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宜昌城市景观特色塑造

合集下载

描写宜昌市的段落

描写宜昌市的段落

1.宜昌市区沿江而建,江景秀美,山峦叠嶂,拥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

长江三峡、西陵峡、葛洲坝等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2.宜昌是一座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城市,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旅游资源,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和居住。

3.宜昌市,湖北省最大的城市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文化、政治、经济和交通的中心。

这里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如著名的三峡博物馆和西坝古镇。

4.宜昌,一座融汇自然与人文的瑰丽城市,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了中国湖北省的重要经济和文化中心。

5.宜昌是一座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城市。

这里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科技、文化和旅游资源,以及众多知名企业和机构。

6.宜昌是一座国际化城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和人才。

这里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越的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和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7.宜昌,一座融汇自然美景与人文历史的城市,地处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三峡的门户,素有“三峡明珠”之美誉。

8.在宜昌三峡人家漫步,一步一景,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自然之美和生命力。

9.宜昌,繁华与静谧相融,宜居宜游,诗意盎然。

10.宜昌还是中国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

著名的文化古迹和历史遗址有:屈原故里、三游洞、陆游洞等。

11.宜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值得您的探寻。

12.在宜昌,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感受城市的脉搏。

13.三峡风光,宜昌最棒!自然与文化的完美融合,让你流连忘返。

14.宜昌,探寻自然奥秘,品味人文精华,只在山水之间,只在宜昌。

宜昌融园示范区亮点:一山一水一湖心 一半公园绕融居

宜昌融园示范区亮点:一山一水一湖心  一半公园绕融居

一山一水一湖心一半公园绕融居论融园建筑.景观.生活美学绕过耀眼的夜明珠,顺河而上,穿过千亩唐家湾自然生态公园,来到融创团队重金打造的近6000㎡山水生活示范区,景观总面积近5000㎡。

自然与城市的结合,遵循“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理念,秉承尊重文化、尊重城市的赤诚之心。

利用现代手法诠释东方禅意,遵循城市肌理,传颂宜昌甬情。

充分利用“云”“峡”“江”的设计元素,素湍墨潭.回清倒影,令人如游弋在山水画里。

水-入口区域-雅致.放下喧嚣入口镜面水景,营造厚重感与大气.宁静之美。

水景乃是景观设计的灵魂,在设计中充分发挥其灵气,静动结合,跌级水景与静水面相结合。

动则轻松跳跃,静则盛映天地,以水为镜,花草,景墙倒影成趣。

漫步其间,兴趣盎然。

跌水潺潺,“独”树一“植”,景墙似山。

水、树、山,将自然之美融入。

静观波澜起伏,细听水波荡漾。

城-销售中心-神往.遐想生活中国美学里面以小见大的东方美学,用小景观看大山水,由小景观看大世界,把山水植入案头,这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融园销售中心采用新的观念、技术、材料,挖掘中国建筑文化精髓,创造性地呈现了当代东方的造物美学。

在千亩山水公园之间,让建筑空间结构和功能美学重塑。

整体空间显得素雅,高洁,这不是一场造景的游戏,而是光阴之美的自然呈现。

其景观设计真正关注并实现了环境的塑造与提升,不仅与建筑设计的功能空间完美结合,同时尊重守护着本土独特尊贵的自然条件。

院-央景庭院-阳光-阳光.静谧园路“灵山碧水园中画著墨奉天成巧诗”,循着售楼部旁的幽径,带着些许闲适趣味来到庭院,湛蓝的天幕,轻棉的云朵,斑驳的树影,倒映在灵动的水面,微风拂面,豁然开朗。

绿化空间疏密有致,与人行动线与主要景观节点配合,造景清爽又不失活泼有趣。

层次丰富,主要以香樟做背景,用樱花点缀开阔空间,而树形优美的朴树与水景组合宁静优雅。

红枫点缀在入户口与示范区指引墙处,飘逸的树形与出挑的颜色,吸引眼球的同时,也作为分区景观盛宴的开场。

关于宜昌快速路绿化景观建设的思考

关于宜昌快速路绿化景观建设的思考

关于宜昌快速路绿化景观建设的思考摘要:近年来,宜昌市大力推进城市快速路的建设,“四纵五横”的快速路网结构目前已初见雏形,快速路绿化景观建设也随之备受关注。

本文主要对宜昌快速路绿化景观建设进行分析总结,为其它快速路景观建设提供参考、借鉴经验。

关键词:宜昌、快速路、绿化景观建设、思考快速路绿化景观建设是城市建设中一项重要内容,关乎城市生态环境及形象,好的快速路绿化景观可以成为城市的名片。

对宜昌市目前已建成的快速路绿化景观进行经验总结,分析其值得借鉴的做法,对下一步推进快速路绿化景观建设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总结,宜昌市快速路绿化景观建设具有以下特点经验:1、依地势、造地形快速路绿化场地基础条件依据道路周边情况和开口、立交情况而变化各异,在进行绿化种植设计前,首先需对地形进行整体设计。

地形是园林的基础,地形的处理好坏直接影响着园林空间的美学特征和人们的空间感受,影响着园林的布局方式、景观效果等要素。

针对宽度较窄的绿化带,保持平整即可,过于复杂的地形反而略显突兀;而对于场地开阔或本身存在高差的绿化用地,则需对地形进行整理和堆造,可做微坡或起伏有致的微地形景观,在消化高差的同时,防止一马平川给使用者带来的无趣感,同时还可为周边居民等提供一处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2、分类型、重功能快速路绿化内容包括中分带、侧分带、行道树、高架桥下绿带及桥墩绿化、护栏绿化。

而快速路又具有时速高、开口少等特点,这也要求不同类型绿化带需要满足相应功能。

①中分带中分带较窄时宜采用绿篱形式,植物可选择红叶石楠、法国冬青等高度适宜、修剪方便的灌木;较宽时则宜采用大乔木+地被的形式,尽量少用中层植物,避免层次过多而杂乱无序,可使整体景观整齐、大气、开敞、舒适。

②侧分带快速路侧分带一般用于分隔主道与辅道,因此可采用银杏、水杉等整齐、高大、挺拔的乔木形成强烈的分离感,用以明确主辅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汇入型主辅分隔带需留出视线距离,以免辅道车辆汇入主道时遮挡视线。

浅谈宜昌城市景观特色塑造

浅谈宜昌城市景观特色塑造

浅谈宜昌城市景观特色塑造
武思标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09(000)025
【摘要】通过分析宜昌城市形象的定位,提出建设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水电旅游城市"的理念,并从滨水地区的景观设计、绿地系统建设两个方面探讨了宜昌城市景观特色塑造的措施与成就.
【总页数】2页(P269,286)
【作者】武思标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2
【相关文献】
1.城市景观的文化价值与本土化特色塑造
2.胶东地域文化元素与城市景观特色塑造研究
3.基于可操作性的城市景观风貌特色塑造初探\r——以湘潭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为例
4.基于可操作性的城市景观风貌特色塑造初探——以湘潭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为例
5.融入海洋文化理念的滨海城市景观特色塑造——以泉州市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宜昌自然历史文化特色

宜昌自然历史文化特色

宜昌自然历史文化特色宜昌自然、历史文化特色宜昌,古名夷陵“彝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雍正年间改称“宜昌”,意寓“宜于昌盛”,是一个有着27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城。

是三国时期夷陵之战主战场,作为“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之肺”的宜昌,拥有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等百余处水电枢纽工程;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以及民族友好使者——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也都在宜昌,宜昌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湖北唯一)、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湖北唯一)、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前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辖五区三市五县,区域面积2.16 万平方公里,截止2009年末宜昌城区人口,共159.8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24.80万人,流动人口约35万人;居住人口以汉族、土家族等民族为主。

宜昌市总人口约399(2008)万。

全市经济及综合实力仅次于省会武汉,是名副其实的“湖北省第二大经济体”及“湖北省综合实力第二强城市”。

是全国首批公布的40佳旅游城市;2000年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目前正在向中国著名的旅游名城迈进。

宜昌境内拥有国家级AAAAA级景区一处,国家级AAAA级景区10处,分别为:宜昌市柴埠溪峡谷风景区、宜昌西陵峡口风景名胜区、宜昌车溪民俗风景区、宜昌三峡人家风景区、长江三峡工程坛子岭旅游区、三峡石牌要塞旅游区、宜昌市三游洞风景区、三峡大瀑布风景区、宜昌九畹溪风景区、清江画廊度假风景区,其总量目前居湖北省首位。

国家3A 级景区13处,是不折不扣的旅游名城。

全市已开放的旅游点350多处,享有盛誉的有100多处,长江三峡画廊及三峡水利工程坝址中堡岛、葛洲坝水利枢纽为全国旅游热线,世界著名。

长江三峡四百里画廊在1985年被列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1991年又荣登“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榜首。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热点。

宜昌新区城市设计 案例分析

宜昌新区城市设计  案例分析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宜昌新区城市设计宜昌山环水绕,城乡辉映。

新区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105平方公里(江北60平方公里、江南45平方公里),保留山体、河流水系等不可建设用地约115平方公里。

整体与自然相得益彰,让现在的都市快节奏带来的紧张感得以放松。

宜昌新区将紧紧依托现有建成区,实施渐进式拓展,以长江为发展主轴,形成“一带、多廊、十片、多中心”的结构布局。

“一带”,即形成沿江发展带;“多廊”,即建成多个城市发展廊道;“十片”,即开发十个功能片区;“多中心”,即以卷桥河会展中心为核心,形成江南中心,以中央商务区为引导形成东站中心,与老城中心形成“三心”鼎立格局。

在设计中主要强调低碳生态,特色发展。

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新区开发的突出位置,贯穿到新区规划、建设和管理每个环节,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统筹编制区域生态环保、水系规划,建设绿色长廊、生态林地、风景园林,疏浚、美化水体,开发低碳生态化社区,打造城市特色和个性。

宜昌新区涵盖了宜昌国家级高新区、三峡旅游度假区、三峡物流园等重点园区,辐射带动枝江、宜都、当阳、夷陵等省级工业园,在宜昌建设“沿江万亿经济走廊”中处于龙头地位。

建设宜昌新区,有利于促进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生产要素合理集聚,提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推动宜昌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南面城区设计的重点在于政府设计以及一些城市基础设施。

俯瞰长江,设计师运用有机结构设计了宜昌新区总体规划。

博物馆的构造,展览中心的规划,以及其他一些配套设施位于城市南部,以此向中国发明丝绸织布机的嫘祖致敬。

独一无二的外观,全部覆盖的是参数化的编织。

铝管的直径在这一设计中加强了这样的外观效果。

它还提供了一个实用功能,在文化中心内部,游人们可以欣赏到发光的卷轴型画廊,中间还适当的穿插着观众席和展览空间。

一个池塘河曲系统贯穿整个地址,在这里它作为雨水收集系统的一部分,旨在充分利用宜昌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一个全过程的城市设计实践——宜昌市中心城区景观规划

一个全过程的城市设计实践——宜昌市中心城区景观规划

#
以景区建设为基础, 强化五大类型植被, 形成全覆盖、 多样化的绿化系统。一 是生态 保 持 性 植 被 , 为周边山体上保持水土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植被; 二是游览性 绿地, 是绿 地 和 景 点 的 充 分 结 合 ; 三是生态风景林, 以三峡本地乡土树种为主; 四 是生活性绿地, 为居民就近提供休憩空间和生活绿地; 五是水生湿地植被, 体现物 种多样性。 旅游线路与交通—宜昌市中心城区景观规划 ——
+,-./0 12-3/440-50 627890 :/4;<90-90=;<,>4 — ——?89@438A/0 1.890-50 , B/9>28.0 :;4>2;3> C;3,89<
陈韦 胡跃平 肖志中
B,/90 +/;
摘 要
DE0 CE/A;9<

老城区城市设计
老城区是两条景观轴线的交汇区域 , 也 是 城 市 意 象 中 心。方案贯彻中心城区总体设计的安排, 通过确定老城区的 功能定位、 用地布局、 开发建设容量、 城市绿化和步行空间 系统及城市历史街区保护要求等内容,实 现 对 老 城 区 的 景 观设计安排。 老城区的建设, 重点在于处理好滨江建筑与山、 水、 路 的关系。以老城区的保护和更新,促进传统商业文化、 “ 巴 楚”地域文化与现代旅游文化的和谐共生 ( 图& , + )。 空间形态
,>,/0 .89@438A;9<03-9>2-.0 4O4>/N P0 Q90 >,/0 784;40 -50 >,/0 ;9>/298>;-98.0 A2-R/3>0 3-../3>;-9 A2-R/3>0 3-N7;9/40 E27890.89@438A/0@/4;<9089@02/9/S8.0 @/4;<90

宜昌城市三部曲(1)

宜昌城市三部曲(1)

城区二、愿在一座城,恋上一个人
3、设备: 航拍机、跟拍设备、视频1中红色汉服女 演员、白衬衣男演员(年轻商务)、钓 具、斗笠、渔船、风筝、漂流气垫船 4、取景点 长阳县公路路段、长阳广场,广场下风 筝摊,沿江大道、清江、向王寨、兰草 谷 5拍摄周期 一天
城市地图 Part.2
乡镇1、牧童放牛归来晚,焉知不是待君来
二、三峡人家
白衣汉服男迈步进吊脚楼,拉远。镜头切,演员从城墙最高处远眺,镜头从背后一直 顺着演员航拍到顺着演员的目光延伸到整个吊脚楼俯拍全景(20s)。 转小船,从竹林间缓缓驶过,岸边有三三两两的女子在浆洗衣服(10s)。镜头速度 加快,上岸,是土家新娘抛绣球,男演员接住了绣球,然后被拥着上楼(10s)。第三 个镜头结束。 河边取夜景,三三两两的人,放着河灯,河灯随着河流渐行渐远 “灵秀宜昌,宜室宜家”
2、取景点及拍摄方式:
镜头随着女子的脚步进入天然塔 (跟随脚步的时候快速),演员进 塔,拍摄镜头停止,切换到仰拍, 天然塔顶层,红衣女子眺望远方, 镜头随视线走,是夜间的夷陵长江 大桥。(大桥这段慢速)(20s)镜 头一直延续到大桥尽头,第一段结 束。(除演员外无其他人)
城区一、来宜昌,给心灵一个静谧归处
有视频中剪出来)。琵琶声继续,再接柴埠溪拍摄的
险峰照片快速闪现。再切换到演员,快速拨弦,再转
大片的吊脚楼场景。尽量使整个视频剪辑的有节奏感,
有气势。
墨色晕开,红衣飘飘,标题出现
乡镇二、壮丽宜昌,欢迎您的到来
3、设备: 航拍机、跟拍设备、演员、琵琶、竹筏、渔网、 钓具 4、取景点 长江、柴埠溪 5拍摄周期 一天 6、视频含义 体现长江的波澜壮阔,融入古典文化的琵琶, 激昂的琵琶声,壮阔的宜昌景。凸显宜昌除了 美丽静谧之外的不一样的感觉——壮阔。

宜昌城市景观规划浅谈

宜昌城市景观规划浅谈

宜昌城市景观规划浅谈我居住于宜昌一个美丽的山地城市,那么我就来浅谈一下我所居住城市的规划特点以及可行性规划建议,一共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水电之都。

宜昌最大的优势资源在于水电,具有世界级的资源优势。

仅在宜昌城区就有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两大水电工程,“世界电都”,当之无愧。

第二,第二,宜昌城市有山、有水、有峡,自然环境十分独特,城市规划建设应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体现自己的特色。

第三,第三,宜昌城坐落在长江的二三级阶地上,两侧为低山、丘陵,天然植被较好;宜昌城区也有不少天然绿地和人工绿地,城市公园多,规模较大,具有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和生态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理条宜昌市近几年来加大城市园林绿化的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到2006年底,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51%,绿地率达35.2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74 m2,初步形成了“两坝一峡,青山绿水,山水相连,周边群山绿色环抱,城中绿地成串、条块结合、纵横贯通”的峡江山水园林城市格局。

一流的生态环境与著名的三峡风光、三峡工程融为一体,构成了“绿色宜昌”强有力的支撑体系。

宜昌城市园林绿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除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的不足之外,园林绿化植物选择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下面就宜昌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宜昌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选择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 绿化植物选择不当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依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选择配置是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但宜昌城市园林绿化实践中违背这一原则的情况却时有发生。

归纳起来主要有:①盲目引进栽植外来绿化植物。

比如从南方引进的垂叶榕Ficus benjamina L.、椰树Cocos nucifera 等,在宜昌遭遇低温则极易发生冻害,还有被广泛引进播种的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草坪,因其属冷季型草种,无法抵挡宜昌夏日的高温,需大量洒水降温,并易发生各种病虫害,导致管理成本偏高;②在选择配置园林绿化植物时,对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重视不足。

城市文化与城市特色及其营造——以宜昌市城市特色营造为例

城市文化与城市特色及其营造——以宜昌市城市特色营造为例
城市 要谋 求 发 展 , 文化 必 须先 行 。城 市 文化 是 经
淡、 隐退 ; 传统的民风民俗面临 日益退 出历史舞台 的危 险 ; 大量 涌现 的“ 之 四海 而 皆准 ” 放 的城 市 风 貌 向我们 述说 着各 地城 市 正上演 着一 场深 刻 的背 离城 市文化 的特 色 危机 J 。
市, 日益 成 为人 类 活 动 的 中心 。构 成 城市 这 一开 放 、 杂 巨 系统 的诸 要 素 中 , 复 文化 是 其 核心 要 素 , 城市 从 它产生 的那 一天 起 就与人 类 的文化 结下 了
城市的生存 、 竞争和发展 。 。
1 2 城市 特 色 : 市得 以发 展 的关键 . 城
价 值 观念 、 城市 法律 法规 等之 中 , 城 市 的集 体 性 是
格 。
日益 引起 人们 的关 注 : 球 化发 挥 强 势 文 化 “ 全 推 土机 ” 的功 能 , 元 文 化 世 界 面 临 着 被 “ 多 推平 ” 的 危 机 【—— 城 市文 化 趋 于 相互 间复 制 , 市 风 格 1 3 城
— —
以宜 昌市 城 市 特 色 营 造 为例
陈 林
( 三峡 大学 摘
土木与建筑学 院 , 湖北
宜 昌 430 ) 4 02
要: 本文从 目前 城市面临的特色危 机出发 , 出城市文 化是城 市赖以生存 的灵魂 , 市特色 是城 市 得 以发 指 城
展的关键 , 四个 方面阐述 了城市文化与城市特色之 间的关 系。以宜 昌市为例 , 从 结合宜 昌的 城市文 化 , 宜 昌 对 城市特色 的营造做 了分析 。
征 , 城市 文化 风貌 最形 象 的呈 现 ; 2 行 为 文 化 是 () 层 , 在城 市文 化 的中层 , 处 是城 市 文化 的一 种实 体 化 的表 现形 式 , 体现 为城 市 特有 的 习俗 ; 3 观 念 () 文 化层 , 占据城 市文 化 的内核 , 隐藏 在城 市居 民的

宜昌市景观现状研究与特色分析

宜昌市景观现状研究与特色分析

宜昌市景观的现状研究与特色分析摘要:通过对宜昌市景观现状的分析,研究其景观现状特色及其发展趋势,主要宜昌市中心城区、老城区和黄柏河风景区等方面的景观设计分别予以阐述。

对宜昌市的景观设计主题进行探讨,结合景观园林规划,探讨未来的布局走向。

关键词:宜昌市城市景观特色景观规划风景园林1.宜昌市景观现状概况1.1宜昌市中心城区景观现状宜昌市中心城区自然景观复杂多样,山地地貌特征显著,植被种类丰富,具有良好的城市景观建设基础,现状景观建设主要集中于沿江滨水核心区和西陵一路沿线,注重景观与山水城的交融,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景观界面,沿江景观具有滨水景观的一些特点,西陵一路沿线景观具有城市街道景观特征,并通过建筑、广场与城市公园、绿地等形成较为联系的景观界面,体现比较明显的山水园林景观特色。

现状存在的主要为题为亮点不亮、特色不强。

变现为勾绘城市轮廓线不够清晰,体现城市结构不够突出,表现城市特色不够鲜明。

如山水城交融不够,城中有山不见山,有水难亲水:长江两岸景观建设不均衡,山体景观保护建设不够,葛洲坝景观建设不足,感知性不强。

1.2宜昌市老城区景观现状宜昌市老城区面临长江,为宜昌市的中心区和滨水核心区,该滨水地段的面貌就是宜昌的浓缩、对外形象的代表,有近1800米的沿江生活岸线,呈带状空间布局特征,通过连续的线状绿化带——滨江公园与长江相连,体现较强的亲水性。

区内高层建筑较集中分布在沿江大道、西陵一路、云集路、夷陵路等主要城市干道,建筑形式较为丰富,其间以城市广场。

公园及城市集中绿地等公共空间进行有机串接,形成疏密有致、收放自如的空间布局;街道空间富有鲜明浓厚的生活气息,尺度较为亲切,现状景观凸显沿长江横向展开的景观格局,天际轮廓线较为完整而又韵律。

现状存在的主要为题为:1)定性不明确:功能结构与城市总体规划定位不符,居住用地比重偏大,公共设施比重偏小。

图1-1峡口风景区临江景观图1-2东山公园局部景观2)居住环境质量较差:四类居住用地比重偏大,房屋质量较差,建筑密度、绿化、日照、消防等涉及居住环境质量的指标均较低。

依山碧水,一轴故事画卷――宜昌运河中游段景观设计

依山碧水,一轴故事画卷――宜昌运河中游段景观设计

摘要:宜昌运河中游段为悬河,山水兼有,景观特色鲜明。

规划将此处设计为东山开发区带状城市休闲绿廊,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休闲需要,同时作为展示运河文化及宜昌城市活力的重要窗口。

关键词:滨水景观;地域文化;生态休闲1 项目概况宜昌市作为世界著名的水电能源基地和旅游名城,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各种优势条件使其迎来了更广阔的城市发展空间。

为营造健康生态,适宜人居的和谐城市,“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建”以及“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完善”便成为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中生态建设的要点。

本项目所处位置流经夷陵区、西陵区、开发区东山园区和伍家岗区,不仅是宜昌市整体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城市北拓东进的重要门户地区。

因此,她既是新一轮生态型城市空间的拓展,又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的重要地段。

宜昌运河(梅子垭水库至入江口)全长约10.8km,流经西陵区、宜昌开发区东山园区和伍家岗区等3个辖区。

本次设计其中主要地段为运河中游,该段从西陵二路起至东山电站,全长2170m。

2 设计目标通过对场地现状和周边环境的分析,规划将运河中游建设成为以都市低碳休闲为主导,集生态保护、休闲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性的城市滨水公园。

3 设计理念依山碧水,一轴故事画卷。

筑堤生绿,一条休闲廊道。

或桥或埠,一抹新城界面。

水城相融,尽显粉末舞台。

4 规划设计4.1 运河人家为运河景观带主入口区域,位于北苑桥处,主要节点为运河广场是展示运河景观的窗口。

规划将此处打造成展示运河历史及文化的综合场所。

广场采取人车分流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地形高差,通过设计迎宾广场、标志性景石、林下休闲广场、跌级台阶、亲水平台和浮雕墙等景观设施的合理应用,在提高场地可进入性的同时,共同营造出活泼、宜人的街头绿地氛围,为游人提供便捷的集聚和休闲娱乐场地。

4.2 缤纷云海位于运河人家以南区域,由于两侧用地较为狭窄,规划在此处利用坡地地形设计跌级绿化种植池,植物主要选择宜昌本地的乡土树种,同时沿河道布置蜿蜒曲折的休闲园路,为周边居民提供散步、休憩的场地空间。

宜昌自然历史文化特色

宜昌自然历史文化特色

宜昌自然历史文化特色宜昌是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的一座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特色。

以下将就宜昌的山水、人文、历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宜昌地处长江中游,四面环山,有“山城”之称。

境内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宜昌三峡、宜昌十里画廊等自然景观,以及宜昌大别山、宜昌华山、宜昌神农山等山峦。

这些山峰、峡谷、溶洞等在宜昌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其中,宜昌三峡是宜昌的标志性景点,被誉为“天下美景一奇”。

这里有奇山怪石、险峡深潭,水天一色,景色十分壮观。

宜昌还有著名的宜昌小三峡,这里狭窄陡峭的峡谷和清澈见底的水质,使得整个景区变得神秘而美丽。

此外,宜昌还拥有众多的湖泊、瀑布等自然景观,如宜昌西陵峡景区、宜昌龙洞湖、宜昌好花红等,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游客。

宜昌的人文特色也很丰富多样。

宜昌市区是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境内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宜昌古建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宜昌古县衙建筑群,这是一处保存完整的清代县衙建筑群,包括正房、前后左右厅楼、公廨、仪门、戏楼等建筑,体现了清代传统官府建筑的风格和特色。

此外,宜昌还有众多的民俗文化,如宜昌龙舟文化、宜昌楚剧、宜昌锣鼓文化等。

每逢端午节,宜昌市区便会举行盛大的龙舟赛事,吸引了大批游客观赛体验。

宜昌的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早在3000多年前,宜昌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宜昌历史上有着多个朝代的治理,在这些历史时期,宜昌留下了不少历史遗迹。

例如宜昌古墓群,这是一处墓地遗址,被誉为"中国第一大墓群",墓葬数量众多,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

此外,宜昌还有著名的楚国遗址,如宜昌钟鼓楼、宜昌古战场遗址等。

这些遗址和古迹见证了宜昌悠久的历史,也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此外,宜昌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宜昌市区拥有大片的森林资源,是中国的森林城市之一、宜昌市区还有各种动物和植物的保护区,如宜昌大别山自然保护区、宜昌华山自然保护区等。

宜昌城市建筑风格与三峡文化初探

宜昌城市建筑风格与三峡文化初探

作者: 袁宏川
作者机构: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出版物刊名: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建筑史上的又一奇迹———三峡工程落户宜昌 ,为宜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也为宜昌的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塑造宜昌的城市形象 ,使宜昌迅速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水电基地 ,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现代化美丽花园城市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内在历史底蕴和外在特征的综合表现 ,它不仅包括城市布局、建筑形象、园林绿化等硬件设施 ,还包括市民素质、政府形象、文化内涵等软件。

城市建筑风格与文化的结合 ,正是体现以人为本 ,使人与城市达到完美的和谐 ,也是世界著名的水电旅游城必须体现的特征。

因此我们在制订城市总体规划和建筑风格的时候 ,应该充分体现丰富、悠久、独特的三峡文化 ,以文化品牌促进城市建设 ,以建筑风格营造城市形象 ,把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和建设驰名中外的文化品牌结合起来 ,使宜昌真正成为“世界水电旅游城”。

一、回顾与审视由于葛洲坝工程的兴建 ,宜昌的市容市貌起了较大的变化 ,修建了一大批基础设施。

特别是取葛洲坝之土 ,填滩护岸建造的滨江公园 ,花香草绿、树林常青 ,受到了中外游者的赞誉。

夷陵广场、五一广场及正在施工的青年广场等一大批广场、绿地的兴...。

宜昌:好一座山水相融的宜居之城

宜昌:好一座山水相融的宜居之城

宜昌:好⼀座⼭⽔相融的宜居之城要看银⼭拍天浪开窗放⼊⼤江来即将载⼊史册的这5年⾥,宜昌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特⼤城市这个⽬标,⼤⼒实施“新区建设和旧城更新”双轮驱动战略,坚持后现代、⽣态、智慧等新理念,极化“⼀个核⼼”、强化“五个副中⼼”、突出“⼀带四廊”,推动⼈城共进、新旧互动、产城共融、城乡⼀体,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改善⼈居环境。

⼭⽔相映,⼈城和谐。

⼤强优美新宜昌的战略框架⽇臻完善,在长江经济带的枢纽作⽤和三峡城市群的核⼼地位⽇益突出。

相⽐五年前宜昌市的市域城镇化率由47%增加到56.83%,增幅9.83%;▶中⼼城区建成区⾯积由103.71平⽅公⾥增加到了175平⽅公⾥,增幅68.7%;▶中⼼城区城市道路总长从150公⾥增加到577.6公⾥,增幅达285%;▶绿地率从35%增加到43.5%,增幅24.3%;⼈均公园绿地⾯积从10.84平⽅⽶增加到14.24平⽅⽶,增幅31.37%……长江之滨,梦想之城。

⼀座后现代⼤城,正在向世⼈舒展其风姿绰约的长长画轴。

⽇新⽉异拓新区⼭⽔相融筑⼤城⼀江两岸,⼭⽔相融。

2013年,宜昌市启动宜昌新区建设,作为建设“⼤强优美”现代化特⼤城市的核⼼引擎和重要平台,以“⼀年见成效、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为建设⽬标,⽴⾜宜昌实际,东拓、西进、北联、南展,依托⽼城,⾃然渐进,形成“⼀江两岸”的城市发展格局。

新区建设依托长江为发展主轴,打造“⼀带、多廊、⼗⽚、多中⼼”,构建五⼤产业板块,推进产城共融、城乡⼀体。

两年来先后新建和续建项⽬共316个,计划总投资208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806亿元,平均每天投资1亿元。

▶城东⽚区、东站⽚区、沙唐⽯板⽚区、奥体中⼼⽚区、五龙卷桥河⽚区建设全⾯推进;▶以⾄喜长江⼤桥、点军⼤道、东⼭⼤道BRT、峡州⼤道为代表的市政基础设施正加快建成,宜昌“内中外三级”快速环⽹建设初见成效,年内将实现内环闭合;▶以奥体中⼼、规划馆、博物馆等⼀⼤批⽂教卫体公共服务设施项⽬相继落成,宜昌城市功能进⼀步完善;▶花艳污⽔处理⼚、马家湾垃圾填埋场等⼤批市政设施的新建和扩建,进⼀提升了城市的综合承载能⼒;▶以磨基⼭公园、卷桥河湿地公园、柏临河湿地公园为代表的“⼋⼤公园、六⼤⽔系”⽣态建设正加快推进,“⼈在城中、城在绿中”城市景观初现;▶九安城、⼭⽔缘、五龙阳光等安置⼩区拔地⽽起,220万平⽅⽶、2.1万套安置房交付使⽤;▶投资150亿的中央商务区,将崛起宜昌330⽶城市新地标;▶5.1平⽅公⾥江南⽣态新城,重塑都市⽂化旅游新中⼼,千亿现代服务业全⾯落地……“三年出形象”的新区⾻架⽇渐明晰,⼤城框架基本建成,“⼭环⽔绕多组团,天然图画新宜昌”基本显现,⼀座⽣态智慧新城已进⼊到了市民⽣活。

宜昌的建筑风格

宜昌的建筑风格

宜昌的建筑风格宜昌是中国湖北省的一个城市,其建筑风格受到了历史、地理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宜昌主要的建筑风格特点:一.汉阳古城风格汉阳古城位于宜昌市区,是宜昌的历史文化名城,古城保存了大量的汉代、唐代建筑遗迹,体现了汉代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主要特点包括:1.木结构建筑:古城中的建筑大多采用木结构,屋顶多为抬檐式或歇山式,反映了当时的建筑技艺和审美观念。

2.青砖瓦房:建筑外墙常采用青砖砌筑,屋顶铺设灰色或红色瓦片,具有鲜明的古代建筑特色。

3.飞檐翘角:建筑屋檐常常出现飞檐翘角的设计,雕刻精美,体现了古代建筑工艺的高超。

二.湖北沿江建筑风格宜昌地处长江中游,沿江地区的建筑风格受到江河文化的影响,主要特点包括:1.楼台式建筑:沿江地区常见高楼大厦,采用多层楼台式设计,以适应地形的起伏。

2.仿古建筑:部分建筑采用仿古建筑风格,融合了古代建筑元素,如廊柱、斗拱等,增添了古朴典雅的氛围。

3.现代建筑:随着城市的发展,沿江地区也出现了现代化的建筑,如高层住宅、商业大楼等,展现了现代城市的面貌。

三.民居建筑风格宜昌的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和乡村地区,受到地域文化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主要特点包括:1.土木结构:一些乡村民居仍保留着传统的土木结构,墙体常采用土坯或砖石垒砌,屋顶多为茅草或瓦片。

2.独特造型:乡村民居的建筑造型多样,有平房、梯田房等,与当地地形和风俗习惯相适应。

3.院落布局:传统民居常采用院落式布局,院内种植花草树木,形成独特的生活环境。

四.现代城市建筑随着城市的发展,宜昌的现代城市建筑也日益增多,包括高层住宅、商业大楼、现代化工厂等,具有以下特点:1.现代化设计:多采用现代化设计手法,外立面采用钢结构、玻璃幕墙等材料,呈现出现代都市的风貌。

2.功能齐全:现代城市建筑功能齐全,内部设施完善,具备住宅、商业、办公等多种功能。

总体而言,宜昌的建筑风格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相互交融,既保留了历史文化遗产,又展现了现代化城市的风貌。

浅析宜昌城市景观设计方法

浅析宜昌城市景观设计方法

浅析宜昌城市景观设计方法作者:刘斯荣刘春丽来源:《科技资讯》 2015年第5期刘斯荣刘春丽(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武汉 430068)摘要:借助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研究城区生态景观格局。

通过对宜昌市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分析,对城市进行定位,探讨城市景观格局与景观生态功能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本着建设具有生态景观特色的水电旅游城市的原则,探讨了宜昌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地理环境的方略与措施,并具体阐述了宜昌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方法。

形成了以突出宜昌市城区总体景观环境、建设城市景观控制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改善宜昌市的生态环境并形成绿色、循环、可持续的生态景观建设格局。

关键词:宜昌景观设计规划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b)-0098-01①作者简介:刘斯荣,(1971—)女,湖北襄樊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生态景观、装饰设计、室内设计等。

刘春丽,(1990—)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方向:生态景观。

宜昌,古称夷陵,位于湖北西南部,长江中游,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地势西高东低,地貌复杂多样,境区内有山区、平原、丘陵,是鄂、渝、湘三省市的交汇地[1],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曾经是楚文化和巴文化发展的重要地望。

更是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也成为湖北省省域的副中心城市。

宜昌位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水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城区有大面积的天然绿地,是适合人类聚居植物生长的良好地域。

近年来,随着三峡工程的不断建设,以及国家推行的中部崛起战略目标的实施,宜昌及周边地区得到迅速发展。

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人口的迁徙,原有的自然资源不断地遭受蚕食,生态环境也受到破坏。

虽然城市绿地面积有一定数量的增长,但是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又有一些绿地被侵占,城市的发展被迫靠近河流和山体,对于城市的生态景观格局有着很大的影响。

浅析宜昌市景观

浅析宜昌市景观
--The landscape of Yi Chang
宜昌市景观
--The landscape of Yi Chang
承载着机动与行人交通 道路系统
组织城市景观体系
城市的绿洲
城市公园
观赏 休闲 娱乐 体育 游览
满足人们接近自然的需要
城市公园
美化城市 改善城市小气候
保持水土 净化空气 平衡城市生态环境
浅析宜昌市景观
--The landscape of Yi Chang
城市标志物 历史保留区
滨水区
城市景观
城市广场
环境小品 道路系统
城市公园
城市景观
时间 空间
季节的交替,气候的变换历史的变迁… 空间的尺度,形态,色彩,整体与局部…
城市景观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地形,水体,植物… 建筑,道路,桥梁…
宜昌市景观
城市广场
室内活动场所的延生 市民交往的活动空间
城市广场
休闲广场 商业广场 纪念广场 交通广场
市民文化休闲的活动 购物,休息,娱乐 市民游客瞻仰,游览
疏散交通…
自然生态系统与人文景观系统的交融
滨水区
城市河流 城市海岸线
为城市提供良好的 背景,水面使建筑 群轮廓线完美呈现。
结合滨水绿化带 设计林荫漫步道
城市历史的见证
历史保留区
历史街区 保护建筑 名出性
城市空间战略控制点
城市标志物
自然山峰
高层建筑物 纪念碑 电视塔 悬索大桥
城市景观的微观部分
环境小品
灯光 不锈钢 石材 植物

城市景观的微观部分
环境小品
文化 历史 阳光 风 水
小结:以上是宜昌的美,但在我眼里,我 更喜欢看这里淳朴的人,看这里来往的游 客,这里不高的建筑以及这里独特的平凡, 如果仅仅只是一个沿江发展的带型山城, 宜昌的魅力可能是平凡的,正是因为有了 这些人,才会让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

宜昌景观工程施工(3篇)

宜昌景观工程施工(3篇)

第1篇一、景观工程施工的多元化宜昌景观工程施工涵盖了城市公园、广场、街道、小区庭院、风景区、森林公园、农业休闲公园等多种类型。

这些工程既体现了宜昌的自然风光,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使城市景观更加丰富多彩。

1. 城市公园:宜昌市先后建设了三峡人家、夷陵广场、磨基山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2. 广场:宜昌市广场景观工程施工注重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如夷陵广场、夷陵广场公园等,既体现了地域文化,又满足了市民的休闲需求。

3. 街道:宜昌市街道景观工程施工注重绿色出行,如宜昌长江大桥两侧的绿化带、夷陵大道的景观带等,既美化了城市环境,又提升了城市品质。

4. 小区庭院:宜昌市小区庭院景观工程施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如宜昌民生世家、半岛花园等小区的园林景观工程,为居民提供了宜居环境。

二、景观工程施工的绿色化宜昌景观工程施工始终坚持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在工程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利用,力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1. 绿色设计:宜昌景观工程施工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了植物的适应性、生长周期、生态效益等因素,力求实现生态平衡。

2. 绿色施工:宜昌景观工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注重环保、节能、低碳,如采用绿色建材、减少扬尘污染等。

3. 绿色养护:宜昌景观工程施工在养护过程中,注重植物生长需求,科学施肥、浇水、修剪,确保景观效果持久。

三、景观工程施工的科技化宜昌景观工程施工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如智能灌溉系统、园林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提高了景观工程施工的科技含量。

1. 智能灌溉系统:通过智能灌溉系统,实现了对植物水分的精准控制,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园林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园林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对景观工程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了施工效率。

总之,宜昌景观工程施工在多元化、绿色化、科技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打造美丽宜昌、提升城市品质做出了积极贡献。

浅谈宜昌城市景观特色塑造

浅谈宜昌城市景观特色塑造

浅谈宜昌城市景观特色塑造武思标(三峡大学上木水电学院湖北·宜昌443002)中图分类号:TU98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7894 (2009) 25一269- 02 摘要:通过分析宜昌城市形象的定位,提出建设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水电旅游城市”的理念,并从滨水地区的景观设计、绿地系统建设两个力一面探讨了宜昌城市景观特色塑造的措施与成就。

关键词:山水园林城市滨水地绿地系统宜昌(古称夷附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中游,山水秀丽,人文荟萃,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史是为宜昌市的城市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话力,创建园林式风景旅游城市成为宜昌市的城市建设目标。

宜昌要建成旅游名城,小能单依靠水电设施,还要合理利用地理环境,在城市规划中充分体现山水园林城市的文化内涵与意象,使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使宜昌成为最适宜人类旅居的生态城市之一这里,本文试就怎样立足宜昌地方特色,创建城市新景观作初步探讨。

1宜昌城市形象定位分析1.1城市形象定位任何城市的诞生与发展都有特定的自然条件,都小可避免地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自然空间在城市形态的发展上往往构成了城市各自的特色如“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杭州,“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常熟,“借得西湖水,史移阳塑七堆山”的肇庆等等对于有“世界电都”、“三峡明珠”之称的宜昌市,其城市形象的定位是“水电特色鲜明、旅游经济繁荣、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进步”的水电城、旅游城、文明城,简言之即“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水电旅游城市”1.2定位依据第一,水电之都宜昌最大的优势资源在于水电,具有世界级的资源优势仅在宜昌城就有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两大水电工程,“世界电都”,当之无愧第二,宜昌城市有山、有水、有峡,自然环境十分独特,城市规划建设应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体现自己的特色第三,宜昌城坐落在长江的二三级阶地上,两侧为低山、氏陵,天然植被较好;宜昌城Ix也有小少天然绿地和人工绿地,城市公园多,规模较大,具有建设山水}元}林城市和生态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宜昌城市景观特色塑造
武思标
(三峡大学上木水电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中图分类号:TU98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7894 (2009) 25一269- 02 摘要:通过分析宜昌城市形象的定位,提出建设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水电旅游城市”的理念,并从滨水地区的景观设计、绿地系统建设两个力一面探讨了宜昌城市景观特色塑造的措施与成就。

关键词:山水园林城市滨水地绿地系统
宜昌(古称夷附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中游,山水秀丽,人文荟萃,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史是为宜昌市的城市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话力,创建园林式风景旅游城市成为宜昌市的城市建设目标。

宜昌要建成旅游名城,小能单依靠水电设施,还要合理利用地理环境,在城市规划中充分体现山水园林城市的文化内涵与意象,使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使宜昌成为最适宜人类旅居的生态城市之一这里,本文试就怎样立足宜昌地方特色,创建城市新景观作初步探讨。

1宜昌城市形象定位分析
1.1城市形象定位
任何城市的诞生与发展都有特定的自然条件,都小可避免地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自然空间在城市形态的发展上往往构成了城市各自的特色如“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杭州,“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常熟,“借得西湖水,史移阳塑七堆山”的肇庆等等对于有“世界电都”、“三峡明珠”之称的宜昌市,其城市形象的定位是“水电特色鲜明、旅游经济繁荣、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进步”的水电城、旅游城、文明城,简言之即“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
水电旅游城市”
1.2定位依据
第一,水电之都宜昌最大的优势资源在于水电,具有世界级的资源优势仅在宜昌城就有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两大水电工程,“世界电都”,当之无愧第二,宜昌城市有山、有水、有峡,自然环境十分独特,城市规划建设应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体现自己的特色
第三,宜昌城坐落在长江的二三级阶地上,两侧为低山、氏陵,天然植被较好;宜昌城Ix也有小少天然绿地和人工绿地,城市公园多,规模较大,具有建设山水}元}林城市和生态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2滨水地区的景观设计
水滨是城市中一个特有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与城市的其他地区相比,水滨同时具有一些特别的城市职能:是城市居民话动的公共空间,是城市形象的景观节点,是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是城市发展的历史缩影一因此,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和景观塑造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具有深刻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图1滨江公园
宜昌市滨江公园(图一)临江而建,抱城于怀,与城市综合整治、市政建设、防洪工程等紧密结合,引满园春色入城。

全园为敞开式布局,扬公园带状之长的悠远和临长江而居的气魄,因地制宜采用中国传统“自然山水园”统一风格的空间尺度,突出林带、园林景点,把建筑、花木、山水组成一个整体,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造景,力符自然之势,创造出中国}元}林所追求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形成城园相依、园城一体、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化城市景观绿色构成了滨江公}动沟主色调在绿树辉映、花团锦簇之中,园内的仿古建筑镇江阁、屈原塑像、双亭广场、南榭盆景园与沿江大道、夷陵长江大桥浑然一体,其景如画,独具神韵狭长的公园绿化园地,恰似镶在城市边缘的一幅彩带,宛如一座街头游廊,被人们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园”,初步形成了具有宜昌特色的江滨地区园林风格。

但是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条措施将宜昌市的滨水地带建设得更加有自己的特色,成为宜昌城市景观的一张名片
第一,充分利用临江的地理优势,在大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由南向北人工改造成各具特色的两个生态小园林,并赋扑其小同的生态主题,形成城市型、生态协调的公共环境统一规划,使园路、草地互为延仲,中间小设隔栏,游人可通览整个景区以领略小同的生态环境局部甚至可以借鉴上海外滩的做法,以提高整个公园的品位。

第二,在植物配置上应充分考虑城市建设与景区保护的双重因素,结合景区景点的创意与构思,用植物不同的生态习性和外观形态丰富景区绿化构成在进行植物选择时既要考虑树种的色相和季相差异,也要考虑树形的有机搭配,密林、疏林、草地相得益彰,逐步形成景观丰富的绿色轮廓线。

第三,注重对滨江公园中一些小品、建筑的改造这些建筑虽然体量小大,但对整个公园的景观效果起着点缀和协调的作用,如果将这些建筑整体定位于园林风格,无疑将对滨江地区整体特色风貌的形成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3城区绿地系统建设
在区域化、城市化的今天,人们对生态环境和绿化可以说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不光专业人士,就连普通市民也越来越感受到我们的城市比以往任何时
候都更需要向自然化、森林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近几年宜昌市城区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作为城市“客厅”的城市广场更是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使市区城市公共活动广场走在了省内前列。

我国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大力提倡过“点、线、面”相结合的原理。

点,即指小块绿地、雕塑小品;线,即指道路绿化、滨河绿带;面,即指面积、规模较大的公园,中心广场绿地。

1998年建成的夷陵广场(图二)力位于宜昌市城区中心,占地5.52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2000多万元,设计采用主副轴线构图,全开放式,集休闲、娱乐、锻炼、生态等功能于一体,是宜昌市接待外地游客最完美的“客厅”。

整个广场突出以绿化为主题,以夜景为特色,体现广场建设高起点、大手笔的特点,颇具时代气息感,在市中心地带形成了一处规模较大的户外空间,已成为宜昌市民钟爱的休闲场所。

同时,一批高档居住小区的建成改变了宜昌市以往的城市住宅见缝插针、形象单调的局面,将新颖别致的建筑形式与大块的小区绿化环境完美的结合,使居民不但住得宽敞而且赏心悦目。

城市创建要出特色,就要求城市景观既体现时代性,又具地方特色。

总体规划时应广置绿地,开辟城市公共广场,通过各类绿色廊道将城中绿地等绿色斑块连为一体,形成串珠式的结构。

随着夷陵广场、五一广场、欧阳修广场、滨江公园、世界和平公园、儿章公园等一大批景观节点的逐步建成和完善,一个现代化的、环境优美的、独具特色的新宜昌必将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4结语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挑战的新世纪。

面对三峡工程带来的新机遇,宜昌市正按照城市规划的蓝图逐步实施。

我们坚信,一个富裕、发达、优美的园林式风景旅游城市必将展示在世人面前。

图2夷陵广场
参考文献
[1]杜春兰滨水景观设计[[J]时代建筑,2002(1):28 31
[2]刘滨谊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汤振宇,张德主编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网J匕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7.
责任编辑林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