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及热点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年均近10%的持续高增长,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呈现逐级放缓的态势,2003年至2007年年均增长11.6%,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增长7.8%,2013年增长7.7%,2014年增长7.4%,今年上半年增长7%。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即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整体疲弱,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严峻复杂。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呢?一、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四个“没有变”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讲话中,总书记就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作出四个“没有变”的科学归纳。
这四个“没有变”是: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那么,四个“没有变”具有怎样的深刻内涵呢?1、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7%。
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1.8%,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
夏粮产量达到2821亿斤,比上年增产89亿斤,增长3.3%。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比经济增速高0.6个百分点。
我国经济仍然处在适度较快的发展区间,同时也是根据我国经济新常态特征主动调控的结果,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
我们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在目前世界上仍属较高增长水平。
伴随着7%经济增长率的是物价、就业基本稳定,居民收入增长略高于经济增长。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116.6
106.8 106.9
118 100.4 114.9 121.3 115.8
118.2
119.6 101.7 114.2
95.5
116.1
124.4 110.9
119.58 112.39 126.45 129.24 127.74
135.59 130.81
10.港、澳、台投资企 业
11.外商投资企业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旳营业里程已经到达7531公 里,是全世界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 大旳国家。中国同步也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 最快旳国家之一。
消费:消费无法完全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表达。 尤其是服务业性消费加紧发展。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增 速首次超出城乡:尤其意义
汽车增长迅猛,收入水平提升带动消费构造 升级是汽车消费火热旳决定性原因
欧元区经济不拟定性很大
日本:同比由负转正,环比波动横盘. (M? W?)
资料起源:《中国经济景气月报》。
脆弱旳日本经济受日元升值拖累更趋 脆弱
日本经济可能溫和复苏,但经济复苏步伐可能 临时放缓。出口和工业生產仍在增长,但增速 有所放缓。
国际外汇市场日元对美元汇率一直在高位徘徊 。日元大幅升值给日本出口企业带来不小冲击 并所以拖累日本经济复苏。
如此拥挤依然阻挡不了购车旳热情。但 :仅仅靠汽车是远远不够旳。
汽车亮点有望延续:北京汽车限购 政策对2023年全国汽车产销影响不 会 北太京大202。3年销售上线24万辆,潜在需求估计
80万辆。
相对于全国1800万辆(2023年)销售,影响 2-3个百分点。
二、三线城市汽车销售可望连续活跃。
欧盟各国已经丧失了制定货币政策旳权力,而只有决 定财政政策旳权力。所以,在遇到危机和困难时,欧 盟各国只能开启财政手段来调控经济,所以往往造成 赤字攀高、债台高筑。
宏观经济走势与热点分析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只要国际经济形势保持稳定,按照中央的政策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2003年全省经济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以平稳增长为主旋律,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10-11%之间。
从供给角度看,工业生产受内需扩大和企业改革深化的积极影响,速度和效益还会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但在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低物价的情况下,速度不可能很快;农业增长比较平稳;第三产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在有效的政策导向下继续加快增长。
从需求的角度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由于基数较高、基本建设和房地产投资可能回落的影响,增速将较难维持今年的高位态势;消费将保持平稳增长;出口增速可能会有所放缓。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分析,可以作出全省经济增长管理培训已进入新一轮周期的基本判断(该轮周期在2000年、2001年已初显端倪,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6%和10.2%),并且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一是经济增长的平均位势较高,将在较高平台(10%以上)上运行;二是在体制变革和经济结构转换的强力影响下,新周期的规则性、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不会出现过去"缓升骤降"或"急升缓降"的局面,而将呈现出"缓升缓降"的新态势;三是周期时间拉长。
判断的主要理由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极大地激发全省人民为富民强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工作的热情。
--具有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全省经济总量已突破1万亿元大关,年末金融机构存款超过1万亿元,加上大量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基础设施状况大大改善,为全省经济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提供了先决条件。
--具有广阔的经济增长空间,全省工业化水平虽然较高,但工业化的历史任务远未完成,投资和消费需求潜力巨大。
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快速提升,信息技术等一些高增长行业将引领全省经济较快稳定增长。
长江三角洲地区正成为外商投资和项目转移的集中地,这对于开放度较高的江苏来说是一个锡恩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投资方向分析2024年国内经济的新趋势
投资方向分析2024年国内经济的新趋势投资方向分析:2024年国内经济的新趋势2024年,国内经济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也将发生变化。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产业升级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2024年国内经济的新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投资方向。
一、宏观经济:稳中求进的经济政策在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宏观经济政策。
为应对内外部风险,稳定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将是必要的举措。
经济政策将更加注重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从投资方向来看,下列领域将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点:1. 制造业升级:随着国内制造业的升级,高端制造业和智能制造将成为投资的重点。
机器人技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将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2.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将获得更多的投资。
新能源汽车、太阳能、风能等领域的投资潜力巨大。
3. 服务业升级:随着消费升级的加速,旅游、文化创意、体育娱乐等服务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消费升级背后的相关产业链也具备较高的投资潜力。
二、产业升级:重点推进新兴产业发展2024年,在产业升级方面,新兴产业将成为投资的重要方向。
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下是部分投资热点领域的分析:1.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将成为重点关注的方向。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前景广阔。
2. 生物医药:生物医药领域是未来投资的热门产业,包括基因工程、药物研发和医疗器械等。
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医疗水平的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3. 新能源与智能交通:在清洁能源领域,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系统等将成为投资的重点。
随着环保政策的推动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新能源与智能交通领域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科技创新:引领未来经济发展2024年,科技创新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近年来,全球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了解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个人的职业规划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进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帮助读者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有更全面的认识。
一、全球经济增长走势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呈现出多变的趋势。
在全球经济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明显上升。
然而,近期全球贸易摩擦的加剧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动荡等因素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虽然全球经济增速整体仍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下行压力不可忽视。
二、国内经济形势分析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形势对于全球经济格局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稳定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实现了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变。
然而,我国经济仍面临一系列挑战,比如产业结构调整不平衡、金融风险增加等。
因此,我国应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实现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三、消费市场分析消费市场是经济运行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
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给消费市场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电子商务在消费领域的比重不断扩大。
四、投资市场分析投资市场是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发展,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新兴领域逐渐成为投资市场的热点。
然而,我国资本市场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市场监管不到位等。
此外,随着全球贸易摩擦的加剧,投资市场也面临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五、劳动力市场分析劳动力市场是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呈现出就业率稳定增长的态势。
然而,由于整体人口规模逐渐下降和劳动力结构的不均衡等原因,劳动力市场仍面临一定的压力。
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及其走向形势与政策论文
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5%。
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达到19.1%。
投资过快增长势头继续得到抑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3.2个百分点。
消费需求增长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加快1.8个百分点。
外贸进口和出口双双超过3000亿美元。
价格涨幅趋缓,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3%,涨幅回落1.3个百分点。
随着供给能力的提高和不合理需求得到有效控制,煤电油运紧张状况比去年有所缓解。
些企业的利润空间,更成为了推动国内物价上涨的一股重要力量,被称之为“输入型通货膨胀”2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世界经济,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危机面前,我国经济理论界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迅速投入相关研究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开展学术交流,积极建言献策,努力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贡献智慧。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经济形势,是经济理论界研究分析的热点课题。
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经济形势作出了判断和分析,对如何解决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3总体经济形势向好。
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我国经济下滑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经济出现回升势头,但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仍处于困难时期。
今年前几个月的经济数据喜忧参半,表明扩张性政策尚未完全抵消经济加速下滑的影响。
也有专家认为,虽然经济增长的严峻局面得到缓解,但真正企稳回升、进入持续上升通道仍需时日。
还有专家认为,我国经济已经触底企稳,但可能不是尖底而是平底,也就是经济发展将呈现U型走势,可能要经过两三年盘整后才能重回快速增长的通道。
经济结构趋于优化。
从产业结构看,低端工业增长减速,基础设施、服务业增长加速。
高能耗行业增长减速,经济增长回暖与单位能耗下降并存。
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的投资在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整体工业回暖的作用在增强。
从区域结构看,以往主要依靠东部地区率先恢复的危机应对模式有所改变,中西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明显快于东部地区。
宏观经济形势及金融热点问题(提纲)
宏观经济形势及金融热点问题(提纲)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教授、博导雎国余一.宏观经济形势进入21世纪,中国企业家又面临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
企业小胜靠技巧,中胜靠功底,大胜靠企业的凝聚力和企业家的魅力。
企业制胜除了有赖于企业家的正确判断和合理的经济行为,也必须有赖于对整个社会经济的正确把握和判断。
宏观经济运行是否正常的衡量指标主要有六个: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就业率、居民收入平等状况、进出口贸易、环境保护。
1.29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双重转轨条件下的高增长,低通胀。
GDP平均年增长%,而通胀率出现负增长、低增长。
并且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转轨过程中实现的,在全世界没有先例。
当前人们关注的两个经济热点问题:(1).关于当前经济增长是否过热问题。
总的判断:中国经济进入新的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宏观经济运行基本上平稳、快速、健康,但在局部领域出现“过热”和生产能力过剩。
政府宏观调控必须采取差别措施。
(2).人民币是否会升值,从而调高人民币汇率问题。
总的判断:人民币确实存在升值的压力,但并不存在大幅度调整汇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同时也必须看到,人民币存在贬值的可能性。
2.城乡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变。
一个重要指标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从二亿八千万下降到二千万左右,恩格尔系数从60%以上降到40%。
3.对外开放取得明显成就。
入世是重要标志。
4.经济基础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
国有经济比重在下降,民营经济比重上升,作用加大。
5.上层建筑领域方方面面发生了程度不同的深刻变化。
但是,随着渐进式改革的深入发展,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突现出来,成为21世纪一个相当长时期中国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挑战。
这些问题是:(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如何真正摆脱困境,提高竞争力,体现它的主导地位问题。
①.国企改革的29年进程。
②.对三年脱困的评价。
2017年宏观经济形势展望和投资热点分析
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 ,增长6.7%,名列世界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30%。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下降2.3% 转为增长8.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2016年。 GDP增速虽然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以2015 年不变价计算的增量达4.6万亿元,比上年4.4万亿元增量多 1600多亿元,更为重要的是国民总收入(GNI)增长6.9%,加 快0.6个百分点,说明收入增速并没有因生产增长的回落而放慢 ,整个社会还是得到了实惠。
8
用发展去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 经济增长率主要以GDP或GNI的增长率表示。 •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 国民总收入(GNI),原称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 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初次分 配收入总额。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 素收入。
16
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结构存在严重问题
从总需求角度看,主要表现为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的 失衡。从投资方面看,存在房地产投资和实体经济的失衡, 投资增长对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依赖较大。从产业结构看, 结构矛盾表现为高耗能高污染等重化工业产能严重过剩。 从市场结构看,在资源、电信、金融、交通、教育、医疗 等产业领域存在垄断,运行效率较低。从经济增长动力结 构看,各类要素成本快速上涨,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的增长 模式已难以为继,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 管理创新驱动的模式尚待形成。
2017年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和投资热点分析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 范剑平
1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
热点03 CPI与PPI涨幅“一降一升-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分析】
2022届高考政治备考——CPI、PPI一、【热点直击】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数据,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10.7%,涨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
一个关系居民生活成本,一个关系企业生产成本,CPI与PPI涨幅“一降一升”,二者“剪刀差”继续扩大,这表明消费市场价格总体稳定,但中下游企业发展可能面临一定压力,保供稳价仍需进一步发力。
“在我国的CPI构成中,食品价格占有较高比重。
9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下降46.9%,这是拉动CPI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立坤分析。
除猪肉外,9月淡水鱼、鸡蛋和食用植物油等部分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也有所回落。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分析,9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与上月相同。
消费市场供需基本平稳,价格总体稳定。
近段时间以来,国内出现多点散发疫情,且部分地方出现台风等极端天气,各地区各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
考虑到台风等极端天气对长三角地区绿叶蔬菜造成的价格波动,上海多家批发市场通过做好供应商联动、“郊菜不足客菜补”的方式,加大客菜供应量,平稳价格,做到“产区有菜、路上有菜、市场有菜”。
国内多家大型商超在加强防疫措施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保障民生商品供应,稳定市场预期。
“遇到特殊时期,超市将及时开启‘储备’模式,在现有供货量基础上,适时增加供货量。
”北京一家大型商超有关负责人说。
“当前我国CPI平稳运行与其他主要经济体CPI涨幅高企形成鲜明对比,反映我国疫情防控有力、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郭丽岩说,展望全年,我国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供给总体较为充裕,供需动态平衡态势良好,CPI有望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与CPI的温和上涨不同,受煤炭和部分高耗能行业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9月PPI 涨幅创下了10.7%的新高。
2024年国内经济消费市场分析
2024年国内经济消费市场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的经济消费市场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预计到2024年,中国的消费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这将为国内外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发展机会。
本文将对2024年国内经济消费市场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准确、详实的数据和专业的见解。
1.宏观经济环境2024年国内宏观经济将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预计中国的GDP增速将保持在6%左右。
这得益于政府持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发展和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此外,劳动力市场稳定,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居民收入不断提高,都将推动消费市场的增长。
2.消费品市场在2024年,消费品市场将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中产阶级的壮大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对高品质、高性价比的消费品需求不断增加。
预计家电、汽车、数码产品、时尚服饰等消费品领域将迎来显著增长。
同时,健康、环保、科技型消费品也将成为消费市场的新热点。
与此同时,线上购物和跨境电商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消费品市场的增长。
3.服务业市场服务业市场在2024年将继续发展壮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旅游、休闲娱乐、健身保健、教育培训等服务领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旅游业,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老年人旅游需求的增长,国内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此外,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科技服务也将成为服务业市场的新增长点。
4.农村消费市场在2024年,农村消费市场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电商和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地区享受城市化红利的机会将加大。
预计农村消费市场将在居民日常需求、家电、家居、农产品等领域迎来快速增长。
同时,农村电商和农村旅游等新业态也将崭露头角。
5.区域消费差异中国的区域消费差异将在2024年进一步缩小。
随着内陆地区的发展,消费需求逐渐增加,东部地区对消费市场的主导地位将有所削弱。
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热点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热点分析国际经济2014年世界经济将处于危机过后的温和复苏期,逐步趋于稳定。
发达国家情况向好,新兴经济体依旧困难。
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将成为2014年国际经济的最大亮点。
美国经济增长、就业、通胀等数据向好,进一步确认了其复苏的真实性。
美国经济将再一次引领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
欧债危机已经见底,将呈现一个W形的筑底过程。
默克尔的连任和德国经济的强势,决定了欧洲经济不会往更坏的方向发展。
但欧洲的高福利、高成本发展惯性,欧元区的制度缺陷,英国经济的低迷,都将阻碍其经济复苏的步伐。
2014年的欧洲处于黎明前的黑暗,复苏在即,可是困难重重。
日本经济在2014年有较大风险。
欧美经济的企稳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是利好,但相对而言,美国QE退出造成的资本流动压力,对新兴经济体影响更大。
总体看外部环境并未有效改善。
从内部看。
新兴经济体面临劳动力、土地、资源、能源等要素成本的大幅攀升,竞争力在削弱。
通胀压力在2014年仍然挥之不去。
相对发达国家,2014年新兴经济体减速的增长格局将维持不变。
纵观2014年,尽管欧洲仍在底部徘徊、日本充满风险、新兴经济体依旧困难,但却挡不住世界经济复苏的节奏。
以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为标志,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起点已经来临。
尽管还面临诸多难题,但世界经济将再一次进入螺旋式上升的新阶段。
国内经济2014年,中国经济已悄然进入新“拐点阶段”,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6%,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014年将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继续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不仅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应有之意,更是推动体制改革、为之营造一个宽松宏观环境的迫切要求。
当前,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行,要素禀赋情况发生变化,经济领域呈现出若干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与中央经济会议针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长期与短期特征、问题,提出中长期改革方向与2014年宏观调控思路。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我国的经济形势我国经济的运行情况我国宏观经济总体走势良好一、2009、2010年的中国经济全球经济运行进入了“后危机”时期,我国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进一步稳固和加强,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2009年,任务非常明确—应对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2008年底中央出台两年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率先走出危机阴影,经济增长逐步恢复到正常轨道,并对世界经济复苏起到重要作用。
2010年的困难程度不如2009年,但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是最复杂的一年。
现在回头看,这些问题还是很好地应对过来:在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中,中国积极作出努力,维持了欧元区的经济稳定,虽然世界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的脆弱状态,但是二次探底没有出现。
在房地产问题上,遏制了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2010年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一年,为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奠定基础的关键一年。
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经济稳步回升,正在恢复到平稳、较快增长的轨道上。
可以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力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战胜来自国内外和自然界的严峻挑战,努力化挑战为机遇,取得重大发展成就:经济较快增长,农业基础得到增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善民生成效显著,不仅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而且基本上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做好经济工作的有利条件1.我国经济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2.“十一五”为“十二五”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继续提高,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也随之调整。
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内需驱动增长的模式得到进一步强化,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扩大投资是刺激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投资的适度增长是保持经济平稳、持续、较快增长的重要基础。
半年度行情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金融市场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
在过去半年里,我国资本市场经历了诸多挑战,同时也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市场走势、热点板块等多个维度,对半年度行情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宏观经济1. 经济增长: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GDP增速达到 6.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7%。
2. 物价水平: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9%,涨幅较去年同期有所收窄。
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4.6%,涨幅较去年同期有所扩大。
3. 外贸形势: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4.2%,其中出口增长6.1%,进口增长1.4%。
外贸形势总体稳定,但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三、政策环境1. 货币政策:上半年,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上半年,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75万亿元。
2. 财政政策:上半年,我国财政政策保持积极稳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实体经济。
3. 产业政策:上半年,我国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市场走势1. 上证指数:上半年,上证指数震荡上行,累计上涨5.6%。
其中,6月份涨幅最大,达到6.6%。
2. 深证成指:上半年,深证成指累计上涨6.9%,表现优于上证指数。
3. 创业板指:上半年,创业板指累计上涨9.2%,表现最为抢眼。
五、热点板块1. 科技板块:上半年,科技板块持续活跃,半导体、5G、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表现突出。
2. 医药板块:受疫情影响,医药板块成为市场热点,疫苗、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涨幅明显。
3. 消费板块:随着消费升级趋势的持续,消费板块表现稳健,食品饮料、家电、医药等细分领域表现良好。
4. 金融板块:金融板块在上半年整体表现稳定,其中银行、保险等细分领域涨幅较小。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选择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选择目前,对中国经济形势有诸多争论,其原因在于,中国经济运行有很强的独特性,其背景和原因非常复杂,政策选择的难度加大。
从不同角度观察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其结果差距很大,引起争论实属正常。
但是,如果对当前经济运行的认识不够全面甚至错误,就容易造成误判和政策决策失误。
充分认识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特点和背景,准确判断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状态,对于保持中国经济的稳定健康运行、选择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非常重要。
1.对当前经济运行的判断:低通胀(适度通胀水平)的结构性投资过热(1)GDP增长率超过过热预警线有研究报告认为,当前中国年度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应在7%~9%之间,高出9%就应当视为过热。
虽然这一衡量标准过于简单,但是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根据许多学者的研究,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8%~9%之间(也有学者认为是在9%~10%之间甚至超过10%)。
如果经济增长率长期高于潜在增长率,必然表现为经济过热。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情况看,GDP增长率超过9%往往伴随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
2003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GDP 增长连续三个季度超过9%,2003年第四季度达到10.7%,2004年第一季度达到9.7%,都接近甚至超过了经济过热的预警线。
(2)当前的经济过热主要表现为结构性投资过热主要表现为:①投资增长加快,部分行业超高速增长,投资过热的特征十分突出。
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2002年增长26.7%,比2002年加快9.8个百分点。
2004年第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0%,增幅提高15.2个百分点,只有1992年和1993年经济过热时期的增幅超过这一水平。
另外,部分行业投资超高速增长。
例如,2004年第一季度黑色金属开采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106.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增长117.5%;金属制品业投资增长130.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增长120.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投资增长91.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53.1%;纺织业投资增长100.7%;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92.6%;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增长207.8%;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增长127.2%;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增长94%。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特点及走势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特点与走势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
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
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
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一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总体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第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
上半年经济增速虽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位回稳。
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第二,物价涨幅总体可控。
虽然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但物价涨幅趋于收敛,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
第三,结构调整积极推进。
从需求结构看,在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的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
从生产结构看,农业生产投入增加,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
从收入结构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财政对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
总体上看,未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上涨势头的有利条件较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
雎国余—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及经济热点问题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及经济热点问题分析雎国余进入21世纪,中国企业家又面临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
企业小胜靠技巧,中胜靠功底,大胜靠企业的凝聚力和企业家的魅力。
企业制胜除了有赖于企业家的正确判断和合理的经济行为,也必须有赖于对整个社会经济的正确把握和判断。
宏观经济运行是否正常的衡量指标主要有六个: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就业率、居民收入平等状况、进出口贸易、环境保护。
1.24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双重转轨条件下的高增长,低通胀。
GDP平均年增长9.8%,而通胀率出现负增长、低增长。
并且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转轨过程中实现的,在全世界没有先例。
当前人们关注的两个经济热点问题:(1)关于当前经济增长是否过热问题。
总的判断:中国经济进入新的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宏观经济运行基本上平稳、快速、健康,但在局部领域出现“过热”和生产能力过剩。
政府宏观调控必须采取差别措施。
(2)人民币是否会升值,从而调高人民币汇率问题。
总的判断:人民币确实存在升值的压力,但并不存在大幅度调整汇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同时也必须看到,人民币存在贬值的可能性。
2.城乡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变。
一个重要指标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从二亿八千万下降到二千万左右,恩格尔系数从60%以上降到40%。
3.对外开放取得明显成就。
入世是重要标志。
4.经济基础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
国有经济比重在下降,民营经济比重上升,作用加大。
5.上层建筑领域方方面面发生了程度不同的深刻变化。
但是,随着渐进式改革的深入发展,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突现出来,成为21世纪一个相当长时期中国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挑战。
这些问题是:(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如何真正摆脱困境,提高竞争力,体现它的主导地位问题。
①国企改革的24年进程。
②对三年脱困的评价。
③对“债转股”的认识。
④国企从竞争领域退出、改制和股权重组问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农民的收入问题,即“三农”问题。
宏观经济分析主要数据
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主要数据宏观经济(Macro Economy)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
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1总供给与总需求;2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GDP及其增速)3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第一二三产业,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总额)4物价的总水平;(CPI,PPI)5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失业率)6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M2,信贷,人民币存款)7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
(进口,出口,顺逆差)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是高水平的和快速增长的产出率、低失业率和稳定的价格水平。
分析:2010年中国经济半年报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728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1%,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6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85830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73643亿元,增长9.6%。
1.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夏粮产量基本持平。
全国夏粮产量12310万吨,比上年减产39万吨,减少0.3%,是建国以来第三个好收成。
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713万吨,同比增长3.5%,其中猪肉产量2455万吨,增长3.6%。
2.工业增速总体较快,企业效益大幅提高。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比上年同期加快10.6个百分点。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7.7%,集体企业增长10.2%,股份制企业增长18.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7.0%。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9.4%,轻工业增长13.6%。
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16.7 %,中部地区增长20.7%,西部地区增长17.6%。
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上半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397亿元,同比增长8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36
能源安全
中国2010年进口石油2.39亿吨,占中国 国内需求的55%。
国际石油运输航线风险异常。
h
37
粮食安全
世界农产品两种类型国家: 新大陆农业-土地-种植业 传统农业-劳动力-养殖业 中国进口粮食理论上是正确选择。
h
38
面临威胁之二--环境恶化
h
27
日本经济
日本经济长达40年的世界第二位置失去 中日经济面临考验。 2010年GDP5.47万亿美元, 日元升值:1:100—1:80 日本灾害损失对未来经济喜忧参半
h
28
中国怎么办?
h
29
调控经济杠杆
利率 税率 汇率 价格
h
30
要素价格调整
货币价格 劳动力价格 土地价格 环境价格 技术研制
h
19
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h
20
2011年世界经济
乐观:“危机后” 悲观:“后危机”
h
21
当前世界经济主要挑战
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的逆差与中国的顺 差并存。
国际资本市场:美元的霸主地位将不会 动摇。
国际经济增长: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 点。
h
22
2010年美国经济
GDP:增长
失业率:上升
h
5
中国要不要加息
中国2011年4月CPI:5.3% 中国一年期存款利息:3.25% 美国联邦储蓄存款利息:0.25%
h
6
中国面临的国内环境
h
7
2001-2010年中国GDP增长速度
14%
13.00% 13%
12%
GDP增长速度(%)
11% 10.70%
10.00%
10.40%
10%
10.10%
为满足各国清偿力及储备需要,美国只 能通过对外负债的形式提供美元,美国 要保持国际逆差,必然导致美元的考验。
欧元走势值得关注。
欧元区:2010年:GDP:1.7%
CPI:12月 2.2%
h
26
“笨猪五国”(PIIGS)
葡(Portugal)、意(Italy)、希 (Greece)、西(Spain)、爱 (Ireland)。
财政赤字:扩大
债务:增加
2010年:GDP:2.6%
CPI:12月 0.5%
h
23
判断一国经济标准
1、财政赤字占GDP之比:3% 美国:10% 2、债务占GDP之比:60% 美国:90% 结论:美元贬值
h
24
“特里芬难题”
美元承担了相互矛盾的双重职能:
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提供清偿能力和 储备的需要, 维持美元的信用及可兑换 性,美国要保持国际顺差,美元必须坚挺。
Made in China与 Made by China 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 财富“所在”和财富“所有”
h
17
经济失衡
内部失衡:消费不足、投资过度 中国:投资:消费:出口 外部失衡:出口激增,顺差过大
“十二五”规划: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翻 番
h
18
温总理的结论
不稳定 不协调 不均衡 不可持续
3. 腐败比较严重的国家:TI指数在2.5-5之间, 包括巴西、南非等
4. 严重腐败的国家:TI指数在0-2.5之间,包 括印尼、俄罗斯等
h
42
中国在1995年第一次参与的41个国家中 排名40,得分2.16。
2010年度透明国际组织对178个国家的廉 洁和腐败状况进行评估,丹麦、瑞典和 新西兰并列为最廉洁国家,索马里为最 腐败国家,中国得分3.5分,排名第78位。
重点发展:服务业
重点支持:民营企业
h
10
2010年经济指标
GDP:39.80万亿元
5.88万亿美元
人均GDP:4412美元
h
11
h
1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11年:积极稳健,审慎灵活。 保增长,调结构,管通胀
h
13
我们是不是更富有?
CPI:财富的绝对贬值 M2:财富的相对贬值 上一个十年: CPI累计上涨23% M2累计上涨5.5倍
9%
9.10%
8.30% 8%
10.30%
9.60%
9.20%
7%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h
8
中国经济评价指标
GDP—地方 就业 CPI—中央 国际收支
h
9
经济增长优先战略
转向就业增长优先战略
h
39
自然环境恶化
两高一资: 高耗能 高污染 资源型
h
40
社会环境恶化
贫富对立 官民对立
h
41
透明国际腐败指数(TI)
透明国际组织成立于1993年,总部设在德国柏 林。
1. 比较廉洁的国家:TI指数在8-10之间,包 括丹麦、芬兰等
2. 轻微腐败的国家:TI指数在5-8之间,包括 美国、日本等
h
31
货币政策—稳健
货币供应量 存款准备金 利息率
h
32
财政政策—积极
退税 减税 加薪 价格改革
h
33
汇率政策—均衡
人民币升值:1:6.6—6.0 提高中国人购买力 抵御通货膨胀 平衡国际收支 结论:中国汇率政策比利率政策有效果
h
34
面临威胁之一--经济安全
h
35
金融安全
h
43
社会分配差距
收入百分比
D
基尼系数M= MN
M NE
小于0.2 绝对平均 0.2-0.4 相对平均 0.4-0.6 相对不平均 大于0.6 绝对不平均
O
人口百分比
h
44
中国经济模式转型
贸易 分配 投资 外汇 “十二五”规划 核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h
45
中国政策
前瞻性:超前预测 进取性:勇于实践 灵活性:相机而行 市场性:行政力量
3万亿美元X6.6
23万亿人民币
结论:外汇储备不能再增加了。
改变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
h
4
钱往哪去?
2010年中国M2总量超过72万亿元,同期中国 GDP总量39万亿元。
中国急需控制货币供应量; 提供更多的商品进入流通领域;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降低货币流通速度; 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 制造一部分通货膨胀的商品和服务;
h
14
怎么跑赢M2?
上一个十年: 黄金上涨350% 石油上涨200% 上证指数上涨25% 全国房价上涨500% 下一个十年是什么商品?
h
15
经济晴雨表
楼市 股市 汇市
h
16
GDP与GNP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
h
46
中国制度
改革开放前30年: 技术模仿--企业 改革开放30年后: 制度模仿--政府 “十二五”规划: 改革需要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h
47
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及热点分析
h
1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总体判断
货币太多 利息太低
h
2
中国货币数量
截至2010年底: 中国M2:72.58万亿元 美国M2:8.7万亿美元 中国M2/GDP=200% 美国M2/GDP=60% 结论:中国货币供应量超越经济需要
h
3
钱从哪来?
中国外汇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