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经济社会学思想渊源及其发展
经济社会学 第一章 导论
![经济社会学 第一章 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a88cd2ced5bbfd0a79567352.png)
3、斯维德伯格与格兰诺维特:经济社会学的研究的核心主题无 非有三个,一是经济行动是社会行动的一种形式;二是经济行 动是在社会中的定位;三是经济制度是社会地建构的。第一与 第三个,分别可以视为微观与宏观经济社会学,第二个可视为 中观经济社会学。 4、经济社会学的定义:经济社会学就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 法来研究经济行为、经济结构与经济体系的一门学科。
7、美国社会学会经济社会学分会对这个问题作了如下区分: 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① 宏观社会学视角下的经济。比如像韦伯、马克思、涂尔干、 帕森斯、斯梅尔瑟、波兰尼和熊彼特都持这种观点。 ② 经济制度与经济行为的社会学分析。这些制度包括市场、 货币、银行、贸易、交通、网络与消费,以及非正式经济。 ③社会学视野下的公司、组织与产业。
④经济与社会系统、政治系统的关系。
六、经济学(主流)与经济社会学之比较
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①根据萨缪尔森与诺德豪斯在其第16版《经济学》一书中的 定义,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 价值的商品,并将它分配给不同的人。 ②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前提假设:理性的经济人,追求利益的 最大化。 ③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3、嵌入(embeddedness):嵌入分为两种:一是关系嵌入,二 是结构嵌入。
A.所谓关系嵌入,是指经济行动、经济产出、经济制度受到行 动者个人关系的影响。 B.所谓结构嵌入,是指经济行动、经济产出、经济制度要受到 整个关系网络结构的影响。
4、新经济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视角:网络理论;组织理论;文 化理论。
经济社义
1、什么是经济社会学 经济学+社会学=经济社会学 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社会问题
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问题,从而全部或部分 取代经济学
经济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https://img.taocdn.com/s3/m/1ea838a2f524ccbff12184b1.png)
经济社会学课件详尽版(依据周长城老师教材)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什么是经济社会学第二节:经济社会学的发展历史及学术思想一、什么是经济社会学1、名称由来经济学: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前提:资源的稀缺性对象:理性选择行为。
经济人假设(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目标: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研究对象:包括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人口变动、民族、城市、乡村、社区、婚姻、家庭与性、信仰与宗教、现代化等领域。
社会学ᑐ经济学经济学:个体、理性、利益社会学:整体、感性、责任经济社会学: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问题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社会经济学: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社会问题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2、定义什么是经济社会学:斯梅尔塞:狭义:同稀缺物品及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有关的复杂行为。
广义:在狭义的理解的基础上,还包括经济组织、经济制度、经济发展以及与经济有关的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等许多方面。
斯廷施凯姆:经济社会学是通过审查制度的类型和社会谋求生计的技术限制把经济力量的巨大运动和个人行为连接在一起的。
富永健一:经济社会学是把经济行为及经济体系分别看作社会行为及社会体系中的一种形态或下属部门。
汪和建:经济社会学是以经济和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把经济现象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分析和研究,既研究经济政策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后果,也要研究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
第二节经济社会学的学术思想渊源及发展历史一、学术思想渊源经济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社会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一、阿弗里德·马歇尔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创始人。
经济社会学讲义
![经济社会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d77d5834ccbff121dd3683e9.png)
3、卡尔。波兰尼
代表作《伟大的转变》,其思想: 经济“嵌入“更大的社会之中。 市场经济及其矛盾。 作为基本制度的自我调节市场。 对古典和新古典经济理论的范式普遍效力的要 求的限制。
二、社会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1、埃米尔。蒂尔凯姆 代表作《社会分工论》 社会整合论。 对自由经济的批判. 道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反对经济与社会过渡社会化。 社会秩序建立的基础。
方法论个人主义 行为者最优化原理 社会优化 系统均衡 社会资本 制度 权力的社会来源 让渡
源于社会学的四个关键变量:
三、理性选择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1、组织理论和公司理论 代理理论与代理法学 代理人和委托人 组织设计 2、组织的权力 组织设计是权力分配构成的关键因素 权力距离
2、经济交换与社会交换的联系
社会交换实质上是对经济交换加以概括的 普遍形式 经济交换与社会交换掺杂在一起 库拉交换 交换品反映的是社会价值 交换对象特殊:男性 延时性
交换后果不同:交换声望 具有社会意义
三、交换模式
1、社会关系与交换关系 交换的社会关系两种方式:开放性与封闭 型 四种交换模式:市场、庄园、企业、商人
3.市场体系
商品市场 资本市场 劳动力市场 市场体系必须具备统一性和开放性
二、经济学理论中的市场 古典政治经济学
2、边际主义革命与市场现代概念的建立 瓦尔拉、杰文斯、门格尔 马歇尔
3、奥地利学派的市场过程 米塞斯 4、凯恩斯对市场的批判 5、工业组织和市场结构 6、二战以来的市场研究
2、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 科尔曼的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 个人行为具有目的性 个体方法论 重点解释社会系统行为 合理性是理性行为的基础 林顿伯格的偏好理论: 普遍性偏好 工具性偏好 韦勒的要素理论—原理、方法、程式。
发展社会学笔记
![发展社会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adabc4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3.png)
发展社会学笔记引言第一编发展的理论探讨第一章发展与发展社会学第一节现代化与发展一、现代化现代化是指在近现代科学和技术革命推动下,人类社会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全面社会变革过程。
或者说是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方面的整体性社会变迁过程。
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工业化(2)城市化(3)理性化(4)世俗化(5)社会组织的分化与整合二、发展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社区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和转化。
发展不仅仅指经济发展,它还包括社会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等诸多内容。
发展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经济发展(2)社会发展(3)人的发展(4)可持续发展三、现代化和发展区别:A 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指的是从18世纪后期开始的以工业革命为标志的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与转化,其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
B 发展则是一个绝对性概念,它所指的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迈进的过程。
其范围是没有限度的,是一个无限向前延伸的过程。
联系:现代化特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即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的阶段。
当前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是发展,是现代化发展;而发达国家的后现代化过程也是发展,是后现代发展。
第二节发展社会学一、发展研究的背景严格意义上的发展研究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五六十年代,其最早的起因是政治与经济问题。
二、发展社会学发展社会学是发展学和社会学交叉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是从社会学角度对发展的探讨。
发展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但它并不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阶段和一切领域。
它主要研究18世纪中期之后的人类社会发展,即现代化阶段。
当代发展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后进的发展中国家由不发达走向发达的现代化发展过程。
发展社会学是立足于当今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实践,在总结发达国家现代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综合研究广大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理论、途径、模式和过程等问题的学科。
第一编第一章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一)
![第一编第一章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一)](https://img.taocdn.com/s3/m/82a303a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b.png)
第一编第一章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一)引言:经济法作为一门法律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而逐渐形成。
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体系。
本文将对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进行探讨,以更好地了解这门学科的历史和重要性。
正文:一、经济法的起源1. 经济活动与法律的关系:经济活动在人类社会中的产生及其对法律的需求。
2. 古代法律与经济:古代社会中存在的经济问题和古代法律制度的应对方式。
3. 巴比伦码头法典的出现:巴比伦码头法典作为最早的经济法规的产生和发展。
二、经济法的发展历程1. 古代经济法的发展:古代国家在农业、商业、金融等方面的相关法律规范和制度。
2. 中世纪的经济法体系:封建社会中经济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 工业革命与现代经济法:工业革命对经济法的影响和现代经济法体系的形成。
三、经济法的国际化发展1.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的冲击和影响。
2. 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国际经济组织在推动经济法发展方面的作用和贡献。
3. 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等领域的国际经济法的进一步发展。
四、经济法的分类和体系1. 经济法的基本分类:经济法的一般性分类和特殊性分类。
2. 经济法的主体和对象:经济法的适用主体和适用对象的分析和规定。
3. 经济法的体系结构:经济法体系的构建和不同国家的经济法体系特点。
五、经济法的作用和意义1. 经济法保障经济秩序:经济法对经济秩序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2. 经济法保护市场参与者权益:经济法对市场主体权益的保护和规范。
3. 经济法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经济法对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
总结:经济法作为一门专门针对经济活动的法律学科,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从古代的法律制度到现代的国际经济法体系,经济法在保障经济秩序、维护市场参与者权益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经济法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为经济活动提供更加稳定和规范的法律环境。
经济社会学-第一章 经济社会学的理论渊源
![经济社会学-第一章 经济社会学的理论渊源](https://img.taocdn.com/s3/m/227e913969eae009581becf5.png)
知识链接
• 【“经济社会学”专题第一弹】张一力、张敏:海外移民创业如何持续——来自意大 利温州移民的案例研究
/s?src=3×tamp=1522657180&ver=1&signature=4IxoAh0 v0oCVK3IAnhmwI33vv8BL8ZGBFoGsGP15sk2O8TdgkmO7zrr8PeUZTcQZQYO35zAHJQFBBjFE8JTkZZsCcQjBBgUpmeQBLCBLnQhalKlYZACnijl*cBMxj0GjNr441NAWBHmxxG9ws MxQ==
一、埃米尔·涂尔干
• 作为社会学学科规范化的大力倡导者,埃米尔·涂尔干无疑是社会学大家。尽管我们 不能将涂尔干的大部分著作视为经济社会学著作,但在他的著作中仍包含许多经济社 会学思想。涂尔干对经济社会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比较关注 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 素的关系,如经济与文化的关系、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等。
第二节 社会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 经济社会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运动,当时许多社会思想家都试 图建 立一种有关经济、政策和文化的多维理论 。但是,直到19 世纪末20世纪初,这 一学术传统才在马克斯·韦伯、涂尔干和其他同代人的分析 中凸显出来。这种分析可 以被看做对早已建立的自由主义和政治社会学的批判,但 在某些方面,又与其有相 同之处。
一、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 马歇尔的经济社会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 (1)偏好是如何产生的; (2)行为理论; (3)组织作为生产的第四要素
• (一)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 (二)企业家与创新
二、约瑟夫·熊彼特
三、卡尔·பைடு நூலகம்兰尼
• 波兰尼在其著作中专注于三个核心问题: • 市场经济及其矛盾; • 作为基本制度 的自我调节的市场; • 对古典和新古典经济理论范式普遍效力的要求的限制。
第一章 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第一章 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a78e91abed5b9f3f90f1c79.png)
第一节社会学的创立一、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一)社会变革的需要: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是社会变革的需要(二)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三)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四)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二、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一)奥古斯特・孔德(1789至1857年):孔德是“社会学之父”,1838年在《实证哲学教程》是首次提出社会学这一概念;是实证主义的权威代表。
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在圣西门的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
孔德认为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从中发现客观自在的社会规律。
“了解以便预测,预测以便控制”,孔德创造的实证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①。
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②。
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③。
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④。
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⑤。
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4)孔德对社会学的贡献:在于他在科学分类中提出了建立社会学的构想,明确了从整体角度研究社会的秩序和进步,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主义和四种基本研究方法。
(二)卡尔・马克思(1818至1883年)1。
马克思是社会学的主要奠基人2。
马克思创立了社会学的基础理论3。
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注重实际马克思的代表作有《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等(三) 赫伯特・斯宾塞(1820至1903年):赫伯特・斯宾塞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
斯宾塞是英国著名资产阶级社会学家、哲学者和教育家,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亚里士多德”。
代表作有:《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1。
社会有机体论2。
经济思想史讲义
![经济思想史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2dbc82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e.png)
• 西方经济学在19世纪传入中、日两国。中国的严复则 译为“生计学”。日本的神田孝平(1830~1898)最先 把economics译为“经济学”。
经济学术语在东方的演变
• 到1903年后,中国学者才逐渐采用“经济学”一词。 • 30~40年代,有的经济学家在编写和翻译马克思主义
色诺芬 (Xenophon)
《经济论》是色诺芬根据自己管理领地经济 的经验而写成的,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 部论述经济的著作。 – 全书采取苏格拉底与人对话这一文学形式 写成。 – 主要探讨奴隶主经济任务与如何经营奴隶 制经济的问题,如何使具有使用价值的财 富得以增加,论述奴隶主如何管理家庭农 庄。
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
• 政治、法律等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归根结柢都是 由经济基础决定的,都是为维护自己的经济基础 服务的。因此经济学要联系国家制度、法律等上 层建筑来研究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 这种经济基础与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制度、法律 等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使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基 础的经济学和研究国家制度、法律等的政治学、 法学等紧密联系起来。
➢ 色诺芬注意到货币有着不同的作用。货币可以成为 财富的积累手段,他描绘人们对白银的痴迷,人们 之所以喜欢储藏白银是因为白银可以随时购买到有 用的物品。
柏 拉 图 (Plato)
• 柏拉图Plato (约公元前 428~前348/347)
• 古希腊唯心主义思想家。 出生于贵族家庭,是苏格 拉底的学生。
经济学术语的演变
1890年A.马歇尔出版了他的《经济学原理》, 从书名上改变了长期使用的政治经济学这一 学科名称。到20世纪,在西方国家,经济学 这一名称就逐渐代替了政治经济学,既被用 于理论经济学,也被用于应用经济学。
经济学思想史概述总结
![经济学思想史概述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8227d9b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a.png)
经济学思想史概述总结经济学思想史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历史发展过程。
从古代到现代,经济学思想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学派的交替演变。
下面将对经济学思想史进行概述总结。
古代经济学思想史: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是古代经济学思想的起点。
古希腊经济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尤西亚经济学”(即家庭经济学)的概念,强调个体家庭的经济活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而古罗马经济学家塞涅卡等人则关注货币的作用和社会公正,提出了一些反对奢侈浪费的思想。
中世纪经济学思想史: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的影响主导了经济学思想。
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纳斯把经济活动看作是人们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手段,同时强调了道德和公正的重要性。
此外,经院哲学还对利润、价格形成和银行活动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重商主义经济学思想史:重商主义是17世纪和18世纪欧洲的一种经济政策,倡导国家保护主义和积极干预经济。
重商主义经济学家关注贸易顺差、金银积累和国家实力,提出了一些国家利益至上的经济政策。
古典经济学思想史: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提出了古典经济学思想。
斯密认为市场自由竞争能够实现资源分配的最大效益,主张自由放任政策。
李嘉图则着重研究生产要素的分配、价值理论以及对农业经济的分析。
社会主义经济学思想史:19世纪末,社会主义经济学开始兴起。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并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从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再到后来的毛泽东思想等不同的阶段。
现代经济学思想史:20世纪以来,经济学思想呈现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特点。
新古典经济学家强调市场行为者的理性选择和效用最大化,创造了边际效用理论和均衡价格理论等重要概念。
行为经济学则更关注人类行为的心理因素和非理性决策,对经济学的研究进行了拓展。
此外,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也成为现代经济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0034社会学概论考点
![0034社会学概论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6ee2dbea4693daef5ef73d64.png)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一、社会学的创立: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1)社会变革的需要(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原理和方法论);(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4)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2.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著有《实证哲学教程》,被称为“社会学之父”。
其社会学思想可从三方面进行把握:①科学的分类。
社会学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是科学之“皇后”,所有其他学科都为它的建立作了准备。
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秩序”和“进步”是其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③研究方法。
孔德创造的实证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2)马克思,著有《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
其对社会学的主要贡献可以从三方面掌握:①马克思是社会学的主要奠基人。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部划时代的经济学和社会学巨著,它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演变的过程及其社会结构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②马克思创立了社会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将科学理论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③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注重实际。
马克思注重社会调查,把实际材料作为理论研究的必要前提。
(3)斯宾塞,著有《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
其社会学思想主要围绕社会有机体和进化论两个方面展开。
3.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代表作有“三论”:《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
其社会学观点如下: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
②社会团结理论。
社会团结是指以吸引为特征的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协调、合作、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联系状态。
社会团结的核心和基础是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道德规范,即“集体意识”。
涂尔干把社会团结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两个类型。
③失范理论。
失范是指社会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乏统一规范和足够制约力的社会状态。
④社会研究方法准则。
将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概论》PPT课件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9f8ee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65.png)
调查、统计科学的发展等等。
二、西方古典社会学的代表人物
1. 奥 古 斯 特 · 孔 德 (Auguste Comte , 1798— 1855)
法国实证主义哲学的创始人,西方社会学界公 认的社会学创始人。
重点、方法及目的不同
三、社会学的社会功能
1.描述功能——社会是怎样的 2.解释功能——社会为何这样 3.预测功能——社会将会怎样 4.规范功能——社会应该怎样
第三节 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一、社会学创立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
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初 , 欧洲社会——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骤然的社会变迁使得社会的矛盾与冲突不断扩大并趋于激化,于是社会学应运
利
心体系的创立者。
五、社会学与中国社会
1.传人时期(1891—1930) 2.本土化的最初努力时期(1931—
1951) 3.中断时期(1952—1978) 4.恢复重建时期(1979至今)
拓展社会学的视野
社会学想象力——喝咖啡
❖咖啡是一种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对大脑有刺激性作用 。但 与其他刺激性东西有何不同?
2.冲突理论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社会开始出现多种解释社 会冲突的理论,反对帕森斯关于社会的价值一致、均衡 与整合的观点。
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每一个社会都无法避免的,是社 会生活的普遍现象;权力分配和社会报酬分配的不均是 冲突产生的根源;冲突对社会的作用不仅具有破坏性的 一面,而且还具有建设性的一面。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功 能冲突论者科塞和德国的辩证冲突论者达伦多夫。
经济社会学理论发展分析
![经济社会学理论发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8a904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e.png)
经济社会学理论发展分析一、概要经济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关注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组织形式、制度安排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经济社会学理论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发展和变革,形成了一个丰富多样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对经济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在早期的经济社会学研究中,主要关注于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供求关系、成本与收益、市场机制等。
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经济社会学逐渐从单一的经济学视角扩展到了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形成了更为综合的研究框架。
同时经济社会学也逐渐从理论探讨转向实证研究,运用统计方法和计量模型对现实世界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
20世纪下半叶,经济社会学理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方面新的理论范式和技术手段的出现,如博弈论、行为经济学、计算社会学等,为经济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工具和方法;另一方面,全球化、信息化等现代社会现象的出现,使得经济社会学研究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现实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经济社会学理论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二是跨学科研究的兴起,促使经济社会学与其他学科形成更为紧密的联系;三是关注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平衡。
经济社会学理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它既反映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和成果,也为我们理解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在未来的发展中,经济社会学将继续拓展研究领域,深化理论内涵,为构建和谐、公平、可持续的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1. 经济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首先经济社会学理论有助于揭示社会结构和运行机制,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研究,经济社会学理论可以揭示社会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规律,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运行机制。
例如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剥削关系,为后来的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社会学概论要点
![社会学概论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c844d2eccbff121dd368328.png)
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识记(名词解释)1、社会学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1)社会变革的需要;(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2、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1)孔德(法国)—《实证哲学教程》: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同时也是“社会学综合理论的创始人”,“社会学眼界的开拓者”。
(2)斯宾塞(英国)—《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等;其中《社会学研究》被严复翻译成中文《群学肄言》,于1903年在中国出版发行,成为中国从西方最早引进的社会学经典著作之一。
3、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1)马克思(德国)—《法兰西内战》、《资本论》:不仅是经济学著作,更是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社会结构的社会学鸿篇巨著;马克思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础理论。
(2)涂尔干(法国)—《社会学年鉴》社会学年鉴学派的创始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德创立的社会学。
代表作三论:《社会劳动分工论》《社会学方法论》《自杀论》。
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是由涂尔干创建的。
(3)韦伯(德国)—《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他把所有权威分为三种理想的类型: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法理型权威,科层制(官僚制)是法理型权威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4、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芝加哥学派是指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师生以城市研究为中心所形成的学术思想的统称。
代表人物有:斯莫尔—美国社会学会的主要创办者;托马斯、帕克、伯吉斯、布鲁默。
5、战后欧洲社会学发展的特点(1)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2)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3)社会学的理论研究也趋向多元化;(4)欧洲社会学的制度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6、苏俄社会学的代表人物列宁、普列汉诺夫、布哈林、斯大林7、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历史分期及代表人物(1)传入时期: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章太炎翻译的日本社会学家崖本能武太《社会学》是中国最早全文翻译出版的社会学著作。
经济社会学教案和教学日历、大纲、讲义
![经济社会学教案和教学日历、大纲、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441daffd4b73f242326c5f30.png)
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本科课程教学文件(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经济社会学撰写教师:马永方2016年2月经济社会学教学日历和教学安排2015-2016年第一学期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马永方经济社会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经济社会学英文名称:Economic Sociology课程编号:12600205j总学分:3学分总学时:48学时理论学时:48学时实践学时:0适用专业:社会工作开课学院:文法学院课程内容简介1、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
2、课程的作用:经济社会学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边缘学科。
它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对许多社会经济现象和过程进行了分析和阐释,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范式。
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方法,激发学生对相关研究问题和研究视角的关注和兴趣,使学生了解社会科学呈多学科交叉的发展特点,拓展专业知识面,培养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本课程从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两个层面,对理性选择及经济生活、社会资本、市场转型的社会学研究、交换行为及消费、劳资关系、经济组织、企业家精神和经济及文化等八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论述。
4、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教材采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经济社会学》,主编周长城,2011.8主要参考书:1、沈秋明:经济社会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7。
2、汪和建:经济社会学——迈向新综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东北农业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经济社会学Economic Sociology课程编号:12600205j适用专业:社会工作总学时数:48学时总学分:3学分大纲主撰人:马永方内容简介经济社会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已经成为国内各界人士所关注的显学,当今许多国家的社会学系都为本科生开设了经济社会学课程。
本课程分别论述了什么是经济社会学、从经济社会学到新经济社会学、经济行为、交换行为、消费行为、经济制度、企业及产业组织、劳动力市场、社会资本、文化·网络及经济等内容。
经济社会学及其发展
![经济社会学及其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371fe2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08.png)
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 为经济社会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
强化合作机制
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和平台,促进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之间的 深入合作和交流。
关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研究
深入研究新兴市场
关注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化、经济转型、社会变迁等方面的独特经 验和挑战,揭示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研究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特点以及对各国经 济的影响。
国际经济秩序与规则
探讨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演变以及国际经 济规则的内容和实施。
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分析国家间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以及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策略。
PART 05
经济社会学的最新发展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塑造。一方面,经济发展可以促进文化 的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文化也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变革。
PART 04
经济社会学的应用领域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劳动与就业问题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结构
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就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影响就业的各 种因素。
新经济社会学的兴起
对传统经济社会学的批判与反思
新经济社会学对传统经济社会学中的理性选择理论、功能主义 等进行了批判与反思,提出了更加符合现实的理论和观点。
社会网络分析的应用
新经济社会学借鉴了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研究经济行动者在社会网 络中的位置、关系和互动,揭示了经济活动的社会结构基础。
文化、认知与制度的关注
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情况,提出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议和措施。
经济学史与思想
![经济学史与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fa7efd8e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12.png)
经济学史与思想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思想流派和理论体系的演变。
经济学史与思想回顾了这些历史发展,并探讨了不同经济思想对当代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1. 古代经济思想在古代,许多文明古国都产生了一些关于经济问题的思考和理论。
其中,古埃及、古希腊和罗马帝国都有对经济学的初步思考和实践。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价值理论和市场交换理论,为经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2. 基督教教义与中世纪经济思想基督教教义在中世纪对经济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时期,经济活动主要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神圣和世俗的经济道德规范深入人心。
经济思想家托马斯·阿奎那和约翰·达尔顿等思想家重新解释了亚里士多德的价值理论,并探讨了正义与经济的关系。
3. 古典经济学的崛起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古典经济学逐渐崭露头角。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斯密提出了自由放任和市场机制的理论,认为市场经济能够自动调节资源配置;李嘉图则集中研究了土地和劳动力的价值理论,以及国际经济关系。
4.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19世纪中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他们的学说对20世纪的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阶级斗争和剥削问题,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并倡导社会主义经济。
5.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发展20世纪初,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崛起。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弗朗西斯·培根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等经济学家对斯密和李嘉图的思想进行了修正和扩展。
他们提出了边际效用、市场均衡和总需求等新的经济学理论,并对宏观经济学进行了突破性的研究。
6. 现代经济学的多元化20世纪以来,经济学领域出现了各种学派和思潮。
新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新兴理论相继产生,并不断推动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经济学史与思想
![经济学史与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8fcca85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d.png)
经济学史与思想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对人类在资源分配、交换和利用等经济活动中的规律和行为进行研究的学科。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和相关思想出发,探讨经济学史与思想的演变过程。
一、古代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古代经济思想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初期。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通过农业和手工业等方式满足自身的生产和消费需求,开始探索经济活动的规律和方式。
其中,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等都对经济问题提出了一定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例如,在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中,对土地租借、契约和财产权利等问题做了初步的规范。
随着古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希腊古典时期产生了许多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思想家。
其中,亚里士多德被誉为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经济思想强调了价值和价格的区分,并对市场政策和财富的获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另外,亚里士多德的弟子们,尤其是斯多亚学派对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古代经济学的崛起与发展古代经济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古希腊社会的兴衰使得经济学家开始思考经济增长和财富分配等问题。
在这一时期,经济学家们从古希腊城邦的经济实践出发,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经济理论和观点。
其中,古希腊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名著《国富论》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通过对资本、劳动和土地等要素的研究,提出了劳动分工和市场交换的理论,为后来的经济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另外,古罗马时期的经济学家塞涅卡和苏格拉底等也对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近代经济学的诞生与发展近代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以来的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的推动促使了经济学家们对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等问题的研究。
在这一时期,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的理论对近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亚当·斯密是近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理论,强调市场的自由和个人的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二)行为理论
马歇尔偏离主流经济学,分两步剖析了 行为: 首先,他认为货币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动 机,然后,他讨论了产生这一动机的理 由,或者说动机的动机。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假定人是功利主义的 和原子化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行动 不受其他行动者行动的干扰。
7
马歇尔的观点与此相反,他认为人的行为在 多数情形下是基于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行动 的认识。换言之,一个人的偏好,或者动机, 与其他行动者的偏好是相关联的。 显然,马歇尔关于行动的理论与韦伯的行为 理论是一致的,即当一个行动者考虑其他行 动者的行为时,这一行动具有社会性特征。
23
中心论点:经济“嵌入”于更大的社会之中。 社会有优先权并控制着经济。 在历史和比较视野中,经济总是嵌入在社会 关系之中,经济行为者的活动并非旨在最大 限度地扩大其物质利益,而是为了维护其社 会地位、身份和社会优势。 市场和工业资本主义看作是一种过程的结果, 通过这一过程,经济已使自身摆脱了社会的 控制,使社会生活的所有其他方面服从其自 身需要。
19
企业家角色的心理: 企业家行为是理性要素与情感要素的混 合。 一方面,他因需要大规模的预测和计划 方案而是理性的; 另一方面,并不因为依赖于为自己获取 和创造的自主驱力及最终建立家族王朝 的企业家梦想而是狭隘的功利主义者。
20
企业家身份与社会阶级之间的关系: 社会分层观点 阶级要素在社会中履行重要的功能,因为它 产生社会声望,把社会分化为若干阶层。 社会声望系统 资产阶级是领导阶级,因为他们在经济中承 担革新和领导功能,获得和巩固声望、权力 和财富,并把它们传给后代。 资产阶级的衰落:企业家功能趋于衰退和诸 如私人财产和契约这样的资产阶级制度被削 弱
18
企业家的特质和作用: 凭借一系列社会学和心理学洞见论证: 企业家是勇敢的领导者,乐于打破平常的束 缚,这使得他不同于业务经理。 创新、抓住本质、抛开琐事、迅速行动和凭 直觉理解。 凭借其意志和个人权威来行动; 乐于摒绝异常和危险的时候总会提出的批评。 在更受限制的领域中工作,在社会中处于更 不稳定的地位。
9
马歇尔在四个分析层面上讨论了组织和 知识: 第一层面是社会层面,有时,他也称之 为“社会群体”,如一个民族; 第二层面是社会的经济层面; 第三是产业层面; 第四是单一的公司层面
10
保证工业组织有效性的首要条件是,使 每个受雇者担任最合适的工作,并供以 最好的机械和其他工具。在对手工技能 有很大需要的低级工作中,劳动的专业 化能大大提高效率,但在高级工作上则 不尽然。
13
所谓“经济社会学”,即对与经济相关的制 度的描述和解释--或称解释性的描述--如政府 机构、财产继承、私营企业、习惯性行为或 “理性”行为; 所谓“经济学”,即对经济组织的解释性描 述,这种经济组织存在于任何给定的制度之 中,如市场组织。 熊彼特不仅清楚地解释了经济理论的历史 (定义为"经济结构"的分析),而且还回顾 了经济社会学的历史(定义为"经济制度&非经济因素的关系 :
文化应整合于经济分析之中:有关这种关系的 分析主要体现在迪尔克姆对社会秩序的讨论, 也就是"社会是怎样整合起来的" 在传统社会中:机械团结 在现代社会中: 社会分工对机械团结的磨蚀作用, 在经济方面,劳动分工和职业专门化在社会分 化中的重要性。
14
经济学理论与社会学确有根本方法的区 别,两者不能混用,重要的是每门学科 要保持自己的方法论。那种认为经济学 处理经济现象,而社会学处理除经济现 象以外的其他人类活动的观点是不正确 的。熊彼特认为社会学对理解和分析经 济现象是十分有用的。
15
他在《经济分析史》一书中说明了经济社会 学在分析经济现象中的作用,他指出:“(科 学的)经济学”由“四个领域”构成,即“经 济理论”、“经济历史”、“统计学与统计 方法”和“经济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与经济史一道研究应用于各种经 济理论的制度框架。 经济社会学不同于经济学的是,它采用更规 范、更典型、更设计化的方法看待行为。 《帝国主义的社会学》和《税收国家的危 机》。
26
波兰尼的类型学是不完善的,似乎没有 包括对用于集体行动的经济物品和服务 (如战争用品)的政治动员。 静态的分类方案,缺乏经济动态原则感 或从一个体制向另一个体制转变的感觉。 高估了市场原则的分裂和非整合层面, 低估其他层面的相反的可能性
27
第二节 社会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埃米尔· 迪尔克姆 马克斯· 韦伯 乔治· 齐美尔
21
不同于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后一种理论 把阶级同生产结构本身联系在一起 不同于帕累托的精英理论,后一种理论 实际上基于社会重要功能的履行 熊彼特的阶级理论有更浓厚的功能主义 色彩,并且不同于古典功能主义的阐述。
22
三、卡尔· 波兰尼
卡尔· 波兰尼(karl Polanyi,1886-1964年),经济历史学家。 1886年出生在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生长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送进了俄罗斯前线监狱,从监狱释放后, 他又回到了维也纳。 1933年波兰尼移民到英国,并成为一名家庭教师。 1940年到美国演讲,并在伯林顿学院接受教席。 1944年,完成了著名的《伟大的转变》一书。 194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为他提供了一个职位,但由 于他妻子的原因,美国政府不发放签证。这样,波兰尼被迫到 加拿大,并往返在多伦多和纽约之间。 1957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完成了第二本著作《早期帝国的贸易 与市场》。 波兰尼一生不能定点居住,总是处在边缘的流放状态,即使在 学术上,也一直未被列入主流。
5
虽然马歇尔认为活动产生需求,但他区 分了两种不同的需求,即舒适的标准 (standard of comfort)和生活的标准 (standard of life),而且只有生活的标准 与活动相关。 他指出舒适标准的增加仅会导致"虚假 需求"的增加。有时需求的增加是由于 其他过程而不是活动所致,但进步则是 活动的结果。
第一章 经济社会学思想渊源及其 发展
经济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社会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经济社会学的发展
1
第一节 经济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阿弗里德· 马歇尔 约瑟夫· 熊彼特 卡尔· 波兰尼
2
一、 阿弗里德· 马歇尔
阿弗里德· 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年),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创始人。生于伦敦附 近的克兰法姆,其父是银行高级职员。他曾先后在剑 桥大学攻读数学和物理学,1868年,为了研究康德哲 学去了德国,同年回国,任剑桥大学道德学讲师。 1875年因研究保护政策而远渡美国。在剑桥大学期间, 由于和哲学、经济学界人士的往来,他的兴趣由物理 学转向哲学和经济学。 1877-1882年,马歇尔任布里斯托尔大学的政治经济 学教授,兼任学院主任。 1883年马歇尔担任牛津大学经济学讲师。 1885年回剑桥大学任经济学教授。 1908年退休后,继续在剑桥从事研究和写作。 主要代表作是《经济学原理》(1890年)。 3
8
(三)组织作为生产的第四要素
马歇尔认为生产要素通常三类: 土地:指大自然在各方面所赋予的物质和力量。 劳动:指人类用手或脑进行的经济工作。 资本:指为了生产物质货物和获取收入利益而 准备的一切储备。 马歇尔最先把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 并强调它在发展生产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偏好的产生
偏好的产生在马歇尔构建的理论大厦中 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显然,经济 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对这一问题感兴趣, 同时,这一问题使经济学和社会学两门 学科进行合作成为可能。
4
根据马歇尔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 需求水平将越来越高。马歇尔指出,活动产 生偏好,当然,这里的活动是广义的活动, 包括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的活动。实际上, 若限定在经济活动方面,马歇尔所说的活动 是生产(production)或者供给(supply)的另一 种说法,需求则只是消费(consumption)和需 要(demand)的代名词而已。这样,马歇尔将 生产和消费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不仅体现 在其著名的供需曲线上,也体现在活动产生 需求的一般思维方法上。根据他的观点,生 产和消费是强烈相关的,这被看成是对李嘉 图强调生产重要性观点的批判。
28
一、埃米尔· 迪尔克姆
埃米尔· 迪尔克姆(Emile Durkheim,1858-1917年)是法国第一位 学院式社会学家,也是欧美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之一。 1858年4月15日出生在法国埃皮纳勒一个犹太教士家庭。 1879年迪尔克姆在两次落榜后,终于通过了享有盛誉的巴黎高 等师范学校的入学考试,从而进入这一培养法国知识精英的摇 篮。 29岁时受聘于波尔多大学,在该校文学院教授教育学和社会科 学。 1896年迪尔克姆被提升为第一位法国的社会学教授。两年后, 他创办了《社会学年鉴》,使他成为法国社会学学派的创始人 和组织者。 1899年,他应聘到巴黎大学,1906年被聘为教育学正教授。 1917年,由于儿子安德烈的战死,迪尔克姆身心疲惫,在他59 岁时离开了人间。 代表作:《社会分工论》(1893年)、《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1895年)、《自杀论:社会现象的探讨》(1897年)。
24
核心问题: 市场经济及其矛盾; 作为基本制度的自我调节的市场; 对古典和新古典经济理论范式普遍效力 的要求的限制
25
经济整合原则的类型学: 互惠意指对称群体之间的相互关联的交易(如礼品交 换); 再分配指到“中心”和从“中心”的适当交易(如从 行政上组织食品的分配,即慈善事业); 交换涉及市场系统中“诸手”之间的交易(买与卖)。 这种分类的必然结果是,在具有这些结构群体种类 (如对称组织起来的亲缘关系)的社会中,将依此形 成不同的经济转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