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合集下载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精选5篇)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精选5篇)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精选5篇)《个人收入的分配》篇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 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以及实行意义;效率、公平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深入村镇或社区,实地考察、调研、收集分配中讲求效率的表现与维护公平的表现;分组讨论讲求效率的意义和维护公平的意义;或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学会分析典型案例,并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微观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议。

结合现实生活和课堂所学基本观点撰写政治小论文。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二. 知识纵横本单元继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谁来生产”的问题之后,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从社会再生产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看,本单元是从社会产品分配的角度对社会经济过程进行分析,因而是全书的重点之一。

本单元包括三课内容,主要讲两大问题:一是个人收入分配(第七课);二是国家收入分配(含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和第九课“征税和纳税”)。

除了上述内容,另设置一个“综合探究”栏目,使学生围绕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展开调查和讨论。

在第七课中,先是学习作为我国经济制度之重要组成部分的产品分配制度,这是与第四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一个内容。

从生产关系角度,这两部分内容是不可分割的,理应放在一起来学习。

高二政治学考复习课件: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共18张PPT)

高二政治学考复习课件: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共18张PPT)

例5、“做蛋糕”与“分蛋糕”是经济社会面临的最基本问 题之一。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 糕”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上 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 ( )
A.正确处理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D.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关系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解) (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等生产要素)
例2、小张是一名国有企业的普通员工,他用自己的工资收入购买了 中国工商银行的股票,并用所赚的钱在网上开了一家网店,由于经营 有方,很快就盈利了。材料中小张获得收入的方式依次是 ( ) A.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按劳分配 C.按劳分配 购买政府债券的利息收入 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劳分配 购买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 非劳动收入
3、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简单运用) (1)原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2)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①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 度; ②初次分配: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 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 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比重”、两个“同步”)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 段的再分配机制;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 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元提高到48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由50元提高到55元。 材料二 2018年国家财政用于铁路投资将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财政与税收》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财政与税收》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1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财政与税收》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经济常识理解:学生能够理解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作用及其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

2.财政功能认知:掌握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等职能,理解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3.税收意识培养:增强学生对税收制度、税收原则及税收种类的认识,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

4.经济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经济现象中财政与税收问题的能力。

导入教师行为:1.1. 展示一段关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视频,如高速公路、桥梁、学校等,并提问:“这些公共设施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哪里?”1.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引出财政与税收的话题。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注意视频中的公共设施及其建设情况。

•思考并小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准备回答。

过程点评:•视频导入直观生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提问和讨论,自然过渡到财政与税收的学习主题,为后续教学做了良好铺垫。

教学过程教师行为:2.1. 财政概念讲解:•详细介绍财政的定义、作用及其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

•通过图表展示财政收支的主要构成部分。

2.2. 财政职能分析:•分别讲解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等职能。

•举例说明各职能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2.3. 税收制度介绍:•介绍税收的基本概念、目的和原则。

•讲解主要税种(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特点和征收方式。

2.4. 案例分析:•选取一个与财政与税收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

•小组讨论案例中的关键问题,如税收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等。

2.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税收征收过程,加深对税收制度的理解。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财政与税收政策的看法和见解。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理解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复习用的知识体系填空)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复习用的知识体系填空)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汇总)复习策略1、第7课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分配制度,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特别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高考命题由客观性题型为主转向主观性题型为主,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当前的时政热点相结合,在多角度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试题立意看,知识立意较少,能力立意逐渐增多。

本课考查的热点话题是缩小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社会和谐的关系。

为此,高考复习中要关注与此有关的重大政策、重要会议精神,以及与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有关的一系列热点问题:如中央实行的财政、货币政策;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国富民强的理论等。

2、第8课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财政收入、支出的构成,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的作用,依法纳税等。

特别是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财政与宏观调控在历年高考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主观题目主要是体现类与措施类。

体现类主要集中在对财政作用的考查。

措施类主要集中在财政政策上。

选择题相对集中在对财政收支和税收特征及其作用的考查。

本部分考查的热点话题是国家利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及利用财政和税收等手段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

2012年高考复习过程中,要多关注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调整与变化;年度财政收支的计划;与财政和税收有关的重大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等。

如家电下乡、农村社会保障、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等。

考点一、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我国的分配制度(一)是什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为主体:★是什么:(1)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分配的原则。

其基本内容和要求(略)。

注意: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2)表现: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公有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和津贴等;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和津贴等;③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所得;为什么:(1)原因: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_____;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_________;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_________ 。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考点: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必要各项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公有制经济,公有制单位的奖金、津贴等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企业中的工资收入对应按生产要素的劳动要素分配。

考点: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新增)()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健全这一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考点: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意义及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要求: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意义: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举措(如何):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制度保证)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差距。

)考点:我国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巨大作用。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讲义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讲义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本单元与第二单元“谁来生产”的问题呼应,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财富创造和财富分配构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两个基本方面。

财富分配包括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个方面。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也是全书的重点之一。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共同决定的。

国家收入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的集中性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收入分配的两个方面,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税收则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税收主要包括政府征税和公民纳税两个方面。

聚焦一降低基尼系数实现收入分配公平2017年7月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 821元,比2012年实际增长33.3%,年均实际增长7.4%,基尼系数三连降后小幅反弹,达到0.465。

基尼系数是判断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该系数介于0~1之间,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表明收入差距越大。

国际上通常把0.40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2012~2015年,中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474、0.473、0.469、0.462。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基尼系数及其变化情况?降低基尼系数、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就是要实现平均分配吗?聚焦二关注财政收支发挥财政巨大作用2017年8月12日,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 762亿元,同比增长10%。

其中,税收收入94 503亿元,同比增长11.2%;非税收入16 259亿元,同比增长3.4%。

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6 979亿元,同比增长14.5%。

从主要支出项目情况看:教育支出17 088亿元,增长15.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 127亿元,增长23.5%;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9 387亿元,增长16.7%;住房保障支出3 564亿元,增长3.6%。

新2024秋季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财政与税收学案指导》

新2024秋季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财政与税收学案指导》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1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财政与税收学案指导》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本学案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财政与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认同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税收制度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努力。

2.3.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运用财政与税收的基本原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形成科学的经济思维,能够理性看待财政收支、税收调节等经济问题。

4.5.法治意识: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理解税收的法定性,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认识到逃税、偷税等违法行为的严重性。

6.7.公共参与:鼓励学生关注国家财政政策和税收制度的变化,积极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讨论,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财政税收体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8.二、教学重点•财政的作用及其实现方式。

•税收的性质、种类及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

•财政与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财政与税收概念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其更易于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税收在调节经济、收入分配中的复杂作用机制。

四、教学资源•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教材《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财政与税收》部分。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财政收支图表、税收案例、税收政策解读等。

•相关新闻报道、政策文件、统计数据等辅助材料。

•学案指导材料,包括预习任务、课堂讨论问题、课后思考题等。

五、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思考和讨论,激发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财政与税收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促进思维碰撞和团队协作。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系统讲授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留出时间供学生提问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段关于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视频或图片,如高速公路、高铁、公立医院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项目的资金来源,引出财政的概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1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1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解析】D。本题考查按劳分配的原因、形式的相关知识。 我国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们劳动的性质 和特点决定了要实行按劳分配。故 D 项正确。A 项说法错误,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 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B、C 两项说 法也错误。只有在公有制经济内部的工资收​ 入才是按劳分配,

知识点 1 按劳分配为主体
1.我国的分配制度 (1)是什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2.按劳分配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 劳分配。

[答案]A
4.老马一家三口 2012 年 3 月份的收入共 12 758 元。老马
在国有企业工作,工资收入 3500 元;妻子在集体企业工作,工
资收入 1400 元;儿子在外资企业工作,工资收入 5800 元,股
租收入 528 元。老马一家 3 月份的非劳动收入有( )
票收入A1.20012元0,0 为元企业提供商品B信.息收10入730300元元。另外还有房
按管理要素分配 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1)原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 (2)意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
分配的制度。 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1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1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个人收入的分配、财政与税收)什么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的原因: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要求。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的作用: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级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发展,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制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效率、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分别是什么?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是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易混易错知识辨析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易混易错知识辨析

2021届高三政治经济生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易混易错知识辨析判断并改错!改错!!改错!!!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高考热度★★)1.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共同决定分配方式。

4.在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都是按劳分配。

5.我国坚持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6.按劳分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7.按劳分配收入就是指劳动收入。

8.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9.股票所得的股息分红属于按劳分配。

10.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属于按劳分配。

11.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12.财产性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收入。

13.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14.在私营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15.收入分配公平就是指要消除收入差距。

16.初次分配的主体和再分配的主体都是政府。

17.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

18.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再分配要注重公平。

19.居民财产性收入多元化体现了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0.提高进城务工人员最低工资标准是我国政府可采取的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措施。

21.提高最低生活标准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22.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高考热度★★★★)23.财政收入就是指税收收入。

24.分配制度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25.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略有盈余,属于财政赤字。

26.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一定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7.收入分配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28.国家财政收入应该越多越好。

29.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体现了财政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30.国家增加对西部地区的建设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体现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及其原因(1)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我国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原因)①生产决定分配。

这种分配制度是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我国水平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性,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性。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是决定我国现阶段分配格局的最终原因。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这种分配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④这种分配制度直接影响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特别提示: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前者适用于公有制经济,后者适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2)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坚持按劳分配的作用(意义)①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的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024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24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核心素养术语必背1.政治认同:通过对财政作用的理解与分析,明确国家财政政策调整的缘由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科学精神:通过对财政与税收关系以及税收作用的分析,能够相识税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法治意识:通过对违反税法行为的认知,以及对依法纳税意义的了解,树立依法纳税意识。

4.公共参与: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以及对相关税收作用的理解,为国家财政政策的实施、税收作用的发挥提出相应建议。

1.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安排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2.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允、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4.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学问体系考点一国家财政一、财政收入与支出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含义国家通过肯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来源(形式)税、利、债、其他收入(费)。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财政支出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安排和运用分类按详细用途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化、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债务支出财政收支关系(1)收大于支→财政节余→财政资金未得到充分运用,不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2)收小于支→财政赤字→财政支出靠借债维持,可能导致社会总供求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3)收等于支→收支平衡→财政资金得到了有效运用,有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在财政预算、决算中,收支相等是最志向的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收支完全相等的状况几乎是不存在的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许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安排政策。

(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2)图示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1.财政的本质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在全社会范围内集中性的安排关系。

财政的内容是对国家收入的安排。

2.辩证地看待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不能笼统地说财政赤字是有害的还是无害的。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1、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意义?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居主体地位。

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2、在我国主要有哪几种分配方式?①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只存在个体经济中。

如城乡个体工商户的收入;农村承包养殖户的收入等。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管理者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

3、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如果分配方式合理,则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

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收入分配公平,才能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劳动者的积极性,为生产力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实现共同富裕。

(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 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4.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关于公平与效率的问题 如果说把社会财富比 作一块蛋糕,怎样使我 们把蛋糕做大的问题, 是效率问题,而怎样把 蛋糕分得合理,则是公 平的问题。
做蛋糕与分蛋糕: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 ,公平是提 高效率的 。效率与公平有不一致性。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财富的分配) 一、知识结构
3
4
5
二、知识填空
(一)要求综合运用部分
• 1、财政对国家经济发展有哪些作用?
• 财政就是国家的 和 ,它通过国家 来 实现。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 、改善 的物 质保障;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 的作 用;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 的作 用。
(二)要求简单运用部分 • 1、我国的多种分配方式有哪些?我国的分配方式 是 。 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有 、 、 、 、 。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重要意义是 。 •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怎样? 效率与公平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 ,公平是提高效 率的 。效率与公平又具有不一致性。 • 3、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既要提高 又要促进 ;既要反对 ,又要反对收 入 ;既要落实 ,又要提倡 ;在鼓励 人们 的同时,提倡 和 。
2、我国的分配方式
(1)按劳分配分配方式(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 (2)其它分配方式: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容: ①按劳动要素分配,一般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
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②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
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前预习案[展示考点](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一.填空:(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是什么:。

(2)为什么: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必然实行的分配制度。

②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坚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

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按劳分配为主体:①是什么(内容和基本要求):按劳分配是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如公有制企业中的工资、奖金、津贴等)注意: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

而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要素)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普遍实行,它存在于我国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意味着劳动者只是受雇于企业主,他们只能作为劳动要素的提供者参与生产要素分配。

两种收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不同。

②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A: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B:意义: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激励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③按劳分配是对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C: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含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分配。

②内容: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外资企业中工人的工资等。

按资本要素:私营外资企业中投资者获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股息、债券收入等③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但如果调控不当则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注意区分: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合法的劳动收入包括:,,。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包括:。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①是什么: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收入分配公平与有着本质的区别。

★②为什么:第一、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第二、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第三、注重公平,有利于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更好的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③怎么做:(蛋糕做大,蛋糕分好)第一、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是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坚持和完善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保证。

第三、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第四、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举措。

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注意理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第五、扩大就业,进一步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第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和城市弱势群体的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第七: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特别要发挥财政、税收在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方面的作用。

2、兼顾效率与公平:(1)效率:是指经济生活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的程度。

效率的提高意味着。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即存在一致性又存在矛盾。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

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可能。

另一方面,。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着矛盾。

(3)怎样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发展经济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二、自主构建本部分知识体系:三.困惑(把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堂学习案课标考纲规定:(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3)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2009-2013年全国、山东、江苏试题分布考点2009 2011 2012 201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江苏· 12 2013海南卷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全国新课标·38(1)2013江苏卷提高效率促进公平江苏· 102013天津卷学习过程【旧知复习巩固】【师生共建知识网络】【辨析易混易错】1、按劳分配就是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收入。

2、工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

凡是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就是按劳分配。

4、凡是工资收入都是初次分配。

凡税收都是再分配。

5、在我国兼顾公平就要消除收入差距。

6、按劳分配所得、个体劳动者劳动所得、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都属于劳动收入。

7、劳动收入都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是非合法的。

8、初次分配重效率,再分配重公平。

9、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意味着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提高。

10、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原则,其他分配方式体现了效率原则。

11、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

【重点问题探究】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某村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摞荒。

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100元补偿款。

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万元。

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单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

经村委会协调,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

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现每年只是减少收益3000元。

一年后,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

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1000元。

指标2003年2007年年均增长速度GDP13.58万亿元25.73万亿元10.8%财政收入 2.17万亿元 5.13万亿元22.6%城镇居民人均8472元13786元9.8%可支配收入材料3:我国政府2008年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民生的分量越来越重。

例如,在4万亿元政府投资计划中,28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400亿元用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370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1)结合材料1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7分)(2)材料2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3)根据以上材料,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为扩大内需提出你的建议。

(7分)课后巩固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0·山东·17·中档·4分)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正和谐。

”对人民生活的“更有尊严”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公民权益的保障更加完善②社会利益的分配更加公平③公民义务的履行更加全面④政府权力的行使更加规范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2.(2010·山东·18·中档·4分)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A 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B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C 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D 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人差距3.(2011·山东·17·中档·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增幅”是山东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①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③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④增加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4.(2011·高考江苏卷·10·中档·4)图2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

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

该图表明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5.有人用拆字法解读“幸福”二字:“幸”字是由土和¥(钱)构成,“福”字包含了农、口、田。

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

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看,要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应该()①大力增加财政收入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③满足居民合理住房要求④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6.下列一组图片(图10)表达的共同主题是()图10A 兼顾效率与公平B 统筹区域发展C 统筹城乡发展D 坚持共同富裕7.某科技企业出对科技人员支付工资外,还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这说明(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②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④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实用价值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③④8.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