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谈判制度在我国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JOU RNA L O F RENM I N U N IV ERSIT Y OF CHINA
No.2 2004
[收稿日期] 2003-10-01
[作者简介] 程延园(1963-),湖北襄樊人,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劳动关系、劳动法研究。
集体谈判制度在
我国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
程延园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北京100872)
[摘 要] 集体谈判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机制,也是现代西方国家规范和调整劳动关系十分奏效的基本手段和主要方法。它不仅规定了劳动者的工资福利水平,而且本身就是化解劳资冲突的一种重要方式。解决我国在推行集体谈判制度中面临的问题,是发挥集体谈判调整作用的基础。集体谈判既是确保现行法律执行的手段,又是创建新规范的重要形式。集体谈判制度发展的方向,依赖于我们选择协约自治还是政府主导模式。
[关键词] 集体谈判;劳动关系;机制
[中图分类号] D9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420(2004)02-0136-07
一
在大多数西方国家,除非劳动者个人拥有企业急需但劳动力市场又十分短缺的特殊技能,否则,他们更倾向于与其他劳动者联合起来共同确
立就业条件和待遇,以防止雇主提供不利于自己的劳动条件。于是,一些工人团体或工会便开始与雇主或雇主群体就工会会员的就业条件和待遇进行谈判和协商,这种方式被称为集体谈判。
/集体谈判0这一术语是由英国学者西德尼#韦布(Sidney Webb)和比阿特丽斯#韦布(Beatrice Webb)首先提出的。韦布夫妇在其研究工会和集体谈判的代表作5产业民主6(1902年)一书中指出:/在无工会组织的行业,劳动者个人无论是在寻找工作,还是接受或拒绝雇主提供的就业待遇
时,除了考虑自身所处的紧急状况之外,并没有与
其同伴进行交流。为了出卖劳动力,劳动者个人不得不与雇主进行艰难的个人交涉,但如果工人们团结起来,推选代表以整个团体的名义与雇主谈判,其弱势地位将会即刻得到改变。雇主也无须再分别与每个雇员签订一系列的个别劳动合同,而只要签订一个能够满足集体意愿、规定集体劳动条件的协议即可。根据这一集体协议所确立的准则,自签订之日起,所有特定群体、特定阶层、特定等级的人员都要遵守。0[1]这一论述阐明了集体谈判制度的起源。
集体谈判制度的产生与工业革命所引发的经
济、社会、人口的变化是分不开的。技术革新带来的机械化使一些劳动者的传统技能没有了用武之地,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加剧,形成了劳动力的买方市场,单个劳动者难以通过个别谈判与雇主进行
)
136)
抗衡,维护自身利益,因而出现了劳动者组成的群体性组织,并开始了集体谈判。最初雇主反对与工会进行谈判,国家法律也只承认个人劳动合同,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家对集体谈判在一定程度上才放松了限制。20世纪中期之后,集体谈判成为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机制。
集体谈判是劳动力市场机制运行的必要条件。劳动力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依赖于市场主体力量的相互平衡和制约,依赖于建立规范的程序规则。劳动关系具有隶属关系的属性,劳动者处于相对弱者的地位,使得劳动者个人难以在劳动力市场上与雇主相抗衡,而劳动关系具有的人身关系特点更加重了这种失衡。集体谈判制度的建立,可以使劳动者个人意志通过劳动者团体表现出来,由团体代表劳动者个人交涉劳动过程中的事宜。这有助于克服个别劳动关系的内在不平衡,增强劳动者一方的力量,有效地促使双方互相让步,达成妥协,签订协议,降低诸如怠工、辞职等冲突产生的副作用。因而,集体谈判被认为是使劳资冲突规范化的一项伟大的/社会发明0,是现代民主社会中每一位劳动者都拥有或应当拥有的特定权利。[2]集体谈判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手段和国际惯例,它不仅确立了集体劳动关系调整的正式规则,而且本身就是解决冲突的一种重要机制。通过集体谈判规范劳动关系事务,构成了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制度的核心。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不存在集体谈判制度。在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劳动就业制度发生了重大改变,基于劳动合同产生的新型雇主)雇员关系取代了国企的终生就业关系。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代表企业,企业代表职工,主体界限模糊、利益关系不明的状况正在得到彻底改变。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入集体协商制度。1994年颁布的5劳动法6对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做了原则性规定。但总体上讲,这一制度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集体谈判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过程中,企业劳资矛盾凸现,劳资纠纷陡增,大量工人下岗,静坐、怠工、罢工、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频繁,劳动争议的数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自5劳动法61995年实施以来,劳动争议的数量及涉及人数发生了重大变化。1994年,全国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9098起,涉及劳动者人数77794人;到2002年,受理案件数已增加到184000起,涉及人数达608000人,分别是1994年的9163倍和7182倍。从1994年到2002年8年间,全国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平均每年增长34109%,涉及人数每年递增31163%,集体劳动争议平均年增长率也达到31%。[2]劳动争议不断增加,从根本上表明人们越来越承认劳动力市场中工人与雇主之间的利益划分。国企改革、重组引发的下岗、失业现象也表明,企业与工人之间过去那种政治化、行政化、利益一致化的劳动关系正被迅速打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被掩盖和弱化的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差异,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也正在回归其利益化和市场化的特点。由于过去确保终生就业的体制已不再适用,通过行政干预协调各方利益的老办法也就难以奏效,社会经济转型需要有效的劳动关系制度来适应和调整,重建和改进中国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变得日益迫切和必要。
二
尽管1994年7月颁布的5劳动法6对企业实行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1995年以来政府也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来推进集体协商谈判制度,但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与困难。
1.工会的代表性和独立性问题
集体谈判制度有效运作的前提是劳资双方彼此独立,谈判主体具有独立性和代表性,具有法定权利和组织能力来代表从企业级别到国家级别的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的工人和雇主。工会的代表性主要解决工会与劳动者在集体谈判中的关系和地位问题,工会的独立性则主要指工会与管理方之间的关系问题。工会是劳动者权益的/代表者0,是为了维护劳动者权益而与雇主进行交涉的/谈判者0,处于与管理方相对立的地位。工会的谈判权利由劳动者授予,谈判活动要向劳动者负责。工会有义务对谈判中的重大问题向劳动者报告,劳动者享有投票决定的权利。工会谈判所形成的协议
)
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