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课外阅读《城南旧事》交流会活动设计

合集下载

《城南旧事》读后交流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读后交流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读后交流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分享会,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沟通技巧。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书中思想情感,以及人物故事的理解。

二、教学活动
活动1:故事分享会
学生在会上分享自己童年的趣事,可以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也可以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通过分享,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分享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和经验。

活动2:城南旧事编辑部
以《城南旧事》为主题,让学生从自身出发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故事,包括童年的趣事,身边人的一些故事,或者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等。

完成故事编写后,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可以是在班级内部的展示,也可以是全校范围内的展示,然后挑选出优秀的作品编辑成册,然后分发给学生欣赏阅读。

活动3:课堂评价
教师通过了解学生课程的实施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阅读活动的质量以及整个阅读过程中的笔试质量,并整合教师、小组成员以及其他学生和家长的评价,对课程进行集体评价。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会(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会(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会(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经典作品是我们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我们要继承和发扬。

指导高年级学生阅读名著,感受经典的魅力,让学生懂得如何读整本书,体会阅读的快乐和阅读的收获。

教学目标:1、交流《城南旧事》读后的认识。

2、懂得如何读懂一本书活动准备:1、发放《城南旧事》一书,人手一本,自由阅读。

2、读中思考,思考中阅读,并做读书笔记。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经典作品?最近大家在读——《城南旧事》二、介绍书名、作者、作品影响力、写作缘由1、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英子住在北京城南所经历的童年往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2、谁来介绍作者(出示资料,林海音生于日本,长于北京,成就于台湾)3、在《冬阳·童年·骆驼队》里,作者是怎样描述对北京刻骨铭心的思念呢?(夏天过去……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这正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4、《城南旧事》这部小说有着怎样的影响力?(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拍成电影后,一夜誉满天下,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个国际大奖,如马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

三、交流初读感受1、文中写了哪几个故事?这些故事发生在她几岁的时候?(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7—13岁)2、你最喜欢哪个故事?用几句话来介绍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四、探讨品读方法1、品味作品的语言(1)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片断来品味。

①外貌描写(秀贞),抓住了秀贞的什么特点?②动作描写(爸爸),写了爸爸的哪些动作?你读出了什么?③语言描写(宋妈),宋妈的心情怎样,你脑海中浮现什么情景?(2)交流学生摘录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猜猜写谁?2、体会人物情感(1)分角色读《爸爸的花儿落了》片断,体会父亲对英子的鼓励与期望。

(2)不仅是爸爸,小说中所有的人物最终都无可奈何地离开了英子,作品弥漫着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

《城南旧事》读书分享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读书分享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分享会教学设计呼中心张美娜教材分析:《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于1960年出版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

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讲述了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会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这本书向世人展现了英子眼中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书中饱含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

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我的思考:在课本中学生们已经接触了林海音的《窃读记》和《冬阳童年骆驼队》,那贴近学生童年生活的内容,那朴实无华的文字,那引人深思的启迪深深吸引了孩子,也深深吸引了我。

这些课文和这本书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作者仅仅是在写自己的童年吗?这本书,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如果和孩子们共读,我们要怎样来交流呢?书中满是城南的影子,满是童年里的人和事,怎样和孩子们一起通过作家笔下的童年而联系起自己美好的童年呢?书中又充满了离别的忧伤,这美好这忧伤该如何处理呢?教学目标:1、分享书中的那些人和事,感受主人公英子的童年中那些与众不同的滋味。

2、在交流中联系自己说说童年生活中是什么样的。

3、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分享书中的那些人和事,感受主人公英子的童年中哪些与众不同的滋味,激发阅读的兴趣。

课前活动:播放相声师:这是什么时候的视频?难忘的相声大赛,给我们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我们今天的课也和童年有关。

好了,上课。

一、激情导入。

2‘1. 师:春去冬来,骆驼队又来了,我对童年的思念也像潺潺的小溪流到了心里。

还记得这段文字吗?让我们来读读吧!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05
拓展延伸
章节副标题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和影视作品
阅读材料:《城南旧事》原著 及其它林海音作品
阅读材料:其他同类型经典儿 童文学作品
影视作品:《城南旧事》电影 及电视剧推荐
开展写作练习,巩固阅读成果
添加 标题
写作主题:以“我的童年生活”为主题,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并尝试用 朴实的语言描述出来。
重点:理解城南旧事整本书 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启示:从城南旧事中汲取智 慧和力量,学会面对生活中
的困难和挑战
布置课后作业和阅读任务
课后作业:学生可以 写一篇关于城南旧事 的读后感,加深对作 品的理解和感悟。
阅读任务:推荐学生 阅读其他林海音的作 品,如《冬青树》、 《金鲤鱼的百裥裙》 等,拓宽阅读视野。
城南旧事整本书 阅读交流课教学
设计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课程导入
03
阅读理解
04
交流分享
05
拓展延伸
06
课程总结
01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2
课程导入
章节副标题
介绍《城南旧事》的背景和作者
《城南旧事》: 林海音的自传
体小说
背景:20世纪 20年代的北京
品读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语言特色:简洁明快,质朴自然
艺术手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形象生动 地表现人物和情节 表达方式: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情 节和人物内心世界
表现手法:通过细节描写、侧面烘托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突出 主题思想Fra bibliotek4交流分享

小学语文阅读课《城南旧事》班级读书会设计-9页文档资料

小学语文阅读课《城南旧事》班级读书会设计-9页文档资料

小学语文阅读课《城南旧事》班级读书会设计活动背景:六年级上学期学习了台湾作家林海音的《童年冬阳骆驼队》,推荐了该作者的代表作《城南旧事》。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资助阅读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促进学生深度阅读。

活动目标:1. 了解作品的内容;感受文字的魅力;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 学习写作方法,尝试写自己的童年。

3. 走近故事、走近人物,理解作品的主题——超越悲欢的童年。

活动准备:设计“班级读书会阅读记录卡”,引导学生再次深入阅读、思考,努力理解作品的主题。

活动设计:一、走近作者1.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美好心灵。

这段时间,我们全班同学都沉浸在阅读《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快乐中,能不能说一说这是一本怎样的书?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这本书,这是一本能给我们带来持久地阅读快乐的一本书。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林海音。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籍贯台湾。

1918年出生,5岁随父母到北京,1948年返回台湾。

《城南旧事》以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城南为背景,透过一明伶俐的小女孩——英子的幼稚眼光,看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聪明的孩子们不难发现,故事中的英子就是作者林海音的化身,《城南旧事》讲述的故事就是林海音自己的童年。

)3.读完这本书,你是怎样理解《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名字的?它是以年少的心态来记叙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活。

图文并茂,让人更深切的感受到“旧”这个字的深刻含义:古城的残片,大柯的几根垂落枝条,瓦隆中存留的枯叶,临街老店被涂盖的字号,半扇院门的的插闩,还有屋顶上的花盆以及巴在皇城墙上的冬雪……二、走进故事1.这本书和我们以往读过的《青铜葵花》《草房子》等等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在故事内容的呈现方式或者内容的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师小结:全书共讲了四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单独存在,都是相对独立完整的。

但是读完全书之后,就会发现这些故事都是连贯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作者的童年中经历的难忘的故事,有快乐,有悲伤。

《城南旧事》班级读书交流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班级读书交流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班级读书交流教学设计《城南旧事》读书交流教学设计内容简介《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透过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英子的幼稚眼光,看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林海音一生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城南旧事》一书写的就是她小时候在北京城南发生的事情,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

故事中的英子就是作者林海音的化身,《城南旧事》讲述的故事就是林海音自己的童年。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既是学生实现自身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各种能力得到发展的基础。

小学高年段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循着这样一个宗旨,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节班级读书交流课,希望能通过这种读书交流活动,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品味阅读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在喜欢上阅读。

学情分析本次阅读课读书交流活动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孩子。

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从时间上来说,自己也即将告别童年时代,因此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可以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与故事中“小英子”的童年生活进行对比,在对比、阅读、赏析、品味中体会小英子笔下的那种“超越悲欢的童年”。

之前给孩子们上过整本书阅读的推荐课、指导课,预想设计的这样一节读书交流课,会让孩子们更深一步地走近林海音及《城南旧事》。

活动目标1.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能与大家分享读书心得,体验阅读的快乐。

2.引导学生走进作品,对比自己的童年,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活动重点1.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能与大家分享读书心得,体验阅读的快乐。

2.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读书交流,促进个性化阅读。

2.引导学生交流《城南旧事》的读后感想,点评人物性格,抒发自己的感想。

3.学生欣赏《城南旧事》影视作品,进一步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

教学重点:1.通过读书交流,促进个性化阅读。

2.引导学生交流《城南旧事》的读后感想,点评人物性格,抒发自己的感想。

教学难点:学生欣赏《城南旧事》影视作品,进一步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通读了《城南旧事》整本书。

说起《城南旧事》,这本书可厉害呢!请看大屏幕,谁来给大家读一读?2.(课件出示)《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小说一百强。

八十年代还被搬上荧屏,并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3.今天我们就一起聊一聊这部经久不衰的作品。

二、谁是读书小明星大家已经完成了《城南旧事》的阅读,下面让我来考考你们吧!1. 歇后语接龙抢答大赛。

(1)惠安馆的“疯子”——秀贞(2)井边的小伙伴儿——妞儿(3)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北大学生——德先叔叔(4)藏在草堆里的小伙子——厚嘴唇的青年(5)每天回家都要浇花的是——爸爸(6)妞儿是从哪儿捡的——齐化门(7)文中的“吊死鬼”是指——绿虫子2. 同学们可真厉害,答得又快又准!老师要增加难度了。

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和主人公。

3. 在阅读《城南旧事》这本书的时候,同学们做了阅读记录卡,谁来分享你自己摘抄的段落,谈谈你自己的感受?总结:老师看到很多同学在阅读记录卡上抄下了一段话并写了读书感受,这就是我们读书的方法——做好读书笔记。

【设计意图】有趣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并将情节、人物串联起来,为学生提供一个内容复现的过程。

三、漫谈故事和人物3.通过大家的交流,英子天真可爱的形象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其实在这本书中,还有不少令大家特别感兴趣的人物,你们对谁的印象最深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设计意图】当学生读完整本书时,以生动的人物形象为切入点,自由交流,享受读书交流的快乐,提升阅读交流的质量。

《城南旧事》班级读书会设计与反思

《城南旧事》班级读书会设计与反思

《城南旧事》班级读书会设计与反思【设计背景】班级读书会,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固定的程式,如先读封面,再读目录,回顾主要内容,点击主要人物,最后说说自己的感想或收获。

程式的固定,对于学生来说容易形成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法,但同时也让学习没有了意外的惊喜。

而没有创意的教学极容易让学生感到疲惫,从而失去探索的欲望。

所以,笔者希望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走进一本书,即让书与人生链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的思辨力。

《城南旧事》是一本讲述林海音童年故事的成长小说,贴近学生的心理。

尽管它的年代有些久远,可是童年的心理历程都是相同的。

站在童年的角度,我们可以探寻些什么成长的话题呢?笔者开始搜索一些资料,开掘出“送礼物”“帮助别人”“友谊”等话题,打通书与现实的壁垒。

让孩子在读书中思考,在思考中寻找自己,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增长生活的智慧。

【教学目标】1.以《城南旧事》为载体,开掘出聊书话题,让学生体验聊书的快乐。

2.以成长为主题,引导学生从书中寻找成长的感觉,直面成长的困惑和问题,获得成长经验。

3.在聊书中学会与人分享自己的思考,倾听别人的想法,构建自己的思想,获得心灵的成长。

【教学过程】1.谈一谈阅读后的感觉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聊一聊《城南旧事》。

告诉大家,你喜欢读《城南旧事》这本书吗?为什么?生:我喜欢,这是一本读来有趣的书。

生:喜欢,这是一本语言朴实、读来有真实感的书。

生:喜欢,主人公小英子很有同情心,善良,很有好奇心,感觉她身上有自己的影子。

师:其实,喜欢一本书的理由有时很简单,一句话,一个故事,或是因为其中的一个人物。

可以说,《城南旧事》就是作者林海音童年的成长史,这样的小说也叫成长小说。

阅读这样的小说,其实也就是在阅读我们的童年,感受我们的成长。

(设计意图:阅读后用一句话、一个词来谈自己的感受其实是引导学生明晰自己的阅读快感,提炼自己的阅读心得,是把书读薄的一种训练。

)2.比一比童年里的不同师:童年,这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人生阶段,它的独特和丰富往往在比较中才能更好体会。

《城南旧事》交流活动设计

《城南旧事》交流活动设计

《城南旧事》交流活动设计一、引入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城南旧事》的交流活动。

还记得老师在导读活动的时候问大家的问题吗?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现在你的心里有答案了吗?大家读完之后,会不会也有这样的一些疑惑呢?比如,那个在草丛中的人,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呢?惠安馆中的秀贞是一位疯子吗?宋妈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家而来到英子家去照顾别人的孩子呢?二、总结全书《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家借英子纯净的目光,以北平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个哀婉动人的城南故事,展开了一幅幅北平的风物画,同时也完成了对美好童年的眷念与回味。

全书一共记录了五个故事,《惠安馆》讲六岁的英子跟随全家来到北平,在椿树胡同住下的第一个冬天里发生的一连串故事;《我们看海去》讲述了英子偶然在荒草丛中认识了一个小偷的故事;《兰姨娘》讲述了从封建家庭中逃到英子家的兰姨娘与常在英子家躲风声的进步学生德先叔相恋的故事;《驴打滚儿》的故事主角是贯穿在整个《城南旧事》中的宋妈,讲了宋妈身上的故事;《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写了由于父亲的离世,英子记忆中的童年也随之消逝。

似乎在那一瞬间,英子长大了。

童年就这样,永远成了回忆。

三、积累素材总体回顾完《城南旧事》,同学们一定会被书中的环境和人物描写所吸引吧。

《城南旧事》中特有的环境描写,让我们对故事有了如临其境的体验,那我们就一起来赏一赏这些环境描写吧。

第一部分:感受故事中的那些景不知大家是否还能回忆起开篇写到的那长长的、缓缓的骆驼队。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的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

天气又干又冷。

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秃瓢儿上冒着热气,同学们你们的印象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相信北方的同学或许会有比较深的印象,冬天的时候,哈气时都冒着白烟,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作者曾这样追忆“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1.1 设计依据1.1.1 针对学生对老北京文化的好奇心,以及对于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的阅读兴趣,设计本节课。

1.1.2 希望通过这节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体会作者的情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1.3 依据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二、知识点讲解2.1 文学常识2.1.1 介绍林海音的背景,以及《城南旧事》的出版背景。

2.1.2 讲解书中的重要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2.1.3 解析书中的重要事件,以及它们对主人公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3.1 交流讨论3.1.1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城南旧事》的心得体会。

3.1.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书中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的表达手法。

3.1.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书中的社会背景对主人公成长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城南旧事》的基本情节。

4.1.2 学生能够理解书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4.1.3 学生能够分析书中的主题思想。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于书中的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的理解。

5.1.2 学生对于作者表达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5.1.3 学生对于书中的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5.2 教学重点5.2.1 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书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5.2.2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书中的主题思想。

5.2.3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PPT课件6.1.1 展示《城南旧事》的封面、作者照片及简介、书籍目录等。

6.1.2 包含重点人物、事件、主题思想的图片和图表。

6.1.3 用于引导学生直观了解书籍内容和加深记忆。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2 笔记本和笔6.2.1 供学生在课堂讨论时记录重点和心得。

6.2.2 便于学生在课后整理和回顾课堂内容。

6.2.3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3 《城南旧事》原著6.3.1 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书籍,方便随时查阅和引用。

城南旧事交流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交流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交流课教学设计交流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内容,感受文字的魅力,激发阅读兴趣。

2、以人物切入开展交流讨论,联系情节,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个性,聊自己的看法、感受和收获,学习了解评价人物的方法;通过交流获得心灵成长。

教学过程:一、整书回顾梳理师:童年是一幅缤纷的画,童年是一首七彩的歌,对于已经过了童年的人,童年又变成一个遥远的梦。

在本学期语文课本的第二单元中,我们感受了不同孩子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共读了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一书。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城南旧事》。

师: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常常会看到有感触的某一段便跑来跟我交流自己的想法,运用批注、标签、思维导图多种办法来帮助自己了解故事、理解人物,我把大家做得非常棒的部分思维导图拍照留存下来,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

1、展示学生阅读思维导图师:其中有两张特别引起我的注意,我想请这两位同学简要介绍你的思维导图。

2、学生(2位)介绍代表性的思维导图,梳理全书内容(故事内容角度;人物角度……)师:思维导图可以帮我们厘清故事,也可以帮我们梳理人物,的确是个不错的阅读帮手。

二、聊人物师:《城南旧事》早在1983年就被拍成了电影,我们来欣赏几张剧照,看你们能不能根据阅读的了解猜出他们是谁?(猜出人物后,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你想起书中哪个情节?/英子妞儿图读书中片段)师:林海音在这本书里为我们塑造了大大小小好几个人物,其中你最想聊谁呢?(指名说,师板书人物)你认为哪几个是故事中重要的人物?那我们先聊谁?(根据学生情况开聊,重点约聊2个人物,第1个人物师生聊,第2个组内聊,小组展示和组织)师:我们就先来聊聊秀贞吧,书中有关她的哪些情节打动了你?说一说你对秀贞的看法,读一读书中打动你的那些文字。

学生交流后引发讨论:▲秀贞:秀贞真的是“疯子〃吗?是什么导致了她的悲惨命运?在《兰》中,有一个与秀贞一样经历过感情不顺,命运却截然不同的年轻女子,兰姨娘。

兰姨娘:兰姨娘的离去让英子觉得万分不舍,她身上有哪些优点吸引着英子?秀贞和兰姨娘的命运为什么会截然不同?(秀一一沉浸在过往和失去的伤心与痛苦中无法自拔;兰一一主动逃离过去的生活,独立自主。

班级课外阅读《城南旧事》交流会活动设计

班级课外阅读《城南旧事》交流会活动设计

班级课外阅读《城南旧事》交流会活动设计一、教材依据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选自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

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亲近经典文学作品,推荐学生自行购买《城南旧事》阅读。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阅读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促进学生深度阅读。

二、设计思想《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在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

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中提出:“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因此,我结合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拓宽视野。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

”学生阅读时往往采取浏览,关注情节,阅读处于浅表层次,从而忽略了语言文字的精妙,忽略了文字间渗透的核心内容。

这样的粗读,没有深度的思考,没有潜心的研讨,只能事倍功半。

指导我班学生共读《城南旧事》,旨在教给学生阅读整本书籍的方法,旨在形成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思维碰撞中,指导学生深度阅读。

三、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的内容。

2、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通过走进故事、走近人物、走进情节等方式回忆情节,交流独特的阅读感受,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文字的精妙,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五、教学难点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

六、教学准备1、学生独立阅读《城南旧事》,完成阅读记录卡。

(记录卡附于文后)2、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城南故事》,并制作课件。

七、教学过程(一)链接课文,激情导入。

1、链接课文,激情导入:播放《冬阳童年骆驼队》最末一段录音。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是再也不会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的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林海音对童年和北京这座城市的怀念。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丰富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冬阳童年骆驼队》:引导学生关注骆驼的特征,了解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2. 第二章《城南旧事》: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宋妈的身世,体会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关爱。

3. 第三章《爸爸的花儿落了》:引导学生关注爸爸的花儿,理解父爱如山,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敬爱。

4. 第四章《惠安馆的疯女人》:让学生了解惠安馆的疯女人,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5. 第五章《蓝旗飘飘》:引导学生关注蓝旗,了解民俗风情,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城南旧事》的基本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分析作品。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的测试,了解学生对《城南旧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评价,了解学生对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情况。

3. 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通过写作练习,了解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步骤1. 预习指导:让学生提前阅读《城南旧事》,了解章节内容,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 课堂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3. 课文讲解:针对本节课的章节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本节课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及反思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及反思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交流课教案及反思石溪乡中心校骆顺才71632001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阅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读《城南旧事》中的片段,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1、师生共同准备好《城南旧事》2、《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播放背景音乐,进入书中情境。

(激趣)1(课件出示)骆驼队黑白图片(配上悠长深远的驼铃声)同学们,你们看:在一个温暖的冬日里,一队骆驼正从高高的城墙下缓缓走过;你们听,远处隐约传来了悦耳的驼铃声……让我们跟着骆驼的脚步来到80年前的北京城南。

2、播放视频:《送别》(将学生带入到名著的意境中)3、刚刚同学们看到的这个小女孩,上个世纪20年代居住在北京城南的一个小胡同里,多年以后,她长大了,离开了城南,离开了故乡,回首往事,她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教师动情朗读:(课件出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是再也不会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的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师说明:这段文字出自林海音女士写作的《城南旧事》一书中的序言,她把自己难忘的童年时光写进了这部小说里。

4、(课件出示)《城南旧事》(板书:城南旧事——林海音)5、师导:同学们愿意了解一下这位女士和她的小说吗?(生:愿意)好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吧。

二、简介名著作者1、(课件出示)林海音女士的中年及童年画像林海音:林海音(1918年-2001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生于日本大阪,童年在北平长大。

《城南旧事》班级读书会设计与反思

《城南旧事》班级读书会设计与反思

《城南旧事》班级读书会设计与反思设计:1. 阅读计划本书共15章,建议每周读完2-3章。

为此,需在第一周确定读书小组成员、阅读计划以及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

2. 角色分工小组成员按照以下角色分工: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开会,安排项目任务和进度,协调组员关系并对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

秘书:负责记录每次小组会议的内容,并向组员发布每个会议的议程和记录。

报告者:负责每次小组会议结束后写一份报告,并向小组负责人提交报告,以便向老师汇报。

反思者:负责每次小组会议结束后进行反思,检查小组运作,试图解决任何出现的问题。

讲解者:负责在会议上讲解本周的阅读内容,解释难以理解的概念,并向其他组员提供任何必要的背景信息。

3. 会议频率建议每周至少开一次小组会议,讨论每周的阅读任务和书籍内容。

每个小组成员应该在讨论前独立阅读和整理笔记。

4. 会议内容会议主要内容包括对本周已阅读内容的讨论和分析、对章节中引人深思的主题和情节的解释和探讨、以及对书中涉及到的文学手法和风格的探讨。

在讨论时要提醒小组成员注意书籍的背景、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的背景信息,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含义。

5. 结论小组应该在一起总结阅读体验和心得体会。

此外,考虑到每个人可以选择以不同的方式读书,小组成员应尊重彼此,并保持开放的沟通方式。

反思:1. 角色分工有助于小组成员的有效合作,为有效监督小组的运作提供了帮助。

2. 建议在会议前向小组成员发送会议纪要,以便小组成员能更加充分地准备会议。

3. 在未来的读书会中,考虑增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以使小组成员更加融洽,并以此激励小组成员阅读解析的积极性。

4. 需要提醒小组成员,确保组员的参与度,保持话语平等,以保证讨论会进行得更好。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引言】在中学语文课程中,让学生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

而《城南旧事》是一本经典之作,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部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本文将根据该书的内容与教学要求,设计一节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1. 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作品的背景与特点。

2. 理解和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

3. 掌握《城南旧事》中的重要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

4.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其他适当的方法,营造出《城南旧事》的场景,让学生进入作品的氛围中。

2. 讲解背景教师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以及该作品的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 分小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朗读,注重朗读的表情和语调,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作品的情感与文化内涵。

4. 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城南旧事》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情节,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5. 谈论与分享在分析过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观点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6. 文学技巧与表达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城南旧事》中的文学技巧与表达方式,并进行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7. 课堂作业布置一篇关于《城南旧事》的读后感作文,要求学生自主发挥,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与技巧进行创作,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与讨论。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情况,评价学生对《城南旧事》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评价学生在读后感作文中运用的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

3. 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出指导和反馈,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举办《城南旧事》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自信心。

城南旧事读书分享教案

城南旧事读书分享教案

城南旧事读书分享教案教案标题:《城南旧事》读书分享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材准备:1. 《城南旧事》一本或多本。

2. 班级分组名单。

3. 大纸张和彩色笔。

4. 计算机和投影仪。

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展示小说封面和简要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是否读过这本小说或听说过它,鼓励他们分享相关的经历和感受。

阅读和分析: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小说的一个章节。

2. 每个小组应选择一个发言人,向全班介绍他们所负责的章节,并概括其中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3. 全班讨论每个章节的关键事件和人物,以及它们如何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

4.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如家庭、友谊、成长等,并提供相关的引导问题。

读书分享活动:1.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情节,用大纸张和彩色笔绘制相关的图画,并在图画下方写下相关的文字描述。

2. 小组展示他们的图画,向全班分享他们所选择的情节,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情节。

3. 全班学生就展示的图画和分享的情节提出问题或评论,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

总结和评价:1. 回顾整个读书分享活动,引导学生总结他们从小说中学到的知识和体验。

2. 提问学生对于小说的评价,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出理由。

3.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的努力和参与度。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由阅读其他类似主题或风格的小说,并进行读后感的分享。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历史遗迹或博物馆,以增加对小说背景的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读书分享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图画和文字描述,评估他们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听取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评价,评估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延伸:1. 将学生的图画和文字描述制作成展览,与其他班级或学校分享。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林海音及其作品《城南旧事》的背景和意义。

1.2 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理解故事情节,品味语言特色,感悟作品主题。

1.3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自己了解的关于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教师概述《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

2.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氛围。

2.3 讨论:你觉得小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她身上有哪些特点让你印象深刻?第三章:细节品读3.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具体细节,如人物描写、场景描绘等。

3.2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自己认为最具特色的细节进行分享。

3.3 教师总结,强调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中感悟作品主题,如成长、变迁、友情等。

4.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4.3 教师总结,强调作品对成长过程中的感悟和启示。

第五章:课堂小结5.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和建议。

5.3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城南旧事》剩余章节,完成阅读笔记。

第六章:分析人物性格6.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如小英子的勇敢、聪明,宋妈的善良、尽职等。

6.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阐述其性格特点,并分享理由。

6.3 教师总结,强调人物性格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第七章:感悟北京文化7.1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老北京的独特文化,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

7.2 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分享关于北京文化的知识,如传统节日、习俗等。

7.3 教师总结,强调作品对北京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第八章:品味语言特色8.2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分享其中的语言特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8.3 教师总结,强调作品语言特色在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象方面的作用。

第九章:对比现代生活9.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有哪些不同?9.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现代生活方式的认识和感悟。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阅读《城南旧事》,让学生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对老北京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1.3 教学内容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老北京风土人情。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2.1 课程内容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让学生了解她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2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作者林海音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对作品背景的兴趣。

2.3 教学活动通过查阅资料,介绍林海音的生平及创作风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

第三章:老北京风土人情探究3.1 课程内容分析《城南旧事》中描绘的老北京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京味儿。

3.2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作品中的风土人情,使学生更加了解老北京的文化。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老北京风土人情,如语言、习俗、建筑等,分组讨论并分享心得。

第四章:人物形象分析4.1 课程内容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4.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4.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选取作品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进行小组交流。

第五章:阅读感悟分享5.1 课程内容邀请学生分享阅读《城南旧事》的感悟,促进学生间的思想交流。

5.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享和倾听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3 教学活动设置分享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第六章:文学技巧分析6.1 课程内容探讨《城南旧事》中的文学技巧,如叙述角度、描写手法等,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6.2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文学技巧,分组讨论并分析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课外阅读《城南旧事》交流会活动设计一、教材依据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选自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

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亲近经典文学作品,推荐学生自行购买《城南旧事》阅读。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阅读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促进学生深度阅读。

二、设计思想《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在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

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中提出:“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因此,我结合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拓宽视野。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

”学生阅读时往往采取浏览,关注情节,阅读处于浅表层次,从而忽略了语言文字的精妙,忽略了文字间渗透的核心内容。

这样的粗读,没有深度的思考,没有潜心的研讨,只能事倍功半。

指导我班学生共读《城南旧事》,旨在教给学生阅读整本书籍的方法,旨在形成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思维碰撞中,指导学生深度阅读。

三、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的内容。

2、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通过走进故事、走近人物、走进情节等方式回忆情节,交流独特的阅读感受,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文字的精妙,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五、教学难点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

六、教学准备1、学生独立阅读《城南旧事》,完成阅读记录卡。

(记录卡附于文后)2、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城南故事》,并制作课件。

七、教学过程(一)链接课文,激情导入。

1、链接课文,激情导入:播放《冬阳童年骆驼队》最末一段录音。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是再也不会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的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2、师简单介绍作者。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朗读录音是我们本期学过的课文——生:《冬阳童年骆驼队》师:这篇课文选自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生:《城南旧事》师: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起阅读了《城南旧事》,随着英子走进了她的城南,走进了她的旧事,也一起分享着英子童年时的心情。

(课件出示《城南夜》的音乐)(二)了解故事梗概。

1、师提问:这本小说由哪几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的主人翁是谁?主要讲了哪些内容?你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说得准确又简洁的同学代表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表格)2、全班交流。

选择五个组,各组选出代表汇报,全班评议。

(三)评故事中的人物。

过渡:当我们读着《城南旧事》,英子、秀贞、妞儿、宋妈、爸爸、兰姨娘……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这都得归功于林海音传神的描写,接下来,老师将出示一些精彩的句子,同学们猜一猜,这些文字描写的是书中哪个人物。

1、猜一猜:(1)教师课件出示书中的文字,学生猜文字描写的是哪个人物。

片段一:她从矮桌上拿起了一件没做完的衣服,朝我身上左比右比,然后高兴地对走进来的她的妈妈说:“妈,您瞧,我怎么说的,刚合适!那么就开领子吧。

”说着,她又找了一根绳子绕着我的脖子量,我由她摆布,只管看墙上的那张画,那画的是一个白胖大娃娃,没有穿衣服,手里捧着大元宝,骑在一条大大的红鱼上。

她转到我的面前来,看我仰着头,她也随着我的眼光看那张画,满是那么回事地说:“要看炕上看去,看我们小桂子多胖,那阵儿才八个月,骑着大金鱼,满屋里转,玩得饭都不吃,就这么淘……”“她”指的是( 秀贞),选自《惠安馆》。

片段二“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

他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他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他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

“他”指的是( 爸爸),选自《爸爸的花落了》。

片段三:我手里拿着一个空瓶子和一根竹筷子,轻轻走进惠安馆,推开跨院的门,院里那棵槐树,果然又垂着许多绿虫子,秀贞说是吊死鬼,像秀贞的那几条蚕一样,嘴里吐着一条丝,从树上吊下来。

我把吊死鬼一条条弄进我的空瓶里,回家去喂鸡吃,每天可以弄一瓶。

那些吊死鬼装在小瓶里,咕囊咕囊地动,真是肉麻,我拿着装了吊死鬼的瓶子,胳膊常常觉得痒麻麻的,好像吊死鬼从瓶里爬到我的手上了,其实并没有。

“我”指的是(英子),选自《惠安馆》。

(2)四人小组的学生读自己搜集的精彩片段,指名另一个四人小组的同学猜猜文字描写的哪个人物。

师:书中,像这样精彩的句子随处可见,同学们能不能再找一些这样的句子来读一读,让其余猜一猜这些文字描写的谁?2、评一评:师:在大人的心目中秀贞是疯子,中年男子是小偷,而英子始终一双纯真的大眼睛观察着周围的每一人,用一颗淳朴的心感知着北京城南发生的事情。

在英子心目中妞儿、秀贞、中年男子、爸爸、宋妈、兰姨娘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在你心目中,他们又是什么样的人?(1)小组合作。

合作要求:每个组员选择一个人说一说英子心目中或者自己心目中妞儿、秀贞、中年男子、爸爸、宋妈是什么样的人?(2)全班交流。

抽一号组员代表小组汇报。

(四)品故事情节。

1、交流读完本书后最难忘的画面、难忘的情节。

过渡:当我们静心地读完这部作品,一幅幅难忘的画面,一个个动人的情节深深地扎根在你的脑海里。

谁来说说这部作品中让你记忆犹新的画面,让你深深感动的情节,并读一读相关的语段。

2、小组交流.(1)组员有感情地朗读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并说一说令自己感动的情节。

(2)每组商量好汇报方式,全班交流。

(可以选择代表汇报,可以全组汇报。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音乐《送别》)(五)结束听着同学们深情的朗读,我不由得想起了林海音先生七十七岁时在聆听钢琴家林海为《城南旧事》所谱的一组乐曲后:写下了一部略带伤感的回忆童年的小诗。

(《城南夜》音乐响起,师生共同朗诵)静静地听,静静地想,回忆我的童年,忽见柳条儿摇曳,柳絮飞扬,柳絮吹向我的脸上,鼻孔里刺痒。

抚摸着鼻尖,泪珠儿沾湿我七岁的小手。

……我愿在这儿静静地听;向我自己的心诉求:给我一盏七月的莲花灯,提着它,我去踏冬月的雪,一步一个脚印.踏到明春。

……静静地听,静静地听,听城南的深夜,听到冬阳的早晨。

师:同学们,我们静静地欣赏了林海音的文字,走进了她纯真而又略带忧虑的童年。

同学们,趁着我们童年的美好时光,阅读更多的书籍,让更多精美的语言文字丰富我们的童年。

八、教学反思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选自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

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亲近经典文学作品,我指导全班学生共读了《城南旧事》。

经过了近一个月的初步阅读,我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以教给阅读整本书籍的方法,促进学生走进书籍,走进人物,促进多元交流,以实现深度阅读。

(一)全面的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

因缺少教师的监管,加之家长的程度良莠不齐,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情况下都采取自由式阅读,放羊式阅读。

老师无法了解学生阅读的时间,阅读的数量,阅读的认真程度。

学生共读《城南旧事》,便于我掌握学生的实际阅读状况和理解程度。

在课堂的交流过程中,我惊喜的发现大部分学生完全能掌握书籍的主要内容,对书中人物也有自己初步的认识,并能走进人物,感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知他们的悲剧,了解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浓浓的爱。

(二)教给学生阅读整本书籍的方法。

如果学习没有外力的合理地指导,就如没有拐杖的盲人,茫然的摸索。

本次教学我精心设计,指导学生先粗读《城南旧事》,再精读的感兴趣的部分,勾画有感触的地方并做批注;读后,引领学生设计并填写读书记录卡;课堂上,针对该书真诚交流,及时发现他们阅读中的独特感受,给予激励。

通过这一系列逐渐明白阅读书籍应该从书籍的主要内容、感人的情节、精妙的语言文字等方面着手。

(三)多元交流中让更多学生深度阅读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

”学生阅读时往往采取浏览,关注情节,阅读处于浅表层次,从而忽略了语言文字的精妙,忽略了文字间渗透的核心内容。

这样的粗读,没有深度的思考,没有潜心的研讨,只能事倍功半。

在教学中,我采取猜一猜文段描写的是谁,评一评书中的人物,说一说感动的画面或情节,读一读印象深刻的段落等方式,实现了学生思维的碰撞,对语言文字的品悟,对人物内心的揣摩,对书籍主题的理解,实现了学生的深度阅读。

但是,因《城南旧事》中发生的故事远离学生的生活空间等因素,学生还无法完全走进人物内心,理解也不够全面,甚至有误解的现象。

因学生自身水平的参差不齐,阅读认真程度不同,交流的过程中仍然有部分同学“冷眼旁观”,不能与大多数同学形成共识。

附:阅读记录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