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中西结合治疗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简称肾综)并非单一疾病,而是由很多病因引起的一种
临床症候群,其共同表现为四大特点,即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的水肿。
【病史采集】
1.浮肿:部位、严重程度、性质。
2.大量蛋白尿。
3.有、无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
4.有、无诱发因素:感染、药物、毒素及过敏、肿瘤、家族遗传及代谢性疾病。
【体格检查】
1.全身系统检查: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浮肿部位、性质、严重程度、贫血及营养状态。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24 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测定、血脂、
肾功能。
2.器械检查:双肾B 超、胸片、心电图。
3.特殊检查:肾穿刺活检(有条件的医院)。
【诊断与鉴别诊断】
具有肾综表现四大特点:大量蛋白尿(>3.5/d)、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即可作出明确诊断。其中前2 条对诊断是不可缺少的。临床上作肾病综合征的病因诊断时,需认真除外继发性肾综的可能性,方可下原发性肾综的诊断。
【治疗原则】
1.一般处理:休息与活动、饮食治疗、利尿治疗、降压治疗、降脂治疗、抗凝治疗。
2.根据病情选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及环孢素:糖皮质激素(强的松)的治疗原则是首剂量要大(1~1.5mg/k/d)、减量要慢(每1~2 周减量度10%)、维持时间要长(要6个月以上);环磷酰胺1 个疗程总量≤150mg/kg(一般6~8 克);环孢素不能作为肾综治疗的一线药物。
3.中医中药治疗。
【疗效与出院标准】
浮肿、蛋白尿消失或减少,或病情好转或相对稳定者可以出院。
中医中药治疗
肾病综合征属于中医的“水肿”、“血尿”、“腰痛”、“虚劳”等范畴。
【病因病理】
本病外因有风、湿、热、毒、劳欲等。内因主要与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输布水精的功能失调所致。水肿的基本病理为: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若外邪袭肺,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或脾不健运,水谷不化,水湿内停;或肾气不足,开合失司,均可导致水肿。若水湿泛溢,阻遏阳气;或其人素体阳虚者,可见脾肾阳虚。若水肿日久,内耗阴血,可见肝肾阴虚。若水病及血,久病入络,又可见瘀水互结之证。若病变累及多脏腑者,往往阴阳不相恋,以致元阳衰败,真阴耗竭,浊毒内盛,则病情危笃。【辩证分型】
1.风水泛滥症状:眼睑及面部浮肿,以后迅速波及全身,肢体酸楚困重,小便不利;可兼有恶风,鼻塞,咳嗽。苔薄白,脉浮而紧,也可兼咽部红肿疼痛。
征候分析:风邪外袭,其性轻扬,与水湿相搏,则眼睑及面部浮肿、以后迅速波及全身;风邪袭肺,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肢体酸楚困重、小便不利;偏风寒者,可有恶风寒、鼻塞、咳嗽、苔薄白、脉浮而紧;偏风热者,则见咽部红肿疼痛、舌红、苔黄、脉浮数。
2.湿邪化热症状:全身浮肿,皮色光亮绷急,口渴烦热,胸腹痞满,尿赤,便秘,或皮肤有疮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水湿之邪,郁而化热,壅于肌肤,故有全身浮肿、皮色光亮绷急;湿热弥漫三焦,气机升降失常,则胸腹痞满;湿热壅滞,津液不上承,则口渴烦热;热邪偏重,则便秘、尿赤;湿热化毒外发,而见皮肤有疮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蕴之象。
3.肾元亏虚症状:浮肿较轻,或晨起面浮,傍晚跗肿,腰膝酸软,乏力困倦。舌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
证候分析:肾者主水,肾虚水气不化,停聚于内,故浮肿较轻、或晨起面浮、傍晚跗肿;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膝酸软;肾之精气不足,故乏力困倦;
舌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为肾气亏虚、水湿停滞之象。
4.水瘀互结症状:面浮肢肿反复发作,渐见肌肤甲错,面色黧黑,红丝赤缕,瘀点瘀斑,或兼腰痛尿赤。舌淡或黯红,舌边有瘀点,舌下筋系瘀紫,苔薄黄或腻,脉细涩。
证候分析:水湿与瘀血互结,泛滥肌肤,故面浮肢肿;瘀血阻滞,血行不畅,不能外荣,则见肌肤甲错、面色黧黑、红丝赤缕、瘀点瘀斑;瘀血留滞于内,血液不循经而行,不通则腰痛尿赤;舌淡或黯红、舌边有瘀点、舌下筋系瘀紫、苔薄黄或腻、脉细涩是为水瘀互结之象。
5.脾肾阳虚症状:周身俱肿,按之没指,甚者可伴胸腹水,气急胸闷,大便溏薄,小便短少,形寒肢冷,面色?s白。舌谈体胖,苔薄或腻,脉沉细。
证候分析:水湿不化,开阖失司,水液不得正常运行排出而停于体内,溢于肌肤,故见周身俱肿、按之没指、甚者可有胸腹水出现;湿浊上泛,气机不利,故气急胸闷;脾虚运化无权,故大便搪薄;阳不化气,而小便短少;阳气亏虚,失于温煦,故面色?s白、形寒肢冷;舌谈体胖、苔薄或腻、脉沉细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壅之象。
6.肝肾阴亏症状:浮肿反复不甚,头晕目眩,烦热口渴,咽喉肿痛,情绪急躁,盗汗,腰酸尿赤。舌红,脉细弦数。
证候分析:肝肾阴虚,水湿留滞不去,故浮肿反复不甚;阴虚内热,故口渴、咽喉肿痛;阴虚阳亢,则头晕目眩;虚热上扰心神测情绪急躁;肾虚则腰酸;
阴虚内热,则盗汗、烦热;湿热下注,故尿赤;舌红、脉细弦数为肝肾阴虚之象。
7.阴阳衰竭症状:眼睑虚浮,乏力倦怠,面色萎黄,语音低怯,胸腹胀满,呕恶纳呆,口中有尿臭,或小便短少,或夜尿频多,甚者则昏愦、瘙痒、抽搐、黑粪。舌淡,苔腻腐,脉细滑无力。
证候分析:湿浊留恋化毒,气血大伤,阴阳衰竭,故见眼睑虚浮、乏力倦怠、面色萎黄、语音低怯;
浊毒不降,气机不畅,故胸腹胀满;湿浊上泛,则呕恶纳呆、口中有尿臭;阴阳衰竭,故小便短少、或夜尿频多;元神虚衰,故昏愦;血行不畅,筋脉肌肤失养,故见瘙痒、抽搐;藏统失司,血不循经,故有黑粪;舌淡、苔腻腐、脉细滑无力为阴阳衰竭、浊毒内盛之象。
【分型治疗】
1.风水泛滥治则:疏风宣肺,行气利水。
方药:越脾加术汤加减。
麻黄6克生石膏30克白术12克甘草6克生姜皮9克浮萍9克泽泻12克茯苓皮12克车前子12克(包煎)随症加减:偏风寒者,加荆芥、防风、苏叶、桂枝各9克、桑白皮、大腹皮各12克,以疏风散寒利水;偏风热者,加白茅根、芦根、赤小豆、鱼腥草各30克、黄芩、连翘各9克、桔梗6克,以疏风清热利水。
2.湿邪化热治则:分利湿热,利水退肿。
方药:疏凿饮子加减。
羌活9克生大黄9克商陆12克泽泻15克赤小豆30克川椒目3克槟榔9克大腹皮12克茯苓皮12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便秘不通而病势急迫者,大黄剂量加大至15克,以加强泻下通便之功,再加汉防己12克、葶苈子15克利水以前后分消;皮肤疮痍者,加苦参、金银花、连翘各9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