1、诗词原文《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1 诗词翻译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111 诗句解释“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这两句描绘了古原上野草繁茂,每年经历着枯萎与繁荣的循环。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火无法烧尽野草,当春风吹拂时,它们又会重新生长。

展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远处的芳草蔓延到古老的道路上,阳光下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凉的城池。

描绘了野草的繁茂和广阔。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再次送别友人远去,这繁茂的野草饱含着依依惜别的深情。

112 翻译特点翻译力求在传达原意的基础上,尽量保持诗句的意境和美感。

通过准确的词汇选择和通顺的语句组织,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诗词的含义。

2、诗词赏析21 意境营造诗人通过对古原草的生动描绘,营造出一种辽阔、悠远而又充满生机的意境。

原上草的枯荣变化,野火的焚烧与春风的催生,以及芳草与古道、荒城的交融,共同构成了一幅富有层次感和动态美的画面。

211 情感表达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融入了送别之情。

以草的生命力象征友情的坚韧,以萋萋芳草表达无尽的离愁别绪,情景交融,真挚动人。

212 象征手法野草的“一岁一枯荣”和“春风吹又生”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暗示了友情的历久弥新和坚韧不拔。

22 艺术特色221 对仗工整全诗语言简练,对仗工整。

如“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远芳”对“晴翠”,“侵”对“接”,“古道”对“荒城”,不仅在形式上富有韵律美,也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原文: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创作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8年),作者当时只有十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赏析:这首诗为试帖诗,命题“古原草送别”。

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

此诗写出了“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还写出了新意。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离离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也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离离原草一岁一枯荣全诗书法作品

离离原草一岁一枯荣全诗书法作品

离离原草一岁一枯荣全诗书法作品一、原文:《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二、衍生注释:“离离”:这里形容草长得很茂盛的样子。

“枯荣”就是枯萎和繁荣,说的是草每年都会经历从茂盛到干枯的过程。

“远芳”指的是远处的芳草,“侵”有蔓延的意思,就是说远处的草蔓延到古老的道路上。

“晴翠”呢,是阳光下翠绿的草色,“王孙”在古代常常指贵族子弟,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要送别的友人。

三、赏析:主题方面,这诗前面部分主要是写古原上草的顽强生命力,后面就转到送别友人的主题上了。

情感上,既有一种对草的生命力的赞美,也有送别友人时的那种惆怅不舍的情感。

说到表现手法,那可太厉害了。

先是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直接描写草的生长规律,描述很平实,但一下子就把古原草的面貌给勾勒出来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就是神来之笔了,用火烧来象征草所面临的困境,然后春风一吹又能重新生长,这就把草顽强的生命力非常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而且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实际上也暗喻了友人之间的情谊可能像草一样也会顽强存在。

后面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则是进一步描绘了草生长得旺盛的景象,把送别时候的那种空旷荒芜的画面给烘托出来了,最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将草和送别联系起来,看到茂盛的草就像满是送别友人的情感。

四、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

白居易是唐代超级有名的大诗人,他的诗作风格通俗易懂,很多都是反映社会现实或者描写生活点滴的。

据说他写诗非要写到老太婆都能听懂了才行。

他一生写了老多诗了,题材广泛得很,在古代诗歌界那是响当当的人物。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班级组织班会,主题是关于坚强。

班长站起来发言:“同学们啊,大家都知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看看这草原上的草啊,每年都要经历枯萎,还可能被野火肆虐,但是只要春风一吹,它就立马又生机勃勃。

我们在生活学习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像考试失利啦,不小心受伤啦等等,我们就应该像这小草一样顽强,要相信只要咱们坚持住,克服这些小挫折,美好的明天就又回来啦。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意思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意思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意思“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1、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翻译】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

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

野草的香味远远传来,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

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鉴赏】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

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

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

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

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

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

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c/8668htm,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

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意与解释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意与解释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意与解释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8年),作者当时只有十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原文:《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诗意: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鉴赏: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翻译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翻译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古原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昌荣。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扩展资料
全诗如下: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全诗怎么翻译
古原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昌荣。

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遍地滋生。

远处的春草侵占了古道,阳光下的绿色连着荒城。

我又在这里送友人远去,萋萋芳草尽是离别之情。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全诗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被称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这首诗通过描写古原的野草,从而抒发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前四句侧重在描写野草是生命力顽强且旺盛,诗人紧扣野草斩不尽锄不绝的特点,从“野火烧不尽”的角度来表现野草极强的生命力,使得野草的`生命力得到境界的提升,“春风吹又生”即表现出野草在春天受到春风吹拂又可以生长蔓延,文字朴素但是却直击人心。

而在尾句又紧扣送别主题,诗人在萋萋芳草的场景下送别友人,更显惆怅与不舍,将离别的不舍之情都寄托在每一片草叶上,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朋友的真情。

赌得古原草送别古诗意思

赌得古原草送别古诗意思

赌得古原草送别古诗意思
嘿,咱今儿个就来聊聊这首古诗的意思哈!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你瞧,这原上的草啊,那是多么繁茂,可每年都要经历枯萎和茂盛的变化。

这不就跟咱的人生似的嘛,起起
伏伏的,有得意的时候,也有失意的时候。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哇塞,这火再怎么烧,也没办法把这些草彻底消灭掉,等春风一吹,嘿,又冒出来啦!这生命力多顽强啊,就像咱遇到困难,只要不
放弃,总会有重新站起来的那一天!“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那
远处的芳草蔓延到古道上,阳光下的翠绿连接着荒城,这画面,多美呀!就好像咱在生活中不经意间发现的那些小美好。

“又送王孙去,萋
萋满别情。

”哎呀呀,又要送别朋友啦,那满心的离愁别绪啊,就像这
茂盛的草一样多。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在郊外看到一大片草地,那场景就跟诗里
写的差不多。

我当时就跟朋友说:“看,这多像‘离离原上草’啊!”朋友
笑着点头。

然后我们在草地上玩耍了好久,聊了好多。

后来朋友要离
开去别的地方,我心里那滋味,真的就跟诗里说的“萋萋满别情”一样。

这首诗啊,看似在写草,其实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和道理。

它告诉我们,生命是顽强的,就像那草一样,不管经历多少磨难,都能重新焕
发生机。

而且,离别是人生常有的事,但那份情谊却会永远留在心里。

我觉得这首诗真的太妙啦!它用简单的语言,却表达出了这么深刻的
含义。

你们说是不是呢?反正我是超级喜欢这首诗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意思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2、离离:形容野草茂盛,长长下垂的叶子随风摇摆的样子
3、枯:枯萎
4、荣:繁荣茂盛
【翻译】
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

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

野草的香味远远传来,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

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鉴赏】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
“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

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

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

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

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

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

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c/1072htm,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

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

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
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

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

“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

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

“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

“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

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

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

“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

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
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