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哮喘的中西医用药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135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135例疗效观察
杨 关 山 , 李迎侠 , 黄嘉莉
作 者 单 位 :20 0陕 西 安 康 , 康 市 中医 医 院儿 一 科 ( 关 山 ) 7 0 0 750 安 杨 }1 0 3西安 , 安 市 中心 医 院儿 科 ( 迎 侠 , 西 李 黄嘉 莉 ) 作 者 简 介 : 关 山 ( 9 7 )男 , 治 医 师 研 究 方 向 : 西 医结 合 防治 儿 童 哮 喘 。 杨 17~ , 主 中
通 过 积极 推 广 《 球 哮 喘 防治 创 议 》 go a iia 全 ( lb l nt - i

观察 组 ( 对照 组 ) 3 1 5例 , 中男 7 其 2例 , 6 女 3例 ; 年 龄 ( . ±2 9 岁 ; 6 9 . ) 平均 病程 ( . ±0 4 d 哮 喘程 度 19 . ) ;
0 0 ) 在 改 善 缓 解 期 疗 效 指 标 肺 功 能 、 少 感 冒 次 数 及 减 少 复 发 方 面 , 组 比 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1 ; 减 两 P 00) . 1 。结 论 舒 利 迭 ( 美 特 罗/ 替 卡松 ) 合 中 药儿 喘方 治疗 小 儿 哮 喘 能 改 善 哮 喘患 儿 的临 床 症 状 、 沙 氟 联 体
中 国 中 西 医结 合 儿 科 学 2 1 年 1iWetMe , e 0 1 V l , . i ei ne r t Trdt s d D c2 1 , o No 6 3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儿 童 哮 喘 1 例疗 效 观察 3 5
准, 实验 前未 使 用 哮 喘 药 物 治 疗 ; 2 年 龄 > 5岁 ; () () 3 知情 同意 , 自愿受 试并签 署知情 同意 书者 。 1 4 排 除标准 . ( ) 并有 心血 管 、 、 1合 肝 肾和造 血 系 统 等严重 原发性 疾病 患儿 ; 2 对舒 利迭或 试验 用药 () 中已知 中药成分 过敏 者 ; 3 科研 依 从性 差 , () 未按 规 定 服药 , 无法 判断疗 效 和 资料 不 全 等影 响 疗 效 的患 儿 ;4 根 据 医生判 断 , () 容易 造成失 访者 。 1 5 治 疗 方 法 两 组 均 根 据 GI 方 案 指 导 治 . NA 疗, 包括 舒利 迭( 国葛 兰素 史 克公 司 , 一 吸 含 沙 英 每 美 特罗 5 g和丙 酸 氟替 卡 松 1 0 g 吸 人 并 根据 O 0 )

哮喘的中西医治疗

哮喘的中西医治疗

哮喘的中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塑。

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治疗哮喘的药物可以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1)控制药物:需要每天使用并长时间维持的药物。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抗炎作用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其中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全身性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缓释茶碱、色甘酸钠、抗IgE单克隆抗体及其他有助于减少全身激素剂量的药物等。

(2)缓解药物:又称急救药物,这些药物在有症状时按需使用,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包括速效吸入和短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全身性激素、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等。

中医中药对哮喘的治疗独具优势。

支气管哮喘多属于中医“哮病”范畴,中医认为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为宿痰伏肺,复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

发作时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表现。

中医学对于哮病的重要认识还有“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强调“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等理论。

历代医家认为,本病主要脏腑为肺,涉及脾肾,后期累及于心。

本病由于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临床上常常出现肺、脾、肾三脏俱虚的现象,复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新邪引动伏痰,痰气交阻,上壅于肺,故哮喘发作时常表现为邪实正虚哮喘的治则治法千百年来虽有变化,但其演变仍有规律,如“发时治标,缓时治本”,“冷哮宜温化或宣散,热哮宜肃肺化痰”。

中医学认为对哮喘发作期的治疗应以祛邪利肺为主:风哮治以祛风解痉、宣肺平喘,寒哮治以宣肺散寒、化痰平喘,热哮治以清热宣肺、化痰定喘,虚哮治以调补肺肾。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7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78例

来呼吸系统常见病 , 我们 自 20 06年 1 至 20 年 1 月 , 用 3. , 肺 无 干 、 哕音 , 胸 片 正 常 , 细胞 4 lg , 月 08 2 采 6 8℃ 双 湿 x线 白 x O L 中性 / . 舌 7 苔薄 白 , 浮 , 婴 儿 湿 疹 史 , 步诊 断 为 脉 有 初 中西 结 合 方法 治疗 咳嗽 变 异 性 哮 喘 7 8例 , 临床 效 果 显 著 , 总 粒 细胞 06 , 淡 红 , 现
梗、 蝉衣 而 成 。本 方 用三 拗 汤 、 桔梗 疏 风 宣肺 , 敏 煎 、 衣 抗 过 过 蝉
1 . 治疗 组 : 予加 味三 拗 汤 。药 物 组 成 : 黄 、 仁 、 风 、 .1 3 给 麻 杏 防 乌 敏 , 急解 痉 , 咽 止 咳 。过 敏 煎是 名 中医 祝 谌予 治 疗 讨 敏 性 疾 缓 利
定 的 咳嗽 变 异 性 哮 喘诊 断 标 准 闭 咳嗽 持 续 或反 复 发 作 /3 : > 0天 , 4 讨 论
咳 嗽变 异 性 哮 喘 , 称过 敏 性 咳嗽 , 床 以 咳 嗽 为 主 证 , 又 临 如 常 伴 夜 间或 清 晨 发 作 性 咳 嗽 , 少 , 动 加 重 ; 床 无 感 染 征 象 痰 运 临 或 长期 抗 生 素治 疗 无效 ; 用支 气 管 扩张 药 可 使 咳嗽 发 作缓 解 ; 除 不 及 时 有 效 治 疗 , 发展 成 为 典 型 哮 喘 , 中 医 的 “ 有 非 时 之 易 与 外
21 0 0年第 1 3期 中西 医结 合治 疗 小 儿源自咳 嗽变 异 性 哮 喘 7 8例
马 芬

要: 目的 : 察 中西 医结合 治 疗 咳嗽 变异 性 哮 喘 的 临床 效 果。方 法: 用加 味 三 拗 汤和 西 药博 利 康 尼 、 观 采 酮替 芬 治 疗 咳嗽 变并 性哮

中西医怎么治疗哮喘中西医治疗哮喘的方法

中西医怎么治疗哮喘中西医治疗哮喘的方法

中西医怎么治疗哮喘中西医治疗哮喘的方法中西医怎么治疗哮喘中西医治疗哮喘的方法中西医治疗哮喘常见的方法一、中医治疗哮喘:治疗咳喘,不仅要针对患者肺、脾、肾三脏虚弱的情况治疗,还应选择恰当的治疗时机,可以事半功倍。

秋冬天寒,易发哮喘,中医主张在秋冬服用益气补阳的中药制剂治疗,结合中医穴位注射、敷贴等,常可达到临床治疗之显著效果。

而中医治疗方法的核心是以补气为中心、通过润肺、健脾、益肾进行整体性治疗,并在中医内部调理的基础上,通过激活人体自愈能力,实现原来以药治病到人药结合共同治病的转变。

二、西医治疗哮喘:1、哮喘的患者应该针对过敏原作脱敏治疗,可以减轻或减少哮喘发作。

治疗哮喘目前应用较多的是舌下脱敏疗法,使呼吸道粘膜产生耐受性,从而减轻或控制过敏症状,到达脱敏治疗的目的。

2、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治疗这种疾病的药物主要有控制发作药和缓解发作药,控制发作药就可以起到抗炎的作用,主要使用这种药是为了达到减少和避免哮喘发作的,这样才可以稳定肺部功能,而缓解发作药也具有支气管扩张作用的,这种药一般都是在患者急性发作的时候使用的。

3、哮喘的患者建议用雾化平喘治疗,这样会好的快一点,最好选用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这个药在这个方面的效果要好一点。

治疗哮喘期间患者一定要多喝开水,否则那些痰排不出来,可以适当的口服一点化痰的药,如盐酸氨溴索片效果不错的。

治疗哮喘的药物种类一类是治本的药物,主要指激素类气雾剂。

由于气雾剂的喷射可使药物直接进入气道,局部作用强,因此效果明显。

这类药物是通过抑制气道黏膜炎症预防哮喘发作,对哮喘的治疗十分有用。

第二类就是治标的缓解哮喘发作的药物。

包括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物等,另外还有口服激素、静脉注射激素等药物。

由于不少人对治疗哮喘常用药物类固醇有误解及恐惧,不含类固醇的长效吸入气管舒张剂成分哮喘药,近年的使用量愈来愈高。

这些所涉药物的确为临床常用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愈哮喘,但科学系统用药就能明显改善哮喘症状,减缓肺功能恶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5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52例

作者简介 : 李宗起 (9 9 ) 男, 17 一 , 在读硕士研 究生, 究方向 : 研 小儿精神与神 经系统疾病 。
儿 咳少许 黏痰 ; 咳嗽 以夜 间及 清晨 起床 为 重 , 多数 患儿 在运 动后 或 吸人 冷空气 后 加重 ;肺部 听 诊 呼
吸音粗 2 4例 , 干性 哕音 者 1 ; 片 示 有 2 有 0例 X光 2 例 可 见双 肺纹 理增 粗 , 未见 炎性 及 浸润 性症 状 , 其
疗, 不仅缩短 了病程 , 对提 高患儿免疫 力 、 增强患 余患儿 x光片检查未见异常。 儿体 质也有 裨益 , 取得 了较好 的疗效 。现 总结报告 2 治疗 方法
血清过敏原测定 ,部分患儿做血免疫仝项检查及 2 中药治疗 . 2 鼻 窦 摄 片 、结 核 菌 素纯 蛋 白衍 化 物 (BP D 实 T .P ) 中药治疗 重 在理肺 和脾 , 以宣 肺化 痰 、 脾 常 健 验, 以排除鼻炎 、鼻窦炎 、慢性咽炎 、结核感染 、 化湿为主 , 以调其脏腑功能 , 去其咳嗽之 因 , 减轻 气管异物及肿瘤压迫呼吸道疾病。 1 诊断标准嘲 . 2 () 1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 , 时间超过 1 , 月 常 在夜间或清晨发作 , 痰少 , 运动后加重 , 临床无感
维普资讯
第 3卷 第 2期
20 0 7年 3月
中 医 儿 科 杂 志
JPE ATRI F TCM . DI CS O
V0 . NO2 1 3 . Ma . 0 r20 7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 5 2例
李宗起
( 广西 中医学 院 附属瑞康 医院 , 广西
2次 , 口服 。3 酮替芬 00 g (g次 )l口 2次 。 () . m /k ・ , 8 顺尔 宁服 药 3 月后 渐停 药 ,酮替 芬持 续服 药 3~6 治 疗 : 重 >2 g者 5mg次 , 再 <2 g者 体 0k / 体 0k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哮喘4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哮喘48例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婴 幼儿 哮 喘 4 8例
周 洪诚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中心卫生院 金华 31 5 20 3
关 键词 婴 ̄ L 喘 hJ, 哮 麻 杏石 甘 汤 中西 医结合
4 系 我室 2 0 5例 0 0年 1月 一20 0 5年 1 2月 门诊
患者 , 3 , 1 例 , 男 4例 女 1 病程 1 个月 一 7年 , 年龄 9
本组 3 例均为我院住 院输液患者 , l 例 , 2 男 9 女
赛庚定或酮替芬或舒喘灵。静脉滴注氨茶硷 , 1 每3 1 共 2 3天。治疗 组加用麻杏生 甘汤加味 : 次, ~ 炙
麻黄 5 , g杏仁 6 , g生石膏 1g 细辛 2 , 2, g 金银花 1g 0, 连翘 6 , g前胡 6 , g黄芩 5 , g鱼腥草 1g甘草 3 , 2, g根据 月龄及体重酌情加减 , 1 l , l3 剂 水煎 2次 , 3次 分
维普资讯
78 1
浙江 中西 医结合杂志 2 0 0 6年第 1 6卷第 l 期 1
Z  ̄i g r’ h a I WM( o.6N . 1 0 6 nj C V 11 o 1 2 0
2 治疗 方法
1 临床 资 料
两组均酌情使 用抗生素 , 适量应 用激素 , 口服
根据临床症状 , 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属 中医“ 胁 痛” “ 、 黄疸” “ 、鼓胀” “ 、 郁证” 等范畴。现代医学认
为, B H V感染后通过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而导致 肝细胞的损害。“ 郁金降酶汤” 方中郁金 、 五味子行 气解郁 、 活血散瘀 、 滋肾宁心 , 良好的降低转氨酶 有
指 导 : 绍 东 王
修 回日期 :0 6 51 20 - . 0 0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维普资讯

药物与临床 ・
27 9第 卷 2 0年 月 4第6 0 期
中西 医结合治疗d J 支气管 哮喘疗效观察 x L
樊 丽
f 河南 省正 阳县人 民 医院 , 南正 阳 河
4 30) 6 6 0
【 摘要】 目的 : 探讨 中西 医结 合治 疗小 儿 支气管 哮 喘 的临床疗 效 。 方法 : 支气 管哮 喘 患儿 随机 分为两 组 , 疗组 和对 将 治 照组 , 组均采 用综合 治疗 , 两 治疗组 加用 中药协 定方 E服 , 剂组 成 : 麻 黄 、 仁 、 l 方 炙 杏 白果 、 半夏 、 地龙 、 草各 3g 黄芪 甘 , 1 , 叶 1g 葱 白半 支 。发 热 者炙 麻 黄 改为 生 麻 黄 , 目 1 , 煎服 代 茶频 服 。 结果 : 0g 茶 , 每 剂 水 治疗 组 临 床 治愈 2 2例 占 8 .%, 46 复发 1 2例 占 6 .%, 67 两组 比较 P O0 , 显著 性差 异 。 结论 : < .1 有 采用 本 中药 协定 方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支气 管哮 喘 疗效 确切 , 少复 发率 , 减 增强 患儿 的免疫 功 能 , 是小 儿 支气 管哮 喘安 全 、 效 的治疗 方法 。 有
两组 患 儿均 采用 相 同 的综合 法 治疗 ,包 括 吸氧 、镇 静 、
B 受 体 激 动剂 雾 化 吸收 , 用 肾上 腺 皮 质激 素 , 感 染 等 。 应 抗
治疗 组在上 述综 合治 疗基 础 上 , 用 中药 治疗 。 加 方剂 组成 为 :
本文 中治疗 组在 改 善患 儿 的 临床症 状 , 少 复发 等方 面 减
6 .% , 组 比较 , x 检 验 P O0 , 67 两 经 < .1 有非常 显著 性差 异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60例

讨 论
支 气管 哮喘 属 中医哮症 或 喘症范 畴 。 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医认 为 , 气 管 哮 喘主 要 病机 是 痰 阻气 道 、 失 和 降、 支 肺
中药治疗。寒性哮喘给予温肺散寒 、 化痰定喘治疗 , 用
以下 方 药 : 炙麻 黄 、 细辛 、 夏 、 味子 、 姜 、 冬 花 、 半 五 干 款
准 , ] 随机 分 为两组 。西 医治 疗组 2 例 , l 例 , 9 O 男 l 女
例; 龄 2 1 年 ~ 0岁 ; 病程 2 5 . ~6年 。中西 结 合治 疗 组 6 0例 , 3 男 7例 , 2 女 3例 ; 龄 2 l 年 ~ l岁 ; 程 3 7 病 ~
分, 咳3 。 频 分 喘息 : 喘 0分 , 喘 1 , 喘 2分 , 不 偶 分 轻 重
20 9
陕西 中医 2 0 年 第 3 09 O卷第 3 期
中西 医结 合治 疗 小 儿支 气 管 哮喘 6 0例
米 志宽 李锦 春 符 国儒 延安 大学 医学 院( 1 0 0 76 0)
摘 要 目的 : 探讨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小儿 支气 管哮喘 的效 果 。 方法 : 西结合 治疗组 6 中 O例 , 用 中 采 医辨 证分 型 的基础 上 , 结合 西 医解痉 、 平喘 、 感 染 治疗 。西 医对 照组 2 抗 O例 , 纯应 用 上 单
疗 在对 患儿 咳嗽 、 喘息 和 睡 眠 的改 善 方 面均 显 著性 地 优 于单纯 西 医治疗 。详 见 附表 。
附表 两组疗 效 比较
素 K3片 , ~4rg 次 , / , 丙 嗪 片 0 5 1rg 2 / 3次 d 异 a .~ / a

中医儿科学——肺实肾虚哮喘——苏子降气汤——阴阳解析

中医儿科学——肺实肾虚哮喘——苏子降气汤——阴阳解析

中医儿科学——肺实肾虚哮喘——苏子降气汤——阴阳解析苏子降气汤——阴阳解析肺实肾虚哮喘证候:病程较长,哮喘持续不已,喘促胸满,动则喘甚,面色欠华,畏寒肢冷,神疲纳呆,小便清长,常伴咳嗽痰多,喉中痰吼,舌淡苔薄腻,脉细弱。

治法:泻肺补肾,标本兼顾(一)偏于上盛者方药:苏子降气汤加减苏子降气汤:《丹溪心法》紫苏子半夏(五两)当归甘草(炙)前胡浓朴(各二两)官桂陈皮(三两)上锉。

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解析:阳性药:紫苏子、半夏、当归、厚朴、陈皮、肉桂平性药:甘草阴性药:前胡君药:紫苏子紫苏子:辛,温。

归肺、胃、大肠经。

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温中开胃,宽肠润便。

半夏:辛,温。

有毒。

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当归:甘、辛,温。

归肝、心、脾经。

活血止痛,补血调经,润肠通便。

厚朴:苦、辛,温。

归脾、胃、肺、大肠经。

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陈皮:辛、苦,温。

归脾、胃、肺经。

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

肉桂:辛、甘,热。

归肾、脾、心、肝经。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甘草:甘,平。

归心、脾、肺、胃经。

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前胡:苦、辛,微寒。

归肺经。

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阳性药物多,阴性药物少,以阳性药物为主,针对寒证;君药功效以降气消痰为主,针对虚多实少;少阴太阴合病。

方剂中,紫苏子、半夏、前胡,降逆化痰;厚朴、陈皮,理气燥湿;肉桂,温肾化气;当归,活血补血;甘草,顾护胃气。

诸药合用以降逆化痰为主,理气燥湿为辅,兼顾温肾化气、活血补血。

适用禀赋不足,哮喘久病,上盛肺实者。

苏子降气汤与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比较:苏子降气汤,以降逆化痰为主,理气燥湿为辅,兼顾温肾化气、活血补血。

适用禀赋不足,哮喘久病,上盛肺实者。

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以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为主,滋肾纳气为辅。

适用禀赋不足,哮喘久病,肺实肾虚者。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 薛 辛东 . 学[ . 京 : 民卫生 出版 社,02 1 儿科 M] 北 人 2 0.
3 热毒宁注射液有青蒿 、金银花、桅 子三种植物组成 的纯 中药制剂 , . 2 经过研 究 ,具有抗病 毒 ,解热 ,抗 菌作用 ,可直接 抑制轮状病 毒 ,改 善患 儿发热症状 ,提高 机体免疫力 ,同时对受损 的小 肠上皮细胞 的再
常憋醒 ,但 可间断入睡。
+J哮喘是儿科常见病 ,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炎性细胞和炎『递 L 生 质是发病的重要原因,其中白三烯 的作用 日 益受到临床医生 的认 同” 。 联合吸人 糖皮质激素和长效 D一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治疗 哮喘是全球哮 喘防治指南 推荐 治疗方案 ,但在临床应用过 程中发现患儿 的哮喘症状 仍不能不 能完全控制 ,治疗 效果不是很理想 ,且副作用 大患JJ应性 L ̄ I 差 。研究表 明白三烯在哮喘 发病过程 中发挥 重要作用 ,白三 烯受体拮 抗 剂能有效 降低哮喘的症状和 改善肺功能 而受受到关注 ,成为 了防治
中西 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观 察
肖天 津
( 东省河源市人 民医院儿科 ,广东 河 源 5 7 0 ) 广 10 0
【 要 】 目的 探 讨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儿童 哮 喘的 临床 疗效 。方 法 将 10 诊 断为 哮喘 的 患 儿随机 分 为观 察组 6 例和 对 照 组 6 ,观察 组 摘 2例 0 0例 在 常规 治疗 基础 上加 用肺 力咳合 剂和 孟 鲁 司特 治疗 ,对 照 组在 常规 治疗基 础上 加 用孟 鲁 司特 治疗 ,观 察周期 为 4个 月 ,记 录比较 两组 治疗
[] 王 秀坤 . 毒宁 注射 液治 疗小 儿轮 状病 毒性 腹泻 临床 观察 [ . 2 热 J中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2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26例

2 结 果
பைடு நூலகம்
本组 2 6例患儿经用药 4 d后咳嗽症状 明显减轻 , ~7 8 1d ~ 4 后症 状消失,继续进行系 统治疗 3个 月至 1 年病 情得到控制 。
3 讨 论
哮 喘【。近年来本病 发生率呈上升趋 势 。为提 高对该病 的认 识, 以便及时诊断和有效 治疗 ,现将本所 2 0 0 8年 1 2月至 2 1 0 0年 1 2月诊治的 2 6例t D bJ 咳嗽变异性哮喘
d i 03 6 ̄i n17 —792 1. . 0 o:1.99 .s. 22 7.011 0 s 6 29
咳嗽变 异性哮喘 ( V c A)是4 J 支气 管哮喘的一种 ,L 特殊 类型 ,其 主要表现为反 复、慢性咳嗽 l,而无典型 1 】 的哮喘发作 ,极易误诊为反复上 呼吸道 感染、支气管炎 等 呼吸道疾 病 。如不及时干预 ,部分 患儿可 发展为典型
缺 乏哮喘的典型特征 ,而支气管炎 、上感又 为常见多发 病, 因此极易将 C A误诊为支气管炎 、 V 上呼吸道感染等 。 本组 2 例 中误诊 为其他疾病 的有 1 6 6例 ,可见其误诊发 生率很高 。分析误诊 的主要 原因是对此 病认识不足 ,对 反复清晨或夜间咳嗽的特 点未 能与 C A联系起来分析 ; V 其次是没有详细询 问患儿病史和诊 治的整个 过程 ,仅凭 经验或满足于常见病 、多发病 的诊 断。为防止误诊 ,临 床医生应熟练掌握 C A 诊断标准 ,一 旦确诊为 C A, V V 即予正规抗哮喘治疗 ,防止发展 为典型哮喘。必要时查 血常规 、胸片、P D试验 、支原体抗体检测等 以排除其 P 他引起慢性 咳嗽 的疾病 ( 如肺 结核、支原体肺 炎 、气道 异物等 ) ,此外还应进行变应原检测 。5 以上 患儿予肺 岁 功能检查, 若正常可做支气 管激 发试验 。 婴幼儿疑为 C A V 时应用支气管扩张剂 、糖皮质激素 、抗 过敏 治疗,有效 时有诊断意义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6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63例

注 :与对 照 组 比较 , *P O 0 。 < . 1
3 3 两组夜 间睡 眠 状 况 比 较 :两 组 患 儿 睡 眠 改 善 总 .
有效 率 比较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1 . 4 ,P<0 0 ) ; 一 05 5 [ .1。
见 表 2 。
表 2 两 组 患 儿夜 间 睡 眠状 况 比较
3 治疗 结果
与平 喘抗炎 西药联 合使 用 ,疗效 明显 优于 西药 对 照组 ,
且对患儿 睡眠的改善也有显著疗效 。
5 参考 文献
E i 国儿科哮喘协作组. l全 儿童 哮喘 防治常规 ( 试行 )J . [ ] 中华儿
科 杂 志 , 9 8 3 ( 2 : 4 —5 . 19 ,6 1 ) 777 1
[] 2 王薇 . 盐酸班布特罗 治疗儿童 C VA7 2例 临床 分析[ ] 临 床 J.
儿 科 杂 志 ,0 4 2 ( )4 4 2 0 , 2 6 :0 .
收 稿 日 期 2 1 -6 3 0 10 — 0
苏子 降 气 化 痰 ;地 龙 、僵 蚕 祛 风 解 痉 ;陈 皮 健 脾 化
痰 ;炙甘草镇 咳 ,调 和 诸 药 。诸 药 合 用 ,共 奏 宣 肺 平 喘 、解痉止 咳之功 。临床观察表 明 自拟疏风宣肺解痉 汤
咽痒 甚 者 加 射 干 、苍 耳 子 。1日 1剂 ,水 煎 2次 取 汁 10 . ml 5  ̄2 0 ,分 3 次 口服 。两组均连续用 药半个月 。 0 ~5
3 2 治疗 结果 :两 组 总有 效 率 比较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
义 ( 。 . 0 ,P<O 0 ) 一7 9 2 . 1 。见表 1 。
表 1 两组 疗 效 比较

中西医结合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疗效观察
的症状 缓解及 消失时 间及复 发情况 。 果 结 1 疗程 结束后观 察组及 对照 组患 )C 4r 个 L D  ̄ 细胞及C 4/ D D + C S比值 均较 发作期 升 高; M l A l , , g g I ,N g I -Y, - . - 水 平 下降 , E F I 4I 6 L L 与对 照组比较 , 差异有统 计学 意义( 0 0 ) ,I - 水平 比升 高, 组 问差异显著( 0 0 ) 治疗后观 .1l L 2  ̄ 2 .5 。 察组较 对 照组相 比症状 缓解及 消失 时 间短 , 复发卒 低 差别均具 有统 计 学意义(<O0)结论 哮喘 清合 剂联合 小剂量 西 药可以快速 防 尸 .5。
1 2 1 治 疗 方 法 观 察 组 5 例 患 儿 , .. 0 口服哮 喘 清 合 剂 加 用 小剂量西药( 丙酸 氟 替 卡松 1 5 g 每晚 1 或 孟 鲁 斯 特钠 咀 嚼 片 2 , 次
母 lg 橘红 9 、 精 lg 白术 9 等 健脾 益气 , 痰 平 喘 中 药 , 0、 g黄 2、 g 化 组成
例) 。
14 .
统计 学 处 理
1 12 病 例 筛 选标 准 ..
选 择 患 儿年 龄 在4 5 4 . ~1 岁之 间 , 对
采 用S S 1 .统 计 软 件 进 行 分 析 , 据 以 均 数 ±标 准 差 PS 0 3 数
表 1 2 患 儿治 疗 前 后T 胞 群测 定 比较 (±s 组 细 i )
C C C C CD8 CD 6 、g 、g IE、F D3 、 D4 、 D8 、 D4 / 、 5 IM IA、g I N—v 、
I L- 2、L-4、 L-6 I I
1 1 1 诊断 标 准 本 研 究 的 10 .. 0 例研 究 对象 为 2 1年 1 至 00 月 2 1年 7 0 月期 间 , 我院 经 检查 确 诊并 接 受治 疗 的支 气管 哮喘 患 儿 。 1 来 患 儿诊 断 按 19 年 全 国儿 科 哮喘 防 治 协 作组 制 定 的标 准 确诊 … 按 98 。 入院 先后 确诊 的 先 后 顺 序随 机 分 为 2 : 察 组(0 ) 对 照组 (o 组 观 5例 和 5

中西药联合治疗小儿哮喘50例

中西药联合治疗小儿哮喘50例
同时 吸 入 普 米 克 6 0t d 0 b /,坚 持 半 年 无 哮 喘 发 作 。随访 3 g
年 ,一 切 正 常 。 4 讨 论
1 病例 选择 . 1
本组哮喘患儿 5 0例 ,均为我乡医 院和
门诊 及 部 分 住 院病 人 ,年 龄 最 大 l 3岁 ,最 小 2 岁 。5 O
1 资 料 与 方 法
体:神志清楚 ,呼吸急促,消瘦 , 口唇无 紫绀,轻度吸 气性三 凹征 ,双肺 广泛哮鸣音 ,心率 9 2次/ n mi,律 齐,
心 音 有 力 , 腹 软 ,肝 肋 ~ 1c F I5 m, 神 经 系 统 正 常 。X 线
胸片 :两肺 纹理增粗 。心 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舌淡, 苔薄 白,脉 细数 。经头孢 三嗪、氨茶碱 、地塞米松 治疗 1 周,哮喘缓解 ,即给予蛇胆 川贝液每次 2支每天 2次。
小儿哮喘是 常见的影 响儿童健康和 生活质量 的慢 性 疾 病 ,它是 由多种细胞 ,特别是肥大细 胞和嗜酸细胞参 与的气道慢 性炎症 。传统 的儿童哮 喘治疗 多以抗炎 、1 3 受 体激 动剂和激素为主 ,但 反复发作哮 喘和 日益严重 的 激 素副作 用越 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 我院 自 20 0 6年起采 用 吸入 小剂量激素与 中药扶 正固本法 防治小儿哮喘 ,经 4年的随访 ,缓解率提高 ,现报道 如下 。
量 小,既具有全身用 药的抗炎作用 ,又副作用较少,便 于坚 持使 用 。使用过程 中应注意 :① 气雾剂 使用前 ,必 须 向患儿及患儿家长示 范如何吸 入,对年长 儿要教会在 深 吸气 时将气雾剂吸入深处 , 最好憋气 ls 使药物与支 O, 气 管黏膜充分接触 ,以增 强疗效 。②不 会使 用雾化吸入

摘 要 :目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60例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60例观察

姜、 细辛、 半夏温中蠲饮 、 散寒降逆 , 以五味子之 配
收 敛 , 中有 收 , 防肺 气 耗 散 太 过 。凡 外 感 风 散 以
7为1 d 疗程 。两组对严重 的哮喘性支气管炎 , 可 用 泼 尼松 每 日( 2 m / g 分 3次 E服 , 地 塞 1~ ) gk , l 或
寒、 内停水饮 , 以致咳嗽喘息 , 多而稀者有解表 痰 化饮 、 治咳平喘之效 。加苏子降气行痰 , 白芥子畅
善 。治 愈 +好转 :有效 。 1 4 统 计学 方法 . 数据采用 x 检验 , O0 P< .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参 照 《 医 儿 科 学 》 4 J 哮 喘 中寒 性 哮 喘 中 … ,L
标 准 和 20 0 8年 中华 医 学 会 儿 科 学 会 呼 吸 学 组 制
中度 1 0例 。对 照 组 3 O例 , 中 男 1 其 6例 , 1 女 4 例, 病程 1— 8年 , 情 轻度 1 病 6例 , 中度 1 。两 4例
组性 别 、 龄 、 程 和 病 情 等 差 异 元 显 著 性 ( > 年 病 P 0 0 ) 具 有可 比性 。 .5 ,
与对 照组比较, P< .5 } 00 组 : 采用 宣 肺 化 痰 , 咳 散 瘀 , 气 健 脾 止 益
4J 支气 管 哮 喘 是一 种 常发 性 疾 病 , 别 是 xL 特 寒 冬 季节 及气 候 急剧 变化 时发 病较 多 , 发作 时 , 邪 盛 于肺 , 疾病 的根 源在脾 和 肾 ,脾 肾 阳虚 , 附 但 “ 脏 虚寒 , 痰饮 内阻 ” 是其 主要病 因病 机 。特 别是 反 复
赵 开 明
( 宁 市 中心 医院 , 北 咸 宁 4 70 ) 咸 湖 3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慢,陛难治性哮喘初探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慢,陛难治性哮喘初探
Ab ta t sr c :W e e p o e h rame to h o i ita tb e a tn i h lr n w t n e r td ta i o a h n s x lr d t e t t n fc r nc n rc a l sh m n c i e i it g ae r dt n lC ie e e d h i
a d we tr dii n sen me cne.a d f n ha n e rt d ta iina i e e a d we tr dc n a etrefc . Pr moi n m d t tit g ae r dto 1Ch n s n se me ii e h d a b te fe t l n o tng






20 08年 1 月 第 2 1 8卷 第 6期
No 20 No. 8 v. 08 12 No.6
2 ・ 4
Mo e n T a i o a i s d cne d r r dt n JChne e Me i i i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世 杰
( 陕西 中医学院儿科教研 室 , 西 成 阳 7 2 4 ) 陕 10 6
摘 要: 对小儿慢性难治性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探讨 , 并体会到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 ; 活血化瘀 是治疗慢性难治性哮喘必不可少的治法 ; 经常 审慎而大胆地使 用葶苈子 , 可提 高疗效 , 未发现任何不 良反 应。 关 键 词 : 性 难治 性 哮 喘 ; 西 医结 合 治 疗 ; 童 慢 中 儿 中 图分 类 号 : 2 .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62— 5 1 20 )6— 0 4— 2 R7 5 6 B 17 0 7 (0 8 0 0 2 0

儿童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儿童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文/ 张文青(广东省东莞市凤岗医院内一科副主任医师)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小儿常
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
作组发布的城区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报告
显示,1990年、2000年、2010年的累积患
病率分别为0.98%、1.97%及3.02%,提示
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笔者认
为,患病率的增加除了跟环境质量变差,
儿童体质下降相关外,也跟哮喘容易反复
发作、难以根治有关。

如何能减少哮喘发
哮喘缓解期,主要避免诱发因素,控制气道慢性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预防哮喘复发,减少急性加重风险。

笔者认为,在哮喘缓解期,患儿无明显症状情况下,以中医治疗为主更能改善患儿体质,控制病情发展。

除根据患儿体质辨证服用中药外,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对哮喘治疗也有良好效果。

此外,针灸、拔罐等传统
:缓解期患儿多以本虚为主,肺脾气虚者治以益气固表为主,可选方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脾肾阳虚者治以补肾纳气为主,可选方金匮肾气丸加减;肺肾阴虚者治以滋阴补肾为主,。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的现代理念与临床实践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的现代理念与临床实践

人, 经统计学处理 , 0 5 结论 : P< . 。 0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 其疗效显著优 于单纯西医治疗。 治疗机理 推测可能与中药能调节全身的炎症细胞与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关键词 : 哮喘;治疗; 中西医结合; 小儿 中图分类号 : 29 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63 49 (0 60 -0 8 0 R 5. 2 6 B 17— 27 20 )6 02 - 3 尽管 目 前在&J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上已取得 身激素治疗 的严重不 良反应使得其不可能作为长 L 了长足的进展 ,尤其是糖皮质激素吸人疗法与峰 期治疗哮喘的选择药物。中医药 中的许多药物和 流速仪测量最大呼气流速( F的 自 P ) 我管理方法的 方剂 ,已被证明能有效调节全身的炎症细胞及炎 E 由此笔者认为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 应用 , 使哮喘患儿 的病情控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 症因子活性【 。
准L 诊 断 。 ]
2 方 法
21 治 疗 方 法 .
4 、 例 六味
剂 ; 月, 2日1 ; 3 , 第2 每 剂 第 月 每周 2 ; Y后 剂 第4 ] 酌情继续用药。
. 6 例患儿在急性发作期均按照 ( L 3 J 童哮喘防 22 观 察 指标 治常规 ( 试行 ) 、J 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 》6 ( L J 试 () 1治疗 1 内急性发作平均次数 ;2 治疗 1 年 () 年 内因急性发作而住 院平均 次数 ;3治疗 1 () 年后 行) 及《 》 哮喘危熏状态 的诊断和治疗》 】 中的方
E 法给予吸氧 、 雾化吸人万托林 、 静脉点滴及 口服糖 P F达正常预计值人数。 . 皮质激 素 、 防治感染 、 氨茶碱及其他对症 、 支持治 23 统计 学 处理 计数资料组间 比较采用 x 检验 , 计量资料采 疗 。 至 缓解 期则 将 6 患 儿 随机 分 为 观 察 组 3 3例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哮喘小儿哮喘系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其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哮喘包括狭义哮喘和哮咳。

我专科学术带头人王烈教授认为,狭义哮喘包括婴儿哮喘(毛细支气管炎)、幼儿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和儿童哮喘(支气管哮喘)。

哮咳指咳嗽变异性哮喘。

根据50年临床实践,首创‚哮喘苗期‛、‚三期分治‛和‚哮咳‛三种创新性理论,我专科在此创新性理论指导下,在临床中进行小儿哮喘病防治,有效地减少了小儿哮喘的发病与复发,并形成了系统、独特的诊疗规范。

现将各诊疗规范分述如下:哮喘苗期苗,幼小之意。

用指征兆。

哮喘苗期,是指临床上具有一系列特应性表现,如易感,体肥虚胖,易泻,面色晄白,佝偻病,发稀,喉间痰鸣,湿疹,加之有家族过敏史等,此类患儿较常儿易发病为哮喘。

一、诊断根据王烈教授临床经验,并参照98年《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确定的高危哮喘儿诊断条件即①生后不久,甚至在新生儿期,相继出现脂溢性皮炎、婴儿湿疹,且反复迁延;②一级亲属中既往有明确哮喘病史的患儿;③经常伤风、咳嗽、不易康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镇咳药后无明显效果,体温大都正常的婴儿;④毛细支气管炎后恢复缓慢,尤其具有特应性体质或哮喘家族史婴儿。

证候特点:主证:喉间痰鸣。

次证:体型虚胖、面色晄白、湿疹、鼻塞、易感、经常腹泻、佝偻病明显、药物过敏、家族中有哮喘病史。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指纹:淡紫。

(以上具备主证,兼有次要症状中2项以上者,即可诊断)二、中医治疗方案(一)辨证治疗症状:易感,体肥虚胖,易泻,面色晄白,佝偻病,发稀,喉间痰鸣,湿疹。

治法:补肺、健脾、益肾。

方药:防哮汤加味。

黄芪、玉竹、女贞子、补骨脂、太子参、五味子、牡蛎、大枣。

加减:第1周加山药;第2周加熟地;第3周加何首乌;第4周加海螵蛸。

疗程:4周。

之后休药三个月,重复上述治疗4周。

(二)中成药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可选择一种或多种中成药制剂:1.腹泻者,给予小儿止泻灵或白苓健脾颗粒口服。

2.夜惊不眠者,给予珍珠末口服。

3.喉间痰鸣者,给予小儿哮咳喘胶囊、复方鲜竹沥汁口服。

(4)4.易感者,给予婴儿壮或童康片口服。

(小儿止泻灵、小儿哮咳喘胶囊、小儿消咳灵胶囊、婴儿壮均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内制剂)(三)推拿疗法1.偏于肺气虚者:补脾经、揉外劳宫、推三关、补肾经、揉肺经、捏脊。

2.偏脾气虚者:补脾经,补肾经,揉涌泉,揉外劳宫,推四横纹,揉丰隆,捏脊。

3.偏肾气虚者:补脾经,补肾经、揉足三里、揉外劳宫、推三关、分手阴阳、捏脊。

三、中医治疗效果早在20世纪80年代,王烈教授系统观察了100例具有哮喘苗期特殊状态的婴儿,进行一年后的预后评估,发现其中38%发生哮喘;并对100例哮喘患儿进行既往病史调查,确定具有哮喘苗期征象的患儿占70%。

因此相对于哮喘‚夙根‛,提出了哮喘‚苗期‛的新理论,指出早期应用中药干预治疗可以减少哮喘病发病率。

该理论并符合中医‚未病先防‛、‚治未病‛的预防原则。

上述综合治疗方案是本专科在王烈教授指导下,针对具有‚哮喘苗期‛征象的小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我科曾对200例资料完整的患儿进行临床观察,证明具有如下优势:1.降低哮喘发病率在1年后随访哮喘发病率情况,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本专科在研的吉林省教育厅立项科研课题‚小儿‘哮喘苗期’的理论与临床研究‛也在该理论指导下进行了临床研究,证明按照上述治疗方案早期干预治疗,可降低哮喘发病率50%以上,即使发病,较未经过上述治疗的患儿病情缓解更为迅速。

2.改善患儿的体质状态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改善腹泻症状、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等方面总有效率达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67%。

3.无毒副作用所用中药安全无毒,家长容易接受。

四、中医治疗难点哮喘病防治已引起世界性的广泛关注,但多为二、三级预防水平,只是疾病发生后的对症处理,基本上不改变自然病程。

但目前绝大多数医家对哮喘发作期、缓解期进行深入研究,但对其发病的先兆期表现重视不足。

目前中医研究虽已认识到预防哮喘发病的重要性,但尚无完整的可行性方案。

但在临床中医药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问题有:1.处于哮喘苗期的患者为婴儿,家长多不愿为其采血化验,以致于不能连续观测到患者的免疫功能及血生化的变化,故对于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估缺乏公认的科学评价指标。

2.哮喘防治知识的宣传不够,许多处于此阶段的患儿家长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医生没有认识到早期干预治疗的重要性,从而错过最佳防治时机,导致典型哮喘发病。

3.由于疗程较长,有些患儿不能坚持治疗。

五、针对难点的中医治疗应对思路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小儿哮喘的作用,使其疗效优势得到认可,本专科提出如下解决措施和思路:1.进一步规范诊断标准,形成公认的诊疗方案,以改善苗期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典型哮喘发病率为目标,在整个专科协作组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评价该方案有效性与科学性。

2.建立该期患者的档案管理系统,并积极做好患者的定期随访工作,科学评价中药早期干预的作用。

3.加大哮喘防治知识的普及工作,针对有典型苗期临床表现的患者,应积极督促家长配合治疗,从而降低哮喘发病率。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bronca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哮喘的定义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引起气道高反应,导致可逆性气道阻塞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

相当于中医哮喘范畴。

一、诊断参照200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 》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方案(一)发作期1.应急措施哮喘急性发作重症、哮喘持续状态或有并发症等时,应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治疗。

(1)高热不退,可以应用小儿热必清口服或保留灌肠。

并可配合刮痧疗法。

(2)喘脱者可应用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静脉注射。

(3)喘促鼻煽者,用治哮膏外敷,并配合针灸包括体针和耳针治疗。

双黄连或痰热清雾化吸入并吸氧。

2.辨证论治症状:咳嗽气促,喉中哮鸣。

寒哮兼证:鼻流清涕,咽痒不适,恶寒,痰少色白多沫,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

热哮兼证:频咳,鼻流脓涕,发热,咽红肿,身热口渴,痰粘色黄,食少,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指纹紫滞。

实哮兼证:病程短,起病急骤,哮鸣气喘频作,咳重,声高响亮,神烦面青,舌暗,苔厚,脉沉数有力。

指纹紫滞。

虚哮兼证:病程日久,起病缓,少痰,声低无力,痰壅喉间,动则汗出,乳食不振,大便不调,小便清长,神乏体虚,面色白光白,舌淡苔少,脉沉无力。

指纹淡红。

治法:止哮平喘,除痰。

方药:苏地止哮汤加减。

紫苏子、前胡、地龙、白屈菜、射干、苦参、白鲜皮、僵蚕。

寒哮加麻黄、杏仁温肺止咳平喘;热哮加黄芩、生石膏清肺止咳平喘;实哮加桃仁、白花蛇舌草解毒;虚哮加款冬花、黄芪;大便干加莱菔子、枳实;有血瘀证象加川芎、降香活血化瘀。

3.中成药(1)小儿哮咳喘胶囊,每日三次口服。

适用于各型哮喘。

(2)小儿咳喘灵颗粒,每日三次口服。

适用于热哮。

(3)炎琥宁注射液,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使用。

适用于各型哮喘。

(4)喜炎平注射液,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使用。

适用于各型哮喘。

(5)痰热清注射液,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使用。

适用于热哮。

(6)清开灵注射液,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使用。

适用于热哮。

(7)热毒宁注射液,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使用。

适用于热哮。

3.针灸治疗耳针:主穴:平喘、喘点。

配穴:肺、气管、神门、肾上腺。

4.推拿治疗(1)寒性、虚性哮喘:清肺经,推攒竹,分推坎宫,运太阳,揉天突,分推膻中,拿风池,按定喘,揉肺俞、膈俞,拿肩井。

(2)热性、实性哮喘:清肺经,退六腑,揉天突,分推膻中,擦摩胁肋,按定喘,揉肺俞、膈俞,捏脊。

5.外治法咳喘贴外敷,每次外敷2小时。

取穴:肺俞、天突、大椎、膻中。

疗程三天。

6.护理(1)环境保持安静,空气新鲜,每日通风换气2~3次;保持室温20~24度,湿度50%~60%。

(2)饮食避免饮食过饱过杂,宜少食多餐。

饮液以温开水为主。

忌咸、甜、腥、辣、酸、生冷之品。

(3)卫生衣着被物以纯棉织物为主,应及时清洗或更换。

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4)体位喘促严重时可采用半卧位或端坐位,并经常变换体位,拍胸背部每日一次,每次5~10分钟。

(5)对症护理喘促痰多时超声雾化吸入1次/日,20分/次。

有血瘀证象时持续鼻导管或面罩给氧,缓解后间歇鼻导管给氧;必要时吸痰。

(6)急性期限制运动,要保持患儿心情舒畅,气血平和,树立恢复信心,避免紧张劳累,勿大喜、大怒、大哭等以免情志为病。

(二)缓解期1.辨证论治症状:不喘,无哮鸣,咳嗽减轻,有痰,舌淡,苔薄,脉细。

治法:止咳化痰。

方药:缓哮汤加减。

白屈菜、茯苓、沙参、胆星、清半夏、杏仁、桃仁、紫苏子、前胡、白前、莱菔子、款冬花。

大便干加枳实;咳嗽重加川贝;汗多用治汗膏醋调敷脐。

2.中成药(1)复方鲜竹沥汁,每日三次口服。

或雾化吸入。

(2)小儿白贝止咳糖浆,每日三次口服。

(3)炎琥宁注射液,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使用。

3.推拿治疗补脾土、肺经、肾经,推三关,揉天突,分推膻中,摩中脘,揉丹田,按定喘,按揉肺俞、肾俞、膈俞,捏脊。

4.外治法止咳贴,每次外敷2小时。

取穴:肺俞、天突、大椎、膻中。

疗程三天。

5.护理(1)环境、卫生同发作期。

(2)饮食:多饮梨汁或用鲜竹沥水。

或自制冰糖、陈皮、白梨共煮淡汁饮用。

(3)避免接触过敏原,如灰尘吸入、异味刺激等。

(4)体位引流:定时变动体位,咳嗽时协助患儿拍背,指导患儿有效咳嗽。

必要时遵医嘱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稳定期1.辨证论治症状:无临床见症。

治法:益气补肾、固本防哮。

方药:防哮汤加减。

黄芪、玉竹、女贞子、补骨脂、太子参、五味子、牡蛎、大枣。

第1周加佛手、山药;第2周加熟地;第3周加何首乌;第4周加海螵蛸;第5周加黄精;第6周加白芥子。

疗程:4岁以内者4周;5~8岁者5周,9岁以上6周,疗程结束休药3个月,再巩固用药同前,之后休药。

2.中成药(1)婴儿壮,每日三次口服。

(2)童康片,每日三次口服。

3.推拿治疗按揉百会,按四神聪,推攒竹,分推坎宫,运太阳,揉天突,分推膻中,按揉肺俞、膈俞,捏脊,拿肩井。

4.外治法防哮贴,每次外敷2小时。

取穴:肺俞、天突、大椎、膻中。

疗程三天。

5.护理(1)环境、卫生要求同前两期。

(2)饮食:多食用大豆制品、鱼类、白梨、苹果、核桃、红枣、西红柿等对哮喘防治多有益处。

(3)体育锻炼:开展适宜的体育运动如游泳、慢跑、行走等,活动量大小要因人而异。

三、中医治疗效果小儿哮喘发作期四种证候中以热哮最为常见。

但各证型均以王烈教授验方为基础方随证加减。

长期随访结果表明,治疗优势突出表现在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分述如下:1.临床疗效肯定,迅速缓解症状、缩短病程近50年对4000例哮喘病患儿进行系统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婴儿哮喘(毛细支气管炎)、幼儿哮喘、儿童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哮咳)的有效率分别为98.4%、92.85%、95.8%和98%,明显高于文献报道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