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分析与评价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分析与评价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历程虽然不长,却是极具波澜壮阔和磨难的。
从鸦片战争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历了一场由落后走向富强的工业化的漫长艰辛路程。
本文将结合历史事实和评价来探讨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分析与评价。
一、中国近代工业的萌芽和开始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在西方近代文明的冲击下一下子摧毁了中国传统的闭关自守模式与传统的经济体制。
战争后,中国的衰落一直没有停止。
经济萎靡、政局动荡,人民贫穷。
然而,曾经被列强欺辱的中国人民也开始逐渐觉醒,开始探索重新振兴的途径,其中之一就是工业化。
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萌芽始于1861年创立的江南造船厂。
此举使得中国可以自主制造和维修船只,增强了国家对长江流域的控制力,而不再仅仅依靠外国的技术和舰队。
此后,由于内忧外患,一个又一个的工业重节诞生于中国,矿山和钢铁也开始在中国的许多领域得到应用。
二、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国所处社会的政局和战争爆发,使得其工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尤其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中国发生了很多重大的政治事件,如八国联军的入侵、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等,都使得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很大的挫折。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困难,中国的大力工业化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中国近代工业的重心一直在东北,特别是沈阳地区,因为那里拥有着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等资源。
同时,中国的纺织业、火药业、造纸业、采矿业等也在发展中。
三、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评价针对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评价,有些人认为这是一次艰难却值得赞扬的尝试,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被列强侵略所迫的产物,无法与那些自主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相比。
不论赞扬与否,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确实带来了极大的作用。
中国在那个时候是一个被封闭的国家,工业化的推进使中国能够参与到国际贸易中。
此外,工业化不仅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工人的薪水,也使中国人对西方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知,促进了中国国内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的近代化与世界的近代化
中国的近代化与世界的近代化一、与欧美各国的近代化相比,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特点(一)总特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各国的近代化相比,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二)中国早期工业化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突出事件是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前期以“求强”为旗号,兴办了“三局一所”等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三局一厂”等近代民用工业。
这一时期,政治体制现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现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2、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1927年)主要表现为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3、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1949年)现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艰难地进行。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从外国人手中夺回了“关税主权”;设立了国家银行,实行币制改革;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工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现代化的进程。
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挤了民营工业的发展。
(2)抗战期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举侵略下遭到严酷摧残。
(3)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现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三)具体特征:中国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各国的现代化相比,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1、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2、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3、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中国的工业化过程
中国的工业化过程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艰难历程2010-04-08 21:47:57| 分类:历史文章|举报|字号订阅一、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1、近代工业化起步——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2、初步发展——甲午战后,实业救国的推动3、短暂的春天(黄金时期)——一战期间4、凋谢萎缩——一战后至解放前5、改造——1956基本上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产阶级退出历史舞台二、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成就1、1953-1957一五计划时期:中国现代工业化起步,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庆油田、新兴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3、1978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乡镇企业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就举世瞩目4、1992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制约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缺少资金、技术和人才②三座大山的压迫③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④科技教育落后▲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①党的正确领导②稳定的社会环境③重视科技教育④人民群众建设热情高⑤恰当的经济政策等▲启示:①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发展民族经济②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保障③重视科技和教育④保持稳定的发展环境⑤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⑥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提出《资政新篇》:1859年冬,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
洪仁玕主张在经济上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二)洋务企业: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1)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设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引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中国民族工业的起步,到开展独立自主的产业化探索,再到现代化工业体系逐步建立,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介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
1. 1840年至1911年:经历西方列强的侵略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摧残。
在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几乎被摧毁,大量的产业被外国资本控制。
中国成为了一个被西方列强掠夺资源的半殖民地国家。
然而,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抵制和反抗的措施。
例如,洋务运动的兴起,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起步。
清朝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工业发展,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工业技术的引进和发展。
2. 1911年至1949年:探索独立自主的产业化道路辛亥革命后,民国时期的中国开始探索独立自主的产业化道路。
虽然经济发展仍然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制约,但中国民族工业逐渐崭露头角。
在这一时期,中国成立了许多国营工业企业,推动了一些重要的工业项目。
例如,中国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建立了一些重要的工业基地,如大庆油田和武汉钢铁厂。
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然而,由于国内各种因素的干扰,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步伐仍然相对缓慢。
尽管有一定的起步和进展,但整体上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3. 1949年至1978年:建立现代化工业体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工业化的重要性,并制定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计划和政策。
在这一时期,中国着力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工和基础设施建设。
大规模的工业化计划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例如“第三个五年计划”和“大跃进”运动。
中国成立了许多重要的国营工业企业,如中国一汽和中国第五机械工业公司等。
尽管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中国民族工业在这一时期实现了飞速发展。
中国逐渐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如军工、航天和核能等。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始于一百多年前,即从19世纪晚期开始。
当时,英国、法国等外国势力促使中国成为商业港口,中国迎来了近代工业发展的开端。
随着西方工业的发展,中国的工业便日益增强。
在18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在中国开展,使中国工业发展得到了加快。
英、法、德等外国势力在中国建立了工厂,把他们的工业技术引入中国,从而促进了中国工业发展。
1860年,中国第一家近代工厂天津纺织厂成立。
在此之后,香港、上海、南京等地的近代工厂不断兴起,中国近代工业道路正式展开。
进入20世纪,中国的近代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1949年,中国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正式启动。
在中共的政策指导下,中国的工业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将一百多年来凝结下来的落后状态彻底摆脱。
1950年,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三大工程”,“新四大工程”,“电子两弹”等重大工程,中国的工业发展迎来了新的高潮。
1958年,国家实行大跃进政策,全国工业生产激增,实现了“三年空前的繁荣”。
进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采取了改革开放政策,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电信等行业投资增加,科学研究和技术更新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企业
致力于工业革命,从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工业已经从过去的落后状态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实现了从“起步”到“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发展之路”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的工业化过程
中国的工业化过程然而,19世纪末,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和现代化努力。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了一系列革新方案,试图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清政府也实施了一些措施,如自强运动和戊戌变法,试图恢复和加强国家力量。
这些变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整体上对工业化进程的推动有限。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可以划分为不同阶段。
首先是1860年至1911年的近代中国初期的工业化进程。
这个时期,中国的工商业开始兴起,诸如纺织、造纸、铁路和采矿等行业得到了发展。
外国投资也进入了中国,加速了一些工业化进程。
第二个阶段是1912年至1949年的民国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政治分裂和战乱,工业化进程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尽管如此,一些建立在近代中国初期的工业基础上的企业得到了发展,如上海的纺织和钢铁工业。
然而,由于国内外的政治和经济不稳定,工业化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然而,社会主义时期的工业化进程也面临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几乎停滞不前,工厂和企业被关闭,生产中断。
在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进行一系列经济,开放市场经济,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这些和开放政策为中国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其次,工业化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
农民纷纷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工厂就业。
这导致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和人口迁移,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需求。
同时,城市化也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失业、住房问题和社会不平等。
最后,工业化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随着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中国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和出口大国。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提升,并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综上所述,中国的工业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从19世纪末开始的初期工业化到现代中国的大规模工业化,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面临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工业化进程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并使中国成为世界重要的经济和制造业中心。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工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
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传统社会的衰落,中国的工业经历了一段黑暗的时期。
然而,在19世纪末期,中国开始崛起一批爱国工商业者和政府官员,他们积极推动工业发展。
1905年,中国办起了第一家现代工业企业,天津新工厂,它标志着中国实施工业化战略的开始。
随后,在上海、汉口、南京等地相继兴起了一批新的工业企业。
然而,这些企业仍然面临许多困难,比如科技落后、资金不足和管理体制不完善等。
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工业开始迅速发展。
这得益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政府的发展战略。
许多新工厂在东北地区建立,其主要由日本投资和管理。
在这个时期,很多重要的工业基础设施开始建设,如铁路、煤矿和钢铁厂。
然而,中国的工业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受到了日本的侵略和抗战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许多工厂被日军摧毁或占领,大量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被杀害或迫害,工业生产陷入停滞。
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才能够重新开始工业化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大力发展重工业。
许多重要的工业项目被启动,如钢铁、机械、化工等。
尽管这些项目面临了许多困难,如计划经济的缺点和技术落后,但中国工业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到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开放,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国际贸易的开放以及外资的引入,推动了中国工业的发展。
中国的制造业开始大规模扩张,成为全球生产工厂。
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的提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到了21世纪初,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中国的工业产值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许多世界知名的企业都在中国设有生产基地。
中国的工业发展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而且还为国家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之,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从19世纪中叶开始到21世纪初。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近代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自19世纪末,西方强国侵略中国后,尤其是1840年以后,中国开始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进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时代,虽然在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挫折,但从整体上看,中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一、工业化进程在工业化方面,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历程。
如果说,1840年开始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工业化的开端,那么直到1952年机械工业统计年报的出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才迈上较为规范的轨道。
不难看出,在这一百余年中,中国工业化的进程步履维艰,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包括由于国内统治者的腐败和失职,以及国际和地缘政治环境的影响导致的工业化缓慢和停滞。
然而,尽管在近代工业化方面的起步、发展和进程都较为困难,但是中国还是在这一领域中创造出了一系列的“第一”。
例如,1907年,沈阳烟草制造厂是中国第一个已知的连续生产商业品的机械化工厂。
1916年,天津发电厂是今“电力二十厂”的前身,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大规模的电厂。
1927年,汉阳轻轨车辆厂是中国第一家生产轻轨车的轨道交通装备生产厂。
另外,在20世纪初叶,中国有一支由商帮所组成的强大民间工业队伍,他们重视科技创新和专业人才的引进,创办了一批集机器制造、矿山、轻纺、印刷、造船、造枪等行业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例如,创办于1903年的“三百工”的代表之一浏阳机器制造所,创造出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两台“横式外转子涡轮发电机”。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的政府也在不断调整工业化的方向和途径。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进行钢铁、电力、石油化工、化学肥料、航天等大规模投资以及大搞人才培养等工作,这给中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推进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如中国自主发明了第一架无人机(1974年),第一架飞毯式飞机(1983年)和第一架游弋式导弹鱼雷(1985年)等等。
当前,随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逐渐深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能够在技术、产业和市场等多方面强势施展,从而在全球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近代的工业化进程
中国近代的工业化进程中国近代的工业化进程是指在近代时期,中国逐步实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的历程。
这一历程标志着中国经济从传统农耕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型。
本文将探讨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主要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其带来的变革。
一、背景介绍经历了鸦片战争和丧失了一系列领土后,中国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农耕经济无法满足国家需要。
同时,西方列强的工业化进程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因此,中国政府开始着手推动国内的工业化进程,以实现经济独立和国家强盛。
二、特点分析2.1 以传统工艺为基础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特点之一是以传统工艺为基础。
传统的手工业和家庭作坊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这些手工业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工艺传统和技术优势。
在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利用这些传统工艺为基础,逐渐引入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2 以国家为主导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以国家为主导,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例如,官方设立了许多工业企业,提供财政支持和技术指导。
同时,政府还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2.3 集中在沿海地区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便于与外商进行贸易往来,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市场。
同时,这些地区也容易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资本,推动工业的发展。
三、影响因素3.1 外来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受到了外来文化和经济的影响。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贸易使中国大开眼界,认识到了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的重要性。
中国开始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积极吸收外来经验,推动自身的工业化进程。
3.2 内在需求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也受到了国内的需求和条件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生产的限制,中国迫切需要开展工业化以解决就业和粮食供给问题。
此外,中国的煤炭、铁矿等资源丰富,为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变革与挑战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首先,工业化使得中国从传统的农耕经济转向现代工业经济,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下面是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的主要阶段:
1.西方殖民时期(1840年-1949年):在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列强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
压迫。
西方国家通过推动工业革命将中国变成原材料的供应地和市场,使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被遏制。
2.新政运动(1912年-1927年):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推动工业
化进程。
此时期建立了许多国有企业和工业园区,并引入外国资本和技术。
3.抗日战争与内战时期(1937年-1949年):抗日战争与内战期间,由于战争的破坏和经
济崩溃,工业化进程受到了巨大挑战。
然而,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全国性的计划经济体制,为后来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4.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1949年-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实行了一
系列的计划经济政策,通过集中资源和国家投资来推动工业化。
这个时期建立了大量的重工业基地、冶金企业、石油化工企业等。
5.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至今):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采取了市场经济的方
式推动工业化进程,并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
特别是在1980年代后期和1990年代,中国加快了对高新技术产业、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发展。
此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也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总体来说,中国近代工业化经历了从西方殖民时期到新政运动、抗战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最终转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时期。
中国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和出口大国,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中国近现代工业化进程概览
a b D G!5)p q r s t u工业化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有两大主题:民族独立和近代化。
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工业化。
工业化是指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中国人民为了国强民富对工业化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地主阶级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掀起了封建性质的洋务运动,中国的工业化开始起步;民族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的口号下,发展民族工商业,民族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得到一定程度发展;无产阶级提出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建设逐步加速,取得巨大成就。
下面就从这三个部分介绍中国近现代工业化的进程。
一、中国近代工业化起步:“自强”“求富”———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解决内忧外患,清政府于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了引进西方技术、维护统治的洋务运动。
73(一)洋务运动工业化概况时期企业作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口号:“自强” 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后期(19世纪70—90年代)口号:“求富”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等1.中国工业化开始起步,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发展起来。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积累经验,培养技术力量。
4.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二)洋务运动在工业化方面的特点1.领导阶级:地主阶级。
2.依靠力量:主要是政府投资。
3.企业特点:军事工业:封建性的近代企业,主要由政府出资,官吏经营,衙门式管理,不考虑经济效益。
近代化特征:机器生产。
民用工业:封建性的近代企业,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
办厂方式: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
管理方式:封建官僚衙门式管理。
近代化特征:机器生产;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有一部分私人投资、以追求利润为目的、雇佣劳动力)。
4.分布特点:集中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的通商口岸城市。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演变与规律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演变与规律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段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历程,其中包括工业化进程的探索和实践。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也不同于西方国家,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挫折。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和规律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特点和秘密。
一、历史演变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西方列强在中国开辟了关键的港口,并将中国作为原材料的供应地和商品的出口地。
这对当时还处于封建经济体系中的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中国的传统技术和制造业无法与西方进行竞争,中国的制造业迅速贬值和瓦解。
在19世纪末,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尝试,包括实行洋务运动、公派留学生等手段。
这些尝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都没有根本改变中国的工业化状况。
直到20世纪初,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社会革命与政治变革,形成了近代的政治体系和工业化战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得到了迅速发展。
这是因为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市场需求大幅增长,而西方国家由于战争的影响不能在中国市场竞争,所以中国本土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会。
尽管经历了这样的发展,中国的工业化仍然只停留在了基本的轻工业,无法达到重工业和高科技的水平。
二、规律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规律是在不断产生和发展的,在其漫长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特点和秘诀。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重要特点:1.政策引导:由于中国经济改革时期的特殊环境,中国政府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制定一系列条例和政策,来促进工业化的进程。
2.政府计划:在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政府发挥了直接的计划作用。
政府明确了工业布局、技术创新、技术引进等计划。
3.家族企业:近代中国的家族企业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们发挥了经商的传统特点、高度认同企业发展目标和集体精神等优势,成功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4.外商投资:在进行工业化的初期,外资是对中国经济的推动力量之一。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与原因分析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与原因分析自19世纪末工业化从欧洲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经历了多次尝试和失败,但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中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工业化进程逐步加速。
本文将对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原因进行分析。
一、近代中国工业化的概述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工业化进程逐渐传入中国。
但是,在清末时期,中国的经济体系由封建经济向半殖民地化转变,中西方文化出现严重冲突,加上外国列强的威胁和侵略,使得中国工业化进程始终无法得到顺利发展。
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的出台,工业化进程逐步加速。
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煤炭、石油、钢铁、电力等为主的重点工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工业化进程遭到了挫折,但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再次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二、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原因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缓慢的原因很多,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政治原因在清朝末期,中国政治体制深陷腐败和内外侵略的泥淖中,无法为工业化进程提供必要的政治和经济环境。
直到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工业化进程才逐渐得到了政治保障和对内稳定。
2.经济原因中国在受到外国列强军事和经济打压之后,无法拥有相应的技术和资本积累,在没有足够内生经济体系的情况下,很难开展规模化的工业化进程。
直到20世纪中期,新经济政策的出台,才让工业化进程得到了资本和技术的支持。
3.文化原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化提出了重重隘路,限制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例如,传统农业经济以及道德和行为规范不利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
4.社会和制度原因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和制度还处于封建主义和农村经济时期,并没有形成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和制度系统。
而这些社会和制度因素,都制约了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三、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启示尽管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曾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开始得到了加速。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下面是主要的发展阶段:
1. 近代开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在清朝结束之前,中国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高度落后。
在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和民族危机,醒悟的知识分子开始提倡民族工业发展的观念。
2. 开国初期(1912年-1927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积极推动国家工业化进程。
在这一时期,中央政府设立了一系列的实业银行和工业省,推动了一些重要的民族工业项目,如航空、轮船、纺织等。
然而,由于政治动荡和经济困难,工业发展进展缓慢。
3. 抗战时期(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经济遭受更严重的破坏,但同时也催生了一些军事工业和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国共产领导的红军建立了一些小规模的军工厂和合作社,在物资匮乏的环境下通过自力更生的方式发展工业。
4.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工业化政策,鼓励和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这包括土地改革、工商业合作社的建立、国有企业的发展以及外援合作等措施。
该时期的重点工业发展包括机械、冶金、大型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5. 改革开放以后(1978年以后):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推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国家重点支持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发展。
同时,中国还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促进了民族工业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总的来说,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曲折而充满挑战。
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逐渐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到今天,经过了将近二百年的发展。
经历了不断的变化,中国的工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跨越式发展。
一、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的工业发展1850年,中国经济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水平。
当时,清朝政府出台了“开放政策”,吸引了许多西方商人前来中国开展贸易活动,而且政府开放的政策还鼓励在中国境内建立工厂。
然而,中国的工业发展仍然处于萌芽状态。
到了1860年,中国的工业发展正式按照英国工业化的模式进行,一些外国企业开始在中国租用国有土地,开发了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等公共基础设备和工业企业。
1890年,第一家国有企业英中纺织公司成立,标志着中国工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民国以来的新发展1911年清朝末年,随着中国最后一位帝王清朝宣告退位,中国变成了民国,即被称为“中华民国”的国家。
1912年,成立了中华民国,这标志着中国社会正式步入现代化的道路。
随着政府的改革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快的增长。
1917年,一位叫陈嘉庚的华侨投资者在上海建立了宝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大型的国有企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从此开始出现了许多大型的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
三、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建立后,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立足当时的经济条件,积极推进了工业的发展。
具体的政策有:将重金属、家用电器等行业指定为国有控股,在重点行业控制生产数量,并改善各行业利润分配机制。
同时,政府还大力发展一些具有技术含量高的新型产业,这些产业包括:电子、机械、精密机械、航空航天、船舶、航空、化工、石油等等,以及一些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环保、电子商务等。
四、21世纪以来的发展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开放的政策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中国的工业正在迅速发展。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现代工业化历程
中国近代现代工业化历程(一)近代工业化1、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洋务运动(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2)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3)洋务企业:①前期,以“自强”为旗帜,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代表企业: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创办时间:1861年,地点:安庆,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兵工厂)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创办时间:1865年,地点:上海,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创办时间:1866年,地点:福州,清朝设备齐全的船舶制造厂)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创办时间:1867年,地点:天津)②后期,打出“求富”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代表企业: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创办时间:1872年,地点:上海,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开平煤矿(创办时间:1877年,地点:天津)张之洞:汉阳铁厂(创办时间:1890年,地点:汉阳)湖北织布局(创办时间:1888年,地点:武昌)(4)企业特点:①都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
②军工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用于武装军队,采用封建衙门似的管理机构,其性质是官办封建工业的继续。
③民用工业的产品还投放市场获取利润,基本上是以利润、市场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5)影响①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
②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技术工人。
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④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1)产生(19世纪60、70年代)①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②原因:A、封建社会已经孕育资本主义萌芽。
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渐分解。
C、外商的刺激作用。
D、洋务运动的诱导。
③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④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壮大。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①原因:A、帝国主义侵略加剧,进一步瓦解中国自然经济。
中 国近代史中的主要工业化进程有哪些
中国近代史中的主要工业化进程有哪些在漫长的中国近代史中,工业化进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
这一进程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经济面貌,也对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 世纪中叶,当西方列强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时,中国才开始逐渐意识到自身工业的落后。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传统的农业经济在列强的工业产品冲击下显得脆弱不堪。
洋务运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初步尝试。
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他们积极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例如,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军事工业;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则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
此外,还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民用工业的出现。
这些企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西方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但由于封建体制的束缚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其发展受到了诸多限制。
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但也促使更多的有识之士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改革。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的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在这一时期,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加上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民族资本家们纷纷投资建厂。
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尤为迅速,涌现出了像荣氏兄弟这样的民族企业家。
然而,这一繁荣景象并未持续太久。
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发展艰难曲折。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也采取了一些鼓励工业发展的政策。
但由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工业发展的环境并不稳定。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次陷入困境。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曾开展了一些工业建设活动。
特别是在抗战爆发前的十年间,国民政府通过实施一些经济政策,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例如,在资源委员会的主导下,建立了一些重工业企业,为抗战提供了一定的物资支持。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与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与发展历程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历程,是一段充满曲折和挑战的发展史。
从19世纪末开始,中国在工业化道路上踏出了艰难的第一步,经历了起步、发展、困境和振兴等阶段,最终迈向了现代工业化的新高度。
起步阶段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殖民,传统的农业经济已经无法满足发展需求。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技术和设备,建立起最早的近代工业基础。
最具代表性的是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初步起步。
发展阶段20世纪初,中国工业化进程逐渐加速。
各地相继兴起了纺织、造船、钢铁等工业部门,工业基础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困境与挑战然而,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历经战乱和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加之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中国工业化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发展进程一度受阻。
振兴与新高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工业化进入了新的阶段。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中国工业化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从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变,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蜕变,中国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就,走在世界工业化的前沿。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与发展历程,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中国工业化将继续迈向新的高度,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复兴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充满坎坷与挑战,但在改革开放的政策引导下,中国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就,走在了世界工业化的前沿。
未来,中国工业化将继续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贡献力量。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历程鸦片战后,自然经济日益解体,近代工业逐步产生、发展。
中国近代化的起点是洋务运动,洋务派从西方引进技术、设备,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本讲的主线索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短暂春天到日益萎缩的过程。
三个重点知识:自然经济的解体与影响;洋务运动及评价;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及意义。
总体上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道路是走不通的。
知识点一自然经济的解体与近代工业出现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其基本特征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具有分散性、封闭性和保守性的特点。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自然经济日趋衰弱。
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商人在中国沿海的通商口岸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
这些外商企业是在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批近代工业。
中国的自然经济受到冲击。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民族危机下的一种反应,不是自发的。
知识点二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点——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工业化的起点,主要由地主阶级领导,以军事工业为主体,工业化有所发展。
1.背景(1)清政府内部的分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2)慈禧对洋务派的支持。
(3)总理衙门的推动。
(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出现暂时“和好”的局面。
2.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3.主要内容(1)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3)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
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清政府成立了海军衙门。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成就”的案例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成就”的案例一、近代中国工业化1、背景:饱受列强欺凌,在被迫开放的环境下,开始工业化进程2、历程:(1)起步:19世纪60年代随着封建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中国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于近代企业(2)初步发展:19是世纪末,甲午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一些爱国人士掀起实业救国的浪潮。
张謇兴办实业(3)快速短暂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推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4)一战后再度受挫: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加之二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的搜刮和战争的破坏,民族工业再度受挫(5)抗战胜利后停滞不前:内战和美国的破坏等因素,民族工业在抗战胜利后停滞不前(6)恢复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合理调整工商业,使私营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7)消亡:1956年,国家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一部分。
3、特点: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能独立发展,发展艰难曲折;整体水平相对落后;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不均衡,工厂多在沿海地区。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特点: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能独立发展,发展艰难曲折;整体水平相对落后;主要集中在轻工业。
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迈出较大步伐。
许多地方兴建了一些大型现代工业基地,结束了民族地区没有现代工业的历史。
一批高等学校在民族地区建立起来,当地建设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得到培养。
10年间,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其中大部分成为后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各方面的骨干力量。
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党的队伍进一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鸦片战后,自然经济日益解体,近代工业逐步产生、发展。
中国近代化的起点是洋务运动,洋务派从西方引进技术、设备,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本讲的主线索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短暂春天到日益萎缩的过程。
三个重点知识:自然经济的解体与影响;洋务运动及评价;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及意义。
总体上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道路是走不通的。
知识点一自然经济的解体与近代工业出现
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其基本特
征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具有分散性、封闭性
和保守性的特点。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工
的发展,自然经济日趋衰弱。
鸦片战争后,在外
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商人在中国沿海的通商
口岸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
这些外商企业是在
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批近代工业。
中国的自然经
济受到冲击。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民族危机下的一
种反应,不是自发的。
知识点二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点——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工业化的起点,主要由地主阶级领
导,以军事工业为主体,工业化有所发展。
1.背景
(1)清政府内部的分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
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2)慈禧对洋务派的支持。
(3)总理衙门的推动。
(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
结,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出现暂时“和好”的局面。
2.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3.主要内容
(1)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
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
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3)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
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
建三支海军。
清政府成立了海军衙门。
(4)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4.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
的破产。
5.影响
(1)积极方面: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
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
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
张;客观上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
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2)消极方面: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
治服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
为国求强;民用工业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
不是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
经营管理腐败。
如何理解近代化?
(1)近代化也称作现代化,主要标志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教育上的近代化等,其核心是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2)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从落后的封建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近代化贯穿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的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3)从内容来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4)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近代化就是工业化
和与其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
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近
代社会。
知识点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条件:①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内部
已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
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资本主义萌芽,另一方面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
③外商企业的刺激作用。
④洋务运动的诱导作用。
(3)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从产生那天起,便具有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的特点,产生条件的不充分使其具有先天不足的特点。
从分布上来看,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
并且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无从发展。
地域分布和部门结构的不合理使其具有后天畸形的特点。
(4)影响:促进新的阶级力量——民族资产阶级
的产生。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①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
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
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清政府为
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
限制。
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
潮。
(2)影响: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了政
治舞台,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3.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利的外部条件。
③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社会思潮。
⑤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使许多人投资实业。
(2)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3)特点:①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
③民族资本主义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
(4)民族资本主义的重大挫折:①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民族资本受到挤压和摧残。
②抗战时期,日本在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使沦陷区的民族经济破产。
③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对民族资本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5)建国后的归宿:①新的春天:建国初,合理调整工商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民族工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发展。
②消亡:1953~1956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
主义改造,民族资本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中国的工业近代化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中国近代化的总特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的近代化相比,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
(1)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2)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3)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
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
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
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
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4)发展畸形。
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
套,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业特
别是钢铁、机械、电力、石油等工业尤为薄弱;地
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
纠错心得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