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油气藏开发特征
国外火山岩油气藏特征及其勘探方法
1998年特 种 油 气 藏第5卷第2期国外火山岩油气藏特征及其勘探方法伊培荣Ξ 彭 峰 韩 芸 编译前 言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石油与天然气的勘探、开发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展。
以往认为没有油气聚集价值的火山岩,如今也成为寻找油气不可忽视的领域之一。
特别是夹于生油岩系中的火山岩,与沉积岩一样,同样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巴、日本、阿根廷、美国等国家均先后发现火山岩油气藏。
日本对火山岩油气竭尽全力进行勘探开发,从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已陆续发现了几十个中、小型火山岩油气藏。
火山岩储集层特征11 岩石类型前苏联C1B1克卢博夫综合分析世界各国含油气盆地的火山岩储集层,将其岩石类型归纳为三大类。
(1) 熔岩和熔岩角砾岩 熔岩按其化学成分可划分为玄武岩(SiO2<52%),安山岩(SiO2为57%~62%),英安岩(SiO2为6510%~68.5%),流纹岩(SiO2>78%);熔岩角砾岩指熔岩角砾被相同成分的熔岩所胶结的岩石。
在阿塞拜疆、格鲁吉亚陆续发现基性和中性火山熔岩中的油气藏较多。
例如,阿塞拜疆穆腊德汉雷油气田产于白垩系的蚀变基性(玄武岩和玄武玢岩)和中性(安山岩和安山玢岩)火山岩及其风化壳中。
古巴的克里斯塔列斯油气藏也产于破碎的基性和中性火山岩及其风化壳中。
在日本,酸性火山岩中的油气藏较多。
例如,日本新泻县吉井—东柏椅气田、南长岗—片贝气田和见附油田产层位于上第三系的“绿色凝灰岩”的流纹岩中。
(2) 火山碎屑岩 按其碎屑大小可划分为凝灰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砾岩、砂屑凝灰岩和粉砂屑凝灰岩。
格鲁吉亚第比利斯萨姆戈里油田产于上—中始新统厚达100~150m的凝灰质砂岩和凝灰岩中。
阿塞拜疆穆腊德汉雷油田除了在基性—中性火山熔岩中含油之外,在裂缝性安山凝灰岩中也具有工业性原油。
美国内华达州伊格尔泉和特腊普泉油田则产于第三系流纹凝灰岩中。
阿根廷门多萨盆地西部图平加托油田也是火山凝灰岩产层。
中国火山岩油气藏分布规律及地质特征
火 山岩 油 气盆 地 在海 相 和 陆 相盆 地 中都 有 广泛 分 布 。 海相盆地的火山岩通常发育在 白垩纪之前 ,陆相盆地火山 岩主要发育在 白垩纪之后 ,主要包括 四个地质时期 ,即前 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和新生代。前寒武纪火 山岩主要 为 中基 性 火 山岩 ,在 塔 里 木 盆地 已有 发现 ;中 国西 部地 区 主要发育古生代火 山岩,如塔里木盆地石炭二叠系,巴塔 玛依 内山组 和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佳木河组 ,石炭 、二叠 系 的吐鲁番盆地 、三塘湖盆地;中生代和新生代火 山岩主要 分布在 中国东部和西藏 , 这是一个北北东 向火山岩分布区 , 中生代岩石主要为中酸性岩 ,新生代岩石主要为玄武岩 。 1 . 世界 火山岩 油 气藏 的分布 与年龄 经过地质、岩性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 ,中国东部的火 地 球 上 的火 山岩 主要 发 育 在大 陆边 缘 或在 陆 内裂 谷 。 山岩油气藏多发育在内陆裂谷环境 ,而 中国西部 的火山岩 火 山岩油气藏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 和中亚地区。从美 国、 油气藏多发育在断裂和岛屿环境。例如 ,松辽盆地营城组 墨 西哥 、 古巴、 北美 到委 内瑞 拉 、巴西 、阿根廷 、 美 国南部 , 火 山岩 和渤 海 湾 盆 地第 三 系火 山岩 发 育在 内陆裂 谷 环境 , 再到 中国 ,日本 ,印度尼西亚,它们沿着太平洋沿岸像一 而准 噶尔盆 地 、 三塘 湖盆地 和 吐鲁番 盆地 的石 炭系 火 山岩 , 个环 ,形成火山岩油气藏的主要分布地区。第二个主要分 发 育在 板块 的张 性断 裂带上 。 布地区是 中亚和欧洲东南部 ,已在格鲁吉亚 、阿塞拜疆、 二 、 中国火 山岩 油气 藏地质 特征 乌 克 兰 、俄 罗 斯 、罗 马 尼 亚 、塞 尔维 亚 一克 罗 地亚 发 现 火 1 . 火 山岩 油气藏岩 性 分布特 征
火山岩油气藏
• 火山岩储集层的气孔和溶蚀孔一般含油较多,而构造裂隙和风化裂 隙主要起连通气孔、溶蚀孔及其他储集空间的作用,在油气运移中 主要起输导作用,其本身也可成为储油空间,但储油规模较小。
• 各类储集空间一般不单独存在,而是以某种组合形式出现。
火山岩主要有两种成藏模式:
a.近源型(源内、源下)
•如渤海湾盆地古近系、中生界,二连、海拉尔盆地白垩系,银 根盆地白垩系,松辽盆地深层,准噶尔盆地内部、三塘湖盆地 石炭系—二叠系。 •为主要的火山岩成藏模式 •近源组合中,烃源岩位于火山岩储集层之上下或侧缘,火山岩 储集层分布在生烃凹陷内或附近,烃源岩生成的油气与储集层 有最大的接触机会。 •中国东部断陷以近源组合为主,高部位形成以爆发相为主的构 造—岩性油气藏,斜坡部位形成以喷溢相为主的岩性油气藏;
b.远源型(源上)
•如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
构造部位与有利岩性、岩相带匹配控制油气富集
• 火山岩油气主要富集在大断裂附近的构造高部位与近火山口爆发、喷溢 相叠置的区域。
• 近火山口相多沿大断裂分布,断裂带附近是裂缝集中发育的部位, 火山爆 发的堆积作用可进一步造成近火山口部位的高地貌。构造高部位长期暴 露,易受风化淋滤溶蚀形成好储集层,构造高部位同时又是油气运移的指 向区
我国已发现的火山岩油气藏分布特点
东部
• 主要在中生界、新生界,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 • 发育在大陆裂谷盆地,如渤海湾、松辽等盆地, • 以岩性型油气藏为主,可叠合连片大面积分布,如松辽深层
徐家围子的徐深气田
西部
• 主要发育在古生界,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 • 碰撞后裂谷、岛弧环境普遍发育,如准噶尔、三塘湖盆地。 • 西部以地层型为主,可形成大型整装油气田,如准噶尔盆地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中段火山岩油气藏成藏特征
程
21 年 01
第 6期
物 , 主要 分布 在 气 孔之 中 。而方 解 石 的充 填 主 要 它
是 地下含 钙水 溶液 长 期作 用 的结 果 , 主要 分 布 在 它 气 孔之 中 , 于后 者 , 一个 比较 漫 长 的充 填 过 程 。 对 是 如 果裂 缝形成 过程 或 形 成 以后 很 快 就有 油 、 占据 气 这 些空 洞 , 而 后 的 充 填 物 就 不 易 占满 这个 位 置 。 则 如在热 河 台构 造 , 沙一 时期 的断裂作 用 , 成沙 三期 造 的火 山岩发 育裂缝 , 裂缝 的形 成期 与成 油 期是 相 近 的, 因而热河 台构 造 的火 山岩 裂缝 中含油 比较普 遍 。 本 区 的火 山岩 储 层 主要 分 布 在 沙 三段 和沙 一
因此粗 面 岩含 油层 一 般 分 布在 粗 面 岩 的 顶 部 或 上
部腐 蚀作用 , 生溶 解 孔 洞 和溶 蚀 缝 。④ 火 山岩 储 产 层不 如砂 岩储层 连 通 性那 么 好 , 因此 只有 邻 近 油 源
才 能较好 地 吸收油 气 进 入 , 这也 说 明火 山岩 油 气 藏
一
粗 面岩从 岩 心观察 总体上 颜色 比玄武 岩要 浅一 些 , 浅灰 色 、 色 、 呈 灰 灰绿 色 和 深灰 色 , 状构 造 , 块 少 数有气 孔构 造 。岩石 具 有 斑状 结 构 , 质 为 粗 面结 基 构 。裂 缝发 育 , 高 了原 气孑 的连 通性 , 提 L 提高 了粗 面 岩 的储 集性 。
般 范 围不是 很大 。
2 2 储 层条 件 .
火 山熔 岩 一 般发 育 气孔 , 其 后来 又 经 构造 运 尤
动 和溶蚀 作用 , 大量 的构 造缝 连接气 孑 和溶孔 , L 并可
中国典型火山岩油气藏地球物理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
1 长深 1 区流纹岩气藏 井
长岭 断陷位 于松辽 盆地 南部 腹部 地 区 ,深 层勘探 程度较低 , 主体部位没有深探井。 深层地震资料品质较 差 ,影 响火 山岩 的识 别 与研 究 。长深 1 于 3 5 井 0~ 5 3 9 m 井段钻 遇营城 组火 山岩 。岩性 以酸 性流纹 岩为 90 主 ,含少 量粗面 岩 ,局部 高孔 隙层段 发育 ;裂缝 发育 , 起 沟通 和渗流 作用 。
维普资讯
= I ● : ■ ● ● _ ● I I ● : ■ ■ ● ■ ■ - ● 一 ● ■
中国典型火山岩油气藏地球物理特征及
有利区带预测 水
文百红 杨 辉 张 研
( 中国石油勘探 开发研 究院 , 北京 10 8 ) 0 0 3
四川盆地 周公 山二叠 系玄 武岩 气田等 。 含 油 气有利 区带进行 了预测 。
事 实上 ,自 l 世纪末以 来在 国内外油 气勘探 实践 9 中 ,发现 了一些 基岩油 气藏【 】 中不乏 一些大 型 1 ,其 火 成岩油 气藏 , 如利 比亚锡 尔特盆 地的拿法 拉油 田 、 阿 乌 德 日拉 油 田。通过 对世 界上 已发 现 的几百 个工业 性 基岩油气 藏的初 步统计分 析 ,大 约 l%的基 岩油 气藏 2 分 布在基底火 山岩 中【。 1 研究还表 明 , 只有沟 通烃源 岩
・基金项 目:中国石 油天然气股份有 限公 司科技开发项 目 “ 山岩油气勘探 的高精度重磁 电配套技术系列研究”oO 2 — ) 火 (6 l 7 2。
第一作者简介 :文百红 ,男 ,俄罗斯地 质矿物学博士 , 高级工程师 , 从事油 气综合物化探研究工作 。
火山岩气藏开发现状及潜力分析
火山岩气藏开发现状及潜力分析X霍 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 065007) 摘 要:近年来,我国火山岩气藏勘探取得突破,先后在松辽盆地和准葛尔盆地进行火山岩气藏规模开发。
根据目前火山岩的资源分布、地质特征、开发特征及开发效果几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气藏开发现状与开发潜力的分析,指出火山岩气藏已经成为天然气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火山岩气藏;开发现状;开发效果;开发潜力 中图分类号:T E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1—0044—021 概述火山岩气藏是一种复杂、特殊的天然气气藏类型。
目前火山岩气藏开发仍是国内外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火山岩气藏在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阿根廷、日本、前苏联等国均有发现,其中日本是火山岩气藏最多、开发规模较大的国家[1]。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在渤海湾、内蒙二连、准噶尔、塔里木、江苏及松辽盆地发现了火山岩油气储层,尤其近几年火山岩气藏勘探取得重大突破,陆续探明了徐深、长岭、长南、克拉美丽等大型火山岩气藏,成为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一个新的领域。
火山岩气藏具有储集类型和成藏条件复杂,初始产量高但递减快,井间产能差异大,储层预测难度大等特点,该类气藏研究室世界性难题。
目前已知国外开已发火山岩气藏规模相对小,只有在日本有少数几个开发实例资料,开发规模最大的是日本南长岗气田,日产气最高达320万方[2]。
针对火山岩气藏的开发缺乏成熟的技术和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
2 国内火山岩气藏开发现状分析2.1 火山岩气藏资源分布我国目前已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海拉尔盆地、二连盆地、苏北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塘湖盆地、塔里木盆地及四川盆地等诸多盆地发现火山岩油气藏,累计探明储量已达数亿吨油和数万亿方天然气,显示出巨大的勘探前景,正在成为我国能源接替的重要新领域[3]。
尤其近年在松辽、准噶尔盆地先后探明了徐深、长岭、松南和克拉美丽等气藏,并且陆续投入开发。
新生火山岩分布及油气藏特性分析
新生火山岩分布及油气藏特性分析新生代岩浆活动可以分为4期,即孔店—沙四期、沙三期、沙二—东营期和馆陶期。
渤海湾盆地火山岩油气藏主要有3种类型:潜山型火山岩油气藏、断块型火山岩油气藏、地层-岩性油气藏。
标签:新生代;火山岩;油气藏火山岩又称喷出岩(Effusive rock),属于岩浆岩(火成岩)的一类,是火山作用时喷出的岩浆冷凝、成岩、压实等作用形成的岩石,与沉积岩在行程条件、发育环境、分布规律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1 新生火山岩分布1.1 孔店—沙四期火山岩孔店—沙四期(辽河坳陷称为房身泡—沙四期)火山岩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多呈NNE向展布,主要分布在辽河坳陷、冀中坳陷、昌潍坳陷、济阳坳陷东南部、东濮凹陷东南部,此外在黄骅坳陷孔店构造带也有分布。
在辽河坳陷,房身泡组时期是火山活动最强烈的时期,火山岩在全区广泛分布,呈NNE向展布,以玄武岩系列为主、含部分凝灰岩,西部凹陷主喷发中心位于高升地区,钻井揭示最大厚度为1204m未穿(高参1井),从中心向四周减薄并分为3支向南北延伸。
西支位于西部斜坡带,火山岩厚100~200m;北支向北延伸不远,厚度较薄;东支位于台安大洼断裂带上,呈带状断续分布,延至大洼地区,洼7井揭示房身泡组火山岩厚度169.55m。
东部凹陷以小龙湾地区为主喷发中心,小3井揭示火山岩厚度为1123.39m(未穿),向北延展至四方台附近,向南延展至荣兴屯附近。
1.2 沙三期火山岩沙三段沉积时期渤海湾盆地进入强烈断陷期,火山活动相对孔店—沙四期明显减弱,分布范围减小,但发现的火山岩油气藏很多。
火山岩主要分布在辽河坳陷、冀中坳陷和济阳坳陷,岩性以玄武岩和次火山岩为主,在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中部地区发育粗面岩类。
在辽河坳陷,沙三期火山岩主要分布在东部凹陷黄沙坨、欧利坨子、热河台地区和牛居-青龙台地区,南部喷发中心位于热河台地区,火山岩厚度在600m以上,北部喷发中心位于青龙台至茨53井区,西部凹陷的陈家地区和大民屯北部地区也有分布。
火山岩储层勘探与开发技术
火山岩储层勘探与开发技术火山岩储层,作为一种特殊的油气藏类型,具有储量大、分布广等特点,对于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火山岩储层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导致其勘探与开发技术面临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围绕火山岩储层的特点、勘探技术和开发技术展开论述。
一、火山岩储层的特点火山岩储层是指由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碎屑物质堆积形成的油气储集层,主要由火山灰、火山碎屑和火山岩浆组成。
与常规油气储层相比,火山岩储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孔隙度低:火山岩储层孔隙度普遍较低,多数为裂缝孔和微观孔隙,导致渗透性较差,储层有效孔喉连通性差。
2. 孔隙结构复杂:火山岩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普遍呈现多层多喉状孔隙结构,储集性能不均。
3. 物性差异大:火山岩储层中火山灰、火山碎屑和火山岩浆的组成和物性差异大,导致各种岩石层内孔隙性能、渗透性及含油气性能不同。
4. 储层厚度大:火山岩储层厚度较常规储层大,储量潜力巨大,但油气分布不均,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二、火山岩储层的勘探技术1. 储集层识别: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特点独特,识别起来相对困难。
勘探人员可以通过地震、测井、岩心分析等综合手段,结合火山地质特征,精确定位储集层的位置和范围。
2. 相态预测:火山岩储层中含有火山碱金属等有机物质,勘探人员可以通过化学分析、地球化学、色谱等手段预测岩石的相态,并进一步推断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岩石矿物组成。
3. 储层描述:火山岩储层由于非均质性强,需要精细描述储层的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等。
电子扫描显微镜、岩性判识等技术可以辅助勘探人员进行精确的储层描述。
三、火山岩储层的开发技术1. 孔隙改造技术:由于火山岩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差,常规开发方法难以实现高产,因此需要采用孔隙改造技术,如酸化酪蛋白液封堵孔隙,提高火山岩储层的渗透率和油气采收率。
2. 人工裂缝技术:火山岩储层中益处裂缝较多,通过人工裂缝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储层的渗透性。
压裂、酸压裂等技术可以有效刺激储层,提高油气产能。
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火山岩分布及油气藏特征
c o s v la i o k i man y d s i u e n t e e s o h a i ; h e o o c ma ma s ma e d v d d i t e u o c n c r c s i l i r td i h a t ft e b sn t e C n z i g f m y b ii e n o tb i
,
2 e ac stt o xl ai ・Rs r I tu E po tn& D vl m n,e o hn ae Ole o p n ,equH bi 65 2 C iⅡ e h n i ef r o ee p etP t C iaHubi i l C m ay R ni, ee 0 2 5 , h ) o r f d i n
金春爽 , 乔德武 , 伟宁 淡
( .国土资 源部 油气资源战略研究 中心, 1 北京 10 3 ; 0 04 2 .中国石油 华北 油 田分公 司 勘探开发研究 院 , 河北 任丘 0 25 ) 6 5 2 摘要 : 渤海湾盆地经历 了中、 新生代两个裂 陷旋 回, 随 了很 强的 中酸性和 中基性 岩浆 活动。通过 系统 总结 盆地 内中 新 伴 生界 火山岩分 布及 其油气藏类型 , 山岩油气藏发育特 征及规律 , 火 探讨 了渤海 湾盆地 火 山岩 油气藏 的勘探 潜力。研 究认
,
t n p t n ilo oc n c h d o a b n r s r or n B h iB y B s Th s z i e pe i1v t e Ea l e a i oe t fv l a i y r c r o e e v is i o a a a i o a n e Me o oc. s c a1 h rv C t n a d t err s r ort p s c r c e si sa d p te n t sp pe ic s e he e p o a oc n c r c it u i n h i e e v i y e i o ha a tr t n atr s,hi a rd s u s st x lr . i c
火山岩发育区油藏地质特征
刘奕彤 刘佳 文
( 中 国石油 大 学 ( 华东 ) 文学 院 汉语 言文 学 1 1 -I 2 6 6 5 5 5 ) [ 摘 要] 近年来 , 我 国 中东部 地 区饱受 雾霾 天气 的危 害。 雾 霾天 气 的形成 有两方 面 原因 , 一是 自然 原 因 , 二 是人为 原 因 。 人为 原因 又是造 成雾霾 的 主要 原因 , 石 化行 业作为 国 民支 柱产业 , 又是高 能耗 高污染 的重工 企业 , 它 们对于环 境 问题 的产生与 治理有 着无法 推卸 的社会 责任 。 本文 通过对 雾霾 天气形成 原 因与石 化产 业 相关 性 的探究 , 对 于雾 霾天 气的解 决提 出可 行性措 施建 议 。 [ 关键词] 雾霾 天气 、 石 化行 业 、 相 关性
科 学 论坛
l ■
8 3 %, 渗 透率 平均 为1 3 6 . 8 5 ×l O 一 3 Ⅱ ; ②有 利的沉 积相 带控制 了本 区的储 层 物性 。 分 支河道和 水下分支 河道 内, 孔 隙度一般大 于1 5 %, 渗透 率一般 大于4 0 × 1 3 “ r n 2 , 储 层物 性较好 。 另外, 孔隙度和 渗透率 都随着 埋深 的增加而 降低 , 但 孔 隙度和 渗透 率 的相 关性较差 , 这 和储 层 的非均 质性 强有 关 。 5油 气 藏特 征 5 . 1油 气藏类 型 按含油 气储层 类婆} 划分 , 本区 的油气 藏主要分 为碎屑 岩和 火山岩 两大类 , 按圈闭类型划分为构造油气藏、 非构造油气藏和混合油气藏三大类。 碎屑岩 油 气藏主要 分布在 欧利坨 子北部 、 铁 匠炉和 大湾地 区 , 按圈 闭类型 可进一 步划分 为构 造油 气藏 、 构造 一 岩 性油 气藏和 岩性 油气藏 。 其 中, 构造一 岩 陛油气 藏是本 区的主要油 气藏类型 , 岩性 油气藏是本 区潜在 的 已具有勘 探价 值的 一种油 气 藏类 型 , 预 计在 本 区的西 侧斜 坡有 很大 的 为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的形成提供
试析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
试析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油藏是地球深部岩石中储存的石油和天然气。
其地质特征决定了油藏的储量和开发难度,因此对油藏地质特征的分析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进行试析。
一、油藏地质特征1. 岩性特征油藏地质特征的第一要素是岩性。
油藏主要分布在砂岩、碳酸盐岩和页岩中。
砂岩和碳酸盐岩具有良好的储集和渗透性,是理想的储油岩石;而页岩储层因孔隙度小、渗透性差,开发难度较大。
2.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油气聚集的重要条件之一。
构造主要包括褶皱、断裂和隆起等。
褶皱和断裂是油气运移的通道,有利于形成富集区;而隆起区域则是优质的储集地带。
3. 地层特征地层对油气的富集和运移具有重要影响。
厚度较大、孔隙度高的地层更容易形成油气聚集;不同地层之间的渗透性差异也会影响油气的储集和开发。
4. 地层流体特征地层流体是油藏地质特征的关键之一。
地层流体包括原油、天然气和水等,其类型和含量对油气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二、开发对策1. 采用综合地质解释技术针对不同的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岩心等技术,进行精细的地质解释,准确评价油藏的储量和产能,为后续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 优化油藏开发方案在了解油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油藏开发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
可以采用水平井、注水开采等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
3. 加强油藏管理和监测对油藏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油藏开发中的问题,保证油田的稳定生产。
4. 探索新的勘探技术不断推进勘探技术的创新,探索新的油气聚集机理和富集规律,为新的油气资源储备奠定基础。
5. 强化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在油藏开发的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工作,避免因开发活动对环境造成破坏,并确保作业安全。
通过对油藏地质特征的详细分析和科学的开发对策,可以更好地实现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同时保障油田的稳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古生界火山岩油气藏特征及成藏规律
i n c ef u tb l, u g a sn n Ho g h a l et J n g rBa i
P N a —u , AO F n T iu WE igse g , E e-ag , H N Yo gb Y N L A J ng o一 H ag , A Ka jn, I n — n 2 R N P i n C E n -o, I u i N - P h g
维普资讯
第 1卷 第2 9 期 2 0 年6 07 月
岩
性
油
气
藏
Vo .9 No 2 1 . 1
L THOLOGI RES I C ERVOI RS
Jn 20 u.07
文章 编号 :6 3 8 2 (0 7 0 — 0 3 0 1 7 — 9 6 2 0 )2 0 5 — 4
摘
要 :火山岩 油气藏 已经成 为准 噶 尔盆地 西北缘 油气勘探 及 开 发挖 潜 的一 种 重要 类 型 ,而 红车
断裂 带古 生界 火 山岩 是 下步勘 探 的重要 领 域 。 在该 区深入 剖 析 了火山岩 油 气藏 的 类型 、 层及 盖层 储 特 征基 础上 , 出构 造条 件 、 相特 征 、 指 岩 裂缝 发 育程度 和保 存 条件是 其 油 气成藏 的 4个 关键 因素 , 从
Ab ta t sr c :W i h e eo me to x lrt n moea d moe v la i o k r sror ic v rd h v e o t ted v lp n fe poai , r n r oc n c rc e ev i d so e e a e b c me h o s
i otn o h erlu e po ain a d d v lp n n n rh e tr ri fJ n g r Bai .P e z i mp r tfr te p t e m x lrt n e eo me t i o w sen ma gn o u g a sn a ooc a o o t l
日本新近系火山岩油气藏储层特征
内 蒙古石 油化 工
21 年第 1 期 00 4
日本新 近 系火 山 岩油 气 藏 储 层 特 征
季春 海 罗艳 杨 翟 京 天。 , ,
( . 南 石 油 大 学 f. 南 油 田 ) 1西 2河
摘 要 : 文介 绍 了 日本 新近 系火 山岩油 气藏 的基本 地质概 况 。 本 通过 日本火 山 岩油 气藏勘 探 开发 的 成功 实例 , 析 总结 了 日本 火 山岩 油 气藏 储层 具 有岩 性复 杂 , 分 储集 空 间 类型 多样 , 物性 较好 但 非均质 性
2 3 物 性 较 好 但 非 均 质 性 严 重 .
数 量 、 山 活动 的时 间、 火 方式 及构造 运 动等方 面有 所
不同。
2 日本 火 山岩储 层特征 及影 响 因素
2 1 储 集层 岩性 复杂 .
日本 的火 山岩 油 气 藏 有 着较 好 的储 集 层 , 山 火 岩储 集 层孔 隙度受 埋 深 影 响不 大 , 由于 火 山岩 骨 架
山灰 、 土矿 物 、 酸盐 岩矿 物等 的溶 蚀孔 。裂缝 主 粘 碳 要 是 由于 火 山作 用 和 成岩 作 用形 成 的爆 裂 缝 、 缩 收
缝 以及 构 造应 力 引起 的火 山岩体 变形 错动 而形 成的 构造裂 缝 。吉 井 一东柏 崎火 山岩 气 田的主 要储集 岩
“ 绿色 凝 灰岩 ” 隙和裂 隙都 很发 育 。既有 原生 的裂 孔 隙, 即熔 岩 爆发 时 的 气 孔及 熔 岩 , 却产 生 的 裂 隙 , 冷
又 发 生海 底火 山爆 发 , 沉积 了大量 流 纹 质火 山碎 屑 岩和 玄武 岩 , 山碎 屑岩 。 些火 山岩 由于略显 蚀变 火 这 而显 绿色 , 在 日本 又称 为“ 色凝 灰岩 ” 它 们 中的 故 绿 ,
低孔特低渗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水平井开发实践
低孔特低渗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水平井开发实践【摘要】低孔特低渗石炭系火山岩油藏是一类具有独特地质特征的油气储集层,储层常规开发方式存在诸多挑战。
本文针对该类型油藏进行了深入研究,透过分析其储层特征,探讨了水平井在开发中的应用及实践案例。
从技术效果评价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改进措施,为低孔特低渗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的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总结不仅加深了对该类油藏开发的认识,也对水平井开发技术的展望进行了探讨,为未来油田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和发展方向。
本研究对于促进低孔特低渗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低孔特低渗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水平井开发、实践案例分析、技术效果评价、问题与改进措施、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曾经被认为是储量枯竭的低孔特低渗石炭系火山岩油藏,近年来却引起了石油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
石炭系火山岩属于特殊的沉积岩,其储层性质复杂,储量丰富但开发难度大。
低孔特低渗给了开发者们巨大的挑战,传统开发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
低孔特低渗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独特,受到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特别小等因素的影响,传统油田开发技术已经不再适用于这类油藏。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迫切需要深入了解其储层特征及开发技术。
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属于非常规油气资源,其地下储层结构复杂多变,储层压力温度条件严苛,传统垂直井难以完全开采出油气资源。
水平井的应用成为了解决低孔特低渗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的有效手段。
为了更好地实现低孔特低渗石炭系火山岩油藏资源的高效开发,本文对该类油藏的储层特征、水平井开发技术及实践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该类油藏的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低孔特低渗石炭系火山岩油藏是一种储层条件极差的特殊类型油藏,其开发面临着诸多挑战。
对于这类油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低孔特低渗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的开发对于提高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水平、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浅谈火山岩油藏开发中的几点认识
浅谈火山岩油藏开发中的几点认识D油田是国内仅见的火山粗面岩油藏,具有埋藏深、地层温度高、裂缝发育的特点。
经历了天然能量和注水两个开发阶段。
2003年产量达到峰值后进入快速递减阶段,年产油仅有1.8万吨,采油速度仅有0.08%。
由于油藏储层的特殊性,开发过程中尝试了多种挖潜措施,常规技术应用效果差,酸化压裂和注氮气泡沫驱有较好效果。
标签:稀油;注水开发;氮气泡沫驱1 油田基本情况图1 D油田开发井位图1.1主要地质特征D油田构造位置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D构造带,是国内仅见的粗面岩油藏,开发目的层为s3中下粗面岩上报含油面积12km2,地质储量2744.6×104t 油藏埋深2800-3300m,油藏类型为裂缝型块状边底水火山岩油藏(图1)。
D油整体是裂隙式喷发形成的狭长、产状陡、块状火山岩体,平面发育3个古火山口,岩相主要为喷溢相熔岩,构造上东高西低、南北狭长,东西高差近400m,地层倾角20-30°。
岩性脆,易碎,区块断裂发育,被12条断层切割形成多个断块。
储集空间复杂多样,基质孔隙度高,但渗透率低,裂缝孔隙度不增加,渗透率几千毫达西,但多数被充填好大喜功储集性能差,均质系数仅为0.22,非均质性强,具有裂缝-孔洞双重介质特征,是复合型储层。
构造主体部位裂缝较发育,但平面、纵向分布不均。
边底水较活跃,水油体积比5:1,水体较大,油井易暴性水淹,从见水到水淹仅4-6个月。
1.2开发现状油田目前油井总井62口,油井开井41口,日产液417m3/d,日产油50t/d,综合含水88.1%,年产油能力1.8×104t,累产油149.1×104t,采油速度0.07%,采出程度5.4%。
注水总井17口,注水开井5口,日注水508m3/d,年注水能力17×104m3,累注水159×104m3;年采注比0.89,累计注采比0.40,累亏空242×104m3,地层压力22.7Mpa。
边底水火山岩油藏开发特点与对策
( 2)无水 采油期和含水上升速 度差异大 .通过 对滨6 4 7 块生产井
可采储 量9 1 ‘ 2 t x o ,属常规捌油 , 地面 原油粘度在3 H l  ̄ ) p . l I I a a H— x m s 之问 。火成岩孔洞发育 .呈蜂窝 状 .连通性较好 .局部孔隙充填 石英 ,孔隙 中含汕饱满 .孔隙度
裂缝最 宽处lm O m,一股在2 5 m,裂缝 中含油 ,局 部裂缝 中充填 有 —r a 石英 该块断层 以近东 西向和北东 向为主 .断 距多 为0 0 —4m,最 小 断距 l r.最大断距 达4 m,在研 究区延伸 长度 不长 ,一般 在 lm o e 6 k 之 内,最小延伸长度0 3 i,最大延伸长度大于21k .k 3 n . m。该块 油层厚 度 5 变化较大 ,边底水比较活跃 ,油水界面 19m ( 图1 。 52 见 )
2 .%,渗透率2 .7 o m 4“ 82 ×1 , 但裂缝较发育 ,分布无规律 ,裂 缝最长达6 c 7m,一般在2 5m, —c 图1滨6 4 7块油水莽面图
和关停井实际资料对 比分析 ,在边 底水活跃 的火 山岩 油藏汕井的无水 采汕期和单井含水上 升速 度差异大 ;位于距油水界面很近或位于油 水 界面 上的井 ,没有 无水采油或无水期彳短 ,位于构造 高部位和 中心部 } 之 位的井 ,有_定或较长无水 采油 期 ( 见幽3 、图4 )。例如滨^4 l井 7-9 位于构造 高部位 ,2w ) { 1x 年l 月投产 ,初产油2 屯,含水 1 2 J 伽 . %,经过 5 l 年的长期开发 目前含水仅 为儿%,日产油量l ,累 采油5 万吨: O l 州} . 9 例如滨 64 1井 处于低 部位 ,于 1 9 月投产 ,初产油 l. ,含 7.l 1 9 年1 9 1吨 4 水2 %,同年6 . 6 月含水达 到3 %, I 年8 6 2 m1 月含水 1 ) 关井 。 1%, 1 t
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浅析
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浅析李想(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公司(低效油田开发公司),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摘要:火山岩油气藏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已逐渐被发现和应用,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火山岩油气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由于其分布较广,产量无法控制给开采使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作为有利的清洁能源,现今对于该种资源的系统研究方法仍不全面,本文主要介绍了火山岩油气藏的分布、开采方式、储存方法,为今后的火山岩油气藏发现研究提供部分理论支持。
关键词:火山岩油气藏;能源;储存0 引言长期以来,火山岩储层多被认为是裂缝性储层,勘探目的常常集中于裂缝预测上,今年的勘探表明,火山岩中原生孔、缝发育,原生火山岩储层将是火山岩研究的重点。
1 火山岩油气储1.1 火山岩油气储的研究现状国外较著名的印度尼西亚查蒂巴朗安山岩油气藏,日本的吉井-东柏峙流纹岩油气藏,格鲁吉亚的萨姆戈里帕塔尔租理凝灰岩油气藏等,火山岩主要与近油源、有利岩相带及有利的裂缝发育区这三个因素有关。
火山岩中有原生的气孔、粒间孔缝、溶蚀孔缝、构造裂缝等,储存空间主要是溶蚀孔缝、构造孔缝。
1.2 火山岩油气储的勘测技术(1)火山岩岩体的识别技术主要应用重、磁,目前常规应用二维和三维地震解释和反演技术。
(2)火山岩对油气藏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火山活动所提供的养料有利于生物发育和烃源岩的形成,火山活动所导致的高热流值将加速有机质的成熟。
(3)在储层类型和储集空间上,认为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空间有原生孔缝、融蚀孔缝和构造裂缝,主要储集由构造裂缝与风化缝。
1.3 油气藏开发的主要矛盾地层压力下降至饱和压力以下,油井生产表现供液不足及脱气现象;含水上升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水淹面积逐年扩大;递减呈现逐年加大的态势。
产能递减大是此类油藏开发中的规律;裂缝性油藏锥间带剩余油潜力小,水平井实施暂缓;受特殊岩性油藏限制,油藏几乎没有措施潜力。
2 火山岩储集层特性2.1 火山岩储集层的分类火山岩储层的类型较多,主要分为三类:(1)玄武岩由基性斜长石、辉石、磁铁矿组成,以斜长石为主,呈连续斑状结构,基质间粒结构,见杏仁状结构。
新疆北部石炭系火山岩地层油气藏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3 2
特 种 油 气 藏
第2 0卷
滴 水 泉组与 上石 炭 统 巴塔 玛 依 内山组 湖 相 沼 泽 煤 岩 与 暗色泥 岩 层段 。储集 体 为 上 石 炭统 巴塔 玛 依
内 山组 火 山岩 , 岩性 主要 为玄武 岩 、 安 山岩 、 流纹 质
熔 结凝 灰岩 、 晶屑凝 灰 岩 、 火 山角 砾 岩及 浅 成 侵 入 岩花 岗岩 , 岩相 主要 为爆发 相 、 溢流相 “ J 。气 藏 盖层 为上 石炭 统 巴塔 玛 依 内 山组 顶 部 风化 黏 土 层 与上 二叠 统上 乌尔禾 组深 灰色 泥岩 、 粉砂 质泥岩 。 滴南 凸起 自西 向东分 布多 个气藏 , 整 体是 天然
杨迪 生 , 任 军 民 , 陈 中红 , 徐春 丽 , 刘 雯
( 1 .中油新疆油 田分公 司 , 新疆 克拉 玛依 8 3 4 0 0 0 ; 2 .中国石 油大学 , 山东 青岛 2 6 6 5 8 0 )
摘要: 对新 疆 北 部 石 炭 系火 山岩 地 层 型 油 气 藏 的 精 细 解 剖 , 找 出 了油 气 藏 形 成 的 主 控 因素 。 新 疆 北 部 石 炭 系 火 山岩 风 化 壳 地 层 型 油 气藏 , 按 油 气藏形 态 可分为层 状、 块 状 及 梳 状 3种 油 气 藏; 按 油 气 来 源 可 分 为 自生 自储 和 新 生 古储 2类 。 已发 现 的 7个 石 炭 系典 型 风 化 壳地 层 油 气 藏 可 归 为 4种 类 型 : 自生 自储 火 山岩 风 化 壳地 层 层 状 油 气 藏 、 自生 自储 火 山岩 风化 壳 地 层 块 状
引 言
新疆 北部 石 炭 系 火 山岩 是 经 构 造 运 动改 造 过 的油 气成 藏 , 从勘 探 历 程 、 进 展 和 已发 现 的油 气 藏 类 型及成 藏 条 件 都 证 明 了其 复 杂 性 ] 。从 目前 的研 究来 看 , 火 山岩按 圈 闭类 型分 为风 化壳 地层 型 和 内幕岩 性 型 2类 , 其成 藏 特征 因区域 的不 同而 有
油藏地质特征与开发对策研究
油藏地质特征与开发对策研究
一、油藏地质特征
油藏是指地层中储存着大量有利于勘探开发的稠油物质的岩层,油藏的地质特征为:
(1)储层岩性:在勘探阶段,油藏的地质条件主要与油藏的存在有关,主要包括储层岩性、储层形态、储层厚度、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等。
储层岩性差异大,有砂岩储层、粉砂岩储层、页岩储层、滞烃层等;
(2)地质时代:油藏的地质时代是确定油气藏资源量的重要标志,地质时代主要分为新生代、中生代和古生代三个时代;
(3)构造构图:构造构图是探明油气藏的重要指标,构造构图对明确藏床空间分布具有特殊重要性;
(4)水位和渗透性:油气藏的水位高低和渗透性是探明油气藏保存状态的重要参数,高渗储层可以提高开发成本,而低渗储层则可以降低开发成本;
(5)烃源岩条件:油气藏的发育与烃源岩的岩性、变质程度有关,油气藏的烃源岩条件主要包括烃源岩的岩性、变质程度、成熟度等。
二、油藏开发对策
(1)建立全面的地质调查体系:根据油藏地质特征,建立全面的地质调查体系,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建立完善的油气藏地质特征数据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 岩 中发 现 了重 要 的 油 气 储 层 。 我 国新 疆 的 克 拉 玛 依 、 哈 、 河 等 油 田 也 均 发 现 了火 山 岩 油 气藏 。 在 吐 辽 本 文 通 过 调 研 大 量 国 内 外 火 山 岩 油 气 藏 开 发 方 式 开 发 效 果 , 中 总 结 了火 山 岩 油 气 藏 的 特 点 及 开 发 特 征 。 从 由 于 火 山 岩 油 气 藏 开 发 实 例 较 少 , 效 开 发 火 山 岩 油 气 藏 值 得 探 索 , 我 国 石 油 天 然 气 开 发 具 有 重 要 的 高 对 指 导意义 。 关 键 词 : 山 岩 , 气 藏 ; 发 特 征 火 油 开 中 图 分 类 --TE3 1 g: 2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 1 O — 7 8 ( 0 O 1 一 O 3 一 O g :O 6 91 21 ) 6 19 2
火 山 岩 油 藏 , 降 压 开 采 过 程 中 , 遍 出现 渗 透 率 下 在 普 降 , 且 下 降幅度 大 , 致 产量 的大 幅 度递 减 。 而 导
3 是否 适宜 注水 开发 因 油藏 而定 国 外火 山岩 油 藏 中 , 尚未 见 到 注 水 开 发 的 实 例 资料 。 国 的克乌 油 区火 山岩油 藏 采用 注水 开发 , 我 从 克 乌油 区石炭 系 、 叠 系 火 山岩 油藏 收 集 到 的 开发 一 资 料看 , 水 开发 效 果 极 差 , 但 不 能 增产 , 且会 注 不 而 造 成 产 油 量 大 量 损 失 。 析 原 因 , 主 要 由 该 油 藏 的 分 这 地 质特 征 所决 定 。强 烈的 非均 质性 和裂 缝是 形 成该 油 藏 高 产 的 主 要 条 件 , 是 该 火 山 岩 油 藏 最 主 要 的 也 地 质 特 征 。裂 缝 储 层 的 强 烈 非 均 质 性 使 得 注 水 开 发 效 果极 差 , 是 因 为在 裂缝 不发 育地 带 , 水 井 很难 这 油 连 通 , 水 不 见 效 , 在 裂 缝 发 育 地 带 , 水 井 间 的 注 而 油 连 通 可 能 较 好 也 可 能 较 差 , 水 可 能 见 效 也 可 能 直 注 接 水 窜 、 淹 , 般 来 说 , 窜 、 淹 损 失 的 产 量 大 于 水 一 水 水 注 水 见 效 增 加 的 产 量 。 而 在 我 国 克 拉 玛 依 油 田 一 区 石 炭 系 油 藏 采 用 注 水 开 发 效 果 显 著 , 过 注 水 产 量 经 递 减 减 缓 、 收 率 提 高 、 层 能 量 逐 步 恢 复 。 闵 桥 油 采 地 田是 我 国 成 功 开 发 此 类 油 藏 的 又 一 典 型 实 例 其 经 验 可 总 结 为 : 当选 取 注 水 时机 } 产 压 差 不 宜 过 大 , 恰 生 注 采 比 不 宜 过 高 , 用 周 期 注 水 。 这 两 个 例 子 来 看 采 从 注 水 可 以 改 善 开 发 效 果 , 键 是 制 定 出 适 应 该 类 油 关 藏特 点 的有利 注 水时 机和 科学 合理 的注采 关 系 。 4 在 油 藏 能 量 充 足 时 溶 解 气 驱 采 收 率 较 高 油 藏 溶 解 气 驱 采 收 率 高 的 原 因 是 : 火 山 岩 裂 ①
在 火 山 岩 油 藏 中 , 井 日产 量 高 者 可 达 2 0 t 单 0 0
以 上 , 者 日产 量 不 足 1 。 如 阿 塞 拜 疆 穆 拉 德 汉 火 低 t例
山 岩 油 藏 的 8号 井 , 1 7 从 9 7年 3月 到 1 7 9 9年 7月 , 就
2 1 年第 1 期 00 6
内 蒙古 石 油化 工
19 3
火 山岩 油 气 藏 开 发 特 征
赵 一 农 薛 良玉 ,
( . 江 大 学 石 油工 程 学 院 , 北 荆 州 4 4 2 ; 1长 湖 3 0 3 2 华北油 田二连分公 司, . 内蒙古 锡林浩特 O 6 1 ) 2 O 7
早在 1 9世 纪 末 期 美 国 加 利 福 尼 亚 州 就 发 现 了 火 山岩 油 气 藏 , 后 比肯 亚 火 山岩 油气 藏 被 发 现 , 之 12 9 5年 美 国 又 发 现 了 一 个 重 要 的 蛇 纹 岩 油 田利 顿
泉 油 田 , 井 日 产 高 达 6 5吨 。当 时 人 们 认 为 这 只 是 单 8 偶 然 觋 象 并 没 有 引 起 太 大 的 重 视 。 后 , 现 了 日本 之 发 的吉 井 一东 柏奇 油气 藏 , 有越 南 、 西 哥 等相 继发 还 墨 现 不 同规 模 的 火 山岩 油气 藏 , 到 1 5 直 9 3年 , 内 瑞 委 拉 成 功 地 发 现 了 拉 帕 斯 油 田 , 单 井 最 高 日产 量 达 其 到 6 0吨 , 们 开 始 认 识 到 这 类 岩 石 中 聚 集 石 油 和 2 人 天然 气 并 非异 常 现 象 , 到 二 十世 纪 七 十 年代 以来 直 世界 各 地 一些 火 山 岩 油气 田不 断 被发 现 , 们逐 渐 人 开始对 火 山岩 油气 藏产 生 了兴趣 。 根 据 国 内外 多 个 火 山岩 气 藏 的开 发 资 料 及 报 道 , 合 归 纳 起 来 , 山 岩 油 气 藏 在 开 采 过 程 中表 现 综 火 出的 一般 开采 特征 如下 : 1 油 井产 能差 别悬 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