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气候对小麦的影响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暖冬气候对小麦的影响及对策
一、暖冬气候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1.生育期提前。暖冬年份小麦冬前生长快,叶龄平均8~8.6,小麦提早拔节。冬季叶龄较常年多0.6~1,小麦拔节期提前15~18天,抽穗期提前5~10天,成熟期提前3~5天,生育进程显著提前。
2.个体偏旺,群体质量下降。暖冬年份冬前有效积温增加,加快了小麦叶的生长和分蘖速度,冬季单株分蘖比常年多1.0~1.5个,叶片生长量增加0.2~1.5片。冬前高峰苗提早形成,成穗率下降。暖冬年份小麦冬、春季分蘖没有明显的停滞阶段,分蘖不断发生,营养生长量加大,总叶龄、高峰苗数量加大。枯黄叶多,绿叶数减少,营养生长偏旺,群体质量下降。
3.拔节提前,冻害严重。暖冬年份,小麦生育进程快,部分麦田拔节提前,特别是小麦播种至返青前。积温比常年多156.2℃的年份,半冬性品种主茎处于拔节期,弱春性品种主茎及大分蘖都已拔节,主茎和大分蘖都处于穗分化中后期,抵抗低温冻害能力大大减弱,一旦遇到低温,小麦冻害严重,产量损失大。据调查,冻害严重的麦田一般主茎穗冻
死率高达80%以上,大分蘖冻死率达50%,减产达35%。
4.病虫害加重。暖冬有利于病虫越冬,使越冬类病虫源存活基数增大,易造成小麦病虫害加重,特别是会使小麦纹枯病、红蜘蛛、麦蚜等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
二、对策措施
1.适期播种。早中茬麦田选用半冬性品种,于日平均气温14~16℃时适期播种,冬前积温600~750℃,冬前叶龄6.5,以分蘖成穗为主,适当降低播种量,精量匀播,控制基本苗;晚茬麦选用弱春性品种,日平均气温12~14℃即可播种,越冬前叶龄5.5,单株分蘖2~3个,幼穗发育处于二棱期,积温达500~550℃。这样,既能保障小麦生育进程与季节同步,充分利用光、温、水等自然资源,又能避开不良气候的影响,在越冬期形成多蘖壮苗,增强麦苗抗寒和抗逆能力,控制越冬期无效分蘖的发生,降低群体高峰苗。
2.减少播种量,降低群体起点。暖冬年份单株分蘖发生量大,特别是小麦高产田。减少小麦播种量,可降低高峰苗,提高茎蘖成穗率,改善群体质量。在适播期内,精量播种,基本苗控制在每667平方米10万~15万株;晚播时应适当加大播量,每晚播1天,667平方米增加5000株基本苗。以主茎和分蘖成穗并重,降低积温增加对群体质量的影响,促进
冬前麦苗早发稳长,推迟小麦拔节时间,增强小麦抗寒抗冻能力。
3.科学运筹肥水,提高防冻抗灾能力。针对暖冬气候特点,在肥料运筹上要施足基肥,氮肥占总施氮量的45%,基肥按氮∶磷∶钾为1∶0.6∶0.9的比例混合,一次性施足。苗肥不宜过多,不施腊肥和返青肥,以控制单株生长过旺和分蘖过多、高峰苗过高。重施拔节孕穗肥,氮肥占总施氮量的50%,补施粒肥,氮肥占总施氮量的5%。
4.及时防病治虫。暖冬年份小麦纹枯病发生重,应选用抗病性强的良种,适当降低基本苗,加强化学药剂防治。播前用2%的立克秀10克兑水0.2公斤拌麦种10公斤,杀灭麦种带菌,推迟病菌初次侵染时间。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每667平方米用井岗霉素0.3~0.4公斤,兑水70~80公斤,喷湿麦苗茎部,防治纹枯病。暖冬年份虫害发生早,应提早用氧化乐果防治虫害。
5.及时进行灾后补救。小麦雌雄蕊分化期、四分体期对低温最为敏感,极易与冬季寒流、春季“倒春寒”相遇,造成严重冻害,特别是小麦冬季拔节田块,危害性更大。小麦冻害要视苗情进行及时补救,补救对灾后恢复具有显著的作用,只要各项补救措施到位,就可以挽救或弥补灾害损失。凡在冬季越冬期发生冻害或早春受冻的麦田,要及时施用恢复肥。在小麦发生冻害后,应667平方米立即追施尿素7.5
公斤,促进小麦分蘖生长,补偿穗数损失。对冻害发生早、群体小、冻害重的田块,多施肥料,一促到底。小麦拔节至孕穗期发生“倒春寒”的麦田,采取施孕穗肥和中后期喷施叶面肥相结合,可结合施氮肥补施磷、钾肥,后期667平方米用磷酸二氢钾100克加1%尿素兑水喷雾进行补救,以提高穗粒数和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