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旅游
浅谈佛教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同年 , 山 西省 人 民政 府 批 准 , 经 开始 接 待 境 外 游 客 。18 年 , 9 5 正 式 对 外 开 放 , 步 形 成 一 个 以 佛 教 文 化 为 主 的旅 游 胜 地 。 台 逐 五 山 以它 独 特 的 自然 景 观 及 璀 灿 的人 文 景 观 .吸 引 着 无 数 中外
念及 相 关 的理 论 研 究较 为缺 乏 本 文 结合 佛 教 文 化 旅 游 的 概 述 . 讨 了佛 教 文化 旅 游 开 发 的 宗 教 学 理 论 、 化 线路 理 论 及 探 文 可持 续 发展 理 论
407 ) 30 4
时 期 三 个发 展 高 潮 。 隋唐 时 , 山寺 庙 多 达 3 0 , 人 1 余 全 6所 僧 万 名 。华 严 、 台 、 宗 、 宗 、 土 等 宗 派 各建 道场 , 僧 云 集 , 天 禅 律 净 高 讲 经传 法 , 述 甚 丰 。 明 清 时 , 王将 相 垂青 眷恋 , 熙 、 隆 著 帝 康 乾
试 周 21 第 6 刊 o1 2 年 期
浅 谈 佛 教 对 旅 游 资 源 的 影 响
张 磊
( 中南 民族 大 学 , 北 武汉 湖 摘 要 : 阶 段 佛 教 旅 游 研 究 侧 重 于 其 客 源 研 究 、 教 现 宗 与旅 游的 关 系 、 宗教 生 态 功 能 等 方 面 . 对 于 宗教 文 化旅 游 概 而
游 客 及 高 僧 法 师 前来 朝圣 观光 。
13 华 山 _丸
九 华 山 是 一 座 底 蕴 深 厚 的 文 化 名 山 . 文 化化 、 文 化 , 筑 文 化 、 刻 文 化 、 俗 文 化 、 食 文 鬼 建 石 民 饮 化 、 文 化 和 肉身 文化 等 , 历 史 上 就 吸 引 着 大 量 文人 墨 客 , 茶 在 留 下 大 量 诗 赋 . 些 文 化 对 于 提 升 其 旅 游 产 品 的 文 化 内涵 意 这 义 重 大 。 几华 山 文 化 旅 游 资 源 整 合 的关 键 是 依 托 载 体 , 依 应 托 载 体 进 行 整 合 。 首先 不 可 忽 视 的 是 实体 景 观 , 如 建 筑 、 塑 像 、 刻 、 文 等 . 些 能 直 接 体 现 佛 教 的文 化 含 量 , 键 是 石 经 这 关 要 让游 客 能 真 正 地 理 解 、 赏 。冈 此 , 这 些 实体 景观 不 仅 应 欣 对 该 以恰 当 的 方 式 进 行 展 示 ,而 且 要 针 对 游 客 的 猎 奇 心 理 , 完 善解说 系统 , 游客产生兴趣 , 到文化呈 现 、 化交流的 目 使 达 文 的 。其 次 , 充 分 利 用 九 华 山 举 行 的 法 事 活 动 这 一 载 体 , 引 要 吸 游 客 参 与 , 游 客 在 体 验 过 程 中对 佛 教 文 化 内 涵 有 更 深 入 地 使 了解 。 如 九 华 山2 0 年 第 二 十 四 届 庙 会 佛 事 活 动 内容 丰 富 , 06 在 此 期 间 , 把 节 庆 活 动 与 其 它 文 化 资 源 整 合 起 来 , 庙 会 应 使 活 动 内容 更 加 多 样 14白 马 寺 - 白马 寺 建 于 东 汉 明 帝 永 平 十 一 年 ( 元 6 年 ) 历 来有 “ 公 8 , 中 国第 一 古 刹 ” “ 源 ” 称 。 “ ” 和 释 之 寺 本是 巾 国古 代 官署 的名 称 , 而 白马 寺 是 我 国第 一 座 佛 教 寺 院 的 名 称 . 此 以后 , 着 佛 教 从 随 的 兴 盛 和 发 展 .寺 ” 成 为 中 国佛 教寺 院 的专 称 了。白马 寺 在 “ 就 唐 代 规模 宏伟 . 火 隆 盛 , 明 曾 重 修 。 现 存 寺 字 面 积 约 四 万 香 宋 平 方 米 。 要 建 筑 有 天 王 殿 、 佛 殿 、 引殿 、 主 大 接 清凉 台和 毗 卢 阁 等五层大殿 , 四周 还 分 布 着 钟 鼓 楼 、 堂 、 舍 、 厨 数 十 间 , 法 僧 庖
浅谈旅游业与佛教文化的相互作用
佛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佛 教文 化对 中 国有着 深刻 的影 响 ,并逐渐 形 成 了适应 中 国国情的佛教教 规、礼仪和宗 派,留下 了许多著名 的寺 院、石 窟 和佛 塔 ,其数 量 之多 、艺 术之 精 、历 史之 久都 是驰 名 中外 的 。 由于 佛 教 宗 派 众 多 ,各 有 差 异 ,加 之 , 在 一 些 佛 教 历 史 悠 久 、佛教影 响力 较大的地 区,非佛教朝拜 目的的旅游者 数量 已 大大超 过佛教信徒 ,因此 ,在 进行旅游宣传招 徕的过程 中,应 当根据佛教文化 的特 点 、游客 类型的特 点,并结合本地 的实际 情 况,有针对性地 开发设计一 些旅游商 品,比如 出售各种 佛教 纪念 品—— 佛教木鱼 、进香袋 、念 珠、佛像雕 像,提供斋饭 等 等 。随着佛教文 化的传播 ,一些重要 的佛教节 日由于符 合人们 的心理需求 ,不 仅是佛教信徒 的节 日,而 且 已经演变 为富有 中 国特 色的 民间流行 节 日,如泼 水节、腊八节 、盂兰盆节等都 以 其 新奇感和神秘感逐 渐被人们 所接 受 。因此 ,适当地利用佛 教 节 日,也 可 以促 进 旅 游 业 的发 展 。 佛 教 文 化 也 可 以通 过 一 些 间接 的 形 式 来 影 响旅 游 业 的 发 展 。佛 教文化 中许 多传说里 的人物或地方 ,形 象生动 ,经过 艺 术 加 工 后 被 搬 上 影 视 屏 幕 和 文 学 作 品 ,并 激 发 起 一 些 旅 游 者 潜 在 的旅游动机 ,从而参加旅游 活动 。比如 《 西游记 》中的弥勒 佛 、观音菩萨 ,唐僧师徒取经 的故事和一些胜 地 ( 如洛 阳 白马 寺 、火焰 山等 );又如 电影 《 少林寺 》的上映 ,不仅弘扬 了中 华武术 ,也使 嵩 山少林寺成 为广大武术 爱好 者和旅游者 在河南 旅 游时 的必到之 处。此外 ,佛 教文化对旅游 饭店也有一 定程度 的 影 响 。在 一 些 有 佛 教 名 胜 古 迹 的 地 区投 资建 设 饭 店 时 , 必 须 有 相应 的符合佛 教规定 的客房 和膳食供应 ,绝对不 能对 客人 的 宗 教信仰和风俗 习惯有所触犯 。例如 ,每 逢 “ 佛成道节 ”时 , 饭 店应 向佛教信 徒住客提供腊 八粥 , 日常膳 食供应 中不 得出现 违 反 佛 教 禁 忌 的 食 品等 等 。 饭 店 的 管 理 者 和 员 工 都 应 该 具 备 一 定 的佛教文化 基本知识 ,如佛教常识 、宗派、礼仪 、禁 忌等 , 以便为客人提供满意 的服务 。 二 、旅游业对佛教文化的影响 随 着旅 游业 的发展 ,旅 游 资源 的开 发利 用 ,更 多游 客被 吸引前来游 览、朝拜和交 流,这些活动 都有利于佛 教文化的传 播 、交流和研 究,对佛教文物 古迹 也起着保护 、修缮 的作用 。 发 展旅 游 业 ,对于 佛 教文 化遗 产 的开 发和 保护起 到了积 极 的促进 作用 。旅游 资源 的大力 开发 是建立在政府 及全 民大力 保护 的基础 上的 。为此 ,各级各地政府 都颁布执行 了有关佛教 文物 保 护 的法 规 政策 ,使 许 多佛教 文物 古 迹得 到 了修 缮 和保 护 ,甚 至重修 ,恢复 了昔 日的风采 ,如甘肃敦煌 莫高窟 、承德 的外八庙 、庐 山的东林 寺;许多佛教 组织恢复 了正常的活动 , 佛教文化遗 产得 以整 理、传播 。发展 旅游业 ,促进 了对佛教文 物 古迹 的保护和开发 ,那些经过修 缮和重建 的佛教文化遗产 如 佛寺佛 塔,使游客在游 览的过程 中身临其境 ,欣 赏佛教建筑 、 绘 画 、雕 刻 等艺 术 ,增长 了佛 教 文化 知识 ,使 佛教 文化 得 到 传播 、交 流 。随着 到佛教胜地 的佛教信徒和游 客人数的不 断增 多 ,许 多人捐赠钱款 ,为佛教文 物古迹 日后 的保护和维修提 供 了大量 的资金 。此外 ,海外佛教旅游 团来 到中国,带来 了国际 上最新 的佛教文化信 息 ,为 中外 佛教界人士提 供了许多加 强联 系 、相 互交流 的机会 ,大大促进 和推动 了佛 教文化 的传 播及 学 术研究 。 三、解 决发展进程 中不和谐 问题 的对策 佛 教名胜 古迹 的开发 不仅 有 利于 保护 、传播 佛教 文化 ,
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研究引言佛教文化旅游是一种以佛教文化为核心,通过旅游活动形式让游客了解佛教文化、历史和艺术的一种旅游方式。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佛教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了旅游行业中的热门产品。
本文将对佛教文化旅游的开发进行研究,旨在为相关产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背景佛教文化旅游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国内旅游市场开始出现多元化需求,人们对于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特色越来越。
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佛教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了旅游行业中的重要分支。
目标群体佛教文化旅游的目标群体主要包括对佛教文化有兴趣的游客、宗教信仰者、文化爱好者等。
这些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和期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体验:游客希望通过旅游活动深入了解佛教文化的历史、典故、礼仪等方面,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2、心灵修养:游客希望在旅游过程中参佛拜佛,感受佛教文化中的“慈悲”、“放下”等思想,达到心灵修养的目的。
3、特色体验:游客希望在旅游过程中能够体验到佛教文化的特色活动,例如禅修、素食等等。
开发策略1、市场调研在开发佛教文化旅游之前,需要对市场进行深入调研,了解目标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征,以便为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2、产品定位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将佛教文化旅游产品定位为“文化+心灵+特色”的综合性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推广渠道为了提高佛教文化旅游产品的知名度,需要采取多种推广渠道,包括线上和线下。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广:(1)建立官方网站、、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关于佛教文化旅游的相关信息,吸引目标游客的。
(2)与知名旅游网站、平台合作,推出优惠活动和定制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
(3)举办佛教文化旅游宣传活动,例如展览、讲座等,提高公众对佛教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
佛教文化对现代旅游业的影响
旅游业的关系是密切的,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旅游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佛教资源,对推进当地的旅游有积极的作用。
“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
”出家人云水一身,无牵无挂,以参访善知识、弘扬佛法、化导众生为务。
因此,长期以来,僧人“行万里路”,参礼名师和圣迹,一直是受到重视和推许的,我国现代旅游业起步较晚,只是在近十年中,由于全国实行改革、开放,才使旅游事业逐步发展起来。
在佛教方面,由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许多名山大寺修复开放,宗教活动正常开展,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人和香客。
广大佛教徒在旅游接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寺庙的开放,正常宗教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许多外国友人到寺观教堂参观,见到教徒的宗教信仰受到尊重和保护,感到十分高兴;大批的华侨、台港同胞回到大陆寻根问祖,见到千年古刹保存完好,感到欣慰,其中许多教徒积极为寺庙的修复做功德,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出力;各地的信教群众在生产劳动之余,朝山礼佛,精神上得到满足,生产积极性更高。
在现在的旅游中,有着很多的宗教文化,有道教、佛教、儒教等,重点说在佛教文化,现在旅游景点中,有很多佛教文化大山,佛教名山大寺是佛教徒朝拜的圣地,也是国内广大游人乐于登临造访的名胜。
佛教名山,顾名思义,是因为有了佛教才成为名山的;因为是佛教名山,才有成千上万的人慕名游访。
因此,正确认识佛教名山与旅游事业的关系,并加以妥善规划和安排,就能使佛教名山与旅游事业相得益彰;如果像本文列举的那些损害佛教名山大寺宗教气氛、不顾宗教特点大搞违章建筑等现象不及时纠正,就会使佛教工作与旅游事业两败俱伤。
这种简单明瞭的道理,人们是容易理解的。
希望有关部门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使佛教工作与旅游事业能够协调发展。
佛教文化与峨眉山旅游资源的发展:峨眉山是佛教文化突出的名山,千百年来,峨眉山因佛教香火之盛闻名天下。
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历史上祖庭众多,高僧辈出,香火鼎盛,梵音不绝,是普贤信仰的中心。
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分析与对策
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分析与对策一、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意义(一)普陀山地理环境及范围普陀山风景区位于我国浙江省舟山群岛东部,由普陀山岛、洛迦山岛和朱家尖岛东部28.8平方公里三部分组成,陆地总面积41.3平方公里。
景区主要以佛教的观音文化和海岛自然风光构成的海天佛国为特色,是全国首批确定的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相比于其他三大名山,普陀山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一方面,普陀山处在沿海发达地区,也是中国最发达地区,在海内外沟通当中,进出比较方便。
另一方面,四大名山中只有普陀山处在海当中,只有普陀山拥有着丰富的海岛风光,这种兼山海之胜的特点也是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之一。
(二)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是指因佛教观念和佛教活动而形成的对人们具有旅游吸引力并且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各种事物、因素和现象。
其范围相当广泛,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佛教艺术文物、佛教饮食、佛教节庆、佛教建筑、佛教名人等等。
普陀山是著名的观音道场,其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独特的优势。
1.资源类型丰富,组合协调普陀山虽岛小山低,但寺院密集,布局合理,能满足各种旅游者正常活动的需要。
目前,普陀山岛中除普济、法雨、惠济三大禅寺,有大乘、梅福、紫竹林等三十余座禅院可供朝圣,又有普陀十二景可供观光。
普陀山文物馆收藏了佛教历史、艺术、书画等文物一千多件。
山上文物众多,其中元代的多宝塔,南京明故宫拆迁过来的"九龙殿"以及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杨枝观音碑",被称为普陀山三宝。
岛上奇石遍布,为一般岩峦所罕见,有盘陀石、二鬼听法石、海天佛国石等20余处。
全山古树名木繁多,沿海岸除"黄如金屑软如苔"的沙岙外又有许多幽深的洞穴,神秘莫测,有潮音洞、梵音洞等。
此外,普陀山近几年举办的南海观音文化节也大大丰富了普陀山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
佛教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佛教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信仰和心灵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佛教旅游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分析佛教旅游的现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佛教旅游的现状1. 旅游景点的数量和规模在世界范围内,佛教旅游景点众多,涵盖了佛教圣地、寺庙、佛塔等。
亚洲地区是佛教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尤其是中国、日本、泰国和印度。
其中,中国的少林寺、法门寺、乐山大佛等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2. 旅游者群体的特点佛教旅游吸引了各类游客,包括虔诚的佛教信徒、文化爱好者、心灵追求者和普通旅游者。
他们前往佛教圣地或寺庙,寻求内心的宁静和提升。
同时,佛教旅游也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他们希望通过旅游来了解佛教文化,寻找灵感和解压。
3. 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创新为了满足各类游客的需求,佛教旅游产品不断创新和拓展。
除了传统的寺庙参观和祈福活动外,还推出了佛教文化体验、禅修营和心灵导师等更具深度的旅游产品。
同时,佛教旅游也与其他旅游项目相结合,如瑜伽旅游、生态旅游等,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二、佛教旅游的未来趋势1. 宗教旅游的持续增长随着人们心灵觉醒和对内在世界的关注,宗教旅游将继续保持增长。
佛教作为一种富有智慧和内涵的信仰,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寻求平静和启迪。
此外,随着佛教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预计佛教旅游将成为未来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佛教旅游与文化交流的融合佛教旅游的兴起,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也是一种了解文化、历史和精神智慧的途径。
未来,佛教旅游将与文化交流相结合,加深人们对佛教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3. 创新旅游产品的推出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佛教旅游将不断推出新的旅游产品。
除了传统的朝拜和禅修活动外,还将增加更多体验式的项目,如传统文化表演、手工艺制作和佛教文化互动活动。
浅析佛教对泰国旅游业的影响要点
浅析佛教对泰国旅游业的影响摘要:泰国作为一个旅游热点区,佛教在当地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泰国佛教既作为一种人文旅游资源,又对整个泰国旅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文化作为泰国旅游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其功不可没。
总的来说,旅游经济一旦形成,文化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影响着旅游经济活动。
而佛教文化正是支配并影响着泰国旅游经济的那只无形的手。
关键词:泰国佛教;旅游业;协调发展一、绪论泰国的旅游业举世闻名,具有"东方威尼斯"、"东方夏威夷"等美称。
同时,泰国的旅游业对泰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1982年,泰国旅游业的创汇第一次超过了长期居首位的大米的创汇额,成为泰国最重要创汇部门1。
说到泰国旅游业,人们就会想到绚丽的热带海岛风光以及各式华丽的人妖秀,但不得不提的还是泰国的佛教。
佛教是泰国旅游业的一大特色,也是泰国旅游业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泰国95%的国民信奉佛教,佛寺佛塔众多。
具不完全统计,在泰国有四万多座佛教寺院,如果参观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
因此有"千佛之国"的美称。
无论是商店还是宾馆,无论是人潮涌动的街边还是人头攒动的旅游胜地,佛像和佛龛无处不在。
这个国土面积仅5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为什么常年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一个以旅游文化产业为国内经济支柱的亚洲五小龙之一的经济强国呢?去过泰国观光旅游的中国人都会有一种深深的感受,佛教在泰国成了教化人和凝聚人心的超常力量,致使泰国这个枪支泛滥和色情成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一定的秩序,为泰国旅游业建立了良好的环境,这不能不说佛教对泰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发挥的作用非常巨大,特别是在泰国旅游业发展中功不可没。
这就是泰国建立世界旅游大国的重要精神支撑,也正是泰国人在对外旅游中无时无刻放大佛教文化的原因所在。
即使是当今,佛教依然占据泰人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对泰国整个国家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当代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研究
当代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研究藏传佛教是以藏传佛教教义和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一种宗教信仰,并被广泛传播于藏族、蒙古族、雪域藏民、推土族、撒拉族等族群中。
藏传佛教至今已有超过千年的历史,成熟的佛教文化如同蕴藏于雪山之间的宝藏,珍贵而丰富。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当代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研究,探寻佛教文化内核,感受人文魅力,下面举出5个例子证明当代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研究的重要性。
例一:普陀山-寺庙文化普陀山是一个具有深厚佛教文化底蕴的地方,以其寺庙文化闻名于世。
普陀山是一个可以直接接触海上观音的地方,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佛教信仰者前来朝拜。
这里的寺庙文化包括有流传至今的海上佛教文化和传统中国寺庙文化。
无论是佛教信仰者还是普通游客,他们都可以在这里了解到佛教文化的真谛,感受到佛家的博大精深。
例二:法隆寺-佛教艺术文化法隆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是佛教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法隆寺是一个结合了佛教哲学和艺术的综合体,代表了中国古代佛教于艺术的最高成就。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壁画、石刻、雕塑等多种形式的艺术珍品,了解中国古代佛教艺术文化的前世今生。
例三:大昭寺-佛教建筑文化大昭寺位于西藏拉萨市,是世界文化遗产。
大昭寺是藏传佛教文化中重要的建筑遗址,代表了西藏古代建筑与艺术的最高水平。
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传统藏式建筑的构造、欣赏到大昭寺壁画的雄伟壮观,感受到西藏古代建筑的神秘与魅力。
例四:杭州湾-佛教道教文化杭州湾是长三角重要的河流交汇处,历史上曾经是佛教和道教的传播中心之一。
在这里,游客可以拜访杭州萧山寺、望海寺等佛教名刹,探访天竺寺等古道教寺庙。
了解到佛教与道教精华共存的文化底蕴,感受到历史与文化的沉淀。
例五:西藏-藏传佛教文化西藏是中国唯一一家藏传佛教区,是一个以佛教文化为核心的宗教圣地。
在西藏,游客可以欣赏到西藏佛教乾隆文物、由南向北穿过藏区的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带、到康巴藏区参观康巴木雕艺术等等。
宗教学视阈下的佛教文化旅游体验探析
宗教学视阈下的佛教文化旅游体验探析摘要:在体验经济时代,佛教文化旅游体验越来越受学术界关注。
本文以宗教学的视角,认为宗教本质的层次性决定了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层次性,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层次性必然会影响到佛教文化旅游体验的层次性。
通过对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佛教文化旅游体验层次性的阐释,认为佛教文化深层旅游体验的过程与旅游者寻找自性的过程是同步的。
关键词:宗教学;佛教文化;旅游体验;层次性;自性回归自旅游活动产生以来,旅游与宗教之间便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世界上的第一次火车旅游亦是托马斯·库克为了基督教禁酒之目的而组织出游的。
再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旅游”二字本身就与宗教密不可分,按照龚程鹏的观点:“在中文中,旅游两字,本身就都和宗教有关”2,如今又值体验经济时代,因此,选择宗教学的视阈对佛教文化旅游体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宗教本质的层次性目前学术界对宗教本质的理解如同旅游的本质一样皆没有达到完全统一的标准。
尽管如此,本文考虑到旅游本身具有文化性质,便选择文化层次论的角度来阐释宗教本质的层次性。
根据文化层次理论,将文化分为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
那么,宗教本身也可以看作一种文化,宗教也同样可以分为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
所谓表层文化是指可以摸得着,看得到的物质文化;所谓中层文化即是指行为文化;所谓深层文化是指摸不着、看不到的精神文化。
基于文化层次理论,段德智教授也阐释过宗教的本质,“既然宗教观念和宗教情感、宗教体验是宗教信仰的直接显现,则它们势必处于同心圆1的位置上;而宗教行为和宗教活动作为宗教观念和宗教体验的外在表现,宗教组织和宗教制度作为宗教观念和宗教体验以及宗教行为和宗教活动的外在表现,无疑便因此处于同心圆2和同心圆3的位置上了”。
同时,段德智还提出了宗教的文化本质,即宗教的建筑艺术等。
宗教有自己不同于其它意识形态和社会群体的特殊本质,即信仰。
宗教也有与其它社会意识和社会群体相同的本质,段德智将其称为宗教的一般本质。
旅游导览知识:佛教之旅——如何探寻佛教文化和美学的价值和内涵
旅游导览知识:佛教之旅——如何探寻佛教文化和美学的价值和内涵佛教,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源于古代印度,现在已经传遍全球,成为众多人的信仰和追求。
佛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具有哲学与文化内涵的生活方式。
若想深入探究佛教文化和美学的价值和内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寻访佛教文化遗址和庙宇佛教文化遗址和庙宇是感受佛教文化和美学的最佳场所。
其中,印度尼泊尔的博达尼和斯瓦扬布等佛教圣地,是佛教信徒的信仰中心和礼拜场所;而中国的大型佛教庙宇如少林寺、法门寺、灵隐寺等,则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代表。
在这些庙宇和遗址中,可以欣赏佛教雕塑、建筑和绘画艺术之美,了解佛教的历史和思想发展过程,体验佛法的正能量。
同时,参拜这些庙宇和圣地,还可以为身心健康注入一份安祥和感受佛教精神宽容和平和的味道。
二、解读佛教文化艺术佛教文化艺术是佛教文化和美学的重要载体。
佛教雕塑、绘画、建筑、音乐等艺术形式,都承载着佛教教义和追求的内涵。
如佛教雕塑以释迦牟尼为主,通过佛像的手势、面容、佛座等来表达佛教教义和指导人们遵循佛法;佛教绘画以壁画、散画、屏风、绸幅等形式表现出佛经故事或佛教中的思想和哲学,重在通过肉眼所能直接看到的形象,使人们以视觉方式感受佛教道理;佛教建筑则以宗教建筑为主,例如经堂、塔、阁、寺院等,是佛教文化的代表,一般风格古朴典雅,具有庄重、神秘、虔诚等特点。
所以,在欣赏佛教文化艺术时,需要了解艺术作品的背景、构成和内涵,才能领略到佛教文化和美学的独特魅力。
三、解码佛教思想与哲学佛教思想与哲学是佛教文化和美学的核心,其深刻内涵和世俗化的观念,具有鲜明的个人理性思维和人文主义意义。
佛教思想的核心是以四圣谛为中心,最终的目的是过去世、今世、来世的“三世解脱”,让人走出困境,获得内心的净化和心灵的自由。
佛教哲学则强调“缘起性空”的观念,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互相依存而起,没有个体自身独立存在,因此人应该以平等、智慧、舍离等心态去看待世界,最终留下一颗寂静的心,获得灵性的安宁。
峨眉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峨眉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对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
人们在社会发展中,更加关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而大力扶持发展以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以迎接以人为本的“绿色GDP时代”的到来,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而旅游业作为21世纪最受注目、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因其绿色无污染、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经两千多年的传播、发展,已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以体验和传播佛教文化为主旨的佛教文化旅游事业近年来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佛教文化旅游事业兴起的积极意义首先,传播了佛教文化。
佛教在中国流传数千年,对中国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然而,在一般社会公众眼里,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具有一定的神圣性,也带有一定神秘性,因为对其不甚了了,以致敬而远之,甚至横加指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佛教的传播发展。
佛教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状况。
佛教寺庙一般都在名山大川,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人们前往风景名胜区旅游时,自然被独特、古朴的寺庙建筑吸引,走进寺庙,其实就是走进中国佛教文化的课堂,寺庙的殿堂、楼阁、佛塔、佛像、匾额等等,无不浸润着传承千年的佛教文化内涵,游客通过对佛教物质景观的参观,乃至对佛教生活的观摹,对佛教建筑与塑像的独特含义和佛教的教义、仪轨等有所了解,逐步对佛教文化产生兴趣,进而学习和研究佛教深邃的哲理、丰富的文化内涵,感受佛教慈悲和谐的道德规范和清新、安详、净化的修持意境。
因此说,佛教文化的旅游开发能使佛教文化得以更好地保护和彰显。
[1]其次,提高了地方知名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放松休闲、提高生活品位的重要选择。
佛教文化及其场所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越来越成为一些地方城市开发旅游的热点、重点,甚至成为旅游景点之核心,而随着旅游观光人数的逐渐增多,也极大提高了地方的知名度,促进了城市发展。
佛教旅游
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佛教与旅游的关系源远流长,佛教在其产生、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佛教旅游资源。
各地区有名的佛教胜地,只要条件允许,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都可以建成佛教旅游景点,长期发挥其旅游的功能和价值。
当前,研究这些问题有利于我们合理地开发、利用佛教旅游资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佛教与旅游佛教起源于公元前五六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
佛教从印度传出以后,渐渐风靡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甚至在欧美等地传播,演变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目前全世界共有佛教信徒2.4亿多人。
大约在纪元前后佛教开始传入我国。
印度佛教与中国文化相遇之后,其自身发生了变革,渐渐与中国固有文化相适应、相融合,从而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诸多佛教宗派,其中以汉地佛教的八大宗派和藏传佛教的格鲁派最为知名。
这些佛教宗派有自己独特的宗派传承与教理,都有围绕宗派发源地(祖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势力范围。
佛教在中国广为流传,构成异彩纷呈的佛教文化,为中国旅游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1、佛教与旅行佛教与旅行的关系密切,由来已久。
佛教产生、传播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围绕传经取经、居静修行、坐谈佛理与朝拜佛陀的释游活动过程。
首先,佛教传入和传出中国与旅行不可分割。
对于中国来说,佛教是一种外来宗教,之所以能够传入中国其本身就是东西方佛教徒梯山航海旅行的结果。
其次,佛教在中国国内的传播与旅行不可分割。
佛教是一种信奉出世哲学的宗教,讲究佛法、秉持佛性,佛法、佛性立意于自然。
再次,中国佛教的禅宗派使佛教旅行具有了旅游的内涵。
中唐以来风靡整个中国的禅宗,改写了佛教的人生哲学。
佛教的人生哲学渐渐从禁欲苦行转向适意自然,与禅宗相联系的云游宣法也逐步具有了“优哉游哉”的内涵,甚至于一度盛行的优游之风堪与文士漫游相媲美。
2、佛教旅游佛教旅游是现代旅游学中宗教旅游的一种。
从狭义上讲,佛教旅游主要指佛教徒因为宗教目的而从事的旅游活动,如朝圣、求法、云游、传法等;从广义上讲,佛教旅游指凡是围绕佛教旅游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都可视之为佛教旅游,也就是说,佛教旅游不仅包括佛教徒因宗教目的而从事的旅游活动,也包括非佛教徒出于兴趣,游览佛教圣地、观赏佛教建筑、体验佛教特色文化等相关的旅游活动。
旅行中的宗教文化体验
旅行中的宗教文化体验旅行,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和探索方式,能够让我们认识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传统。
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各种不同的宗教文化,这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使我们对世界更加包容和理解。
接下来,我将分享我在旅行中所体验到的一些宗教文化,为大家展现一个多元和宏伟的世界。
一、佛教之旅在旅行中,我有幸参观了一些佛教寺庙和圣地,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当我踏进一座古老的佛寺时,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宁静的世界。
独特的建筑风格、默默诵经的僧人和燃香之人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平和与内心净化的力量。
我还参加了一次佛教法会,聆听了一位高僧的讲座。
那位高僧引导我们通过冥想和修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这次体验让我更加了解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式,激发了我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二、伊斯兰教之旅在中东地区的旅行中,我有幸接触到了伊斯兰教文化。
我参观了一座壮丽的清真寺,并聆听了伊玛目的讲解。
我被这座寺庙的建筑美感和寺内的宗教仪式所震撼。
看着信徒们虔诚地膜拜,我感受到了他们对于信仰的深刻敬畏之情。
在参观完清真寺后,我还尝试了穆斯林的饮食,品尝了各种特色美食。
伊斯兰教教义鼓励清真食物和节制的生活方式,这让我对伊斯兰文化的饮食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印度教之旅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宗教仪式和传统。
我参观了位于印度的恒河,这是印度教最为崇拜的圣河之一。
我亲眼目睹了信徒们洗净自己的罪过和污垢,表达对神灵的虔诚。
此外,我还参观了一些宏伟的印度寺庙,欣赏到了印度教艺术的独特之处。
寺庙内供奉着各式各样的神像,每一个神像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
这些寺庙不仅仅是宗教场所,更是印度文化的象征。
四、基督教之旅作为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之一,基督教的文化和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广泛影响。
我曾参观过一些欧洲的教堂,被这些古老而庄严的建筑所震撼。
在教堂里,我亲眼见证了信徒们祈祷和诗歌的演唱,感受到了他们对于信仰的热爱和敬畏。
在旅行中,我还了解到了一些与基督教相关的文化节日,如复活节和圣诞节。
佛教旅游文化
印度当今的首陀罗--贱民
他们在社会上只能从事那些“肮脏”的工作,包括
那些与血污、粪便或是其他污秽物有身体接触的工 作。印度法律规定他们只能从事火葬死者、清洁公 厕、为新生儿剪断脐带、从路上移走动物的尸体、 晾晒兽皮、清理污水渠这样的工作,这是1500年以 来的种姓制度形成的条文。贱民们被强大的社会习 俗紧紧地踩在脚下,只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即 使是他们的影子触碰到了比自己高一等级的人也会 受到严厉的惩罚 印度的种姓制度已经在几十年前被官方宣布废除, 但在小城市与乡村,其几千年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并 不是官方的一纸声明便可以消除的,即使在新德里 与孟买这类国际都市中,昔日在种姓制度中位于最 底层的“贱民”依旧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7世纪12世纪印度佛教最后的寺院超行寺遗迹印度佛教最后的寺院超行寺遗迹1203将军伊伽蒂耶乌定焚毁将军伊伽蒂耶乌定焚毁1203年被伊斯兰年被伊斯兰三释迦牟尼生平三释迦牟尼生平??释迦释迦牟尼牟尼出生出生地为地为古印古印度迦度迦毗罗毗罗卫国卫国迦毗罗卫城遗迹释迦牟尼的世系释迦牟尼的世系甘蔗王善贤皇后第二夫人长寿别成象众炬面金色狮子郏净饭王释迦牟尼摩耶夫人耶输陀罗罗怙罗八相成道八相成道??降兜率相降兜率相?托胎相?谓菩萨将托胎时观净饭王性行仁贤摩耶夫人前五百世曾为菩萨母应往彼托胎
迦毗罗卫城遗迹
释迦牟尼的世系
甘蔗王 善贤皇后 长寿 别成 狮子郏 净饭王 摩耶夫人 第二夫人
象众
炬面
金色
释迦牟尼
耶输陀罗
罗怙罗
八相成道
• ㈠降兜率相
㈡托胎相 谓菩萨将托胎时,观净饭王性行仁贤,摩耶夫人前五百
世曾为菩萨母,应往彼托胎。大机之人,见乘榭檀楼阁, 小机之人,见乘六牙白象,与无量诸天作伎乐,从右肋 入,身映於外,如处琉璃。
佛教旅游活动策划方案
佛教旅游活动策划方案一、项目背景与介绍佛教是世界上重要的宗教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
佛教旅游活动以其独特的虔诚、宁静和美丽的景观而备受游客的喜爱。
本方案旨在策划一次具有教育性、体验性和娱乐性的佛教旅游活动,让参与者深入了解佛教文化,提升精神追求。
二、活动目标1. 弘扬佛教文化:通过活动,让参与者了解佛教的基本教义、传播历程和主要知名佛寺,增进对佛教的理解和认同。
2. 传承佛教传统:通过体验佛教的修行方法、参与佛教仪式和学习佛经,营造宁静平和的氛围,培养参与者的修行意识和修养素质。
3. 提升参与者的心灵境界:利用佛教的智慧和教诲,引导参与者深入思考和认识自我,消除心灵障碍,达到心灵净化和提升的目的。
三、活动内容与安排1. 参观佛教名刹:组织参与者参观佛教名寺,如少林寺、报国寺等,了解佛教文化的历史积淀和建筑特色。
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佛寺的建筑群、佛像、石刻等,了解佛教教义和禅宗修行方法。
2. 参与佛教仪式:组织参与者参与佛教仪式,如礼佛、诵经、念佛等。
专业的法师或导游将为参与者讲解佛教仪式的意义和方法,帮助他们感受佛教的虔诚和宁静。
3. 体验传统佛教修行活动:组织参与者参与佛教修行活动,如打坐冥想、参与禅宗讲座、体验佛教艺术表演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参与者亲身体验佛教修行的过程和艺术的魅力。
4. 学习佛经:组织参与者学习佛经,通过佛经解读和讨论,让参与者深入了解佛教教义,增长智慧和修养。
可以选择一些知名的佛经,如《金刚经》、《法华经》等。
5. 佛教文化展览:组织佛教文化展览,展示佛教的文化藏品、佛教艺术品和佛教书籍。
参与者可以通过观看展品了解佛教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6. 座谈会和讲座:组织佛教专家和学者举办座谈会和讲座,与参与者分享佛教哲学、佛教文化和佛教禅修方法。
可以邀请知名法师或学者进行演讲和答疑解惑。
四、资源准备与合作1. 导游和讲解员:提前联系专业的导游和讲解员,确保对佛教文化、佛教史和佛经有深入了解,并具备良好的讲解能力。
佛教旅游知识点总结归纳
佛教旅游知识点总结归纳佛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佛教对世界各地的文化和历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许多人选择前往佛教圣地进行朝圣和旅游。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并归纳一些关于佛教旅游的知识点,帮助有意前往佛教圣地的朋友们更好地了解和准备。
一、佛教概况1. 佛教起源于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他在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之间在印度尼泊尔边境附近的迦毗罗卫国出生并成长。
2. 佛教教义强调“四圣谛”:生老病死是苦,苦的原因是贪欲、憎恨和无明,解脱苦的方法是八正道,八正道包括正见、正思想、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
3. 佛教的核心信仰是轮回和因果报应,认为生死轮回是人类所面临的命运,只有通过修行达到解脱的境界才能结束轮回。
4. 佛教教义包括三宝:佛(教主),法(教义),僧(出家人)。
信众向三宝皈依,称为佛教徒。
5. 佛教的发展传播经历了印度、中国、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形成了不同的宗派和风格,各地的佛教圣地也各具特色。
二、朝圣地点1. 印度(1)鲁鸠那园(鹿野苑):位于印度北方邦的拜伦德拉瓦尔,是佛陀成道的地方,对于佛教徒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菩提伽耶:位于印度北方邦的古尔冈,是佛陀成道的地方,也是佛教徒朝圣的重要之地。
(3)那烂陀(拈花园):位于印度北方邦的那烂陀,是佛陀教导弟子梵音阿难尼拈花而示众的地方。
2. 尼泊尔(1)八大处:位于尼泊尔南部,是佛陀出生地卢卡拉的一个地方,对佛教徒具有重要意义。
(2)曼德维:位于尼泊尔谷地,是佛陀的一个重要修行地点,也是佛教朝圣地之一。
3. 斯里兰卡(1)亚达拉巴达:位于斯里兰卡中部,是佛陀的足迹圆满之地,也是佛教朝圣地之一。
4. 中国(1)四大佛教名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具有丰富的佛教文化和历史遗迹。
(2)法门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寺之一,保存有释迦牟尼佛舍利,是佛教徒的朝圣地。
寺庙佛教旅游体验项目设计
(二)南华寺的现状
• 南华禅寺有“禅宗祖庭”之称,是无数 佛教徒的朝拜中心。 • 南华寺的千年禅宗文化,吸引着来自社 会各地的游客。 • 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多样化。 • 产品设计一成不变,不思进取,缺乏创 新精神。
(三)南华寺旅游项目设计存在的问题
根据南华寺的现状可以发现南华寺旅游设计存在 以下问题: • 产品开发 一般说来,禅宗旅游产品开发可以包括针 对禅宗信仰者的教事旅游,针对普通游客的观 光旅游、针对高层次文化素质游客的文化旅游、 针对素食主义游客的饮食旅游、针对学者,宗 教研究者的修学旅游和针对注重养生保健的游 客的疗养旅游等。除了一般的观光旅游和固定 的教事旅游外,南华寺在产品开发总体上处于 缺乏组织和放任自流的较原始的状况。许多很 有发展前景的旅游产品比如饮食旅游、疗养旅 游等都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
• 对禅宗文化的挖掘深度不够。
禅宗文化本来就不是俗文化的范畴,需要 一定的文化鉴赏能力。而为了迎合目前国内大 众旅游的品位而争先上马的许多禅宗寺庙,建 筑施工水平低劣,缺乏文化内涵,在经营上只 停留在到此一游和烧香拜佛的粗浅层面,显然 这不是禅宗寺庙旅游开发的初衷。
四、对寺庙旅游项目设计的建议
• 1、不能以牺牲原宗教环境为代价来换取旅游 经济效益,而应该是保护与开发并重,在重在 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科学、 合理、有序地开发旅游资源,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 • 2、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应突出佛教圣 地特点,实施全面保护,逐步加以完善,使佛 教寺庙景区成为自然风景、佛教圣地名胜区, 游览、朝拜、休养渡假、疗养身心的基地,动 植物观赏研究基地,成为文物、环境、景观保 护区,风景游览、弘法利生等多功能的旅游区。
• 静谧体验
1、 在九龙泉水松景区空地上修筑石板, 让游客在这里禅坐、冥想,可以使游客们在繁 华都市里喧闹的心归于平静,洗却一身的烦恼。 2、设立体验林,让游客在这片树林里静 静的感受清风飘拂与鸟鸣的愉悦,感受大自然 静谧的美。
佛教文化旅游的研究背景及启示
( ) 教 的 长期 存 在 性 一 宗
美 国的 一 些 学 者 在 对 两 次 世 界 大 战 后 和 2 0世 纪 9 0年
代 西 方 宗 教 信 仰 进 行 了社 会 调 查 得 出 的结 论 是 : 1 纪 将 2 世 是 一 个 宗教 的世 纪 。这 虽 然 可 能 比较夸 张 , 是 我们 应 该 认 但
佛 教 文 化 旅 游 在 推 动 我 旅 游业 发 展 过 程 中发 挥 过 重 要 作 用 。 而随 着 丰 会经 济 的 发 展 , 然 十 旅游 者旅 游需 求 的 转 变 , 传 统 的佛 教 文 化 旅游 面临 严 峻 挑 战 ,其 开 发 现 状 令 人堪 忧 。
基 于此 ,佛 教 文 化旅 游 的开 发 研究 成 为 目前 的 研 究热 点 , 佛 教 文 化旅 游 的 开 发 研究 不 仪 要 关 注 佛 教 景 区 的文 化 内 涵 的 挖掘 与开 发 , 要 了解 当前 旅 游 业 的 发 展现 状 , 更 因此 , 重 佛 注 教 文化 旅 游 的研 究 背 景是 佛 教 文化 旅 游 研 究 的首 要 任 务 。
一
佛 教 是 世 界 i 大 宗 教 之 一 , 中 同传 播 过 程 中 , 过 与 在 经 中 列传 统 思 想 儒 家学 说 及 本 土 宗 教 道 教 的相 互 冲突 、 互 融 相
合 、 渐 发 展 , 刻 地 影 响 着 巾 丰会 的政 治 、 济 、 逐 深 十 经 文化 、 艺 术 乃 至 民 族性 格 。 同时 在 传 播 和 发展 过 程 中 , 造 出 了辉煌 创 灿 烂 的佛 教 文 化 艺 术 , 留下 了许 多 佛 教 文 化遗 产 。这 些 遗产
识 到 , 教 作 为人 类 的一 种 科 学 和 真 理 相 悖 的 认 识 过 程 , 宗
佛教旅游在文化旅游中的地位
佛教旅游在文化旅游中的地位
佛教筹建办郝晶晶随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 旅游者的旅游需
求逐渐多层次化, 旅游品味也随之提高, 文化旅游已成为当代旅游业的新潮流、新热点。
而佛教旅游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神秘性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前来朝拜、观光、修学和游憩,使其在文化旅游中的地位大大提高。
一、文化性
1、佛教的流传代表着文化的交流融合,体现着佛教在中国环境下的中国特色。
2、佛教的历史演变、佛法的演绎传播,都与文化的进步有关系,佛教在历史上有多样的发展状况,在建筑、美术、文学艺术等都有体现,从中可以看到思想、艺术等多方面的发展脉络,是民族文化的集成。
所以,加强佛教旅游,代表着对文化的保护和尊重,以及更好地传承。
二、历史性
1、佛教大传播历史与中国的历史有紧密的联系,从佛教历史、寺庙沿革历史中可以佐证和参考社会历史的变革。
2、佛教的文化也是历史的产物,园林建筑、美学艺术等等都是文化发展史的一部分。
所以做好佛教的理由和保护,可以对认识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文化历史的传承有重要的意义。
三、古来名山僧占多,寺庙的存在多与优美的景观和丰富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相联系。
佛教文化的地理位置、寺庙建筑、历史沿革、佛教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都构成了旅游文化资源的一部分。
2014年2月21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寺庙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
一是僧人修养身心、参悟佛法。
二是普度大众、服务社会。
如果“躲进深山成一统”,只管自己修炼佛法,不与社会密切接触,那就没有很好地实现第二个功能。
与社会接触的越多,对于弘扬佛法就越有利,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社会人士与哪个寺庙接触多,是有选择的。
中国几万个寺庙,他们去哪个不去哪个,有自己的考虑。
峨眉山山体内那么多寺庙,也不是每个庙都很多人去的,所以,宗教场所之间客观上存在竞争。
随着当今对于佛教寺庙建设越来越多,旅游部门也希望借助佛教文化发展旅游产业,宗教旅游产品已经进入全面重视、全面发展、全面竞争与全面创新的新时期。
区位交通、知名度是基本的竞争因素。
宗教场所的传统竞争因素有三个方面:
一是历史地位:历史上地位显赫,如洛阳白马寺、西安法门寺;
二是宗教地位:是佛教或道教某个分支的祖庭、道场,如四大佛教名山、韶关南华寺、湄洲妈祖庙、汕尾玄武山、揭西三山国王庙;
三是信仰地位:宣传自己的灵验,如德庆龙母庙。
经典的寺庙建筑格局过于雷同,现在的竞争导致了它不能满足现代旅游的需求。
宗教场所的新的竞争手段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一是增强观光功能,建设大型佛像,引入声光电技术手段发展大型演艺;二是结合其他文化,如少林寺弘扬武术文化,一些寺庙结合音乐、书画、茶文化;三是宣传镇寺之宝,把过去深藏密室的高僧肉身、舍利子、
古代圣旨和袈裟等文物拿出来给游客观赏,甚至象成都宝光寺专门建设了博物馆,把张大千、徐悲鸿等名作和慈禧御赐的物品都陈列出来;四是贴近大众需求,发展养生餐饮,开展禅修活动;五是大型会议节事,如承办世界佛教论坛,利用建寺1000年或者1500年大张声势,法门寺利用地宫和佛指舍利成功开展了众多活动;六是开辟新的领域,占领新的制高点,如台湾的佛光寺就大力开展慈善活动,成功地形成了社会影响。
佛教旅游产品的成功案例主要有八个值得研究,他们各有特色。
一是无锡灵山大佛,一期建设大佛,宣传佛大山灵,二期推出“九龙灌浴”,三期建成“梵宫”,成功地奠定了自己跻身中国“五方五佛”的宗教地位(东有江苏无锡灵山大佛,南有香港天坛大佛,西有四川乐山大佛,北有山西云冈大佛,中有河南龙门大佛),是佛教文化现代化开发的巅峰和典范之作;二是河南少林寺,将武术文化形成一个大产业,多次利用电影媒体拓展影响力,而且推出了“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景演出;三是三亚南山,在佛教文化方面全方位展示,大型灯光音乐夜景表演和汉唐乐坊表演具有特色;四是烟台龙口南山,在大佛及寺庙的基础上建设了佛教文化园、高尔夫球场、室内戏水乐园、酒店,形成了综合性的文化旅游度假区;五是西安法门寺,利用舍利和地宫大做文章,建成标志性建筑“合十舍利塔”,请流行音乐明星王菲演唱《心经》提升传播效果,讲经堂、大堂茶礼、多功能会议室、禅居客房等时尚简约;六是成都宝光寺,建设博物馆,庙内电话亭等设施景观小品都富有佛教文化教化功能;七是深圳东部华侨城,建设了
22个客房的菩提宾舍,推出了高科技的大型多媒体音画《天禅》,将佛教、武术、茶文化、丝绸之路等内容融合一体;八是峨眉山大佛禅院,作为新建的寺庙,规模庞大,开展了宗教摄影展、洗净仪式、僧人采茶活动,建有专门的佛学院。
这些宗教旅游产品的成功案例具有五个共同特点:一是大投入;二是大规模:占地广,大型佛像、大型节庆活动;三是高科技:声光电得到普遍运用;四是观赏性与参与性结合:演出、禅茶等;五是注意细节营造。
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来看,他们都是比较成功的。
宗教旅游产品的市场如果根据动机来细分,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宗教观光市场:观赏宗教建筑、雕塑、演出;第二层面是宗教祈福市场:求签、许愿;第三层面是信徒市场:宗教信仰:禅修、拜佛、皈依。
应对这三个层面的市场需求,宗教旅游产品可以开发四大类的产品:一是观光产品:宗教建筑、盛事;二是祈福产品:求签许愿;三是禅修产品:讲经、度假;四是养生产品:禅茶、宗教音乐。
宗教旅游产品的项目因此主要有寺庙道观、斋菜馆、宗教文化园、宗教博物馆、宗教音乐厅、宗教图书馆、宗教养生茶园、禅修宾馆、宗教学院等。
总之,现代宗教旅游产品的成功要领主要是五个方面,一是文化充分延展;二是塑造信仰地位;三是形成镇寺之宝;四是营造浓郁氛围;五是开展现代营销。
寺庙的传统营销手段是口碑。
由于中国政府的政策限制,宗教不能以电视台、电台、报纸的形式来进行宣传营销,现代营销手段可以有短
信营销,如广东德庆龙母庙的做法;有网络营销,建立网站、播放视频;有强调自己的奇异景观,如佛光、节庆时段天象异变、屋顶无叶;有节事营销,典型的就是法门寺舍利安奉仪式、赴台。
至于传统的口碑营销,主要是强化自身特色,提升重游率,如“保外乡”、“保升官”、“佛大山灵”、三年连拜、许愿之后必须还愿等。
以上讲的是宗教场所开展旅游的做法和经验。
但是,它的开展有一个难点,就是寺庙与景区的关系处理。
国内有很多地方处理得并不成功。
如果没有寺庙,我们就不能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不一定要开发佛教旅游产品,我们可以利用佛学思想开发非宗教的旅游产品。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利用禅学思想开发禅意养生旅游产品。
禅学与禅宗是两个概念。
一个是非宗教的,一个是宗教的。
什么是禅?禅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智慧,是一种独特的哲学观念,是自在的生活方式,是洒脱的人生态度。
一个禅意养生旅游产品应当建设禅意景观小品,开发禅茶禅乐,整面墙的普洱茶砖可以让满房茶香,公共空间的室内装修要简约并富有传统文化。
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请专家在度假村开展专题讲座,给住客讲授禅与生命的和谐、禅与企业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