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成因及现代启示

合集下载

美国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振兴

美国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振兴

美国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振兴美国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振兴引言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

该危机导致了大量的失业、贫困和社会不稳定。

在这个困难的时期,弗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政策来振兴经济。

罗斯福新政包括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就业计划和社会保障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探讨大萧条的原因、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重要措施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大萧条的原因大萧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股市崩盘、过度借贷、农业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等。

1.股市崩盘1929年的股市崩盘被认为是大萧条的导火索。

在20世纪20年代,由于投机行为和融资困难,美国股市出现了一波疯狂的繁荣。

然而,这种炒作造成了股市的泡沫。

当泡沫破灭时,许多投资者破产,经济活动迅速下降。

2.过度借贷在20世纪20年代,很多美国人迅速发财,并开始大量购买股票和进口商品。

为了支持这种消费行为,许多人借贷购买。

然而,当经济开始疲软时,这些借款变得难以偿还,导致了大规模的债务危机。

3.农业危机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农业遭遇了严重的危机。

农产品价格暴跌,导致很多农民破产。

同时,农村地区的技术进步使得农业工人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

这导致了大量农民失业,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衰退。

4.贸易保护主义在大萧条期间,许多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限制进口。

这导致了国际贸易的下降,进一步衰退了世界经济。

二、大萧条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大萧条对美国经济造成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主要表现在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和社会不稳定。

1.经济衰退1929年股市崩盘后,美国的经济活动陷入了停滞。

许多公司破产,银行倒闭,经济产出急剧下降。

193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了约30%,经济陷入了衰退。

2.失业率上升大萧条导致了大量的失业。

自1929年至1933年,失业率从3.2%上升至25%,造成了数百万人失去工作。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世纪三⼗年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世纪三⼗年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摘要:30年代⼤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空前严重的危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产的恢复和发展与世界市场相对缩⼩、世界贸易增长有限的⽭盾是酿成30年代⼤危机的重要动因。

美国在危机前以及危机到来时的不合理政策以及美苏之间的关系也是重要的原因。

关键字:⼤危机;全球化;多边⾃由贸易体系;经济民族主义;⾦本位;;⾃由放任;经济政治不平衡发展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经济繁荣(被称为柯⽴芝繁荣)。

1929年,经济危机⾸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危机.。

1929年10⽉24⽇,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地跌落,这⼀天成为可怕的“⿊⾊星期四”,并触发了美国经济危机。

之后⼤批银⾏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产锐减;失业⼈数激增,⼈民⽣活⽔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很多⼈濒临破产。

⼏⼗年来,国内外经济学家对30年代⼤危机爆发的原因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①施⽪特沃夫认为是投资过度,②凯恩斯认为危机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

③与此同时,罗宾斯认为危机之发⽣是由于⼯⼈的⼯资过⾼⽽使产业家⽆利可图所致。

④加尔布雷斯认为⽣产⼒的提⾼与消费⽔准的提⾼太不相称是⼤危机的主要原因。

⑤斯⽂尼尔森认为⼤危机是经济结构不稳定的结果。

⑥汉森较为明智地看到⼤危机是经济长期停滞的结果。

⑦罗斯巴德则别出⼼裁地指出,⼤危机是由于政府对经济的⼲预所引起。

⑧弗雷德曼认定政府货币政策的失误导致了⼤危机。

⑨萨缪尔森则指出,⼤危机不过是⼀系列历史的偶然事件的结果,当然还有马克思主义学派的观点:社会化⼤⽣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盾。

下⾯就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加以简单介绍。

1、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景⽓循环,它是指经济运⾏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就业、⼯资和物价等主要经济衡量指标的总体⽔平波动。

美国百年来的经济衰退与复苏

美国百年来的经济衰退与复苏

美国百年来的经济衰退与复苏一、介绍美国百年来的经济衰退与复苏美国经济的衰退和复苏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大章节。

从20世纪初到现在,美国经历了多次经济危机,但也不断重振,走向复苏。

这些危机和复苏,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美国的经济危机1、1929年的经济危机1929年的经济危机也被称为大萧条,其特点是失业率高、民生破碎、生产下降、信贷紧缩、股市崩盘等多方面的表现。

这一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而原因则是股市投资泡沫的破裂、追求高利润的商人们胆大妄为、以及政府之前践行保护主义政策等。

2、1970年代的经济危机197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经济衰退的十分复杂的时期。

其特点是物价高涨、就业率下降、通货膨胀严重、国有化和大规模破产等。

这其中,导致这一系列经济问题的原因则是眼高手低的宏观调节政策导致了通货膨胀。

3、2008年的经济危机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美国最近一次经济危机,其特点是全球信贷紧缩、股市暴跌、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银行破产等。

导致这一次经济危机的原因则是2000年至2007年美国低利率政策、美国债券抵押贷款、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等。

三、美国的经济复苏1、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复苏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复苏的重点是紧缩和财政政策的扶贫,采取紧缩政策以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同时,还增加了公共工程和人民的工资,扩大了国家消费的规模,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复苏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复苏的重点是减税和放松监管政策,使商业活动得到扩大,为投资和增加就业提供了刺激。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21世纪的经济复苏21世纪的经济复苏的重点是扶持产业和中小企业,并推动科技创新和Open Innovation,加快美国股市和金融行业的发展,推动美国企业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此外,还采取了货币和财政政策调节,提高了公共支出,增加了就业机会,扩大了国内消费市场等。

美国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美国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美国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全球经济遭遇了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被称为“大萧条”。

而在这场危机中,美国是最严重受影响的国家之一。

随着经济的崩溃,失业率飙升,数以百万计的人陷入了痛苦和困境。

为了应对这场危机,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推出了一系列被称为“罗斯福新政”的政策,试图重振经济并带领美国走出困境。

一、大萧条的起因和影响1. 股市崩盘:“大萧条”的导火索是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

这次崩盘导致股票价格急剧下跌,投资者大批抛售股票,进而引发连锁反应,造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崩溃。

2. 失业率飙升:在大萧条期间,失业率激增至25%,许多人失去了工作。

工厂倒闭,银行破产,劳动者生活条件恶化,无法维持自己的生计。

3. 市场需求下降:大萧条导致了市场需求的大幅下降,企业生产无法销售,产能过剩,进一步恶化了经济状况。

二、罗斯福新政的出台1. 银行改革:面对银行破产潮,罗斯福推出了银行改革政策。

该政策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加强监管和管理,提振了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使得人们重新将钱存入银行。

2. 公共工程计划: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罗斯福采取了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如建设公路、大坝和桥梁等。

这些计划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还促进了国内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发展。

3. 农业调整法案:针对农业危机,罗斯福推出了农业调整法案。

该计划通过减少农产品的供应,提高价格,并向农民提供贷款和补贴,帮助农民渡过经济困境。

4. 社会保障体系:为了保障民众的福利和生活质量,罗斯福推出了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老年人福利等。

这些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关键支持,减轻了他们在经济困难中的压力。

三、罗斯福新政的效果1. 经济复苏:罗斯福新政确实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

通过公共工程计划和农业调整法案,就业率有所回升,经济开始逐渐走出衰退。

2. 社会变革:罗斯福新政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变革,也推动了社会和政治的变化。

近代世界的大萧条与经济危机

近代世界的大萧条与经济危机

近代世界的大萧条与经济危机近代世界的大萧条是20世纪30年代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萧条的原因、影响以及对经济学和政策的启示。

一、大萧条的原因大萧条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

在此之前,美国经济经历了一段繁荣期,股市投机热潮带动了股票价格的飙升。

然而,这种繁荣是建立在虚假的基础上,许多投资者借贷购买股票,形成了泡沫经济。

当股市崩盘时,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导致股票价格暴跌,投资者陷入巨大的债务危机。

此外,大萧条还受到了国际贸易的冲击。

1929年股市崩盘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其它国家也受到了波及。

由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各国纷纷采取贸易限制措施,进一步削弱了全球经济。

二、大萧条的影响大萧条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许多国家陷入了经济衰退。

失业率飙升,工业产出下降,许多企业倒闭。

人们生活水平下降,贫困和社会不安加剧。

在经济学领域,大萧条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自我调节能够维持经济稳定,但大萧条的发生打破了这种观点。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以促进就业和稳定。

政策层面上,大萧条促使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经济危机。

例如,美国实施了“新政策”,通过公共工程项目和社会保障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国际社会也加强了经济合作,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来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三、大萧条给我们的启示大萧条的教训是经济危机的根源往往是由于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和经济结构的脆弱性。

在经济繁荣时期,应该警惕金融泡沫的出现,并采取措施加强监管。

此外,应该加强经济结构的调整,减少对某些行业的过度依赖,以提高经济的韧性。

另外,大萧条也告诉我们国际合作是应对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

各国应加强经济合作,避免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共同维护全球经济的稳定。

总之,大萧条是近代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大萧条时代的全球经济与社会影响

大萧条时代的全球经济与社会影响

大萧条时代的全球经济与社会影响在20世纪30年代,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被称为大萧条。

这场危机的开始可以追溯到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从而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

大萧条时代对于全球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其影响的主要方面。

一、全球经济受到的影响1. 经济衰退:大萧条时期,全球经济衰退严重,许多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急剧下降。

许多银行和企业破产,失业率飙升。

人们的购买力下降,消费减少,投资也大幅减少。

这种经济衰退持续了很长时间,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2. 国际贸易下滑:大萧条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大幅下降。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纷纷采取贸易壁垒和关税措施,限制进口。

这导致了全球贸易量的锐减,国际贸易体系受到挑战,进一步使世界经济陷入困境。

3. 货币问题:在大萧条时期,许多国家的货币价值大幅下跌,通货膨胀严重。

比如,美国的金本位制度瓦解,导致美元贬值。

其它国家的货币也受到波及,引发了财政和货币危机。

二、全球社会受到的影响1. 失业问题:大萧条时期,全球范围内的失业率飙升。

大量的企业倒闭或者削减产能,导致工人失去工作。

失业率上升带来了贫困和社会不稳定,扩大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

2. 社会动荡:大萧条时期,社会不满情绪高涨,人们对政府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

这导致了社会抗议和政治动荡的增加,尤其是在一些经济相对薄弱的国家。

一些极端主义思潮也得以抬头,对社会稳定形成了威胁。

3. 福利改革:大萧条使许多国家加强了对弱势群体的福利保障。

在面对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的同时,政府也开始推出一系列的福利改革,提供失业救济、社会保障等福利措施,以减轻人民的负担。

三、大萧条对全球的长期影响1. 变革经济体系:大萧条加速了许多国家的经济体系转型。

在危机之后,一些国家开始采取新的经济政策,加强政府的调控作用,实施经济计划,以稳定经济和社会。

2.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大萧条暴露了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并促使各国对国际金融机构进行改革。

大萧条的原理

大萧条的原理

大萧条的原理大萧条,即经济大衰退,是指上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它起源于美国的股市崩盘,随后迅速蔓延到其他国家,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

大萧条的原理包括金融危机、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循环、供需失衡以及政府政策的反应等多个方面。

首先,大萧条的原因之一是金融危机。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经济繁荣的时期,不少人借贷购买股票。

然而,由于许多股票被高估,以及借贷买股票的过度炒作,股市泡沫越来越大。

当投资者开始抛售股票时,市场信心迅速崩溃,导致了1929年的股市崩盘,标志着全球性大萧条的开始。

其次,大萧条是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循环的体现。

在繁荣期,投资活动和消费水平都持续增长,经济景气。

这会导致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扩大生产,促进就业增加,进而增加了消费和投资。

然而,繁荣时期也伴随着通货膨胀、过度借贷和产能过剩等问题。

当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触发经济衰退。

在大萧条中,由于股市崩盘引发了信用紧缩和投资下降,全球经济陷入了衰退。

第三,大萧条的原因之一是供需失衡。

在繁荣期,生产能力不断扩大,而消费需求有限。

这导致了企业生产过剩,无法销售所有产品。

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滑,造成了更多公司倒闭和失业。

最后,大萧条中政府政策的反应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许多国家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产业。

然而,这种政策限制了国际贸易,导致全球市场进一步萎缩。

同时,政府未能及时制定有效的经济刺激政策,导致经济衰退持续了很长时间。

综上所述,大萧条的原理涉及金融危机、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循环、供需失衡以及政府政策的反应等多个方面。

大萧条不仅对当时的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后世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原理,并从中吸取教训,以期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避免类似的危机发生。

美国大萧条发经济危机与社会动荡的挑战

美国大萧条发经济危机与社会动荡的挑战

美国大萧条发经济危机与社会动荡的挑战美国大萧条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危机不仅给美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衰退,还引发了社会动荡和政治挑战。

本文将探讨美国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并分析其对当时和未来的影响。

一、经济危机的形成1.1 股市崩盘美国大萧条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29年10月的股市崩盘。

当时,股市投机泡沫破裂,股票价格急剧下跌,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市场恐慌情绪迅速蔓延。

1.2 银行业崩溃股市崩盘引发了银行业的崩溃。

由于大量投资者抛售股票,银行的储蓄存款流失严重,导致很多银行破产或无法偿还债务。

银行业危机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经济的衰退。

1.3 失业率上升银行业崩溃和经济衰退导致大量企业倒闭或者裁员,失业率直线上升。

这使得更多人无法支付贷款和房屋抵押,加剧了经济危机的蔓延。

二、社会动荡的爆发2.1 经济不平等的加剧大萧条期间,经济不平等问题愈发凸显。

富人趁着股市繁荣时期大量投资,而普通民众则借贷购买股票,结果一夜之间陷入贫困。

这种不公平的贫富差距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动荡。

2.2 农业危机大萧条时期,美国农业遭受了严重打击。

农产品价格暴跌,农民生活陷入困境。

为了争取权益,农民举行了多次抗议活动和示威,社会秩序不断受到冲击。

2.3 劳工抗议失业率攀升导致劳工生活困难,工资待遇低下,劳工权益遭到侵害。

劳工们纷纷组织抗议活动,争取更好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

这些抗议活动给政府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三、挑战和影响3.1 政治挑战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对政治局势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都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和选民的不满情绪。

政府经济政策的采取成为政治辩论的焦点。

3.2 社会改革的推动美国大萧条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社会改革的推动。

政府加大了对失业者和贫困人口的援助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

此外,工会运动的兴起以及民众的抗议行动也推动了劳工权益的保护和社会制度的改革。

美国经济危机影响、成因及启示

美国经济危机影响、成因及启示

一、美国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一)美国政府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为危机埋下了伏笔在上世纪3“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美国内需萎靡不振,罗斯福新政的决策之一就是设立房利美,为国民提供住房融资,帮助民众购买房屋,刺激内需。

美国又设立房地美,规模与房利美相当。

“两房”虽是私人持股的企业,但却享有政府隐性担保的特权,因而其发行的债券与美国国债有同样的评级。

从上世纪末期开始,在货币政策宽松、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加快的情况下,“两房”的隐性担保规模迅速膨胀,其直接持有和担保的按揭贷款和以按揭贷款作抵押的证券由74”“亿美元爆炸式地增长到419万亿美元。

在迅速发展业务的过程中,“两房”忽视了资产质量,这就成为次贷危机爆发的“温床”原因。

(二)金融衍生品的“滥用”,拉长了金融交易链条,助长了投机”两房“通过购买商业银行和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通过资产证券化将其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而投资银行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术,再将其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

在这个过程中,最初一元钱的贷款可以被放大为几元、甚至十几元的金融衍生产品,从而加长了金融交易的链条,最终以至于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这就进一步助长了短期投机行为的发生。

但投机只是表象,贪婪才是本质。

(三)美国货币政策推波助澜为了应对网络泡沫破灭,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该利率从61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而且在1%的水平停留了一年之久。

低利率促使美国民众将储蓄拿去投资资产、银行过多发放贷款,这直接促成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持续膨胀。

而且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还“诱使”市场形成一种预期:只要市场低迷,政府一定会救市,因而整个华尔街弥漫着投机气息。

然而,当货币政策连续收紧时,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低信用阶层的违约率首先上升,由此引发的违约狂潮开始席卷一切赚钱心切、雄心勃勃的金融机构。

二、经济危机的影响主要负面影响在我国的外贸出口及金融领域,但从另一个角度,无论是宏观经济面还是中小企业发展,此次危机又可能是一次巨大的机遇)))逼迫我国出口结构进行升级,这就需要宏观决策层给我国中小企业还有大型出口商提供缓冲的时机。

大萧条读后感

大萧条读后感

大萧条读后感
《大萧条》是美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所著的一本关于20 世纪30 年代经济大萧条的著作。

以下是一些关于《大萧条》的读后感:
1. 深入了解大萧条的起因和影响:《大萧条》详细描述了20 世纪30 年代经济大萧条的起因、发展和影响,让读者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对历史背景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今经济形势的演变和发展。

2. 经济政策的重要性:书中强调了经济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大萧条期间,政府的错误决策和不作为加剧了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

这提醒我们,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对于避免经济危机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3. 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大萧条期间,各国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导致全球贸易大幅萎缩,加剧了经济危机的传播和恶化。

这表明在面对全球性经济危机时,国际合作和开放的贸易政策对于缓解危机、促进共同发展至关重要。

4. 个人应对危机的启示:《大萧条》还为个人应对经济危机提供了一些启示。

书中描述了许多普通人在大萧条期间的艰难生活,以及他们
如何通过节约、创业和互相支持来应对困境。

这些故事提醒我们,在面对经济危机时,个人应该保持乐观、积极应对,并寻求合适的应对策略。

总的来说,《大萧条》是一本深入研究经济大萧条历史的重要著作,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今的经济形势和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美国大萧条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与反思

美国大萧条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与反思

美国大萧条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与反思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即美国大萧条。

这场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反思。

本文将探讨美国大萧条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人们从中所得到的反思。

一、美国大萧条的起因美国大萧条起因于1929年10月的华尔街股市崩盘,这次崩盘导致了全球经济体系的崩溃。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造成大萧条的主要原因包括股市过度繁荣、农业危机以及金融政策失误等。

当时,美国的经济过热,股市估值超高,许多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最终引发了股市的崩盘。

随后,农业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衰退。

失业率激增,银行倒闭,企业倒闭,导致经济活动陷入停滞。

二、美国大萧条对全球经济的影响1. 全球贸易的大幅下滑美国大萧条使全球贸易大幅下滑。

当时,美国是全球经济的中心,其经济衰退直接导致了全球贸易的大幅减少。

购买力下降,需求下降,各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了严重的压缩,许多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衰退。

2. 金融体系的崩溃与调整美国大萧条也引发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崩溃与调整。

随着美国银行倒闭,全球金融市场陷入混乱,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

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以维护全球金融秩序。

此外,各国纷纷采取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部冲击。

3. 社会问题的加剧与政策改革美国大萧条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失业率飙升、民众的生活困境等。

这促使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改革,包括加大对就业的扶持、增加社会救济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以应对经济衰退所带来的社会压力。

三、对美国大萧条的反思1. 警惕金融市场的风险美国大萧条表明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并引起了人们的反思。

许多国家在这次危机后加强了金融监管,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金融风险的积累,以避免类似的经济危机再次发生。

2. 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与治理美国大萧条促使各国加强了经济合作与治理。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机构,加强了全球经济体系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30年代大萧条的原因

30年代大萧条的原因

30年代大萧条的原因
30年代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其中主要的几个原因:
1.股市崩盘:1929年10月24日,股票市场发生了一系列崩盘,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导致许多投资者破产。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恐慌,加速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2.信贷泡沫:在20年代初期,美国银行业扩张迅速,信贷泡沫形成。

大量人们借贷购买股票和房产,银行过度放贷。

当股市崩盘后,许多人无法偿还贷款,导致银行破产,信贷体系崩溃。

3.农业危机:20年代初,农业部门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导致了农业领域的经济衰退。

此外,20年代中期,干旱和风暴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农作物收成,加剧了农业危机。

4.保护主义政策:在大萧条期间,国际贸易急剧下降,各国纷纷采取保护主义政策,加重了全球经济萎缩的程度。

5.金本位制度:大萧条时期,美国仍然坚持金本位制度,货币供应受限,导致货币紧缩,进一步削弱了经济复苏的可能性。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30年代大萧条的爆发,并对全球范围内
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大萧条引发全球经济危机

美国大萧条引发全球经济危机

美国大萧条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在 20 世纪 30 年代,一场被称为“大萧条”的经济灾难席卷了美国,并迅速蔓延至全球,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这场危机的影响深远而广泛,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也重塑了世界经济的格局。

大萧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美国 20 世纪 20 年代的经济繁荣。

当时,美国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的时期,工业生产大幅增长,消费市场繁荣,股票市场也一路飙升。

然而,这种繁荣的背后隐藏着许多问题。

首先,农业长期处于困境。

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民的收入减少,农村市场萎缩。

这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活,也对相关产业产生了连锁反应。

其次,工业生产存在着不平衡。

一些新兴工业发展迅速,但传统工业却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

同时,工业的扩张过度依赖信贷,企业债务水平不断攀升。

再者,股票市场的过度投机成为了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

在狂热的投资氛围中,许多人盲目跟风,股价被严重高估,与企业的实际价值相背离。

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股市突然暴跌,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随后,股市持续下跌,引发了金融市场的恐慌。

银行纷纷倒闭,企业破产,失业率急剧上升。

美国大萧条之所以能够引发全球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美国在当时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贸易和金融与世界各国紧密相连。

在贸易方面,美国的经济衰退导致其进口需求大幅减少。

其他国家的出口受到严重冲击,尤其是那些依赖对美出口的国家。

许多国家的出口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经济陷入困境。

金融领域的联系更是紧密。

美国的银行倒闭引发了全球性的信用危机,国际资金流动受阻。

各国货币纷纷贬值,以试图保护本国经济,但这反而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阻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

大萧条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

在欧洲,许多国家的工业生产大幅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

德国、英国等国家的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衰退。

在亚洲,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困境,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试图通过侵略扩张来获取资源和市场,给亚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美国大萧条与经济危机的原因与影响

美国大萧条与经济危机的原因与影响

美国大萧条与经济危机的原因与影响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然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些严重的经济危机,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美国大萧条。

美国大萧条是指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危机期间,美国经济陷入萧条,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美国大萧条的原因以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市场崩溃和金融危机美国大萧条的根本原因是股票市场的崩溃。

1929年10月,股票市场崩盘,股票价格急剧下跌,投资者纷纷亏损严重。

这一事件引发了金融危机,导致银行破产和信用紧缩。

银行倒闭使得大量资金流失,企业无法获得贷款来维持经营。

金融危机蔓延到整个经济系统,引发了经济的严重衰退。

二、农业危机美国大萧条时期,农业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0世纪初期,农业生产出现过剩,使农产品价格骤跌。

随着大萧条的到来,人们失去了购买力,农产品需求进一步下降,农民的经济状况变得极度困难。

同时,长时间的旱灾和飓风等自然灾害也使农作物的产量大幅减少,农业危机进一步恶化。

三、失业激增美国大萧条的另一个严重后果是失业率的激增。

许多工厂因为经营困难而停产,导致大量员工失业。

失业率的飙升使得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无法满足基本需求。

失业率持续上升对整个经济造成极大冲击,市场需求急剧下降,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四、销售下降与投资减少美国大萧条时期,销售量急剧下降。

由于人们失去了购买力,无法购买日常生活物品和奢侈品,企业销售额锐减。

销售下滑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再加上金融危机和信用紧缩,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维持经营,投资减少。

由于缺乏资金投入,企业无法进行科技研发和生产力提升,经济停滞不前。

五、政策调整与新政府干预面对美国大萧条,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和新政府干预措施。

其中包括新政府的供给侧经济政策,如重建银行体系和监管金融市场,实行相关的经济改革,并通过各种就业和福利计划提供帮助。

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恢复市场信心,缓解了经济危机。

在经济影响方面,美国大萧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崩溃和全球性的经济衰退。

19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与应对

19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与应对

19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与应对随着大萧条的到来,美国经济面临着无法想象的挑战。

1930年代,美国经济在全球大萧条的影响下逐渐失去平稳,经历了一段黑暗的历史。

而这场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又是如何应对的呢?一、经济危机的原因1. 股市泡沫破裂1929年10月,在华尔街的股市崩盘引发了全球股市崩盘的连锁反应。

投机者们纷纷离场,导致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

2. 不平等的财富分配20世纪初,工资与生产率之间的差距不断增大。

顶级强者们掌握了更多的财富和权力,而普通工人则往往处于一种较为贫穷的状态。

3. 过度生产1920年代的美国,以制造业为主的生产经济高度发展,而且技术不断提升。

但是由于市场饱和、消费低迷、与零售商的对抗,导致过度生产和恶性竞争,使经济发生一些问题。

二、应对经济危机的策略1. 新政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后,实行了一系列革新政策。

他构建了一个名为“新政”的计划,旨在扭转萧条期,刺激经济增长。

这个计划包括实施社会福利、加强拨款、增加政府公共工程、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等。

2. 美国垄断反托拉斯法美国垄断反托拉斯法是一系列法律,旨在确保美国市场公平竞争。

这些法律意味着政府开始严格限制和监管大型公司。

此举可以保护经济中小企业的利益,消除竞争骨干,从而防止出现形形色色的隐形垄断。

3. 加强监管和控制金融市场1933年,美国制定了一系列金融监管和控制措施,例如《银行法案》和《证券交易法案》。

这些法案旨在通过逐步规范和减少投机,从而避免经济危机再次发生。

同时,金融机构将受到更高层次的审查和审核。

三、总结尽管1930年代美国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历史,但是在政府和企业的努力下,美国很快摆脱了困境。

以经济危机为教训,美国政府和企业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到失败对策的研究中,以避免再次发生经济危机。

这一经验可以给其他国家以参考,让其他国家和企业避免在经济危机中倾家荡产。

美国20世纪30年代爆发经济大危机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美国20世纪30年代爆发经济大危机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美国20世纪30年代爆发经济大危机的原因、表现和影响美国20世纪30年代爆发经济大危机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引言:美国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经济大危机,也被称为大萧条,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最持久的经济危机之一。

这场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震荡和经济大衰退,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这场危机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并对该时期美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一、原因:1. 股市狂热和投机泡沫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股票市场的投机狂潮使得股票价格飙升,投资者大量涌入股市。

然而,这种泡沫并没有建立在实际经济增长的基础之上,大部分投资都是基于短期赚取巨大利润的投机行为。

2. 农业危机20世纪20年代初,大部分美国农民仍然处于贫困状态。

过度生产导致粮食价格下降,许多农户面临破产和失业。

并且,农业债务的增加也加剧了危机。

3. 政府政策的失败美国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例如,高关税政策导致了美国对外贸易严重下滑,加剧了经济衰退。

另外,金融监管不力也为危机埋下了伏笔。

二、表现:1. 股市崩盘1929年10月24日,所谓的“黑色星期四”,标志着股票市场的崩溃。

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指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急剧下滑,投资者的损失惨重,许多人破产。

2. 失业与贫困随着股市崩盘,美国经济进入了严重的衰退阶段。

大量的企业倒闭,失业率飙升。

估计有数百万人失去了工作,大量家庭陷入了贫困。

3. 银行倒闭和金融恐慌危机爆发后,大量银行陷入困境,无法归还债务。

银行业信心崩溃,人们纷纷涌向银行提取存款。

这导致了银行系统的崩溃和金融恐慌。

三、影响:1. 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国家经济体,其危机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大衰退导致了贸易和投资的急剧萎缩,世界各国普遍面临失业率飙升、贫困加剧等问题。

2. 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大萧条引发了人们的愤怒和不满,社会动荡不可避免。

工人罢工、示威游行、暴力冲突在美国和其他国家蔓延,政治气候骤变。

大萧条对美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与启示

大萧条对美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与启示

大萧条对美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与启示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大萧条。

这场危机对美国及全世界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一、大萧条对美国的影响1. 经济危机1929年10月24日开始的“黑色星期四”引发了股票市场的崩盘,市场崩塌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随着银行倒闭和工商业的不景气,美国进入了一段长达10年的经济萧条期。

图表显示,自1929年到1933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近一半,失业率达到了25%,许多家庭陷入了贫困。

2. 社会动荡经济危机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动荡。

失业者们走上街头抗议,对政府和金融机构进行了猛烈的批评。

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例如“福特工人之旅”中的暴力事件就造成了数十人死亡。

3. 新政策的产生大萧条导致了美国政府在经济和社会政策上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创新政策。

总统罗斯福颁布了“新政”计划,包括建设公共设施、提升社会保障、控制工资和经营者的收入、实行劳工法等政策,以减缓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二、大萧条对世界的影响1. 国际贸易下滑大萧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十分深刻。

由于全球经济联系密切,美国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其他国家。

许多国家的国际贸易受到严重影响,经济进出口跌至谷底。

2. 主权国家磨合大萧条的影响也导致了各主权国家之间的磨合。

许多国家对其他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施加关税和出口限制,试图提高其自身国内产业竞争力。

3. 新的国际秩序大萧条导致了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

美国的经济量稳步下降,苏联的经济量和国际影响力慢慢增强。

这一时期的主要国际趋势是抵制经济和政治霸权,发展独立的国际政治关系。

三、大萧条的启示1. 经济的周期性经济是有周期性的,难以避免经济周期性的问题,即使采取一些措施,也难以完全消除它。

政府和私人企业需有充分准备应对这种周期性的问题。

2. 稳健的金融制度金融制度和监管机构对经济繁荣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必须严格监管,防止经济风险和金融市场的崩溃。

美国大萧条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冲击

美国大萧条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冲击

美国大萧条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冲击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历了一场被称为“大萧条”的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波及全球,对世界经济和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冲击。

本文将讨论美国大萧条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一些重要因素。

一. 美国大萧条的背景经济危机往往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在美国大萧条爆发之前,美国经济曾经历着繁荣与高涨。

然而,过度的投资、过度消费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都导致了经济泡沫的形成。

1929年,美国股市遭遇了惨重的崩盘,导致了大规模的经济衰退。

二. 美国大萧条对世界经济的冲击1. 国际贸易的衰退美国大萧条的爆发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

全球贸易量急剧下降,许多国家面临了困境。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得全球贸易更加受限制。

这导致了多个国家的经济陷入困境,许多工业国家的失业率攀升。

2. 金融体系的崩溃美国大萧条使得全球的金融体系陷入了混乱。

银行和金融机构纷纷倒闭,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崩溃。

这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下滑,也迫使许多国家采取措施来保护其本国的金融系统。

三. 美国大萧条对社会的影响1. 失业率的激增美国大萧条导致了大规模的失业。

许多工人丧失了工作,不得不面对艰难的生活条件。

失业率的激增也导致了社会动荡和不安定的局势。

2. 社会福利的改革大萧条使得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来帮助那些陷入困境的人们,并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基本生活所需。

这导致了一系列社会福利的改革和制度的建立。

四. 美国大萧条的启示1. 经济周期的规律美国大萧条让人们认识到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性。

经济的繁荣往往会伴随着萧条的到来。

这一认识促使政府和企业更加重视经济风险的管理,以避免重蹈覆辙。

2.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美国大萧条的爆发也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紧缩,这迫使各国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国际合作可以帮助各国共同应对经济危机,并保护自身的利益。

总结:美国大萧条对世界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

美国大萧条世界经济的崩溃与重建

美国大萧条世界经济的崩溃与重建

美国大萧条世界经济的崩溃与重建20 世纪 30 年代,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灾难席卷全球,那便是美国大萧条。

这场危机不仅对美国经济造成了重创,更使得世界经济陷入了崩溃的深渊。

美国大萧条的爆发并非偶然。

在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经历了一段看似繁荣的时期,被称为“咆哮的二十年代”。

工业生产迅速发展,消费市场一片繁荣,人们对未来充满了乐观的预期。

然而,在这表面的繁荣之下,却隐藏着诸多隐患。

首先,过度的生产与消费失衡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当时的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并没有跟上生产的步伐。

商品大量积压,市场逐渐饱和。

其次,金融市场的投机狂热也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股票市场的泡沫不断膨胀,人们纷纷将资金投入股市,期望获取高额利润。

但这种投机行为缺乏实际经济基础的支撑,最终必然走向破灭。

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股市突然暴跌,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随后,股市崩溃迅速蔓延,银行纷纷倒闭,企业破产,失业率急剧上升。

美国经济瞬间陷入了混乱和困境。

美国作为当时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其大萧条的影响迅速波及全球。

各国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使得危机在国际间迅速传导。

国际贸易急剧萎缩,许多国家的出口受到严重打击,经济陷入衰退。

在大萧条期间,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工厂关闭,工人失业,贫困和饥饿蔓延。

在欧洲,许多国家的工业生产大幅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

在拉丁美洲和亚洲,农产品价格暴跌,出口受阻,经济陷入困境。

然而,在这场灾难中,世界各国也开始了艰难的经济重建之路。

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危机。

罗斯福总统推行了“新政”,通过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实施公共工程、调整农业政策、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手段,逐步恢复经济。

在国际层面,各国开始意识到加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为了促进国际贸易的恢复,各国开始进行贸易谈判,降低关税壁垒,推动贸易自由化。

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也应运而生,旨在为各国提供经济援助和稳定国际金融秩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成因及现代启示》(优秀毕业论文)【字号大中小】【打印】【返回】【上一篇】【下一篇】发布时间: 2009-9-27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成因及现代启示张乐[摘要] 2007年夏天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发展到今天, 已经演变成为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人不禁将此次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的那场美国经济大萧条相提并论。

本文拟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成因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从而揭示其对现代国家预防和解决经济危机的启示。

[关键词] 大萧条; 成因; 启示2007年夏天,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很快波及全球,发展至今天,已经演变成为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其波及范围之广、扩展速度之快、持续时间之长、损失之惨重,让人不禁将此次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的那场美国经济大萧条相提并论。

有人更直接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喻为“21世纪的大萧条”。

本文拟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成因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从而揭示其对现代国家预防和解决经济危机,特别是对克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

一、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成因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

危机期间,大量银行倒闭、工厂破产,数千万人失业,成千上万家庭无家可归,全国上下处于一派萧条和动荡之中。

从1929年5月到1932年7月,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55.6% , 国民生产总值从1044亿美元降到410亿美元,进口贸易由45亿美元降到13亿美元,出口贸易从53亿美元降为17亿美元。

到了1933年3月,胡佛当政的最后一周,美国全国18600家银行大多数已没有支付能力,相继关门;黄金外流接近2.5亿美元,黄金储备已低于支付通货所需的最低数量;财政部已发不出联邦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从法律上讲,美国已经破产。

[1]发生在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 对世界经济的打击之大,可以称得上是灾难性的。

在美国, 大萧条造成了将近12年之久的大规模失业与资源利用不足。

在随后的几年中, 大萧条像一种恶性瘟疫迅速席卷了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从1929年10月下旬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40% 以上,失业率高达30%-50% ,世界贸易额猛烈缩减,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比1929年缩小了2/3,[2]回到1919年的水平,危机遍及工、农、商、金融等各行各业。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笼罩在一片恐慌之中。

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人们众说纷纭, 不少人将所发生的一切归于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经济背后起着作用。

经济学家则引发了一场现代宏观经济学革命,对大萧条的成因看法不一,争论激烈,但相同的是,大萧条无情地撕碎了蒙在古典经济学身上的面纱, 使人们看到古典经济学的缺陷与局限性。

以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作为假设和条件的经济自由主义,在经济政策方面主张自由放任和国家不干预经济的原则,认为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可以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的古典经济学核心观点,被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大量失业的现实置于难堪境地,使人们开始对大萧条的成因进行分析和反思。

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两种观点,“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和货币主义都对大萧条的成因做出了相应的分析。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 首次从财政政策即政府通过税收和开支来影响整个经济的政策的角度, 解释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成因。

20世纪60年代, 货币主义者从货币政策, 即中央银行通过利率、贴现率、买卖债券等手段, 调节货币供应以影响经济发展的政策这一角度, 分析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成因。

1963年, 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出版了《美国货币史》一书, 说明美国的中央银行—联邦储备体系, 应对大萧条负重大责任。

本来是一个正常的商业收缩期, 被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失误酿成了大萧条。

美国新经济史学派杰拉尔德·冈德森1976年出版了《美国经济史新编》, 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失误进行了具体分析。

以上的成因分析都有所侧重,在此基础上,我将综合各方观点,较为全面地分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成因。

第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无法根本解决,这是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再发生的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使社会生产能力不断上升,创造的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但是社会繁荣并没有带来共同富裕,相反加剧了贫富差距。

20世纪20年代, 美国推广“福特生产方式”,使得美国生产能力迅速扩大, 收入也大幅增加。

按人均收入水平来看, 美国在20年代末期,人均收入水平是世界上最高的。

但是,收入的增加在各社会集团及家庭中的分配是不均匀的, 财富与收入向少数人手中集中是市场经济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大量的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和大企业手中,劳动阶级的收入并未得到同步提高,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1929年,占美国人口5%的富人拥有的财富超过了美国全部国民财富的1/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60% ,他们的总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尚不足24% ,更有21%的美国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他们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不足4% ,[3]这使大多数人因为缺少钱而减少购买,少数富人的钱则用于兑换黄金作为财富积累而不去消费, 大大限制了社会购买力,引发整个社会消费需求不足。

消费减少,造成产品过剩, 厂商利润下降, 导致投资需求不足,为了降低损失,节约成本,积累财富,企业和资本家大量解雇工人,失业增加,收入水平减少,社会购买力更进一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酿成经济危机。

第二,美国政府一直奉行的自由放任主义并采取的相关经济政策,是导致并加剧大萧条的主要原因。

“自由放任”是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的传统经济思想,对资本主义发展有深刻影响。

它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只有管的少,才能管得好”,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

在经济危机爆发前, 美国政府一直奉行自由放任主义,以此为指导经济发展、调节经济活动的主流思想,并采取相关的经济政策。

例如,严格货币发行,恪守财政平衡原则, 对濒临破产的银行和企业不采取救治措施, 以及对失业和贫困袖手旁观等。

这种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最终使经济一步步走向危机。

而面对经济危机,美国胡佛总统更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预,“对解决这次危机束手无策, 还主张‘无为而治’, 让经济来个‘自我治疗’。

”[4]这使得这场危机呈蔓延扩展的趋势。

自由放任主义致使美国政府在应对这场经济危机时,采取了错误的经济政策。

一方面,美国政府采取了不合时宜的财政政策。

凯恩斯认为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繁荣”以汽车和电器的大发展为基础并受到房地产热的推动,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1929年开始降温, 投资需求下降, 从1929年到1932年, 美国私人投资总额从158亿美元下降到9亿美元。

[5]在私人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不足的情况下, 政府应该介入经济, 运用财政政策的工具, 担负起稳定经济、增加有效需求的责任。

当经济滑坡显示出要恶化成大萧条时, 联邦政府本应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减税和扩大政府支出来刺激投资需求。

但是, 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政策却是软弱无力的, 甚至是紧缩性的。

1930年12月, 胡佛政府才提出一项举办公共工程的计划, 政府投资1.16亿美元, 但这只不过是杯水车薪, 远远不能弥补私人投资的骤减。

1932年的《税收法案》实际上提高了征税, 对生产百害而无一利。

正确的政策应该是以减税来刺激投资。

但当时不仅胡佛总统追求财政预算平衡, 就连富兰克林·罗斯福也在1932年的总统竞选中把它作为竞选纲领。

同时, 州和地方政府也追求财政平衡, 通过税收来弥补开支。

提高征税,追求财政平衡,这一消极、紧缩的财政政策不仅没有缓解大危机,反而使得经济状况更加恶化,生产一片惨淡。

直到罗斯福就任总统后, 开始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支出, 特别是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公共事业支出, 如田纳西水利工程。

尽管有人认为他的财政扩张政策力度不够大, 但是, 不可否认, 罗斯福财政扩张措施对拉动需求、减少失业、缓解危机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导致货币政策不力,加剧银行的信用危机。

美国银行业经过19世纪自由竞争时期到20世纪初私人垄断阶段的发展, 金融体系已具相当规模。

以1914年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为标志, 一个以联邦储备银行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为主体和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共存的、完整的美国现代金融体系得以建立,但是联邦储备当局的金融权威地位尚未完全建立, 相应的金融监管法规和机构设置较为欠缺。

1914年建立的联邦储备体系, 从法律上被赋予担负美国政府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职能, 以及督导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遵循健全轨道开展业务活动的职能。

但20年代的美联储尚处于创立的初始阶段, 对银行法定准备金比率、贴现率及公开市场业务这三项政策工具的运用并非是完全有意识的;在技术上联储也对创造何种机制和监管体系来发挥调节经济的功能不甚明确。

从20年代末开始, 由于商业银行的过度信贷, 部分贷款难以收回, 造成银行系统呆帐增加, 而联邦储备当局却采取了不可思议的紧缩货币政策:1. 美联储实行高利率, 抑制了投资;2. 美联储没有采取措施制止银行破产, 使货币供应量减少;3. 美联储在美国1931年9月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后, 把贴现率从1.5%提到3.5% , 收紧了对银行的放款, 进一步削弱了银行的清偿能力。

在30年代的大萧条期间,美国的货币供给量减少了1/3 。

银行准备金严重不足, 联储又未能履行联邦储备制度所赋予的为银行体系提供周转准备金的职责,致使银行大量破产,破产的银行从1929年的659家增至1930年的1352家,到1933年情况仍然十分严重, 破产加上停业整顿和改组的银行高达4004家, 占银行总数的28.2% ,[6]形成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用危机。

到1933年每100元信用货币中就40.7元是公众手中所持有的现金。

货币现钞持有量的持续增加, 反映了公众对银行的不信任态度, 同时也使货币的周转速度大大降低, 导致实际货币供给量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所必须的货币量, 结果引发并加剧了经济大萧条。

第三,美国20世纪20年代“经济繁荣”本身所潜伏着的深刻矛盾和发展失调,埋下了经济危机的隐患。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过1920年年中至1921年末的短期经济萧条后,经济开始复苏,并逐渐趋于繁荣,从1923年到1929年秋,每年生产率增长达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