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现代化管理的三个走向

学校现代化管理的三个走向
学校现代化管理的三个走向

学校现代化管理的三个走向

从管理走向领导

读李希贵的《学校转型:从管理走向领导》,深有感触。校长应该放下自己的身段,从无所不能的虚假角色定位中走出来,与其亲力亲为,不如交给更合适的人操办,遇到攻坚之战,切忌包打天下,要让自己成为团队中共同攻坚破难的一员。校长还要放弃一些运用自如的权力,在学校这个知识型组织里,每个细胞都有着不同的基因,每一次成长的理由都如此多样,包容这些不同,呵护这种多样,就必须躲开那些行政的力量。实现学校的转型,校长必须重新分配管理的精力。一般的管理者都在用绝大部分时间研究如何管理别人,而聪明的领导者往往会拿出相当的精力谋划管理自我。

管理的全部努力都是为了激发每一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李希贵校长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力恰恰产生于服务,当因为你的服务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的时候,他们往往就成为你的追随者,在你身上也才开始产生领导力,这个时候,你才真正可以称为领导者,而不再是一般的管理者,这样的组织,我们才可以将之称为领导型组织,这是学校管理努力实现的境界,只有改变才有更好。

一位有智慧的管理者,除了发挥自己的优势外,还应该最大限度地将激励的任务外包,发挥和运用多元多样的激励

主体,以充分激发员工们的积极性和潜能。在学校,最方便、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激励教师的主体是学生。校长们要有意识挖掘来自学生对教师的激励,让学生们的自豪成为教师们的骄傲,学生们的担当成为教师们的欣慰。

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如果不能让受教育的一方真正进入角色,没有他们自己的体验、感悟和内化,教育里就没有成长。我们过分夸大了教育的力量,把教育当成挥动在自己手上的感化与惩治的大棒,一厢情愿地把相同的教育强加到不一样的孩子身上,在“都是为了孩子好”的外衣下,我们已经不太在意孩子们的真实感受和千差万别的需求。我们仅仅单方面地看重教师的作用,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责任的压力下,始终把学生裹在手上,一切以自己习惯的方式运行,校园不可能萌发成长的活力。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内心需求,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主人,保持对知识的渴求,是我们在管理中要着力研究的。

从态度走向方法

我们的教师普遍敬业,对学生有爱心,有耐心,但总感到力不从心,学生成绩提升不明显,对学困生有时也感到束手无策。主要原因是方法比较欠缺,工作中动脑子不够,我们很少研究学生的需求,很少分析学生出现状况的原因,很少探究学生的需求。教师要想从根本改变,必须由量性敬业向质性敬业努力,要从态度走向方法。

方法来源于做人做事。办学校、兴教育、做教师,说到底是在“做人”“做事”。不同的是,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做人”“做事”去影响全体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做人”和“做事”。我们倡导:大气做人,精细做事。

作为学校发展的指挥者,校长一定要在教育发展的大局中去定位学校发展,跳出本位主义的小圈圈,着眼于师生和整个教育的全面发展。只有善于谋大局的校长,才能不断摒弃急功近利的想法,增长远见卓识,才能积极实现办学理念、管理行为和自我心态的不断超越。

作为学校的行政管理者,工作中难免有挫折和失败,平时受人误解,遭到批评更是家常便饭。在对人方面,要坚持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德服人,听得进不同意见,容许身边的教师犯小错误,不仅要善于团结跟自己意见一致的教师,更要善于团结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甚至曾经反对过自己的教师,切实做到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在对事方面,要善于从挫折和批评中发现问题、反思不足,对正确的主张和决策,再大的阻力也要坚持;而对自己错误的主张和决策,再“丢面子”也要改正和完善。

作为教师,怎样让自己有好的心情享受工作呢?一是要营造良好的办公室文化,每个人都主动接纳一点他人,每个人都为别人做一点,“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二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三是做好教育该做的事情,承担

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

把小事做到极致就是卓越。学校管理是科学,我们必须规范每一个细节,学校要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课时计划,把各种课程开全开足,教师在课程计划执行中不能有违规现象,如私自调课、不按教学常规上课,课堂环节脱节、不完整,随意上自习或未按规定时间放学等现象,都属于教学事故。

方法根植于课上课下。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不应是蛮干和懒干,而应是苦干加巧干。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意外、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学校的备课要依据教师状况分层,青年教师要备详案,要养成一课三备的习惯,即:整本书通备,每节课详备,上课前再备。只有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有效,必须遵守几点基本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在基标的基础上要努力提升课堂,每一课的教学应重视整体,每一点知识不是孤立的,要放在整册书,整单元中,

思考文本的价值。在问题设计上,要有意识做到“开放性”的设计,问题要有广度和深度;要有“大问题”的设计,不能让课堂成为支离破碎问题的串联,要促进学生的有序思考;有“重心下移”的设计,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现有水平,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生长,要真切把握学生需要什么,哪里薄弱,容易出错处在哪里;要有“信息回收”的设计,教师在课堂上要会呈现资源,推动学生的思维进程,要在课堂上生成智慧,把学生的问题,学生的困惑,学生的思考组合成自己的课堂资源。

第三,把补困加在课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教师决不放弃每一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学困生达到基本要求,从基础题做起,让他有点成功感,再循序渐进逐步提升。课后还可用“兵教兵”的方法,让优生更优,学困生变优生。每个班都有学习优秀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开展“一帮一”,“兵教兵”的活动,让优秀生与后进生搭配坐在一起,结成帮扶对子。优等生在帮助后进生的过程中,不仅会培养自己的情商,还会巩固知识。

方法产生于教研。要形成教研组文化,一是教研组长要担当文化建设的引领职责。教研组长要加强学习,了解相关的知识,思考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方案,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

有意识培育成员的教研组文化意识。二是教研组长要将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吸纳到教研组文化的创建之中,形成既与学校文化精神一致,又有自身特色的教研组文化。三是教研组成员的广泛参与。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教研组成员应自觉按照教研组的要求去做,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让教研组成为一个专业化的团队。

从服务走向专业

我们的德育工作要从服务逐步走向专业,让我们成为有专业精神和专业品质的教育人。

班主任工作走向专业。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三个特点:(1)用言传和身教让学生在学校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使学生产生理想和信念,能选择正确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2)用艺术和智慧经常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和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3)用责任和耐心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平凡、普通的小事做深、做精、做细,就可以成大事。

以班主任论坛,班主任例会等为载体,对班主任进行培训,让班主任充分认识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特点,自觉做服务学生成长需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班主任,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

班级文化建设形成氛围。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是学生实现个体成长,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重要基地。提高学生班级生活质量,为学生营造充满成长气息的精神家

园,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我们经常忽视班级文化的建设,我们在研究学校管理制度,制订学校发展规划时,考虑学生班级生活的时候太少。

一是要思考班级的考核评价,怎样才能有利于班风建设,要思考正、副班主任的配备和职责划分;二是依据“先有班风,再有校风,立足班风建设,才会有良好校风的形成”的理念,组织各方面的代表讨论,如何建立提高班级生活质量的管理机制;三是怎样形成自己班级文化特色,让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街小学)

聚焦如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聚焦:如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教育“治理”辨析 主持人:翟博中国教育报总编辑 嘉宾: 张志勇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石中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 孟繁华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学院院长 褚宏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刘宝存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李永瑞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郭涵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

刘畅北京中关村第一小学校长 如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中国教育报联合举办座谈会,与会专家、厅长、中小学校长进行了深入交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明确要求。 从教育管理到教育治理,传递了怎样的内涵?当前教育管理体系存在哪些弊端?如何实现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政府、学校、社会需要构建怎样的新型关系?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中国教育报联合举办的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题座谈会上,与会专家、教育厅长、中小学校长等围绕该主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如何理解从教育管理到教育治理的转变 教育治理是教育管理的一种高级形态,能体现现代精神,反映教育的现代性,其特征集中体现在民主性2014年初,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做了题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报告,指出要自觉围绕这一总目标、落实这一总要求,从教育部门自身改起,完善科学规范的教育治理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教育治理能力。加快推进教育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写入2014年教育工作要点。 从长期以来的教育管理到如今的教育治理,一字之差,传递了怎样的内涵变化?座谈会上,专家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褚宏启说:“教育治理是教育管理的一种高级形态,能体现现代精神,反映教育的现代性,其特征集中体现在民主性,治理是多方参与,多方参与有时就慢。有人说多方参与是不是就没有效率,我想这可能有一个近期效率和远期效率的关系。我们追求的是长期效率、是比较长远的治理框架。”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也认为,治理是在信息化、全球化、民主化语境下的新型管理范式,已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理念和价值追求,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更多地强调了公共管理的转型。它带来了如下的变化:从关注公共项目和政府机构转向关注政府治理的工具,从等级制向网络化转变,从公私对立到公私合作,从命令和控制向谈判和协商转变。 “一方面,治理主体多元化,不仅仅由政府承担,还包括大量非政府组织,社会、家长、学校等也都共同参与到教育治理过程中。另一方面,治理机制复合化,由政府、社会和学校三大子治理机制构成,三方面统一互补。此外,治理手段将会变得多样化,除行政手段以外,更多的是强调各个

2018年春季《学校管理》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学校管理》 满分100分 一、综合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请结合实际谈谈权变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影响。 权变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影响表现于许多方面。比较突出的是用“有组织的无序状态”和“松散结合”来分析学校组织行为的选择。“有组织的无序状态”是指教育处于有组织的无序状态,其特点是:有问题的偏好、模糊的技术和流动的参与。“有问题的偏好”是指有组织的无序状态的目的是不清楚的,即教育机构的目的是不清楚的,其目标往往是委婉地陈述的,对清晰的决策提供不了什么指导。 2.请结合实际谈谈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2.答案:形成期、构建期、奋斗期、完成期。 教师专业的发展过程,以刚入职的新教师为起点,在教师不同的成长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基础和条件,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和要求,也面临着不同的困难和障碍,从而表现出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我将教师专业发展总结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专业适应与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教师,由于对学校各方面的情况了解甚少,对职业角色要求和规范所知有限,跟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掌握不多,因而碰到的困难大多与如何适应并完成常规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有关。面临着同事之间各种形式的竞争,面临着身份转换之后所产生的心理上的不适应和职业的陌生感,这一时期,是教师专业发展较为困难的时期。 第二阶段,专业形成与成长期:这一时期教师逐渐适应了自己的工作,开始形成简单的教育观念,并初步了解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还能够比较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在这一时期,教师在教学技能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改进与提高,压力和不适已经逐渐消失,能够比较轻松、自信地面对自己的工作。 第三阶段,专业突破与退守时期:由于长年累月固定的教学程式或一成不变的教育教学情境,这时,教师对职业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开始减弱,使得一些教师可能觉得自己的技能和绩效都停滞不前了,工作进入应付和维持状态;有的尽管希望在专业发展上有更大的突破,但在发展道路和策略的选择上进入迷惘和困惑的状态。从而对工作逐渐丧失了激情,整个工作陷入一种僵持状态。

学校教育现代化评估的自查报告

关于教育现代化评估的自查报告 新津县教育局: 按照《成都市教育现代化小学评估标准》要求,对照《标准》细则,我校对教育现代化水平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资源配置(53分) B1办学经费(6分) C1学校切实贯彻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严格财经纪律,规范收支,建设节约型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并得到了合理使用,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并促进了学校发展。 C2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不低于国家基准定额,并逐年增长。学校统筹兼顾,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做到专款专用,收支两条线,并按比例用于维持设施设备正常运转,更新换代及教育教学保障、科研和各项事业发展上,办学效益显著。 B2校舍场地(4分) C3学校占地面积合17452平方米(含洪川校区),在校学生721人,活动场有200米环形跑道,100米直道,绿化面积4230平方米。达到了成都市教育局颁发的《成都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及校园管理手册》的要求。 C4学校校园建筑布局较为合理,三区合理分开,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校园环境

整洁、优美,处处绿树成荫。学校还增设了形体及陶艺等满足学校特色发展的功能室和辅助用房。 B3教学设备(13分) C5学校配齐了音、体、美、卫及图书资料,各科设施设备、教学仪器不低于《成都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及校园管理手册》要求,并做到了及时保养、维修、更新和补充,采用图书电子化管理,同时注重设施设备的应用与管理,极大地辅助并促进了教育教学。 C6学校配备了教师备课机、远程教育卫星接收与播放设备、课堂演示系统、两个50台计算机的网络教室。超过了《成都市教育局印发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09—2011)年(试行)的通知》的相应要求,满足了师生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B4领导班子(10分) C7班子配备结构合理,符合学校实情和工作需要,且班子成员均符合任职条件与任职要求。 C8领导班子具有很强的法制意识,熟悉教育法律法规及教育政策,能依法治校和依法制教,并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班子成员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能遵循教育规律,运用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实施科学管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完成各级各类培训和学历提升,达到规定的听评课与阅

浙江省现代化学校评估细则(初级中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

浙江省现代化学校评估细则(初级中学,含九年一贯 制学校) 第一部分申报条件 一、规范办学 1.近三年学校无违规补课情况(公休日、节假日、寒暑假、课余时间等无课外补课);无违规招生和违规收费行为情况;无举办各类学科竞赛辅导班,无组织或变相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举办的文化课补习班;在职教师无涉及有偿补课等行为;平安校园建设达到4A级以上,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教学事故,近三年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当年未发生侵害学生案件和学生欺凌事件。 2.学校供学生使用的教学用书只能在规定目录范围内,严格按照年级学科教辅材料使用要求向学生推荐使用。义务教育学校未经省级及以上部门批准,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不得使用境外教材。 3.学校严格实行平行分班;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基础性课程,开足开全拓展性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阴阳课表现象。 4.教学时间总量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保证学生每天10小时睡眠时间,每天锻炼一小时。 5.学校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浙江省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相关政策要求摘编》(浙教基函〔2016〕23号)等要求执行。 二、办学条件 6.公办初中生均日常公用经费高于全省上一年度平均值,并逐年增加。 7.学校班额不超过50人;2010年后建成的学校(校区)学生数不超过2000人,2010年前建成的学校(校区)学生数不超过24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班额不超过45人,2010年后建成的学校学生数不超过2500人;2010年前建成的学校学生数不超过3000人。) 8.学校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到10.2平方米以上;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达到5.8平方米以上。 9.学校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各1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美术专用教室面积分别不小于96、90平方米;2016年前建成的学校,每间音乐、美术专用教室面积分别不小于73、67平方米。 10.学校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集中绿地面积、各类教室面积等不低于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2005年版)中的Ⅱ类学校及以上标准。 三、师资队伍 11.学校能按规定确保教师工资总额的2.1%(基础工资中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中的70%)和日常公用经费总额的10%用于

学校管理理念的意义和定义

学校管理理念的意义 没有理念指引的学校管理实践,是一种“盲”;而缺乏实践的学校管理理念,则是一种“空”。如果没有先进的学校管理理念,学校的管理目标必然是片面的,管理行为必然是盲目的,学校的发展是被动的缓慢的。学校管理理念超越学校管理的实然状态而指向应然状态,会对学校管理行为产生一种超越自身、跨越现实的功能,产生持续性发展的内在动力。如果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就会只局限于当时的条件或眼前的利益,受到急功近利心态的影响和摆布,使学校管理行为呈现出短期性、局部性、离散性。若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学校管理实践就会因教育决策的随意性、主观性而顾此失彼,从而导致学校管理活动出现偏颇或失误,进而影响学校管理目标的达成。学校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学校管理理念影响学校管理要素的组合方式和管理效率。 现代学校管理是一个由人、财、物和时间、空间、信息等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其中人是最重要的,管理效率的取得,必须依靠人对这些管理要素的合理组合,而管理要素的合理组合又要求管理者具有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人的管理理念是否合理,对于人的管理行为对组织管理资源的分配、管理要素的组合有着重大的影响,从而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管理效率的实现。一般来说,学校管理者管理理念清晰、科学、合理,他对人、财、物、信息等管理对象就能够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充分发挥管理对象的作用;如果人的管理理念不合理不科学,那么他对人、财、物、信息等管理对象的组合就难以达到合理、优化的状态,如果学校对管理活动认识不清,管理行为就会出现偏差,决策就有可能出现差错,从而影响学校目标的达成,浪费学校管理的资源,降低学校管理的效率。 2、学校管理理念引导学校管理者的管理行为 管理者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在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关键作用。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总是在一定思想观念的支配下发出的。学校管理者所形成的管理理念是管理主题主体对学校管理活动认识的客观反映,体现了管理者对管理资源,特别是人的属性的认识和对各种资源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程度的不同认识,这些不同认识将潜意识地指导管理者的具体管理实践行为。在物本管理理念下的学校管理者重视物质资源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把人看成物质设备和制度的附属品,强调物质激励;而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的学校管理者重视人的第一资源的重要作用,尊重人,满足人的多种需要;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学校管理者必须以能本管理理念为指导,重视学校成员的能力提高和自我发展。 3、理念治校是现代学校管理的必然要求回顾20年来教育改革的历史轨迹,我们发现学校管理走过了一个经验治校-——理论治校——依法治校——理念治校的过程。我国现在处于理论治校和依法治校不成熟不完善的阶段,又是理念治校的初始阶段。理念治校就是利用学校全体成员都认同的理念来引领学校的管理行为,提升学校整体文化素养,使学校管理向文化管理、柔性管理过渡,是对人本管理的升华。学校管理理念是治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校管理活动的纲领性思想,提升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统一全体员工的学校管理理念可以为理念治校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提升学校管理的境界。 学校管理理念的定义 所谓学校管理理念是指人们对于学校管理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管理思想观念和管理哲学观点,是学校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学校管理价值取向与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学校管理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 学校管理理念是对现实学校管理的客观反映的概括和综合,是立足于学校管理实践的应然状态而作的一种整体把握,学校管理理念变革与创新是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它反映了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学校管理者的理想追求,因此,学校管理理念又要超越“应然状态”走向“实然状态”。 学校管理理念形成的基础——学校管理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学校管理理念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具有导向性、前瞻性、规范性等特征。 建立在学校管理实践和学校管理规律基础之上的先进的学校管理理念,作为一种“远见卓识”,反映了学校管理的本质和时代特征,蕴涵着学校管理发展的思想,是指导学校管理实践、引导学校管理者的管理行为的理想和观念。

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体系研究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治理 体系和治理结构现代化是其集团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比 较高职院校管理和高职院校治理的运行特征,分析了高职院 校现代化治理的发展趋势,并探知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体系 的生态结构主要包括公共治理体系和内部治理体系两个子 系统,公共治理体系以“有限主导、合作共治”管理模式为主,内部治理体系以“四权分立与制衡”管理模式为主。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体系;生态结构;“有限主导、合作共治”管理模式;“四权分立与制衡”管理模式 一、从管理到治理:高职院校运行的升级 从传统“管理”到现代“治理”的理性跨越,虽只一字 之差,但却是高职院校权力配置的深刻变革和主体行为方式 的重大转变。高职院校实现由管理到治理的嬗变,既是社会 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内在发展的客观需要。从单一主体向多元共治,从行政控制向合作共治,是高 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最主要特征。可以说,由管理到治理的 嬗变,高职院校的运行模式必将转型升级。 二、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的发展趋势

(一)协同治理 高职教育跨越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界域,必须遵循职业和教育的双重规律,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的主体呈现多元化,主要包括:政府、学校、企业、学生。 因而,在高职院校的现代化治理中既有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外部相关者维度,也有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内部相关者维度。协同治理的目的是落实各方参与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提供组织、制度和机制保障,进而通过统筹协调、沟通合作、多元互动和权利平衡,发挥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的作用。 (二)开放治理 高职教育呈现出高度的开放性,表现为专业、课程、师资、基地等教学要素以及教学组织、运行、评价等教学过程的开放性。由此,构成了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开放性。 一是专业设置,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需求对接以专业为纽带,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引领、伴随或紧跟产业人才需求,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上需要具备高度的开放性; 二是教学资源,高职教育的教学资源是一个动态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开放式系统,高职院校在资源整合、开发和利用上需要建立校企协同的开放性机制,实现教学资源的产教融合; 三是教学过程,高职教育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

安全标准化和6S管理(新版)

( 管理体系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安全标准化和6S管理(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general term for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tha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same enterprise must have different management systems.

安全标准化和6S管理(新版) 安全标准化,就是将标准化工作引入和延伸到安全工作中来,它是企业全部标准化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内涵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全部管理过程中,要自觉贯彻执行国家和地区、部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规章和标准,并将这些内容细化,依据这些法律、法规、规程、规章和标准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办法,并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中、全天候地切实得到贯彻实施,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并持续改进,使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使企业的人、机、环始终处于和谐和保持在最好的安全状态下运行,进而保证和促进企业在安全的前提下健康快速的发展。 “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管理是通过现场现物的规范,明确“场所、方法、标识”、确定“定点、定容、定

量”及大量使用“目视”“看板”管理等方法、手段,构筑一个整洁、明了、一目了然的工作现场,确保空间有效利用,减少各种“寻找”的时间,提高效率,创造明朗、有序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养成革除马虎之心、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有规定按规定去做的良好习惯,最终达成全体员工不断寻求改善的职业素养的目的。整理就是把生产现场要与不要的东西分开,去除不要的东西;整顿就是把用的东西用最易于使用的方式放好;清扫就是保持,不断提升;清洁就是用制度保证以上的成果;素养就是使人们养成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尊重他人劳动,严格遵守既定要求的习惯;安全就是努力实现“零”事故。“6S”管理是追求完美的精益生产方式成功导入的基础。 开展安全标准化和“6S”工作的好处: 1、建章立制,形成标准化管理模式; 大家普遍认识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章立制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和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6S”管理标准包括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等,只有抓好这些基础工作,搞好基础业务建设,才能为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搞好

现代教育管理新理念

现代教育管理新理念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人民群众接受高层次、高质量教育的愿望更加迫切,从而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师给予了更多的希望。因此,现代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现代教育活动中应准确地自我定位,明确教师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样化。要为人师,不做经师;要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者、学生终身学习的奠基人。由此可见,现代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不是阶段的,而是连续的。教育不是策划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不是记住别人的思考,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体验才是真正的学习、深刻的学习,是学习的核心,是开发悟性的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特征。 世界上,有的事情是可以等待的,是可以重来的,唯独学生的生长、发展是不可以等待的,是不可以重来的。这段话是我在校长培训班所学到,在以前所做的,没有理解透彻,此次学习使我对这句话得到更深的理解,得到了升华。 我是主管后勤的副校长,在我的管理上,我深知在现代教学理念中,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所以我在管理学校后勤工作后,对后勤工作进行了整改,当前,

我校正处于发展的大好时期,身为副校长,我深感责任重大,担子沉重。到任以来,我边干边学,团结依靠后勤一班人,遵照校领导的正确指导,逐步梳理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工作规程,确保总务后勤工作平稳开展。我以后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完善管理方法 要做好这份工作,尤其是要做好后勤工作,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我要每天都到学生宿舍、食堂、教室、操场,观察问题,发现问题,与老师、学生交流沟通,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才可以证实自己的管理是否正确,因为服务对象和服务者,是管理者一切指令的受益者和实行者,只有他们的反映和实施的结果,才能准确地检验自己的指令是否正确,是否完善,以此来改变自己的管理工作。另外,还可以及时了解他们的需要、愿望和要求,可以从他们那里吸取智慧和营养,就能够使我尽快掌握第一手资料,以最佳状态进入工作角色。另外,工作氛围对一个部门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工作氛围,能够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工作互相补位,提高工作效率,大家能够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的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帮助,蔚然成风,特别是对那些没有经过培训的新进职工,为了使他们尽快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掌握后勤的工作特点和工作程序,尽快的进入工作角色,以师带徒的方式,向他们传授方法和经验。因为后勤的工作,不是靠几个或十几个人就能干好的,而是要靠每一位职工的共同努力,只要每一块木板一样高,才能保证后勤的工作水平整体提高。现在后勤

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自评报告

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自评报告

创立教育现代化学校自评报告 9月 创立教育现代化学校自评报告

一、学校基本概况 青岛遵义路小学建于1970年,现有19个教学班,教职工47人,学生800余人。学校领导团结协作,校风端正,多年来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有特色的学生队伍,学校的体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学校特色工作,在李沧区独树一帜。学校坚持“以特色促发展”之路,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切入点,体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有力地促进推进了学校各项工作。近几年来,学校也先后被评为青岛市依法治教示范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篮球)学校、青岛课外文体活动示范校,李沧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雏鹰大队,李沧区优秀团支部。 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及基本做法 几年来,我校全体师生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基本完成了创立“青岛市教育现代化学校”的各方面准备工作。对照评估标准,我们认真进行了自评,各项得分情况如下:自评合计得分172分,其中,B1-B14得分87分,B15-B24得分85分。根据评估要求,我校已经达到创立市教育现代化的标准。 1、素质教育 我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并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经过组织各种活动充分而又深入地开展德育工作,让学生在平凡中感受教育,在活动中升华教育,在行动中实践教育。我校的教育理念是:育人

为本,德育为先,提高素质,持续发展。根据这一理念开展了学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组,并进行了分工。强化各室参与,全员育人意识,形成了完善的德育网络体系,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⑴加强师德学习,增强团队意识 加强师德学习,积极推进“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促发展”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奉献精神、研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加大对教师的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队精神等观念的教育,使我校在教师的付出和超越中,彰显出学校特色。 几年来,我校利用每周一次的周日例会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上级下发的有关师德方面的文件文章,深入开展了“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生奉献”为核心的师德教育,提高了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道德修养。 几年来,我校坚持“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的指导思想,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以学生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情操、养成教育为重点,结合我校具体情况,从抓身边的文明习惯做起,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自立精神和爱国情操,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达到了新的高度。 经过各项活动,利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德育教育,真正做到了学校无小事,事事教育人,学校无闲处,处处教

浙江省现代化学校评估细则(小学)

浙江省现代化学校评估细则(小学) 第一部分申报条件 一、规范办学 1.近三年学校无违规补课情况(公休日、节假日、寒暑假、课余时间等无课外补课);无违规招生和违规收费行为情况;无举办各类学科竞赛辅导班,无组织或变相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举办的文化课补习班;在职教师无涉及有偿补课等行为;在廉政建设上,无违法违纪事件;平安校园建设达到4A级以上,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教学事故,近三年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当年未发生侵害学生案件和学生欺凌事件。 2.学校供学生使用的教学用书只能在规定目录范围内,严格按照年级学科教辅材料使用要求向学生推荐使用。没有未经批准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等问题。 3.学校严格实行平行分班;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基础性课程,开足开全拓展性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阴阳课表现象。 4.教学时间总量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保证学生每天10小时睡眠时间,每天锻炼一小时。 5.学校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浙江省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相关政策要求摘编》(浙教基函〔2016〕23号)等要求执行。

二、办学条件 6.公办小学生均日常公用经费高于全省上一年度平均值,并逐年增加。 7.学校班额不超过45人;2010年后新建学校(校区)学生数不超过2000人,2010年前建成的学校学生数不超过2400人。 8.学校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到7.5平方米以上;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达到4.5平方米以上。 9.学校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各1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美术专用教室面积分别不小于96、90平方米;2016年前建成的学校,每间音乐、美术专用教室面积分别不小于73、67平方米。 10.学校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集中绿地面积、各类教室面积等不低于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2005年版)中的Ⅱ类学校及以上标准。 三、师资队伍 11.学校能按规定确保教师工资总额的2.1%(基础工资中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中的70%)和日常公用经费总额的10%用于教师培训经费。 12.学校师生比达到1:19;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达到0.9人以上。 13.学校专任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100%,其中本科率90%及以上。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 施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学校发展的惟一动力。人本观念告诉我们:管理的核心是能动的人,管理的动力是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思想工作是整个教师队伍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管理者必须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本,要一切着眼于师生员工,一切依靠师生员工。学校管理者要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采用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模式,创设一种和谐的学校小气候,让每一位教师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从而获得学校工作整体创新发展的合力。容人之短,发挥教师长处每位学校管理者都想用人所长,但人又必有短处,有些人甚至因有其短才更显其长。在很多情况下,“扬长”很容易做到,“避短”就很难做到。既然难以“避短”,那就必须学会“客人之短”。 学校管理者必须要有容人之短的雅量。机会的开发,问题的消失,有效的学校管理者应该把每一个人都看作是一个可以开发的机会,唯有发挥团队中每个人的长处才能产生效果。身为学校领导者的责任不是重新塑造教师,而是在于运用每一位教师的才干。学校中每个人的才能各有不同。作为学校管理者要通过激励的方法,激发每个人的才能与潜力,以此激发组织的动能。这样,学校在面对不间断的挑战时,才能保持最佳的团队力量。学校管理者要懂得整合团队成员的能力,知人善任,用人之长来提升学校这个团队的综合绩效。 撬动学校发展的杠杆不是经济利益,而是丰富教师的生命质量。每一位教师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学会用放大镜来看他们的优点。用缩小镜来看他们的缺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和发掘每一位教职工的创造能力,善于发现乃至挖掘教师工作的“闪光点”,放手让其实践,并及时肯定有价值的劳动,促使其不断自觉完善。要充分地信任教师。学校管理者用人成功的关键在于发挥了教师的长处,而不在于弥补了教师的短处。要懂得把每个教师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每个教师都是人才。 要注意满足和发展教师要求尊重的需要。每个教师是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在学校工作的,他们的劳动理应得到尊重,这是教师最基本的精神需要,有的教师不安心工作,并非是出于对物质贫乏的不满,而恰恰是由于不能受到领导的重视,自己的价值和才能无法得到

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结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XXXXXX 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不仅要保持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而且要不断增强其发展性和创新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盛不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牢靠而持久的制度保证。”党的 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显著优势的重要政治保障。而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让这一政治保障自身获取其稳定性进而促进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持续 发挥其显著优势的制度保障。 在艰难险阻面前,人的信仰信念信心是最重要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根本,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关键,不断满足师生美好生活愿望是追求,勇于担当敢闯敢试是能力,以科技智能化为突破是支撑。在校园治理过程中,应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适应学校治理从线下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转变,不断推进学校管理的精细化、服务的精准化、治理的精品化。 高校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要继续加强党建引领、政治引领,发

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要不断与时俱进加强制度建设,让发展更有质量、治理更有水平、师生更有获得感;三要持续提升干部个体素质,有敢担当的勇气,有能担当的底气,有善担当的正气,大力推进学校治理能力建设。 今后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X届XXX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坚定的制度自信、显著的制度优势、强大的治理效能转化为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强大动力,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维护者、推进治理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促进者、高校治理现代化的积极引领者。 今后我要强化自身理论学习。一是把学习党章党规、学习XXXXXX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放在首位,坚持结合工作学、 带着问题学,切实增强深刻认识严明党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固牢思想防线,真正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加强自身修养。一是与同事充分沟通,争取获得理解和支持。二是加强自身要求,率先垂范。三是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与工作水平,使自己的工作方式更加多样化。四是及时向组织报告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事项,将对党的忠诚老实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提高工作水平与工作能力。一是提高前瞻性,把工作做到前面。二是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把工作做到实处。三是积极向同事学习,不断提高实际工作水平。

日照市中小学安全管理规范化标准(试行)

日照市中小学安全管理规范化标准 (试行) 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确保校园和谐、师生平安,根据《山东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日照市中小学安全管理规范化标准。 一、设立安全组织机构 1.学校建立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相关人员和家长委员会代表为成员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2.学生规模300人以上的学校必须有专职安全工作人员,300人以下学校可安排安全工作人员。 3.建立安全工作例会制度,定期汇总情况、查找问题、整改隐患,会议记录健全。 二、安全责任制落实 4. 校长为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为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其他学校领导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承担相应安全责任。 5.实施全员安全责任制。明确各岗位和每个教职工的安全工作职责。校长与所有教职工签订岗位安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 6.安全工作列入学校工作重点,年度有计划、有总结。 7.安全工作重点部位、重点区域有明确责任人员和工作职责。 三、安全制度制定和实施

8.学校应建立相关安全制度,内容包括教育教学安全、校园及周边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卫生安全、校车安全、传染病防控、自然灾害预防、突发事件应急等管理制度。 9.重点部位的安全制度和职责应张贴上墙,师生对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知晓率高。 10.建立学校安全项目定期检查制度。对学生宿舍、食堂、教学场所等重点部位的检查次数和标准符合规定。安全项目检查和整改档案完整。对检查发现的重大安全问题,要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11.建立学校岗位安全责任制考核奖惩办法,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 12.设立学校安全隐患举报信(邮)箱,建立举报表彰制度。 四、安全教育 13.加强对教职工安全知识技能培训。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安全法规、安全制度、应急预案,及指导学生开展事故预防、避险、自救等活动的能力。 14.开设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掌握防火、防震、防溺水、防突发伤害、防拐骗诈骗、防交通事故、防饮食卫生事故和防传染病事故等有关技能知识,熟记急救、报警等求助电话。 15.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学期初、放假前及安全教育日要对学生集中进行安全教育;利用班会、晨会、广播、黑板报、学生大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日常安全教育;开展“每日一案例”安全

学习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心得体会 通过对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它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繁荣,稳定,有利于每一个国民受到更好更高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 对于我来说,首先就是要紧随时代要求,充分理解教育现代化的真正含义。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教育现代化,就是要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它具体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教育制度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学校课程、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现代化,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教育装备的现代化,教育发展水平的现代化等。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让教育现代化落到每一实处,每一细微之处,甚至每一教学环节。 其次,要针对教育现代化提出的要求,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找出差距,找准存在的问题,确定努力方向,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效益,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第三,既然教育要现代化,就离不开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运用,而这些项目恰是我的弱项,因此我要结合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并运用其更好地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 第四,积极支持配合学校教育现代化各项工作,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并力求做得最好,积极为教育现代化尽一点微薄之力。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责任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优秀人才。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这就要要求我们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整合在一起,创新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破传统教育的观念和教学思想,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积极研究、探索和实践,使自己在思想上、教育教学上得到提高。

对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对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对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摘要】治理作为一种对共同事务的管理和对各种利益的调和,内在地寓含着一种制度性。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本质上是指以良好的先进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实现治理能力的发展。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关键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具体而言,就是构建政府与学校、社会与学校的新型关系,构建新型的校内管理体制,从而促进学校的共治与善治。 【关键词】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现代学校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一总的目标,对现阶段我国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都起着引领性作用。 我国教育事业也处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依据党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深化教育改革的目标自然应该定位于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这一目标不仅已成共识,而且也在积极地展开朝向这一目标的行动。 本文立足于深化基础教育学校变革,就如何理解学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和如何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谈一些认识与思考。 一、对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性理解 如何理解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首先取决于对“治理”的理解。在理论界,“治理”一词已有多种定义,但普遍认为,全球治理委员

会在1995年的《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中给治理下的定义最为权威。其定义是: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阅读上述定义,我们可以明确地认识到治理这一概念所具有的制度性意涵。治理作为一种对共同事务的管理和对各种利益的调和,内在地寓含着一种制度性。无论是对共同事务的管理抑或是对不同利益的调和,事实上都无法与制度分开,都需要有对制度的商定或制定。治理是通过制度并运用制度进行的,它必然包含制度安排。离开制度,我们无法想象治理的可能性或可行性。 对治理的理解自然不能止于以上层面。在今天的语境中,治理是相对于传统的管理而言,更是相对于根深蒂固的统治而言。传统的管理是一种科层制,具有强烈的行政色彩,具有自上而下的垂直性。而统治,则更是强调统治者的权威性或威权性,强调被统治者的遵从或服从。在全球范围内.治理这一概念之所以受到倡导并开始流行,恰恰是基于时代变革对管理变革更是对统治变革的要求。治理的完整表达是共同治理,强调的是一种民主性、协商性、公开性与透明性。治理的主体具有多元性,即不仅重视政府的主体作用,也重视社会和民间的主体作用:不仅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也重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治理是对管理的一种扬弃与超越。这种扬弃与超越,正是需要在也必须在制度层面得到体现。对治理的呼唤,正是对制度

现代化小学学校教育管理

现代化小学学校教育管理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小学是教授学生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教育机构,学生在后期的学习中的表现由小学教育阶段决定,并且小学教育阶段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其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除此之外,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还需依据新时代的政策法规管理学校,使得小学学校的教育能够步入教育的正轨。因此,本文就现代化的影响下小学学校教育管理的相关举措展开讨论研究。 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教育重心已逐渐转移到农村学校之中,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学校的教育,比如国家开展的贫困扶持项目及西部大开发和定向生等一系列教育举措。在小学学校的教育管理中,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要依据现今的政策法规管理自己所在的学校,抓住机遇而不放弃任何可提高小学学校的办学质量的机会。 一、现如今小学学校面临的具体的管理问题

小学是孩子学习专业知识点的起步阶段,是有效培养孩子综合技能和良好素质的重要教育阶段,所以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要依据新时期的要求及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管理自己所领导的学校,使其更加完善而使人们能够接受其教育体制。 但是现如今的小学学校管理中存在许多较为潜在、难以发现的问题,比如:学校的规章制度有很多,但是其中的管理体制还有漏洞而不够完善,相关负责人在管理中总是会遇到一些原则性的问题,限制了负责人对小学学校管理措施的有效开展;除此之外,某些小学学校的管理手段比较老旧,没有依据时代的发展而及时创新其管理手段和相关措施,致使小学学校的教育体制与一些名列前茅的学校相差甚大,教育质量一直停滞不前。因此,为保证小学学习的教育质量有所提高,并且能够有效吸纳各个专业的优秀知识分子,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要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而改进管理手段,逐步向多元化管理推进。 二、现代化进程下小学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谈现代化学校达标课堂教学六条标准

谈现代化学校达标课堂教学六条标准 学校现代化达标,是市教委组织的学校建设标准的验收,也是继3A学校评比后的学校建设的专项评估验收。从硬件到软件100条标准。其中涉及到课堂教学的主要是六句话:面向全体、师生互动、媒体运用、精讲多练、目标达成、课后反思。 虽然就六句话,但概括了课堂的各个方面。 一、面向全体。 面向全体,其实就是教法和学法的问题。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引探教学法等。 教无定法是指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做到面向全体的关键就是选择好教法和学法。面向全体应该是一个双向的问题,并不是教师一方说了算的,学生的积极参与是面向全体的保障。一厢情愿的事绝对最不到面向全体。 1、一个知识开端的教学通常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进行教学,如数学概念的教学; 2、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在教到关键之处采用演示法、实验法进行教学,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圆锥的体积计算的教学; 3、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知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够自己学会的知识,可采用自学辅导法、发现法进行教学,如:梯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 4、对于一些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可采用尝试教学法、引探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为准。值得一提的是:选择教法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决不能凭空想象,不切实际。

学校管理新理念与实践

学校条例管理实务 学校保障体系构建设

学校管理办法内容纲要 1^

学校管理新理念与实践 《学校管理新理念与实践》是一本很适合中小学校长阅读的自我教育的好书。新潮前沿的管理理论,独到上乘的编选质量,朴素务实的文章风格,都使它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一本成就名校长的奠基性图书。这本书的特点可以用三个字概括:广、准、新。 “广”,指它的涉及面广。《学校管理新理念与实践》收录的6 6篇文章,涉及了对现代教育理论的探讨、治理学校的方略、校长的成功之道、领导艺术,以及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等多个方面。既有知名专家、学者对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我国基础教育基本走势的论述,也有一线管理者的切身经验。既有对管理理论诸多问题的探究,也有对管理具体环节的细致归拢和直面讨论。尽管学术观点各异,彰显着不同研究者的各自风格和个人特色,但每篇文章都闪烁着相当明澈的学术锐气、个性之美和智慧之光,从而给读者提供了积极的阅读启示,让他们在全书丛生的思想火花中,意识到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艺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准”,指它的定位准确。《学校管理新理念与实践》从广大中小学校长的管理实际出发,删繁就简,以铸造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新型校长为核心,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探讨和丰富。既能及时反映教育理论的最新观点,注重前瞻性和前沿性,又能针对学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这个层面而言,《学 校管理新理念与实践》将极大程度地满足广大中小学校长的阅读期 待,而恰如教育厅副厅长马振海所说的,“阅读此书,新任校长能迅 速地适应角色要求,少走弯路;习惯于靠经验管理的校长能跳出老圈子,实现从经验型到理论型的飞跃;有志于做专家型校长的奋斗者,将从中汲取到有益的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