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仁东简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南仁东(1945年2月-2017年9月15日),出生于吉林辽源,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天文学家,“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2,南仁东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射电天体物理和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曾获全国创新争先奖、改革先锋称号、改革先锋奖章。2017年9月15日因病逝世,享年72岁。

3,南仁东出生在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6岁上学,先后就读于辽源中兴小学校、辽源四中、辽源五中,因学习成绩异常突出,屡获学校表彰。1963年,南仁东以高考平均98.6分(百分制)的优异成绩

夺得“吉林省理科状元”称号,并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1963年9月-1968年7月,就读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真空及超高频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1978年9月-1987年7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导师王绶琯),先后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4年始,南仁东使用国际甚长基线网对活动星系核进行系统观测研究。在这一领域的早期发展阶段,主持完成欧洲及全球网十余次观测。首次在国际上应用VLBI“快照”模式,取得丰富的天体物理成果;VLBI混合成图,达到国际最高动态范围水平。建立中国相关后图像处理中心,使80年代中国进行VLBI数据分析成为可能。

4,1993年,在日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跟同事们说:“咱们也建一个吧。”1994年7月,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概念提出。

5,1994年始,南仁东提出利用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建设巨型球面望远镜作为国际SKA的单元,开始启动贵州选址工作。为了给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选址,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先后对比了1000多个洼地,时间长达12年。

16,995年11月,“大射电望远镜”中国推进委员会成立,由南仁东任主任。

7,2006年,南仁东,任国际天文学会射电专业委员会委员主席,为中国天文学界第一次在此层面任职,在国际射电天文界得到同行的认可与尊重。

南仁东生前最后一次受访

8,2012年,FAST973项目正式启动,作为资深咨询专家,南仁东指导FAST973项目“射电波段的前沿天体物理课题及FAST早期科学研究”的立项及组织实施;确立了FAST实现世界首个漂移扫描多科学目标同时巡天的原创科学策略;提出调试阶段全波段监测蟹状星云脉冲星的优先观测计划;建议了用于望远镜调整期及早期试观测的单波束和多波束接收机,前者已投入试观测。[2]

9,2014年,“天眼”反射面单元即将吊装,南仁东亲自进行“小飞人”载人试验。

10,2016年9月,“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前,南仁东已罹患肺癌,并在手术中伤及声带。患病后依然带病坚持工作,尽管身体不适

合舟车劳顿,仍从北京飞赴贵州,亲眼见证了自己耗费22年心血的大科学工程落成。[3]

11,2016年9月25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并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

12,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因肺癌突然恶化,抢救无效逝世。

1科研成就

南仁东截至2017年9月,南仁东已发表科技论文222篇,专著7部,技术报告6本,专利36项;论文被SCI 收录56篇、被EI收录65篇,SCI和EI引用近900次。此外,还多次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相关工作。[5]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南仁东,1994年始,主持国际大射电望远镜计划的中国推进工作。提出利用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建设巨型球面望远镜作为国际一平方公里阵(SKA)的单元,启动贵州选址。在14年艰苦创业过程中,主编FAST科学目标,指导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及模型试验。提出的索网支撑反射面设想最终发展为FAST主动反射面设计方案;组织攻关,发明了500MPa耐疲劳拉索,突破了高效握拔力锚固技术、大跨度索网安装和精度控制等难题;提出通过“水环”和运动配重扩大焦舱的运动空间同时增加系统阻尼的设计;高强度参与FAST 接收机国际联合设计;提出的多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建议被地学领域同行采纳。

1999-2001年,任中科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FAST预研究”首席科学家;2002-2005年,主持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FAST关键技术优化研究”;2004-2008年,主持基金委重点项目“FAST的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2005-2007年,主持院长办公会议批复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FAST前期研究》。

自2005年起,主持完成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主编科学目标,指导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模型试验。2007年7月FAST作为“十一五”重大科学装置正式被国家批准立项;2008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了FAST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中科院和贵州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了FAST项

目初步设计及概算;2011年开工令下达,先后150多家国内企业相继投入FAST建设。

FAST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以南仁东为首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三项自主创新:利用贵州天然的喀斯特洼坑作为台址;洼坑内铺设数千块单元组成500米口径球冠状主动反射面;采用轻型索拖动机构和并联机器人,实现望远镜接收机的高精度定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克服诸多施工建设困难、突破一系列技术难题,按工期高质量完成了建设任务,并产生了多项技术创新成果,推动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其中,FAST 创新的索网技术成果获2015年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16年广西技术发明一等奖和201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全新的设计思路,加之得天独厚的台址优势,FAST突破了望远镜的百米工程极限,开创了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的新模式。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FAST将在未来10~20年保持世界设备的领先地位。FAST的落成启用,对中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

•射电天文学基础研究

南仁东,1978年研究生学习期间,独立提出利用射电强源Cyg A 校准密云米波综合孔径望远镜的方法,成功应用于观测。完成了电离层改正模型及望远镜阵列的成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