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和制度 创新的决定力量。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社会变革,没 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加,都是不会成功
的;任何社会制度,没有人民群众的支
持,都是不会长久的。因此,人心的向
背体现着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代表着
时代的精神,预示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并不是 说人民群众能够随意地创造历史,他们创造 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的。制约人民群众历史活动的社会历史条件,
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
存在的基本观点出发,否认人民群众在
历史上的决定作用,认为历史是少数英
雄人物创造的。在马克思主义以前,这
种英雄史观在社会历史理论中占统治地
位。
英雄史观主要有两种形式: 即唯意志论和宿命论。
唯意志论认为,少数英雄豪杰的意志 能够决定历史的发展方向,决定社会的前 途。中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梁启超说: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 史”, “舍豪杰则无世界”,大人物 “心理之动进 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 以改观”。
都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可见,否认人民群众创
造精神财富的伟大作用,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3.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 和制度创新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在革命风 暴时期,显得特别突出。在阶级社会中,生产
关系的根本变革,社会制度的新旧更替,社会
形态的飞跃,都是通过阶级斗争,由人民群众 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来实现的。人民 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力军,一切真正的革命运 动,实质上都是劳动人民起来摧毁腐朽的社会
是指人民群众活动所遇到的一切现存的社会
要素的总和,它大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经济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 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现实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 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 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 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 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马克思指出: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 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 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 的总和。
___《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恩格斯则针锋相对地指出:“历史活动 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 着的群众”。
这两种观点集中反映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 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主要分歧。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
1.民本论,唯意志论,宿命论 2.唯心史观两个主要缺陷
(1)考察人们参加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 有揭示这些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注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 程相一致的。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 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经济条件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着 首要的、决定性的影响
群众
人民群众的作用
人民 群众的 是社会 物质财 富的创 造者
丰收图
人民群众的作用
编钟
人民 群众是 社会精 神财富 的创造 者
人民群众的作用
人民 群众是 实现社 会变革 的决定 力量
秋收起义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一) 党的群众路线及其内容 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五、材料分析题
1.分析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不同观点:
[材料l]孟轲说:“民为贵,社樱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 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孟子》)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怎样看待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历史作用?这是在社会认识史上长期困扰人们的难题。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唯心史观。
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因而这样的观点被称为英雄史观。
与唯心史观相反,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它不仅从客体的角度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而且从主体的角度回答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人民群众范畴呢?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
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
我们要承认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认识到人们的自觉活动对社会发展有重大作用。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从根本上讲,就在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吃、穿、住、用等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人们若不首先获得这些物质生活资料,就根本谈不上从事政治、科学和艺术等其他社会活动,而这一切,都是劳动群众创造的。
同时,劳动群众在生产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生产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这里所讲的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两个部分。
没有体力劳动者积累的生产经验,脑力劳动者的活动就失去了基础;而没有脑力劳动者的总结和概括,生产经验往往不能形成新的科学技术,不能出现新的发明创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第二三节-
09单——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 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 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 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 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 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B ) A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 条件 B .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 .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 会意识形态
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者的历史, “历史科学要想成为真正的科学,就 不能再把社会发展史归结为帝王将相 的行动,归结为那些蹂躏他国的‘侵 略者’和‘征服者’的行动,而首先 应当研究物质资料生产者的历史,劳 动群众的历史,各国人民的历史。”
——斯大林
17
社会历史由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构成。所谓 现实的人,是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 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能 动性的人。因此,要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 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11
10多选——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 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 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 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 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 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CD)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其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 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 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 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
2
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10章
历史活动和群众队伍:
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历史活动的深入程度是不同的, 因而群众的组织程度也是不同的。 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不仅是群众队伍的扩大,而且 群众的历史作用也越来越大。 历史活动不断深入的过程,同时是群众积极性不断提 高的过程。 群众作用的发挥和群众积极性的增强, 既依赖于历 史发展的状况,也依赖于群众发动、 组织的状况。
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相互关系,主要包含着这 样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这四者之间依次递进和内在需要的关系。 另一方面是领袖、政党对阶级、群众的代表、依靠和 服从的关系。
要把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看作一 个相互依赖、 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三、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运用 于具体工作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群众观点 和群众路线。
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条件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总是受一定的社会历条 件的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条件大体上可以 区分为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
经济条件。广义上讲,经济条件作为人民群众 历史活动最基本的制约条件,包括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两方面。
政治条件。社会的政治条件包括广泛的内容, 其中政治制度,特别是国家制度同人民群众的 历史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总结:
总之,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是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 盾运动的结果,是人民群众创造性活 动的结果。正是人民群众世世代代的 实践活动创造着历史, 推动着社会前 进,并最终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历史进 程。
历史活动的发展与群众队伍的变化是 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18版第三讲
第三部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辩证地理解和评价个人的历史作用
谢谢观看
————
第二部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有效途径和手段 经济 政治 文化
第二部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强大杠杆
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第二部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强大杠杆
马哲原理第三讲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内容 目录
01
社会基本矛盾的动力
03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部分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一部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矛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与
规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律
社会形态更替
第一部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第一部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定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联系 两种类型的生产关系
第一部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 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
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
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2
第三章
人类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成体系
8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A. 以 社 会意 识 决定社 会 存 A. 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在 为 前 提 , 把 社 会历 史 看 意识 成是精神发展史 B. 没 有 考究 人 们活动 思 想 B. 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 动 机 背 后的 物 质 动因 和 经 式制约着社会生活、政治 济根源 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C. 承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 C. 否 认 社会 历 史的客 观 规 律,承认人民群众在历史 律 , 否 认人 民 群 众在 社 会 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9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第一,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
经济状况: 德国 社会意识: 德国
落后于 先进于
法国 法国
落后于 先进于
英国 英国
第二,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及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加强先进文化建设
质的方面
社会意识 的反作用 量的方面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 社会历史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又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根本 问题,所以它构成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决定 唯心 史观 唯物 史观
社会存在
决定
考研暑期强化经典教材-马原第四章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内容概要】本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的唯物史观部分,简要分析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
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性,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人的属性与本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本章分三节:第一节阐述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第二节论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第三节论述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难点主要包括:(1)地理环境与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3)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的区分及关系;(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5)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6)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双重作用;(7)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及其制约性;(8)杰出人物的产生及其作用。
【命题预测】虽然本章在历年马原命题中考分不算最多,但年年都有考题,以选择题为主,分析题为辅。
本章可命题的考点不少,比较重要。
本章预计2013年肯定会出题,命题的可能性:选择题,分析题。
【考点精解】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历史观即“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历史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对应,社会历史观领域也有自己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我们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
唯物史观从承认社会存在的第一性,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出发来理解社会历史,把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动力和决定性力量归结为物质和经济的因素;唯心史观则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夸大社会意识的作用,把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动力和决定性力量归结为某种精神要素。
2.旧历史观的两大主要缺陷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往往坚持唯心史观,旧历史观的两大主要缺陷有:第一,它们没有考察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没有看到物质生产发展程度是这种关系的根源;第二,它们否定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坚持英雄史观。
马克思纲要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一、物质世界和实践哲学基本问题,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⑴从真理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⑵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⑴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⑵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⑶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⑷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联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⑴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要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这是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辨证法、诡辩法的重要区别所在。
⑵ 实践作为人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存在的形式,实质上是人类所特有的联系形式。
发展: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的辨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
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又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答:(1)生产方式是人类向自然界获取必要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生存活动是形成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第三,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主要表现。
答: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和被社会存在决定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并且与社会存在发展并不一直保持一致和平衡。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之间的非完全同步化。
第二,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第三,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第四,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或称能动性,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重要表现。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非完全同步化。
第二,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第三,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第四,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或称能动性,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重要表现。
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答:首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高度概括和高度抽象的范畴,包含了人类社会一切的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其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最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人类实践中的重大问题。
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指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
第一,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第二,社会意识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作用课件
社会治理的实践成果需要得到 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护,只有 得到人民支持的社会治理才能 持久和稳定。
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创新的实践
社会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的重要动力,而人民群众是社会
创新的主体和实践者。
人民群众在社会创新中发挥着创 造力和想象力,能够突破传统思 维和框架,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
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创新的实践成 果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 义,能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
人民群众通过实践活动创 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02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推动社会进步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在生产实践中,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还创造了丰富的精 神文化成果,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智力支持。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量。Leabharlann 杰出人物通过自身的智慧、才能 和努力,对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普通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 用也不可忽视,每个人的选择和 行动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着微妙
的影响。
04
人民群众在当代社会中的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通过集体劳动和协作,实现共同富裕和全 面发展的目标。
历史性
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地位随着社会历史条件 的变化而变化。
实践性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 力。
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决定历史发展方向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 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决定了 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在阶级社会中,人民群众 是推动阶级斗争和社会变
革的主要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九章 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十章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生产力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人的需要与自然的矛 盾引起的。人要生存和发展, 必须满足自身 的需要。正是人的需要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成为生产力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人的需要与劳动之间的矛盾:
为了解决人的需要与自然的矛盾, 人的需要不仅向劳 动转化, 与此同时, 劳动也向人的需要转化。需要 和劳动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便构成了生 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由于人的需要总是在与劳动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增长和 扩大, 因而人类劳动的内在动力必然是持久的、永恒 的。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生产力标准, 还应当对“ 生产力发展”本身作出正确的理解。具体说来, 应主要 把握两个统一:
首先, 生 产力发展是 经济发展与 人的发展的 统一。
其次, 生 产力发展是 发展水平与 发展速度的 统一。
总结
确立生产力标准, 对于研究和推进社会发展进步有着 重要的意义。一方面, 它使社会历史评价有了更为科 学的基础。另一方面, 它为我们实际推进社会发展提 供了正确的出发点。
生产力标准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准, 原因在于:
第一, 生产力的发展 是实现社会发展各种目 标的前提条件。 第二, 生产力的发展 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
第三, 生产力的发展 是社会发展的客观标志。
解析
1.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标准, 但不 是唯一标准。在具体评价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时, 应 当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标准之间的关系, 将每种标准 放到应有的位置上。 2.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用生产力标准评价社会发展 进步时, 必须注意生产关系。因为既然以是否有利于 生产力的发展来作为衡量的标准, 那就不能仅看生产 力水平的高低, 更要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适合 程度。同时, 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总是通过生产 关系才能实现。只有合理的生产关系,才能保证生产 力的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劳动者, 使生产力发展真正 有助于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参考答案(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参考答案(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三)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30×1分,共30分)1.A2.A3.B4.B5.D6.B7.A8.A9.B 10.D 11.C 12.C 13.A 14.B 15.D 16.D 17.A 18.C 19.C20.D 21.B 22.B 23.C 24.B 25.A 26.B 27.D 28.D 29.D 30.C二、多项选择题(10×1分,共10分)1.ACE2.ABCDE3.ACD4.ABDE5.ABC6.ABCD7.ABCDE8.ABD9.BC10.ABD三、名词解释(3×5分,共15分)1.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
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2.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社会存在又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构成社会生活的物质因素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生产方式则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存在的根本内容。
四、辨析题(4×4分,共16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二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对第一个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第二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这种说法否定了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性,夸大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凭“胆”、凭主观臆想去搞生产,其结果只能使生产遭到破坏,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2023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绪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旳, 为他们旳后继者所发展旳, 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旳旳科学理论体系, 是有关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旳科学。
马克思主义包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措施论旳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旳理论剖析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旳结论和归宿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 处在关键地位旳是科学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主义旳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旳产物1.资本主义经济旳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旳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旳斗争日趋激化, 对科学理论旳指导提出了强烈旳需求(二)马克思、恩格斯旳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旳继承与创新(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停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马克思主义旳鲜明特性以实践为基础旳科学性与革命性旳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旳基本特性, 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旳特性(一)科学旳世界观和措施论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旳科学世界观和措施论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旳哲学基础(二)鲜明旳政治立场——实现最广大人民旳主线利益1.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旳阶级性、革命性和党性决定旳2.由无产阶级旳历史使命决定旳3、与否一直站在最广大人民旳立场上, 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旳分水岭, 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旳试金石。
(三)重要旳理论品质——与时俱进1.是马克思主义旳理论本质旳反应2.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旳详细体现3.是理论创新旳内在规定(四)崇高旳社会理想——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旳共产主义社会, 是马克思主义旳最崇高旳社会理想。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一)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1.学习理论, 武装头脑, 要努力在掌握理论旳科学体系上下功夫, 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 在掌握马克思主义旳立场、观点和措施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圣才出品】
第10章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0.1 复习笔记一、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1.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的对立(1)英雄史观①含义英雄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出发,认为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
②主要形式a.主观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认为历史上少数英雄豪杰、帝王将相的思想智慧、品格才能、愿望意志等,是决定社会发展进程的最终原因,人民群众是消极的、被动的因素,是英雄人物的“盲目追随者”。
b.客观唯心主义的历史宿命论认为历史是由某种客观的、神秘的精神力量,如“上帝”“天命”等决定的。
少数英雄人物充当着这种客观精神力量的体现者和执行者,人民群众只能完全听从这种精神力量及其代理人的支配。
③历史根源a.随着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工以及阶级对立的出现,劳动群众长期处于被统治、被支配的地位,他们的才能和创造力遭到严重的束缚和摧残。
b.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将人与人之间地位、才能等社会的、历史的差别说成是永恒的、自然的差别,极力贬低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在历史中的作用,从而贬低劳动群众的历史作用。
④认识论根源a.历史的必然性总是深藏于内,历史的偶然性则显露于外。
b.历史活动直接的主观动机总是与个别人物相联系,而这种主观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却是间接的和隐而不显的。
c.体现历史必然性的人民群众的作用,往往会被遮蔽、忽视,而引人注目的则是给某些具体历史事件、历史情节打上特殊印记的少数历史人物。
(2)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①含义群众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
②理论原则a.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立场出发去考察和说明历史的主体及其活动。
b.历史唯物主义从整体的历史过程考察和说明历史的主体及其活动。
c.历史唯物主义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上考察人的历史活动的作用。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活动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①从量的规定性上看,人民群众是社会成员中的绝大多数。
②从质的规定性上看,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社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