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法之美

合集下载

《汉字书法之美》——5分钟总结一本书

《汉字书法之美》——5分钟总结一本书

《汉字书法之美》关于作者本书作者蒋勋,是台湾著名的画家、诗人和作家。

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

他本人多才多艺,出版过很多介绍东西方美学的作品。

关于本书这本《汉字书法之美》根据时间顺序,为你讲述汉字书法如何集中体现了各个时代的美学,教会你如何欣赏书法之美。

让你看到一幅作品,不仅能看到表面特点,还能读懂它背后的美学特色。

作者蒋勋说,这是“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希望通过这本书“唤醒每个中国人的书写记忆”。

核心内容在世界文明中,汉字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汉字书法更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集中体现了各个时代的美学。

在本书中,蒋勋依据时间顺序,带领我们欣赏了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各个时代的书法之美。

在各种书体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人们对它的审美在不断变化,并且越来越多元化。

一、汉字如何从象形文字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从原始社会到西汉,汉字从无到有发展起来。

在字形上象形意味比较重,线条比较简单,缺少粗细和形态上的变化。

汉字早期汉字的审美特质“破圆为方”,就是从篆书到隶书的过渡。

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大篆又包括刻在兽骨上的甲骨文,以及铸刻浇筑在青铜器上的金文,还有刻在石鼓上的石鼓文。

青铜器在上古时代是礼器,比较庄重,所以写在上面的金文也相对来说比较正式。

具体来说,甲骨文比较细,金文比较粗;甲骨文用笔方折,金文比较圆润圆转;金文比甲骨文更庄重、复杂,有一种装饰性的美。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可以说金文是印刷体美术字,甲骨文是手写体简化字。

秦统一全国后也统一了文字,将小篆定为规范字体。

小篆的线条更加精巧秀丽,它的特点是长方形字体,线条粗细一致,笔画圆转多用圆笔。

跟大篆相比,小篆写起来更简单,风格更质朴有力量。

但是小篆太过于规整,日常生活中快速书写并不方便,所以下层民众发明了一种用毛笔直接书写的字体——隶书。

隶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破圆为方”,奠定了未来几千年方块字的汉字形态。

二、书体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产生哪些审美特质各种字体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多元纷呈的特色。

中国书法之美

中国书法之美

中国书法之美一:中国书法是世界上最美的艺术梁启超认为:中国写字有特别的工具,就成为特别的艺术。

中国书法的美是线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现个性的美。

他说:“美术一种要素是发挥个性,而发挥个性,最真确的莫如写字。

如果说能够表现个性就是最高的美术,那么各种美术,以写字为最高。

”我赞成梁启超先生的意见。

二:中国书法之美,源于中国汉字之美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

卫恒《四体书势》说:“昔在黄帝,创制造物。

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睹鸟迹以兴思也。

因而遂滋,则谓之字。

”汉字有六义:曰指事,曰象形,曰形声,曰会意,曰转注,曰假借。

汉字的创造、使用、演变、发展和无穷组合,造就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流光溢彩,造就了五千年一以贯之的中华文明。

一部中国书法史,是一部汉字的演化发展史,也是一部形象的中国文化史。

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基础和缩影。

三:汉字和书法,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汉字因书法而有无限生动的形式之美,书法因汉字而有无比丰富的内涵之美。

而书法和汉字之美,又都根源于自然之美。

且看孙过庭之滔滔宏论:“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

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

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

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

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

”再以真、草、隶、篆为例。

四:真书之美古人《字势》有云:“日处君而盈其度,月执臣而亏其旁;云而上布,星离离以舒光;禾卉苯以垂颖,山岳峨嵯而连冈;虫跂跂其若动,鸟似飞而未扬。

观其错笔缀墨,用心精专;势和体均,发止无间。

或守正循检,矩折规旋;或方员靡则,因事制权。

其曲如弓,其直如弦。

矫然特出,若龙腾于川;森尔下颓,若雨坠于天。

或引笔奋力,若鸿雁高飞,邈邈翩翩;或纵肆阿那,若流苏悬羽,靡靡绵绵。

是故远而望之,若翔风厉水,清波漪涟;就而察之,有若自然。

”真书之美,是正大光明、仪态万方的包容之美。

汉字书法之美读书笔记5000字

汉字书法之美读书笔记5000字

汉字书法之美读书笔记5000字作者:蒋勳五千多年前,象徵黄昏曙光的第一個漢字子夜出現了,文字在天地日月之間被創造出來,在動物骨骸、金屬、石頭、竹簡、紙帛上被記錄下來,在各個诸侯国以或沉重樸厚,或飛揚婉轉,或森嚴宏大,或肆意狂放不羁的書寫線條,完成了每個相当時代美學最集中的表現。

到了現代,漢字不曾消失、不肯遺忘,更將擁有悠長豐沛的活力。

給小朋友一堂走出戶外的書法課吧!看看大自然間處處流動的線條之美,打開孩子感知世界的自主性。

給文字自己一趟感受生存环境的文字巡禮吧!匾額對聯、招牌標誌、舞蹈繪畫,字不再只是文字,都有它觸動人心的美麗與驚喜。

蔣勳說:書法是呼吸,是養生,是身體的運動,是性情的表達,是做人處事的學習,是社会安定保佑的力量,是生活現實裡的記憶,是還原到初寫自己名字時的認真…… 作者以他獨特的美學情懷,述說動人的漢字書法故事。

文字編織成畫面,我們走進了那古老卻又現代的漢字有名時間光廊,東方書寫的敬意與喜悅,就在你我的指間心中!简体中文版即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我了解的关于书法的二三事——我读《汉字书法之美》第一天关于结绳,这段文字似乎更科学:东汉末年的郑玄在《周易注》中这样记载:“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这话说得貌似很笼统,好印第安人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者从古代在那里了解到了结绳记事的某些蛛丝马迹。

简单地说,所谓“结绳记事”就是用一根木棒拴上长短不一,像缨络一样的绳子。

这些绳子上面分别打着很多结。

绳结距离木棒越近,意味着所指的事情越紧要。

除此之外,为了表达更丰富的意思,绳结还被涂上了各种颜色,其中黑结表示死亡,白结象征银子或和平,红结指代战争,黄结是金子的隐喻,绿结则代表谷物。

如果绳结上完全无法染色,就只表示简单的数目,单结是“十”,双结是“百”,三结是“千”。

结绳的用途虽然多种多样,不过最基本的用途还是记数,例如要表示“5斗米”,就可以打5个结;要表示7尺布,就可以打7个结。

为了进一步说明事物的性质,还可以对绳子的材质进行划分,比如表示“米”,可以用禾茎制作的绳子;表示“布”,则可以用麻线制作的绳子。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一)返璞归真读《汉字书法之美》有感市场部刘红莲书法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朵奇葩,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以其独特的美学情怀,讲述汉字书法渊源流长的历史故事,用文字编织成画面,带我们走进古老却又现代的汉字时光长廊。

《汉字书法之美》全书用很大篇幅介绍汉字书法的历史,但又无处不在谈汉字书法的美学,堪称“历代书法审美指南”,将汉隶水平线条的“波磔”与中国建筑张扬起翘的飞檐相媲美,分析王羲之《兰亭集序》所呈现的行书的“即兴与自在”,对比碑与帖的“厚重与飘逸”,探究从行草到狂草的“平正与险绝”,阐释唐楷的“法度与庄严”,描摹宋代书法的“意境与个性”,解说元明书法与文人画的“形式与表现”,玩味清代书法走向民间的“古朴与拙趣”。

有人说现在是大数据时代,是互联网时代,是信息时代,世界运转的步伐日新月异,将我们湮没在海量的数据中,互联网、手机、微信,不断更新自己的装备,眼花缭乱地去接触新的事物,奋力奔跑却追不上那些变化,暮然回首,发现一路走来,像个孩子一样,丢西瓜捡玉米,丢玉米捡芝麻,最不该丢失的就是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

这个世界变化再快,根基却始终深植在传统文化中,厚厚积淀的文化土壤是我们永恒的宝库。

校园里的学生开始重新学习《三字经》、《千字文》,朗朗书声中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复苏,《中华诗词大会》、《朗读者》一档档火热起来的文化类型节目唤醒人们对经典的热爱,提醒我们真正应该抓牢的是什么。

而《汉字书法之美》是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唤醒每个中国人的书写记忆。

汉字书法之美,不仅在指腕之间,而且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终成为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

读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感受文字的魅力与力量,会在内心深处引发一种对历史文化的景仰崇拜。

正如蒋勋所说,“汉字书写是强大的信仰”,作为中国人,学习掌握一点这门古老而仍然生机勃发的艺术的基本知识,不仅能够提高和丰富自己的艺术审美修养,更意味着增加了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书法的十二种之美

书法的十二种之美

书法的十二种之美书法是一门中国的优秀传统艺术,文化中独占鳌头,源远流长。

它在中华文明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无法相比拟的特点和优势。

而书法的十二种之美,更是展现了书法艺术的深邃内涵和瑰丽魅力。

第一种之美——遗传美:从上古到现在,书法一直将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内蕴,所以书法也有传承的美。

第二种之美——框架美:书法是一门画龙点睛的艺术,书法家描绘出每一个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大小,构成了完整的字形,展示出框架美。

第三种之美——匠心美:书法创作除了依靠绘画技巧,更需要全身心的专注,才能体会到字的魅力,才能使作品生动活泼,流露出匠艺的美。

第四种之美——气韵美:书法家通过线条和空间的运用,用自己的心境和创造力赋予每个字以灵魂,造就出书法作品的气韵之美。

第五种之美——神韵美:在创作时,书法家需要掌握笔画递进、力道变化和用笔韵律,才能通过笔调表现出个人的情致和灵气,从而得到神韵之美。

第六种之美——内涵美:书法源于古代文化传统并发展至今,作品中也呈现出对文化的秉承,所以书法更有蕴含文化内涵的美。

第七种之美——收放自如美:书法家必须熟练掌握不同字体的笔画,通过抒发自己的感情和心境,使笔画的收放自如,展现出诸般美感。

第八种之美——变化多样美:通过创新和实践,每个书法家都有着个人的创作特点和技巧,所以书法又有着变化多样之美。

第九种之美——相视成眸美:书法与人生息息相关,在接触过程中,可以产生心有灵犀的感觉,因此书法又有相视成眸之美。

第十种之美——质朴自然美:书法作品在形式上反映出书法家对世界的感受,说到底表现了个人的情趣,所以有着质朴自然的美。

第十一种之美——动静相宜美:书法,一是有形的直线、曲线、圆滑,二是无形的气息、声音、美感,在这两者相结合的互补中,书法家描绘出动静相宜的美。

第十二种之美——笔墨相宜美:从端正、饱满到纤巧、小丽,从简朴、豪放到柔和、儒雅,笔墨恰如其分地取得了和谐,产生了笔墨相宜之美。

《汉字书法之美》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汉字书法之美》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汉字书法之美》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汉字书法之美》现代文阅读及答案「篇一」①汉字书法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且以它特有的风韵影响了左右芳邻。

②它首先影响的是中国画。

中国画骨子里其实也是一种线的艺术,讲究用丰富的线条来勾勒物体的轮廓,历来主张以线造型,以形传神。

细线显刚,曲线见柔,折转表示锐利,波弯显示绵软,不同的用线可以表现画家独特的感受和情趣。

③汉字书法又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

古建筑必有题字,必有匾额,必有楹联,必有中堂,必有山名、水名、堂名、亭名,没有这些,就仿佛美人头上缺簪,公子额前少玉,就会觉得意未到,情未尽。

④汉字书法又是与武术相通相连的。

武与字通,自古而然。

君不见电影《英雄》与《卧虎藏龙》中都有武家书法的镜头在,虽然不免有些艺术的夸张,但绝非凭空想象。

别的且不言,只说书法与武术两者的境界与追求,就有绝大的相似之处。

两者都非常讲究功、法、气、韵、美。

⑤汉字书法也影响到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以线式结构为主,虽然它的空间感十分自由,但它的结构形态依然是线式的。

它不喜欢甚至拒绝时空颠倒,而坚持依时而叙,依时而言。

小说的结构固然有繁有简,基本形态却万变不离其宗。

简单成一线的如《西游记》,就属于单一型线式结构。

孙悟空就是引线的金针,孙悟空“走”到哪里,故事便“跟”到哪里。

复杂一点的如《水浒传》,故事情节呈水脉系结构,但本质上也属于线式结构,不过不是一条线而已,而是众多支流最终归于一处。

更复杂的则是《红楼梦》,《红楼梦》的结构形态是网状的,人物事件千头万绪,纵横交错,网络天成。

⑥可以这样说,汉字书法是一切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虽然它对其他种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大小有差,彰隐有别,多少有异,但那基础性作用则是毋庸置疑的。

18.从全文看,汉字书法是如何“以它特有的风韵影响了左右芳邻”的?(4分)19.第⑤段中,作者说《水浒传》“故事情节呈水脉系结构”。

结合自己阅读《水浒传》的体验,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一种艺术形式。

在汉字书法之美这本书中,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汉字书法的起源、发展和艺术特点,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让读者对汉字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人感受到了汉字书法之美。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汉字书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一种精神的表达。

在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书法家的情感、思想和个性,每一笔每一画都蕴含着深刻的内涵。

书法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追求。

在书法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风格和特点。

古代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不同体裁的书法,各有千秋,展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而现代书法家们也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个人风格和流派。

这些丰富多彩的书法作品,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艺术享受和思想启迪。

在书法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在练习文字的书写,更重要的是在修身养性。

书法要求我们内心的沉静和专注,要求我们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通过练习书法,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和耐心,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因此,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途径。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汉字书法之美。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的表达和人生境界的追求。

通过学习书法,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因此,我对汉字书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总的来说,汉字书法之美这本书让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感受到了书法之美。

通过学习书法,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也可以修身养性,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因此,我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也希望能够通过学习书法,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人生境界。

愿我们能够在书法的世界中,感受到更多的美好和智慧,也能够在书法的修炼中,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和人生境界。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在阅读了关于汉字书法之美的文章之后,我深感汉字书法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和民族智慧。

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记录工具,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融合了美学、哲学、历史、文化等多种元素。

汉字书法的美在于其独特的形式美。

汉字书法有五种基本的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每一种书体都有其独特的笔画结构和形态特征,如篆书的方正严谨,隶书的刚劲有力,楷书的端庄秀丽,行书的流畅自然,草书的奔放洒脱。

这些不同的书体风格各具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汉字书法的美在于其丰富的内涵美。

汉字书法不仅仅是书写技巧的展示,更是书法家个性、情感、修养的体现。

书法家通过笔墨的运用,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品格融入字里行间,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同时,汉字书法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如道家的无为而治、儒家的仁爱忠诚等,这些都使得汉字书法成为了一种富有哲理的艺术形式。

汉字书法的美还在于其传承与创新的统一。

汉字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代书法家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书法流派和风格。

如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宋代的苏轼、黄庭坚,明代的文徵明、董其昌等,他们都是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同时,现代书法家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使汉字书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7篇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7篇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7篇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篇1最近读了著名学者蒋勋写的《汉字书法之美》,非常喜欢,留一点阅读感想吧!声音与图像这世界上保留下的象形文字非常少,汉字就是其中之一。

以往学者们一直以为带有很多图案的古埃及文也是象形文字,后来因“罗塞塔石碑”(上面对照刻下了古希腊文、柯普特文、古埃及文)的出土,才发现原来古埃及文中的那些图案还是在表音,也不是象形文字。

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字大都是声音的记录,而汉字却是形象的记录,这就使得中国人一直以来的思维必然与其它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思维方式不同,使用象形文字应该使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强。

因西方文化从声音出发思考问题,声音对于其文化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西方人重视朗读、重视表达。

同一时间发展出来的汉字文学《诗经》却恰巧相反——寓繁于简,简单几个对仗工整、音韵齐整的句子,就把复杂的时间空间变成一种“领悟”。

汉字文学似乎更适合“领悟”而不是“说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仅仅十六个字,时间的逝去,空间的改变,人事情感的沧桑,景物的变更,心事的喟叹,一一都在整齐精简的排比中,文字的格律性本身变成一种强固的美学。

”我有一种模糊的感觉,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才使得西方的音乐特别强调完整的逻辑性,而中国的古乐则截然不同,就好象是要从山中抓住一缕柔风、水中拮取一片波光,连音乐都象图画以及文字(简化的图画)一样处处有着“留白”,让人去领悟去想象……也就是说,中国的音乐也好,文字也好,图画也好,其基本的气息都是清淡而跳跃的,也许其表达并不连贯,但却非常适合去细细体会,受者的感觉越细腻,感受到的层次就越丰富。

中国的文字来自图画,这些图画打根儿上又都来自于自然万物,所以中国文化与自然简直有切不断的血脉联系,从诗经到后世的所有文章,“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吐言天拔,出于自然”,言必从自然开始,每首诗都似乎在描绘一幅画卷,离了自然,中国所有的艺术门类简直就没了吸收养分的土壤!欧洲一直使用拼音文字,才使得各国因发言不同而文字也不同,因为这些不同,所以欧洲在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状态。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汉字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我在看过汉字书法之美这本书之后,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汉字书法的博大精深和艺术魅力,也更加懂得了为什么汉字书法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和传统的瑰宝。

一直以来,我对汉字书法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亲手写写字,尽管水平有限。

然而,一直以来都没有深入系统地了解过汉字书法的历史和发展,对于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髓也只是略知一二。

而这本《汉字书法之美》就是一本很好的书,它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汉字书法的起源、发展、形态和审美特点,使我对汉字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汉字书法的起源和发展。

书中讲述了漢字的发展历程,包括古老的象形文字、金文和籀文的出现,以及篆书,隶书,行书,草书和楷书的发展演变等等。

通过对这些历史文物的考证和解读,我对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且深刻感受到汉字书法在整个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代表。

通过书中的叙述,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学士们对汉字书法的痴迷和钻研,以及他们对汉字的崇敬和怀旧之情。

其次,这本书还详细介绍了汉字书法的形态和审美特点。

书中从字体的结构、笔画的笔法、字形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和阐述。

通过对不同字体的观察和比较,我发现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不同的字体代表着不同的风格和艺术特点,如篆书的古朴简练、隶书的秀丽端庄、草书的潇洒灵动等等。

这些字体的形态和审美特点,既反映了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又展示了书法家的个性和才华。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字体,我对汉字书法的审美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欣赏其中的艺术之美。

此外,这本书还通过对书法名家的介绍和作品的展示,展现了汉字书法的博大精深和艺术魅力。

书中介绍了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米芾等一系列书法名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通过观赏这些作品,我不仅深刻感受到了书法家们的才情和审美眼光,更发现了他们对汉字的独特理解和创新。

读书笔记《汉字书法之美》

读书笔记《汉字书法之美》

读《汉字书法之美》有感一、作者简介:蒋勋:蒋勋﹙1947年-﹚,中国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

祖籍福建福州长乐,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台湾。

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

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

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辅仁大学,担任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

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

二、笔记摘录:◆自序“上”、“大”、“人”——最早最美的书写长大以后写书法,最不敢写的字是“上”、“大”、“人”。

因为笔画简单,不能有一点苟且,要从头慎重端正到底。

◆甲骨动物骨骸的白,像是没有记忆的过去,像洪荒以来不曾改变的月光,像黎明以前曙光的白,像顽强不肯消失的存在,在亘古沉默的历史之前,努力着想要呐喊出一点打破僵局的声音。

清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一位一生研究金石文字的学者王懿荣,在中药铺买来的药材里看到一些骨骸残片。

他拿起来端详,仿佛那些尸骨忽然隔着三四千年的历史,努力拥挤着说:“我在这里!我在这里!”◆石鼓台北故宫称为镇馆之宝的西周后期的“毛公鼎”、“散氏盘”,器表只有简单的环带纹或一圈弦纹,从视觉造型的华丽讲究来看,其实远不如商代青铜器造型的多彩多姿与神秘充满幻想的创造力。

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由李斯撰写的《峄山碑》、《泰山刻石》,都是“小篆”典范。

◆李斯李斯如果是秦代“正体”文字的书写者,那么秦代充满生命活力的新书法,却在一群无名无姓的书写者手中被实验、被创造。

◆简册笔锋随书写者情绪流走。

书法的舞蹈性、音乐性,到了汉简隶书才完全彰显了出来从《说文解字》对毛笔的记录来看,先秦以前,笔的名称没有统一。

在楚国写作“聿”,是手抓着一支笔的象形。

燕国的笔叫做“拂”,看起来像一种毛帚或毛掸子。

把竹子剖开,一片一片的竹子用刀刮去上面的青皮,在火上烤一烤,烤出汗汁,用毛笔直接在上面书写。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汉字书法之美》是一本关于汉字书法的专著,通过对汉字书法的深入研究和介绍,让读者对汉字书法的美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感受到了汉字书法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

首先,汉字书法的美在于其形象的表现力。

汉字的造型非常丰富多样,每一个笔画的位置、长短、粗细都能表达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作者在书中展示了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每一个字的笔画都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展示了书法家们极高的造型艺术水平。

这些作品让我感受到了汉字书法的韵律之美和和谐之美。

其次,汉字书法的美在于其传承的文化内涵。

汉字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许多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作者在书中详细介绍了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让我了解到汉字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底蕴。

每一个字的造型都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价值观和审美观,通过学习汉字书法,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另外,汉字书法的美在于其对人的熏陶和修养。

书法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修行方式。

笔画的起承转合、厚薄变化、用笔的力度、用墨的深浅都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验。

通过练习和欣赏书法,可以调整心态,陶冶情操,培养耐心和细致的品质。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从事书法艺术可以让人沉静下来,体验到一种宁静和意境,带给人一种身心愉悦的感觉。

在读完《汉字书法之美》后,我对汉字书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我意识到汉字书法不仅仅是艺术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思想的表达。

它通过独特的形态和韵律,传递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体验。

同时,汉字书法也具有教育意义,可以启发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促使人们更好地审美和表达。

总之,通过读《汉字书法之美》,我对汉字书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对其美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汉字书法的美在于其形象的表现力、传承的文化内涵和对人的熏陶和修养。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汉字书法之美自序作文

汉字书法之美自序作文

汉字书法之美自序作文今天我想跟你们唠唠我写这本关于汉字书法之美的书的事儿。

这可真是个挺酷的事儿呢,不过在这之前,我得先跟你们坦白,我可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专业大作家,我就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只是在书法这个领域摸爬滚打了20多年啦。

我为啥要写这么本书呢?其实啊,我对书法那可是爱得深沉。

你们知道吗?我小时候啊,第一次看到邻居张大爷写书法,那毛笔在纸上一滑,“唰”的一声,就像有魔法一样,一个个漂亮的字就出来了。

当时我就想,哇塞,这也太厉害了吧!从那时候起,我就踏上了书法这条“不归路”。

不过呢,我刚学书法的时候,那可真是状况百出。

我记得好像是这样,我拿着毛笔,手就跟不是自己的似的,抖个不停。

写出来的字啊,歪歪扭扭的,就像喝醉了酒的小虫子在纸上爬。

唉,我当时那个懊恼啊,心里想:“我咋就这么笨呢?”但是呢,我这人就是轴,越写不好越要写。

在书法这个圈子里啊,有不少趣事儿。

我听说过一个传说,说古代有个大书法家,练字练得太入迷了,把墨汁当成醋蘸着饺子吃了,还直夸香呢。

哈哈,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不过这也说明咱们书法的魅力大啊,能让人这么痴迷。

随着我在书法领域待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对书法的看法也一直在变。

以前我就觉得,书法嘛,把字写得好看就得了。

但是现在呢,我发现书法不仅仅是写字,它就像是一种舞蹈,每一笔每一划都有自己的节奏和韵律。

说到这儿,我得吐槽一下现在书法界的一些不良风气。

有些人为了出名,写的字那叫一个怪啊,根本就不遵循书法的基本规则,还美其名曰“创新”。

哼,这就好比一个人不按交通规则开车,还说自己在创造新的交通方式,这不是胡扯嘛!我写这本书啊,就想把我对汉字书法的理解和热爱分享给大家。

我想告诉你们,书法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这里面的美啊,可多着呢。

你看那楷书,规规矩矩的,就像一个个穿着正装的绅士;再看那草书,龙飞凤舞的,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大侠在过招。

我在书里也会分享我自己的一些练字小技巧,不过我这技巧可能也不是啥标准答案。

汉字书法之美

汉字书法之美

《汉字书法之美》:花一下午,徜徉于汉字的时光长廊;用一辈子,体味书写的敬意与喜悦。

汉字书法之美,不仅在指腕之间,而且“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终成为“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

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唤醒每个中国人的书写记忆。

《汉字书■蒋勋《汉字书法之美》◎内容简介五千多年前,象征黎明曙光的第一个汉字出现了,文字在天地之间被创造出来,在动物骨骸、金属、石头、竹简、纸帛上被记录下来,在各个朝代以或沉重朴厚,或飞扬婉转,或森严宏大,或肆意狂放的书写线条,完成了每个时代美学最集中的表现。

到了现代,汉字不曾消失、不肯遗忘,更将拥有悠长丰沛的活力。

走出户外去上一堂书法课吧,看看大自然间处处流动的线条之美,打开我们感知世界的能力。

给自己一趟感受生活的文字巡礼吧,匾额对联、招牌标志、舞蹈绘画,字不再只是文字,都有它触动人心的美丽与惊喜。

蒋勋说:书法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是生活现实里的记忆,是还原到初写自己名字时的认真……作者以他独特的美学情怀,述说动人的汉字书法故事。

文字编织成画面,我们走进了那古老却又现代的汉字时间光廊,东方书写的敬意与喜悦,就在你我的指间心中!内容简介五千多年前,象征黎明曙光的第一个汉字出现了,文字在天地之间被创造出来,在动物骨骸、金属、石头、竹简、纸帛上被记录下来,在各个朝代以或沉重朴厚,或飞扬婉转,或森严宏大,或肆意狂放的书写线条,完成了每个时代美学最集中的表现。

到了现代,汉字不曾消失、不肯遗忘,更将拥有悠长丰沛的活力。

走出户外去上一堂书法课吧,看看大自然间处处流动的线条之美,打开我们感知世界的能力。

给自己一趟感受生活的文字巡礼吧,匾额对联、招牌标志、舞蹈绘画,字不再只是文字,都有它触动人心的美丽与惊喜。

蒋勋说:书法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是生活现实里的记忆,是还原到初写自己名字时的认真……作者以他独特的美学情怀,述说动人的汉字书法故事。

汉字之美的例子

汉字之美的例子

汉字之美的例子一、从书法角度看汉字之美书法可是汉字美的超级展现。

你看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字写得那叫一个妙啊。

他笔下的字,笔画就像有了生命一样。

比如说“之”字,每一个“之”都有不同的形态,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在纸上跳舞。

楷书的话,颜真卿的字那也是相当美的。

颜体字方方正正,笔画粗壮有力,就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站得笔直。

写楷书的时候啊,一横一竖都有讲究,就像在精心搭建一座小房子,每个笔画的位置都要恰到好处。

二、汉字结构中的美汉字的结构特别有趣。

像“森”字,三个“木”组合在一起,就像一片小森林,给人一种很茂密的感觉。

“众”字呢,三个“人”字叠加,很直观地表示出很多人的意思。

还有“晶”字,三个“日”字,就好像三颗闪闪发光的星星或者是三块晶莹剔透的水晶。

这种组合式的结构让汉字充满了画面感,看到字就能联想到相应的景象。

三、汉字在诗词中的美诗词里的汉字就更有韵味了。

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里面的每个字都用得那么精准。

“落霞”让人眼前就出现夕阳西下时天边那一抹绚烂的晚霞,“孤鹜”一只孤独的野鸭,画面感一下就出来了。

还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展现出广阔无垠的沙漠,“孤烟”直直地升起,这画面既宏大又有那种孤独寂寥的美感。

再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简单几个字,就把那种闲适、自在的田园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

四、汉字寓意中的美很多汉字本身的寓意就特别美。

像“福”字,大家都盼着有福啊。

过年的时候都要把“福”字倒贴,寓意着福到了。

“爱”字也很美好,中间有个“心”字,爱本来就是用心去感受、去付出的嘛。

“善”字,有善良、友善的意思,一个人要是善良,那这个人就像小太阳一样,能给周围的人带来温暖呢。

五、汉字的象形之美象形字那可是汉字美的源头。

像“日”字,就像一个圆圆的太阳。

“月”字呢,弯弯的像月牙。

“山”字就像几座山峰连绵起伏。

“水”字就像流动的水波。

这种象形的汉字就像是一幅幅简单的小画,特别形象地表达出了事物的特征,让人一看就懂。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3篇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3篇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3篇《汉字书法之美》本书以身心灵感知的视角切入书法这个古老话题,将书法之道与现代人身心灵调适相结合,寻找逐渐遗忘的汉字记忆。

以下是第一故事本店铺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1读完了蒋勋老师的《汉字书法之美》,合上书本,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里感动了许久,竟有一种读完红楼梦的怅怅与迷离之感。

读完这本书,我对汉字更添了一层敬畏感与亲切感。

那些有趣味有生活烟火气息的书法故事,才是书法本来的面目,政治书法的正襟危坐与森严,书圣们的法帖,也只是生活的平常问候,莫名的有一种亲近之感,突然觉得书法离我很近,像一位嘘寒问暖的好朋友,王羲之的《鸭头帖》、《肚痛帖》,都是与很有生活气息的书信便条而已,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郑重其事正襟危坐。

书法与民间,读到汉朝瓦当上的“千秋万岁”时,我感慨良久,家里在农村,我能感受的到那种质朴与平静的生活中父辈们对上苍深深的祈求,我的父亲、我的母亲、祖父祖母,他们都没有太大的奢求,只希望吃饱穿暖,过平凡幸福的日子;蒋勋说:“这四个字的美,是一种平凡生活的感动”“大部分人生活里的基本愿望其实很简单,希望能平安过日子,希望日子能长长久久过下去。

”这只仅仅是一种生活平凡的感动,凝练在最朴实无华的文字中。

蒋勋老师从美学的角度带领我们欣赏了书法的美,书法里面的精神境界与追求,而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外在形式的追求;特别是对于卫夫人《破阵图》横竖撇捺点的讲解,我对于书法有了更进一步的“美”的感悟与启发。

书法与生命的领悟,书法就是在带领我们感悟生命感悟自然,感悟千千万万的生灵。

如果能够领悟到书法与自然生命的连接,那么,书法创作自然会更加精进。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2现在的社会进步如此之快,网络交流如此发达,还需要练习写字、练习书法吗?大家日常交流也不靠书信往来,都是用手机、iPad或者电脑,通过微信、微博什么的来进行,很少动笔。

甚至,大部分人连读书也比较少,更多的是听书,或者看微信短文,时间这么宝贵,怎么可能还有大段的时间来练习书法?现在学书法还有意义吗!看了蒋勋老师的《汉字书法之美》,以上的疑问或许还没有完全消除,但是我却像掀起大戏台上幕帘的孩子,不经意间看到了后台里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精深博大!个人觉得中国书法,即使在现代社会还是非常有用的。

大学生美育-H第六章汉字书法美

大学生美育-H第六章汉字书法美

汉字书法美
虽然汉字书法不是艺术, 不以审美为创作目的,但是一 幅真正好的书法作品,必须具 有充分的美感,让人一看就觉 得好。汉字书法之美主要表现 在四个方面。下面,我们具体 来看一下。
一是就笔画来看,干净爽利,没有累赘,不残不缺。因为 中国人向来以朴素为美,以完好为美,以圆满为美,认为残缺 是一种缺憾,所以,汉字书法的笔画不能有残缺。在用笔时, 不当断处断笔,不应残处残缺,这些都是书法的大忌。因为书 法是一门国学,不是艺术,艺术残缺的表现手法不适用于汉字 书法,
书法之美体现在用笔上面 主要是自然率真,不矫揉造作, 简洁干脆,不拖泥带水,行笔 的提按转折等恬静平和,无明 显的起落现象。表现在笔画上 面就是干净清爽,没有累赘, 不残不缺。
二是就墨色来看,要 清晰、纯净,过渡自然, 没有“墨猪”和补墨等现 象,浓淡枯润得宜,能够 表现出字的气韵和神采。
书法之美体现在用墨方面主要是墨色与书体适应,浓淡枯润得宜,表现在墨迹 上清晰、纯净,过渡自然,没有“墨猪”和补墨等现象,既能够表现出字的气韵与 神采,同时还要能体现出字的风骨和精神。
三是就字迹来看,首先要端正,不可歪斜;其次要舒展大方,富有精气神, 不可形体猥琐,也不能形体离散。再次是具有或清秀,或典雅,或富丽,或劲健 等美的属性。
四是就章法上来看,字距和行距要适度,正文、落款和钤印 都恰在其位,整幅字给人以清静、和美的印象。
总之,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在突出体现中国文化 基本精神的同时,还要能够给人之美, 或是和谐之美,只要具备了美的特质,才能真正算得 上好的作品。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汉字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在阅读有关汉字书法之美的文章后,我深深感受到了汉字书法的独特魅力与深刻内涵。

汉字书法不仅是一种文字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能够触动人心,传达出一种深邃和超越时空的美。

首先,汉字书法所体现的形体美令人着迷。

汉字书法通过线条的运用、布局的安排和笔画的组合,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视觉美感。

每一个笔画的精细勾勒和每一个字形的匠心构造,都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智慧和艺术的灵动。

无论是楷书的庄重严谨、行书的流畅自如,还是隶书的遒劲有力,每一种字体都各具特色,形成了书法艺术的丰富多样性。

我深深被书法家们用笔墨之间所展现的审美意境所吸引。

通过观赏汉字书法作品,我仿佛置身于古人的世界,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

其次,汉字书法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使其更加饱含情感与思考。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独有文字,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当我们阅读汉字书法作品时,不仅仅是欣赏艺术形式,更是感受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

每一个字体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象征,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书法作品往往融入了文人雅士的品性与情怀,通过笔墨之间的流转,展示出了一种深情厚意和内敛的审美情感。

这使得汉字书法具有了一种富有哲理和启迪性的艺术魅力,让人产生了对生活、对世界的深度思考。

最后,汉字书法的价值不仅仅停留在艺术水平上,还在于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汉字书法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符号,也是中国文化的标志之一。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表达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然而,正是通过学习和传承汉字书法这一传统艺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同时,汉字书法也可以提供给我们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让我们在数字化时代中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体验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综上所述,汉字书法之美是一种独特而深远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形体美、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吸引和启发了广大人们的情感和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墙 盘 铭 文
小 秦 篆 代 ( 峄 公 山 元 碑 前 221—— 207
前 年 )
东汉(25——220年) 隶书 · 史晨碑
颜 真 卿 《 多 宝 塔 碑 》
唐 代 ( 618——907 年 ) 楷 书 ·
行 书 《 兰 亭 序 》
唐 代 怀 素 草 书 《 苦 笋 帖 》
书法和人对天地万物的体验

书法本身是一种美的艺术,它又与自然界 之美以及其它艺术之美有着深刻的共通性 。
怀 素 自 叙 帖
颜 真 卿 《 争 座 位 帖 》

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 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 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 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 陆羽《怀素别传》)


高二适:“窃以太宗之玄鉴,欧阳信本之精模。 当时尚复有何《兰亭》真伪之可言。”“总之, 《兰亭》而视有真赝,绝不能逃唐文皇睿赏矣。” 郭沫若:“与赵之谦‘妄言’相比,高先生的 《驳议》却是在绝对信仰唐太宗及其群臣。……既 是‘玄鉴’,又是‘睿赏’,凡是唐太宗所过目 的,便绝无真伪可言。高先生之信仰唐太宗,似 乎比唐初群臣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汉字书法之美
邓宝剑
书法在当代

在当代,电脑取代手写,毛笔字退出了实 用的领域,然而毛笔书法仍然是艺术殿堂 中的骄子。
几乎无处不在的书法
小 学 语 文 课 本
杭 州 灵 隐 寺 大 雄 宝 殿
杭 州 西 湖 留 影
黄 庭 坚 《 砥 柱 铭 》
2010年,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卷以3.9亿元 落槌,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达到了 4.368亿元。
智 永 真 草 千 字 文
王 献 之 乞 假 帖
神龙本兰亭序
定武本兰亭序 王献之帖
颜真卿 《祭侄稿》
颜真卿的书法并不秀美,却有一种朴拙、雄浑的格调。
颜真卿(709-784或785)
颜 真 卿 《 颜 家 庙 碑 》
宋代 苏轼(1037-1101)《黄州寒食诗》
苏 轼 (

1037 1101

一九七三年,文物出版社出版《兰亭论辨》,收 入十八篇论辨文章。“上编”十五篇与郭沫若一 致或近似,“下编”三篇,持相反意见。其中的 《出版说明》有云:“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 多数文章赞成郭沫若同志的意见,支持他以辩证 唯物主义的批判态度推翻历代帝王重臣的评定; 但也有文章持相反的看法。……应当指出,这种争 论反映了唯物史观同唯心史观的斗争。”据说高 二适看到这句话时,“有些愤愤然地说:‘看来, 我是唯心主义了!’”(见郑重:《回眸“兰亭 论辨”》,载《文汇报》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二十 六日。)
《古文观止》中的 《兰亭序》
汉字书法的工具与材料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汉字形体——篆、隶、楷、行、草
清 · 康 熙 写 字 像 Nhomakorabea笔的种类


狼毫 羊毫 兔毫(紫毫) 兼毫
黄 鼬 , 俗 名 黄 鼠 狼 , 狼 毫 笔 就 是 用 它 的 毛 做 成 的 。
甲 商 骨 代 文 ( 约 公 元 前 16—— 前 世 纪 ) 11
邓宝剑 临《兰亭序》
邓宝剑临《兰亭序》局部
《兰亭序》的故事

“右军亦自珍爱宝重,此书流付子孙传掌, 至七代孙智永。……禅师年近百岁乃终,其 遗书并付弟子辩才。……至贞观中,太 宗……临写右军真草书帖,购摹备尽,唯未 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辩才之所。” 后遣监察御史萧翼赚取兰亭。“帝命供奉 拓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 四人,各拓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 (事见唐何延之《兰亭记》)

《临河序》全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 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 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 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娱目骋怀,信可乐也。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矣。故列叙时 人,录其所述。右将军司马太原孙丞公等 二十六人,赋诗如左。前余姚令会稽谢胜 等十五人,不能赋诗,罚酒各三斗。
本次课程的内容



书法艺术的特质 汉字书法的工具与材料 书法和人对天地万物的体验 书法和人的性情 对“三大行书”的读解
书法艺术的特质

书法是一种空间艺术(造型艺术、视觉艺 术),而不是时间艺术、表演艺术。
王 羲 之 《 初 月 帖 》

书法艺术是造型艺术,而不是语言艺术。
《兰亭序》

自我来黄州, 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 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 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 泥污燕支雪。 闇中偷负去, 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 病起头已白。
死也坟君但那破空濛小雨春 灰拟墓门见知灶庖濛屋势江 吹哭在深乌是烧煮水如来欲 不途万九衔寒湿寒云渔不入 起穷里重纸食苇菜里舟已户 。,。,。,。,。,。,
忘发 己心 济求 群正 生觉
) 对 联
弘 一 法 师 绝 笔

刘熙载云:“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 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艺概· 书概》)
对天下三大行书的解读

《兰亭序》 颜真卿《祭侄稿》 苏轼《黄州寒食诗》
东晋 王羲之(303—361)《兰亭序》
东晋
王羲之(303—361)

一个人练习书法,便进入一个与天地万物 相往来的审美世界,也进入一个陶冶性灵 、净化灵魂的人生修炼的历程。

你如果对书法感兴趣,就要创造更多的机 会,让自己面对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也 不妨拿起毛笔来,从一点一画的临摹入手 ,体验蕴含在书法艺术中的审美情感。
谢谢大家!
王 羲 之 姨 母 帖
得 示 帖
王 羲 之 二 谢 帖
王 羲 之 丧 乱 帖
兰亭论辩的缘起与焦点所在
否定派:以郭沫若为代表。撰《由王谢墓志的出 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文物》1965年第6期) 等文。 郭沫若的观点: 1)“《兰亭序》是在《临河序》的基础上加 以删改、移易、扩大而成的。”“癸丑”二字为 后加。 2)南朝书法不能脱离隶书笔意,兰亭序已经没 有了隶书笔意,故而为伪托。 3)兰亭序为智永伪托。 肯定派:以高二适、商承祚为代表。

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 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 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杜甫《观公 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草邓 书宝 苏剑 轼 诗
书法与人
徐 渭 行 草 书 轴
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 1853-1890),星空
弘 一 法 师 ( 1880——1942
学术焦点:王羲之能否脱离古朴 的笔意而写出妍美的《兰亭》


郭沫若:晋人不能脱离隶书笔意(前 提),兰亭已脱离(现象),故而为伪 (结论)。 高二适:兰亭没有脱离隶书笔意。 商承祚:“王羲之能写出脱离隶书笔意 的行、草、楷是完全可能的。”
论争的不纯粹性

郭沫若对光明日报记者说:“高二适的文 稿,《光明日报》不加修改,《文物》影 印发表,是‘示众’,可是读者未必了解, 高二适他们也许以为太看重他们的书法 哩。”(《办光明日报十年自述》,穆欣 著,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
2010年,王羲之草书《平安帖》摹本以两亿七千 五百万的价格被拍走。
下立 中图 国篆年 近书 现四月 代言 书联日 画》, 新以齐 纪 白 录 石 。 最 亿大 元尺 人幅 民作 币品 成《 交松 ,柏 创高 2011 5 22 · 4.255
书法在中国人的生活经验中是很重要的 一部分。如果能够欣赏书法,甚至拿起毛 笔来创作书法,那是一件非常高雅的事。
甲骨文的文辞

甲骨文,主要是为了纪录占卜的内容。也 有纯粹纪事的,但比较少。完整的甲骨卜 辞包括“前辞,问辞(命辞),占辞,验 辞”。如“庚子卜,争贞。”(前辞)- “翌辛丑,启?贞,翌辛丑,不其启?” (问辞)-“王占曰,今夕其雨,翌辛丑, 启。”(占辞)-“之夕允雨,辛丑启。” (验辞)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金文 牆盘铭,亦称《史墙盘》,西周恭王时(前10世纪)金文,1977年出土于陕西 省扶风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