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讲义第5章-数字基带传输 ( 5 )

合集下载

精品文档-数字通信原理(李白萍)-第5章

精品文档-数字通信原理(李白萍)-第5章

其中
sn
(t
)
g0 (t g1(t
nTB ) 以概率p出现 nTB ) 以概率1 p出现
(5-2) (5-3)
18
第 5 章 基带传输理论
为了使频谱分析的物理概念清楚, 推导过程简化, 我们可 以把s(t)分解成稳态项v(t)和交变项u(t), 即
s(t)=v(t)+u(t) (5-4)
第 5 章 基带传输理论
第 5 章 基带传输理论
5.1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5.2 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的基本准则(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5.3 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的差错率 5.4 眼图 5.5 改善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性能的措施
1
第 5 章 基带传输理论
5.1 5.1.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方框图如图5-1所示。 它主要 由码型变换器、 发送滤波器、 信道、 接收滤波器、 抽样判决 器和码元再生电路等组成。 为了保证系统能可靠、 有序的工作, 还在其中加入了同步系统。
14
第 5 章 基带传输理论
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的波形和码型, 数字基带信号都可以用
统一的数学表达式来表示。 设构成数字基带信号的基本波形为
g(t), 若令g0(t)代表“0”, g1(t)代表“1”, 码元间隔为 TB, 则数字基带信号可表示成
s(t) bn g(t nTB ) n
(5-1)
式中, bng(t-nTB)表示第n个码元波形; bn是第n个码元的 相对幅度,其电平值(0、 1或-1、 1等)是随机的。
由题意分析,g1(t)是幅度为A、宽度为TB的矩形脉冲,故 G1(f)=ATB Sa(πfTB)
该频谱的第一个零点为f=1/TB=fB, 所以G1(f)的带宽为fB, 则 随机序列的带宽仅由g1(t)的带宽决定, 即

高级通信原理第5章数字信号频带传输.ppt

高级通信原理第5章数字信号频带传输.ppt
器或者匹配滤波器解调器产生的向量 r r1, r2 ,rN 包含了
接收信号波形中所有的信息。本节将描述基于观测向量 r 的 最佳判决准则。
假定在连续信号间隔内的发送信号中不存在记忆。设计 一个信号检测器,它根据每个信号间隔中的观测向量
r r1, r2 ,rN 对该间隔内的发送信号作出判决,并使正确
➢ 最大相关度量准则
最佳AWGN接收机的实现形式
如果所有信 号具有相同 的能量?
注意:
1、要求先验等概; 2、与所有发送信号进行相 关,而不是基函数的相关。
例 5-1-3 研究二进制 PAM 信号,其中两个可能的信号
点为 s1 s2 b , b 表示为每比特能量。
先验概率 Ps1 p, P s2 1 p 。
1
N0 N
2
exp
N k 1
rk
smk N0
2
,
m 1,2,..M
ln p r sm
1 2
N
lnN0
1 N0
N
rk
k 1
smk 2
N
ln p r sm 最大,等价于“欧式距离 Dr,sm rk smk 2 ”最小。
k 1
距离度量:
N
N
N
D r,sm rn2 2 rnsmn sm2n
的 P(sm ) pr | sm 所对应的 sm ”作为判决输出,即
sˆ arg sm max P(sm ) pr | sm
“最小的错误概率”准则:选择“最大的 P(sm ) pr | sm 所对应
的 sm ”作为判决输出,即
sˆ arg sm max P(sm ) pr | sm
根据贝叶斯公式,后验概率
响应,当发送信号为 s1t 时匹配滤波器解调器的

第5章-基带传输

第5章-基带传输
21
第2-21页
5.2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
下面将从随机过程功率谱的原始定义出发,求 出数字随机序列的功率谱公式。 随机脉冲序列的表示式 设一个二进制的随机脉冲序列如图5.3所示:
s(t )
g1 (t 2Ts )
g 2 (t 2Ts )

3Ts 2

o Ts
t
3Ts 2
图5.3 第2-22页
传输系统。
第2-20页
20
5.2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
数字基带信号是一个随机的脉冲序列信号,随机信 号的频谱特性必须用功率谱密度来描述。 通过计算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可以: (1)确定信号占据的频带宽度,根据其频谱特性设计
相匹配的信道,或者说根据信道的传输特性来选择
合适的信号形式或码型; (2)明确序列中是否包含有直流分量、位定时分量, 以便确定是否可以直接从序列中提取定时信息。
8
第2-8页
5.1 数字基带信号
差分波形:用相邻码元的电平的跳变和不变来表示消 息代码 。若用电平跳变表示“1”,电平不变表示 “0”,则称为“1”差分码,如图5.1 (d)所示;若用电 平跳变表示“0”,电平不变表示“1”,则称为“0” 差分码,如图5.1 (e)所示。它也称相对码波形。用差分 波形传送代码可以消除设备初始状态的影响。

波形如图5.2(a)所示。
第2-16页
16
5.1 数字基带信号
消息码:
A 0 -A t
1
1
0
0
1
0
1
(a) 密勒码
A 0 -A t
(b) CMI码
图5.2 Miller码和CMI码的波形
第2-17页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PPT课件(通信原理)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PPT课件(通信原理)

,最高频带利
设系统频带为W (赫), 则该系统无码间 干扰时的最高传输速率为2W (波特)
21
当H(ω)的定义区间超过
时,满足
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H(ω)不只有单一的解.
22

圆滑处理(滚降),只要
对W1呈奇对称,则 一准则.
满足奈奎斯特第
滚降因数
23
按余弦滚降的 表示为
当α=1时, 带宽比α=0加宽一倍, 此时,频带利用率为1B/Hz 24
译码:V是表示破坏极性交替规律的传号,V是破坏点,译码时,找 到破坏点,断定V及前3个符号必是连0符号,从而恢复4个连0码, 再将-1变成+1,便得到消息代码.
13
5.3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
基带系统模型
d(t)
GT(ω)
C(ω) s(t)
发送滤波器 传输信道
发送滤波器输入
r(t)
+ GR(ω)
破坏极性交替
AMI码含有冗余信息,
规律
具有检错能力。
缺点 与信源统计特性有关,功率谱形状 随传号率(出现“1”的概率)而变化。
出现连“0”时,长时间不出现电平 跳变,定时提取困难。
11
归一化功率谱
P=0.5 P=0.4
HDB3 AMI
1
fT
能量集中在频率为1/2码速处,位定时频率(即码速频率)分量 为0,但只要将基带信号经全波整流变为二元归零码,即可得 12 位定时信号.
第k个接收 基本波形
17
码间干扰
随机干扰
5.4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基带传输特性
识别
h(t) 为系统
的冲激响应
18
当无码间干扰时, 对h(t)在kTs抽样,有:

通信原理:第五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通信原理:第五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通信原理课件》
5、密勒(Miller)码 密勒码又称延迟调制码,它是双相码的一种变形。编码 规则如下:“1”码用“10”或“01”表示,码元周期中央出 现跳变(而其前后沿不出现跳变) 。“0”码分两种情形处理: 对于单个“0”时,用“11”或“00”表示。要求在码元持续 时间内不出现跃变,且与相邻码元的边界处也不跃变;对 于连“0”时,用“00”与“11”交替。要求在两个“0”码的 边界处出现跃变。 6、CMI码 CMI 码是传号反转码的简称,其编码规则为: “1”码 交替用“00”和“11”表示;“0”码用“01 ” 表示。CMI 码 的优点是没有直流分量,且有频繁出现波形跳变,便于定 时信息提取,具有误码监测能力。
G1( f ) 0
G2
(
f
)
G
(
f
)
Ts
[
sin
fTs
fTs
]
G2
(mfs
)
sin
Ts[
mfsTs
mfsTs
]
T0s
m0 m0
代入式(5. 8)得单极性不归零信号的双边功率谱密度为
Ps ( f
)
1 4
f
sTs2
[
sin
fTs
fTs
]2
1(f
4
)
1 4
Ts
Sa
2
(
fTs )
1( f )
4
《通信原理课件》
2
f
2 s
[PG1(mfs ) (1 P)G2 (mfs )] 2 ( f mfs ),
m1
f 0
(5.9)
《通信原理课件》
[例5. 1] 求单极性不归零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假定P=1/2。 解:设单极性不归零信号g1(t)=0,g2(t)为图5-5所示的高度为 1、宽度为 Ts的矩形脉冲。

通信原理第5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通信原理第5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s(t)的短截。即
N
sT (t) sn (t)
n N
为了使频谱分析的物理概念清楚,推导过程简 化,将sT(t)分解成稳态波vT(t)和交变波uT(t)。
24
稳态波:是随机序列s(t)的统计平均分量,
取决于每个码元内出现g1(t)、 g2(t)的概率加 权平均,且每个码元统计平均波形相同,因
此可表示成:
13
2. 双极性不归零码波形(BNRZ)
脉冲的正、负电平分别对应于二进制代码1、0。
特点:当0、 1符号等概出现时无直流分量(幅度相 等、极性相反的双极性波形) 。 接收端判决电平为 0,不受信道特性变化的影响,抗干扰能力较强。双 极性波形有利于在信道中传输。
E
10
-E
14
3. 单极性归零波形(RZ)
f
s
Pg1(t) (1 P)g2 (t) e jms d
f s PG1(m s ) (1 P)G2 (ms )
28
式中
G1(ms ) g1(t)e jmstdt
G2 (ms ) g2 (t)e jmstdt
29
把得到的Cm代回v(t)表达式得
v(t) f s PG1(m s ) (1 P)G2 (m s )e jmst
代码
10
0
Ts
12
此波型不宜传输。因为:
1)有直流分量,一般信道难于传输零频附近的 频率分量。 2)收端判决门限电平与信号功率有关,受信道特 性变化影响,不方便。 3)不能直接用来提取位同步信号,因NRZ连0序 列中不含有位同步信号频率成分。 4)要求传输线路有直流传输能力,即有一根需要 接地。
此波形只适用于计算机内部或极近传输。
信道匹配, 便于传输,减小码间串扰,利于同步提取

数字通信原理第5章 数字信号传输

数字通信原理第5章  数字信号传输

这一信号传输速率与理想低通截止 频率的关系就是数字信号传输的一个重 要准则——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简称奈 氏第一准则。
3.滚降低通传输网络
具有奇对称滚降特性的低通滤波器作 为图5-7所示的传输网络。 图5-12定性画出滚降低通的幅频特性。
图5-12 滚降低通的幅频特性
1 / 2) 只要滚降低通的幅频特性以 C( f c, 点呈奇对称滚降,则可满足无码间干扰的 条件(此时仍需满足符号速率= 2 f c )。
图5-1 二进制数字信号信号序列的基本波形
图5-3是几种随机二进制数字信号序 列的功率谱曲线(设“0”码和“1”码 出现的概率均为1/2)。
图5-3 二进制数字信号序列的功率谱
经分析得出,随机二进制数字信号 序列的功率谱包括连续谱和离散谱两个 部分(图中箭头表示离散谱分量,连续 曲线表示连续谱分量)。
图5-15
AMI码及功率谱
例如: 二进码序列:1 1 0 1 0 0 1 0 0 0 1 1 AMI码序列:+l-10 +1 0 0-1 0 0 0+1-1 AMI码符合要求,是CCITT建议采 用的传输码型之一。
但AMI码的缺点是二进码序列中的“0” 码变换后仍然是“0”码,如果原二进码序列 中连“0”码过多,AMI码中便会出现长连 “0”,这就不利于定时钟信息的提取。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引出了HDB3码。
信道是各种电缆,其传递函数是L(), n(t)为噪声干扰。
接收滤波器的传递函数为E( ), 其作用是限制带外噪声进入接收系统以 提高判决点的信噪比,另外还参与信号 的波形形成(形成判决点的波形)。
接收滤波器的输出端(称为抽样判决 点或简称判决点)波形用R(t)表示,其 频谱为R( )。

通信原理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通信原理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反之亦可)
1010 011 +E
-E
特点:波形在形式上与单极性或双极性波形相同,但代表的信
息符号与码元本身电位或极性无关,而仅与相邻码元的电位变
化有关。
应用:收发端码元极性完全相反,也能正确判断。--解决
元的起止时刻),但信号能量减小。 ④ 抗噪性能好。 ⑤ 无需一端接地。 ⑥发送能量较小。 ⑦在信道上占用频带较宽。
2020/11/17
通信原理
12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5、差分波形(相对码波形) ---利用相邻码元的电平变化传递信息。
规则: 遇“1”相邻码元电平变化; 遇“0”相邻码元电平不变化。
2020/11/17
通信原理
8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1、单极性非归零波形(NRZ)
单极性:基带信号的“0,
正”电平分别与二进制符 +E
号0,1一一对应。
0
10100110
非归零(NRZ):是指脉冲宽度与码元宽度相等(τ=Tb)。 特点:
① 有直流分量和低频分量。在有些信道中不易传输。 ② 波形之间无间隔,易产生码间干扰。 ③ 不能直接提取同步信息。 ④ 抗噪性能差:判决门限不能稳定在最佳电平。 ⑤ 需信道一端接地。
满足或部分满足以上特性的传输码型种类很多,下面将介绍 目前常用的几种。
2020/11/17
通信原理
7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5.2.2 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
数字基带信号----消息代码的电波形。 设:消息代码由二进制符号0、1组成。
例:消息代码 电波形
101 1001
Tb
码元宽度
Tb—码元长度、码元间隔、码元持续时间。 注:电波形不一定是方波,如:三角波、···。所以数字基带 信号的类型举不胜举。以矩形脉冲组成的基带信号为例,介 绍几种最基本的基带信号码型。

第五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第五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1、AMI码 2、HDB3码 3、曼彻斯特编码(双相码) 4、密勒码 5、CMI码
通信原理
双极性信号交替反转码(AMI)
(1) 零电平代表二进制0,交替出现的正负电压 表示1。 (2) 信号交替反转码用交替变换的正、负电平 表示比特1的方法使其所含的直流分量为零
通信原理
– (3)AMI实现了两个元间隔虚线)
二是可对连续的比特1可进行同步。
– (4)但对一连串的比特0并无同步确保机制。
– (5)为解决比特0的同步,两种AMI的变型B8ZS和
HDB3被研究出来,前者在北美使用,后者用于 日本和欧洲。
B8ZS、HDB3都是在AMI的基础上变化的
通信原理
高密度双极性3零码(HDB3)
虽然名称是3零编码,实际是当连续出现 4个比特0时,就在AMI编码中引入变动。
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
CMI(Coded Mark Inversion)码
编码规则是:消息码“1”交替用正和负电压 表示,或者说交替用“11”和“00”表示;信 息码“0”用“01”表示

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
4、常用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通信原理
采用升余弦脉冲代替矩形脉冲---基带成型
基带成型后不归零码的功率谱密度,带外能量很少,不易失真
通信原理
字符编码


由于计算机只能识别、存储、和处理二进制的 信息,而字符信息又是最重要的数据信息。这 样为了使计算机能处理字符,规定了字符和二 进制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称字符编码。它涉及 到信息的表示,交换,处理,传输和存储以国 家或国际标准的形式来实施。 字符编码:将字符用二进制数来表示的编码。


码型:表示二进制数中0和1的信号形式被称为 码形。 在数字通信中,用直流信号表示二进制数中的 0 和1 。 数字数据基带信号常用码型有二电平码,差分 码,交替反转码(AMI),曼彻斯特码,差分 曼彻斯特码,密勒码,多电平码,和二进制编 码等。

通信原理第五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通信原理第五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2
35
接收滤波器输出信号 r(t) d (t) h(t) nR (t) anh(t nTS ) nR (t) n
式中,nR(t)是加性噪声n(t)经过接收滤波器后输出的噪声
抽样判决:
例:第k个码元 ak 的取值,在t = kTs + t0 时刻上对r(t)进行抽样,
确定r(t)在该样点上的值。由上式得
连续谱反映信号中的交变部分,总是存在。 离散谱反映的是数字基带信号中的周期成分,实际中可能存在也 可能不存在,离散谱信息对提取位同步信号很重要。
26
27
28
pow er density 0 0.2 0.4 0.6 0.8 1 1.2 1.4 1.6 1.8 2
1.2
NRZ
1 0.8 0.6 0.4 0.2
可归述为:一个实际的H()特性若能等效成一个理
想(矩形)低通滤波器,则可实现无码间串扰。
47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系统频域传输函数应满足的条件:
i
H (
2i
Ts
)
Ts
,
抽 样 基带脉冲 判决器 输出
噪声
同步 提取
信道信号形成器(发送滤波器):压缩输入信号频带,把传输码变
换成适宜于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波形。
信道:信道的传输特性不满足无失真传输条件,引起
传输波形的失真。引入噪声。
接收滤波器:接收信号,滤除信道噪声,对信道特性
进行均衡,使输出的基带波形有利于抽样判决。
抽样判决器:对接收滤波器的输出波形进行抽样判决,
40
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如果信号经过传输后波形发生了变化,但只要在 其特定点的抽样值保持不变,那么用抽样判决的方 式,仍然可以无失真的恢复原始代码,因为信息完 全携带在幅度上。(抽样值无失真准则)

通信原理(陈启兴版)第5章课后习题答案

通信原理(陈启兴版)第5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5.1 学习指导 5.1.1 要点本章的要点主要有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结构及各部件功能;基带信号常用波形及其频谱特性;基带传输常用码型的编译及其特点;码间串扰和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理想低通传输特性和奈奎斯特带宽;升余弦滚将特性;第一类部分响应系统;无码间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眼图和均衡的概念。

1.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不经载波调制而直接传输数字基带信号的系统,其基本结构如图5-1所示。

主要有发送滤波器、信道、接收滤波器、同步提取电路以及抽样判决器组成。

发送滤波器用于产生适合于信道中传输的基带信号波形。

信道是基带信号传输媒质(通常为有线信道)。

加性n (t )是均值为零的高斯白噪声。

接收滤波器的功能接收有用信号,滤除带外噪声,对信道特性均衡,使输出的基带波形有利于抽样判决。

同步提取即从接收信号中提取用来抽样的定位脉冲。

抽样判决器用来对对接收滤波器的输出波形进行抽样、判决和再生(恢复基带信号)。

图5 - 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原理方框图2.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1) 数字基带信号数字基带信号用不同的电平或脉冲来表示不同的消息代码。

数字基带信号的单个脉冲有矩形脉冲、余弦脉冲、升余弦脉冲、高斯脉冲等等形式。

常用的基本信号波形有:单极性与双极性波形、不归零码与归零码波形、差分波形、多电平波形等。

数字基带信号通常是一个随机的脉冲序列。

若其各码元波形相同而电平取值不同,则可表示为()()nsn s t a g t nT ∞=-∞=-∑ (5-1)式(5-1)中,a n 是第n 个码元所对应的电平值(随机量);T s 为码元持续时间;g (t )为某种脉冲波形。

一般情况下,数字基带信号可表示为()()nn s t s t ∞=-∞=∑ (5-2)(2) 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数字基带信号s (t )的频谱特性可以用功率谱密度来描述。

设二进制随机信号为()()nn s t s t ∞=-∞=∑ (5-3)其中()()()12,0()11=S n S g t nT s t g t nT -⎧⎪=⎨-⎪⎩对应“”,以概率P 出现,对应“”,以概率P 出现 则s (t )的功率谱密度为212()(1)()()s S P f f P P G f G f =--+212[()(1)()]()S S S S m f PG mf P G mf f mf δ∞=-∞+--∑(5-4)式(5-4)中,f s =1/T s 为码元速率;G 1(f )和G 2(f )分别是g 1(t )和g 2(t )的傅里叶变换。

通信原理课件-第0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168页 4.9M PPT版

通信原理课件-第0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168页 4.9M PPT版
• 对离散谱,一般情况下,也总存在,但 若g1(t),g2(t)是双极性的脉冲,且波形出现 的概率相同,此时没有离散谱。
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 码型——数字基带信号可以以不同形式的电脉 冲出现,电脉冲的存在形式称为码型。
• 码型编码——通常把数字信号的电脉冲表示过 程称为码型编码或码型变换,由码型还原为原 来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码型译码。
单极性码
双极性归零码
双极性码
差分码
单极性归零码
多元码
• 实际中,组成基带信号的单个码元并非一定是 矩形,根据实际的需要,还可有多种多样的形 式,如升余弦脉冲、高斯型脉冲等
• 数字信号的表示
• 若令g1(t)对应于二进制符号的“0” • g2(t)对应于二进制符号的“1” • 码元的间隔为Ts,则基带信号可以表示为:
• 2、HDB3 码
• 可看作是AMI码的一种改进型。使用这 种码型的目的是解决信息码中出现连“0” 串时所带来的问题。
• 编码规则:
• 先检查消息代码的连0串情况,当没有4 个或4个以上连0串时,则按照AMI码的 编码规则对消息代码进行编码;
•当出现4个或4个以上连0串时,则将每4个连0小段 的第4个0变换成与前一个非0符号(+1或-1)同极性 的符号,这个符号称之为破坏符号,用V表示,为了 使附加V符号后的序列不破坏“极性交替反转”造成 的
• 4、双相码(曼彻斯特码) • 是对每个二进制代码分别利用两个具有2个不
同相位的二进制新码去取代的码。 • 编码规则: • 0---01(0相位的一个周期的方波) • 1---10(π相位的一个周期的方波) • 例如
• 该码的带宽比较宽
• 5、Miller(密勒)码(延迟调制码) • 是双相码的一种变形

通信原理5

通信原理5
《现代通信原理》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
单NRZ
单RZ
双NRZ
+E 0 -E +E 0 -E +E 0 -E +E 0 -E
1
1
0
1
基带 传输
双RZ
+E 0 初始状态为0 -E
差分码 《现代通信原理》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
基带 传输
本节重点: 数字基带信号常用的传输码型 本节难点: HDB3码的编码规则 本节课时: 1 学习本节达到的目的和要求: 掌握AMI码、HDB3码、CMI码、双相码等 码型的编码规则和主要优缺点
《现代通信原理》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
基带 传输
二、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
数字基带信号都是用携带信息的电脉冲来表示的。
表示单个数字信息或码元的电脉冲形状称为波形, 如矩形波、三角波、升余弦波等。
表示数字信息序列或码元序列的电脉冲格式称为 码型, 如单极性归零码、双极性非归零码等。
在有线信道中传输的基带信号又称为线路传输码 型,即传输码。
《现代通信原理》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
基带 传输 2)当出现4个以上连“0”串时,则将每4个连“0” 小段的第4个“0”变换成与其前一非“0”符号(+1或 -1)同极性的符号。因为这样做有可能破坏“极性 交替反转”的规律,故将该符号称为破坏符号,用V
《现代通信原理》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
基带 传输 由于码元的取值有限,因此通常用不同幅度的电 脉冲表示码元的不同取值。例如用幅度为A的矩形脉 冲(高电平)表示1,用幅度为0的矩形脉冲(低电 平)表示0,由此形成的二进制电脉冲序列被称为数 字基带信号,这是因为它们所 占据的频带通常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数字基带系统的构成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无符号间干扰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匹配滤波器 无符号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眼图 时域均衡器 部分响应系统 符号同步
1
5.8 部分响应




理 想 低 通 特 性 的 冲 激 响 应 是 Sa(x) 函 数 , 可 达 到 2Baud/Hz 的极限传输速率,但其非物理可实现,拖 尾衰减慢。 升余弦滚降低通网络虽近似物理可实现,且拖尾衰减快, 却达不到2Baud/Hz的极限速率。 上述两种情况都是在取样判决时刻不产生 ISI的条件下 得出的。那么,能否寻找一种近似物理可实现的系统, 使得它仍以2Baud/Hz的极限速率传输呢? Nyquist 第 2 准则:引入一定的、受控的 ISI ,压缩传 输频带,可达到 2Baud/Hz 的理论极限,同时降低对 定时精度的要求。 部分响应波形
4 cos t Ts 1 4t 2 Ts2
g t
Ts π 2 T cos , ω s 2 Ts 0, ω π Ts
G
g 0
T g s 2
4
4

1
kT g s 0, 2 k 1且为奇数
7
f 1 2Tb f 1 2Tb
5.8 第I类部分响应系统

冲激响应
2 b
T sin t Tb hI ( t ) Sa Sa t Tb t Tb t Tb Tb
hI t
t Sa Tb
H I H1 f H 2 f Tb rect Tb f rect Tb f exp j 2 fTb
2cos( fTb ) exp( j fTb ) Tb , 0,
W 1 2Tb R s 2Baud/Hz W

预编码:bn
w d
k 0 k
N 1
n k
( 模L加)

判决规则: [cn ]mod L
bn
20
5.8 一般形式的部分响应系统
21
5.8 五类部分响应波形比较
w0 w1 w2 w3 w4
hI t
HI f
cn
22
5.8 五类部分响应波形比较
23
5.8 部分响应系统小结
-1 +1 +1 -1 +0 0 +2 0
-1 -1 +1 -1 -2 -2
-1 -1
+1 0
-1
+1 +2
+3
c’n
ˆn ' : a
-2
0
+1 -1 +1 +1 -1
-1 +1
10
5.8 第I类部分响应系统

加有预编码编码的第一类部分响应系统
预编码后的部分响应信号各抽样值之间已解除了相关性,由当前 的Ck值可直接得到当前的ak值。
W
1 2Ts
Ts 2
Ts 2
Ts
3
5.8 第一类部分响应波形
g 0 4

1 0, k 1且为奇数
gt
4 cos t Ts 1 4t 2 Ts2
T g s 2 kT g s 2
a0 + a -1
预编码:bn d n d n 2 电平转换: an 2d n 1
d n bn d n 2
~ 模2加
相关编码: cn an an 2 2 d n d n 2 模2判决: bn d n d n 2
c n 2 mod 2
11
5.8 第I类部分响应系统

预编码:
bn dn
d n bn d n1
~ 模2加
bn d n d n1


电平转换: an 2d n 1 相关编码: cn an an1

模2判决
2 d n d n 1 1 cn d n d n 1 1 2

部分响应信号是由相关编码器、发送滤波器、信道和接 收滤波器共同产生的

若相关编码器输出为 Ck t kTs , 则H 应为理想低通特性.

H 也可采用升余弦滚降特性.
k
14
5.8第I类部分响应系统(双二进系统)

用双二进的信号脉冲就隐含了相关编码 考虑理想限带情况下的匹配滤波接收,则收发滤波器设 计为: G f H f e j 2 ftT I T f 1/ 2Tb j 2 ft R G f H f e I R
T sin t t Tb Tb hI t sinc sinc T T b b t Tb t
2 b
t

抽样后,引入了可控的码间干扰。可以方便的去掉
1 n 0,1 hI nTb 0 其他

接收端译码:可能造成误码扩散
yn cn nn
~ 算术加

0, cn 0 判决规则: bn 1, c 2 n
0, bn 1,
yn 1 yn 1
18
5.8 第IV类部分响应系统
bn dn an
cn
ˆ b n
0 0 1 1 1 1 1 0 0 1 0 0 1 1 1 1 1 0 0 0 1 0 0 1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0 0
1 1 1 0 0
-2
1
0 +2 +2 -2 0
0 1 1 1 0
0
0
19
5.8 一般形式的部分响应系统

cn w0 an w1an 1
wN 1an N 1
w a
24

主要内容

5
bn an cn
+1 -1 +1 +1 +0 0 +2
-1 -1 0 -2
-1 +1 -2 0
-1 +1 0 0
5.8 第一类部分响应信号波形
二进制信息: 1 0 1 1 0 0 0 1 0 1 1
ak
ak-1
0 0 0 2 0 -2 -2 0 0 0 +2
Ck
6
5.8 第I类部分响应系统(传递函数)
若用 g(t) 作为传输 波形,符号间隔Ts, 则在每个符号的 抽样时刻上仅存 在前后相邻符号 产生的干扰 (可控 ), 因此仍可实现 1/Ts 的传输速率.
4
5.8 第I类部分响应系统(双二进系统)
hI t H I f

相关编码:cn= an + an-1 (算术加)
1 0 1 1 0 0 0 1 0 1 1 +1 +2 ~三电平序列


各类部分响应信号的频谱均不超过理想低通信号的频谱 宽度,频带利用率均为2Baud/Hz. 频谱结构和对临近符号抽样时刻的串扰不同

第I类频谱能量集中在低频段 第IV类无直流分量,且低频分量很小


相关编码电平数要超过输入数据序列的进制数,在同样 的输入信噪比条件下,部分响应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将比 零类响应系统要差。 因抽样值电平数少,第I类和第IV类应用广泛 作业: 5.19
1, n 1 hIV ( nTb ) 1, n 1 0, else
16
5.8 第IV类部分响应系统
t Tb t Tb t Tb t Tb sinc sinc hIV ( t ) Sa Sa T T T T b b b b
H IV
j f f j 2 fTb j 2 fTb T e e sin exp j f b W W W 0, else



,
f W
1 2Tb
优点:适于在不能通过直流的信道中传输。
17
5.8 第IV类部分响应系统



双二进系统可以达到2Baud/Hz的极限频带利用率,无 ISI,信号衰减比理想低通快。 代价是误码率有所升高(相同Eb/N0时) 实际使用的是三元码了
15
5.8第IV类部分响应系统
(修正双二进系统)
cn an an 2

~三电平序列( 0, +2, -2)
t Tb t Tb t Tb t Tb hIV ( t ) Sa sinc Sa sinc T T Tb Tb b b
发射端:cn an an1
接收端: a n cn a n1
9
5.8 第I类部分响应系统

误码传播 bn: an :
cn:
ˆn : a
+1 1 0 1 1 0 0 0 1 0 1 1 +1
+2
+1 -1 +1 +1
+0 0 +2
-1 -1
0
-1 +1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