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的几个理论

安全的几个理论
安全的几个理论

2005年2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提出安全生产“五要素”理念,即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根本。最基本内涵就是人的安全意识,确立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的安全理念。

安全法制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最有力武器。是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执法。

安全责任心是安全生产的灵魂。企业是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企业“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安全科技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手段和动力。企业要采用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组织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开发。

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基本和保障。企业是安全投资主体,要制定源头治本的经济政策。安全生产管理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

系统原理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管理对象都可以作为一个系统。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可以分若干个要素,即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按照系统的观点,管理系统具有6个特征,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

人本原理

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要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本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

预防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强制原理

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只有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系统出于安全状态。前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事故进行研究,给出了很多事故致因理论。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一方面指事故是不安全行为或者不安全条件不断演变发展的必然后果,另一方面,人们往往注意的、也是容易见到的只是事故而非事故的发展过程和形成因素。换句话说,事故只是能够看见的“冰山的尖峰”,而尖峰下面的部分往往是看不见的,冰山理论指出,重伤事故与一般事故和未遂事故的比例关系是1:29:100,而未遂事故以下的安全偏离事项的数目更大,这一理论的启示就是,在一般情况下,只有重伤事故和一般事故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只有重伤以上的事故才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局限的,要看到“冰山”的底层,才能发现事故形成的因素,才能将事故消除在萌芽时期。

因果连锁理论即“多米诺骨牌理论”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5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的因果连锁关系。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枚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几枚骨牌相继被碰倒。如果移去中间的一枚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他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阙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于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预防能量转移于人体的安全措施可用屏障防护系统的理论加以阐述,并指出屏障设置的越早,效果越好。按能量大小可建立单一屏障或多重的冗余屏障。安全责任理论

安全生产的“弹簧理论”

众所周知,弹簧受到外力按压,就会变形收缩;外力取消,立刻就会恢复原形。安全责任心的培育,也是如此。

经常进行教育,就像用手按下弹簧,责任心就会增强,长时间不教育,就像松开压紧的弹簧,立刻就会反弹。如此反复,就像弹簧压紧复松,这就是安全责任的“弹簧理论”。

安全责任的“水桶理论”

众所周知,无论是铁制水桶,还是木制水桶,无论桶壁多高,桶底多厚,但是只要铁桶的桶底出现一个小洞、一条裂缝,水桶里的水再多,都会流干,一无所用。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防微杜渐。

安全责任的“火炉理论”

一个火势熊熊的火炉,远观炉壁火红,可知定然烫人无比,不能靠近;如果靠近,未等接触,已是热气灼人;如果以手触摸,必伤无疑。安全责任的贯彻落实也是如此。

实践证明,要把保障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制度落到实处,就要把这些法律、法规、制度变成“火炉”,谁若触犯,必受严惩,以充分落实责任,保障安全。

安全责任的“责、权、利”对等理论

权利与义务,是构成安全生产责任的前置基础。任何人都有搞好安全生产的权利,也有搞好安全生产的义务。领导不仅有让员工履行责任的权利,也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健康、为他们建立工伤保险等义务。同样,处于弱势地位的员工,既有承担也有拒绝违章指挥、逃避生命威胁的权利。

设备的本质安全化

编号:SY-AQ-06755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设备的本质安全化 Intrinsic safety of equipment

设备的本质安全化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本质安全是指操作失误时,设备能自动保证安全;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能自动发现并自动消除,能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为使设备达到本质安全而进行的研究、设计、改造和采取各种措施的最佳组合称为本质安全化。 设备是构成生产系统的物质系统,由于物质系统存在各种危险与有害因素,为事故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要预防事故发生,就必须消除物的危险与有害因素,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本质安全的设备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可以杜绝或减少伤亡事故,减少设备故障,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安全生产。本质安全化正是建立在以物为中心的事故预防技术的理念上,它强调先进技术手段和物质条件在保障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希望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安全科学的成就,从根本上消除能形成事故的主要条件;如果暂时达不到时,则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安全措施,形成

最佳组合的安全体系,达到最大限度的安全。同时尽可能采取完善的防护措施,增强人体对各种伤害的抵抗能力。设备本质安全化的程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高。 从人机工程理论来说,伤害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做到人—机—环境系统的本质安全化。因此,本质安全化要求对人—机—环境系统作出完善的安全设计,使系统中物的安全性能和质量达到本质安全程度。从设备的设计、使用过程分析,要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设计阶段:采用技术措施来消除危险,使人不可能接触或接近危险区,如在设计中对齿轮系采用远距离润滑或自动润滑,即可避免因加润滑油而接近危险区。又将危险区完全封闭,采用安全装置,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等,都是设计阶段应该解决的安全措施。 (2)操作阶段:建立有计划的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制度;采用故障诊断技术,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状态监督;避免或及早发现设备故障,对安全装置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安全装置始终处于可靠和待用状态,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等。

安全生产标准化八大要素

1、目标职责:目标、机构和职责(机构设置、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全员参与、安全生产投入、 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2、制度化管理:法律标准识别、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文档管理(记录管理、评估、修订) 3、教育培训:教育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外来人员) 4、现场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设备设施建设、设备设施验收、设备设施运行、设备设施检维修、检测 检验、设备设施拆除、报废)、作业安全(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作业行为、岗位达标、相关方)、职业健康(基本要求、职业病危害告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警示标志) 5、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控制、变 更管理)、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隐患治理、验收与评估、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预测预警 6、应急管理(应急准备:应急救援组织、应急预案、应急设施、装备、物资、应急演练、应急救援信 息系统建设、应急处置、应急评估 7、事故管理: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 8、持续改进:绩效评定、持续改进 5、核心要求 5.1目标职责 5.1.1目标 企业应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文件化的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目标,并纳入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目标。 5.1.2机构和职责 5.1.2.1机构设置 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应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配备相应的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按照有关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建立健全从管理机构到基层班组的管理网络。 5.1.2.2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 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并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 5.1.3全员参与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念.

通用部分 1.危险源:危险源被定义为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4.风险:风险是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何后果的组合。 5.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6.风险预控:风险预控是指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 7.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泛指可能产生风险或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 8.不安全行为一般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员行为,而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员直接和间接行为,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不安全行为指的是广义的不安全行为。如煤矿从业人员“三违”行为。 9.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基本原则:理念创新、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基于风险的管理方法、安全投入、持续改进。 10.事故致因理论是通过对大量典型事故致因的分析、统计和归纳提炼后,提出的事故发生机理和模型。 11、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12.AQ/T1093—201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包含8个部分、46个要素和若干具体指标。 13.煤矿安全风险预管理体系的特点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为重点、以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为基础、以PDCA循环方法为运行模式、依靠科学的考核评价体制推动体系有效运行。 14.危险源辨识方法: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可分为经验对照分析和系统安全分析两大类。 15.风险评估的目的是队煤矿所有风险管理对象进行风险等级划分,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重点区域和项目,是为风险刮泥确定目标的过程。 16.根据系统的复杂程度,需根据行业特点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确定。 17.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应覆盖煤矿所辖区域和生产运营的全过程,包括人、机、环、管4个方面。 18.煤矿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之前应对其范围给予确定,在通常情况下,煤矿至少应对所有区域、活动、设备、设施、材料物质、工艺流程、职业健康、环境因素、工具及器具、火灾危险场所等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估。

安全系统分析理论及方法

安全系统分析理论及方法 IEC简介 姓名王文博 所在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控制工程1314 学号13125108 指导教师周达天

一、IEC协会简介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于1906年,至2013年已有107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负责有关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1.1IEC协会的产生 1887-1900年召开的6次国际电工会议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电工标准化机构,以解决用电安全和电工产品标准化问题。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召开的国际电工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建立永久性机构的决议。1906年6月,13个国家的代表集会伦敦,起草了IEC章程和议事规则,正式成立了国际电工委员会。1947年作为一个电工部门并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76年又从ISO中分立出来。 目前有超过130个国家参与国际电工委员会,其中67个国家是成员,另外69个国家则是非正式成员的身份加入其分支机构。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总部最初位于伦敦,1948年搬到了位于瑞士日内瓦的现总部处。 我国1957年参加IEC,1988年起改为以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名义参加IEC的工作,现在是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名义参加IEC的工作。中国是IEC的95个技术委员会和80个分委员会的P成员。目前,我国是IEC理事局、执委会和合格评定局的成员。 1.2 IEC协会的宗旨 IEC的宗旨是,促进电气、电子工程领域中标准化及有关问题的国际合作,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为实现这一目的,IEC出版包括国际标准在内的各种出版物,并希望各成员在本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本国的标准化工作中使用这些标准。近20年来,IEC的工作领域和组织规模均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今天IEC成员国已从1960年的35个增加到60个。他们拥有世界人口的80%,消耗的电能占全球消耗量的95%。目前IEC的工作领域已由单纯研究电气设备、电机的名词术语和功率等问题扩展到电子、电力、微电子及其应用、通讯、视听、机器人、信息技术、新型医疗器械和核仪表等电工技术的各个方面。IEC标准已涉及了世界市场中的35%的产品,到本世纪末,这个数字可达50%。 1.3 IEC协会标准 IEC标准的权威性是世界公认的。IEC每年要在世界各地召开一百多次国际标准会议,世界各国的近10万名专家在参与IEC的标准制订、修订工作。IEC现在有技术委员会(TC)89个;分技术委员会(SC)107个。IEC标准在迅速增加,1963年只有120个标准,截止到2000年12月底,IEC已制定了4885个国际标准。

本质安全型防爆技术

第一章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基本知识 一引言 随着石油、化工、煤矿等工业的发展,防止爆炸性事故的发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又难免会产生爆炸性物质的泄漏,形成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 据资料介绍,煤矿井下约有2/3场所,石油开采和精炼厂约有60%-80%场所为爆炸性危险场所,所以使用在这些场所的电气设备都必须采取防爆措施,才能避免成为危险点燃源。 二爆炸的基本观念 要了解爆炸就要熟悉燃烧现象。燃烧现象的出现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即要有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点燃源,三者缺一不可。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它是可燃物质在点燃源能量的作用下,在空气或氧气中,进行化学反应,引起温度的升高,释放出热辐射及光辐射的现象。如果燃烧速度急剧加快,温度猛烈上升,导致燃烧生成物和周围空气激烈膨胀,形成巨大的爆破力和冲击波并发出强光和声响,这就是爆炸。 爆炸分凝聚相爆炸和分散相爆炸两类。凝聚相爆炸指炸药类的爆炸,分散相爆炸指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形成的爆炸。 三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的几个主要参数 1. 闪点 闪点是指在标准条件下,使液体变成蒸气的数量能够形成可燃性气体/空气混合物的最低液体温度。 液体的闪点越低,引燃的危险程度越大。如环氧丙烷的闪点为-37.2℃,不仅在冬天户外场所蒸发蒸气,而且在常温时会快速蒸发蒸气。 液体周围环境温度是影响液体蒸发的主要依据。我国规定了最高环境温度为45℃作为分界线,闪点高于45℃的称可燃性液体;闪点低于45℃的称易燃性液体。 可燃性液体在常温储存没有爆炸危险性。但当可燃性液体呈雾状颗粒状态及操作温度高于液体闪点时同样有爆炸危险性。 2.爆炸极限与范围 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性气体(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能引起爆炸的最低浓度(爆炸下限)或最高浓度(爆炸上限),介与爆炸下限和上限中间的浓度范围称爆炸范围。 爆炸范围越大,则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机会越多;爆炸下限越低,则形成爆炸的条件越易。 3.相对密度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相对密度是指可燃性气体(蒸气)与空气密度的比值(空气为1)。 相对密度是研究爆炸性混合物扩散范围的重要依据。比空气轻的可燃性气体(蒸气)会扩散至周围空间的上部区域,比空气重的可燃性气体(蒸气)停留在周围的空间下部区域。 四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的分类、分组 1. 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分类: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防爆原理

编号:SY-AQ-07677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防爆原理Explosion proof principle of intrinsically safe electrical equipment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防爆原理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是:通过限制电气设备电路的各种参数,或采取保护措施来限制电路的火花放电能量和热能,使其在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周围环境的爆炸性混合物,从而实现了电气防爆,这种电气设备的电路本身就具有防爆性能,也就是从“本质”上就是安全的,故称为本质安全型(以下简称本安型)。采用本安电路的电气设备称为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由于本安型电气设备的电路本身就是安全的,所产生的火花、电弧和热能都不能引燃周围环境爆炸性混合物,因此本安型电气设备不需要专门的防爆外壳,这样就可以缩小设备的体积和重量,简化设备的结构。同时,本安型电气设备的传输线可以用胶质线和裸线,可以节省大量电缆。因此,本安型电气设备具有安全可靠、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制造维修方便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防爆电气设备。但由于本安型电气设

安全管理八大要素

安全管理八大要素 安全管理是在企业安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理念和行为准则。它包括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体系。企业应把安全文化建设当作安全生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突出以人为本,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全面强化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变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从而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企业在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中,必须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关系: 一、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有其内在联系,但安全文化不是纯粹的安全管理,企业安全文化也不是企业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有投入、有产出、有目标、有实践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背景,是理念和精神支柱。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是互相不可取代的。它们都是为了人的安全和健康,但各自的目标值和广度及深度大不相同。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是有机的统一,安全文化来源于安全管理,指导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又提炼了安全文化,丰富了安全文化的内容和理念。 二、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建设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是从属于企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依赖于企业文化这个基础,没有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安全文化也就没有了根基。因此,在搞好安全文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安全文化以有形或无形的渠道,正式或非正式的传播方式在企业员工中树立一种全新的“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以此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向深层次发展。 三、全文化与学习型组织创建的关系 搞好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首先要组织编写《安全文化手册》,这是最基础的工作。在此基础上,要大力开展宣传贯彻《安全文化手册》活动,充分利用各基层单位学习型组织的网络优势、政治优势和传播优势,将《安全文化手册》的内容纳入到学习型组织的学习内容中,真正落实“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赋予学习型组织贴近安全生产、贴近企业发展的实际内容和现实意义。同时,也希望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能够在学习宣传贯彻《安全文化手册》的活动中,与安全文化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取得成果。以安全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带动企业文化建设向前发展。 四、安全理念和安全生产的关系 安全理念是企业在安全方面的诸项工作科学发展的综合体现,是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深层思考,是灵魂和精髓。安全理念的培养、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着安全生产的进程和生产质量的高低,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企业安全生产的本身分析,安全理念是一种精神理念,没有安全理念的精神支柱,是很难保证安全生产的。因此,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安全理念的确立是第一位的,而安全生产活动则是第二位的。 五、思想教育与经济处罚的关系

安全系统工程题培训讲学

安全系统工程题

第一章概论 1、安全系统工程:是以安全学和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安全工程、系统工程、可靠性工程等为手段,对系统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控制以期实现系统及其全过程安全目标的科学技术。 2、安全系统工程:是采用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预先识别、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评价并控制系统风险,使系统安全性达到预期目标的工程技术。 3、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系统具有如下特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有序性、环境适应性、动态性。 5、系统工程: 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 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现代科学技术为研究手段,以系统最佳化为研究目标的科学技术。 6、可靠性: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7、可靠度:是衡量系统可靠性的标准,它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8、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人子系统、机器子系统、环境子系统。(“人—机—环境”系统) 9、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安全决策与事故控制。 10、安全系统工程的任务: 1、危险源辩识。 2、分析、预测危险源由触发因素作用而引起的事故类型和后果。 3、设计、选用安全措施方案,进行安全决策。 4、安全决策的措施与实施。 5、对措施的效果作出总体评价。 6、不断改进,使系统达到最佳状态。 11、安全系统工程的应用特点:系统性、预测性、层序性、择优性、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性。 第二章系统安全分析 1、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1、安全检查表(SCL) 2、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3、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4、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5、事件树分析(ETA) 6、事故树分析(FTA) 7、因果分析(CCA) 2、进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选择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以下问题:

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编号:SM-ZD-62946 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原理 与特点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引言 在许多化工工业过程中,需要处理一些易燃易爆的工艺介质。为确保人员生命和生产装置的财产安全,防爆技术已经应用于各个行业及相关专业,形成一系列的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并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发展。对于自动化仪表,最常用的防爆形式是本安型、隔爆型和增安型。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低功耗电子器件的不断诞生,本安防爆技术的得到了更为广阔的推广和应用。特别是由于本质安全型(简称本安型)防爆形式与其他防爆形式相比,不仅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而且还具有易操作和维护方便等特点,因此这种通过抑制点火源能量为防爆手段的本安型防爆仪表已被制造商和用户接受。 2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2.1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原理 本安防爆技术实际上是一种低功率设计技术。例如对于

本质安全管理理论基础: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管理理论基础: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成为安全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一些人认为它是一种全新的安全理念,将会从根上改变人类在事故治理和预防上的被动局面。但是,我们知道任何新技术新思想都不是凭空创造的,都需要以已经存在的部分作为基石,本质安全思想也毫不例外,它的出现反映出人类在事故预防技术及思想上的脆弱性以及对安全性的渴求。面对着频繁发生的空难、海难、矿难以及大量难以预测和预防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山体滑坡、泥石流及雪崩等,人们期盼着找到一种有效途径,从此可以一劳永逸的预防甚至是杜绝事故,于是人们在安全管理实践中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提出了大量事故成因理论,如人为失误论、骨牌论、综合论等等,试图从源头入手,对事故进行预防和治理。似乎每一种理论都很美好,但现实世界的事故及灾难仍然漫不经心的发生,对人类的种种美好愿望和殷切期盼显得如此漠不关心。究竟是现有的理论存在欠缺?还是事故本身就具有不可预测性和预防性?本质安全管理思想的出现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吗?面对种种疑惑,本文将从本质安全概念的诠释入手,对本质安全管理理论体系进行必要的梳理。 1本质安全管理思想的由来及本质安全的诠释 1.1本质安全管理思想的由来 本质安全概念的提出距今已过半个世纪,最初该概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宇航技术界,主要是指电气系统具备防止可能导致可燃物

质燃烧所需能量释放的安全性(Thesafetyofelectricalsystemsinpreventingenergyreleasewhichmightcausefl ammablesubstancestoignite)。在本质安全概念明确提出之前,就有与此概念非常接近的概念,也就是所谓“可靠性”。如美国航空委员会在1939年提出飞机事故率的概念和要求,这有可能是最早的可靠性概念;1944年纳粹德国试制V-2火箭时提出了最早有关系统可靠性概念,即火箭可靠度是所有元器件可靠度的乘积。 国内本质安全研究开展的并不晚,其前身是20世纪50年代关于电子产品的可靠性研究,但在学术上明确提出本质安全概念应该是在20世纪90年代,此后本质安全研究如雨后春笋,有大量学术论文发表,其中有相当数量是针对本质安全定义的,几乎在每个研究本质安全的行业都有自己对本质安全含义的界定。 1.2本质安全概念的诠释 目前,国内在本质安全定义上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在外文文献中,与本质安全意思比较接近的关键词就有三个,如“Intrinsicsafety”、“Inherentsafety”和“Essentialsafety”。在英文辞典中“Intrinsicsafety”是作为一个固定词组使用的,表示“原有安全度”,近似于我们所说的“本质安全”。另外,在中文中“本质”本来就有“原有”的意思。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在将“本质安全”翻译成英文时,还是用“Intrinsicsafety”。 与英文中表达“本质安全”意思用到三个不同词组不同,中文表达“本质安全”只有一个词组,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在该项研究中已经形

《安全文化》之企业八大安全文化理念

企业八大安全文化理念 我公司安全文化是在顺安公司前身的产生、成长、壮大中逐步沉淀、积累、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它与公司的发展相生相伴,与企业的命运紧密相连,是员工血与泪的真谛昭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升华。 文化沉淀始于前,昭然若示显于今。顺安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长期积累形成的独具火工企业特征的安全管理理念、管理作风、安全价值观等一系列安全文化,都已经或正在折射出我文化的思想光辉,都已经或正在显示着我文化的感染力、辐射力、影响力,都已经或正在作用于我公司的兴盛发展。经整理提炼后归结为以下“八大安全理念”: 1、安全管理哲学──安全是相对的,安全是可控的。 火工品生产属高危行业,安全威胁非常大,但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在火工品生产中,只要坚持技术的保障和人的行为的规范进行努力控制,做到不发生质变,就是安全的。 2、安全价值观──以人为本,关爱生命。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始终是任何工作取得成败的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因此以人为本是基础;黄金有价,生命无价,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关爱生命是前提。 3、安全管理理念──抓大不放小。 火工品生产无小事,只要有丝毫的疏忽,就会厂毁人亡,大的安全隐患非抓不可,小的安全隐患也不能放过,抓大不能放小。 4、安全绩效理念──以成败论英雄。 安全工作重过程,更重结果,结果决定一切,以成败论英雄。 5、安全认识理念──人人要安全,人人会安全。

生命是自己的,安全是自己的,安全生产利己利人,要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学会安全生产。 6、安全行为准则──轻拿轻放,无声无尘,防火防爆,定员定量;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火工品易燃易爆,传输过程要轻拿轻放,作业环境要无声无尘、定员定量,生产和存储要防火防爆; 自己的身体,自己不能作贱也不愿被别人伤害;别人的身体,没有理由去伤害。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 7、安全操作理念──安全第一,生产第二,不安全不生产。 安全与生产是辨证统一的,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不安全而生产,生产的结果将毫无意义,安全必须摆在第一位,不安全不生产。 8、安全管理作风──严、精、实。 严:管理要严,执法要严;精:安全各环节工作考虑要周密精细;实:安全措施要扎实,安全责任要落实。

最新安全管理学试题2

一、选择题: 1.某企业在负责人的领导下,建立了有序的多级安全管理体系,该体系中各级(层次)部门各司其职,某层次解决不了的问题,由上一层次来协调,下一层次服从上一层次的有效控制。请问这种安全管理方式符合下列哪种管理的基本原则? A.整分合原则B.封闭原则C.激励原则D.动力原则 答案:A 2.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把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和企业安全状况等信息收集起来,传递回管理部门,将这些信息分析处理后与已制定的安全管理目标相比较,然后对管理工作采取相应的调整,最终使安全管理实现预定的目标。这种工作过程应用了管理中的_____原则。 A.调整B,反馈C.弹性D.激励 答案:B 3.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的_____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系统原理中的封闭原则。 A.变化B.传输C.闭合D.关闭 答案:C 4.安全管理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并且正确地应用动力,从而激发人们保障自身和集体安全的意识,自觉地积极地搞好安全工作。这种管理原则就是人本原理中的_____原则。 A.保障B.反馈C.激发D.动力 答案:D 5.人本原理中的激励原则,是指以科学的管理手段,激发人的_____,使人充分发挥出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有效的管理。 A.主观愿望B.内在潜力C.工作爱好D.团结精神 答案:B 6.若某企业职工能够抵制违章指挥,从而避免了工伤事故的发生,企业管理部门及时对违章责任人进行相应的批评和处罚,并对坚持不违章作业的职工给予表扬和奖励。这种管理方法主要应用了下列哪种管理的基本原则? A.激励原则B.能级原则C.封闭原则D.弹性原则 答案:A 7.某企业安全管理分为厂级、车间级和班组级,并在各级配备了与工作要求能力相当的安全管理人员,授予这些人员相应的权利和职责。这种管理模式是应用了_____原则。 A.整分合B.能级C.反馈D.监督 答案:B 8.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及时适应客观事物各种可能的变化,实行有效的动态管理。这种管理原理被称之为_____原则。 A.系统B.人本C.弹性D.动态 答案:C 9.构成企业管理系统的各个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而且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这就是系统原理中的_____原则。 A.关联B.动态相关性C.动态D.运动 答案:B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技术要求

——方案计划参考范本——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技术要求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本安型电气设备分单一式和复合式两种,单一式本质安全型电气 设备的外壳可采用金属、塑料及合金制成。外壳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并具备一定的防尘、防水、防外物能力。对一般环境使用的设备,其 防护等级不低于IP20;对用于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的外壳,应具有防 化学腐蚀能力;对用于采掘面工作的电气设备,其外壳防护等级应达 到IP54。使用塑料外壳时要防止产生静电,且塑料外壳的材质要采用 不燃性或难燃性材料制成。采用合金外壳的材质中的含镁量不超过0.5%,以防止由于摩擦产生危险火花。本安型电气设备的电源有两种:独立电源和外接电源。独立电源是指干电池、蓄电池、光电池、化学 电池等。外接电源是指经动力电阿引入、经电源变压器供电的电源。 常用的独立电源是干电池和蓄电池,这是电阻性电路的电源。如果电 池的实际最大短路电流不超过最大安全电流,那么电池可作为本质安 全电源直接使用;如果最大短路电流超过了设计允许值,则应串联限 流电阻后方能使用。煤矿井下使用的本安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大多数是 从动力电网引入经电源变压器变压整流后的电源,一般为隔爆兼本质 安全型。对于电源变压器的输入绕组应设有熔断器或断路保护装置, 变压器铁芯要接地,变压器的本安电路接线端与非本安端子应分两侧 布置,以防碰触和击穿,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表1的规定。 电源变压器绕组的分布可采用不同的方式:①向本安电路供电的绕组 与其他绕组分开布置;②向本安电路供电的绕组与其他绕组内外分布,但在两种绕组间要采取加强绝缘的措施,并按表2,的规定进行变压器 的绝缘耐压试验;③向本安电路供电的绕组与其他绕组内外分布,但

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特点(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特点(新 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的特点(新版) 针对电火花和热效应是引起爆炸性危险气体爆炸的主要引爆源,本质安全技术通过限制电火花和热效应两个可能的引爆源来实现防爆。因此,它是最安全、最可靠的防爆技术。它实际上是一种低功率设计技术。通常对于氢气(ⅡC)环境(最易爆环境),将电路功率限制在1.3W左右。这种本质安全技术能很好地适用于工业自动化仪表。尤其是近年来,本质安全仪表在某些品种上已占主导地位,并且还在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例如,由某国外著名仪表厂商对前几年压力变送器的销售情况进行的统计就可说明这一点:安全栅销售情况比较表 产品类型 销售份额 无火花型

10% 普通型 20% 防爆型 30% 本安型 40%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微电子、微处理器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自动化仪表已趋向于低功耗、电子化、小型化,更加容易实现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防爆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仪表上有如下显著的特点: a)适用范围广:本安技术是唯一可以在0区危险场所使用的防爆技术。 b)操作方便:可以带电对现场仪表进行操作,与安全场所的操作一样。 c)造价低:不需要设计工艺复杂,体积庞大且又笨重的隔爆外

本质安全理论

本质安全理论 我国开始从事本质安全电路理论研究的时间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虽然我国起步比较晚,但是从目前国内的发展状况来看,无论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本质安全产品设计方面发展的速度都很快。进入六十年代我国自行设计的矿用本质安全设备开始投入使用。七十年代初我国设计的本质安全产品开始在石油、化工等领域应用[32]。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内在本质安全理论研究方面进步很快,已经接近国际水平。对电阻性电路的放电特性从理论上分析研究[7];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具体试验对电感电路先后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33_40];此后,一些专家和学者又对电容性电路以及复杂电路的放电特性与引燃特性做了深入的研究和理论分析[41_44],并且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在本质安全产品方面国内生产的相关产品与一些国家的同类产品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国内生产的隔爆兼本质安全电源产品及相关产品较多,如:KDW15/16/22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源箱、MCDX-III隔爆兼本质安全型不间断电源、DXJ-24矿用隔爆兼本安电源、 KDW17矿用隔爆兼本安电源、CK-26矿用隔爆兼本安电源、TK220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源等[45_48]。但其输出功率一般都比较小,很难满足目前煤矿生产的需求。 1 本质安全电路基本原理、分类及火花放电形式 本质安全电气设备防爆基本原理是:通过限制电气设备电路的各种参数或采取保护措施来限制电路的火花放电能量和热能,使其在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周围环境的爆炸性混合物,从而实现电气防爆[48]。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根据其安全程度不同分为ia和ib两个等级。ia等级是指电路在正常工作、一个或两个计数故障时,都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ib等级是指电路在正常工作或一个计数故障时,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49]。 电路放电火花的基本形式为:火花放电、弧光放电、辉光放电和由三种放电形式组成的混合放电。火花放电是在接通和断开电容电路时,击穿放电间隙中的气体而产生的,其特点是低电压大电流放电。弧光放电是由某种形式的不稳定放电不断转化而产生的,如高压击穿时产生的放电形式,特点是:可以产生持续的电弧、电流密度大、放电能量集中、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的能力强,电感性电路放电形式属弧光放电。辉光放电是在高电压小电流的条件下产生的放电形式,其特点是:放电能量不集中、能量散失大、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的能力差[29]。由于弧光放电是最危险的放电形式,因此电感性电路是研究本质安全电路的重要内容。 2 本质安全电路相关的数学模型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手册(可编辑)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管理手册 SDXX-ES-A-2009-I/O 神东分公司洗选加工中心 二零零九年四月 关于下发洗选加工中心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通知 中心所属各单位: 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心安全管理综合水平,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结合我中心的安全生产实际,建立了一套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以PDCA管理为运行模式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实现生产过程中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达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考核评分标准》和《风险管理手册》、《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管理制度汇编》、《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手册》。 经审核,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既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煤炭行业相关标准的要求,又符合我中心安全生产管理实际,现批准发布,请各单位,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并遵照执行。

二OO九年四月一日编审委员会 主任:王伟 副主任:赵厚增 委员:张富奎宋文革陈桂刚李继军 李欣何宗政崔巍孙建荣 执行主编:李继军 执行副主编:李运 执笔编撰:李运李建国薛保生徐长勇孙平 王文翠谢广春许伟王东赵罗平 王立新兰小进张树桥 前言 本质安全管理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PDCA管理为模式,体现了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特点,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达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 体系主要由“风险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保障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和辅助管理”五大部分构成。同时依据《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实施指南》要求编制了“洗选加工中心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考核评分标准》、《风险管理手册》、《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管理制度汇编》和《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手册》。 《管理手册》:明确了管理方针、目标,描述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

试析企业安全管理中本质安全理论的运用(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试析企业安全管理中本质安全理论的运用(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试析企业安全管理中本质安全理论的运用 (标准版) 无论是在社会发展的哪一阶段,安全管理都是生产企业相当重视的内容,因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安全生产。以生产企业为例,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产品生产,可能会涉及到较多人员、设备和材料,在这些生产因素中,任何一方出现安全问题都将严重影响企业的顺利生产运营,因此必须要保证安全生产作业。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要在企业的生产建设管理中运用本质安全理论,对安全生产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以降低安全隐患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对企业进行更加安全的生产管理,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创收提供保障。 一、本质安全理论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管理体系层面

要想达到对企业安全管理的目标,首先要对本质安全理论的相关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本质安全理论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到两点:一是要保证生产设备以及技术工艺等相关方面不发生安全事故,二是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还要能确保顺利的完成生产任务。基于上述两点要求,可见本质安全管理所具有的功能正是当前企业所需要的,在当前的生产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促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遵循安全生产的管理理念有助于实现一体化的安全生产体系,将安全管理功能更加有效的发挥出来。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不具备相当丰富的经验,是很难做到上述要求的,因此,笔者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阐释了本质安全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首先,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这一部分中主要包含了以下两点内容,一是规章制度的建立方面,二是操作规程的具体完善方面,这两点都是对安全管理的进一步约束,使其能够朝着更加健全与完善的方向发展。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将各项工作进行具体的细化,以此实

八大安全文化理念

八大安全文化理念 我公司安全文化是在顺安公司前身的产生、成长、壮大中逐步沉淀、积累、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它与公司的发展相生相伴,与企业的命运紧密相连,是员工血与泪的真谛昭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升华。文化沉淀始于前,昭然若示显于今。顺安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长期积累形成的独具火工企业特征的安全管理理念、管理作风、安全价值观等一系列安全文化,都已经或正在折射出我文化的思想光辉,都已经或正在显示着我文化的感染力、辐射力、影响力,都已经或正在作用于我公司的兴盛发展。经整理提炼后归结为以下“八大安全理念”: 1、安全管理哲学——安全是相对的,安全是可控的。 火工品生产属高危行业,安全威胁非常大,但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在火工品生产中,只要坚持技术的保障和人的行为的规范进行努力控制,做到不发生质变,就是安全的。 2、安全价值观——以人为本,关爱生命。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始终是任何工作取得成败的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因此以人为本是基础;黄金有价,生命无价,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关爱生命是前提。 3、安全管理理念——抓大不放小。 火工品生产无小事,只要有丝毫的疏忽,就会厂毁人亡,大的安全隐患非抓不可,小的安全隐患也不能放过,抓大不能放小。 4、安全绩效理念——以成败论英雄。

安全工作重过程,更重结果,结果决定一切,以成败论英雄。 5、安全认识理念——人人要安全,人人会安全。 生命是自己的,安全是自己的,安全生产利己利人,要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学会安全生产。 6、安全行为准则——轻拿轻放,无声无尘,防火防爆,定员定量;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火工品易燃易爆,传输过程要轻拿轻放,作业环境要无声无尘、定员定量,生产和存储要防火防爆; 自己的身体,自己不能作贱也不愿被别人伤害;别人的身体,没有理由去伤害。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 7、安全操作理念——安全第一,生产第二,不安全不生产。 安全与生产是辨证统一的,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不安全而生产,生产的结果将毫无意义,安全必须摆在第一位,不安全不生产。 8、安全管理作风——严、精、实。 严:管理要严,执法要严;精:安全各环节工作考虑要周密精细;实:安全措施要扎实,安全责任要落实。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前言 建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背景及意义 煤炭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构成中一直占70%左右,我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一产煤大国,而且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在今后几十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目前我国拥有各类煤矿2 万多座,但我国煤矿事故年死亡人数却占到了世界煤矿事故年死亡人数的80%以上。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但煤矿安全生产仍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有重点煤矿的安全形势仍然令人担忧,重大事故时有发生。煤矿重大事故的不断发生不但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也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和政治影响。 在煤矿企业中,安全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要求。多年以来,我国的煤矿企业积极探索和实践煤炭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尤其是近年来,安全管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本质安全管理的思想也应运而生,并在多家煤矿企业得以贯彻执行,取得了初步成效。 神华集团是国内较早探索本质安全管理的煤矿企业。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推广是一个战略问题,它既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效益工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大力推行,必将在很大程度上使煤矿的安全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考虑到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现实需要以及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2005 年年底,在国家煤炭安全总局组织下,开始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符合煤矿实际的安全管理体系,即“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研究” 。2007 年3 月在神华集团上湾煤矿和徐州矿务集团权台煤矿开展首批试点工作。

第 2 章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简介 2.1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及相关术语 2.1.1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概念 (1)本质安全管理的定义本质安全管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根本目标的,以预控为核心的,以危险源辨识和本质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为基础的,与传统安全管理相比更有效、更科学、更系统的管理,能使我国的煤矿安全状况得到根本改善,达到国际先进安全管理水平的一种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 (2)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以预控为核心的、持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 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切断安全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杜绝已知规律的、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煤矿生产事故发生的煤矿本质安全目标。 2.1.2本质安全管理的相关术语 (1)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2)风险: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 (3)危险源辨识: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 (4)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此过程往往伴随着对风险的排序、分级。 (5)风险预控: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的出现的过程。 (6)危险源监测: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动态信息的过程。 (7)风险预警:对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时发出危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活动。 (8)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