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节中国文化的起源
《中国文化的起源》课件
秦汉时期的Leabharlann 化长城的修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建了万里长 城,这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 建筑工程之一。
兵马俑的发现
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是世界上最伟 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展示了当时的 军事力量和文化艺术。
丝绸之路的开辟
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进行贸易 往来,促进了文化、经济和科技的 交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起源概述
1
谷文化
谷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最早始祖之一,约始于公元前6千年,展示了早期人类社会 的生活方式。
2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始于公元前5千年,标志着中国古代文 明的发展。
3
殷文化
殷文化出现在公元前16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王朝的起源,文化上具有重要 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唐代 诗词创作达到顶峰,如杜甫、李白等 壁画、壁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兴盛 科技发展,包括活字印刷和飞船制造
宋代 词作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如苏轼、辛弃疾等 绘画艺术成为重要文化表达方式 科技创新,如火药、指南针、造纸术等
1 思想家的辈出
2 文化的多样性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中众多著名思想家如孔 子、墨子、老子等才华横溢、百家争鸣的时代。
各个地区展现出丰富多样的文化特色,包括不同 的音乐、舞蹈、戏剧形式等。
3 艺术的繁荣
4 历史记载的昌盛
春秋战国时期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例如青铜 器制作、丝绸制造等。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也被广泛地记录在历史文献 中,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资料。
1
文学与艺术的繁荣
诗人、文人墨客们的创作活动达到了高峰,文学艺术成为了魏晋南北朝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2
佛教的传入
中国文化概论教案(详细版)
中国文化概论教案(详细版)第一章:中国文化的起源与演变1.1 中华文明的起源1.2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与演变1.3 中国文化的地域性与民族性1.4 中国文化的特点与影响第二章:中国传统哲学思想2.1 儒家思想2.2 道家思想2.3 佛家思想2.4 墨家思想与名家思想第三章:中国文学艺术3.1 中国古代文学概览3.2 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的特点与代表作品3.3 中国艺术的种类与特点3.4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作品与影响力第四章: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与哲学思想4.1 儒教的信仰与哲学思想4.2 道教的信仰与哲学思想4.3 佛教的信仰与哲学思想4.4 中国民间信仰与宗教习俗第五章: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生活中的礼仪、习俗与节日5.1 中国传统礼仪的起源与演变5.2 传统习俗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5.3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庆祝方式5.4 中国传统生活中的其他重要习俗与活动第六章: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与历史变迁6.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6.2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6.3 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革6.4 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影响与现实意义第七章:中国传统经济制度与商业发展7.1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7.2 中国封建社会的商业发展7.3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7.4 中国经济制度的转型与挑战第八章:中国传统科技与教育8.1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8.2 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8.3 近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改革8.4 当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现状与挑战第九章: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成就9.1 中国绘画艺术9.2 中国书法艺术9.3 中国音乐与舞蹈艺术9.4 中国建筑艺术与园林艺术9.5 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与传承第十章: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挑战10.1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化变迁10.2 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与对外交流10.3 当代中国文化面临的挑战与争议10.4 未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前景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中国文化的起源与演变:重点关注中国文化的地域性与民族性,以及中国文化的特点与影响。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从总体上看,表现出明显的连贯性,⏹随着朝代的更替、历史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而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我们大致将中国传统文化分为四个时期,即先秦——中国文化的初创期,⏹秦汉至隋唐——中国文化的繁荣期,⏹宋元明清——中国文化的发展期,⏹鸦片战争至20世纪中期——中国文化的转型期。
⏹第一节中国文化的初创期中国人起源(中国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所以有了人就有了文化,或者说正因为有了文化才有了人。
⏹考古学资料显示,从猿到人的标志是元谋人的出现,即170万年前,这就是中国文化的起点两颗早期人类的牙齿化石⏹⏹元谋猿人⏹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出土了两颗早期人类的牙齿化石和一部分遗物。
这是迄今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存之一,距今有170万年。
⏹大概已经会使用火。
在石穴中,在密林深处,元谋猿人点燃了人类文明的火光,证明我们中国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北京猿人⏹ 1927年以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内陆续发现了不少猿人的牙齿、头盖骨、肢骨等化石。
⏹被称作"北京猿人"和"北京人"。
⏹最初的人类社会--原始群⏹在距今约四五十万年以前,周口店一带的北京猿人为了抵御灾害和获取生活资料,几十个人结成一个群体。
这就是最初的人类社会--原始群。
⏹白天制造工具,采摘果实,猎取野兽,晚上返回龙骨山的山洞里,边烤火边休息,边用简单的语言加上手势交谈。
⏹能够利用天然火,这是征服自然的一种重要本领。
山顶洞人⏹1933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发现了一个经过修整的大洞。
保留有三个完整的头骨化石、一些头骨碎片和牙齿。
⏹是距今1.8万年以前的人类遗骨化石。
被称为“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的体格、外貌基本上和现代人相同,脑容量也接近现代人。
⏹旧石器时代⏹从元谋猿人(170万年前)直到距今约7000年前的均处于旧石器时代传说中的"燧人氏"⏹在远古的时候,人们住在黑暗的洞穴里,吃野生瓜果、河蚌蛤蜊、连毛带血的生肉,有一个能干的人就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让人们吃上烤熟烧香的食物。
中国文化的起源PPT课件
•
• • •
• •
• •
第三个文化区:以观音洞旧石器遗存为代表,其分布范 围位于西南地区。石器特点是类型繁多而不固定,个体大小 相差悬殊,精细加工的传统初露端倪。 旧石器晚期,由于技术的进步导致社会生产水平的显著 提高。 其标志是: 弓箭、梭标和复合刀具的发明与使用,使人们猎取飞禽 和大型走兽、游鱼更富有成效,大规模的围猎也成为可能。 骨针和缝制技术的发明,使得人们得以穿上皮衣。 学会火的管理,人类走出原始的洞穴,落脚于四面八方 也成为了可能。 目前,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西 起青藏高原,东达台湾,北抵黑龙江漠河,南至云贵、两广, 遍及全国各地。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的中国各地古文化区域,由于发展的 不平衡,日益显现出鲜明的地方性差异,这便是后来我国新 石器时代文化多元发展的历史文化根源。
• 3.燕辽和黄河上游文化区 • 指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和以甘、青 为重心的北方文化区。包括辽东、辽西和 燕山南北的新石器文化。 • 代表文化有辽西的查海(在辽宁阜新) 文化、兴隆洼(在内蒙敖汉旗)文化、赵 家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等。 • 辽东及旅大地区,则有新乐文化、小 珠山下层文化等。 • 黄河上游陇山以西的甘、青地区,以 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各地古 文化遗存存在着明显的地方差异,呈现出分区发展的态势。 • 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开始,中国各地的古文化发展,至 少存在着三个不同的文化区域: • 第一个文化区:以西侯度文化为代表,包括蓝田人文 化等文化遗存,分布范围大体上包括山西西部、陕西东部 和河南西部。这数百处遗址类型以旷野遗址为基本特征, 洞穴遗址只有南海峪一处。石器类型以大石片砍斫器和大 三棱尖状器为主,石球亦属常见。 • 第二个文化区:以北京周口店为代表,包括河北阳原 小长梁、东谷坨和辽宁营口金牛山下层文化等。分布范围 广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和辽宁西南部带。遗址的突出特 点是以洞穴类型为主。石器类型较为复杂,个体偏小,刮 削器占绝对优势,缺乏大三棱尖状器和典型的石球。
第一章 中国文化起源(简)
二是纺织、缝纫业。
三是建筑业。 四是舟车制造业。
火的发明和弓箭的制造
返回
• 艺术
这一时期先民的艺术创造主要表现在音乐、图画和装饰、造型等方面。
• 信仰崇拜
信仰是指观念倾向,崇拜是指行为动作。原始信仰、 崇拜的对象,包括自然、祖宗和图腾三大类。 风山 雨林 ,川 见谷 怪丘 物陵 ,, 皆能 曰出 神云 。, 为
制造和
臼齿 前臼齿 犬齿
门齿
现代猿的牙齿
现代人的牙齿
孕期 尾 牙齿 染色体 平均寿命 共患疾病 猩猩 黑猩猩 大猩猩 人 223 无 240 无 265 无 275 无 32 32 32 32 24 24 24 23 38 41 36 70 结核 脑炎 感冒 天花等
从上表中,你能看出人和几种猿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
锯齿刃石镰
鞋底形石磨盘与石磨棒
七音孔骨笛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的时间距今为6 000~7 000年 仰韶文化的时间距今为6 000~ 000年
黄河流域影响最大的一种新石器文化,首次发现 于河南省渑池仰韶村。经考古研究,仰韶文化以黄河中 游为中心,分布十分广阔,各遗址大量文化遗存的陶器 制造、纺织制衣、绘画雕塑、文字历法、宫室营建已达 到相当高的水平,与我国古代文献记载炎黄时代的文明 创造完全吻合,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时代从繁荣到衰落 各个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时间延续长达2 000 年,是中华原始文化的核心,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源 头。
花瓣纹钵 红陶彩绘 江苏邳县大墩子出土
氏族社会的文化
氏族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基本经济单位和生活群 体。根据男女在氏族中的生产地位的变化分为母系氏 族和父系氏族两个连续的阶段,其存在与考古学上的 新石器时代的前后两个时期相一致。氏族文化的重要 内容是原始崇拜,主要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生 殖崇拜。
中国文化的起源
返回
第四节 原始先民的婚姻和社会结构
血亲杂交 血缘群婚 族外群婚 对偶婚 一夫一妻制
返回
5、北方游牧和渔猎文化区:指东北北部、蒙古高原、阿拉 善高原和塔里木盆地东缘等地以细石器为代表的考古遗存。
返回
第二节 原始先民的物质文化
农业为人们提供了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是原始
时代世界性的文明创建。
黄河流域盛行的是旱地农业,作物品种主要有黍、稷、麦、菽等。 长江流域则主要是水田农业,作物以稻为主。
中国文化的起源
——原始社会
第一节 中国文化起源的模式 第二节 原始先民的物质文化
第三节 原始先民的精神文化
第四节 原始先民的婚姻和社会结构
第一节 中国文化起源的模式
1、黄河中下游文化区:一是黄河中游以中原为中心,代表
文化有磁山文化、裴里岗文化、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等。二 是以黄河下游的泰山为中心,代表文化有青莲岗文化、大 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 2、长江中下游两个文化区:长江中游文化区,指以江 汉平原为中心,代表文化有屈家岭文化等。长江下游文化 区指以太湖平原为中心,代表文化有河姆渡文化、马家浜 文化、良渚文化等。 3、燕辽和黄河上游文化区:指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 等地带的北方文化区。 4、华南文化区: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包括 两广、闽台、江西在内的东南沿海地区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教案(详细版)
中国文化概论教案(详细版)第一章:中国文化的源头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理解史前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和文物。
2.掌握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佛家等。
3.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方式,如经典、教育等。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商周等。
2.史前重要文化遗址和文物:陕西半坡遗址、河南安阳殷墟等。
3.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
4.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方式:经典传承、教育传承等。
三、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史前文化遗址和文物。
2.分组讨论,对比分析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特点。
3.小组合作,探讨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方式和特点。
四、教学评估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史前文化遗址和文物的了解。
2.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比分析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能力。
第二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一、教学目标1.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如仁、义、礼、智、信等。
2.掌握道家思想的基本原则,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
3.了解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仁、义、礼、智、信等。
2.道家思想的基本原则: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
3.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禅宗等。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详细阐述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内涵。
2.小组讨论,探讨儒家和道家的现实意义。
3.案例分析,分析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四、教学评估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儒家和道家思想的掌握程度。
2.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儒家和道家思想现实意义的理解。
第三章: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体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2.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如李白、杜甫、苏轼等。
3.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形式,如绘画、书法、音乐等。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体裁:诗歌、散文、小说等。
2.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李白、杜甫、苏轼等。
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
子贡:古者黄帝四面,信乎?
孔子: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
不计而耦,不约而成,此之谓四面。
《太平御览》引《尸子》
学习交流PPT
12
中国历史的童年
学习交流PPT
13
二、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1、旧石器时代文化的谱系 2、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 3、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新认识
学习交流PPT
19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距今年代 万年
200
文化分期
华北地区
周口店系 匼河系统 统
西侯度
华南地区
西南
东南
元谋
100
旧石器 小长梁
50
早期
蓝田 观音洞 和县龙潭
周口店
洞
10
匼河
5
中期 许家窑 丁村 岩灰洞
东海大贤
1.5
晚期 峙峪、虎 下川 富林、穿 庄
头梁 学习交流PPT
洞
20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
学习交流PPT
河 姆 渡 文 化 猪 纹 钵
42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江浙文化区 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菘泽文化——良渚文化
菘泽文化的陶壶和玉琀
学习交流PPT
43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江浙文化区 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菘泽文化——良渚文化
琮圆方相套的形 状是中国古代 “天圆地方”观 念的体现,因此 琮是天地贯通的 象征,也是贯通 天地的一项手段 或法器。
为一国,咱们应当化除畛域的成见!” 这是谎话,却很可以匡济时
艰,使各民族间发生了同气连枝的信仰。 ……借了这种帝王系统的
谎话来收拾人心,号召统一,确是一种极有力的政治作用。但这种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的“文化”一词以文德来教化文治教化今天使用的“文化”一词是在19世纪末期通过日文转译从西方引进的。
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文化。
特征:人类创造;后天获得;民族共有;时间延续西汉以后,文与化开始结合成一个整词,其涵义或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对举;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文明)。
文化的三个层次:物质(表层)、制度与行为(中间层)、精神(深层、内核)。
在这三个层次中,物质变化较快,制度较慢,而精神层次较为稳定。
中国当代文化的三元性传统文化:国学∕中学西方文化:新学∕西学马列文化:马学态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为体,中学为用∕马学为体,中西学为用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意义: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及当前的国情,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去继承传统开创未来。
学习方法:一是注意历史梳理和逻辑分析相结合;二是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三是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警惕文化决定论因为原因的原因的原因就不是原因了。
复习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文化。
人类学概念:文化即生活方式。
文化——自然;文明——野蛮特征:人类创造;后天获得;民族共有;时间延续。
中国当代文化的三元第一章中国文化起源一、生命起源学说1924年苏联生物学家奥巴林发表<<生命起源>>专著。
1929年英国遗传学家霍尔丹也提出类似观点。
按照这个学说,生命是在长时期宇宙进化过程中发生的,是宇宙进化的某一阶段无生命的物质所发生的一个进化过程,而不是在现在条件下由非生命的有机物质突然产生的。
所以,生命起源大约发生在距今45—35亿年间。
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在生物分类学中,人属于哺乳动物纲,真兽亚纲中的灵长目。
人科中现存的仅一属一种,即Homo sapiens。
中国文化的起源 PPT课件
豆、尊 玉器:琮(cong)、壁、璜、珠、环 动植物:猪狗遗骸、水稻、 墓葬:竖穴、瓮棺、 房址:夯筑、台基、干栏式、
中国文化的古代社会
4100年前:文字创立和青铜器
夏朝,原始宗教兴盛,在牛骨龟甲上刻画纪事、 占卜的基础上开始创立文字符号。到商朝,殷 墟甲骨文(单字约4500字)能完整记载历史。
中国文化的史前时期
旧石器时代:(60-2万年前)
南:元谋人、韶关马坝人、广西丁村人、 北:蓝田人、北京人、河套人、北京山顶洞人 中:和县人、
新石器时代:(8000-4000年前)
豫陕:裴李岗、仰韶、大汶口、苗底沟、半坡、姜寨、 鄂川: 屈家岭、大溪 江南:河姆渡、薛家岗(安徽)、马家浜(嘉兴)、良渚(余杭)
崇尚集中与集体力量
农业要求土 地的相对集 中以便于灌 溉,要求家 族集体财产 制度,避免 个人所有和 土地分散。
崇尚权威主义。
农业技术的传授需 要长辈的教授,生 产的组织,特别是 人工灌溉的建设, 需要集中家庭力量, 需要家长权威的指 挥,家长制,权威 主义、祖宗崇拜、 敬老尊老,家族血 缘的集体主义可以 说是农业经济的社 会制度保障。
乐观豁达
由于辽阔的土地,回旋 余地大,即使自然灾害 使人类生活受到威胁, 但是,“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冬去春 来,命运的轮回,使先 民们形成了一种乐观、 无为、辨证的生活态度: “人算不如天算”、 “塞翁失马,焉知非 福”。
Hale Waihona Puke 精神胜利法-心理平衡法
发展到极端, 形成了心理麻 木的阿Q式精神 胜利法,即对 现实的失败、 挫折以为可以 从精神上得到 补偿而陷于麻 木、熟视无睹。
中国文化的起源——原始社会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起源——原始社会绵延5000年之久的中华文化诞生在东亚大陆上。
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合于人类生存和繁衍,因此,从数百万年以前,祖国大地上就已经留下了远古先民的足迹。
继此之后,黄河上下,大江南北,东自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会合处,西至帕米尔高原,几乎无处不有原始人类的分布。
他们在广袤的大地上,绵延的历史年代里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风俗习惯等文明,为中华文化的起源铺垫了丰厚的基础。
第一节中国文化起源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模式一中国文化起源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国文化赖以产生的东亚大陆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规定了原始先民生活和创造文化的自然地理条件。
中国的地势,西部高而东部低。
按落差可分为三个台阶:青藏高原为第一台阶,有“世界屋脊”的称号。
这里一般高度在4000—5000米,有的山峰超过7000米,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高度在8800米以上。
青藏高原巨大山脉之间的湖泊、沼泽与万古不化的积雪,涵育了祖国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她们和澜沧江等都是亚洲最大的河流。
高原东侧的横断山,由无数的高山峡谷组成。
再往东、往北,从大兴安岭到太行山、伏牛山、雪峰山一带为第二台阶。
第一、二台阶区既有神奇宏阔的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四川盆地等,又有雄姿勃勃的西北和西南高原,如黄土高原、阿拉善高原、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云贵高原等,还有低于海平面155米的吐鲁番艾丁湖以及层出不穷的峻岭山梁、瀚海戈壁、丘陵、河谷、草地、绿洲等,地形极其复杂。
东部地区是中国台地的第三阶梯,它除台湾岛以外,地势均在海拔200米以内,包括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江南的丘陵、盆地等。
总的来看,崇山、高原、大型内陆盆地多在西部,而丘陵、平原、山地多在东部,东南沿海,则有宽阔的大陆架,像一只巨型的手臂,缓缓地伸入海下。
中国大部分地处北温带,三面环山,或是无垠的大漠戈壁,东南一带沿海,气候类型多,有暖温、湿润、干旱、高寒、阴湿等差别。
中华文明的起源ppt课件
材料二 炎黄时代也被称为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我们的祖先在这片 古老的土地上筚路蓝缕、生生不息,留下了早期华夏民族薪火相传、 绵延不绝的文化轨迹……炎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祖文化、龙头 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李俊《炎黄文化与民族认同》
材料三 中华文明是在一个相对封闭和较大的范围内展开的,便于将 不同民族的势力和文化加以吸纳与整合。……再从内部来考察,与祖 先崇拜相关,以家庭和宗族为基本单位的社会模式,发挥着协调关 系、维系国家、延续文明的作用。
三、远古的传说 1.概况:我国流传着大量有关远古先民事迹的传说,炎帝、 黄帝 等 是最为著名的人物。 2.炎黄联盟:五六千年前,我国进入部落联盟 时期。相传,黄帝在
阪泉 打败炎帝,之后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联盟在 涿鹿 打败蚩尤部落,黄帝被推举为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演 化为后来的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 人文初祖 , 近年以来,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8.(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并且长盛不衰,传承优秀传 统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每年清明节祭祀轩辕黄帝陵为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大典。据史书 记载,中华民族对轩辕黄帝的祭祀,始于部落时代,自春秋时期开始成了 一种由官方组织的公祭活动。千百年来,不论是皇亲贵族、朝廷重臣,还 是江湖游客、草泽布衣,不论显达富贵,抑或困顿寒微,无论海内裔子, 还是域外侨胞,民不论汉满回蒙等各族,都无一例外地登临祭祀。
【解析】 根据材料“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 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可知,历史传说并非完全虚 构,而是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C项正确。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 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但在材料中并没有得到体现,排除A项;材 料并不是证明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而是说明远古传说 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排除B项;禅让制在材料中并没有得到体 现,排除D项。
中国文化概论教案(详细版)
中国文化概论教案(详细版)第一章:中国文化的起源与演变1.1 中华文明的起源讨论华夏民族的形成与演变分析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中的文化象征,如黄帝、尧舜禹等了解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1.2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探讨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思想内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分析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第二章: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2.1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特点与发展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主题与审美观念2.2 中国古代艺术探讨中国古代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的美学特点分析中国古代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第三章:中国古代宗教与哲学3.1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研究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道教、佛教等宗教信仰的特点与影响分析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对社会秩序与道德观念的影响3.2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探讨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思想内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分析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第四章:中国古代历史与社会制度4.1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分析中国古代的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与特点探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4.2 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研究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科举制度、家族制度等社会制度的特点与影响分析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第五章:中国现代文化与变革5.1 中国现代文学与艺术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与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如白话文运动、新文化运动等分析中国现代文学与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5.2 中国现代社会变革分析中国现代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等探讨中国现代社会变革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其对未来的启示第六章: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6.1 中国传统节日研究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活动分析传统节日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6.2 中国传统习俗与礼仪探讨中国传统习俗如婚嫁、丧葬、饮食、服饰等方面的礼仪和规矩分析中国传统习俗和礼仪在现代社会的变迁和影响第七章: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7.1 中国传统音乐探索中国传统音乐如古琴、筝、笛子、二胡等乐器的特点和音乐形式分析中国传统音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7.2 中国传统舞蹈研究中国传统舞蹈如京剧、昆曲、秧歌、剑舞等的起源、特点和表现形式分析中国传统舞蹈在中国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第八章:中国传统绘画与雕塑8.1 中国传统绘画探讨中国传统绘画如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的技法、风格和主题分析中国传统绘画在中国文化中的价值和影响8.2 中国传统雕塑研究中国传统雕塑如佛像、道教神像、石刻等的制作工艺、形式和象征意义分析中国传统雕塑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第九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9.1 中国传统建筑探索中国传统建筑如宫殿、庙宇、园林、民居等的结构、特点和建筑风格分析中国传统建筑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影响9.2 中国传统园林研究中国传统园林如苏州园林、北京颐和园等的布局、设计和审美理念分析中国传统园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第十章:中国区域文化特色10.1 地域文化差异探讨中国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差异,如北方文化、南方文化、西域文化等分析地域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和影响10.2 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如蒙古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等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民俗习惯和文化特色分析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多样性和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思想内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第二讲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第三节 春秋战国:中国传统文化的“轴心时代”
一、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
1、社会大变革,为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提供了历 史舞台。 2、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动荡,使士阶层迅速崛起。 3、激烈的兼并战争,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 4、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文化观念。 5、宫廷文化官员周游列国,走向民间,推动了私人学 术集团的兴起。
编钟
第四节 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一、宏阔的文化精神
[设问]:秦汉宏阔的文化精神表现在哪些 方面? 1、是宏阔的追求成为秦汉文化精神的主 旋律。 2、是注重中外文化的相互交融。
二、文化统一与思想统一
1、“书同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统一文字。 2、“车同轨”。统一车辆形制。定车宽以六尺为
制,六尺宽的车可通行全国。同时以首都咸阳为中心在中国 修建了许多道路。道路畅通,促进了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 3、“度同制”。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秦始皇把秦 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 教化的乡官,实际是专作思想政治工作的官吏,目的是统一 人们的思想伦理道德,统一文化心理。 右,北抵阴山,南越五岭的辽阔版图统一于秦国之下。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一、玄学崛起
二、道教创制与佛教传播
三、魏晋南北朝时的文化成就
1、在科技方面:
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 北朝的农学家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第一 部完整的农书。 三国时的刘徽,是我国古代的大数学家,最早提出了 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
商代早期青铜爵
商代早期青铜鼎纹饰
四羊方尊
妇好墓熊龙
司母戊大方鼎
(2)甲骨文
甲骨文,是我国已经发现的具有严密结构系统和最成 熟的文字。 占卜
中国文化史 ppt课件
第二章 青铜时代
一 文明的初现
❖ “文明起源”的标志:文字的使用,城市的出现, 青铜器的使用,国家的出现等。
❖ 中华文明起源论: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中华文明 西来说”,一种是“黄河流域中心论”。(文明发 生的一元论)
❖ 根据李学勤先生的研究《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 研究》,把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国家形成划分为三大 阶段:大体平等的农耕聚落形态;含有初步分化和 不平等的中心聚落形态;都邑国家形态、
三 传说时代
❖ 2、东夷集团,在黄河下游,属大汶口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等分布区。(蚩尤、后羿)
三 传说时代
❖ 3、苗蛮集团,主要活动于今湖北、湖南、江 西一带,即大溪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伏 羲、女娲)
三 传说时代
❖ 三大集团之间矛盾冲突,最后华夏集团取胜。 多民族融合发展。“华夏”成为中华民族的 历史称号,“黄帝”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祭奠 的人文始祖。
三 传说时代
❖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氏族部 落的不断迁移和相互交往的扩大,各个部落 之间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形成相反的利益, 而在另一些时候和另一些地方又形成了相同 的利益,由此引起了各个部落的分化和组合、 战争和联盟,逐渐形成为不同的民族。
——郭沫若
三 传说时代
❖ 三大文化集团 1、华夏集团,发祥于黄土高原,位于仰韶文 化、河南龙山文化分布区。内部分为两支: 姬姓的黄帝氏族,姜姓的炎帝氏族。
❖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和文 化转折时期。这一时期,铁器出现,生产力获得巨 大发展,农业生产跨上新的台阶。
❖ 此时期争霸战争、兼并战争愈演愈烈。政治上的争 权夺利,破坏了周朝的宗法礼仪制度,出现了孔子 感叹的“礼崩乐坏”的局面
中职 中国历史教案
中职中国历史教案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出于《典论·论文》,指建安时期的七位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七人。
其中成就是最高的是王粲,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王粲《七哀诗》是其代表作。
蔡琰,字文姬,蔡邕之女。
现存作品三篇,五言《悲愤诗》、骚体《悲愤诗》、《胡笳十八拍》。
三.陶渊明的田园诗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东晋末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田园诗《归园田居》,描写了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讴歌劳动和躬耕自给。
叙写时事的诗,如《饮酒》、《杂诗》《读山海经》、《咏荆轲》等,表现了陶渊明归隐后对政治的关心。
《桃花源诗并记》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
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
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四.丰富多彩的民歌1. 《敕勒歌》北朝鲜卑族间流传的一首民歌,在中国古典文学和古代史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2. 《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复习:唐朝的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
导入:唐末,藩镇割据,宦官之乱,黄巢起义,朋党之争令光辉灿烂的唐帝国终告崩溃。
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继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的另一次大分裂时期。
中原和南方地区出现五代十国割据混战局面,而在中国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出现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政权。
这一时期,是中国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五代十国从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开始,至960年北宋建立,共53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巩固知 识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三目:黄帝传说与中华文明
突破难点
活动:“传话”游戏
六位同学排成一行,老师用纸写好一 句话给第一位同学,第一位同学运用 手势将这句话的意思表达给第二位同 学,第二位同学又传给第三位同学, 依次类推,最后一位向大家说出他所 理解的意思,看两者之间的差别 。
(神话: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的水 平很低,人对自然的认识是有限的,往 往借助想像去解释周围的自然现象和生 活现象,这样就产生了神话。而传说中 许多人和事件,往往也附以神话的色彩。 传说:依口耳相传所描述的远古历史时 代。在文字记载出现之前,历史靠世世 代代的讲述而流传。这些内容后被文字 记录下来,成为文献中的古史传说。)
玉器文化组
第二寻宝组
彩陶文化组
陶塑文化组 音乐文化组
第三寻宝组
第三寻宝组
目 的
以热门的“穿越”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淡化历史文化知识枯燥的特点,又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重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一目:原始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
步骤二、
★ 教师补充归 纳,弥补学生可 能出现的不足之 处,以第二小组 “半坡人面鱼纹 陶盆”的团特点 转入“图腾崇拜 的学习”
重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一目:原始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
步骤二、
★ 教师补充归 纳,弥补学生可 能出现的不足之 处,以第二小组 “半坡人面鱼纹 陶盆”的图案特 点转入“图腾崇 拜的学习”
重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一目:原始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
步骤二、
3形成后来华夏族主题的部落是( ) A.黄帝、蚩尤部落 B 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部落 D.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强化学生知识点 ★学以致用
用一系列相关习题考 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 学生在竞争中获得自 信,同时又加强对本 课知识的理解
练习题
为什么上古时代的历史记忆常常是以神话传说的 形式保存下来?除了神话传说外,还有哪些材料 能够传达真实的历史信息?
自主探究 1、我国文字是由什 么演变而来的? 2、什么是甲骨文? 3、甲骨文是怎样被 发现的? 4、汉字的四种够字 方法是? 5汉字的演变历程?
《仓颉造字》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二目:我国文字的起源
步骤二
甲骨文 金文
★ 加深理解
播放甲骨文、金文、 小篆、隶书、楷书、 行书、草书等字体 图片,让学生抢答, 。
对 策
分散任务,将一些占用时间 较长的活动,拆分开来放到课 前或课后由学生自主完成,也 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力。 。
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指正!
成 功 之 处
本课主要采取的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自学的教学模式,本节课的优点 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互联网搜索大量的图片与历史资料,训练学 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事实的方法。学生很好的掌握和理 解本课内容,在课上学生能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当堂检测学生成绩优 异。
问 题
由于受课时安排的影响,本节课 需用二课时来完成,很多的资料 和历史时间不能全部拓展,所以 有某些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对中 国文化起源的全面认识。尤其是 本课课后能结合相应影视资料可 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好的激发 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导行
活跃了课堂气氛,通 过学生参与活动, 用自身实际感受理 解古史传说与史实 的区别。
合作探究
黄帝传说一定程度上 包含着古代先民征服 自然的过程,不一定 都是黄帝创造的,而 是先民成年累月创造, 而是后人在追述他们 历史时,将发明创造 集中附会在他们中的 杰出代表黄帝身上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能够从中华文化的源头中 找到共鸣,增强民族认同感, 并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未 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运 用
了解中国原始文 化的起源,理解原 始文化艺术基本知 识点; 理解图腾崇拜与 原始文化之间的联 系; 理解神话传说和 中华文明之间的联 系
依据大纲 依据学情 依据教材 认知
★ 教师补充归 纳,弥补学生可 能出现的不足之 处,以第二小组 “半坡人面鱼纹 陶盆”的团特点 转入“图腾崇拜 的学习”
重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二目:我国文字的起源
步骤一
视频 ★ 视频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 中,体现学生在学习 中的主体地位,实现 教学过程的优化,以 达到发展学生能力和 素质的目的。
2、中国文字的演变
教学难点
神话传说和中华文明的关系
依据:学生知识面不够全面,先秦时代文化距今时间久远。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直观演示法 集体讨论法 活动探究法
教学原则 启发性
讨论法 角色体验法 合作探究法
循序渐进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资源整合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课前让学生分组收 集老师布置的任务 资料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击缶而歌
丧乐之礼
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的
让学生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必要性,同时加强学生对中国 文化学习的历史使命感和紧迫感。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一目:原始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
步骤一
第一寻宝组
★将学生分为四大 “寻宝小组”,寻 找各组的典型代表, 并最后做陈述性讲 解 ★采用小组讨论法 和、合作探究法组 织教学,对学生进 行合作探究的学法 指导。
《中国历史》
第一章 第二节中国文化的起源
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
蒋新娣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分析
四、教法学法分析
五、教学实施过程
六、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来自教法学法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中等职业学校课本
第一节先秦时期社会概况
政治 经济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起源
第三节 科学技术
第四节 哲学和教育
情感 态度 观念
通过源远流长先 秦文化的学习,对 中华文化产生认同 感,对学生进行良 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对有关中华 文明的神话传说、 考古发掘等材料的 研读,初步学会从 传说和考古获取古 代文明的信息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
1、先秦时代的主要原始文化艺术
依据: 学习本课是为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 找到共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并能应用到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强化学生知识点 ★学以致用
用一系列相关习题考 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 学生在竞争中获得自 信,同时又加强对本 课知识的理解
练习题
1.下面关于河姆渡出土文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出土的陶器上刻画有动植物图形,还出土了 作为耳饰的玉器和骨哨 B.出土了色彩鲜丽的彩陶 C.出土了黑陶和白陶 D.出土的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可能是 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2..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 ) A.尚未成熟的文字 B.也叫“铭文” C.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D.原始文字
传 统 文 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第2版 2010年第15次印刷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编写组 编著
第五节 文学、艺术和史学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唉!历史好枯 燥啊!都是死 记硬背的!
不想上课了,踢 球去!
好像在中国工艺 美术史中看到过, 难以理解得很。
我得改善教学、 激发兴趣、重塑 自信、建构知识。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课时)
教 学
新课导入(3分钟)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知识探究(28分钟)
分析、讨论与构建 整理与归纳 检测与评价
实
施 过
课堂小结(7分钟) 巩固练习(4分钟) 布置作业(3分钟)
程
知识延伸和迁移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预习课文 利用网络 搜集资料 建小组 取组名 分任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后拓展
知识延伸
★检验学习效果, ★加强学生热爱中 国传统文化 ★激发学生爱国主 义情感。
利用本课掌握的中国原始文化的知 识点,模仿设计一副体现原始文化 艺术特点的作品,应用到同学们即 将迎来的陶刻实习中。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