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合集下载

中医医案——水肿(十四)

中医医案——水肿(十四)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辨证治愈水肿四例病案一:尤某,男,43岁。

主诉及病史:5年前曾患肾炎,经治病情有所缓解。

某日忽然发烧(体温达38~40℃),腰痛,尿短赤,双足浮肿。

经服用消炎、解热、利尿等西药无效。

继而小便点滴皆无,大腹肿胀,全身浮肿较甚,干呕不能食,气短烦躁,心悸神呆,昏愦不寐。

检查:尿蛋白(++++),尿素氮149mg%。

经几个大医院均诊断为尿毒症,预后不良。

遂请余会诊。

诊查:脉沉数兼有紧象,舌苔黄腻,腹部膨隆,按之有压痕。

辨证:病因肾之脉络素郁,复因热毒之邪入侵,以致热势弥漫,脉络壅塞,气血流通受阻,水液内不得输于膀胱,外不得泄于皮肤,气化逆壅于上,遂发生凌心侮脾诸证。

治法:应以清热、通络、达郁、恢复肾之主水功能为主,以增强心力、补脾助运,平逆行水为辅。

处方:黄柏30g 知母30g 公英30g 杞果30g 党参20g 黑丑15g 丁香15g 杏仁15g 黄芪15g 干姜15g 远志15g 桂枝15g 木通10g 半夏10g 山萸肉20g 黑生地50g(切碎)嘱其连服药2剂(开方时已下午3时),下午5时服第1剂头煎;至夜间12时将第2剂头煎再服;翌晨7时将2剂之次煎合服。

患者服药后,第2日傍晚排尿约300ml,渐能入睡;一夜排尿数次,一次比一次量多,浮肿减轻。

第3日腹胀干呕好转,精神亦较好,全身微有汗意。

检查:尿素氮降至80mg%。

脉象亦略见缓和,舌苔稍退。

嘱其再服前方药,1日1剂。

服药2剂后病情日益好转,但每至夜半时分心中烦躁不安达2小时,知其心脉仍有邪热郁闭,遂用栀子、远志各10g,连服2剂而愈。

病案二:常某,男,28岁。

主诉及病史:因患重症肾炎尿毒症,在本院住院治疗无效,遂转至上级医院住院医治,病情日益发展。

诊查:邀余会诊时已神志不清,不能对答。

10余日未进饮食,气息奄奄,脉微细按之欲无。

检查:尿素氮149mg%。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课件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课件

水肿中医辨证论治课件
摘要:
1.水肿的定义和症状
2.水肿的中医分型
3.中医治疗水肿的方法
4.总结
正文:
水肿是指体内积液过多,导致组织间隙和体腔内液体增多的一种症状。

水肿可以出现在任何部位,常见的有眼睑、四肢和全身。

水肿的中医分型主要根据病因和症状来划分,常见的有风水泛滥、风热、风寒等类型。

风水泛滥症状: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

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紧。

如水肿较甚,亦可见沉脉。

证候分析:风邪袭表,肺失宣降。

治疗水肿的中医方法有很多,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中医药膳是可以缓解水肿症状的,比如说可以喝一些青鸭赤小豆汤。

这种汤能够帮助增强身体代谢,而且还可以起到利尿的功效,有健脾益气的作用。

也可以喝冬瓜汤来治疗水肿,冬瓜汤可以用来缓解因为营养不良引起的水肿症状。

把玉米须放在热水中煮沸,每天坚持喝也可治疗水肿。

另外,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也可以用来治疗水肿。

对于体虚引起的水肿,可以服用一些健脾补肾的药物来缓解水肿。

对于肾炎引起的水肿,可以将车前草、白茅根以及积雪草放在一起水煎成药剂来治疗。

总之,水肿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可以有效地缓解水肿症状。

治疗水肿的方法有很多,包括中医药膳、针灸、拔罐等。

《中医内科学》水肿病

《中医内科学》水肿病

中医内科——水肿
5
(三)病因病机
1.与肺、脾、肾有关
《素问· 水热穴论》指出 :“勇而劳甚, 则肾汗 出, 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 外不得越于皮肤, 客于穴府, 行于皮里, 传为附肿” 。“故其本 在肾, 其末在肺” 《素问· 至真要大论》又指出 :“诸湿肿满, 皆 属于脾” 2.与疮毒有关 明代李梃《医学人门· 水肿》提出疮毒致水 肿的病因学说 , 对水肿的认识日趋成熟。
基本病机:肺失通调, 脾失转输, 肾失开阖, 三焦气化不利。 病位:在肺、脾、 肾, 而关键在肾。 病理因素:风邪、水湿、疮毒、瘀血。 病性:阴水、阳水 转归:阴水、阳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水肿各 证之间亦可以相互转化。(如示意图) 预后:阳水易消, 阴水难治(如示意图)
中医内科——水肿
12
病理转变:
中医内科——水肿 15
阴水与阳水的区 别及相互转化? 由于致病因素及体质的差异, 水肿的病理性质 有阴水、阳水之分, 并可相互转换或夹杂。 阳水属实, 多由外感风邪、疮毒、水湿而成, 病位在肺、脾。阴水属虚或虚实夹杂, 多由饮食劳 倦、禀赋不足、久病体虚所致, 病位在脾、肾。 阳水迁延不愈, 反复发作, 正气渐衰, 脾肾阳 虚, 或因失治、误治, 损伤脾, 阳水可转为阴水。 反之, 阴水复感外邪, 或饮食不节, 使肿势加剧, 呈现阳水的证候, 而成本虚标实之证。
阴 水
饮食 劳倦, 先天 或后 天因 素
脾肾
发病 缓慢 ,病 程较 长,
肿多由足踝开始, 自下 而上, 继及全身, 肿处 皮肤松弛, 按之凹陷不 易恢复, 甚则按之如泥 ,
属里 、属 虚或 虚实 夹杂,
正 水 、 石 水
中医内科——水肿
19
三:相关检查

特发性水肿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诊断治疗

特发性水肿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诊断治疗
CH { NE SE C 0M M U N v 00CTORS
沦著 ・ 社 巾 药
特 发 性 水 肿 的中 医辨 证 分 型 及 诊 断 治 疗
刘 占国 张 江 平
动后下肢…现肿胀 , 微恶风寒 , 无汗 , 口不 渴, 尿常规正常 。舌淡 , 苔薄 白, 脉浮缓或 紧 。治 宜 : 宣 肺利 水化 湿 。方 药 : 麻 黄连 翘赤小豆汤加减 : 陈德兴采用宣肺利水化
湿的方法… , 根据 张 仲景 《 伤寒 论 》 中 的
麻 黄 连 翘 赤 小 豆 汤 化 裁 治 疗 妇 女 特 发 性 水肿 5 0例 , 痊愈 的 4 3例 , 好 转 的 5例 , 无 效 的 2例 , 总有 效 率 9 6 % 。 方 中 以 麻 黄 为君 , 发汗利水 , 开鬼 门 , 使 湿邪从 汗 出 ; 配 合 桑 白皮 、 赤 小豆宣肺利水消肿 ; 陈皮 、
《内经》 云: “ 饮入 于 胃 , 游溢 精气 ,卜
输于肺 , 通调 水道 , 下 输膀 胱 , 水津 四布 ,
效率 9 7 . 2 %, 取得 了满 意的效 果 。方 中 以焦 白术 为君 , 补脾益气 , 使脾气得实 , 则
脾 健 运 而 水 自行 , 更 以 炮 附 子 为 臣补 先 天 元 阳之 气 亏 , 补 肾 的 同 时 又 问 以 补 火 生 土, 所 以治 脾 。配 以 生 姜 入 肺 经 , 其 性 走 而不守 , 通调水 道 , 决渎 三焦 , 散 发水 气。 佐 以茯 苓 、 泽泻 、 车 前子 三药 即利 阴中之
苓淡渗利湿 健脾 , 逐水饮 出下 窍 ; 白术 燥
五经 并 行 ” 。认 为肺 为 水 之 上 源 , 主 行
水 。若 雾 露 之溉 , 灌 注 四旁。若 肺 气 郁

名老中医治疗水肿医案

名老中医治疗水肿医案

名老中医治疗水肿医案名老中医治疗水肿医案水肿是指身体组织中的液体过多,导致局部或全身肿胀。

水肿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障碍,药物不良反应等。

中医认为水肿是由气滞、湿困所致,治疗时应根据不同原因进行辨证施治。

以下是一位名老中医治疗水肿的成功医案。

患者基本情况患者女性,65岁,退休教师。

患者主诉双下肢浮肿已有2个月之久,并且感觉到双下肢沉重、不适。

患者没有其他明显不适症状。

中医辨证分析根据患者的主诉和体检结果,可以初步判断该患者属于湿困型水肿。

具体表现为:双下肢浮肿、沉重不适;舌质淡胖、舌苔白厚;脉象沉迟。

治疗方案针对湿困型水肿的特点,名老中医采用了以下治疗方案:1. 清热利湿法清热利湿法是针对湿困型水肿的常用治疗方法。

名老中医开出了一副清热利湿的中药方:黄芩、茯苓、泽泻、车前子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的功效。

2. 推拿按摩法推拿按摩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水肿的方法,可以促进局部淋巴循环,加速液体排出。

名老中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了局部推拿按摩的方法,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3. 饮食调理法饮食调理也是治疗水肿的重要方法之一。

名老中医建议患者少吃盐和高脂肪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品,遵循“少油、少盐、少味精”的原则。

治疗效果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双下肢浮肿明显缓解,并且感觉到轻松愉快。

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的体重也逐渐减轻。

三个月后,患者的水肿已经完全消失,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结语水肿是一种常见症状,但是治疗起来并不容易。

名老中医通过清热利湿、推拿按摩、饮食调理等综合治疗方法,成功地治愈了该患者的水肿。

这说明中医药在治疗水肿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医学基础8(辨证)

中医学基础8(辨证)
76
(2)审证要点 心气虚证:心悸及气虚证。 心阳虚证:心悸怔忡、胸闷或痛及
阳虚证。 心阳暴脱:心阳虚和亡阳的临床表
现。
77
2、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 (1)临床表现 心血虚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头
晕健忘、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唇 色淡白、脉细弱。
78
心阴虚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心 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 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
11
(1)常见的表证:风寒表证、风热 表证、风湿表证、风燥表证、暑湿 表证等。
(2)临床表现:恶风、发热、恶寒、 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喷涕、 喉痒、舌苔薄白、脉浮等。
12
2、里证:是指病邪深入脏腑、气血、 骨髓所致的一类证候。多见于外感 病的中、后期或内伤杂病。
13
(1)常见的里证:里寒证、里热证、 里实证、里虚证。
临床证候,一般都可归纳属于阴或阳 的范畴,因而阴阳辨证是基本的辨 证大法。
27
1、阳证:凡符合“阳”的一般属性 所表现的证候。
28
(1)常见的阳证:如兴奋、躁动、 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 实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外的、向 上的、容易发现的;病邪性质为阳邪 致病。病情变化较快等等。)
29
50
肝气上逆:头痛眩晕、烦躁易怒、甚 则血随气逆,而见咯血、吐血等。
肺气上逆:咳嗽、气喘等。 胃气上逆:呃逆、嗳气、呕吐等。
51
(二)血病辨证:包括血虚及相应功 能减退,血液运行失常所形成的证候。
1、血虚证:即血液不足,滋润和濡 养机体的功能减退所形成的证候。
52
(1)常见的血虚证:心血虚证、肝 血虚证。
64
主要临床表现 有形之痰饮:咳喘、咯痰、呕吐痰涎等。 无形之痰饮:眩晕、梅核气、癫、狂、

水肿的中医辨证论治

水肿的中医辨证论治
口喝,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濡 数。 治法:清热祛湿、利水消肿 方药:疏凿饮子加减 槟榔10 大腹皮15 茯苓皮20 赤小豆(炒)30 羌活10 泽泻10 生姜10 椒目9 商陆5 秦韭10
现代医学多用于:急性肾炎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 腱鞘积液等。
(五)阴水--脾阳虚衰
主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
(三)阳水--水湿滞留
主证:全身浮肿,小便短少,身体困重,
胸闷,纳呆,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化湿健脾,通阳利水 方药: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
桂枝10白术20猪苓20茯苓30泽泻10桑白皮10
陈皮10大腹皮15茯苓皮20生姜皮10 苍术10 葶苈子10
(四)阳水--湿热壅盛 主证: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

西医对应疾病参考: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 性肾炎急性发作 等属于风水泛滥证的。
(二)阳水--湿毒浸淫
主证:眼睑头面浮肿,延及全身,小便不利,
身发疮痍,甚则溃烂,或恶风发热,舌质红, 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则: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麻黄6克,连翘9克,杏仁9克,赤小豆30克,大枣12枚,桑白 皮10克,生姜6克,甘草6克,金银花15g,野菊花6g,蒲公英6g, 紫花地丁6g,紫背天葵6g 。 西医对应疾病:以皮肤瘙痒、水疱、糜烂、渗出等为特征的皮 肤科疾病。如荨麻疹、急性湿疹、红皮病、脂溢性皮炎、水痘、 玫瑰糠疹、过敏性皮炎等。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重型病毒 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术后黄疸、妊娠期黄疸等 。
茯苓10 白芍10 附子(炮、去皮、破八)10 白术20 甘草5 生姜10 现代医学多用于:肝、肾、心性水肿,耳源性眩晕 等属于脾肾阳虚者。

水肿的中医辨证治疗

水肿的中医辨证治疗

仁 、桑 白皮 ;若 汗 出 恶 风 、卫 阳 已 虚 者 ,可 服 防 己 黄 芪 汤 等 (2)湿 毒 侵 淫 眼 睑 微 肿 ,延 及 全 身 ,小 便 不 利 ,身 发 疮 痍 ,甚 至 溃 烂 ,恶
风 发 热 ,舌 质 红 ,苔 薄 黄 ,脉 浮 数 或 滑 数 。 治宜 宣肺 解 毒 ,利 湿 讯
ZO 。——
中国社区医师 2002年 第 18卷 第 13塑 ! 箜
叮 f 处结 节 减 退 并 皮肤 凹 陷 。 寸须 与 下 肢 象 皮 肿 区 别 ,一 般 结 合 病 史 及 体 征 不 难 鉴

别 ,皮 肤 活 体 组 织 检 查 也 有 助 于 确 诊 。
水 为有 形 之 物 ,依 赖 气 的 推 动 ,故 水 肿 一 证 ,是 全 身 气 化 功 能 障 碍 的 一 种 表 现 ,涉 及 多 个 脏 腑 ,主 要 因 肺 脾 肾 等 脏 腑 功 能 失 调 ,导 致 水 液 代 谢 障 碍 而 产 生 水 肿 。肺 主 行 水 ,为 水 之 上 源 ,若 风 邪 外 袭 ,肺 失 宣 降 ,通 调 水 道 功 能 失 调 ,水 液 停 聚 ,泛 溢 肌 肤 ,可 发 为 水 肿 ,脾 主 运 化 ,不 但 能 运 化 水 谷 ,也 担 负 着 运 化 水 液 的 功 能 。如 久 居 湿 地 ,或 冒 雨 涉 水 ,水 湿 之 气 内 侵 ;或 饮 食 不 节 ,多食 生 冷 ,均 可 使 脾 为 湿 困 ,运 化 水 液 功 能 减 退 ,水 湿 不 运 ,泛 于 肌 肤 ,而 成 水 肿 ;肾 主 水 ,对 于 体 内津 液 的 输 布 和 排 泄 ,维 持 体 内津 液 代 谢 的 平 衡 ,起 着 极 为 重 要 的 调 节 作 用 。 若 生 育 不 节 .房 劳 过 度 ,肾 精 亏 耗 ,肾 气 亏 伐 ,不 能 化 气 行 水 , 膀 胱 开 阖 不 利 ,水 液 停 聚 ,就 可 形 成 水 肿 。 瘀 血 化 水 ,也 可 发 生 水 肿 ,是 血 病 而兼 水 也 。 另 外 湿 热 内 盛 ,脾 胃失 升 清 降 浊 功 能 ,三 焦 壅 滞 ,水 道 不 通 ,横 溢 肌 肤 ,亦 可 形 成 水 肿 。

中医对水肿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的研究

中医对水肿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的研究

中医对水肿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的研究摘要:水肿的概念最早是由《黄帝内经》提出的,本义为水湿停聚体内或泛滥体表所致疾病。

在《黄帝内经》中又称为“水”。

目前水肿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在水肿的治疗上中医通过对其病因病机的分析辨证施治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现将近几年中医药对水肿的认识和治疗概况综述如下:关键词:水肿;病因病机;辨证论治1病因病机水肿在《内经》中称为“水”,并有“风水”、“石水”、“涌水”、“皮水”等不同称谓。

以头面、眼睑、腹背、四肢,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由人体内水湿停聚肌肤而成的一类病证。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又云:“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

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因此,水肿的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肿胀》曰:“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

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上泛,故传人于脾而肌肉浮肿,传人于肺则气息喘急。

”《诸病源候论?水病诸候?水通身肿候》说:“肾虚不能宣通水气,脾虚又不能制水,故水气盈溢,渗液皮肤,流遏四肢,所以通身肿也。

”另言:“水病无不由脾肾虚所为,脾肾虚则水妄行,盈溢肌肤而令周身肿满”指出水肿的病机是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水液输布失常,气化不利,导致水液停滞于体内。

综上可见,慢性肾脏病水肿病因为外邪、水湿疮毒内积、劳倦内伤或纵欲过度等,病机为水液停滞,久病及血,瘀血内停,水瘀互结,血行不利,阻滞气机,气滞水停。

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

外邪犯肺,肺失肃降,水液停滞,膀胱气化不利,湿而发水肿,多属阳证,称为阳水;日久损伤脾肾,阳虚水停而发水肿,多属阴证,可称为阴水。

2辨证论治李斯炽[1]将水肿分为外风袭肺、肺中热郁、风湿犯肺,郁而化热、肺寒气虚、脾阳不足、水湿内蕴、饮食伤脾、肾阳亏虚、肾阴不足、肾阴阳亏损、膀胱蓄水11个证型。

水肿中医治疗方案

水肿中医治疗方案

水肿中医治疗方案
西医病名定义在正常人体内,由于神经、内分泌、肾脏等的调节作用维持了水的平衡,入水量虽过多也不致引起本症。

但在抗利尿激素过多、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量不足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情况下,可引起水调节失常而发生水过多。

急性重症水过多称为水中毒。

中医释名本病是水肿是指眼睑、头面、四肢、腹背或全身浮肿的症状。

一般按病之新久缓急和邪正虚实而有阳水、阴水之分。

中医病机外邪侵袭,或劳倦内伤,或饮食失调,使气化不利而水液惦留,泛溢肌肤则发为水肿。

其常见疾病有风水,皮水、石水、正水、肾水、溢饮、脾水、心衰、经行浮肿、子肿等。

凡以水肿为字要表现的疾病,可以归纳为水肿病类。

中医诊断临床对以水肿为主症的病种尚个能确定时,可以水肿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

辨病思路:1.腹胀大力主,皮色苍黄,腹部脉络暴露,无或仅下肢等处轻度浮肿者,为鼓胀。

2.根据伴随症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思考,如:(1)肾系疾病见水肿者,小便化验常见蛋白。

管型等,其病有皮水、石水。

正水、肾水等。

中医常见症状辨证论治-水肿

中医常见症状辨证论治-水肿

中医常见症状辨证论治-水肿中医常见症状辨证论治--水肿【概述】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眼睑。

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严重者还可伴有胸水。

腹水等。

可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肝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内分泌失调以及营养障碍等疾病中。

【病因病理】水肿的病因有内外二因。

外因有风邪外袭、疮毒浸淫、水湿浸渍,而致肺失通调,脾气受阻;内因有饥饱劳倦,伤及脾胃,或久病房劳,伤及肾元,导致牌失传输,肾失开合,而成水肿。

病理变化为风邪外袭,内舍于肺,肺失宣降,水道不通,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流溢肌肤;肌肤因痈疡疮毒,未能清解消退,疮毒内归脾肺,导致水液代谢受阻,溢于肌肤;水湿之气内侵,或平素饮食不节,多食生冷,均可使牌为湿困,失其健运,水湿不运而泛于肌肤;湿热久羁,或湿郁化热,中焦脾胃失其升清降浊之能,三焦为之壅遏,水道不通,而成水肿;饮食不节,劳倦太过,脾气亏虚,运化失司,水湿停聚不行而横溢肌肤;房劳过度,肾精亏耗,肾气内伐,不能化气行水,而致膀胱气化失司,开合不利,水液内停,形成水肿。

【诊断要点】1.轻者可仅有眼睑、头面浮肿;重者可见四肢腰背及全身浮肿。

2.功能性水肿一般体检无异常,器质性水肿则有相应的体征,如心脏性水肿,可有器质性杂音或心脏扩大;肾性水肿可有明显下肢凹陷性压迹;肝性水肿可有腹部移动性浊音等。

3.器质性水肿一般均有相应理化检查,可助诊断。

【辩证分型】1.风水泛滥症状: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

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紧。

如水肿较甚,亦可见沉脉。

证候分析:风邪袭表,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见恶风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全身浮肿等症;风为阳邪,其性轻扬,风水相搏,推波助澜,故水肿起于面目,迅及全身;若风邪兼热则咽喉红肿热痛,舌红,脉浮滑数;若风邪兼寒,邪在肌表,卫阳被遏,肺气不宣,故见恶寒发热,咳喘;若肿势较甚,阳气内遏,则见沉脉,或沉滑数,或沉紧。

中医内科学水肿(案例教学法)

中医内科学水肿(案例教学法)
●2.定义解析 《黄帝内经》称为水,《金匮要略》称为水气,是 各种水病的总称。
●3.流行病学 水肿可发生于多种疾病,不同的疾病,流行病学特 点不同。
【学术沿革】
1.病名及发病特点
● 《黄帝内经》称为“水”。《灵枢 水胀》描述其特点:“水始 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 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 之状,此其候也”;《金匮要略》称为“水气”;《诸病源候论 水 肿候》始将“水肿”作为各种水病的总称。
2.案例二 湿毒浸淫证
●(1)案例导入:苏某,女,24岁。1990年5月8日就诊。患者 左肩背上方突生疮疡,红肿疼痛已1周,伴发咽喉肿痛,随即身 热,微恶寒,继则颜面肿甚,一身悉肿,小便短赤,大便数日一 行。未能及时行正规治疗,诸症渐加重,遂求治。舌红,苔薄黄, 脉浮数。查尿常规,可见红细胞,尿蛋白。
●处方:麻黄、浮萍、桂枝各9g ,羌活、甘草、苏叶各6g ,茯苓 皮15g ,炒白术、泽泻、车前子(包)各,10g ,白茅根30g , 生姜3g ,大枣10枚。连服3剂,患者汗出,小便量渐增,水肿 大部消退。
●二诊:颜面、眼睑浮肿已消,腹壁柔软,皮肤起皱,阴囊水肿不 显,腰痛酸软,舌苔白滑,脉沉。治法:温肾利水。原方改为真 武汤加味:炙附子、炒白术、炒白芍各10g ,茯苓20g ,泽泻 12g ,椒目、生姜各5g ,白茅根30g。
●1.与鼓胀鉴别 鼓胀为单腹胀大如鼓,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 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水肿多周身皆肿;鼓胀多有肝病病 史,水肿多有心肾病史。
●2.肾病水肿与心病水肿鉴别 肾病水肿多从眼睑、颜面开始,继 则延及四肢周身,伴腰痛等;心病水肿多从下肢足跗开始,而遍 及全身,伴见心悸,胸闷等。

名老中医治疗水肿医案

名老中医治疗水肿医案

名老中医治疗水肿医案
患者李某,女性,年龄52岁,因水肿就诊于某名老中医。

病史:患者近期出现双下肢水肿,伴有乏力、胸闷、气短等症状,就诊于医院后被确诊为慢性心功能不全,给予利尿剂治疗,但效果不佳。

诊断:水肿、气短、乏力,中医辨证为“脾虚湿滞”。

治疗方案:针对脾虚湿滞的辨证为主要治疗方向。

采用清热解毒、化湿利水的中药治疗,内服丸剂并配合外敷药膏。

处方:茵陈蒿汤加减(包括黄芩、黄连、泽泻、陈皮、枳壳、防风等),每日3次口服;荆芥羌活丸加减,每日3次口服;外敷水蜜丸,每晚涂患处。

治疗过程:患者服用药物两周后,下肢水肿量明显减轻,胸闷气短症状明显缓解,乏力感也减轻了。

继续服用一个月,水肿症状几乎消失,胸闷气短等症状也大幅度减轻。

总结:名老中医治疗水肿,重在辨证施治,精准、细致、专业。

采用中药治疗,既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又减少对身体的副作用。

同时,配合一定的外敷治疗,能够促进症状的缓解和愈合。

中医内科学 第六单元 肾系病证【中医助理】

中医内科学 第六单元 肾系病证【中医助理】

2021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内科学》第六单元肾系病证水肿水肿的概念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水肿的病机病位:肺、脾、肾,关键在肾病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水液泛滥肌肤。

●水肿的诊断要点水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及四肢全身。

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甚则腹大胀满,气喘不能平卧;更重者见癃闭或尿少,抽搐,神昏谵语等。

●水肿的鉴别●水肿的辨证要点首先须辨阳水、阴水其次应辨病变之脏腑●水肿的治疗原则发汗、利尿、泻下逐水为治疗水肿的三条基本原则●水肿的辨证论治(1/3)●水肿的辨证论治(2/3)●水肿的辨证论治(3/3)水肿反复消长不已,面浮身肿,腰以下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减少或反多,腰酸冷痛,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白,甚者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水肿的转归阳水易消,阴水难治。

病变后期,可发展为关格,转为癃闭或兼见眩晕之证。

●水肿的预防调护肿势重者予无盐饮食,轻者予低盐饮食(每日3~4g)每日记录水液的出入量。

每日尿量少于500ml时,警惕癃闭的发生。

患者,男,26岁,晨起出现眼睑浮肿,继而四肢及全身皆肿,伴见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舌苔薄白,脉浮滑。

选用:A.五皮饮合胃苓汤B.越婢加术汤加减C.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D.疏凿饮子合己椒苈黄丸E.实脾饮『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风水相搏证证候主症: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

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

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代表方:越婢加术汤加减水肿风水相搏证的治法是:A.宣肺解毒,利湿消肿B.疏风清热,宣肺行水C.健脾运湿,通阳利水D.分利湿热,利水消肿E.健脾温阳,利水消肿『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风水相搏证证候主症: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

雷根平主任从六经辨证论治水肿的经验

雷根平主任从六经辨证论治水肿的经验

雷根平主任从六经辨证论治水肿的经验崔娇娇1雷根平2董盛21.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46;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陕西咸阳712000[摘要]本文主要总结雷根平主任从六经辨证论治水肿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雷根平主任从六经各自的致病特点及病机出发,提出了从通调太阳经、畅通阳明经、和解少阳经、温补太阴经、清补少阴经、顾护厥阴经六个方面治疗水肿,临床上见效显著。

本文从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六个方面系统地描述雷根平主任对水肿病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及经验,为临床治疗水肿病提供新的诊治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水肿;六经辨证;雷根平;经验冲图分类号]R25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21)03(C)-0160-04Director Lei Genping'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edema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six channels theoryCUI Jiaojiao1LEI Genping DONG Sheng21.The FirsL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Shaanxi UniversiLy of Chinese Medicine,Shaanxi Province,Xianyang712046, China;2.DeparLmenL of Nephrology,AffiliaLed HospiLal of Shaanxi UniversiLy of Chinese Medicine,Shaanxi Province, Xianyang712000,China[Abstract]This arLicle mainly summarizes Lhe academic LhoughL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of DirecLor Lei Genping in LreaLing edema disease from syndrome differenLiaLion of six channels Lheory.According Lo Lhe paLhogenic characLerisLics and paLhogenesis of Lhe six meridians,DirecLor Lei Genping puL forward six aspecLs Lo LreaL edema:regulaLing Laiyang meridian,unblocking yangming meridian,reconciling shaoyang meridian,warming and Lonifying Laiyin meridian,clear­ing and Lonifying shaoyin meridian,and Laking care of jueyin meridian.Clinical effecL is remarkable.Therefore,Lhis ar-Licle will sysLemaLically describe Lei Genping's academic LhoughL and experience of syndrome differenLiaLion and LreaL-menL of edema disease from six aspecLs of Laiyang meridian,yangming meridian,shaoyang meridian,Laiyin meridian, shaoyin meridian and jueyin meridian,so as Lo provide new diagnosis and LreaLmenL ideas for clinical LreaLmenL of ede­ma disease and improve clinical efficacy.[Key words]Edema;Syndrome differenLiaLion of six channels Lheory;Lei Genping;Experience水肿普遍认为是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膀胱气化不利使水液潴留体内所导致的疾病,临床上反反复复,给患者、医者带来极大的困扰。

中医关于“水肿”的古医书论述摘抄

中医关于“水肿”的古医书论述摘抄

中医关于“水肿”的古医书论述摘抄一、水肿水肿是体内水液滞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主症的疾病,严重的还可能伴有胸水、腹水等。

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等以水肿为主要表现者,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二、关于“水肿”的古医书摘抄1.《黄帝内经》称本病为“水”,有肾风、风水、石水、涌水等病名。

病因有劳汗当风、邪客玄府和饮食失调等,病机与肺、脾、肾、三焦等有关。

《素问·水热穴论》谓:“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平治于权衡,去菀陈开鬼门,洁净府”的治疗原则,为后世认识本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2.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称本病为“水气病,按病因病机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和黄汗,按五脏分为水、肝水、肺水、脾水、肾水。

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

载有越婵汤、越婵加术汤、的已民汤、防己茯参汤等方,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

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水肿候》始将“水肿”作为各种水病的总称。

店·孙思邈《备千金要方·水肿》首次提出水肿需忌盐的观点。

4.宋·严用和《严氏济生方·水肿门》曰:“阴水为病,脉来沉迟,色多青白,不烦不渴,小便涩少而清,大腑多泄……阳水为病,脉来沉数,多黄赤,或烦或渴,小便赤涩,大多闭。

”首次将水肿分为阴水、阳水两类,治法强调“先脾土”,“后温肾水”,载有实脾散治疗水肿,沿用至今。

5.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肿胀》谓:“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温补即所以化气,气化而痊愈者,愈出自然;消伐所以攻邪,逐邪而暂愈者,愈出勉强。

”尤重从脾肾论治水肿。

李中梓《医宗必读·水肿胀满》云:“阳证必热,热者多实;阴证必寒,寒者多虚李梴《医学人门·水肿》强调阳水多因外感所致,阴水多内伤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