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结构调整 怎么调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操作手册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操作手册第1章引言 (4)1.1 种植结构调整背景 (4)1.2 种植结构调整意义 (4)1.3 操作手册使用说明 (5)第2章种植结构现状分析 (5)2.1 我国农业种植结构概况 (5)2.2 地区种植结构特点 (5)2.3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6)第3章政策与市场环境分析 (6)3.1 种植业相关政策解读 (6)3.1.1 国家政策支持 (6)3.1.2 地方政策跟进 (6)3.2 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 (7)3.2.1 市场需求分析 (7)3.2.2 供给分析 (7)3.3 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7)3.3.1 结构优化升级 (7)3.3.2 技术创新驱动 (7)3.3.3 产业融合发展 (7)3.3.4 市场导向调整 (7)第4章种植结构调整目标与原则 (8)4.1 调整目标 (8)4.1.1 优化作物布局:根据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农业发展目标,调整作物种类和种植面积,实现作物布局的合理化。
(8)4.1.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土地、水、肥等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8)4.1.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调整种植结构,减少对环境的压力,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8)4.1.4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证粮食生产基本稳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84.2 调整原则 (8)4.2.1 市场导向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作物种类和种植面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8)4.2.2 资源优化配置原则:根据资源条件,合理配置土地、水、肥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8)4.2.3 生态环保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
(8)4.2.4 粮食安全原则:保证粮食生产基本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8)4.3 调整方向 (8)4.3.1 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保障粮食安全,重点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粮食作物。
调整种植结构实施方案
调整种植结构实施方案
首先,调整种植结构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传统的
种植结构已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的要求。
因此,调整种植结构是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调整种植结构的目标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要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益,
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对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同时,还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安全、健康农产品的需求。
因此,调整种植结构的目标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等多个因素。
具体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加大对优质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力度,引导农民种植优质、高产、抗逆的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其次,要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再次,要优化农田布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农作物的多样化种植,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最后,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监管和服务,建立健全的农业生产保障体系,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总之,调整种植结构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环节。
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因此,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加大对调整种植结构的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共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及措施分析
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及措施分析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农业种植业结构已经面临着许多挑战。
农业生产模式的单一化、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因此,对于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已成为当前重要的农业发展问题。
本文将分析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1.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当前,农业生产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而农产品的价格却没有相应上涨。
因此,农业生产效益严重不足。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就难以扭转当前的局面。
2.保护和治理环境不合理的农业种植结构已经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
过度施肥和农药的使用不仅会对土地和水源造成污染,还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必须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改变过度耕种以及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做法,保护和治理环境。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仍然滞后。
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扩大农村市场和增加就业机会。
这将间接满足农民的需求,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优化种植结构将过度依赖单一作物的种植调整为以多元化种植为主,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同时,优化种植结构可以增加农产品的多样性,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推广绿色种植技术通过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避免掉粪污染。
种植绿色农产品也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且符合现代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3.加强资源保护和治理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减少对水、土不良影响,保护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减缓和适应。
同时,还可以加强环境治理,减少重金属和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4.推动农村产业升级通过发展农业深加工、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这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并促进农产品的现代化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增加。
五、总结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加强资源保护和治理、推动农村产业升级等措施的综合采取,才能实现农业生产效益提高、环境治理、农村经济发展等目标。
种植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种植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依托资源优势,紧盯市场需求,围绕品质提升,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指导各县(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推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种植业结构调整意见:一、总体要求(一)调整思路。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现代农业发展目标,落实“以水定产、以水定地”,实施种植结构调整优化行动和良种选育推广行动,大力推进“五优四调四化”,以优质粮食、现代畜牧、瓜菜、苹果、葡萄等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调优种养结构,调大经营规模,调强加工能力,调长产业链条,统筹推进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二)调整原则。
突出效益优先。
调减过剩、低效作物种植,增加短缺、高效作物种植,大力发展青贮玉米、设施蔬菜、苹果、葡萄等高效作物。
突出市场主体。
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
突出科技引领。
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的作用,以科技创新为内生动力,加快实现种植业调整由要素投入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
突出绿色发展。
以绿色发展为方向,大力推行绿色生产和清洁生产,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构建绿色发展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提升种植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突出融合发展。
按照为养而种、为加而种、为销而种,做到产销衔接,种养结合,协同推进,鼓励因地制宜,从产业链、供应链统筹谋划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突出以水调结构。
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产、以水定规模,灌区持续压减高耗水作物;旱作区大力实施节水措施,发展节水高效特色农业。
(三)调整目标。
坚持“亩均论英雄”,什么挣钱种什么,什么产业效益高就发展什么,加大结构调整,扩大种植青贮玉米、冷凉蔬菜、设施蔬菜、苹果、葡萄等高效作物种植,优化粮经饲结构,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粮经饲比重调整到57:28:15。
重点调优玉米种植面积,增加青贮玉米、蔬菜、小杂粮、优质苜蓿等特色作物面积,种植业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推动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与优化
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与优化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与优化是指根据市场需求、优势地区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对传统的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农作物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农作物的调整意义、调整方法和调整前景三个方面,探讨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与优化。
一、调整意义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与优化对于农业发展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通过调整种植结构,选择适应当地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气候等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优化农业生态环境。
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土地的保持和恢复。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种植结构调整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农业增效,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调整方法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与优化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施:1. 引导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制定支持政策,如提供补贴和奖励,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向市场需求紧缺的农作物转型。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供专业咨询,帮助农民合理选择农作物。
2. 加强科学研究。
农业科研机构可以加强对当地气候、土壤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科学指导,推荐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并提供高新技术和品种改良的支持。
3. 产销对接。
加强产销对接,建立农作物种植和销售的信息平台,促进农民和农业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4.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如精准农业、有机农业和保护性农业等,以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益和质量。
三、调整前景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与优化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潜力:1. 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培育市场需求旺盛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效应,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 促进农业增效。
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几点保障措施
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几点保障措施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而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就需要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以保障农民的利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们将针对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几点保障措施进行具体介绍。
一、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政府应该依托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加大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
鼓励农民转变种植结构,推广适地适作的种植模式。
政府还可以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引导农民选择高效、高产的农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优惠的贷款政策,支持农民购买新的种植设备和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二、加强科技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强科技创新对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推广高科技种植方法,如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等,帮助农民提高种植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
还可以鼓励农民利用新技术种植新型作物,培育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市场引导,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为了更好地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政府应该积极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开拓市场。
建立健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大对农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政府还可以积极推动农产品的电商销售,搭建线上销售平台,帮助农民将农产品销售到更广泛的市场。
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农业保险支持,提高农业生产风险抵御能力农业生产受天气、病虫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加强农业保险支持对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购买农业保险,降低生产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还可以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保险选择,确保农产品产销环节的安全和稳定。
五、加强培训指导,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需要农民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农作物和养殖业的种植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的主要内容:1. 引导农民转变种植观念: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技培训,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的种植观念,提倡科学种植、高效种植和生态种植。
2. 调整农作物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条件,逐步减少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适度增加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的种植面积。
例如,发展优质绿茶、高山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和发展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
3. 推广新品种和农业技术:加大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力度,培育适应气候变化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提高作物抗病虫害和适应能力。
同时,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如精准农业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温室种植技术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平建设,提高农民劳动效率;改善农产品加工和储运设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5. 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立农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的信息化平台,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工作,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6. 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投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贷款和财政补贴等金融和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7. 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的种植和养殖技术水平,增强农民创业和创新能力,促进农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措施,能够有效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农业现代化。
8. 推动农村产业转移和农业综合开发: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产业转移,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业观光等多元化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农村产业增加值和就业水平。
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方法
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方法种植业结构调整,就是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科学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使之与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相适应。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方法,一起来看看。
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方法1.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构调整要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要依照《农业法》,坚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首位不动摇,坚持稳定和加强农业不动摇,坚持增加农业投入不动摇,大力开展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耕地、水资源保护,不断改善农业基础生产条件,增强防灾抗灾减灾能力。
加强农业科研、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培训、农产品检验服务、市场促销服务和市场体系、信息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农技推广体系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稳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深化体制改革,为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环境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向农业深度、广度进军的过程,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首先,行政管理体制创新。
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改革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对外贸易和动植物检疫一体化的新型管理体制。
第二,流通体制创新。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搞活农产品和生产资料流通,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政府宏观调控下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第三,经营体制创新。
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鼓励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积极稳妥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培育新型农业市场竞争主体,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专业性服务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3.创新农业技术,提高结构调整的科技含量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开展新的农业科技革命,逐步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高效率转化科研成果的技术推广体系,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培训体系,用现代农业技术改造以高产为中心的传统农业技术,创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农业新体系,发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现状及建议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现状及建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这就对我国的粮食种植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分析我国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我国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现状我国粮食种植结构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稻谷和小麦种植面积过大。
我国粮食种植结构以稻谷和小麦为主,而且面积较大,这导致我国的粮食产量较低,且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并不合理。
2. 粮食品种单一。
我国目前主要种植的粮食品种较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差异性。
这导致在市场供给方面的不足,也无法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3. 地方粮食种植结构存在差异。
在我国不同地区的粮食种植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导致了粮食生产力的浪费,同时也限制了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
二、建议1. 加强政策引导,优化粮食种植结构。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以引导农民逐步调整粮食的种植结构,逐步减少稻谷和小麦的种植面积,增加其他粮食品种的种植面积。
这样可以提高我国粮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也可以增加粮食的市场供给。
2. 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粮食种植结构调整。
政府可以增加科技投入,通过改进种植技术和培育新品种等方式,来提高其他粮食品种的产量和品质,从而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3. 增加粮食多样性,提高市场竞争力。
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加大对其他粮食品种的推广力度,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让农民更加了解其他粮食品种的种植方法和市场需求,提高农民种植其他粮食品种的信心和积极性。
4. 强化区域协同,优化粮食种植结构。
政府可以通过区域协调的方式,加强不同地区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让不同地区的粮食种植结构更加协调一致,提高整体的粮食生产效率。
我国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粮食的供给和市场竞争力,也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生计。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与优化策略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与优化策略第1章绪论 (3)1.1 种植业发展概述 (3)1.2 种植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必要性 (4)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4)第2章农业种植结构现状分析 (4)2.1 我国农业种植结构概况 (4)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5)2.3 影响因素分析 (5)第3章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理论 (5)3.1 种植结构调整的原则与目标 (5)3.1.1 种植结构调整的原则 (5)3.1.2 种植结构调整的目标 (6)3.2 种植结构优化模型 (6)3.2.1 线性规划模型 (6)3.2.2 多目标规划模型 (6)3.2.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6)3.3 种植结构优化方法 (6)3.3.1 模型求解方法 (7)3.3.2 动态调整方法 (7)3.3.3 政策引导与激励机制 (7)3.3.4 农业信息化技术 (7)第4章农业资源利用与种植结构优化 (7)4.1 土地资源利用优化 (7)4.1.1 土地资源现状分析 (7)4.1.2 土地资源优化策略 (7)4.2 水资源利用优化 (7)4.2.1 水资源现状分析 (7)4.2.2 水资源利用优化策略 (7)4.3 农业气候资源利用优化 (8)4.3.1 农业气候资源现状分析 (8)4.3.2 农业气候资源利用优化策略 (8)第5章农业科技创新与种植结构优化 (8)5.1 农业科技创新概述 (8)5.2 农业新品种选育与推广 (8)5.2.1 品种选育技术创新 (8)5.2.2 抗逆性品种选育 (8)5.2.3 优质专用品种选育 (9)5.2.4 推广体系优化 (9)5.3 农业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9)5.3.1 节水灌溉技术 (9)5.3.2 抗病抗虫技术 (9)5.3.3 转基因技术 (9)5.3.4 生态农业技术 (9)5.3.5 农业信息化技术 (9)5.3.6 农业机械化技术 (9)第6章产业结构调整与种植结构优化 (10)6.1 产业结构调整对种植结构的影响 (10)6.1.1 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与意义 (10)6.1.2 产业结构调整对种植结构的影响机制 (10)6.1.3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种植结构的影响实例分析 (10)6.2 种植业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10)6.2.1 种植业与畜牧业协同发展 (10)6.2.2 种植业与林业协同发展 (10)6.2.3 种植业与渔业协同发展 (10)6.3 产业链延伸与种植结构优化 (10)6.3.1 产业链延伸的意义与作用 (10)6.3.2 产业链延伸与种植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 (10)6.3.3 案例分析:产业链延伸与种植结构优化的成功实践 (10)第7章政策制度与种植结构优化 (11)7.1 政策制度对种植结构的影响 (11)7.1.1 政策背景与演变 (11)7.1.2 政策制度对种植结构的影响机制 (11)7.2 种植业支持政策分析 (11)7.2.1 现行种植业支持政策概述 (11)7.2.2 政策效果评估 (11)7.2.3 政策实施中的问题与挑战 (11)7.3 政策制度优化建议 (11)7.3.1 完善政策制度体系 (11)7.3.2 强化政策支持力度 (11)7.3.3 调整政策导向 (11)7.3.4 优化政策执行与监督机制 (11)7.3.5 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 (12)第8章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 (12)8.1 生态环境对种植结构的影响 (12)8.1.1 气候变化对种植结构的影响 (12)8.1.2 土壤质量与种植结构的关系 (12)8.1.3 水资源对种植结构的影响 (12)8.2 种植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 (12)8.2.1 种植结构调整的原则与方法 (12)8.2.2 生态环境保护在种植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12)8.2.3 种植结构调整与生态补偿机制 (12)8.3 生态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 (12)8.3.1 生态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12)8.3.2 主要生态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 (13)8.3.3 生态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的推广与应用 (13)8.3.4 种植结构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13)第9章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与市场分析 (13)9.1 市场需求与种植结构关系 (13)9.1.1 市场需求概述 (13)9.1.2 种植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关系 (13)9.1.3 市场需求对种植结构的影响 (13)9.1.4 基于市场需求的种植结构调整方向 (13)9.2 种植业市场风险分析 (13)9.2.1 种植业市场风险类型 (13)9.2.2 自然风险分析 (13)9.2.3 市场风险分析 (13)9.2.4 技术风险分析 (13)9.3 种植业市场适应性调整策略 (14)9.3.1 优化种植区域布局 (14)9.3.2 发展多元化种植模式 (14)9.3.3 提高农产品品质与附加值 (14)9.3.4 加强农业产业链建设 (14)9.3.5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 (14)9.3.6 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应用 (14)9.3.7 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 (14)第10章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与优化实践案例 (14)10.1 国内外种植结构调整与优化实践 (14)10.1.1 国际实践 (14)10.1.2 国内实践 (14)10.2 成功案例分析 (14)10.2.1 案例一:山东省小麦、玉米种植结构调整 (14)10.2.2 案例二:江西省特色农产品种植 (15)10.3 对我国种植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启示 (15)10.3.1 坚持市场需求导向 (15)10.3.2 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15)10.3.3 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15)10.3.4 强化农业产业链建设 (15)10.3.5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5)第1章绪论1.1 种植业发展概述我国是农业大国,种植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及措施分析
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及措施分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适应社会对食品和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农业种植业需要进行结构调整。
本文将分析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以及调整措施。
1. 适应市场需求随着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而传统的种植业对市场的反应不够灵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农业种植业需要调整其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
2.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目前,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越来越关注。
因此,农业种植业需要调整其结构,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种植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种植业的结构调整还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 提高农民收入种植业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通过结构调整,可以优化种植结构,增加高效、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种植,提高农民收入。
1. 优化品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要求,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选择适应当地环境、市场需求、具有高产、高质和高抗性的农作物品种,加强优势农作物的种植。
2. 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益,提高农民收入。
3. 实施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带动实施农业产业化,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实现种植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 推广绿色种植推广绿色种植,采取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减少使用农药和化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和质量。
总之,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优化品种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实施农业产业化和推广绿色种植等措施,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
白城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及建议
白城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及建议白城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吉林省的一个地级市。
农业是白城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中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白城市的种植业结构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要求和市场需求。
本文将对白城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白城市的种植业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绿色农产品三个主要方面。
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经济作物主要包括油料作物、烟草和蔬菜水果,绿色农产品主要种植特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
目前白城市的种植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种植业结构单一。
白城市的种植业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导,其他经济作物和绿色农产品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小。
这种单一的种植业结构会导致市场竞争压力过大,农产品供应过剩。
2. 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白城市的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些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不足。
具体表现在缺乏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科学的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控技术等方面。
3. 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
由于一些农民缺乏科学种植知识和技术,农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有些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针对以上问题,对白城市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提出以下建议:1. 多元化种植。
白城市需要加大对经济作物和绿色农产品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增加种植面积,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支持。
在选择经济作物时,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地方特色进行选择,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
2.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白城市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可以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民了解最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3.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白城市需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控和管理,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力度。
可以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几点保障措施
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几点保障措施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种植业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
为了有效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种植业的竞争力和效益,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本文将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市场开发、人才培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谈谈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几点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支持加强政策支持是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一环。
要加大对种植业的财政投入,提高种植业的发展补贴和奖励力度,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种植业结构调整。
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强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指导和管理,提供政策上的保障和支持。
要鼓励各地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地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
二、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保障。
要鼓励各种形式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对种植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种植业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种植业的现代化水平。
还要加强对种植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种植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推动种植业技术创新和发展。
三、拓展市场开发市场开发是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保障措施。
要积极开拓种植业的销售渠道,拓展国内外市场,促进农产品的出口和销售。
为了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可以适当减少对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并加大对农产品出口的支持和补贴力度。
还要加强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合作社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化和产业化发展。
四、加强人才培养要加强对种植业从业人员的人才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要积极组织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要注重对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农产品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产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还要建立健全农业技术帮扶体系,鼓励中小农户通过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保障措施。
三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方案
三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方案第1章引言 (3)1.1 背景与意义 (3)1.2 目标与任务 (3)第2章农作物种植现状分析 (4)2.1 三农地区概况 (4)2.2 主要农作物种植现状 (4)2.2.1 粮食作物 (4)2.2.2 经济作物 (4)2.2.3 特色农产品 (4)2.3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4)2.3.1 农作物种植结构单一 (4)2.3.2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5)2.3.3 农业资源利用不充分 (5)2.3.4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5)2.3.5 农业政策支持不足 (5)2.3.6 农村劳动力流失 (5)第3章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原则与目标 (5)3.1 结构调整原则 (5)3.1.1 综合考虑资源禀赋 (5)3.1.2 坚持绿色发展 (5)3.1.3 保障粮食安全 (6)3.1.4 提高农民收入 (6)3.1.5 科技支撑 (6)3.2 结构调整目标 (6)3.2.1 优化作物布局 (6)3.2.2 提高作物品质 (6)3.2.3 增加农民收入 (6)3.2.4 促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6)3.2.5 提升农业竞争力 (6)第4章农作物种植适应性评价 (6)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4.2 农作物适应性评价方法 (7)4.3 评价结果与分析 (7)第5章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模型 (7)5.1 模型构建 (7)5.2 参数设定与求解 (8)5.2.1 参数设定 (8)5.2.2 求解方法 (8)5.3 结果分析与应用 (8)5.3.1 结果分析 (8)5.3.2 应用 (8)第6章主要农作物种植技术改进 (9)6.1 高效栽培技术 (9)6.1.1 优化作物品种选择 (9)6.1.2 精准施肥技术 (9)6.1.3 适时播种与密植技术 (9)6.2 节水灌溉技术 (9)6.2.1 微灌技术 (9)6.2.2 节水灌溉制度 (9)6.2.3 水肥一体化技术 (10)6.3 病虫害防治技术 (10)6.3.1 农业防治技术 (10)6.3.2 生物防治技术 (10)6.3.3 化学防治技术 (10)6.3.4 物理防治技术 (10)第7章农业产业链优化与配套政策 (10)7.1 产业链优化策略 (10)7.1.1 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 (10)7.1.2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协同 (10)7.1.3 创新农业科技,提高产业链技术水平 (10)7.1.4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1)7.2 配套政策建议 (11)7.2.1 完善农业补贴政策 (11)7.2.2 加强农业金融支持 (11)7.2.3 优化农业用地政策 (11)7.2.4 推进农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11)7.2.5 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11)7.2.6 加强农业市场监管与贸易政策支持 (11)第8章农民培训与技术推广 (11)8.1 培训内容与方式 (11)8.1.1 培训内容 (11)8.1.2 培训方式 (12)8.2 技术推广模式 (12)8.2.1 “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农民”模式 (12)8.2.2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12)8.2.3 “示范园区农民”模式 (12)8.2.4 “互联网农业”模式 (12)8.3 培训与推广效果评价 (12)8.3.1 培训效果评价 (12)8.3.2 推广效果评价 (13)第9章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实施与监测 (13)9.1 实施步骤与措施 (13)9.1.1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13)9.1.2 落实政策引导与支持 (13)9.1.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3)9.1.4 推广适用技术 (13)9.1.5 建立多元化种植模式 (13)9.2 监测与评估方法 (13)9.2.1 建立监测指标体系 (13)9.2.2 实施动态监测 (14)9.2.3 开展评估分析 (14)9.2.4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14)9.3 调整效果分析 (14)9.3.1 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分析 (14)9.3.2 土地利用效率分析 (14)9.3.3 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14)9.3.4 农业风险分析 (14)9.3.5 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14)第10章结论与展望 (14)10.1 主要结论 (14)10.2 存在问题与展望 (15)10.3 政策建议与实施策略 (15)第1章引言1.1 背景与意义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作物种植结构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凤县种植业现状调查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途径
凤县种植业现状调查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途径1.单一作物种植:凤县的农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高粱等谷类作物,这造成了农业结构的单一化,增加了农业风险。
一旦发生气候灾害或市场需求变化,农民的经济收入会受到很大冲击。
2.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凤县的土地资源相对较为有限,但利用率较低。
一些农民还采用传统的农耕方式,利用土地资源不足,土地质量逐渐下降。
此外,土地碎片化问题也严重,导致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低下。
3.农业技术落后:凤县相对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传统的种植方式导致了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在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上,凤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多元化种植:鼓励农民种植多样化的作物,如蔬菜、水果、经济作物等,以降低农业风险。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种植技术支持、贷款政策和市场营销等方式,引导农民选择适合当地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的作物。
2.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土地整治、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精细农业管理等方式,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推动农田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4.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农业产业化的方式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政府可以帮助农民组织成立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和扶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在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途径上,需要政府、农民和市场的合力合作:2.农民的参与:农民应积极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学习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农民可以通过合作社等形式加强合作,实现资源优势的整合和农产品的优质化。
3.市场的作用:市场需求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力。
政府应加强市场调研,提前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指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作物。
同时,还应加大农产品的宣传与推广力度,扩大市场销售渠道。
总之,凤县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应以多元化种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方向。
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实施方案
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民收入增长的要求,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种植业结构以常规粮食作物为主,种植业的单一结构导致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产出效益较低。
因此,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效益,需要对种植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二、目标1.实现农田土地资源的多元化利用,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2.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3.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实施方案1.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业产业化项目,并进行必要的政策支持。
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通过增加农产品的加工环节,延长农产品的生命周期,提高附加值。
2.扩大种植业规模鼓励农民集中种植某种农作物,形成规模效应。
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引导农民转变种植方式引导农民从传统的农作物种植转向绿色、有机的种植方式。
提倡使用环保农药和有机肥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认证和宣传,提高绿色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
4.优化种植品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农业资源条件,优化种植品种结构。
发展适宜地区的优势农作物,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6.建立农产品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严格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建立农产品追溯和标识体系,加强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
鼓励农民组织开展集中销售和电子商务销售,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7.为种植者提供技术和经验支持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和推广,帮助种植者提高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
开展示范示教,引导种植者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四、实施路径1.政府支持政府加大对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支持力度,提供财政资金和政策扶持。
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科技创新。
制定有利于种植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鼓励农民参与种植结构调整。
2.组织协调加强各级农业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
种植结构调整规划
种植结构调整规划
种植结构调整规划是指根据农业生产环境、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科学规划、合理调整,促进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种植结构调整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资源条件:根据土壤类型、水量、高程、气候等因素确定适宜的农作物种植适宜区域;
2.市场需求:充分考虑市场对不同农产品的需求量、价格水平等,确立优势农产品和未来发展趋势;
3.政策导向:紧密结合政府的扶持政策,确定关键领域的支持重点和扶持资金;
4.农业科技支持:注重引进和推广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5.农民素质提高:通过技术培训、知识普及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生产素质和观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调整,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
加速,同时也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区域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农轻工的国家,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因此,调整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灌溉资源等因素,科学制定适宜的粮食作物种植方案,合理安排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除了粮食作物外,经济作物也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可以带动地方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比如发展茶叶、果树、蔬菜等农产品的种植,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三、推广绿色无公害种植模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推广绿色无公害种植模式,采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
四、加强示范引导,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不能离开科技支撑。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设立示范基地、开展培训讲座等方式,引导农民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持。
五、完善政策环境,激励农民种植意愿政策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有力支撑。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完善扶持政策等方式,激励农民种植意愿,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同时,建立健全的农业市场体系,保障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综上所述,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是必然要求。
只有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愿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共同努力,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几点保障措施
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几点保障措施种植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柱。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以保障农民的利益,提升种植业的质量和效益。
以下是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几点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发展环境政策是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各级政府应当及时出台有利于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为种植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政策引导可以通过减税降费、给予财政补贴、出台种植业产业扶持政策等方式,鼓励农民参与种植业结构调整,引导农业向生态、有机、绿色发展方向转变。
政府还应当加大对种植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种植业向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农民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种植业产出,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二、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需要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实行全程追溯,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可追溯、可控制。
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惩假冒伪劣、劣质农产品,依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惩治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对于种植过程中的化肥、农药使用,要建立健全合理使用、安全使用的标准和监管措施,推广绿色、有机的种植方式,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和健康。
三、加强培训教育,提升农民素质农民是种植业的主体,他们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种植业的发展水平。
为了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必须加强农民的培训教育,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加强农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种植和经营水平。
还可以组织农民参加各类展会、交流活动,增强他们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引导他们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市场化经营能力。
乡村种植业结构调整方案集锦
乡村种植业结构调整方案集锦第1章:总论 (4)1.1 乡村种植业结构调整背景 (4)1.2 结构调整的意义与目标 (4)1.2.1 结构调整的意义 (4)1.2.2 结构调整的目标 (4)第2章:种植业现状分析 (4)2.1 我国乡村种植业发展概况 (5)2.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5)2.3 原因分析 (5)第3章结构调整的原则与策略 (6)3.1 调整原则 (6)3.1.1 综合利用资源原则 (6)3.1.2 适应性原则 (6)3.1.3 生态环保原则 (6)3.1.4 效益最大化原则 (6)3.1.5 科技支撑原则 (6)3.2 调整策略 (6)3.2.1 优化作物布局 (6)3.2.2 发展循环农业 (6)3.2.3 推广高效种植模式 (6)3.2.4 强化产业链建设 (6)3.2.5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7)3.2.6 增强政策支持力度 (7)第4章产业结构优化 (7)4.1 产业布局调整 (7)4.1.1 合理规划农业功能区 (7)4.1.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7)4.1.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7)4.2 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 (7)4.2.1 调减过剩产能 (7)4.2.2 发展优质特色作物 (7)4.2.3 推广高效种植模式 (7)4.3 产业链延伸与整合 (7)4.3.1 发展农产品加工 (7)4.3.2 拓展销售渠道 (7)4.3.3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8)4.3.4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 (8)4.3.5 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 (8)第5章品种结构调整 (8)5.1 粮食作物品种调整 (8)5.1.1 粮食作物种植现状分析 (8)5.1.2 品种调整目标 (8)5.1.3 品种调整措施 (8)5.2 经济作物品种调整 (8)5.2.1 经济作物种植现状分析 (8)5.2.2 品种调整目标 (8)5.2.3 品种调整措施 (8)5.3 特色作物品种发展 (9)5.3.1 特色作物种植现状分析 (9)5.3.2 品种发展目标 (9)5.3.3 品种发展措施 (9)第6章技术创新与应用 (9)6.1 农业技术研发 (9)6.1.1 作物育种技术 (9)6.1.2 栽培技术 (9)6.1.3 病虫害防治技术 (9)6.2 技术推广与应用 (9)6.2.1 农业技术培训 (10)6.2.2 技术示范与推广 (10)6.2.3 农业信息服务 (10)6.3 节能减排与绿色生产 (10)6.3.1 节水灌溉技术 (10)6.3.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0)6.3.3 绿色生产技术 (10)第7章:政策支持与保障 (10)7.1 政策体系构建 (10)7.1.1 制定乡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明确结构调整的目标、原则、重点和实施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植结构调整怎么调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文字稿):2003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12年连续增长,但与此同时,结构性矛盾突出,特别是玉米生产供大于求的问题也暴露得更加明显。
为此,中央及时做出了调整种植业结构的部署和安排。
这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也给农民带来了现实的好处。
白利明今年40岁,家住内蒙古通辽市,这里地处世界三大玉米黄金带,白利明和这里的村民们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玉米,但是这几年玉米的价格一年不如一年。
和白利明一样,包巴根那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辛辛苦苦种了100亩玉米,也就勉强解决了温饱,包巴根那决定另谋出路,他从市场上买了牛犊自己育肥饲养。
包巴根那告诉记者:“我那年养了50头,赔了15万元。
饲料成本也高,牛也吃得比本钱还大。
”玉米卖不出几个钱,牛的生意也不好做,记者走访通辽市的多个旗县了解到,这种现象在通辽市乃至整个内蒙古地区都比较普遍。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现在看来东北地区,反映玉米价格下降是最明显的。
因为前几年,东北地区我们国家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国家有一个最低临时收储价格,就是保底价,现在看,一个是我们国内增加得多,第二个进口冲击很大,给我们带来库存压力很大。
从去年开始把临时收储价格调低了,这样带来玉米价格去年下降了。
”为了适应新
的形势变化,农业部提出调整玉米种植面积,通辽市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等,因地制宜,引导农民以种植青贮和养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整,青贮也是玉米的一种品种,但是和传统玉米不同,它主要用作饲料。
这种调整方式不仅可以解决玉米过剩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饲料成本高的问题。
但是农民们种惯了传统的籽粒玉米,有些农户对改种青贮很有顾虑。
莫力庙苏木福巨嘎查党支部书记刘阿日斯冷说:“当时老百姓不接受,我是挨家挨户走,开了村民代表党员大会。
头一年我们统一翻、统一种、统一收,我们集体拿一部分钱,老百姓刚开始啥也不让他整,我们就统一整,到秋天你收就行,这样一整两年,然后老百姓就接受了。
”当地农户们接受了从原来种植玉米改种青贮,他们把种植青贮和养牛结合起来,用青贮作为饲料养牛,比过去每头牛的饲养成本大约减少1000多块钱。
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畜牧业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使农户们摆脱了困境,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和生活品质。
2016年,通辽市为了避免一窝蜂地种植青贮造成产量过剩,政府提出了精准调整的理念,必须以牲畜数量来定种植青贮的面积。
开鲁县就曾经一窝蜂地盲目种植红干椒,有过深刻的教训。
在东方红村的一家农家院,记者找到了当年村里第一个种植红干椒的村民,现任村委会主任韩宝庄。
韩宝庄告诉记者,看到他种植成功,红干椒价格卖得好,村里的人开始一窝蜂地种植红干椒。
周围的几个
村子也都追风开始种植,一时间满城皆是红干椒。
当时所有的农户几乎全赔了个精光,每斤价格从3元多掉到了0.8元,到处堆的都是卖不出去的长了毛的红干椒。
东方红村的村民们开始犹豫,红干椒还要不要种植下去。
针对这种情况,当地政府组织专家对市场进行了多次调研,并引进外地的新品种,改进种植技术。
韩宝庄说,他们村还是坚持种植,第二年,红干椒的价格从0.8元上升到5元多,东方红村挣钱了。
村民纪园臣说:“那一年特别又给人们增加信心了,又开始种了,政府起这个作用挺关键的。
”由专家进行指导培训,村民们也不再盲目扩张,通过市场考察,他们将总量控制在50万亩上下,今年红干椒又丰收了,价格也很好。
种植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是我们从“吃得饱”向“过得好”迈进中遇到的新任务。
它会触及利益也会触及观念,需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需要加强宏观层面的政策激励和引导,也需要引导各地根据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需要加强配套资金也需要加强交通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配套。
这些工作都得争分夺秒地去落实。
庄稼把式最清楚:农时,可不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