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ICU的感染控制 - 多重耐药菌PPT
合集下载
ICU多重耐药菌教学课件ppt
心理压力增加
03
对医院声誉的影响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事件可能对医院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降低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对医院环境的危害
01
医院内传播风险增加
多重耐药菌在医院环境中的存在,使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感染风险增加。
02
资源消耗增加
为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医院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03
icu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措施
耐药性
指细菌对药物不敏感或完全不敏感的现象。
多重耐药菌的定义
按照耐药性的来源可分为
天然耐药、获得性耐药和交叉耐药。
按照耐药性的程度可分为
高度耐药、中度耐药和低度耐药。
多重耐药菌的分类
01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流行趋势严峻,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
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
规范操作流程
强化护理措施
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
01
加强新药研发,寻找新的抗菌药物作用靶点,以克服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性。
开发新型治疗药物
耐药机制研究
02
深入开展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研究,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疫苗研制
03
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疫苗研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疫苗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完善医疗流程
完善控制体系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
06
icu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建议
加强对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其防控意识和能力。
建立多重耐药菌防控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
定期开展多重耐药菌防控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提高医护人员防控意识
03
对医院声誉的影响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事件可能对医院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降低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对医院环境的危害
01
医院内传播风险增加
多重耐药菌在医院环境中的存在,使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感染风险增加。
02
资源消耗增加
为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医院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03
icu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措施
耐药性
指细菌对药物不敏感或完全不敏感的现象。
多重耐药菌的定义
按照耐药性的来源可分为
天然耐药、获得性耐药和交叉耐药。
按照耐药性的程度可分为
高度耐药、中度耐药和低度耐药。
多重耐药菌的分类
01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流行趋势严峻,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
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
规范操作流程
强化护理措施
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
01
加强新药研发,寻找新的抗菌药物作用靶点,以克服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性。
开发新型治疗药物
耐药机制研究
02
深入开展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研究,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疫苗研制
03
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疫苗研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疫苗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完善医疗流程
完善控制体系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
06
icu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建议
加强对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其防控意识和能力。
建立多重耐药菌防控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
定期开展多重耐药菌防控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提高医护人员防控意识
ICU感染控制(全院)PPT课件
分开,洁污分开 装饰遵循不产尘、不积灰、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
电、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
10
ICU医院感染管理
(五)监测工作
发现医院感染和传染病病例及时报告 环境卫生学监测等各项监测符合规范要求 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的浓度监测符合规定 紫外线灯日常监测符合规定,有监测记录 开展目标性监测
8
ICU医院感染管理
(三)规范操作规程
1.自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3.规范人员出入流程、污物运送流程 4.严格探视制度,减少探视频率与人数 5.严格落实手卫生,降低交叉感染率 6.严格落实清洁消毒及污物处理工作等等
9
ICU医院感染管理
(四)建筑要求
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流程合理 医疗区域、医疗辅助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生活区域
行消毒,沐浴或擦身时注意保护导管 长期留置导尿管不宜频繁更换,出现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
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
物病原学检测 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 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喉镜、开口器、舌钳、呼吸囊、气管插管导丝、便器等复用器械和用 品使用后及时消毒或灭菌,方法正确 胃管(1次/周)、尿管(1次/2周)、引流袋(2次/周)按规定时 间更换,有标识 进行床旁透析、内镜诊疗时,应按相关要求消毒 感染病人的引流液、体液等消毒后排放 每日对物体表面和地面进行消毒
16
ICU医院感染管理
医生掌握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处方权限 严格按抗菌药物适应证进行预防用药,注意抗菌药
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的控制 治疗性应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类药物前,
电、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
10
ICU医院感染管理
(五)监测工作
发现医院感染和传染病病例及时报告 环境卫生学监测等各项监测符合规范要求 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的浓度监测符合规定 紫外线灯日常监测符合规定,有监测记录 开展目标性监测
8
ICU医院感染管理
(三)规范操作规程
1.自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3.规范人员出入流程、污物运送流程 4.严格探视制度,减少探视频率与人数 5.严格落实手卫生,降低交叉感染率 6.严格落实清洁消毒及污物处理工作等等
9
ICU医院感染管理
(四)建筑要求
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流程合理 医疗区域、医疗辅助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生活区域
行消毒,沐浴或擦身时注意保护导管 长期留置导尿管不宜频繁更换,出现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
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
物病原学检测 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 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喉镜、开口器、舌钳、呼吸囊、气管插管导丝、便器等复用器械和用 品使用后及时消毒或灭菌,方法正确 胃管(1次/周)、尿管(1次/2周)、引流袋(2次/周)按规定时 间更换,有标识 进行床旁透析、内镜诊疗时,应按相关要求消毒 感染病人的引流液、体液等消毒后排放 每日对物体表面和地面进行消毒
16
ICU医院感染管理
医生掌握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处方权限 严格按抗菌药物适应证进行预防用药,注意抗菌药
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的控制 治疗性应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类药物前,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PPT课件
❖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 术指南(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号
常见多重耐药菌(MDRO)临床特点
❖MRSA是目前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 85%的MRSA发生在医疗机构(医院感
做出贡献!
标本的送检是开展病原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前提
❖ 上海院内感染质控中心,拟设立以下监控指标 ❖ 血培养送检指征,即出现这样的情况,必须抽血
培养。 ❖ (1)发热>=38.5℃伴下列一项。 ❖– A.寒战; ❖– B.肺炎; ❖– C.留置深静脉导管超过5天; ❖– D.白细胞>1.8万/mm3; ❖– E.感染性心内膜炎; ❖– F.收缩压低于90mmHg; ❖– G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的感染. ❖ (2)发热>=39.5℃
(试行)》的通知(2011.1.17)
如何开展监测工作! ❖提高送检率是开展监测的基础
如何开展耐药菌监测工作!
❖ 标本的送检是开展病原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前提 ❖ —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要求: ❖ 医院感染的病原微生物送检率>80%。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 ❖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
15 Aminoglycoide 氨基糖苷类 16 Anamycin 安沙霉素类
抗菌药物
四环素 强力霉素 二甲胺四环素 奎奴普丁-达福普汀 磷霉素 氯霉素 利奈唑胺
红霉素 达托霉素 克林霉素 替加环素 万古霉素 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 梭链孢酸(夫西地酸) 苯唑西林/头孢西丁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庆大霉素 利福平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 术指南(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号
常见多重耐药菌(MDRO)临床特点
❖MRSA是目前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 85%的MRSA发生在医疗机构(医院感
做出贡献!
标本的送检是开展病原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前提
❖ 上海院内感染质控中心,拟设立以下监控指标 ❖ 血培养送检指征,即出现这样的情况,必须抽血
培养。 ❖ (1)发热>=38.5℃伴下列一项。 ❖– A.寒战; ❖– B.肺炎; ❖– C.留置深静脉导管超过5天; ❖– D.白细胞>1.8万/mm3; ❖– E.感染性心内膜炎; ❖– F.收缩压低于90mmHg; ❖– G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的感染. ❖ (2)发热>=39.5℃
(试行)》的通知(2011.1.17)
如何开展监测工作! ❖提高送检率是开展监测的基础
如何开展耐药菌监测工作!
❖ 标本的送检是开展病原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前提 ❖ —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要求: ❖ 医院感染的病原微生物送检率>80%。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 ❖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
15 Aminoglycoide 氨基糖苷类 16 Anamycin 安沙霉素类
抗菌药物
四环素 强力霉素 二甲胺四环素 奎奴普丁-达福普汀 磷霉素 氯霉素 利奈唑胺
红霉素 达托霉素 克林霉素 替加环素 万古霉素 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 梭链孢酸(夫西地酸) 苯唑西林/头孢西丁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庆大霉素 利福平
医学ppt--icu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
– Catheter-associated BSI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呼吸机相关肺炎 – Catheter-associated UTI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 Active surveillance cultures 主动监测培养 • Chlorhexidine baths 洗必泰洗浴 • 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 抗菌药物管理
• 在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医护人员陪同, 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 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进行清洁消毒
2021/4/18
15
何时开始隔离?何时解除隔离?
• 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 和定植患者后,要尽快反 馈相关临床科室,指导采 取有效治疗和感染控制措 施。
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1000mg/l有效氯 溶液擦拭消毒 • 使用过的抹布/拖把必须用1000mg/l有效氯 溶液浸泡消毒处理。
2021/4/18
25
主动监测和培养
2021/4/18
26
ICU病人MDROs主动监测培养
• 鼻拭子 –MRSA
• 肛拭子 –ESBLs –鲍曼不动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MDR/PDR-PA)
2021/4/18
4
耐药菌增加的原因
• 耐药菌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性压力): 由于医生过多地使用抗生素,造成对基因 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菌进行了筛选
• 耐药菌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 接触,细菌在病人间交叉寄生造成耐药菌
株在医院内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
人的转移,耐药菌在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 传播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 (二)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 Active surveillance cultures 主动监测培养 • Chlorhexidine baths 洗必泰洗浴 • 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 抗菌药物管理
• 在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医护人员陪同, 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 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进行清洁消毒
2021/4/18
15
何时开始隔离?何时解除隔离?
• 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 和定植患者后,要尽快反 馈相关临床科室,指导采 取有效治疗和感染控制措 施。
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1000mg/l有效氯 溶液擦拭消毒 • 使用过的抹布/拖把必须用1000mg/l有效氯 溶液浸泡消毒处理。
2021/4/18
25
主动监测和培养
2021/4/18
26
ICU病人MDROs主动监测培养
• 鼻拭子 –MRSA
• 肛拭子 –ESBLs –鲍曼不动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MDR/PDR-PA)
2021/4/18
4
耐药菌增加的原因
• 耐药菌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性压力): 由于医生过多地使用抗生素,造成对基因 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菌进行了筛选
• 耐药菌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 接触,细菌在病人间交叉寄生造成耐药菌
株在医院内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
人的转移,耐药菌在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 传播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 (二)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ppt课件【33页】
7、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 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二)防控措施
8、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应先通知相关科室 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
9、加强清洁消毒工作 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 面,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 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 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要使用专用的抹布、拖布 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不可交叉使用。
耐药菌增加的原因
1、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性压力):由于过多地使用抗生 素,造成对基因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菌进行了筛选。 2、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触,造成耐药菌株 在医院内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人的转移,耐药菌在 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传播。
抗菌药物的使用与多重耐药菌密切相关
三
代
头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医院感染防控要点
一、概述
1.多重耐药菌(MDR):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 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广泛耐药细菌(XDR):指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 药,革兰氏阴性杆菌仅对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革兰氏 阳性球菌仅对糖肽类和利奈唑胺敏感。
国家要求监测的多重耐药菌
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3、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肠杆菌科细菌 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 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5、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6、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
(二)防控措施
8、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应先通知相关科室 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
9、加强清洁消毒工作 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 面,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 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 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要使用专用的抹布、拖布 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不可交叉使用。
耐药菌增加的原因
1、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性压力):由于过多地使用抗生 素,造成对基因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菌进行了筛选。 2、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触,造成耐药菌株 在医院内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人的转移,耐药菌在 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传播。
抗菌药物的使用与多重耐药菌密切相关
三
代
头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医院感染防控要点
一、概述
1.多重耐药菌(MDR):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 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广泛耐药细菌(XDR):指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 药,革兰氏阴性杆菌仅对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革兰氏 阳性球菌仅对糖肽类和利奈唑胺敏感。
国家要求监测的多重耐药菌
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3、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肠杆菌科细菌 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 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5、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6、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ppt课件【2024版】
多重耐药菌无论是导致定植还是导致感染,在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上都需要重视并采用相同的处 理方法。
定植和感染的区分是一个动态过程,应依据患 者的临床变化和检验结果不断验证或修正前期的 判断。
03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多重耐药菌可能是来自内源性菌群 (存在于皮肤、呼吸道、胃肠道、泌 尿生殖道的条件病原体)或是外源性 菌群(由环境宿主或其他人传播的病 原体)。
接触病人中:诊疗器械专用 (如体温计、血压计等),需 共用的设备要做好用后消毒
05医院感染如何报告
提高病原学标本的送检率,追踪检验结果,及时 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若 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在OA上报告医院感染 管理科。
医院感染爆发事件:短时间发生3例或以上同种同 源感染病例的现象,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 后果的医院感染,应立即电话报告医务科、院感科, 节假日向院值班报告,医院组织专家组进行调查,确 认后2小时向上级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定期发布耐药信息 ➢建立耐药预警机制 ➢针对不同耐药水平, 采取不同应对措施。
耐药率>30%, 预警信息通报。
耐药率>50%, 参照药敏实验结果选用。
耐药率>40%, 慎重经验用药
患者安置 人员限制
手部卫生 眼、口、鼻防护 隔离衣 仪器设备
MRSA
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遵循《医疗机构医务人员 手卫生规范》 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 等戴防护镜 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 衣 用后应清洁、消毒和/或灭 菌
03诊疗用具处理
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
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
体温2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 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
定植和感染的区分是一个动态过程,应依据患 者的临床变化和检验结果不断验证或修正前期的 判断。
03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多重耐药菌可能是来自内源性菌群 (存在于皮肤、呼吸道、胃肠道、泌 尿生殖道的条件病原体)或是外源性 菌群(由环境宿主或其他人传播的病 原体)。
接触病人中:诊疗器械专用 (如体温计、血压计等),需 共用的设备要做好用后消毒
05医院感染如何报告
提高病原学标本的送检率,追踪检验结果,及时 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若 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在OA上报告医院感染 管理科。
医院感染爆发事件:短时间发生3例或以上同种同 源感染病例的现象,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 后果的医院感染,应立即电话报告医务科、院感科, 节假日向院值班报告,医院组织专家组进行调查,确 认后2小时向上级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定期发布耐药信息 ➢建立耐药预警机制 ➢针对不同耐药水平, 采取不同应对措施。
耐药率>30%, 预警信息通报。
耐药率>50%, 参照药敏实验结果选用。
耐药率>40%, 慎重经验用药
患者安置 人员限制
手部卫生 眼、口、鼻防护 隔离衣 仪器设备
MRSA
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遵循《医疗机构医务人员 手卫生规范》 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 等戴防护镜 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 衣 用后应清洁、消毒和/或灭 菌
03诊疗用具处理
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
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
体温2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 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
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ppt课件
定精准防控策略,提高防控效果。
国际合作与交流
03
加强国际间多重耐药菌防控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
应对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
01
02
03
04
提高防控意识
加强医护人员和公众对多重耐 药菌防控的宣传教育,提高防
控意识和技能水平。
规范抗菌药物使用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范 临床用药行为,减少抗菌药物
政策支持
呼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如建立多重耐药菌防控基金、完善医保制度等,为患者提供经济 支持。
07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耐药菌种类增多
多重耐药菌种类不断增多,给 防控工作带来更大难度。
传播途径复杂
多重耐药菌传播途径复杂,包 括直接接触、空气传播、水源 污染等,难以完全切断传播途 径。
防控意识不足
感染防控效果评价
定期对感染防控措施进行 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不 断完善防控策略。
04
临床治疗手段及效果评 估
抗菌药物选择原则
药物敏感性
选择对多重耐药菌敏感的抗菌药物,避免使用耐 药率高的药物。
药物安全性
考虑药物的安全性,选择对患者肝肾功能影响小 、副作用少的药物。
药物经济学
在满足疗效和安全性前提下,选择价格合理、性 价比高的药物。
02
通过检测治疗后患者体内病原菌的数量,评价抗菌药物的清除
效果。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03
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评价药物的安
全性。
05
院内感染防控体系建设
组织架构与职责划分
1 2
成立多重耐药菌防控领导小组
负责制定多重耐药菌防控策略、监督执行,并评 估防控效果。
国际合作与交流
03
加强国际间多重耐药菌防控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
应对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
01
02
03
04
提高防控意识
加强医护人员和公众对多重耐 药菌防控的宣传教育,提高防
控意识和技能水平。
规范抗菌药物使用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范 临床用药行为,减少抗菌药物
政策支持
呼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如建立多重耐药菌防控基金、完善医保制度等,为患者提供经济 支持。
07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耐药菌种类增多
多重耐药菌种类不断增多,给 防控工作带来更大难度。
传播途径复杂
多重耐药菌传播途径复杂,包 括直接接触、空气传播、水源 污染等,难以完全切断传播途 径。
防控意识不足
感染防控效果评价
定期对感染防控措施进行 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不 断完善防控策略。
04
临床治疗手段及效果评 估
抗菌药物选择原则
药物敏感性
选择对多重耐药菌敏感的抗菌药物,避免使用耐 药率高的药物。
药物安全性
考虑药物的安全性,选择对患者肝肾功能影响小 、副作用少的药物。
药物经济学
在满足疗效和安全性前提下,选择价格合理、性 价比高的药物。
02
通过检测治疗后患者体内病原菌的数量,评价抗菌药物的清除
效果。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03
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评价药物的安
全性。
05
院内感染防控体系建设
组织架构与职责划分
1 2
成立多重耐药菌防控领导小组
负责制定多重耐药菌防控策略、监督执行,并评 估防控效果。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ppt课件】
水源和食物传播
水源污染
多重耐药菌可通过医院供水系统污染水源,如手术室、ICU等部门的洗手池、水 龙头等。
食物污染
多重耐药菌可通过污染的食品、饮料等进入人体消化道而感染。因此,医院内的 餐饮服务应严格遵守卫生规定,确保食品安全。
03
预防措施及方法
手卫生与消毒管理
手卫生设施
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 设施,包括流动水洗手池 、干手设施、速干手消毒 剂等。
预防措施重要性
010203保护患者安全通过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可以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 感染的发生率,保护患者 安全。
提高医疗质量
预防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 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 容,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 和医院声誉。
控制医疗费用
预防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 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和医院的医疗成本,减轻 社会负担。
推广新型防控技术
积极推广新型防控技术,如基 因编辑技术、新型抗菌药物等
,提高感染防控效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7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分析
01
02
03
04
耐药菌种类增多
多重耐药菌种类不断增多,给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带来更大难
度。
抗菌药物滥用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 现象依然存在,加速了耐药菌
的产生和传播。
感染防控措施不足
部分医疗机构在感染防控措施 执行方面存在不足,如手卫生
、消毒隔离等。
监测体系不完善
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
03
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如患者年龄、性别、基
础疾病、侵入性操作等,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流程优化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ppt幻灯片课件
❖ 9、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肺部感染。 ❖ 10、怀疑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时,应当尽快采集痰液送微生物培养,
发现多重耐药菌等特殊感染时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
21
any Logo
Thanks for listening
22
any Logo
❖ 8、不使用抗菌药物作连续膀胱冲洗预防感染
18
any Logo
下呼吸道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 1、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 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并根据病原体、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 的消毒隔离措施。
❖ 2、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总务部门定期对空调通风 系统进行清洗并达到相应的卫生学要求,预防军团菌和曲霉菌污染。
换(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1—2次,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应及时更换);
集水器应处于低位,冷凝水要及时倾倒,避免倒流入肺。
❖ 5、吸氧病人应加强呼吸道湿化,湿化瓶内应为无菌蒸馏水,且应每24小
时更换。
❖ 6、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病情许可时采取半卧位,控
制进食速度和量,尽量避免使用H2受体阻滞剂和制酸剂,及时清除声门
any Logo
❖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医疗机构要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
境的清洁、消毒工作,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 消毒。
9
any Logo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医疗机构应当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 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 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 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 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发现多重耐药菌等特殊感染时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
21
any Logo
Thanks for listening
22
any Logo
❖ 8、不使用抗菌药物作连续膀胱冲洗预防感染
18
any Logo
下呼吸道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 1、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 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并根据病原体、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 的消毒隔离措施。
❖ 2、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总务部门定期对空调通风 系统进行清洗并达到相应的卫生学要求,预防军团菌和曲霉菌污染。
换(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1—2次,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应及时更换);
集水器应处于低位,冷凝水要及时倾倒,避免倒流入肺。
❖ 5、吸氧病人应加强呼吸道湿化,湿化瓶内应为无菌蒸馏水,且应每24小
时更换。
❖ 6、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病情许可时采取半卧位,控
制进食速度和量,尽量避免使用H2受体阻滞剂和制酸剂,及时清除声门
any Logo
❖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医疗机构要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
境的清洁、消毒工作,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 消毒。
9
any Logo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医疗机构应当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 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 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 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 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多重耐药菌PPT课件
配制药品前 给患者配餐前
1 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 (1)手卫生 在以下情况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 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 (1)手卫生 在以下情况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直接为感染病患者进行 接触感染患者体 检查 、 治疗和护理 液,或污染物品
4
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
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 手卫生 在以下情况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或从 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物品时
”
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
1
适时使用隔离衣或防护服
2
接触甲类或按照甲类
管理的传染病患者,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
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
7
体液、分泌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 适时使用隔离衣或防护服 隔离衣或防护服仅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 脱时应避免污染,脱下后内面向外卷起, 使污染面朝里 放入污衣袋封口 贴标识后 送清洗消毒或销毁
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 带手套 诊疗护理不同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 诊疗患者 洗手 换手套
对照组 (n=31)
OR
P值
碳青霉烯类
19
3
16.12
<0.001
四、耐药菌感染和传播的危害
*
细菌耐药性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造成的经济学损失是巨大的,Holmberg等的研究表明,包括医院内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感染,耐药菌感染者的住院时间和病死率,至少是同种敏感菌感染者的2倍。对耐药菌的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毒性更大或/和更昂贵的抗菌药物
3
重点患者:
4
ICU课件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采血时机:
1. 怀疑血流感染时应尽早采血,寒战和发热初起时采血。 2. 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 3. 对已经使用抗生素的病人,最好在下次用药前采集。 新生儿可疑菌血症,应该同时做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血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
血液和骨髓的细菌学培养对菌血症的诊 断具有重要价值。临床菌血症按病程可分为 一过性菌血症、间歇性菌血症、持续性菌血 症。菌血症患者多数为间歇性菌血症,病原菌 周期性出现在血液中,而且患者血液中病原菌 浓度很低,因此要求临床多次采集血液标本进 行培养,但24h内一般不超过3次。
a. 怀疑血流感染时,独立的外周静脉无 菌采集2套血培养
b. 当怀疑骨髓炎、脑膜炎、肺炎和肾盂 肾炎合并菌血症时,在抗菌药物使用 前从不同部位抽取2套血培养
采血次数
c. 伤寒患者应在发热1-2周内抽血 d. 化脓性脑膜炎、鼠疫或野兔热患者应在发
热1-2d内抽血 e. 急性败血症应在24小时内抽血3次或更多
4. 注意:两个或3个不同来源的采血应接近(建议≤5分 钟),并各自做好标记。
5. 为提高培养阳性率,自闭合体腔收集的体液标本(如胸 腹水,关节积液,心包液,脑脊液)和骨髓标本可注入 血培养瓶进行培养。骨髓量2-3ml,其它体液标本量参照 血培养标本。
采血次数
2.未留置深静脉导管的血流感染(非导管相 关):
注意事项
(1)严禁在输液、输血的针头处 抽取标本,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最好在对侧采集)
注意事项
(2)若同时抽取几个项目的血标 本,一般注入容器的顺序为:血 培养瓶→抗凝瓶→干燥试管. 动 作要迅速准确,避免溶血。
血培养标本采集与送检要求--1
血培养的临床指征:
不明原因发热;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血 管内感染;败血症;脑膜炎;骨髓炎;关节炎;肺炎以 及任何部位感染严重可能存在菌血症者。
1. 怀疑血流感染时应尽早采血,寒战和发热初起时采血。 2. 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 3. 对已经使用抗生素的病人,最好在下次用药前采集。 新生儿可疑菌血症,应该同时做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血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
血液和骨髓的细菌学培养对菌血症的诊 断具有重要价值。临床菌血症按病程可分为 一过性菌血症、间歇性菌血症、持续性菌血 症。菌血症患者多数为间歇性菌血症,病原菌 周期性出现在血液中,而且患者血液中病原菌 浓度很低,因此要求临床多次采集血液标本进 行培养,但24h内一般不超过3次。
a. 怀疑血流感染时,独立的外周静脉无 菌采集2套血培养
b. 当怀疑骨髓炎、脑膜炎、肺炎和肾盂 肾炎合并菌血症时,在抗菌药物使用 前从不同部位抽取2套血培养
采血次数
c. 伤寒患者应在发热1-2周内抽血 d. 化脓性脑膜炎、鼠疫或野兔热患者应在发
热1-2d内抽血 e. 急性败血症应在24小时内抽血3次或更多
4. 注意:两个或3个不同来源的采血应接近(建议≤5分 钟),并各自做好标记。
5. 为提高培养阳性率,自闭合体腔收集的体液标本(如胸 腹水,关节积液,心包液,脑脊液)和骨髓标本可注入 血培养瓶进行培养。骨髓量2-3ml,其它体液标本量参照 血培养标本。
采血次数
2.未留置深静脉导管的血流感染(非导管相 关):
注意事项
(1)严禁在输液、输血的针头处 抽取标本,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最好在对侧采集)
注意事项
(2)若同时抽取几个项目的血标 本,一般注入容器的顺序为:血 培养瓶→抗凝瓶→干燥试管. 动 作要迅速准确,避免溶血。
血培养标本采集与送检要求--1
血培养的临床指征:
不明原因发热;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血 管内感染;败血症;脑膜炎;骨髓炎;关节炎;肺炎以 及任何部位感染严重可能存在菌血症者。
ICU感染控制-多重耐药菌PPT课件
03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强化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消毒
总结词
手卫生是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措 施,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 勤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同时,加强ICU 环境清洁消毒工作,定期对病房、医疗 器械等进行清洁和消毒,减少细菌滋生 。
VS
详细描述
手卫生包括洗手、使用手消毒剂等措施, 是减少手部细菌数量、预防交叉感染的有 效手段。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操作前后 都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确保手部清洁 。此外,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也非常重要, 包括对病房、床单、医疗器械等进行定期 清洁和消毒,减少细菌滋生和传播。
药物的方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总结词
医疗废物是多重耐药菌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应加强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医疗废 物的收集、处理和处置流程,避免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详细描述
医疗废物管理是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应制定严格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和处理流程,确保医疗废物的正确分类、收集、处理和处置。特别是对于可能携带多重 耐药菌的医疗废物,应进行特殊处理和管理,避免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同时,加强医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警与处置机制
预警系统
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预警系统,通过 监测数据和分析,及时发现多重耐药 菌感染的聚集性发生,并采取有效措 施进行干预。
处置机制
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处置机制,包括 隔离措施、消毒灭菌、医疗废物处理 等,以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 播。
05
案例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某医院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经验分享
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和接触隔离标准
总结词
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采取严格的隔 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同时,接触多重耐 药菌患者时应遵循接触隔离标准,采取必要 的防护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耐药菌的衍变史
• 上世纪20年代,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 链球菌。 • 上世纪60年代,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 球菌(MRSA)取代链球菌成为医院感染的 主要菌种。后来出现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 菌。 • 上世纪90年代,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的出 现。 • NDM-1超级耐药菌的出现。
Campaign to Prevent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Healthcare Settings
• 泛耐药:对几乎所有类抗菌素耐药。
• 比如泛耐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青霉素、头孢 菌素、碳氢酶系 、四环素类、氟奎诺酮及磺胺类 等耐药。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 术指南
• • • •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 因此,临床医生应珍惜“每一粒粮食”, 即珍惜每一种现在还能用的抗菌药;同时, 学会转变态度,和大自然、微生态和平共 处,敬畏并善待细菌。疏于思考、缺乏智 慧地“狂轰乱炸”和不惜代价、步步升级, 都会使我们败得更快和更惨。
• 最后,我个人认为,更致命的挑战,是临 床工作者缺乏安全纯净的执业环境。中国 医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和谐的空间,从而 回归宁静的心灵。没有安全感的直接后果, 就是循规蹈矩和过度医疗并存。安全和尊 重,是让医生有勇气去创新突破、去极致 发挥的基本条件。 •
我们的目标
• • • •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 保证病人的安全。 保护医务人员。
耐药时代应对感染的真正挑战在哪里?
•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陈旭岩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 报 日期:2011-05-05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要时时刻刻面对各种挑战 ,而其中最大的挑战,毫无疑问,始终是“不确定 性” 。 • 近些年来,感染越来越引起医生和患者的广泛 关注,而感染问题本身,即极具这种“不确定性” ,包括,致病微生物的不确定性、宿主状况的不 确定性和两者相互作用后机体反应程度的不确定 性等等。 •
• 从表面上看,新药研发难度大、花费高、 时间周期长和迅速耐药等,都是对人类很 大的挑战;而从深层次看,问题则更复杂 而悲观。 • 人类存在多少年了?数千年;而细菌 呢?上亿年!
• 微生物适者生存的能力从来就是人类所难以比拟 的。细菌平均每15分钟繁殖一代,它们专注、聪 明、善变、勤奋,适应环境繁衍下去是其唯一的 使命。所以,在人类和细菌持续的正面冲突中, 人类是不可能获胜的。即使2010年3月美国感染 病学会(IDSA)提出的“10年内将有10种有效遏 制耐药细菌的新药问世”(我认为更多是一种期望 和一个梦想)的目标真正实现,细菌仍将是最终 的大赢家。
• 在此,我想直接表达的观点是,还医生以 尊严,才能还生命以尊严;保护医生,就 是保护百姓;爱医生,爱人民,爱国家, 爱民族,本应是一部环环相扣、仁智交融、 声韵相依的交响乐章。
预防抗菌药物耐药的12项措施
12 遏制医务工作者传播 11 隔离患者 10 及时停用抗菌药物 9 严格掌握万古霉素应用指证 8 治疗感染,而非寄殖 7 治疗感染,而非污染 6 专家会诊 5 应用当地资料 4 控制抗菌药物应用 3 针对性病原治疗 2 拔除导管 1 接种疫苗
预防传播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预防感染
•
变化,是各种挑战的根源,临床医生必 须学会动态调整策略,来应对各种挑战。 然而,最尖锐的问题则在于,对于变化, 我们并非总能掌控。 • 细菌耐药以超出我们能够想象的速度和力 量席卷全球。
•
在20年的时间里,细菌耐药从多重耐 药到泛耐药再到超级耐药,以超出我们能 够想象的速度和力量席卷全球。 • 在革兰阳性球菌中,从对青霉素不敏 感的肺炎链球菌和耐大环内酯的肺炎链球 菌,到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耐万古霉 素的肠球菌,再到尽管十分罕见但已然出 现的令人惊悚的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 球菌,耐药细菌层出不穷。
•
在革兰阴性杆菌中,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 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到泛耐药的铜绿假单 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再到对我们十分“信赖”的 碳青霉烯类药物产生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出现 ,不仅对于医药界产生影响,对人类的社会生活 甚至经济方面的影响亦不容忽视. • 微生物适者生存的能力是人类所难以比拟的。 •
ICU的感染控制 - 多重 耐药菌
耐药菌株的感染管理要求
• • • • • • 发挥团队精神 掌握国家政策 提高耐药管理 掌握耐药知识 加强人员培训 采取隔离措施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多重耐药菌医院 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 知。
二O一一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月十七日
主要的多重耐药菌
• 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 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 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 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 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