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脑梗死的CT影像表现及诊断

合集下载

脑梗死诊断建议书

脑梗死诊断建议书

脑梗死诊断建议书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它是由于脑血管的血流受阻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

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脑梗死的诊断建议,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

一、临床表现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症状包括突发性头痛、意识障碍、言语障碍、肢体无力、感觉障碍等。

患者还可能出现面部畸形、视力障碍、共济失调等症状。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以便及时诊断脑梗死。

二、影像学检查脑梗死的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和评估脑梗死的范围和严重程度非常重要。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部CT、头部MRI和脑血管造影。

头部CT能够快速排除脑出血等情况,头部MRI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脑组织的缺血情况,脑血管造影能够显示脑血管的情况,对于判断血栓形成的位置和程度有很大帮助。

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对于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和危险因素非常重要。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为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提供依据。

四、脑血管超声脑血管超声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显示脑血管的情况。

通过脑血管超声检查,可以了解脑血管的狭窄程度、血流速度和血栓形成情况,对于评估患者的脑血管情况和制定治疗方案非常有帮助。

五、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综合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脑梗死。

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突发性脑血管病灶、相应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支持性证据等。

只有综合判断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才能确诊为脑梗死。

六、治疗建议对于脑梗死患者,及时的治疗非常重要。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脑血管扩张治疗等。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诊断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七、预防建议脑梗死的预防非常重要。

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早期CT表现(附30例回顾性分析)

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早期CT表现(附30例回顾性分析)
1 . 2方法
组 1 患儿 因腹 痛 、呕 吐进行彩 色多普勒 超声检查 ,发现肠 套叠声像 例 的同时 ,在其 套叠的病变 区内发现椭圆形 的低 回声结节 ,脐周亦 发现 多个大小不等 的低回声结节 ,超 声诊断为肠套叠 并肠系膜淋 巴结炎 ,
经空气 灌肠治疗肠 套叠 消失 ,继 续消炎治疗 1d 2 后复查彩超 ,肠系膜 淋 巴结消失。
1资料 与方法 1 . 1一般资料 男性患) 3 例 ,女性患 儿2 例 ,年龄3 1 岁 ,平均6 ;本病 常 L9 1 -2 岁 继 发在 急性上呼吸道感 染或肠道炎症所 致的细菌和病 毒感染之后 ,临 床症状 为发热 、腹痛 ,部分 患儿 出现呕 吐 ,腹痛性质 不固定 ,多为 隐 痛 或痉挛性疼痛 ,疼痛部位 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 。
【 键 词】 小 儿;肠 系膜淋 巴结 炎 ;超 声 诊 断 关 中图分 类号 :R 7 . 5 23 文献标 识 码 :B 文章编 号 :1 7— 14 (0 )0— 11 0 6 1 89 2 1 1 7 02 — 1
小儿肠系膜 淋 巴结炎是/ J, lI , 腹痛的常见病 之一 。本 文研究分析 总
3讨 论
巴结肿大程度 较重 ,声像 图表现 为形态不规则 ,边缘 欠光滑 ,较多淋 巴结呈 串珠状表 现或融合成 巨大 的分叶状包块 ,淋 巴结门消失 ,内部
回声不均匀。
彩色 多普 勒超声诊 断由于它为无创性 检查方法 ,可以反复多次地 检 查,对 淋 巴结能定量评估 ,因此超声检查可作为理想 的诊疗手段 。
4 J 肠系膜淋 巴结沿肠系膜 的动脉及其动 脉 弓分布 ,十分丰 富 , ,b
超急性期脑梗 死的早期c 表现 ( O 回顾性分析 ) T 附3例
吴大勇 陈 芎豆

脑梗死及治疗

脑梗死及治疗

(三)、分期治疗
加减: a 大便燥实、秘结不通,加芒硝10g(烊化)。 b 痰多者加白芥子15g。 c 肝阳上亢者加羚羊粉1g(冲服),天麻15g,生石决明30g。 中成药: 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NS或5%GS250ml静点、每日一次、 丹红注射液20毫升加入NS或5%GS250ml静点,每日一次。
加减:
(三)、分期治疗
a 肝阳上亢者,加天麻12g,羚羊粉1g,冲服,生石决明30g。 b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5-15g。 c 气虚或进入恢复期者加生黄芪30-120g、丹参30g、全蝎10g。 d 肢体拘挛、肌张力较高者,加木瓜30g、白芍30g、全蝎10g、蜈蚣2 条。 e 肢体肿胀疼痛较甚者,加细辛5g,炮附子10g f 头痛者,合四物汤养血活血。 g 肢体浮肿沉重瘫痪者,加麻黄5-10g、桂枝10g。 H 心烦失眠,卧起不安者,加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珍珠30g。 I 患肢功能恢复迟缓,加制马钱子1g、麻黄5-10g。 J 血脂较高者加决明子30g、杏仁10g。 K 糖尿病加片姜黄15g,鬼箭羽10g。 L 吞咽障碍,饮水呛咳者加僵蚕30 g,白芥子15 g,蝉蜕30 g。
(三)、分期治疗
2)中脏腑 ①风火上扰清窍症。 临床表现:神识恍惚或迷蒙,半身不遂,肢体强痉拘急,便干便秘, 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滑大数。 治法:清热熄风,开窍醒神。
方药:
天麻10g 山栀10g 钩 藤30g 生石决明30g 川 牛 膝10g 黄芩10g 丹皮10g 天竺黄10g
生大黄6g
闭塞率3.3%,无症状性出血转化3.3%,症状性出血转化为0。值得临床
推广。
(三)、分期治疗
(6)适应症: ①年龄<75—80岁。 ②无意识障碍,但对于基底动脉脑血栓形成者,由于预后极 差,即使昏迷较深,也不禁忌。 ③CT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明显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相对应低密 度阴影。 ④发病6小时以内,但若为进展性脑卒中,可延长至12小时。

66例早期脑梗塞CT与MRI诊断分析_钟贱

66例早期脑梗塞CT与MRI诊断分析_钟贱
脑血管意外是临床常见的神经提供疾病,占整个神经科 住院患者的半数以上,且已成为老年人死亡的第三位危险因 素,而脑梗塞已成为脑血管意外疾病的首位[2]。 既往对脑梗塞 患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等相结 合,也可通过碘造影剂或是放射性核素对脑血管进行造影来
发现患者梗阻的部位。 CT 检 查 在 脑 梗 塞 的 诊 断 中 有 重 大 的 突破,其检查方便,安全简单,同时能准确的对患者梗塞的部 位进行定位,还能发现较小的腔隙状病灶,对患者的治疗及 预后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近年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上 的迅速发展,使得脑梗塞患者在早期便能得到及时的诊断。 由于 MRI 不存在骨性伪影,所以对患者的脑干、额叶、内囊等 小 梗 塞 病 灶 能 得 出 更 高 的 阳 性 检 出 率 [3]。
0.075~0.15mg 芬 太 尼+1.0~1.5mg 氟 哌 利 多 进 行 静 脉 推 注 麻 醉。 手术过程中,必须要密切观察与检测患者的心率及血压 以及呼吸频率等情况,然后根据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麻醉药 物剂量的相应调整。 1.3 观 察 指 标 观 察 两 组 患 者 的 治 疗 过 程 中 的 不 良 反 应 发 生率,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的血压(SBP 与 DBP)、血氧饱 和 度(SpO2%)以 及 心 率(HR)等 生 化 指 标 的 变 化 情 况 进 行 观 察 与对比。 1.4 统 计 学 处 理 数 据 采 用 SPSS 18.0 统 计 学 软 件 进 行 处 理,计量资料采用 x±s 表示,行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 率)表示,行 χ2 检验。 P<0.05 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 组 患 者 的 各 项 生 化 指 标 变 化 情 况 比 较 观 察 组 治 疗 前 后 的 SBP、DBP、SpO2 及 HR 等 指 标 的 变 化 差 异 不 明 显 ,而

脑梗死的CT、MRI诊断(1)

脑梗死的CT、MRI诊断(1)

31
二.脑栓塞
栓子进入血循环骤然阻塞脑动 脉系统所致的脑梗死,又称栓塞性 脑梗死,故常突然发作,开始即为 完全性中风。
脑栓塞约占脑梗死病因的 30~50%(Lee 1998)。
整理课件
32
1.CT表现
▪ 具有一般脑梗死的CT表现,常见 梗死区出血,有高密度影。
▪ 具有多部位梗死灶,但出血往往 只有1-2个病灶。
整理课件
14
出血性脑梗死
整理课件
15
1天后
出血性 脑梗死
整理课件
7天后
16
慢性期或陈旧期(15天以上)
▪ 病变区软化、囊变,1-2cm直径的 囊腔约60天形成,可有局部脑萎 缩。
整理课件
17
陈旧性脑梗死
整理课件
18
2.MRI表现
超急性期(0-6小时) ▪ 6小时以内可出现T1T2值的改变(Osbrn 1997), ▪ 4小时以内有肯定异常(Lee 1998), 甚 至 在 3 0 分 钟 内 即 可 出 现 长 T2 改 变 (Katashiyo 1999.6), ▪在T2Flair序列上可见高亮信号; ▪在DWI上可见高亮信号; ▪在PWI上可见半暗带。
▪ 临床病史及体征吻合很重要; ▪ 在基底节、丘脑、皮层区散在分布低密度
影; ▪ 病灶分布可大体区分出大脑前、中、后动
脉供养区; ▪ 基底节、丘脑区有时可见点状低密度区,
偶可呈蜂窝状; ▪ 可有脑室扩大; ▪ 可有皮层萎缩; ▪ CTA可见大血管闭塞、狭窄。可见侧枝血
管及异常血管丛
整理课件
74
▪ 3、MRI表现
▪ 加强影像监控诊断的重要性(大片 出血常导致死亡)
整理课件
26

快速识别大面积脑梗死

快速识别大面积脑梗死

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5 大征象
2)岛带消失征
岛带区(脑岛、最外囊和屏状 核)由大脑中动脉岛段供应, 对缺血最为敏感,大脑中动脉 闭塞早期可出现岛带区灰白质 界限消失。 岛带征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 性梗死的早期征象。 CT 表现为界限清楚的斑片状 低密度灶或可疑低密度灶。
右侧岛带区灰白质界限消失,左侧正常。
病例 患者CT 如图: CT 示右侧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右侧岛带消失、豆状核模糊,考虑超急性期脑梗死。
次日头颅 MRI 如下: T2WI
DWI T2WI、T1WI、FLAIR
MRI 提示右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MRA
病例 患者 63 岁男性,突发不能言语伴右侧肢体无力入院。急诊 CT 如图:
与左侧比较,右侧脑实质密度减低
5)局部脑肿胀、脑沟裂变浅、 消失
多数学者认为这与细胞毒性水肿 有关,由于局部脑肿胀,可以分 别或同时出现以下征象: ➢ 基底池两侧不对称; ➢ 局部脑沟消失; ➢ 脑室受压变形(当病变位置靠
近脑室时,相邻的脑室受压)。
表现为脑室某个角或体部受压变 小、侧裂池变窄、脑沟变浅或消 失,大面积梗死时可见中线结构 稍偏移。
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5 大征象
1)动脉致密征(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 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等主干动脉某一段,由于栓塞或血栓形成而密度增高,以大脑中动脉 多见。而相应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脑组织密度变化不明显(梗死 24 h 内),相应大脑中动 脉供血区域脑组织密度减低、脑沟变浅(梗死 24 h 后)。
大脑中动脉区域早期脑梗死(梗死 24 h 内)的敏感征象,也是提示预后不良的征象 (梗死 24 h 后存在)。
如何早期识别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LHI)

超急性期脑梗死CT扫描及诊断(附81例分析)

超急性期脑梗死CT扫描及诊断(附81例分析)
厚层距 , 阳性 率 为 6 %: 2 局 部 脑 肿 胀 征 : 8 () 由于 局 部 脑肿 胀 造成脑 室 . 池及 脑 沟 的变 窄变 小 . 脑 甚至 消
次扫 描 时 间均 在 发病 后 6 h内 第 2次 复查 时 间 为
2 h ̄ 1 4 0d。
采 用 南 京倍 宁 医疗 器 械有 限公 司 生产 的 C T图
像 工作 站 . 由两 位 高 年资 C T医生 在 不 明确 第 2次
C T扫 描结 果 的情 况 下 。 第 1 C 扫描 图像 分别 对 次 T
失 。本组 常规 C T读 片发现 2 7例 , 阳性 率 为3.3 , 33%
应用 C T影像 工 作 站 图像 反 转 功能 读 片发 现 3 5例 .
性 期脑梗 死 的有效 方 法
21阴性 表 现 :指 首次 C . T扫描 未 发现 与 复查 C T证
实 的本 次脑 梗 死有关 的 阳性 征 象 本组 中用 常 规 C T
1材料 与方 法 收 集 本 院 20 0 4年 1月 ~ 2 0 0 8年 4月 发 病 6 h 内C T平 扫及 C T复 查 证 实 确有 相 应 部 位 脑 梗 死 的
图 1发病 5 C h T平扫示 : 左大脑 中动脉 高密度征 , 颞顶 叶脑肿胀征 。 左 脑实质低密度征
图2 3 d后 复查 : 颞 顶 叶大 片 状缺 血 梗 塞 区 左
维普20 年 第 4 08 3卷 第 8 期
阳性 率 为 4 . 3 0%。 ( ) 实质 低 密度 征 : 2 3脑 既病 变 区
出现 隐 约或 较 明确低 密 度灶 .常规 C T方 法 读 片发
急性 期脑 梗塞 的诊 断治疗 和预后 有一 定 的帮助 如 何 最好 地应 用 C T平 扫及 图像 工作 站 的图像 反转 功 能读 片 。 达到早 期诊 断脑梗 塞 的存在 . 值 得我们 探 是

CT、MRI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和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CT、MRI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和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第24卷第5期(2019)Vol.24No.5(2019)收稿日期:2019-05-09作者简介:王震宇(1967—),男,甘肃定西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医电设备、医学影像技术.CT 、MRI 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和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王震宇(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医学教学部,甘肃定西743000)摘要:分别采用CT 和MRI 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和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分析两种影像,以判断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显示,超急性期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 )上呈明显异常高信号,CT 未见明显异常显像;急性脑出血CT 有明确诊断,MRI 信号复杂,需与CT 对比分析做出判断.得出结论,CT 对急性期脑出血检查可明确诊断,但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诊断并不理想;MRI 常规序列检查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均表现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或不敏感,而建立在MRI 基础上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 )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高达100%.因此,一般认为,MRI 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与急性期脑出血中的诊断率均明显高于CT ,尤其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更具有优势.关键词:超急性期脑梗死;急性期脑出血;CT ;MRI ;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020(2019)05-070-03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超急性期脑梗死和急性期脑出血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大幅度增长,且趋于年轻化,已引起我国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1].超急性期脑梗死和急性期脑出血均为急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后果严重,而早期准确诊断对于正确治疗措施的制定及实施非常重要[2].本文研究仅就CT 和MRI 对超急性期脑梗死和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比较分析.1病例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研究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定西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中心经医师诊断为超急性期脑梗死和急性期脑出血的患者56例,其中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9例(男性14例,女性5例,年龄33~81岁,平均年龄57岁),急性期脑出血患者37例(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57.5岁).选取标准:(1)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病时间小于6小时,急性期脑出血发病时间小于72小时;(2)经医师检查和诊断所选患者无其他严重脑疾病、无法配合的精神障碍疾病;(3)所选对象是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字同意的患者.1.2检查仪器与方法CT 诊断使用东软NeuViz Dual 型双排螺旋CT 机,参数设置:常规头部扫描方式120KV 、180mA ,准直层厚10mm ,螺距1;MRI 诊断使用德国ORTHOPHOS XG5超导磁共振机,正交头部线圈,参数设置:层厚6mm ,层间距1mm ,矩阵256mm ×256mm ,共扫描20个层面.T2FLAIR 矢状位(TR=8000ms ,TE=95ms ,TI=2380ms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 T1WI 轴位(TR=350ms ,TE=3ms )和T2WI 轴位(TR=3500ms ,TE=100ms ).之后均行DWI (弥散)轴位扫描(TR=3600ms ,TE=102ms ),采用单次激发EPI ,层厚5.0mm ,层间距1.5mm ,矩阵230mm ×230mm.70第24卷第5期(2019)Vol.24No.5(2019)患者均行CT、MRI诊断,先行CT扫描,用以检出急性期脑出血的患者,然后行MRI常规序列和磁共振DWI序列扫描,用以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上述检查均由同一批资深医师,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检查结果均由资深医师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及比较.1.3观察CT与MRI影像表现超急性期脑梗死在磁共振DWI(弥散)上呈明显异常高信号,T1WI阴性,T2WI信号不明显, FLAIR像上病灶呈稍高信号;CT表现未见异常改变或个别病例仅可见局部脑灰白质边界稍模糊、局部脑沟略变窄,不具有特异性.急性期脑出血CT表现为高密度影,周围无或见少许低密度水肿等,可明确诊断.MRI表现于T1WI、T2WI呈等信号,中心区呈稍低信号,DWI、FLAIR等或稍低信号,也有部分病例可见稍长T1、稍长T2信号表现,可见MRI表现不敏感.2结果研究所分析的超急性期脑梗死19例在磁共振DWI均见异常高信号,且出现高信号的部位与临床症状及体征相符,病灶检出率为100%;均接受CT检查,其中16例结果为阴性,仅有3例大面积脑梗死可见,但脑白质与脑灰质边界较模糊、局部脑沟略有变窄,故不能明确诊断.急性期脑出血37例CT检查全部明确诊断出血部位及血量,并可见有15例脑室系统充血;在接受MRI检查中,仅有5例病灶区可见少许T1WI、T2WI、DWI、FLAIR低信号,但不具有特异性.为了便于比对两种检查技术的诊断效果,将CT 和MRI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与急性期脑出血中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并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应的处理(表1).由表1可见,MR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与急性期脑出血中的诊断率均明显高于CT,尤其在超急性期脑梗死更具有优势.3讨论超急性期脑梗死、急性期脑出血均是急性期病例,病情严重,预后较差,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则对于后期的治疗非常不利,也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3].同时因为两者的临床表现等有着较大一部分的相像性,即均表现为头疼、呕吐、偏瘫、失语,较重者意识丧失等,但治疗方案却完全不同.因此,早期正确及时的诊断对于改善治疗效果非常重要[4].目前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或急性期脑出血时,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起重要作用,CT和MRI是临床常用的影像诊断方式,两者均能清晰显示脑组织和脑血管的细微结构,为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信息.本研究就CT和MR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和急性脑出血的效果进行观察,发现MRI的诊断效果较好,体现在对超急性期脑梗死和急性期脑出血的检出率和确诊率方面,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采用磁共振DWI扫描优势更为明显,其检出率高达100%.但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由于脑组织缺血时间短,MRI常规序列检查并不能清晰显示脑组织和脑血管的异常变化情况,容易导致误诊、漏诊的出现[5].CT对急性期脑出血检查显示高密度影,可明确诊断.但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诊断并不理想.MRI常规序列检查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均表现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或不敏感,而建立在MRI基础上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有很好的诊断效果,其检出率高达100%.总的来说,MR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与急性期脑出血中的诊断率均明显高于CT,但CT在急性期脑出血诊断中也具有很好的诊断效果.参考文献院[1]薛秀.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王震宇:CT、MRI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和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表1CT和MR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与急性期脑出血中检出率的比较(n(%))CT MRI超急性期脑梗死1916(84.21%)2(10.53%)1(5.26%)19(100%)0(0%)0(0%)急性期脑出血3732(86,49%)5(13.51%)0(0%)36(97.3%)1(2.7%)0(0%)71第24卷第5期(2019)Vol.24No.5(2019)责任编辑:杨齐2(2):212-213.[2]李庆,熊献尧.三维CT 脑血管造影在自发性脑出血病因诊断中临床应用[J].现代预防学,2006,33(3):432-433.[3]康枫,陈威威,齐旭红,等.FLAIR 成像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CT 和MRI 杂志,2007,4(5):5-6.[4]Lev M.H.,Segal A.Z.,Farkas J.,et al.Util ⁃ity of Perfusionweighted CT Imaging in Acute Cere ⁃bral Artery Stroke Treated with Intraarterial Throm ⁃bolysis:Prediction of Fmal Infarct Volume and ClinicalOutcome[J].Stroke ,2001,32:2021-2028.[5]陈轶,贺淑禹,李华,等.磁共振加权成像与血管成像联合应用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与脑炎鉴别诊断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03,42(3):375.Clinical Value Analysis of CT an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HyperacuteCerebral Infarction and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WANG Zhen-yu(Depart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Dingxi Campus of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Dingxi Gansu 743000)Abstract :CT and MRI were used to diagnose patients with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respective -ly.Two kinds of images were analyzed to judge the accuracy of the two diagnostic method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abnormal high signal on diffusion 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WI )in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but no abnormal im -age on CT;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has definite diagnosis on CT and complex signal on MRI,which needs to be judged by com -parative analysis with CT.Conclusion:CT can clearly diagnose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but it is not ideal for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routine sequence examination of MRI showed equal signal or slightly low signal or insensitive to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The detection rate of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 )based on MRI for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as high as100%.Therefore,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diagnostic rate of MRI in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acute cerebral hemor -rhag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T,especially in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Key words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computed tomography (C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clinicalvalue72。

超早期脑梗死的CT影像表现及诊断

超早期脑梗死的CT影像表现及诊断
此外,我们在机器上还可以采用改变窗宽和窗位 的方法来观察双侧脑实质密度的轻微差别,一般情 况下,我们可以将窗宽设为100,窗位放在35左右观 察,有助于早期做出诊断。
编辑版ppt
23
编辑版ppt
20
• 病例5患者家人代诉患者于晨起7点左右无明显诱因出现失语,伴右侧肢体无 力,无恶心、呕吐、抽搐,于今日8:58由我院救护车接入我科。
编辑版ppt
21
24 h后复查:
编辑版ppt
22
• 总之,在进行超急性期脑梗死CT平扫检查时,我们 应重点观察的是: 1、双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以及侧裂段血管是否呈异 常高密度影。 2、双侧外囊、内囊结构显示是否清晰、对称; 3、双侧岛叶皮层、壳核、尾状核头部结构是否清 晰; 4、双侧外侧裂以及脑沟结构是否自然和对称;
编辑版ppt
12
• 岛带征
编辑版ppt
13
• 岛带征
编辑版ppt
14
• 8天后复查
编辑版ppt
15
• 低密度征:表现为脑灰质密度轻度降低, 由于超早期梗死病变区的血管源性水肿比
较轻,脑实质密度减低程度较小,因此,
在观察时要用较窄的窗宽及合适的窗位, 且双侧对比才能发现,当双侧相同部位CT 值差值1.8 HU以上,在排除其他病变的基础 上,可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
超早期脑梗死的CT影像表现及 诊断
编辑版ppt
1
• 虽然螺旋CT灌注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和 灌注加权成像对超急性和急性期脑梗死的
诊断、治疗和预后有很大的帮助。脑血管 意外患者一般情况下均需行急诊CT平扫, 以区分脑出血及脑梗死,并指导下一步治 疗,因此CT平扫仍是最常用的颅脑影像学 检查方法。
编辑版ppt

64排CT与1.5T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64排CT与1.5T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64排CT与1.5T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摘要:目的分析64排CT和1.5T磁共振成像(MRI)在脑梗死早期诊断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选择在我院影像科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接受诊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均进行64排CT和1.5T磁共振成像检查,记录检查后的不同梗死位置检出率、检查时间、检出病灶数量、24h之内脑梗死检出率情况。

结果和64排CT相比,1.5T磁共振成像在24h的检出率以及在基底节、丘脑部、额叶的梗死位置检出率更高,且检出病灶数量更高64排CT技术,检出时间更短64排CT,组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5T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早期诊断脑梗死中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在诊断不同类型脑梗死中符合率较高于64排CT,必要可联合应用提升诊断准确度。

关键词 64排CT;1.5T磁共振成像;脑梗死;影像学特征脑梗死是因多种因素所导致的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形成缺氧性坏死、脑组织缺陷而致使的相关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以50岁以上的群众较为多发[1]。

因脑梗死以老年人群为主,随着机能的降低,多伴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且脑梗死发病急促,可在短时间内对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早期的诊断对预后病情转归、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十分重要。

当前临床上针对脑梗死的治疗包括磁共振成像、CT、颈动脉彩超等明确病灶进展,亦有医学研究报道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早期诊断的确切性[2]。

基于此,为进一步提升检出效果,本研究在脑梗死的诊断中实施1.5T磁共振成像和64排CT技术,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对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诊断。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临床症状、病理检测确诊为脑梗死。

②临床资料完整,且患者具有此次研究知情权,自愿签订知情协议书。

③无中途退出者。

④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08例早期脑梗死的CT影像学回顾及分析

108例早期脑梗死的CT影像学回顾及分析

108例早期脑梗死的CT影像学回顾及分析作者:赖新波王世黔来源:《中外医疗》2014年第10期[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108例早期脑梗死的CT影像学特点,提升对早期脑梗死的认识水平。

方法回顾分析108例早期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结果 108例脑梗死患者6 h内CT检查阳性率为50.93%,主要表现不尽相同,相应区域密度的改变,大脑中动脉区,局限性低密度,或豆状核境界不清,或皮质髓质界面不清等。

结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诊断的特异性表现不广泛,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特殊检查做出相关诊断,以提高临床确诊率。

[关键词] 早期脑梗死;CT影像学;特异性;回顾分析[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4(a)-0012-02脑梗死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它是由于脑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脑血流阻断而使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和软化,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以及高致残率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早期影像学诊断对于早期治疗尤为重要,该研究回顾2005年1月—2013年1月108例脑梗死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以提升对脑梗死的认识及诊断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该课题108例患者中,男65例,女43例,均为中老年患者,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3.13±10.68)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病史76例,合并高脂血症病史68例,合并糖尿病史34例,合并冠心病史31例,合并吸烟史42例,合并饮酒史60例。

所有患者均起病急,临床主要有肢体麻木、偏瘫、语言障碍、昏迷等症状,患者均在发病6 h内行CT检查,24小时及2周后分别复查CT 扫描。

1.2 影像学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位以听眦线为基线,行常规颅脑CT扫描(Siemens 公司Somatom Plus4 全身CT 扫描仪),层厚、层距为10 mm,怀疑区行层厚层间隔5.0 mm 扫描,重建矩阵512 ×512,标准算法,显示野24 cm,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40 mAs,采用窗宽80~100 Hu,窗位35~40 Hu。

【精】脑梗死MRI表现

【精】脑梗死MRI表现
MRI对脑梗死灶发现早、敏感性高。发病后1小时可见局部脑回肿胀, 脑沟变窄;随后出现长T1和长T2信号异常。MRI对基底节、丘脑、小 脑和脑干的腔隙性梗死灶十分敏感。
根据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将脑梗死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三 种类型,而脑血栓形成是其最常见的类型。
发病后1小时可见局部脑回肿胀,脑沟变窄; 头颅CT平扫是脑梗死最常用的检查,对超早期缺血性病变和皮质或皮质下小的梗死灶不敏感,特别是后颅窝的脑干和小脑梗死更难检 急除管同头出脑损 除管同除管除管 M根出 急在同除管同除管在急多除管根根M随RR性了状时颅。梗征了状时了状了状据。性诊时了状时了状诊性数了状据据后II对对脑 可 况 对 C死 候可 况 对 可 况 可 况其 脑 断 对 可 况 对 可 况 断 脑 梗 可 况 其 其 出T脑脑梗以,选是群 以,选以,以, 发梗脑选以,选以,脑梗死以,发发现平梗梗死直以择指。 直以择直以直以 病死梗择直以择直以梗死病直以病病长扫死死分观及溶各观及溶观及观及 机分死溶观及溶观及死分灶观及机机T是1灶灶为地血栓种地血栓地血地血 制为时栓地血栓地血时为发地血制制和脑发发超显液患原显液患显液显液 和超,患显液患显液,超病显液和和长梗现现早示动者因示动者示动示动 临早需者示动者示动需早后示动临临T死2早早期脑力、致脑力、脑力脑力 床期选、脑力、脑力选期脑力床床2最信4、、(梗学评脑梗学评梗学梗学表(择评梗学评梗学择(梗学表表小常号敏敏死改估部死改估死改死改 现恰估死改估死改恰死改现现111时用异~~~感感的变继血的变继的变的变 ,当继的变继的变当的变,,C666的常小小小性性T范。发液范。发范。范。 将的发范。发范。的范。将将检。不时时时高高围出供围出围围脑影出围出围影围脑脑查显内内内。。、血应、血、、梗像血、血、像、梗梗,示)))部的障部的部部死检的部的部检部死死对密、、、位危碍位危位位分查危位危位查位分分超度急急急、险,、险、、为方险、险、方、为为早变性性性血程又血程血血脑式程血程血式血脑脑期化期期期管度无管度管管血。度管度管。管血血缺,(((分以充分以分分栓以分以分分栓栓血2111布及分布及布布形及布及布布形形4~~~性~222、对侧、对、、成对、对、、成成4病周周周8有临枝有临有有、临有临有有、、小变)))无床循无床无无脑床无床无无脑脑时和和和和出诊环出诊出出栓诊出诊出出栓栓后皮恢恢恢血断代血断血血塞断血断血血塞塞逐质复复复、和偿、和、、和和、和、、和和渐或期期期陈治供陈治陈陈腔治陈治陈陈腔腔出皮(((旧疗血旧疗旧旧隙疗旧疗旧旧隙隙现质222周周周和至时和至和和性至和至和和性性与下~~~新关导新关新新脑关新关新新脑脑闭小666鲜重致鲜重鲜鲜梗重鲜重鲜鲜梗梗个个个塞的梗要脑梗要梗梗死要梗要梗梗死死月月月血梗死。组死。死死三。死。死死三三)))管死灶织灶灶灶种灶灶灶种种和和和一灶等缺等等等类等等等类类后后后致不,血,,,型,,,型型遗遗遗的敏还、还还还,还还还,,症症症低感能缺能能能而能能能而而期期期密,帮氧帮帮帮脑帮帮帮脑脑(((度特助 性 助 助 助 血 助 助 助 血 血666区别个个个临坏临临临栓临临临栓栓,是月月月床死床床床形床床床形形如后以以以判,判判判成判判判成成梗颅后后后断进断断断是断断断是是死窝)))组而组组组其组组组其其体的四四四织出织织织最织织织最最积脑个个个缺现缺缺缺常缺缺缺常常较干阶阶阶血相血血血见血血血见见大和段段段后应后后后的后后后的的可小。。。是的是是是类是是是类类有脑否神否否否型否否否型型占梗可经可可可。可可可。。位死逆功逆逆逆逆逆逆效更、能、、、、、、应难血缺血血血血血血。检 同时对选择溶栓患者、评估继发出血的危险程度以及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CT表现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CT表现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 CT 表现
• CT 扫描是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神经系统 疾病检查手段,而熟练正确的认识和掌握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 CT 征象对神经科医 生和急诊科医生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 义,对没有MRI等高级影像设备的基层医院 神经科医生更是意义重大。 •
• 脑组织水分每增加 1%,CT值才降低 2.5~2.6 HU,所以只在脑水肿达到一定程 度,梗死病灶才在 CT 上显示。因此,脑梗 死 24 小时内的患者,应仔细鉴别早期 CT 影像学改变。
• 可吐及右侧肢体无力 半小时
两天后
• 病例一
• 患者突发左侧偏瘫,发病后 2 小时完善头颅 CT 示:右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箭号),同时右侧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灰白质对比度降低。 • 发病后 4h 完善 MRA 示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DWI 显示整个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高信号影。
临床病例
临床病例
• 病例二 • 患者突发左侧偏瘫,a 图为发病后 2 小时 CT 示:右侧脑室受压变形,右侧大脑中动 脉供血区皮质水肿、脑回模糊、脑沟变浅 或消失; • b 图为发病 6 天后的 CT,可见右侧脑室旁 皮层下梗死,伴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皮 层水肿 •
超早期脑梗死CT 征象:
1. 早期低密度:脑梗死的特征性表现,可发 生在血流阻断后细胞毒性脑水肿期,临床 伴有病变同侧 Horner 征、双眼凝视麻痹和 早期意识状态改变。
超早期脑梗死CT 征象:
• 2. 皮质、白质分界不清:由于皮层海马和 纹状体对缺血最敏感,缺血早期出现低密 度改变,使皮质与白质界面呈现模糊均一 的低密度影。 •
临床病例
临床病例
患者突发左侧偏瘫,a 图为发病 6 小时后的 CT,可见右侧胼胝体周围动脉和大脑中动 脉的一个分支供血区组织密度轻度降低、 脑沟消失、大脑镰轻度左偏;b 图为发病 3 天后的 CT 显示以上对应区域明显脑梗死表 现。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岛带征,岛带(岛叶皮质、最外囊、屏状核)灰白质界面消 失 及脑回肿胀、脑沟变浅征:(左为CT平扫,右为增强)
• 总之,在进行超急性期脑梗死CT平扫检查时, 我们应重点观察的是: 1、双侧外囊、内囊结构显示是否清晰、对称; 2、双侧岛叶皮层、壳核、尾状核头部结构是 否清晰; 3、双侧外侧裂以及脑沟结构是否自然和对称; 4、双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以及侧裂段血管是 否呈异常高密度影。 此外,我们在机器上还可以采用改变窗,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将窗宽设为100,窗位 放在35左右观察,有助于早期做出诊断。
• 致密动脉征:表现为与对侧相比大脑中动脉的 第1到2段密度增加或大脑其他动脉的密度增加。
同一病例,11天后的检查
三天后复查证实
• 豆状核轮廓模糊或密度减低:
• 24小时复查颅脑CT所见证实:
• 大面积的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平扫多没有明确 的低密度区。仔细观察,常常可发现患侧脑沟 变浅或消失的征象。 • 患侧壳核与岛叶之间的界限模糊,岛带征呈阳 性改变(岛带征是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皮层梗死 的特征性表现,包括岛叶皮层和皮层下白质界 限模糊,岛叶皮层的密度轻微下降,与白质密 度相近似)。
• 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早期(<24小时),50~60%正 常,40-50%可发现异常,表现为:
1、致密动脉征: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椎 动脉或其他大动脉密度增高,CT值77~89Hu, 或大脑中动脉点征; 2、岛带征:岛带(岛叶皮质、最外囊、屏状核) 灰白质界限消失 ;
3、豆状核轮廓模糊或密度减低; 4、脑回肿胀、脑沟变浅等。
超早期脑梗死的CT影像表现及 诊断
• 众所周知,目前大部分医院只有CT做急诊, MR及脑血管造影不做急诊,因而,超早期 脑梗死的CT影像诊断对于广大基层医院还 是非常有意义的;脑梗死的理论大家知道, 实际看看典型图片,共同学习。
• 分类 :◆缺血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腔 隙性)◆出血性 病理 :◆细胞毒性水肿 ◆血管源性水肿 ◆ 脑组织缺血坏死 临床 :◆突然发病 ◆感觉和/或运动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