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合集下载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化学平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变化规律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明确由于反应可逆,达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

通过掌握转化率的概念,公式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的意义。

平衡的有关计算(1)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

例1 445℃时,将0.1l I2与0.02l H2通入2L密闭容器中,达平衡后有0.03lHI生成。

求:①各物质的起始浓度与平衡浓度。

②平衡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

引导学生分析:c始/l/L 0.01 0.05 0c变/l/L x x 2xc平/l/L 0.0150+2x=0.015 l/Lx=0.0075l/L平衡浓度:c(I2)平=C(I2)始-℃C(I2)=0.05 l/L -0.0075 l/L=0.0425l/Lc(H2)平=0.01-0.0075=0.0025l/Lc(HI)平=c(HI)始+℃c(HI)=0.015l/Lw(H2)=0.0025/(0.05+0.01)通过具体计算弄清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小结】①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的关系,只有变化浓度才与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比例。

②可逆反应中任一组分的平衡浓度不可能为0。

(2)转化率的有关计算例2 02lCO与0.02×100%=4.2%l水蒸气在2L密闭容器里加热至1200℃经2in达平衡,生成CO2和H2,已知V(CO)=0.003l/(L·in),求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及CO的转化率。

℃c(CO)=V(CO)·t=0.003l/(L·in)×2in=0.006l/La=℃c/c(始)×100%=0.006/0.01×100%=60%【小结】变化浓度是联系化学方程式,平衡浓度与起始浓度,转化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桥梁。

2023年高三化学平衡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高三化学平衡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高三化学平衡教案(精选3篇)教案1:化学平衡的原理与应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化学平衡的判断条件和计算方法;3. 了解化学平衡的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 化学平衡的判断条件和计算方法;2. 化学平衡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20分钟)a.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b. 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

2. 化学平衡的判断条件和计算方法(40分钟)a. 理解化学平衡的判断条件;b. 掌握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

3. 化学平衡的原理和应用(40分钟)a. 了解化学平衡的原理;b. 掌握化学平衡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特征、判断条件和计算方法。

2. 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化学平衡的实验观察,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3. 讨论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方式:1. 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参与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上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高中化学教学资源。

教案2: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与平衡常数一、教学目标:1. 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及其变化规律;2. 了解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掌握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平衡态浓度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及其变化规律;2. 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平衡态浓度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及其变化规律(30分钟)a.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b.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c.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 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0分钟)a. 平衡常数的定义;b.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c. 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

3. 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平衡态浓度的方法(40分钟)a. 利用平衡常数计算未知浓度的方法;b. 利用平衡常数计算浓度变化的方法。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引言: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它描述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在给定条件下的相对浓度、压力或其他物理性质的稳定性。

了解化学平衡对于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介绍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平衡位置的影响因素。

一、化学平衡的定义化学平衡指的是在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状态的现象。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压力等物理性质保持不变。

二、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常数(Keq)是描述化学平衡程度的指标,它表示了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平衡常数可以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计算得到。

1. 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aA + bB ⇌ cC + dD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eq = [C]^c[D]^d / [A]^a[B]^b其中,[A]、[B]、[C]、[D]分别表示反应物A、B和生成物C、D的摩尔浓度。

2. 平衡常数的意义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物的浓度较低,生成物的浓度较高,反应偏向生成物一侧。

反之,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反应物的浓度较高,生成物的浓度较低,反应偏向反应物一侧。

三、影响化学平衡位置的因素化学平衡位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浓度和催化剂等。

1. 温度对平衡位置的影响根据Le Chatelier原理,温度升高会使平衡位置向反应物一侧移动,而温度降低则会使平衡位置向生成物一侧移动。

这是因为反应的放热(放热反应)或吸热(吸热反应)特性导致。

2. 压力对平衡位置的影响对于气相反应,增加压力会使平衡位置向物质数较少的一侧移动。

反之,降低压力会使平衡位置向物质数较多的一侧移动。

对于液相和固相反应,压力变化对平衡位置的影响较小。

3. 浓度对平衡位置的影响增加反应物浓度会使平衡位置向生成物一侧移动,减少反应物浓度会使平衡位置向反应物一侧移动。

增加生成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4. 催化剂对平衡位置的影响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平衡位置。

高中化学平衡状态特征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状态特征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状态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平衡状态特征;
2. 掌握用平衡常数描述平衡状态;
3. 理解平衡常数与反应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
4. 能够根据平衡常数计算平衡时各种物质的浓度。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中的平衡状态特征;
2. 平衡常数的概念;
3. 平衡常数与反应物质浓度的关系;
4.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平衡状态特征和平衡常数的概念;
难点:平衡常数与反应物质浓度的关系及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展示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引出平衡常数的概念;
2. 讲解:介绍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说明平衡常数与反应物质浓度的关系;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4. 引导讨论:讨论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速度和平衡位置的影响;
5. 拓展应用:练习平衡常数的计算,以及根据平衡常数求反应物质浓度的练习;
6. 小结:总结平衡状态特征和平衡常数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结合案例分析;
2. 学生讨论和互动;
3. 实验演示;
4. 计算练习。

六、教学评估
1. 课堂讨论和互动表现;
2. 计算练习成绩;
3. 期末测试。

七、教学反馈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化学平衡状态》公开课教案

《化学平衡状态》公开课教案

考点一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回顾】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 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的依据:依据1 :正逆速率相等:v(正)=v(逆)【练习】1.. 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N 2 +3H 22NH 3,,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 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N 2的同时生成1molN 2B. 单位时间内消耗3molH 2的同时生成2molNH 3C. 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N 2的同时消耗2molNH 3D.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N 2的同时消耗2amolNH 32.可逆反应:2NO 2(g)2NO(g)+O 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2B.单位时间内2n mol NO 2断键反应,同时n mol O 2 也断键反应C.用NO 2、NO 、O 2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D. NO 的生成速率和NO 的分解速率相等依据2:变量不变变量:浓度、质量、压强、密度、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温度、各成分的百分含量…等3.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说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压强B .混合气体的密度C .B 的物质的量浓度D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4.在一个温度恒定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 A(s)+n B(g)p C(g)+q D(g),已知m +n =p +q ,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②体系的密度不再改变③各气体的浓度不再改变④各气体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v (C)∶v (D)=p ∶q⑥单位时间内n mol B 断键反应,同时p mol C 也断键反应A .①②③④⑤⑥B .①②③C .①②③④⑥D .④⑤⑥ 5.(2012海南高考)已知A(g)+B(g) 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温度/ ℃700 900 830 1000 1200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回答下列问题:(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c. c(A)不随时间改变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6.(2011海南高考)对于可逆反应:H2(g)+I2(g)2HI(g),在一定温度下由H2(g)和I2(g)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g)的消耗速率与HI(g)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B.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C.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D.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问题探究2:对可逆反应N2+3H22NH3,若某一时刻,v正(N2)=v逆(NH3)。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教案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教案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平衡移动。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2. 案例:勒夏特列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讲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平衡状态的特征。

2.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1)浓度:讲解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浓度变化时的平衡移动。

(2)压强:讲解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压强变化时的平衡移动。

(3)温度:讲解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温度变化时的平衡移动。

(4)催化剂:讲解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催化剂的作用原理。

3. 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和讨论法,使学生掌握了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并能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6.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化学反应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在改变浓度、压强、温度和添加催化剂等条件下,化学平衡是如何移动的。

7.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化学平衡的移动现象,加深对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

8. 平衡常数概念:介绍平衡常数的概念,解释平衡常数与平衡状态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平衡常数如何反映反应的倾向性。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化学平衡教案协议一、协议方信息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包括其特征和标志。

111 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112 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113 能够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21 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1 引导学生构建化学平衡的思维模型,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1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11 让学生体会化学平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 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征。

111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12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及应用。

2、教学难点21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211 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平衡的存在和变化。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4、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 通过生活中的化学平衡现象,如合成氨反应、溶解平衡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化学平衡的课题。

2、知识讲解21 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强调可逆反应达到一定程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

211 分析化学平衡的特征,如动态平衡、等、定、变等。

3、实验探究31 进行化学平衡移动的实验,如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11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4、小组讨论41 组织学生讨论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411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5、例题讲解51 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步骤。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知道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能运用勒夏特列原理进行分析。

4.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及特点2. 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 勒夏特列原理及其应用4. 化学平衡状态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特点,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勒夏特列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化学平衡状态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状态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及特点2. 第二课时: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 第三课时:勒夏特列原理及其应用4. 第四课时:化学平衡状态在实际中的应用5. 第五课时:课堂总结与练习六、教学策略1.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讲解、演示、实验、讨论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利用实物模型、图示、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化学平衡状态。

3.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发现和总结化学平衡的规律。

4.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化学平衡状态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清晰的化学平衡状态示意图、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示例等。

2.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如平衡反应瓶、指示剂等,用于现场演示化学平衡的移动。

3. 搜集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教学实践环节的分析讨论。

4. 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和应用。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平衡状态的思考。

化学教案-化学平衡(优秀8篇)

化学教案-化学平衡(优秀8篇)

化学教案-化学平衡〔优秀8篇〕化学教学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从本节课题开始,学生将从以往的宏观世界走向微观世界,对奇妙的微观世界有所了解。

从认识到分子、原子的存在开始,逐步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响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本课题首先从学生学生亲身体验〔教师在第一排喷洒空气清新剂,而坐在教室每个地方的学生都能闻到清新的气味〕及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然后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和多媒体,用简单的几句话将人类对分子、原子的原始思索与现代证明略作描述,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观点。

课堂教学中通过浓氨水的扩散比照实验让学生探究得出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并利用这一结论对前述现象作出具体解释,对如何运用微观粒子运动规律来解释宏观现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关于分子间有间隔的内容,通过用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00mL的实验探究,让学生总结出:分子之间有间隔,同时延伸到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三态的变化,向车胎里打气等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让学生确认分子间有间隔的事实。

教材中还设计了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示意图,让学生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拟以前学习过的一些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响,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形成概念。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让学生领悟从宏观物质进入微观粒子,为后期学习作好知识铺垫。

二、学情分析:在初二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分子和原子体积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其确实客观存在。

因此,本课题的引入并不困难,但从化学角度讲解涉及的一些化学微观概念较为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能熟练掌握的是物理学上常提到的一些变化,如蒸发、扩散,物质三态以及热胀冷缩。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特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根本特征;知道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8篇)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8篇)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8篇)一、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宏观条件肯定的可逆反响中,化学反响的正、逆反响速率相等,反响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不再转变的状态。

可用ΔrGm=ΣνΑμΑ=0推断,μA是反响中A物质的化学势。

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如一个已达平衡的系统被转变,该系统会随之转变来抗衡该转变。

化学平衡是—种动态平衡。

一般用可逆反响中正反响速率和逆反响速率的变化表示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化学平衡的本质:正反响速率等于逆反响速率。

二、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适宜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规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等环节。

三、化学平衡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当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平衡教学设计(通用9篇),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帮忙。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节是选修模块根本概念、根本理论学习的中间环节,担当着对前面学问的回忆、总结以及深化和提升学生熟悉化学讨论及应用价值的双重任务;为培育学生分析、处理试验数据以及从数据中获得信息、总结规律的力量奠定了根底。

同时,化学反响的限度是熟悉化学反响的一个必不行少的维度,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必修2》中已经学习了可逆反响、化学平衡状态等相关学问,只从定性角度讨论一个可逆反响到达平衡状态时的特征。

定量分析对学生而言是个难点,因此本节课采纳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将一个个数据最终转化成学生能够理解的规律和概念。

三、设计思路:“化学平衡常数”是纯理论课,比拟抽象,为帮忙学生理解把握化学平衡常数,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及其方法,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的主动探究法,对每一学问点,根据“探究(观看)讨论(思维)运用(迁移)”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活动,设计主要分为三个认知层次:一、整体感知概念,通过学生计算沟通研讨及思索和教师的点拨先对化学平衡常数有个整体的熟悉,得出任意反响的化学平衡表达式;二、深入理解概念,通过对表格数据的分析及稳固练习的分析强化化学平衡常数的留意事项;三、迁移应用概念,会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展简洁的计算。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话题:化学平衡状态一、教学目标1. 知道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压强、物质的状态等处于一定的比例关系,不再发生净反应的状态。

2. 掌握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条件。

3. 理解化学平衡的动态性质和平衡位置的可控性。

4. 了解变温、变压和加用外物质对平衡系统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条件。

2. 理解化学平衡的动态性质和平衡位置的可控性。

三、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动态性质及平衡位置的可控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或实际例子引入,引发学生对化学平衡状态的思考,例如通过铁水与氧气反应生成铁锈的实验,问学生在什么情况下会停止生成铁锈。

2. 理论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教材,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重点讲解以下内容:- 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压强、物质的状态等处于一定的比例关系,不再发生净反应的状态。

- 化学平衡的条件:1)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2)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 化学平衡的动态性质:化学反应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来回转化,但总体上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

- 平衡位置的可控性:通过调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可以改变平衡位置。

3. 实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选取一个化学平衡的实例,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动态性质和平衡位置的可控性。

例如可以选取N2O4和NO2达到平衡的反应,让学生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温度、压强等因素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4. 讨论互动(15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平衡位置是如何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的?- 通过调节反应物的浓度,如何改变平衡位置?- 如果平衡位置发生改变,平衡的向右移动意味着什么?平衡的向左移动意味着什么?5.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点,强调平衡位置的可控性,并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归纳成要点。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化学平衡状态》教案§3.2 化学平衡( 2 化学平衡状态)【归纳与整理】一、可逆反应1.概念:在条件下,既能向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表示:采用“ ”表示,如:Cl2 + H2O H+ +Cl- + HClO3.特点:可逆反应在同一体系中同时进行。

可逆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一定会达到状态二、化学平衡状态在下的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溶液中表现为)保持恒定的状态。

在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处于中,反应条件不变,反应混合物的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或保持不变三、化学平衡的特征1.逆:研究对象必须是反应2.动:化学平衡是平衡,即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仍都在进行(可通过证明)3.等: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04.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或保持一定5.变:化学平衡状态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平衡会被破坏,直至达到新的平衡。

6.同:在恒温恒容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关系,采用极限思维的方法,换算成反应物或生成物后,若对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时,达到平衡后平衡状态相同。

无论投料从反应物开始、从生成物开始、还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开始。

四、化学平衡的标志1.本质标志对给定的反应:mA + nB pC + qD(A、B、C、D均为气体),当v正 = v逆时,有:即:2.等价标志(1)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

(2)体系中各组成的物质的量浓度或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

(3)对同一物质,单位时间内该物质所代表的正反应的转化浓度和所代表的逆反应的转化浓度相等。

(4)对同一反应而言,一种物质所代表的正反应速率,和另一物质所代表的逆反应速率的比值等于它们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3.特殊标志“特殊标志”是指在特定环境、特定反应中,能间接衡量某一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化学平衡教案【化学平衡教案】引言:化学平衡作为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一直是学生非常困扰的一个难点。

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解决学生的困惑。

本文就是针对化学平衡的教学设计,力求让学生轻松掌握这一难点内容。

一、知识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掌握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3.了解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二、能力目标:1.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3.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三、教学重点:1.化学平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平衡常数及其计算3.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四、教学难点:1.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2.不同物质溶液之间的化学平衡五、教学方法:1.教师讲课结合学生自主学习2.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六、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化学平衡通过PPT或黑板简单地介绍化学平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并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平衡中物质的状态和化学式。

第二步:介绍平衡常数及其计算通过上课、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要求学生理解平衡常数的生物学意义,明确平衡反应的正反应(左右反应)方向,并熟练掌握计算过程。

第三步: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介绍化学平衡位置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压强、化学反应物质的浓度等。

通过课堂化学实验和班级活动让学生探究如何改变平衡位置。

第四步:化学平衡实验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探究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并记录实验结果。

鼓励学生多尝试不同的实验操作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五步: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学校或家庭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可设置线上问答平台,辅导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七、教学效果评估:1.课堂问答:通过课堂提问、小组活动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作业评估:课堂作业采用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或解决问题。

3.实验成果评估:通过学生实验结果的展示和评估,了解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教案标题:化学平衡状态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平衡状态概念和相关术语。

2. 理解平衡常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3. 掌握改变平衡条件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4. 理解Le Chatelier原理及其应用。

5.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应熟悉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以及Le Chatelier原理的应用。

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和实验案例。

2. 学生准备:学生应提前预习本课相关内容,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并提出问题:“在化学反应中,是否所有反应都能完全进行?”2. 让学生讨论并给出答案,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中可能出现的平衡状态。

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化学反应中的平衡状态概念和相关术语,如反应物、生成物、正向反应、逆向反应等。

2. 讲解平衡常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3.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实验演示(20分钟):1.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如铁离子与硫氰酸铵的反应,观察反应过程中颜色的变化。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平衡常数。

Le Chatelier原理(15分钟):1. 介绍Le Chatelier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即改变平衡条件会引起平衡位置的移动。

2. 通过实例讲解Le Chatelier原理的应用,如温度、压力、浓度等条件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3.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预测改变平衡条件后平衡位置的变化方向。

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平衡状态、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原理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平衡状态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3. 结合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思考化学平衡状态在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平衡状态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平衡状态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化学平衡状态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知道平衡标志及其判断方法。

2. 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包括逆、等、动、定、变、同六大特征。

3. 学会分析化学平衡状态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并能运用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及标志。

2.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教学难点:1.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的理解。

2. 化学平衡状态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实验器材:密闭容器、温度计、压强计等3. 教学辅助材料:化学平衡状态相关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一些可逆反应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可逆反应。

2. 提问:可逆反应是否会在某一时刻停止?为什么?二、讲授新课1. 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 介绍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即在一定条件下,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

- 强调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化学平衡状态的实质,而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是化学平衡状态的表现。

2.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正逆速率相等: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

- 浓度不变:一段时间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 压强不变:适用于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不变的反应。

- 平均分子量不变:适用于反应体系只有气体参与的反应。

- 密度不变:适用于密闭容器中气体质量守恒的反应。

3.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 等: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 动:平衡时,反应仍在进行,是动态平衡。

- 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 变: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 同:一定条件下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三、课堂练习1. 判断以下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并说明理由。

2. 分析化学平衡状态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温度、压强、浓度等。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引言: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本教案旨在通过理论讲解、实验示范和讨论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

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掌握如何计算化学平衡常数;3.了解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4.能够运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化学平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化学反应的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2)化学平衡的状态和条件(3)化学平衡的特点和动态平衡的含义2.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1)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表示方式(2)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3)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3.平衡常数的应用(1)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浓度(2)利用平衡常数判断反应的正逆方向(3)利用平衡常数解释化学反应的倾向性4.实验示范和实践操作(1)示范实验:利用洋红色素的酸碱指示剂特性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平衡(2)实践操作:使用酸碱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观察平衡的变化三、教学过程:1.理论讲解(1)介绍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动态平衡的概念(2)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3)讲解化学平衡的状态和条件,引入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示范实验(1)介绍洋红色素的酸碱指示剂特性和酸碱中和反应的平衡(2)演示利用洋红色素的酸碱指示剂特性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平衡(3)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平衡的变化3.实践操作(1)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用酸碱溶液进行中和反应(2)在不同条件下观察平衡的变化,如改变反应物浓度、温度等(3)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平衡的变化规律4.讨论与总结(1)引导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2)引导学生思考平衡常数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和意义(3)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澄清概念和困惑四、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中,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是否理解准确;2.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是否能够正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3.学生在讨论中是否能够合理解释化学平衡中的有关概念和原理;4.学生是否能够应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化学平衡教案(优秀3篇)

化学平衡教案(优秀3篇)

化学平衡教案(优秀3篇)化学平衡教案篇一【1】图像分析步骤:一看面(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含义二看线(线的走向与变化趋势)三看点(起点、拐点、终点)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等)五看量的变化(转化率、浓度、温度、压强等)【2】图像分析方法:1、先拐先平,数值大2、定一议二一、浓度—时间图像例1.图2表示800℃时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t1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2)反应物的转化率是______;(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二、速度-时间图像2、下图是可逆反应A+2B 的情况。

反应速率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而变化由图可推断:℃正反应是反应,(填放热或吸热)℃若A、B是气体,D的状态是。

三、速率—压强(或温度)图像3、下列各图是温度或压强对反应2A(s)+2B(g)2C(g)+D(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正确的图象是()VVV正V逆TBTV逆V正V逆1vV V逆V正V正A CPDP4?m+n p+q ?正反应热t五、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或压强)图像: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g)+N(g)R(g)+2L,在不同条件下R的百分含量R%的变化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B、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C、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D、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六、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温度(压强)图像6、可逆反应2A+B 2C(g)(正反应放热),随温度变化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和B可能都是固体B.A和B一定都是气体C.若B为固体,则A一定是气体D.A和B不可能都是气体E.A和B可能都是气体其他:7、对于mA(s)+nB(g)度下B的百分含量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m+n<p (B)n >p (C)x点的状态是v正>v逆(D)x点比y点的反应速度慢p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温2化学平衡教案篇二【学习目标】:理解化学图像的意义,能用化学图像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2.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定义: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例: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在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H2+O2=H2O是可逆反应。

(2)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粉末,冷却又变成蓝色,所以无水硫酸铜结合结晶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氯化铵加热变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两种气体又自发变成氯化铵,氯化铵的分解是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特点:
(1)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限度
(2)正反两个方向的反应在同时进行
(3)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达平衡
可逆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
反应开始V正> V逆
反应过程中V正减小, V逆增大
到一定时间V正=V逆≠0
2.化学平衡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要点:对象——可逆反应
条件——一定条件下,V正=V逆
特征——各成份的浓度不再变化
特点:
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V正=V逆≠0;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的浓度保持不变;
变—当外界条件(C、P、T)改变时,V正≠V逆,平衡发生改变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等速标志,υ正= υ逆(本质特征)
①同一种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不同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
的速率。

(2)恒浓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外部表现):
①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均保持不
变。

②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均保持不变。

③若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气体,且总体积不等,则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恒
温、恒容)、平均摩尔质量、混合气体的密度(恒温、恒压)均保持不变。

④反应物的转化率、产物的产率保持不变。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
项目m A(g) + n B (g)p C (g) +q D (g) 是否平衡
混合体系中各组分的含量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平衡各物质的质量或质量分数一定平衡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
正、逆反应速率关系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molA的同时生成了mmolA 平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molB的同时消耗了pmolC 平衡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molB的同时消耗了qmolD(均指ひ逆)不一定ひ(A) ׃ひ(B) ׃ひ(C) ׃ひ(D) == m ׃n ׃p ׃q,ひ正不一定等于ひ逆不一定
压强当m + n≠p + q 时,总压力一定(其它条件一定)平衡当m + n =p + q时,总压力一定(其它条件一定)不一定
混合气体的平均M 当m + n≠ p + q 时,M一定平衡当m + n = p + q 时,M一定不一定
密度ρC(s)+CO2(g)2CO(g)(ρ一定)平衡N2(g)+3H2(g)2NH3(g)(ρ一定)不一定
H2(g)+I2(g)2HI(g)(ρ一定)不一定
三、等效平衡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对同一可逆反应,只要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含量相同的平衡状态。

[规律]
(1)在恒温恒容(T,V)下,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总体积不相等:
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果根据反应方程式中的计量数换算成等号同一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就可达到同一平衡状态。

此时,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百分含量与已知的平衡状态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甚至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也相同。

(2)在恒温恒容(T,V)下,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总体积相等:
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根据可逆反应方程式的计量数换算成等号同一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与已知的平衡状态相同。

但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及浓度不一定相同。

(3)在恒温恒压(T,P)下:
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根据可逆反应方程式的计量数换算成等号同一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与已知的平衡状态相同。

但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同。

例1: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 AB。

B. 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 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

D.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 2同时生成n mol B 2。

解析:A. 根据生成n mol AB ,说明消耗了2
1n mol A 2。

而已知单位时间生成n mol 的A 2说明此可逆反应生成速率不等于消耗速率,未达平衡状态。

B. 该可逆反应全是气体且反应前后分子数相等。

故不能通过容器内的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来判断它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 根据生成2n mol AB 的同时生成n mol B 2。

“生成2n mol AB ”同时说明消耗n mol B 2,对于B 2气体来说其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说明该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D.该选项已知条件中未给出消耗A2、B2的物质的量。

因此不能说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间的关系。

答案:C
练习1:在2NO 2(g) N 2O 4(g)的可逆反应中,下列不属于平衡状态的是 A. 反应物的转化率等于生成物的产率。

B. NO 2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C. 平衡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D. 单位时间内有1 mol N 2O 4变为NO 2的同时,有2 mol NO 2变为N 2O 4。

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