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比较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比较引言:在社会学的研究中,社会分层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不同的学者通过不同的理论途径对社会进行分层研究和分析,其中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的社会分层理论是最为知名和影响深远的。
本文将对这三位学者的社会分层理论进行比较,探讨他们的共同点和差异,并对其对社会分层研究的贡献进行评估。
一、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马克思是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社会分层的理论贡献巨大。
在他的理论框架中,社会分层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
他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结构和分层的形成。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将社会分为两个主要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拥有生产资料,而无产阶级则只能靠自己的劳动力维持生计。
这种阶级对立是社会分层的根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分层是通过剥削和压迫来实现的。
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注重经济条件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他认为,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中,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意识形态等。
因此,经济基础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分层结构。
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韦伯是社会学中的另一位重要的学者,他对社会分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与马克思不同,韦伯将社会分层看作是多个因素的综合结果。
他认为,社会分层是由不同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在韦伯的理论中,社会资源包括财富、权力和荣誉。
这些资源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而地位的不同则形成了社会的分层结构。
韦伯主张通过对社会地位的分析来研究社会分层,他将地位分为三种类型:阶级地位、阶层地位和社会群体地位。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强调了社会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他认为,社会分层不仅仅是经济因素的决定,还受到政治、文化和社会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他强调了地位的多维度性,同时也提出了社会流动的可能性。
三、涂尔干的社会分层理论涂尔干是中国社会学家,他在社会分层理论方面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社会分层理论强调了社会阶层的多元性和现实性。
涂尔干认为,社会分层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属性,是社会组织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包括了什么内容
马克思主义包括了什么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马克思主义,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马克思主义内容一古典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的上下层马克思的社会经济观把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分成两个上下层:首先是他视为基础的「下层建筑」(base),这个基础在不同时期会表现出特定的生产状态。
我们会把它分成两个主要部分,第一是生产活动所需要的「生产力」,也就是指劳动力、生产材料和生产工具的结合,第二就是受生产力影响所形成的「生产关系」,例如雇佣合约,劳动技术分工,财产分配关系等。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譬如在一个农地里,工人的劳动力、耕地、种子以及锄头的结合就是生产活动所需要的「生产力」,而农地主人和工人的雇佣合约,以及利润所得的分配方式就是他们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会产生相应的「生产关系」。
这是甚么意思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假如工人在生产过程的重要性高,例如他们收割农作物的技艺纯熟,甚至机器也无法取替,那么他们自然有条件要求更好的待遇,反之则不。
但是当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既有的生产关系就会难以适应,这时工人会发起要求改善福利,而必然地资本家一定会诸多阻拦,最终双方的阶级矛盾加剧乃至爆发冲突。
依循这种思路,马克思认为历史进程是被属于经济基础的「下层建筑」所主导的,而它会推动着第二部分的「上层建筑」(superstructure)发展,所谓推动着上层建筑发展,也就是促成人类社会的各种政治、法律、宗教信仰、道德文化等等意识层面东西的建构。
马克思主义内容二唯物史观—社会的发展规律与道德论证为什么要说明上述的社会结构和运作模式?因为这有助我们进一步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materialism conception of history)。
在这套理论里面,属于经济基础的「下层建筑」会推动着「上层建筑」发展,使人类社会实现更高阶段的社会进程(例如资本主义发展至社会主义)。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比较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比较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比较引言:社会分层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旨在理解社会中个体的层级差别以及这些差别对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机会的影响。
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是三位对社会分层理论做出重要贡献的经典社会学家。
他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社会分层现象以及其背后的原因。
本文将对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的社会分层理论进行比较,以揭示他们在分析社会分层时的不同观点和方法。
一、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马克思认为,社会分层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而产生的,分层是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
他的理论强调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将社会分为两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拥有生产资料,而无产阶级只能依赖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生存。
这种阶级矛盾导致了不平等的经济结构,并使得资本主义社会不可持续。
马克思还认为,社会分层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趋势,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最终会导致社会主义的到来。
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与马克思不同,韦伯将社会分层视为多个因素的综合结果,包括经济、权力和社会地位。
韦伯提出了“三个纯型的特殊接近”:经济类别、社会政治类别和身份类别。
经济类别主要基于个人的经济地位和财富,社会政治类别主要根据个人的权力和政治地位,而身份类别主要关注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认同。
这种综合理论使得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更具灵活性,能够更好地解释不同群体间的差异。
三、涂尔干的社会分层理论涂尔干的社会分层理论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是社会流动和分层的关键因素,有助于个人获得更好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机会。
在涂尔干看来,教育程度越高,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和权利就越高。
与马克思和韦伯相比,涂尔干更关注教育的社会作用和对社会分层的影响,认为通过教育可以改变和提升人们的社会地位。
比较与总结: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的社会分层理论都对社会分层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比较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比较社会分层是指社会中不同群体在经济、权力、地位等方面的差异和层次。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他们各自提出了不同的社会分层理论。
本文将会对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的社会分层理论进行比较。
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主要集中在阶级分析上。
他认为,社会分层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阶级之间的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分层的根源是私有制的存在,通过私有制生产方式的转型,社会将进入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将社会分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认为资产阶级是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的阶级,无产阶级是没有生产资料只能出卖劳动力谋生的阶级。
因此,他认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相较于马克思更加细致和多样化。
与马克思不同,韦伯认为社会分层不仅仅是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还包括权力和社会地位的差异。
他提出了三种理想型的统治形式和三种社会分层类型。
韦伯将统治形式分为合法统治、传统统治和魅力统治。
在社会分层方面,他将社会划分为经济阶层、社会阶层和政治阶层。
经济阶层主要由财富和权力来决定,社会阶层主要由社会声誉和地位来决定,而政治阶层主要由权力来决定。
涂尔干的社会分层理论着重于社会整合和个体的集团化。
他将社会分为四个层次:行动群体、互助群体、情感群体和利益群体。
行动群体和互助群体更加关注亲密的人际关系和共同利益,而情感群体和利益群体则更加关注个体的情感和利益。
涂尔干认为,社会分层主要取决于个体在不同群体中的地位和角色。
他认为,社会分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通过对比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的社会分层理论,我们可以看到各自的差异和共同点。
马克思强调阶级斗争和经济基础对社会分层的影响,韦伯则更加注重权力和社会地位的差异,而涂尔干则关注个体在群体中角色的不同。
除此之外,韦伯和涂尔干的理论更加多元和宽泛,将社会分层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类型。
简述马克思的“阶级分层论”的内容
(简答题)试论述马克思主义阶级分层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社会分层问题上,马克思主义阶级分层理论揭示了私有制下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对阶级与阶层作出了全面的阐述和深刻的分析。
其要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阶级的产生。
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是私有制社会的普遍现象。
②划分阶级的标准。
划分阶级的标准是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主要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以及由此决定他们在生产方式中所起的作用与领取社会财富的方式、数量等。
③阶级的内部关系。
阶级内部成员具有共同的经济地位与共同的利益,他们的行为表现一致性程度较高。
阶级有一个从自在到自为的发展过程。
在阶级斗争中,同一阶级的成员有着共同的阶级意识;同时,阶级内部成员之间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采取共同行动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④阶级与阶层。
每一阶级内部又分为若干阶层。
各个阶层的利益、价值观和政治倾向有所不同。
在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的过程中,不同阶层对革命的态度也不同。
⑤私有制社会中各阶级之间的关系。
阶级存在是私有制社会中不平等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私有制社会中,由于各阶级的地位与利益不同,存在着阶级之间的经济剥削与政治压迫关系,阶级斗争与阶级冲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
⑥阶级的消灭。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是社会历史上最后的两大对立阶级。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资产阶级,铲除滋生阶级与社会不平等的主要根源──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无产阶级本身也将随历史的发展而消亡。
生产力的充分发展、私有制的废除、阶级的消亡是根除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前提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
赖特:四种剥削关系
• 剥削指的是“在经济方面一个阶级压制性抢占另一阶级的劳动果实” 。 • 四种不同类型的剥削: • 1)基于劳动力资产的剥削(是否超份额占有劳动力资产); • 2)基于资本资产的剥削(是否占有生产资料); • 3)基于组织资产的剥削(是否在权威的等级体系中拥有控制权); • 4)基于技术资产的剥削(是否拥有限制了技术供应的专业技术资
12
复习思考题
• 1.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 2.赖特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修正主要体现在
哪些方面? • 3.赖特是如何描述各历史时期的阶级和剥削类型
的?
13
• 阶级的存在是一个历史现象。 • 阶级在现实生活中是实际存在的社会实体,每一阶级内部
又分为若干阶层。 • 阶级阶级有确定的阶级意识和阶级利益。 • 阶级能够采取追求阶级利益的集体行动。
4
பைடு நூலகம்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观点
•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特征: • 1)阶级是以关系来确定的而不是以等级来确定的; • 2)阶级的中心轴处于生产的社会组织而不是处于市场中; • 3)阶级关系的分析是根源于剥削过程的考查而不是劳动
• 1)从一元的阶级划分标准转向三元的划分标准,认为资产形式可分为 三种:资本资产、组织资产和技术资产。阶级结构是基于三种剥削关系: 即基于资本控制、组织控制、技能/证书控制的剥削。一些不占有生产 资料的人也可以通过组织资产和技术资产来剥削另一些不占有生产资料 的人。
• 2)在两极阶级结构中定义了中产阶级:资产阶级所居于的阶级位置具 有对投资资金、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控制权;工人阶级处于完全没有这 三种控制权的位置上;各种各样的经理人员、专业人员、小雇主则处于 完全拥有三种控制权和完全没有这三种控制权之间,处于一种矛盾的阶 级位置上。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比较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比较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比较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这三位社会学巨匠的社会分层理论。
这三位思想家各自提出了独特且影响深远的社会分层观点,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结构、权力分配以及社会不平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比他们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全面地把握社会分层的多维度、复杂性和动态性。
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强调经济因素在社会分层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社会阶级是基于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形成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动力。
韦伯则提出了多元分层理论,强调社会分层不仅基于经济因素,还包括权力和声望等因素,他提出了“三位一体”的社会分层框架,即财富、权力和声望是构成社会分层的三个维度。
涂尔干则更加注重社会团结和集体意识在社会分层中的作用,他认为社会分层是社会团结的体现,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平衡和协调。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位思想家的社会分层理论,并对比他们的观点、方法和影响。
通过比较他们的理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分层的本质、机制和后果,为当前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和启示。
本文也将探讨这些理论在当今社会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以期为社会分层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二、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卡尔·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建立在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分析和批判之上。
他认为,社会分层的核心在于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社会被划分为两大基本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是拥有生产资料(如工厂、机器、土地等)的阶级,他们通过剥削无产阶级的劳动来获取利润。
无产阶级则是没有生产资料,只能依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生存的阶级。
这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社会分层不仅仅是两大阶级的简单划分,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如,教育、技能、财富等因素也会影响个人的社会地位。
但无论如何,马克思强调,经济因素是社会分层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阶级社会分层
马克思主义阶级社会分层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分层是由不同的阶级决定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分为两个基本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是指拥有生产资料并通过剥削工人获得利润的阶级。
他们拥有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控制着生产力和社会资源的分配,从而占据社会的统治地位。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是社会的统治阶级。
无产阶级是指没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他们靠卖出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取生活所需。
由于无产阶级缺乏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他们被迫为资产阶级工作,接受剥削和压迫。
无产阶级是被剥削和被压迫的阶级。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是被经济和政治权力剥夺的阶级。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无产阶级将意识到自己的利益,并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的最终发展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消除阶级对立,实现全人类的平等和自由。
最新 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思考-精品
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思考摘要:对阶级和阶层结构进行研究非常重要,不仅是认知当前我国社会内部矛盾和结构的基础,还是调整处置各阶层和群体间利益关联,保证社会各阶层稳定,推动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主要方式。
现简要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力求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可靠的参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思考阶级学说仅仅是马克思理论在特殊条件下针对社会分层异化的一类理论,并非社会分层的总体学说。
针对社会分层来讲,尽管马克思未对进行理论特殊描述,可对社会学说进行具体研究时不难看出,社会分层理论中包括很多的社会分层学说。
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进行研究非常必要。
1概述社会分层理论由于建国初期,是我党对治国方略的摸索阶段,难免出现一些错误,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产生怀疑。
但在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的所有制组成和产业结构改变,切实革新了总体社会阶层组成模式。
各阶级与利益群体彼此间的不同和阶级矛盾也更加明显。
分化与流动已经成为目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现象。
因社会经济转型阶段总体社会发生改变,群体之间还没表现出显著的界定,直接提升了研究社会分层的难度。
此外,西方社会理论进入我国,导致研究当前社会分层的理念和方式多种多样。
从理论方面来说,对马克思理论阶级分层思想出现了单纯的认识,主要以列宁有关阶级的理论为基础:“阶级即是此类集团,因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存在差异,某个集团可以占据其他集团的劳动”,只是自冲突与对抗方面来研究阶级理论。
导致在当前的社会主义体制之中,剥削阶层被当成总体清除之后,提升了研究阶层结构的难度[1]。
2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的思考马克思理论有关社会分层的学说相对较多,其中,列宁所提出的阶级分层定义提炼出了马克思理论社会分层学说中的精华,可其并非是社会非常学说的所有,更并非仅包括当前使用较多的那些说法。
马克思理论社会分层学说在中国的研究中需处在什么位置上,则需对社会分层的根本内容与基础内涵实行全方位的分析,进而以此为前提得到结果。
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社会结构理论三大形态
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社会结构理论三大形态周穗明 马志良[内容提要] 阶级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当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解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转型、文化变迁、民主发展、政党政治变革等重大变化的理论基础和中心环节。
新马克思主义及其关于西方阶级和社会结构的理论在20世纪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大阶段,即二战前的形成时期、二战后的鼎盛时期和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的多元发展时期。
这一理论主要讨论了传统的工人阶级、以白领知识劳动者为主体的新中间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内部分化以及知识分子等问题。
[关键词] 新马克思主义 阶级理论 社会结构理论[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505(2005)0620027206 阶级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当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解析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转型、文化变迁、民主发展、政党政治变革等方方面面重大变化的理论基础和中心环节。
新马克思主义①的西方阶级和社会结构理论是对资本主义这一新变化的重要阐释,为我们深入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提供了丰富的另类思想资源。
本文旨在对这一理论在20世纪的演变进行系统的梳理。
一新马克思主义关于西方阶级和社会结构理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时期,即1918年欧洲革命后卢卡奇等人的探讨和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相关研究时期。
在这一阶段,早期西方新马克思主义者的聚焦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传统阶级基础———产业工人阶级及其阶级意识问题。
自20世纪20年代欧洲革命失败以来,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几代人一直执著于对西方工人阶级的解释研究和对西方革命道路的思考。
卢卡奇和葛兰西等人在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时,深入反思了革命失败的根源。
1923年,在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历史和阶级意识》中,卢卡奇把革命失败的原因在哲学上归结于轻视革命主体的经济决定论,在政治上解释为无产阶级阶级意识不成熟所导致的阶级意识危机。
他强调主观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要求通过提升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来实现西方的无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主义阶级社会分层
马克思主义阶级社会分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阶层理论是我们进行社会分层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正确分析我国当前社会阶层问题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是社会阶层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他们通过对阶级产生、发展和消亡规律的研究创立了崭新的阶级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
列宁吸收了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最精华的部分,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基础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的发展。
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发展了社会阶层理论。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阶层变化的客观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阶层理论。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阶级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奠基人,他们一生都在对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阶级现象进行研究,揭示了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1.阶级的产生和存在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关。
人类在原始社会生产能力非常低下,生产的不足使得人与人之间必须相互依赖才能维持生存。
起初,人与人只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天然分工,后来才逐渐根据体力、需要和偶然性等因素形成了自然的分工。
只有当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分离的时候,真正的社会分工才出现。
伴随着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一部分人可以支配另一部分人的劳动力和产品,私有制便产生和发展起来。
“分工和私有制是相等的表达方式,对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
”[1](P84)分工和私有制产生之后,必然也同时出现阶级和奴役。
恩格斯曾在《反杜林论》中详细论述过最初的奴役,也就是最初的阶级产生的两条路径。
一方面,在有着共同利益的原始氏族或者公社中,极度贫困使得氏族成员之间维持着普遍的平等,但是在这种平等的基础上,依然存在着简单的分工。
为了对外维护氏族利益,对内调节成员争端和对有限资源的分配,以及为了执行某种宗教职能,少部分人不得不独立出来执行这些权力。
氏族之间的联合和兼并以及氏族生产能力的提高带来的人口增长都使得氏族不断扩大,原来小范围内执行监督和管理的权力也随之扩大,形成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和集团,直到后来这些集团和机构越来越独立并最终演变为统治阶级。
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历史演变
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历史演变
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的历史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马克思时代:马克思最早提出了社会分层理论,他认为社会的阶级划分主要是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并且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分为两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2. 列宁时代:在列宁时代,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进一步发展。
列宁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划分不仅仅局限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还包括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农民等。
他强调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3. 托洛茨基时代:托洛茨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进行了一定的拓展。
他在分析社会分层过程中,提出了新生中产阶级的概念,并对无产阶级和农民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4. 文化大革命时代: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代,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受到一定程度的批判和重塑。
毛泽东强调了党内资产阶级和党外资产阶级的区别,并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5. 当代: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修正。
一些学者提出了新的理论框架,如多元阶级理论、新社会阶级理论等,以应对当代社会中涌现的新的社会分层现象。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经历了从初级阶段到发展阶段再到当代的多个阶段,不断从不同角度对社会的分层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些理论的演变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入观察和理论思考,并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对马克思和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比较
对马克思和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比较:It{I}lj5缸金2011?10(上)◆政法论坛对马克思和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比较张方旭摘要马克思和韦伯是社会分层理论的重要奠基人,这之后的绝大多数社会分层理论家所作的努力只不过是或者重构或者拒绝他们的社会分层思想.通过梳理马克思和韦伯的社会学相关思想,比较他们的在社会分层理论在观察视角,方法论,分析的原则等方面不同关键词社会分层批判主义人文主义作者简介:张方旭,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社会学.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10.139—02最早关于社会不平等问题的探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八百年的希伯来先知,如阿莫斯(Amos),弥迦(Micah)和以赛亚(Isaiah)等人.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KarlMax)和韦伯(MaxWeber)关于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的研究,使得原先零散的有关不平等问题的社会思想逐渐明晰和系统,并以此奠定了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社会分层理论的基本雏形.一,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一)-5克思社会分层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关于社会分层的理论研究根植于其庞杂的理论体系,纵观其整个理论体系,会发现关键词就在于:”批判”和”唯物史观”.因此,可以认为,马克思整个理论体系都是在批判视角下以唯物史观为切入点进行的阐述.马克思一生致力于”批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强有力思想武器的构建.对于马克思来说,理论就是用于批判和革命的,而理论家则不能站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上来观察社会,而必须找到社会矛盾的根源,对社会进行大规模的”革命性”改造.马克思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其理论体系总占据着近乎”方法论”的重要位置.在马克思看来,任何社会现象只有置于历史进程中才能够确定它们的性质与意义,才能够把握它们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则在于,把人类历史视为物质生产活动的历史,人类社会的一切存在与现象都基于这个基础.(二)马克思社会分层理论的特征正是由于唯物史观和批判视角在马克思理论中的基础性地位,所以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表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第一,片面强调社会分层的负面影响.”批判”的本质在于分析现存社会的矛盾,否定现存世界的合理性.马克思以批判的态度展开对社会分层的分析,发现了”阶级”的存在.而在马克思看来,除非阶级不复存在了,否则阶级调和是不可能的,不同层级之间会处于矛盾冲突的状态.第二,一维的社会分层尺度.马克思对个人行动,个人意识深层的探究最后都落足于个人所拥有的物质财富的多少上来. 在马克思看来,个人物质财富的拥有量,即生产资料占有量的多少就直接决定着社会分层的位置.”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产生正是由于对生产资料是否”占有”的使然,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这两个概念则是马克思政治理论的核心概念.第三,动态的社会分层.马克思对社会的分析是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生产关系的变化开始的,这种生产关系的变化直接导致了社会分层的变化,因此,马克思从一开始就采用了一种带有历史性的动态的观察角度来论述”阶级”的产生与发展,所以,马克思眼中的”阶级”是伴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三)理论的贡献与不足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适应了当时时代的需要,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发展的进程,也在一个时期内证实了马克思分层理论在指导社会实践上的前瞻性与正确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克思所使用的分层理论也显示出了它的不足之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认为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是划分阶级的决定性因素,他这一经济决定论思想使得阶级问题和社会分层现象显得过于简单化和片面化.二是他只采取了一种宏观的观察方向,无法解释微观的社会运动,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将只剩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的论断太过武断了,也没有考虑中间阶级的问题.三是他过于强调对社会的批判,而没有考虑建设的问题,这使那些在马克思理论指导下成功获得革命果实的共产党人经常会陷入一种极左的思维中,将矛盾不断的激化,从而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一)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基础人文主义者强调社会科学理论或解释的目的,认为好的理论或解释的标准是对人的行为和语言的意图和意义的深刻理解. 鉴于人文主义这一特点,韦伯建立了他的理解社会学,在这个基础上来对社会行动作出多元化,解释性的理解和因果性的说明. 所以,尽管韦伯同样对社会不平等现象十分关注,但他没有将自己思考的重点放在寻找产生这种不平等的最深层的原因上,并像马克思一样试图去消灭这种不平等现象.相对而言,韦伯更倾向于从不平等现象本身来着手,进一步来理解不平等,对不平等现象进行一些简单的归类.(二)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特征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与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有着很大区别的,韦伯更倾向于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个体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总的来说,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有如下特点:第一,多元化的分层标准.同马克思一样,韦伯也承认物质因素在社会分层中的重要作用,但除了阶级的划分之外,还有地位与党派的划分.而即使是阶级内部,也存在进一步分化的可139◆政法论坛{I}lJ占缸金/20ll?l0(上)和消费过程,但自始至终都是以社会生产关系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他看来,人们在社会阶层中的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是在社会生产上所处的地位的不同而造成的.韦伯主要是从市场竞争关系上切入分析社会分层的,韦伯陈述了三种社会共同体:即阶级,身份群体和政党.之所以考虑这三个方面是源于它们可以拥有者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占据优势. 在三种共同体中,韦伯不是很看重阶级共同体的社会互动意义, 认为阶级形成共同行动的可能性不大.而政党作为共同体是韦伯的视角,他认为党派是通过建立一种理性的制度,并且执行这种制度,而形成的共同体.但是它的影响范围必定窄小,只是对那些进入政党派别的人有作用.(二)两种理论的分层标准不同经济面的生产关系是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基础,他的分层理论是一维的分层理论,即以物质基础为标准来对社会进行分层.韦伯采取的是一种多元分层理论,即以权利,声望和财富对社会进行划分,他认为这三个标准是相互独立又互相影响的.(三)两种理论对社会分层的态度不同马克思的批判思想导致他对社会分化是持负面态度的,他只强调了层与层之间的冲突,忽略了由于分工不同而带来的合作关系,而直接以矛盾冲突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他认为社会分化主要就是纵向的分层而忽略了横向的分工,因此,他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起来革命才能够终结这种不断两极分化的趋势.韦伯对社会分化的态度都基本上保持中立,他认为社会各层次之间的矛盾实际是一种市场竞争关系,但由于市场竞争群体背景的多元化,所以彼此之间的矛盾也会在相当程度上抵消掉,所以他认为,社会结构框架大体上一直是稳定的.韦伯认为社会分化是社会整体日趋理性化的结果,因之,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四)两种理论对社会分层的结果的预测不同马克思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的队伍将会不断扩大,中间阶层将会不断落到无产阶级队伍中来,最后中间阶层将会消失,最后变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阵营,革命性的阶级冲突必将爆发,无产阶级将起来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建立一个新的社会.韦伯对社会分层采取的一种静态的视角,他认为社会的分层是必然的,社会总会形成一个以中产阶级围住的社会立体结构.四,总结由于站在不同的立场和采用不同的视角来观察社会分层问题,马克思和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差异便在所难免.但他们还是不约而同关注到了相同的问题,比如:社会中的个体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级;不同的层级有明显的高下之别等等.由于人类社会始终处于一种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环境,提出分层理论的社会学家本身无法做到在价值评判上的绝对客观,所以社会分层理论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绝对统一.能.韦伯认为,”根据一方面是占有财产可以用于获利的方式,另一方面是必须在市场上提供劳动效益的方式,阶级状况可以进一步分化~.第二,以市场作为观察社会分层的切入点.虽然在韦伯眼中,阶级是”共同享有某种具有特殊影响的生活机会状况的人, 但是,这种机会状况何以成为可能?韦伯则认为,这种机会状况是”通过拥有商品和收入状况方面的经济利益来表现的~,又是“在商品和劳动力市场条件下来表现的.”.可以看出,韦伯强调, 只有在市场的条件下才能形成阶级.第三,共同的阶级状况不一定会导致共同的阶级意识或阶级行为.韦伯认为哪些集团确立了一种与其他集团敌对的共同利益意识,这是一个具体的经验问题,不具有历史必然性.类意识的产生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一个社会当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状况,具有阶级意识的集团的出现,仅仅从社会客观经济结构中是无法推导出来的.受不同生活命运限制的各阶层的存在,并不一定导致阶级行动.第四,客观中立态度和近乎静态的立场.韦伯很少谈到阶层的发展和变化趋势,虽然他也谈到了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中, 由于取消了生产资料所有权使阶级不再存在,但是这种倾向并不是必然出现的.韦伯在其他的着作中谈到社会向理性化发展的趋势,但这一发展与他的分层理论无关.他并不关注阶层的发展倾向,也不对社会未来发展进行预测,他只是给出了一种阶层划分的方法,因此,他对层级的观察采取了一种近乎静态的立场. (三)理论的贡献与不足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虽然不像马克思的阶级分析理论那样系统,连续和完整,但他对于不平等问题和社会冲突等问题的分析论述,对现代社会分层研究者更具有启发性,他比马克思更准确地预见和把握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分层体系的特征.但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同样也不是完美无缺的,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的分层指标各自成体系,很难相互间进行比较;二是他倾向于从微观的方面来观察社会分层的现象,很少考虑到造成这种现象的宏观社会结构,当然这也是与他的人文主义取向有关的.三,马克思与韦伯社会分层思想的比较虽然社会分层理论在马克思与韦伯各自的理论体系中占据的地位不同,但是他们的理论却是古典时期社会分层理论的两个主要流派.马克思与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分别带着批判主义和人文主义色彩,在关注主体,分层标准,分层态度,结果预测等方面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如表1所示).表l马克思与韦伯社会分层思想的比较马克思韦伯出发点批判主义人文主义关注主体阶级共同体(生产关系)阶级,身份群体,政党(市场竞争关系)分层标准生产资料权利,声望和财富分层态度负面中立[结果预测两极对立,冲突爆发静态的视角(一)两种分层理论关注的主体不同.马克思主要是从生产关系上切入社会分析社会分层的,他强调的是阶级共同体.虽然马克思也谈到了资本之间的分配,交换140注释:①【德】马克斯?韦伯着.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I钾7248.②⑤④(美】戴维?格伦斯基着.马戎,李培林译.社会分层(第二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09.。
马克思与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分层理论
(一)关于阶级形成的思想
马克思认为阶级形成有两个阶级,即自在阶级(class in itself) 与自为阶级(class for itself)。
前者指具有相同经济结构情境者,后者指意识到自己的经济情境的阶级。
所以,马克思的观点是,阶级的形成有两个阶级,有了共同的经济地位和利害关系只是第一阶段,有了真实的社会互动、社会行动和政治组织以后才是第二个阶段。
(三)关于阶级划分标准的思想
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是划分阶级的决定性因素。
马克思认为,在某一种特定的生产方式中,只存在两个主导的阶级,一个阶级是由生产者组成的,他们是被阶级阶级,另一个是由剥削生产者的剩余价值的人组成的,他们是统治阶级。
(二)关于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必然形成重大社会冲突的思想
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由于其内在的矛盾,必然会产生重大的社会冲突,最终导致革命的发生。
二、新马克思主义的分层理论
(一)达伦多夫的社会分层理论
1.达伦多夫是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2.他对“权力”与“权威”进行定义,并阐述“权力”(power)与“权威”(authority)的关系:权威就是合法的权力。
3.强制型协作团体
4.对于冲突的调节;主张对社会冲突采用“调节”(regulation)的方式。
(二)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
沃勒斯坦把全世界分成三种区域:核心区域边缘区域、半边缘区域。
这三个区域形成了一个三元的世界分工体系。
并提出“核心——边缘”理论和“周期韵律”。
马克思分层体系
马克思分层体系
马克思的分层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等。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是关于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入研究。
3.科学社会主义:这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科学,它分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等。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这三部分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为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又为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实证的支持和依据。
科学社会主义则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目标,即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马克思的相关书籍。
那下面呢我们再讲社会分层理论的最新的发展。我们仍然是
第二章社会分层理论第四节社会分层理论的发展新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那下面呢我们再讲社会分层理论的最新的发展。
我们仍然是沿着两条线,一条是马克思主义的这条线索,一条是韦伯的线索。
那么马克思主义呢,在最近这些年的发展。
我们把它统称说是新马克思主义的分层理论,就是涉及到社会分层的这种解释方面,我们叫做新马克思主义的分层理论。
新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之所以出现,是和当代的这样一个社会背景紧密关联的。
我们知道马克思关于社会分层的理论是预言,这个社会一定会发生社会革命对吧,无产阶级要来推翻那么资产阶级的政权,要来颠覆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社会,从而最终呢以消灭阶级社会。
但是我们后来看到,在马克思之后的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这样一个大的危机,这样一个大的革命并没有发生。
那么无产阶级的战斗性,有没有像马克思所预言的那样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具有战斗性。
比如说我们现在在欧洲大陆,在英国、在美国,我们看到好像工人阶级,我们过去说的被我们称作是工人阶级的这批人,好像非常满足于社会现状,满足于这个资本主义的这个生产体制,不是经常对它提出构成一个致命性的挑战,尤其是这个当代中产阶级的这样一个兴起,被我们称作中产阶级这一批人,如果按照马克思的理论,大部分是属于工人阶级。
可是慢慢的他们不认同自己是工人阶级,不把自己看作是工人阶级,而认为自己是一个中间阶层,是一个中产阶级,那么在政治态度上都趋于保守。
所以马克思讲到的这个资本主义的危机,这个无产阶级的革命,并没有如约而至。
那么在这种背景之下,为了应对这个变化的这个社会形势。
一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传统训练中,成长起来的这些社会理论家,社会学家发展出了,发展出了各种新的解释。
我们把它统称作是新马克思主义的分层理论。
那么新马克思主义的分层理论的代表人物啊,这个领军人物是美国的埃里克·赖特。
新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它作出的一些新的调整,对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分层理论或者说它新的进展有以下几个方面。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比较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比较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比较引言:社会分层理论是研究人类社会结构和等级体系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对于理解社会发展、不平等和阶级冲突等重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是现代社会分层理论的重要代表,这三位学者都对社会分层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理论构建。
本文将对这三位学者的社会分层理论进行比较,探讨其理论观点、方法和贡献。
一、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马克思主义是现代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分层理论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贡献。
马克思认为,社会分层是基于生产关系的不平等和剥削现象形成的,主要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为核心观点。
1. 阶级与阶级斗争马克思将社会划分为两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他认为,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驱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处于被剥削和压迫的地位,而资产阶级则掌握着生产资料和社会资源的主导权。
2. 剩余价值和重新分配马克思强调剩余价值的概念,即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与被雇佣者实际工资之间的差额。
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者通过剩余价值的实现来获取利润,这种利益分配的不公平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分层。
3. 吃苦与阶级意识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只有通过组织和斗争才能夺取阶级解放,实现社会主义。
他倡导无产阶级发展阶级意识,并通过阶级斗争最终实现解放。
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注重多个因素的综合考虑,提出了“三层面分析法”,即财产、权力和社会地位三个维度。
1. 财产韦伯认为,财富是社会分层的重要因素,财产的掌握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力。
他将财产分为实物财产和可供支出的资金财产,认为财产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
2. 权力权力意味着一个人能够通过影响他人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韦伯将权力划分为三种类型:传统权威、合法权威和魅力权威。
他认为,权力的不同形式和分布也决定了社会中的不平等和分层现象。
3. 社会地位社会地位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上被认可和尊重的程度。
马克思主义阶级观与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阶级观与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较2015马克思主义阶级观与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较李海涛*【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与韦伯社会分层理论为社会层级研究提供了两种不同分析范式。
它们在理论性质、分层标准和意义背景上都存在诸多不同,并且具有不同的理论解释⼒和判断⼒。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在从动态⽅⾯解释⼤型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上具有优势,⽽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在解释静态的社会分层格局和个体地位⽅⾯显得更胜⼀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阶级观韦伯社会分层理论⽐较政治学⼈是社会和政治活动的主体。
在⼀个共同体中,不同的⼈由于掌握资源的不同⽽居于不同的层级,对资源标准的确定以及对社会层级的划分向来是政治社会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之⼀。
就理论形态来说,在对社会分层这⼀领域进⾏研究的各种理论中,马克思和韦伯的研究具有标识性意义,他们的基本范式和核⼼观点之间具有某些相似的成分,同时也存在许多重要的分歧,这些分歧造成了后来各种“阶级分析”和“社会分层研究”的分野。
按照《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的说法,两位⼤师有关分层的理论构成这⼀领域研究中的两个极点,“可以设想各种阶级理论是沿着⼀*李海涛,国防⼤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硕⼠⽣导师。
条连续线排列的。
这⼀连线的两极完全可以视为由马克思和韦伯的经典理论分别占据”①。
⼀马克思主义阶级观阶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如同商品这⼀概念包含⼈类经济活动的核⼼内容⼀样,阶级这⼀概念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中也包含⼈类政治活动的核⼼内容。
阶级、阶级差别和阶级对抗⾸先是⼀种社会经济现象,是特定的⽣产⽅式以及由此决定的物质关系的体现,⽽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对⼈类政治⽣活的研究不能脱离对经济⽣活的研究,从经济社会的深层本质来透视政治是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研究的重要贡献。
可以说,在经济与政治之间建⽴联系的基本概念就是阶级。
1.阶级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阶级是⼀个历史的范畴,相对于⼈类的⽣存⽽⾔,阶级的存在不过是⼀个短暂的现象。
社会分层理论
社会分层理论一、经典的社会分层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人文社会科学和社会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持久的影响。
在马克思以前,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等已经发现现代社会的阶级存在和阶级间的斗争。
但只有马克思才揭示了阶级产生的真正根源和阶级的本质,才建立了科学的阶级、阶层分析方法。
1.社会分工是阶级产生和演变的基础。
阶级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社会范畴。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在人类出现“真实的”和“凝固了的”①分工,即“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离”②时就存在了。
马克思在《孟德斯鸠第五十六》一文中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有劳动分工,因此也就有阶级,其中一个阶级占有全部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另一个阶级只有出卖自己的劳动才能生存,而出卖劳动也只有当购买劳动能使雇主阶级发财时才有可能”。
③社会分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随之出现剩余产品的不平等分配,伴生了私有制,也就产生了阶级。
2.生产资料和劳动的占有关系是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准。
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的最重要贡献就是将阶级的存在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即所有制联系起来,从生产过程中工人与资本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来揭示阶级的本质。
在私有制社会里,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或劳动决定着人们的阶级归属。
在这个意义上说,生产资料或劳动的占有关系掩盖了社会分工的原生基础地位,成为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准。
3.共同的生活方式、阶级利益和教育程度是划分阶级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在分析中世纪法国农民的状况时说:“既然数百万家庭的经济条件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与其他阶级的生活方式,阶级利益和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并互相敌对,所以他们就形成一个阶级”。
④马克思虽然反复论证在阶级产生、形成中经济因素的决定性作用,但同时也充分认识到如政治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避免了片面性。
4.阶级的划分并不排除社会分层的方法。
第一,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在发生阶级分化的同时,还存在阶层分化的现象。
浅析韦伯与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
浅析韦伯与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摘要】本文将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浅析韦伯与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
在将对韦伯与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进行简要介绍。
正文部分将分别探讨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以及两者的异同点比较、应用和影响。
在将总结韦伯与马克思社会分层理论的现实意义,并探讨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韦伯与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并探讨其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关键词】韦伯、马克思、社会分层理论、异同点比较、应用、影响、现实意义、进一步研究、总结。
1. 引言1.1 韦伯与马克思社会分层理论简介韦伯与马克思是两位重要的社会学家,他们对社会分层理论都有着独特的见解。
韦伯强调了社会的多元性,认为社会分层是由多种不同的因素组成的,如权力、财富、社会地位等。
他提出了三种主要的社会阶层:贵族阶层、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而马克思则着重于社会的经济结构,认为社会的分层主要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即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他强调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并预言了无产阶级最终会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尽管韦伯和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它们都对我们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韦伯与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社会政策的制定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
在当今世界,社会分层问题依然严峻,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和借鉴这两位社会学家的思想,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和发展路径。
2. 正文2.1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包括三大类:财产阶级、身份阶级和政治权力阶级。
财产阶级是指那些依靠财富和资产积累而形成的社会上层阶级,他们通常享有较高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身份阶级是指那些通过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而形成的阶级,包括行业、职业、教育等因素。
政治权力阶级是指那些通过政治力量和权力手段控制社会资源和生产关系的阶级。
韦伯认为,社会分层是由不同的社会资源、权力和地位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