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括号》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2.1《去括号》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2.1《去括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1《去括号》是整式运算的一个基本内容。
学生在学习了整式的加减法、乘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去括号运算。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理解去括号在整式运算中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去括号的方法,提高整式运算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式的加减法、乘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去括号运算时,容易出错,对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掌握不扎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去括号的原则,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去括号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
2.提高学生整式运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
2.在实际运算中灵活运用去括号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
3.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去括号的方法。
4.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PPT课件。
3.练习题。
4.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整式运算中的去括号问题。
例如,计算“(3x+2)-(2x-1)”,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去掉括号。
2.呈现(10分钟)讲解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
①当括号前面是正号时,去掉括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改变符号;②当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掉括号,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去括号的练习题。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错误的原因,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相互检查去括号的正确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运算中,如何灵活运用去括号的方法?举例说明。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去括号》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去括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去括号》是整式运算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去括号法则,正确去掉整式中的括号,为后续的整式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式的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
但是,对于去括号这一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1. 对去括号法则理解不深,容易混淆;2. 忽略括号前的符号变化;3. 运算顺序掌握不牢固,导致运算错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正确去掉整式中的括号。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
2.教学难点:括号前符号的变化,以及运算顺序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去括号的过程。
3.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去括号的方法。
4.采用例题讲解、练习巩固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去括号的技巧。
5.利用课后作业,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自主探究:让学生尝试去掉例子中的括号,并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3.讲解示范:讲解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重点强调括号前符号的变化和运算顺序。
4.练习巩固: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
2.括号前符号的变化。
3.运算顺序的掌握。
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去括号》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去括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去括号》是学生在掌握了整式的加减和乘除运算之后,进一步学习代数式求值和解决问题的内容。
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能够正确、迅速地去掉代数式中的括号,从而为后续学习方程和不等式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整式的加减和乘除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因为去括号的不熟练而影响解题速度和正确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代数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
2.如何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去括号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法、实践法、讨论法等,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再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PPT课件。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去括号的概念,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给了小红1个,还剩下几个?”让学生思考并解答,引出去括号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去括号的方法有:(1)如果是加减法,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不变。
(2)如果是乘除法,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要变号。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练习题中运用去括号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1)3(4x - 5) + 2(2x + 1) = ?(2)2(3y - 4) - 5(y + 2) =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去括号的方法。
问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5cm,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去括号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何简化计算过程?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则。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2去括号教学设计
4.小组合作题:小组共同完成一道复杂的去括号题目,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讨论解题策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思考拓展题:针对学习内容,提出一道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去括号法则的本质和适用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直观的数学活动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去括号的必要性。
-教师设计数学活动,如使用实物或代币来表示括号内的数值,让学生直观感受去括号后数值的变化。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时计算总价,让学生体验去括号在简化计算中的实际应用。
2.采用问题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团队协作能力。
-方括号[ ]内的运算优先级高于圆括号,先计算方括号内的运算。
2.例题示范:通过几个典型例题,展示如何运用去括号法则简化代数式。
3.互动提问:在讲解过程中,我会适时提问学生,确保他们对去括号法则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将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通过合作学习深化对去括号法则的理解。
1.分组讨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决。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重难点
-去括号法则的理解与应用是本章节的核心知识点,学生需掌握如何根据括号前的符号正确去掉括号,并注意符号变化对括号内各项的影响。
-混合运算中,含有多个括号且括号之间关系复杂的情况,如分配律的运用,是学生容易混淆和出错的难点。
2.技能重难点
-学生在去括号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计算错误,如符号误用、漏项或多项等。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去括号》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去括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5》这一节主要讲述了去括号的法则和技巧。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为后续的方程求解和函数图象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之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规则,对数学符号有一定的认识,但去括号法则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解并掌握去括号的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去括号的概念,掌握去括号的法则和技巧,能够熟练地进行去括号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去括号的概念和法则。
2.难点:灵活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去括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例题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去括号操作。
2.准备PPT,用于展示去括号的方法和技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掉问题中的括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去括号的概念和法则,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去括号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去括号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去括号问题,加深学生对去括号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去括号法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方程求解、函数图象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去括号的概念和法则,提醒学生注意去括号时的细节问题。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去括号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024年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四章4.3 去括号
课时目标1.经历去括号法则的形成过程,理解去括号的意义.2.掌握去括号法则,能用去括号法则进行运算,培养运算能力.3.能利用去括号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重点探究并掌握去括号法则及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学习重点括号前面是“-”号时去括号法则的应用.课时活动设计新课引入1.请观察下面的两个运算程序,思考问题:若a=3,请分别计算出它们输出的结果.你得出了什么结论?若a=-5呢?2.请确定两组a,b,c的值,并代入下面的式子中,观察计算结果,你有怎样的思考?和同学们交流一下.(1)a+(b+c),(2)a+b+c,(3)a-(b+c), (4)a-b-c.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交流,尝试给出答案.1.解:程序1:(a+2)×(-1),当a=3时,(3+2)×(-1)=-5;程序2:a×(-1)-2,当a=3时,3×(-1)-2=-5.2.解:当a=2,b=3,c=4时,当a=-1,b=4,c=3时,教师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得出结论:a+(b+c)=a+b+c,a-(b+c)=a-b-c.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际计算,自己动手感受去括号的过程.探究新知探究去括号法则问题:请利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试着证明等式a+(b+c)=a+b+c,a-(b+c)=a-b-c成立.证明:a+(b+c)=a+1×(b+c)=a+1×b+1×c=a+b+c.即a+(b+c)=a+b+c.a-(b+c)=a+(-1)(b+c)=a+(-1)b+(-1)c=a-b-c.即a-(b+c)=a-b-c.根据上面的运算方法,你能对a+(b-c),a-(b-c)去括号吗?学生思考、交流,并给出答案.解:a+(b-c)=a+1×(b-c)=a+1×b+1×(-c)=a+b-c.即a+(b-c)=a+b-c.a-(b-c)=a+(-1)(b-c)=a+(-1)b+(-1)(-c)=a-b+c.即a-(b-c)=a-b+c.思考:请你谈谈括号前分别是“+”和“-”时,去掉括号后,括号里各项的符号是怎样变化的.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最后总结去括号法则:去括号法则:括号前是“+”时,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原括号里的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是“-”时,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原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方法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去观察、归纳,同时亲自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典例精讲例1去括号:(1)m+(-n-p)=m-n-p;(2)m-(-n+p)=m+n-p;(3)m-(n-p+q)=m-n+p-q;(4)m-2(n-p)=m-2n+2p.例2化简下列各式:(1)5a+2(b-a);(2)2(4x-3y)-3(2x+3y-1).解:(1)5a+2(b-a)=5a+2b-2a=3a+2b.(2)2(4x-3y)-3(2x+3y-1)=(8x-6y)-(6x+9y-3)=8x-6y-6x-9y+3=2x-15y+3.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讲解感受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巩固训练1.化简a -[-2a -(a -b )]等于(C)A .-2aB .0C .4a -bD .2a -2b师生共同归纳去多重括号的方法:多重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每去掉一层括号,如果有同类项要随时合并.2.先化简,再求值:(1)(a 2-3a )-(-3a -2ab ),其中,a =-2,b =0.5.(2)3(2a +b )-2(2a -3b )+4(3b +2a ),其中a =15,b =121.解:(1)(a 2-3a )-(-3a -2ab )=a 2-3a +3a +2ab=a 2+2ab.当a =-2,b =0.5时,原式=(-2)2+2×(-2)×0.5=4-2=2.(2)3(2a +b )-2(2a -3b )+4(3b +2a )=6a +3b -4a +6b +12b +8a=10a +21b.当a =15,b =121时,原式=10×15+21×121=2+1=3. 设计意图:巩固去括号法则的一般步骤,让学生体会求多项式的值时,先化简再求值较简单,体会成功的乐趣.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1.去括号的依据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不要漏乘.2.注意法则中的“都”字,变号时原括号内各项都变号,若不变号,原括号内各项都不变号.3.去多重括号时,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每去掉一层括号,如果有同类项要随时合并,这样使下一步运算更简便,减少差错.设计意图:通过小结,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及时总结的学习习惯.课堂8分钟.1.教材第147页习题A组第1,2,3题,B组第5题,C组第6题.2.七彩作业.4.3去括号去括号法则:括号前是“+”时,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原括号里的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是“-”时,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原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注意事项:注意法则中的“都”字,变号时原括号内各项都变号,若不变号,原括号内各项都不变号.教学反思。
《去括号》教学设计
《去括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能运用运算律去括号。
2.总结去括号的法则,并能利用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
3.探索和寻求去括号的法则与合理解释,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提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愿望与能力。
4.通过组织教学,让学生体验只有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才能学好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括号前是负号时,去括号后,原括号里的各项符号都要改变。
教学难点:利用运算律去括号。
三、教学方法:探索,归纳,总结。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构思生活场景,体会去括号法则问题:1、小明带了10元钱去商店购物,花了2元买文具盒,3元买铅笔,他剩下的钱是多少?2、如果他花了a元钱买文具盒,b元钱买铅笔,他剩下的钱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邮寄中表示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会发现:10-(2+3)=10-2-310-(a+b)=10-a-b(二)讲授新课1、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1).你还记得用火柴棒搭正方形时,小明是怎样计算火柴的根数的吗?在这些图形中,第一个正方形用4根,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就增加3根。
那么搭x个正方形就需要火柴棒[4+3(x-1)]根。
(2).大家来试一试看,有没有其它的方法计算火柴根数。
把每一个正方形都看成是用4根火柴棒搭成的,然后再减多算的数,得到的代数式是4 x-(x-1)。
第一个正方形可以看成是3根火柴棒加1根火柴棒搭成的。
此后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就增加3根,那么搭x个正方形共需(3 x+1)根。
(3).引导学生思考。
以上几种计算火柴根数的办法,所得结果一样吗?鼓励学生猜想,并利用运算律去括号,比较运算结果。
4+3(x-1)= 4+3x-3=3x+1 4 x-(x-1)=4 x-x+1=3x+1(4)10-(2+3)=10-2-310-(a+b)=10-a-b4+3(x-1)= 4+3x-3=3x+14 x-(x-1)=4 x-x+1=3x+1比较上述所得四个式子,总结去括号法则:去括号法则:1.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和“+”,括号里各项不变号。
去括号小学数学教案
去括号小学数学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去括号法简化代数表达式
教学内容:
1. 了解去括号法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去括号法的步骤
3. 进行练习,加深对去括号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去括号法的概念,并给出一个示例让学生思考。
例如:5(2x + 3) = 10x + 15,如何简化这个表达式?
二、讲解去括号法的步骤(10分钟)
1. 将代数式中的符号和分配律结合起来,即将括号内的数乘以括号外的数。
2. 然后去掉括号。
三、练习(15分钟)
1. 8(3x + 2) = ?
2. 4(2y - 5) = ?
3. 7(4z + 1) = ?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去括号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中的题目,并选做一道拓展题目:6(2a + 3b) = ?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掌握去括号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从而能
够熟练简化代数表达式。
《去括号》教学设计
《去括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3.5《去括号》的内容。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去掉一个或多个括号,并运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这是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之一,也是后续学习代数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了解去括号的基本概念;b. 掌握去括号的基本方法;c. 运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a.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c.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b.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精神;c.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去括号的基本方法和运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去括号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代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知识。
但是,对于去括号的方法和分配律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提高。
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a. 引入问题:小明买了3本数学书,每本书的价格是5元,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b. 引导学生用代数的方法表示上述问题,写出表达式3×5,并解释表达式的含义。
c. 引导学生发现表达式中的括号,并提问:我们能不能去掉括号,为什么?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表达式3×5,并解释表达式的含义。
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表达式中的括号,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括号的作用。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我们能不能去掉括号,为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认识到去掉括号后,表达式的值不会发生变化。
2. 概念讲解a. 通过讲解和示例,介绍去括号的基本概念。
b. 解释分配律的含义和作用。
c. 引导学生发现分配律的应用场景,并解释其原理。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带括号的表达式,如:2×(3+4),并解释去掉括号后的表达式为2×3+2×4。
去括号教学设计方案
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去括号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去括号运算。
(2)能够运用去括号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去括号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去括号时符号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整数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去括号的法则。
(2)提出问题:去括号的方法有哪些?如何进行去括号运算?2. 新课讲授(1)展示去括号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去括号的方法。
(2)讲解去括号的基本方法: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是正号,则去掉括号,括号内的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是负号,则去掉括号,括号内的符号要变号。
(3)通过实例讲解去括号时符号的确定方法。
(4)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运用去括号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去括号的基本方法。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去括号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小结(1)总结去括号的基本方法。
(2)强调去括号时符号的确定方法。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5. 课后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分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去括号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检验学生运用去括号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鲁教版(五四)六年级数学上册3.5去括号教学设计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掌握去括号等基本数学技能对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学情分析
鲁教版(五四)六年级数学上册3.5去括号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及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去括号这一概念对学生来说仍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进行本章节教学时,需要关注以下学情:
3.实践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自行设计一个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问题,并运用去括号法则求解。要求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能够体现去括号在生活中的应用。
4.思考总结题:总结去括号在本节课学习中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用自己的语言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不少于200字。
5.家长参与题:与家长共同完成以下问题,讨论如何运用去括号法则简化运算,增强家庭数学学习氛围:
-展示问题:小华去超市购物,遇到了以下优惠活动:满100元减30元。小华购买了一本书(价值50元)和一只玩具熊(价值80元),请问小华最终需要支付多少钱?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简化运算过程,使计算更简便?
-揭示答案:去掉括号,将算式(50+80)-30简化为50+80-30,得出小华需要支付100元。
-能够在整数及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正确应用去括号的方法。
-能够将去括号的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理解去括号法则背后的数学原理。
-灵活运用去括号方法,特别是在复杂的运算式中进行正确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识别并运用去括号简化运算过程。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去括号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去括号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去括号》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去括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去括号》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法则,能正确、熟练地去掉一个表达式中的括号,并能根据括号前的符号变化括号里各项的符号。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在去括号时,可能会忽略括号前的符号对括号里各项符号的影响,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符号的变化,并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去括号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法则。
2.能正确、熟练地去掉一个表达式中的括号。
3.能根据括号前的符号变化括号里各项的符号。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去括号的方法和法则。
2.括号前符号对括号里各项符号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去括号的方法和法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采用示范法,教师示例去括号的过程,让学生跟着操作。
3.采用练习法,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去括号的方法和应用。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去括号的例题和练习题。
2.教学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解题过程。
3.粉笔,用于板书和展示解题过程。
4.练习本,学生用于练习去括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3 + (4 + 5),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掉括号。
让学生尝试解答,并解释自己的思路。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去括号的方法和法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讲解过程中,注意强调括号前符号对括号里各项符号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去括号的练习题,如:3 × (4 + 5),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操作,体会去括号的方法和法则。
去括号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去括号》●教材与学生数学现实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去括号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以后化简代数式、分解因式、配方法等知识点当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接受该知识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所以又是一个难点,由此不难看出,该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较为牢固地掌握。
2)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分解、知识整合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应如何处理。
●教法与学法分析为充分体现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同时鉴于七年纪学生的思维所呈现出的具体、直观、形象之特点,为突破难点,选用“情境——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参与、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学法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教学流程图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分析,紧扣教学重点,力求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几个环节:●教学实施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设计说明在当今素质教育的洪流中,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适合观察、探索、发现知识的情境,以知识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它们所掌握的知识在应用中得到融会贯通,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力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逻辑思维能力及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一、设计理念1、本节课借助多媒体及动画演示,设置问题情境,通过学生们动脑、动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学生数学直觉能力,还启发了学生的探索灵感,从中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能力、素质”,同时也获取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去括号》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去括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去括号》是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节的内容,主要包括去括号的法则和步骤。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代数式化简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代数基础,对于简单的代数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去括号这一概念,学生可能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法则和步骤,能够正确地去掉代数式中的括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去括号的法则和步骤。
2.难点:如何将去括号的方法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去括号的重要性。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去括号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去括号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教材: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3.练习题:针对去括号法则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计算“(3 + 2)× 4”,让学生尝试解答。
引导学生发现,去掉括号后,计算结果不变。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去括号。
2.呈现(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几个含有括号的代数式,如“2 × (5 + 3)”、“4 - (2 + 1)”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去掉括号。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去括号的规律,即括号前是正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各项不变号;括号前是负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
去括号-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去括号》教学设计与反思发布时间: 12/8/2011 PM 4:21:10《去括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问题情境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
2.探索去括号的法则,概括并应用法则解决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感知、探索、发现、概括、应用、合作的能力。
4.在去括号法则的探索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去括号的法则的探索及理解,会去括号。
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及括号前带数的去括号的处理。
教学方法:1.利用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2.利用循序渐进引导、分组交流、比赛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①a(b+c)=3+4X+5X-1=2.情境导入,感知去括号的必要性。
如图所示,摆一个正方形需4根火柴棍,照这样形式,摆X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棍?引导学生探索:结果1:4+3(X-1)结果2:4X-(X-1)提问:4+3(X-1)与4X-(X-1)是否相同?如何进行判断?导入: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去括号的内容。
二.新知探究:去括号的法则及应用1.去括号的法则:①.找出下列各式答案+(-7)=-(-7)=3+(7-2)=3+7-2=8-(5-1)=8-5+1=你发现了什么?中的括号去掉与不带括号的试题比较结果,看是否相等?(学生随意去括号,会发现有人结果相等,有人不相等。
)A. X+(3X-1)与X+3X-1B. 2Y-(4-Y)与3Y-4+YC. a+(2a-b)与a+2a-bD. m-(n-2m)与m-n+2m提问:怎样去括号才会出现结果相等?③.用你们发现的方法算下列各题:(比谁算得准)A. 2X+(3X-5)B. 2Y-(Z-Y)+z④.用运算规律算下列各题:A. X+2(x-1)B. 4+3(X-1)C. 4X-(X-1)比较B.C的结果。
己归纳并口述)去括号法则:1.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符号都不变,反之,则原括号的各项符号都要改变。
去括号教学设计
课题:《去括号》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五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较为牢固地掌握。
2)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分解、知识整合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应如何处理。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探索,归纳,总结。
●教学实施过程一、知识回顾、承上启下:1、下列各组中不是同类项的是()A 、B 、C 、D 2、合并同类项3、想一想:☆找出多项式8a +2b +(5a -b )中的同类项,想一想怎样才能合并同类项.分析:8a 与5a 是同类项,2b 与-b 是同类项.由于5a 和-b 在括号内,要先去括号,才能合并同类项.二、创设情景、探索新知情景问题一:周三下午,校图书馆起初有120名同学, 后来某年级组织同学来阅读(1)如果第一批来了80位同学,第二批又来了50位同学,则馆内一共有多少位同学?解法1:120+80+50 解法2:120+(80+50)(2)如果第一批来了m 位同学,第二批又来了n 位同学,则馆内一共有多少位同学?解法1:120+m+n 解法2:120+(m+n ) 比较上面的不同算法,我们发现:120+(80+50)=120+80+50,120+(m+n )= 120+m+n上面的例子能不能反映出去括号的某种规律呢?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用字母表示为: a + (b + c) =a + b + cn m n m 22315-与445151ay y a 与25与-3332yx y x 与-222222(1)3476341(2)352x x y x x y ab a b ab a b --+-----+-情景问题二若图书馆内原有120位同学,后来有些同学因上课要离开,第一批走了20位同学,第二批又走了30位同学,则馆内还剩下多少位同学?解法一:我是这样想的,120位同学先走了20位,则剩余120-20=100,再走了30位,则剩余100-30=70,列出综合式子就是:120-20-30=70,所以现在还剩下70位同学.解法二:图书馆共有120位,第一批和第二批共走了:30+20=50,所以还剩下:120-50=70,列出综合式子就是:120-(20+30)=70,所以现在还剩下70位同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括号教案
班级:七(1)班时间:星期五第(1)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去括号的意义;
2.会去括号,并能利用去括号的法则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去括号法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理解去括号法则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1.去括号的法则。
2.利用去括号法则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有系数时,注意括号中各项都要与系数相乘。
教具:电脑、投影仪、课件资源、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请同学们看以下两题:
(1)13+(7-5);(2)13-(7-5).
小结这样的运算我们小学就会了,对吗?那么,现在,若将数换成代数式,又会怎么样呢?
再看两题:
(1)9a+(6a-a);(2)9a-(6a-a).
谁能仿照刚才的计算,化简一下这两道题?提问:
1.上述两题的区别在哪里?
2.我们是怎么得到多项式去括号的方法的?引导学生回答“是从数的去括号方法得到的”,教师指出这种方法叫“类比”.
3.第(1)小题与第(2)小题的去括号有何不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初步得出“去括号法则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通过我们的观察与分析,下面让我们总结去括号的法则.
1.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和它前面的“+”(“-”)号,括号
里各项符号不改变(改变).
用代数式表示 a+(b+c)=a+b+c a-(b+c)=a-b-c
随堂练习:(p73 练习1)
2.去括号步骤
去括号,看符号;是正号,不变号;是负号全变号
3.运用乘法的分配律
(三)例题讲解,巩固新知
例3 先去括号,在合并同类项
(1)8a+2b+(5a-b)
(2)a+(5a-3b)-2(a-2b)
<方法总结>:括号前面既是“-”号,又有数字因数,去括号时用数字因数分别乘以括号里的每一项,运算时注意符号及防止漏乘.
(四) 课堂练习,反馈新知
课本p73练习3
(五) 总结提炼,升华新知
1.去括号的法则、方法、步骤.
2.括号前面既是“-”号,又有数字因数的去括号
(六) 作业布置
1.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
2.必做题课本76页4
3. 预习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添括号》.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