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读后感:坚持成就梦想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感想(3篇)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感想朱永新的新教育核心理念并非专注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主张“一切以人为本”。
教授强调,教师和家长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个体的生存状态和成长空间。
新教育关注的不仅是学生,还包括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全体成员的进步。
无论他们的经济状况、知识水平或身体状况如何,都应鼓励他们持续发展。
朱教授提出,追求理想和超越自我是培养积极人生态度的关键,这同样适用于教师、学生和学校。
参与新教育实验的教师应具备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气和精神,每个人都应追求成功,且许多人能够实现成才。
所有人都应体验到自己在不断进步,成长并从中获得快乐。
对于以成败、金牌或升学率来衡量教育成功的观念,朱教授持批判态度。
新教育实验的重心在于教授对学生终身有益的知识。
他坚信,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拥有一个辉煌的未来,而不仅仅是辉煌的当下。
朱永新高度评价了“学生毕业后遗忘的才是教育的真正成果”这一观点。
尽管有人对此持有不同看法,但他坚信,那些在实践中无用、注定被遗忘的知识并非教育的核心,而真正有价值的是那些在实践中不断被应用和记忆的知识。
在实践中,他注意到教师希望教授学生终身技能,但现实是学生和教师的时间被大量重复的作业占据,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主动性和热情。
学校在尝试改变教育方式时,也面临来自社会的压力,包括家长对作业量减少的质疑。
因此,朱永新主张恢复和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让他们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实践所学知识,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意愿。
教师和学生应反思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时间,让学生有更多自我提升的机会,而社会也应给予新教育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感想(二)新教育的核心原则之一是“为了每一个人,为了人的一切”,强调的是“为了每一个人”,而不仅限于“每一位学生”。
这个理念涵盖了学生、教师、校长、父母以及所有与教育相关的个体。
新教育实验致力于“使教师和学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其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创新学校的发展模式以及更新教师的研究模式来达成。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例文(3篇)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例文《新教育》是一本我最近读过的一本教育类的书籍,此书是由中国著名教育家杨东平撰写而成。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新时代下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对中国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对未来教育的展望。
首先,本书提出了“追求真理、培养创新力、塑造个性、服务社会”的教育目标。
这一目标与传统教育注重知识传授不同,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与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高度吻合,也体现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
一方面,学生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通过思辨和探索,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个性塑造,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
其次,本书强调了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传统教育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
然而,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成为求职市场的重要竞争力,而且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了学生更多的机会来发展创造力。
因此,教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再次,本书重点提及了自主学习和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学习不再受限于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和工具进行自主学习。
这种学习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我主导能力。
而个性化教育则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这种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和自信心。
此外,《新教育》还讨论了教育应该关注社会责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个人的发展,更是为了服务社会和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关怀,让他们具备面对社会问题的能力,并积极参与班级、学校和社区的公益活动。
通过阅读《新教育》,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样本(2篇)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样本2024年,《新教育》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全面了解书中的观点和理论,我深刻认识到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也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作者阐述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在传统教育中,我们往往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不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他们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一旦离开了学校的保护,他们就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
《新教育》强调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比知识掌握更重要,只有学会学习,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保持竞争力。
其次,作者提出了“人格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
在传统教育中,我们过于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的培养。
而在《新教育》中,作者强调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质的公民。
同时,作者也倡导了创新教育,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此外,《新教育》还提出了“个性化教育”的理念。
在传统教育中,我们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而《新教育》则主张个性化教育,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在阅读《新教育》的过程中,我深感现实中的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我们仍然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他们的兴趣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很少关注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的培养,导致一些学生在社会中缺乏道德素养。
另外,我们也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导致一些学生在工作中缺乏竞争力。
因此,《新教育》为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感悟(2篇)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感悟前一段时间有幸读了《新教育》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身为教师给学生的示范只停留在读一遍题目,又怎么能期待我们的学生认真审题呢?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在备课时候充分把握了教材。
熟悉了教学内容,就认为学生也熟悉了。
学生从课堂学习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
更多的应是学习的方法。
如果教师在每次读题时能做到读两遍、三遍,指导学生如何来读题。
读完此书后让我不禁感觉到拥有一名好教师的思想,能指导我们不断地开拓自己的事业,努力地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完善。
但思想、主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拿来”之后也要善于与时俱进,并且在长期实践基础上进行艰苦卓绝的思考。
你想关于教学研究,怎么去选择一个课题?怎么去定位,我觉得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我打算利用寒假的时间再去读几本关于类似的书来提升一下自己。
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
其中有很多要学习。
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
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
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不过在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极有爱心的教师。
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
教师爱学生,一个佷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
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
读《新教育》心得感想(优秀9篇)
读《新教育》心得感想(优秀9篇)读《新教育》心得感想篇1曾有人这样说,一个失职的医生,他毁掉的可是一个人,甚至可能会是一个家庭,然而一个失职的老师,他毁掉的可以是一代人。
可见,教师身负的重任。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
”最近,我读了知名教育家朱永新的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
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要成为一名教师,不难;可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却是很不容易的。
本书对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都作了深度的阐述;同时对理想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及父母也作了形象地勾勒。
伴随着书中描述的教育理念,我仿佛飞翔在一个崭新的世界。
“理想的智育应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
”我十分赞同这一点,理想的智育不能狭隘理解为成绩好就行了。
它应该与德、智、体、美、劳融为一体,它不但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有着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教育、求真信念的塑造、审美情感的熏陶、坚强毅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训练等。
试想,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成绩好,其他方面都不行,这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吗?现在的孩子已俨然成为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已习惯了接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不懂得回报和感恩,缺乏动手能力和受挫能力,在与别人相处时处处表现出的斤斤计较和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这些情况,如何改变,如何在有限的教育空间有效实施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我们思考。
书中还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
营造书香校园,大量阅读书籍。
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这也正好和我校所提倡的读书活动相吻合,大量的阅读确实会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提升师生们的人文素养。
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
《新教育》读后感(5篇)
《新教育》读后感(5篇)《新教育》读后感1这个学期,我担任了初二一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担任了初一二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
工作上来讲应该还是比较充实的。
在课余之际,我阅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这本书,颇有感触,受益匪浅。
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感想。
让我钦佩的不是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和独特的教育观点,也不是他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教育智慧,而是他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自己的教育追求,一步一个脚印的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从不放弃。
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等等。
究竟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什么样的教师堪称是理想的教师呢?《新教育》提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幸福,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
教育的成败得失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我们每天面对着学生,日复日,年复年地教书,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和评职称,写教案、教学反思、听课小结、教育个案等诸多材料,一边叫苦一边“奋笔疾书”,却忽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我回头看自己走过来的30年,再看我的今天,发现我还是一个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的人,激情真的不能被岁月耗干了,这时,我才深刻地体会到保尔·柯察金的话:“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老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尊重同事,尊重领导,善于调动帮助他生长的各方面因素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新教育》读后感2近期,我认真地阅读了叶澜老师的《新基础教育论》,这本书是叶澜教授积十多年“新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交互研究撰写而成的,是一部关于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全景式力作。
新基础教育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这期间我有幸拜读了新基础理论书籍,也聆听了许多优秀教师在新基础理念下的研讨课。
2024年读《新教育》心得感想范本(2篇)
2024年读《新教育》心得感想范本在校长的力荐下,我看了朱永新《中国新教育》。
其实我们学校走的就是新教育的路,对书中的一些理念,格外亲切,那都是耳熟能详的名言。
如“无限相信学生和教师的潜力”“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的四大改变,六大行动,新教育的理想课堂,完美教室,学校文化,教师专业成长……已在我们学校实实在在开展,新教育的理念和行动,我们正努力践行。
新教育理念催人奋进。
“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
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为学生在____世纪的生存和发展负责,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一个个性张扬的人,一个具有自我学习和发展能力的人,正是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念。
新教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
在这样的基本理念下,新教育实验提出了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相信教师与学生的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强调个性发展。
什么是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教育学生终极目标是什么?人的完整性首先建立在善的基础之上的,让人成为他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为此,我们学校提出了“长善教育”的理念就非常切合教育的实质。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从教育上理解,“长善救失”就是发展他的善心善行,改正他的坏习惯、过失,让他的善心善行不断地发扬光大。
从教学上理解,“长善救失”就是发挥、发扬、优化学生的优点、长处,弥补学生的缺陷、不足。
“超越自我,追求至善”这是我们的校训,也是我们学校每个人的理想追求。
2024年读《新教育》心得感想(3篇)
2024年读《新教育》心得感想在深入研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后,深感其教育理念的深邃与启迪。
该书传递的“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的教育宗旨,以及“行动产生收获,坚持铸就奇迹”的行动论,都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教育理念为我指明了未来努力的方向,提供了新的教育视野。
阅读,作为一种美好的精神追求,历来被文人墨客所推崇。
正如东晋诗人陶渊明所言,盛年不再来,应及时勉励,珍惜时光,深入阅读。
明代诗人于谦亦言,书卷多情,能给予人精神上的享受。
通过阅读《新教育》,我仿佛找回了曾经的远大教育理想,重新点燃了内心的自信与力量,激发出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动力。
新教育提出的四大改变与六大行动——包括改变教育行走方式、幼儿生存状态、学校发展模式和科研范式,以及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等——都深刻地触动了我,让我更加明确了未来教育教学的努力方向。
正如俗话所说:“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一观念被新课改所倡导,也是新教育所弘扬的精神。
新教育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即其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其阅读水平。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无法拥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是美丽的城市。
因此,新教育倡导将阅读转变为悦读,使其成为孩子们一生的习惯和心灵港湾。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将“小教材”拓展为“大教材”,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借鉴新教育的理念,营造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和书香家庭,培养孩子们晨诵、午听、暮省的阅读习惯,并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使阅读成为孩子们生活的必需。
以下是对新教育理念的实践建议:一、构建理想课堂,探索教学新路径我深入学习了新教育关于理想课堂的六个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和延展度。
我认识到,在以往的教学中,我需要在延展度上做出更多努力。
为了构建理想课堂,我将在每堂课中全面贯彻这六个度,鼓励幼儿预习并提出问题,课堂上引导他们讨论并展示成果,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体验快乐与成功。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四篇)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有言曾道,一名失责的医生,其损害或限于个体,甚至一家之祸;然而,一位失职的教师,其影响可能波及整整一代人。
由此可见,教师之职,责任重大。
教育之理想,在于全面服务于人的成长,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
近日,本人深入研读了知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的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
朱先生学识渊博,对教育事业怀有深厚的情感与独到的见解,其对新教育理想的追求,高瞻远瞩,令人肃然起敬。
诚然,成为教师不难,然欲成就一名卓越之教师,则需历经磨砺,方得始终。
朱先生所著之书,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技术教育均作详尽之阐述,同时亦对理想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及家长形象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书中教育理念之新颖,使我如临其境,深感震撼。
朱先生强调,理想的智育应追求协调与和谐,将德、智、体、美、劳融为一体,旨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
我深以为然,理想的智育不应局限于成绩之优劣,而应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包括正确的人生观、坚定的求真信念、高尚的审美情趣、坚韧的毅力及实践能力等。
当前,部分学生虽成绩优异,但在其他方面表现欠佳,如依赖性强、缺乏感恩之心、动手能力及受挫能力薄弱等。
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我们深思。
书中提及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如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等,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特别是“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应始于记录教育现象、感受与思考”的观点,令我茅塞顿开。
自此,我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记录教育中的点滴体会,不断反思教学,与学生共同成长。
教育的悲剧往往源于用统一标准衡量所有学生。
唯有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方为真正的教育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
”因此,转变“后进学生”的关键在于重建其学习信心,使其与优秀生同享成功的喜悦。
我们的学生虽在习惯、智商、学业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4篇)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新教育》是德国教育家费尔巴哈在19世纪中叶提出的一种教育理论,主旨是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内心需求出发,倡导开放、灵活、有机的教育方式。
费尔巴哈认为传统的教育过于强调灌输知识,忽视了儿童的个体差异和自主性。
他主张通过培养儿童的感觉、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在积极的环境中实现自我发展和实现,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这本《新教育》以其简明清晰、富有启发和指导性的观点,让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读《新教育》的一些感悟和心得。
首先,《新教育》明确了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个体。
费尔巴哈认为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应该充分尊重他们个体的特点和差异。
他主张培养儿童的感觉、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认为儿童应该通过直接的体验来学习,而不仅仅是被动地以知识被告知的方式。
这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迎合了现代社会对个体发展的需求,培养了儿童的自主性和探究精神。
其次,《新教育》对教育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费尔巴哈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新性和开放性的教育方法。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通过积极的实践来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他还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手工艺活动和体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另外,《新教育》对教育环境的重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费尔巴哈认为教育环境应该是放松、愉悦和有序的,让儿童感到愉快和放松,从而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他主张教师应该为儿童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与儿童保持良好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他还强调了家庭和社会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呼吁家长和社会应该积极参与儿童教育,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通过阅读《新教育》,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传统教育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和考试的应试化,忽视了儿童的个体差异和自主性。
费尔巴哈的思想让我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意识到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感想(2篇)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感想朱永新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不是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突出“一切人”。
朱教授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没有学生的发展。
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
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
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无论他是愚昧的,还是睿智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让他们快速地发展。
朱教授说,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
他认为,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
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才。
所有参与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成长并快乐着。
朱教授说,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
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一些让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
朱教授说自己是苏州大学毕业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
他说,我甚至可以到北大、清华去做老师做教授。
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
朱永新非常推崇“学生走出校门,忘记学校所教内容后剩下的东西才是教育的成果。
”许多人认为这非常精辟地诠释了教育;也有人认为就剩不下什么了(我想,这里学校所教内容,主要是指一些纯粹的应付考试的东西,这些东西,好多在实践中是用不上的,注定是要忘记的;而那些在实践中一刻也离不开的,是根本不会忘记的)。
在这一方面,他专门做过调查:平江实验小学的一些教师提出,作为教师都想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也希望在快乐活跃的氛围内进行教学,可现实是现在的学生和教师都没有讲话、活动的时间,没有活动作文怎么写?尤其苏州现在已取消学生的春、秋游,他们不得不将时间花在那些重复的题海里,以至于学生一听到放假就欢呼雀跃,学习已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
《新教育》读书心得总结(五篇)
《新教育》读书心得总结《新教育》是一本由曾国藩撰写的教育著作,读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对新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下面是我对《新教育》的读书心得总结。
首先,我被曾国藩对教育的崇高追求所震撼。
曾国藩一直将教育视为国家兴旺、社会进步的根本,他认为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发展的关键。
他强调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出品德高尚、各方面都全面发展的人才,使他们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这种对教育的高度重视让我深受鼓舞,也激发了我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其次,曾国藩提出了“教育从娃娃抓起”的观点,强调了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天性和品质最容易塑造的时期,因此,在这个时期进行正确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他主张注重儿童的品德教育,提倡培养孩子的仁爱心、孝顺心和正义心,以及良好的习惯和价值观。
这些观点让我重新审视了对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提醒我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再次,曾国藩强调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应该以实用为导向,注重知识的运用和实践。
他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要有实际应用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更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他还强调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主张学生应该主动、积极地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曾国藩的这些观点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分数和成绩,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曾国藩提倡教育要讲究方法和系统性。
他主张教育应该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体系,以确保教育的有效性。
他在书中详细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以及他对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具体建议。
这些观点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经验传授和知识灌输,更是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系统的设计。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范例(3篇)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范例读完《新教育》一书,我深感书中的观点带给我很多新颖的思考和启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本书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种指引和鞭策,让我更加明确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
首先,《新教育》这本书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出发,提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这一点深深触动了我。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训练,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往往被忽略。
然而,如今社会发展迅猛,知识的变化和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能力,才能使他们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更加自信和胜任。
其次,《新教育》对于教育方法和教学方式的探讨也给我很大启示。
书中指出,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
传统教育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变成自主学习者和问题解决者。
这种思维方式的改变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更加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另外,《新教育》还对教育的评价和考试制度提出了质疑。
书中指出,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过于注重分数和排名,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力。
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发展和成绩。
我赞同这个观点,我认为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包括学科知识、能力培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考核。
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评价氛围,让学生对于评价不再有过分的焦虑和压力。
此外,《新教育》还涉及到家校合作和教育改革等议题。
在这方面,我也有一些思考和感悟。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需求,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教育改革也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和家长等多方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坚信教育改革的力量,积极参与改革实践,为学生的未来铺平道路。
2023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2023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2023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1阅读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内心时时激起波澜。
我一边读,一边对照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小小表扬一下自己;有做的不足的,一定暗自惭愧。
不论是表扬还是惭愧,都成为无穷的力量,促我奋进,引我成长。
我喜欢“新教育”这份激励的力量:行动,才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在我看来,新教育的口号中两个“才”字,是一剂清醒剂,唤醒了曾经陶醉在过往中略有进步就自喜的我!我提醒自己,这是“才”,而不是“就”!行动,才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从“才”字往前推,我看到的是“行动”和“坚持”。
自责一下:“行动”的太晚,坚持的不够持久,所以很多事情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般美好。
我一直在深深地自责,那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都做了些什么?除了每天疲于各类教育教学工作,领到手一沓证书和奖状,我还留下了什么?专业的成长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深入研究能拿得出手的又有什么?真正在语文教学领域和班主任工作领域,自己的影响力有多大?如果让我做一下汇总,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哪一方面做的非常优秀吗?这几年,我才开始大量阅读、反思、实践、修正。
每天,我都在与时间赛跑,希望自己能追上太阳的脚步。
我提醒自己,不要只满足于做一名虚度日月的教书匠,而要努力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成为一名因事业而快乐成长的教师。
每天的熬夜阅读成了常态,凌晨爬起来写作成了必修课,在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经常反思为我搭建了成长的必须台阶。
我把工作所思、所获,及时变成了文字,它们成了一部小马达,“嘟嘟嘟嘟”地响着,告诉我:加油!加油!虽然我还在缓慢地成长,但是我已经有了“累并快乐着”的感受,那种职业的幸福感已经渐渐升腾在我的心里。
曾经的茫然,曾经的不自信,曾经的恍惚度日,都已渐渐地消失在我的生活中,我慢慢变得有力量了!我拥有了充实过好每一天的力量,提升自己工作幸福感的力量,带动身边人共同成长的力量。
内心的强大使我觉得自己工作的状态提升上来了。
2024年读《新教育》心得感想模版(2篇)
2024年读《新教育》心得感想模版终于有时间坐下来静心读读书,收获也是有的。
特别是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一书,结合自己的____年教学经历,感慨颇多: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
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改变教育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
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及教育感悟、教育定律等理论、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
让我更清楚的明白了今后教育教学的努力方向。
新教育明确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由此可见,新教育提倡变阅读为悦读,让阅读变成孩子一生的习惯,让悦读成为孩子一生的心灵港湾,是多么的重要。
在新教育语文教学实验中,我们渗透这一理念,把“小教材”变为“大教材”。
所谓的“小教材”就是至课本。
所谓的“大教材”就是指依据课本而拓展延伸课外的教材,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其次,借鉴新教育提倡的营造书香校园,营造书香班级,营造书香家庭,让孩子们与黎明共舞,晨间诵诗,午间午读,下午暮省,开展丰富多彩的和阅读有关的活动,如:晨诵比赛,读、写、绘、画心得交流会,图书益读,等。
通过多条途径,让孩子们喜欢阅读。
教师应该对学生严而有度。
只有这样才能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有一整套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并善于进行总结和反思。
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难免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必须按照学生的言行规范来严格要求他们,又正因为这些缺点错误是难免的,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有度,按照他们的成长规律,给与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不能一味的批评和指责,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
老师的管理应该得到学生的尊敬,使学生心服口服,从心底里得到学生的认同。
新教育中的科研在教室、在课堂,倡导的是一种行动科研。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模版(二篇)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模版阅读《新教育》一书,深刻体会到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激发内心深处对美好教育愿景的向往。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作为教师,若自己在示范阅读题目时仅止于一遍,如何能期望学生能够认真审题?我们不应因自身备课充分、熟悉教学内容,便假定学生也能同样掌握。
学生从课堂上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
若教师在阅读题目时能够多读几遍,指导学生如何正确阅读,这将对他们的学习大有裨益。
本书使我深切感受到,拥有优秀的教师思想,能够引领我们不断开拓教育事业,努力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自我。
思想和见解并非凭空而来,需要我们在继承前人智慧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并在长期实践中进行深入的思考。
对于教学研究的选择和定位,本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我计划利用寒假时间阅读更多类似书籍,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书中提到,理想的教师应当是充满理想、激情和诗意,自信、自强且不断自我挑战,善于合作且具有人格魅力,满怀爱心并受学生尊敬,追求卓越且具有创新精神,勤于学习并不断自我充实,关注人类命运并具有社会责任感,坚韧不拔且不向挫折屈服。
对照这些标准,我深知自己距离理想教师尚有较大差距,需要不断学习和完善。
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气馁,而应总结经验教训。
虽然完全达到书中所述标准的过程异常艰辛,但只要我们具有这样的意识,并付出努力,便能够逐渐接近理想教师的形象。
在追求成为一名理想教师的过程中,我最希望成为一名充满爱心的教师。
爱能够包容一切,能够跨越障碍。
教师对学生的爱,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
每个孩子都拥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各不相同。
我认为,孩子的潜能需要通过爱来挖掘。
我热爱我的学生,并且常常会想到,如果一个学生受伤了,我会如何关心他,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
这种关心能够促进学生与我分享他们的快乐和困扰,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爱是教育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下一代,学会如何去爱我们的学生。
《新教育》读后感(五篇)
《新教育》读后感(五篇)第一篇:《新教育》读后感《新教育》一书的作者是朱永新,该书涵盖了新教育实验最全最新的资讯,是新教育实验的入门指导书,是新教育实验的经验总结,更是教师改变生活方式、发现自我、创造价值的行动指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新教育》读后感(一)躁热的暑假已经结束了,但我的心情同这久久还不散去的暑热一样无法平静。
因为利用暑假的时间我读完了朱永新先生所著的《新教育》。
这本书在我的心中点起了一把火,一把让我重新认识我所从事的工作,我所具有的教育理想的火。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我毕生追求的目标,我的人生前进的方向。
首先我谈谈我对新教育的理解。
“新教育实验”主要内容归纳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方面。
“一”就是一个核心理念“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二”就是两个目标:即“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三”就是三大改变:即“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四”就是四重教育境界,即让学校“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生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
“五”就是五个基本观点,即“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
“六”就是六大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双语口才训练,建设数码社区,构筑理想课堂”;“七”就是七字内涵,即“成长,并且快乐着”。
“八”就是八大理念,即“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品德重于学问、状态大于方法,把童年还给孩子,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让孩子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让日记伴随孩子成长”。
“九”就是九大教育定律,即“态度决定一切,说你行你就行,体罚近乎无能,读书改变人生,课堂属于学生,性格主宰命运,特色就是卓越,理想创造辉。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模版(三篇)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模版在遭遇意外伤害时,我无法抑制地联想到我的儿子,设想如果他遭受同样的情况,我会如何反应。
随后的行动便显得自然而然,学生也会感受到你真挚的关怀。
自此以后,无论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何种困扰,他们都会向你寻求慰藉。
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源于你首先向他们传递了关爱。
因此,只要愿意关爱学生,你将收获更多的爱。
教育的过程无法脱离爱。
以爱为基石的教育,是激发教育力量的源泉,是确保教育成功的根基。
正如夏丏尊先生所言:“教育缺乏情感,缺乏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
没有水,池塘便无法存在。
同样,没有情感和爱,教育也无法成立。
”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我们的职责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一代。
一个合格且成功的教师,应掌握如何关爱自己的学生。
尊重学生是教师爱学生的首要原则。
自尊心是人类心灵中最为敏感的领域,一旦受到伤害,可能导致个体的消沉甚至对社会的反感。
如今的学生在家庭中多被溺爱,他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广泛且新颖,特别是对于正处青春期初期的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的逆反心理强烈,承受不起教师的苛责和责骂。
因此,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尊重他们的人格,我们才能培养出一群健康向上的学生,同时也能赢得他们的尊重。
教师应相信每一个学生。
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设身处地,以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和包容。
一件事,从一个角度看可能是无法接受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或许有其可理解之处。
对于那些经常无法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我们不能简单地认定他们不认真或不重视学习。
可能有多种原因,如家庭环境、个人能力限制或是作业量过大等。
教师应深入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始终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自省,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成为一名理想的教师,确实需要远大的理想作为驱动力。
这可能是一个艰巨的目标,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断前进的阶梯,促使我们不断进步。
因此,我们必须拥有更高的理想,以激发自我持续前行。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人,为了人的一切”,关注的不仅是学生,还包括所有与教育相关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育》读后感:坚持成就梦想
我校推广新教育已经两年多了,从前年以来,我们就一直就在听“新教育”的各种活动、理念。
通过反复浏览《新教育》这本书才知道学校进行的各种活动源于新教育,比如晨诵、卓越课程的研发和实施、每月一个活动主题、营造书香校园等。
新教育实验源于朱永新教授1999年读到一则故事萌发出对教育的理想,按我的理解,新教育实验就是有共同教育梦的一群人在探寻,在行动,这群人有教育管理者、老师、家长。
我心中也有这样的梦想,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新教育这样的目标:(1)是学生享受成长的乐园;(2)是老师专业发展的平台;(3)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4)走出一条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路子。
对于新教育,从听说新教育,到走进新教育,进而实践新教育,我自己感到到目前为止,我个人对新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相对比较深刻的理解。
特别是学校为我们购买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一书,让我们在思想上进一步提高了对“新教育”改革的认识,也可以说成一种全新理念的一次升华。
但是,作为常年从事小学数学工作的我来说,虽然自认为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还算不错,但是语言表达能力严重欠缺,说道通俗一点就是:我心理明白,说不出来什么大道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新教育”改革运动,其核心是培养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人格、训练学生民主能力。
“新课程”、“新基础教育”、“新教育实验”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过程中众人皆知的三个关键词,这三大教育实
呈现为“三足鼎立”之势,共同为当代中国教育支撑起了一片新的天空。
因为从事教育一线工作,所以对我感触最深的是新教育十个行动之“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
老师和学生们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教师的日常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写教育随笔不仅是练笔,也不仅仅是“心灵的对话”,教育随笔还有育德、启智的功能。
教师和学生在写随笔(日记)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学会欣赏自己,肯定自我,反思自我,促进师生超越自我。
教师可以把随笔写在批阅里,可以为每个孩子写信,写贺卡,写观察日记,鼓励教师和学生坚持记录生活的轨迹和人生反思的成果。
也是一种师生之间交流的很不错的有效方式。
我们从刚开始的拼凑的方式写随笔,进而到有感而发不由自出的写随笔抒发感情、探讨问题、交流经验,到慢慢地形成一种习惯,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写作水平小有提高了,居然还有可以教语文课的天赋了,甚至有些想该行的念头了。
老师的这些好习惯也影响到了孩子们,不仅仅对孩子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也促进了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