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与中国经济发展
国内外对国富论的评价
国内外对国富论的评价国富论是由18世纪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主要阐述了劳动分工、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对于国家财富增长的重要性。
在国内外,对于国富论的评价各不相同,下面将分别从国内和国外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国内对国富论的评价主要集中在理论的适用性和现实的实践性两个方面。
一方面,国内学者认为国富论的理论框架对于解释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国富论强调劳动分工的重要性,这与中国经济转型阶段的发展规律相吻合。
另一方面,国富论的实践性也受到了一些质疑。
有学者认为,国富论过于强调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而忽视了政府的积极作用。
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国富论需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国外对国富论的评价也存在着分歧。
一方面,国外学者普遍认可国富论的理论价值。
国富论强调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这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相吻合。
例如,亚当·斯密的思想对于美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国外也有学者对国富论提出了一些批评。
他们认为,国富论过于强调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对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的关注。
在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因此,国富论需要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适应现实需要。
总的来说,国富论在国内外的评价存在着一些差异。
国内学者认为国富论的理论框架对于解释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需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国外学者普遍认可国富论的理论价值,但也有人对其提出了一些批评。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国富论的评价都应该是客观、全面的,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读书心得——论《国富论》对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启示
读书心得——论《国富论》对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启示一、引言亚当·斯密被誉为经济学之父,他的巨著《国富论》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版了二百三十多年,这本巨作的内容十分丰富,至今也被不同流派的学者而引用。
其中“经济人”假设和“看不见的手”曾一度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亚当·斯密对人性理解非常深刻,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一只“看不见的手”,即利己主义,而在其另一部巨作《道德情操论》中提出了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即利他主义。
两只手相辅相成,共同影响人的行为。
所以必须将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相结合,才能全面理解《国富论》。
二、《国富论》的主要思想1.“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在《国富论》中,斯密指出;“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
”可见,斯密从人的本性出发,认为每个人都是尽最大的可能追求自己的私人利益最大化,从而得出每个人都是利己的。
即使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富人尽管他们的天性是自利的和贪婪的……但是他们还是同穷人一样分享一切改良的成果。
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们从而……不知不觉地增进了社会利益。
”表面上看富人由于伦理道德因而同情穷人,从而给他们分自己的成果。
但是我们应该通过现象看本质,富人自己明白,如果把所有的生活必需品全部都纳入自己的腰包了,那么穷人就会因为得不到任何的生活资料而无法生活,更谈不上给富人劳动。
这样无疑对富人是最危险的。
所以富人不得不给穷人必要的生活品,让其生活下去。
因此富人的同情心是建立在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的伦理道德。
从本质上讲,富人还是利己的,只是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不得不放弃一些眼前利益。
因而我们可以得出,利己的是整个资本主义的基石。
斯密还认为,每个人的利己心可促使整个社会利益达到最大化。
他曾在《国富论》中写道:“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亚当斯密及其《国富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亚当斯密及其《国富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影响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The Wealth ofNations)出版。
此书出版后在英国和欧洲引起很大反响。
斯密生前出了5版,以后逐渐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传播。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学东渐,包括亚当·斯密理论在内的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也传入中国,并受到中国知识界的广泛关注。
对于亚当·斯密及其学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情况,学术界虽然有些相关论述,但大多语焉不详,缺乏深入的阐述和专门研究。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亚当·斯密及其《国富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以阐明它对中国的意义和影响。
一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已开始关注亚当·斯密的著作。
当中国第一任驻英公使郭嵩焘出使英国时,曾与正在此考察财政的日本井上馨等人讨论“查考英国税课当看何书”的问题。
他在光绪三年(1877)二月的一篇日记中写道:“询其所读洋书,一种曰阿达格斯密斯[Adam Smith,亚当·斯密],一种曰长斯觉尔密罗[John StuartMill,约翰·穆勒]。
所言经国事宜,多可听者。
中国人才相距何止万里,为愧为愧!”随同郭嵩焘出使英国的副使刘锡鸿也在出使笔记中提到此事:“正使叩以查考英之税课当看何书,井以书名《威罗士疴弗呢顺士》者为答。
威罗士者,丰也;疴弗呢顺士者,国也,书言丰裕其国之道,故名。
此书系挨登思蔑士所著,难于翻译,非习英文者不能翻译。
”)他们所“查考”的书,实际上就是亚当·斯密的the Wealthof Nations。
这大概已经是在这部名著问世整整100年之后,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亚当·斯密及其《国富论》的名字,不过两者对该书的具体内容皆言之未详。
《富国策》的翻译出版,则使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首次传入中国。
从1874年起,京师同文馆即以“富国策”之名开设经济学课程。
国富论的现实意义研究
国富论的现实意义研究国富论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著的一本经济学著作,全称为《国富论或国家和人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该书讨论了财富、经济增长、劳动分工等经济学重要概念,对现代经济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国富论又有哪些实际意义呢?一、指导经济发展国富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它提出了劳动分工、市场需求供给、货币流通、国际贸易等经济问题的核心理论,强调经济发展需要满足消费和生产的需求,以及资本的投资和利润的追求。
针对现代中国经济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富论中有关市场经济的思想,发展实体经济和开放市场,从全球化角度思考经济发展目标和路径。
二、推动社会进步国富论的另一重要实际意义是推动社会进步。
国富论主张提高生产效率来达到经济发展的目标,优化劳动分工,发展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机器和设备。
这种生产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可以提高个体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素质,推动社会科技进步。
而现代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等的迅速发展,正是在国富论思想的指导下,实现了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并进。
三、促进国际合作国富论认为,贸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让各国逐渐发现自己的优势领域和劣势领域,实现交流、合作、互利共赢。
现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国富论启示我们重视贸易、推进开放,提供民众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从国际经济合作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四、促进社会和谐人们的不同利益会因财富的分配变得不平等,从而引起社会的紧张和冲突。
然而,国富论认为只要发展生产力、提高市场开放度以及实现合作,就可以促进财富的均衡分配,从而推进社会的和谐。
实现这种和谐需要国家在政策制定和法治落实中给予足够的关注,避免社会的利益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综上所述,国富论从理论到现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家和个体的财富、经济问题、市场需求供给、劳动分工等等都是国富论研究关注的重点。
之所以国富论在现代社会具有如此高的实际意义,正是因为它在各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
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于中国
论文题目(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中国)学生游庆学指导教师徐树林专业经济学班级 10经济学号 20104841052012年12月4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多次提到中国,并提出了关于中国的一些独到的看法。
他认为中国的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中国对白银的需求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白银的流通和价格。
但与西欧国家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相比,中国早已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与五百年前马可·波罗的描述相差无几。
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因为极端轻视对外贸易,轻视制造业,以及落后的法律制度。
作为一位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者,斯密显然已敏锐地意识到了中国这个巨大市场的重要性,所以,他屡屡对中国的海外贸易政策提出批评。
斯密的思想成为当时英国的官方学说,并进而可能影响了英国的对外政策。
亚当·斯密在他最重要的著作《国富论》中虽然多次提到中国,但他是把中国作为一个与欧洲对比的参照系来谈论中国的,并没有专门对中国详细的介绍和论述。
与欧洲其他著名学者如莱布尼兹、伏尔泰、孟德斯鸡、狄德罗等相比,包括与他最敬仰和对他影响最大的英国哲学家休漠和法国重农学派代表人物魁奈等相比,斯密对中国的论述显然少得太多。
然而,由于斯密及其著作在经济学说史上的重要性,以及斯密所处时代的特殊性,探究斯密和当时其他欧洲学者对中国的认识,对研究他们思想的渊源和推进中西关系史的研究,仍是非常有意义的。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有关中国的论述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对中国的总体认识:富有但停滞不前斯密对中国的总体认识可以归纳为两句话: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现在却停滞不前了。
这个观念大概代表了当时欧洲学者的普遍看法,而且对以后的学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于中国“富有”的观点,斯密在《国富论》多次提到。
例如,“中国比欧洲任何国家都富得多;中国和印度、日本等几个国家“虽然没有比较丰富的金银矿山,在其他方面却比墨西哥或秘鲁更为富裕,土地耕种得更好,一切工艺和制作业更为进步”。
国富论的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国富论》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的一部经典经济学著作,该书系统地阐述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对后世经济学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国富论》中的理论,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旨在通过对现实经济现象的分析,验证《国富论》中的理论观点,并探讨其在我国现实经济中的适用性。
二、实践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产能过剩、环境污染、收入分配不均等。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本次社会实践,运用《国富论》中的理论,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实践内容1. 产能过剩问题根据《国富论》中的理论,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发地调节资源配置。
然而,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产能过剩问题却日益严重。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市场准入门槛低,导致大量企业涌入某一行业,竞争激烈,产能迅速扩张。
(2)政府对某些行业的过度扶持,使得企业盲目扩张,忽视了市场需求。
(3)企业自身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了对市场需求的关注。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2)政府应减少对某些行业的过度扶持,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3)企业应关注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
2. 环境污染问题《国富论》中提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但环境污染问题却是一个明显的例外。
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环境保护。
(2)政府监管力度不足,环保政策执行不到位。
(3)公众环保意识薄弱。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企业应树立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投入。
(2)政府应加大环保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保政策。
《国富论》读后感(8篇)
《国富论》读后感(8篇)《国富论》读后感1《国富论》的首次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国富论》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亚当·斯密反对政府干涉商业和商业事务、赞成低关税和自由贸易的观点在整个十九世纪对政府政策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并延续至今。
今年寒假,我拜读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确实深受启发,明白了为什么它的出现标志着经济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书中,亚当斯密首先阐述了他的劳动价值论。
他认为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节生活必需品的源泉。
构成这种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或是本国劳动的直接产物,或是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进的物品。
而劳动的生产率要受下述两种情况的支配:第一,一般地说,这一国国民运用劳动,是怎样熟练,怎样技巧,怎样有判断力;第二,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是什么比例。
不论一国土壤、气候和面积是怎样,它的国民每年供给的好坏,必然取决于这两种情况。
紧接着又论述道,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他认为分工有以下的好处: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劳动置换的时间减少;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当论及分工产生的原因时,斯密认为劳动或者说职业的差异并不是分工产生的原因,而是分工所带来的结果。
分工起因于交换的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是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
市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人们终生专务一业。
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不能用自己消费不了的自己劳动生产的剩余部分,随意换得自己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
他举了一个制针的例子。
一枚小小的针的制作,竟然需要十八道工序。
如果让一个人从头做到尾,一天恐怕连一枚也完成不了。
但是,如果分工协作,每人负责一、二道工序,一人一天却可以做4800枚。
分工何来如此神力?其实,道理很简单,分工可以使劳动专业化,可以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
《国富论》
《国富论》《国富论》是亚当·斯密所作的一部经济学论著,主要探讨了供给与需求、分工与贸易、经济政策等各个方面对于国家经济财富的影响。
无疑,这部作品对于现代经济学的深刻影响,永远难以被取代。
斯密认为,经济活动的总规模和总收入,是由制造业和农业两个大类别中的人力和财富创造出来的。
而将这两种产业进行分工和贸易交换的过程,能够促进劳动的效率和生产力的提升。
正是因为劳动分工和贸易能带来的优势,斯密才得出了极其经典的论断:国家之财富,即是国家之生产力。
而对于需要国家在经济领域进行调整干预的现象,斯密提出了自由贸易的理论,即相信市场能够自我调节,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应尽量减少。
作者认为经过自由的贸易,国家会使其生产所需的物资从外部大量进口,从而繁荣国家的经济。
可见,该书所提倡的自由贸易、劳动分工等思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励着国家的经济繁荣。
然而,国富论重视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关注到政府应在税收、金融市场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干预,以保证所有人均有机会享受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利益。
此可看出,斯密的理论不仅仅是经济学的一个方面,更是整个社会建设的完美蓝图。
另外,国富论更重视人的机会和创造力,认为困扰经济发展的不仅仅是缺乏资源,更是缺乏人才。
因此,培养创造力,提高人才水平,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修课。
正如《国富论》这本书,诸如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的理论更是基于创造力的积淀,更是对于世界未来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因此这些内容不断地被视作人们竭力学习的对象。
总之,国富论是一部充满着思想、哲学、经济学等多重元素的经典之作。
在现代社会,学习国富论理论,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入了解到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同时能够更加充分地认识到经济行为的复杂性和意义。
《国富论》是一部经济学经典著作,充满了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比较困难。
但是,通过对这本书的仔细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的本质以及经济理论对于国家发展的影响。
在全书中,亚当·斯密通过分析分工、贸易以及政府干预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形成国家财富的关键因素。
国富论经济发展的规律与财富的积累
国富论经济发展的规律与财富的积累经济发展规律是国家富强的基石,也是财富积累的关键。
在现代社会中,国富论对于理解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探讨财富积累的路径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围绕国富论展开论述,探讨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实现财富的积累。
第一部分:经济发展的规律1.1 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经济发展受到内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
内部因素包括资源禀赋、科技创新能力、教育水平和制度环境等。
外部因素则包括国际竞争、全球经济形势等。
经济发展的规律在于通过合理利用内外部因素,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
1.2 投资与创新的重要性投资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投资能够带动产业发展和就业增长,而创新则提升了经济的竞争力和生产力。
有效的投资和创新能够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升级,从而实现经济发展规律的自发演变。
1.3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与国富论有密切关系。
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不同,导致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各异。
合理规划和利用地区资源,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国富论的重要途径。
第二部分:财富的积累2.1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财富积累的基础。
优质的基础设施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商品流通速度,促进经济的发展。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于财富的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2.2 教育与人力资本教育和人力资本是财富积累的重要因素。
通过提升人们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为财富积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3 创业与创新创业和创新是财富积累的关键。
通过创业和创新,新的产业和商业模式得以孕育和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增长点。
政府应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鼓励人们积极创新创业,为财富的积累创造有利条件。
结论:国富论揭示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财富积累的路径。
经济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注重投资与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论《国富论》中的经济发展理论
( 中共 中央 党校 , 北京 1 0 0 0 9 1 )
摘 要: 《 国富论》 是经济 学家亚 当 ・ 斯密的经典 巨著 , 从 多方 面论 述 了现代 经济学理论. 通过 对《 国富
论》 的学习和研 究, 分析 了其 中关于经济发展 的六个方面论述 , 即关 于分工 、 劳动价值 、 发挥比较优 势、 自由经济、
必要因素. 在各经济部 门中, 重农主义者认为只有 农业是生产的, 因为只有农业既生产物质产品又能 在投人 和产出的使用价值中, 表现为物质财富的量 的增加 . 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变更或组合 已存在的 物质财 富的形态 , 商业也不创造任何 物质财 富, 而
著《 资本论》 时也多方借鉴了其 中的理论精华 , 该
书对我 国 当前 的经 济 发 展 同样 具 有 重 要 的 指 导作
用.
《 国富论》 全称《 国民财富 的性质和原因的研 究》 , 全书共分为五卷. 《 国富论》 首先肯定 了劳动
价值论 , 进 而论述 了社 会分 工可 以极 大增进 劳动 生 产力 , 再 因社会 分工 而 引起 交换 , 论及 作 为 交 换 媒
第2 9卷第 2期
2 0 1 4年 4月
平顶 山学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P i n g d i n g s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Vo 1 . 29 No. 2 Ap r . 201 4
论《 国富 论》 中的经 济发 展 理 论
0 引言
《 国富论》 总结 了近代各 国经济发展 的经验 ,
批判 吸 收 了当时 的重要 经济 理论 , 对 整个 国民经济 的运行过 程做 了系 统 的描述 . 马克思 和 恩格斯 在 编
《国富论》中的中国
《国富论》中的中国作者:罗菁婧来源:《华人时刊·下旬刊》2015年第06期【摘要】国家财富在斯密看来是该国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的价值,或者是在国内流通的贵金属的数量。
由此来说,斯密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应当是该国劳动年产量更加丰富,流通中的贵金属数量更加庞大,这与重商主义观点基本一致。
【关键词】国富论;国家财富;中国经济中图分类号:F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6-014-01一、国富论对中国的判断“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
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
”这句话体现了斯密对中国最基本的两个判断:第一,在当时,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第二,中国经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
毫无疑问,中国是当时最富裕的国家。
那么在斯密看来什么是财富?从《国富论》的英文全称“AN INQUIRY INTO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可以看出本书聚焦点就在于财富,而斯密在斯密提出的经济学的两个目标中(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和生和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可以看出,所谓财富应该是国富民强。
那么《国富论》中文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国民应当指的是国家和人民。
国家财富在斯密看来是该国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的价值,或者是在国内流通的贵金属的数量。
由此来说,斯密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应当是该国劳动年产量更加丰富,流通中的贵金属数量更加庞大,这与重商主义观点基本一致。
依据这个判断标准斯密进而对比得出结论,中国、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斯坦这三国是世界最富的国家。
中国是如此的富有,出产的茶叶、丝绸、陶器在世界上几乎没有对手,畅销各个国家,贵重金属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
为了追寻财富,开辟另一条商路,欧洲人于15世纪末开始了漫长的旅程——从海路寻找中国。
中国最终还是被欧洲人“发现”,而传到欧洲的游记让斯密发现近500年来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的状况几乎没有变化,斯密判断中国的财富“已经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发展程度”。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及其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及其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18世纪苏格兰的一位伟大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被誉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本文将探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以及它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
1. 亚当·斯密简介亚当·斯密是一位苏格兰经济学家兼哲学家,他于1723年出生在英国克兰斯顿镇。
他在罗斯林学院学习哲学,并在牛津大学深造。
后来,他成为了一位名声显赫的教授,担任了伦敦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职务。
在他一生中,他致力于研究经济学和社会科学,成为了古典经济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2. 《国富论》概述《国富论》是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的著作,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探究》。
这部著作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提出了许多经济学上的重要观点和理论。
3. 劳动分工与市场经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的概念。
他认为,通过劳动分工,人们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产出。
他以制钉工厂为例,说明了劳动分工对经济的巨大影响。
此外,亚当·斯密还主张自由市场经济体系,认为市场自由竞争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 自由贸易理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还包含了重要的自由贸易理论。
他认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应该是自由和开放的,通过贸易的互惠性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全球财富的增长。
他反对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政策,主张自由贸易的原则,这一观点对后来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市场价格和价值理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还对市场价格和价值理论进行了研究。
他提出了“用劳动价值论”这一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这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他还讨论了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强调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6. 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劳动分工理论、自由市场观念和自由贸易理论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国富论》中若干经济思想的现实意义
《国富论》是一部著名的经济学著作,作者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在这部著作中,亚当·斯密提出了若干经济思想,其现实意义如下:
1.劳动本质:亚当·斯密认为,劳动是生产财富的本质,而不是消费。
这一思想指出,
企业应该注重生产和创造价值,而不是仅仅依靠消费来获得利润。
2.私有制:亚当·斯密认为,私有制是最有效的生产组织形式,它能够激励个人努力
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3.货币价值:亚当·斯密认为,货币价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而不是政府干预。
这一思想告诉我们,货币价值的变化应该由市场决定,而不是政府人为干预。
4.国家财政政策:亚当·斯密认为,国家财政政策应该以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而不
是仅仅为了解决短期经济危机。
这一思想提醒我们,国家财政政策应该长期考虑,
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
5.贸易自由:亚当·斯密认为,贸易自由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应该尽量减少贸易壁
垒。
这一思想提醒我们,应该推动贸易自由化,促进国际经济合作。
通过对这些经济思想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从国富论看中国经济——读国富论有感
《从国富论看中国经济——读国富论有感》管理学院会计1303班程亚超摘要: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被誉为经济学开山之作,其中的科学思想对当时的经济发展乃至当今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以国富论的内容和思想为出发点,解读中国经济的过去和现在,以及中国梦的经济发展道路。
关键词:国富论中国经济中国梦正文:《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在英国工业革命以前。
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对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起了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虽为资本主义经济著作,但其中也不乏对中国经济的论述。
斯密在书中阐述了对过去中国经济的看法和见解,更重要的是其诸多经济思想对于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仍具有很多借鉴意义。
时至今日,再读国富论,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解读中国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1亚当斯密眼中的中国经济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多次提到中国,并提出了关于中国的一些独到的看法。
他认为中国的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中国对白银的需求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白银的流通和价格。
但与西欧国家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相比,中国早已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与五百年前马可·波罗的描述相差无几。
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因为极端轻视对外贸易,轻视制造业,以及落后的法律制度。
概括来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有关中国的论述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1富有但停滞不前斯密对中国的总体认识可以归纳为两句话: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现在却停滞不前了。
“富有”而“停滞”这个观点是斯密在论述怎样增加居民收入和社会资本时提到的。
在书中他说到:“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
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
各旅行家的报告,虽有许多相互矛盾的地方,但关于中国劳动工资低廉和劳动者难于赡养家属的记述,则众口一辞。
国富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国富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一部经济学经典著作,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作为一本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巨著,它深入研究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许多关键观点。
本文旨在探讨《国富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自由市场与利益最大化《国富论》主张自由市场及私人财产权的重要性。
斯密认为,通过允许市场自由发展,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最终将导致整个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他强调供需关系的自动调节能力,认为市场中的竞争将带来效率和创新,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这种自由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家精神,激励人们创造财富。
二、分工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国富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分工。
斯密认为,通过将生产过程分为不同的环节,每个人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力。
分工带来了规模经济,使得企业能够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这种分工机制的推动使得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并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尽管《国富论》强调市场自由和私人财产权的重要性,但斯密也关注到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的影响。
他主张在市场经济中引入适度的政府干预,通过收益税和福利措施来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斯密认为,财富的公正分配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至关重要。
四、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国富论》中强调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斯密认为,贸易可以使各个国家从自己的优势中获益,实现互利共赢。
他主张贸易的自由化,并反对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通过贸易的扩大,国家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效率,并推动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
五、教育与人力资本斯密认为,教育是国家繁荣和个人成功的关键。
他强调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以及技能和知识的培养。
通过提供良好的教育体系,人们将能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实现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总结起来,《国富论》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自由市场、分工、收入分配、国际贸易和教育都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斯密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经济学的发展,并为我们理解和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简述《国富论》主要内容
简述《国富论》主要内容【摘要】《国富论》是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主要探讨了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亚当·斯密的思想背景受启蒙运动影响,强调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其劳动分工理论认为劳动分工能提高生产效率。
市场经济理论强调市场竞争的重要性,认为自由市场可以有效调节资源配置。
财富积累与经济发展部分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财富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路径。
国富的来源与规律部分提出了国家财富的组成和增长规律。
总结来看,《国富论》的核心观点是市场经济下,劳动分工、市场竞争和财富积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这些理论对后世经济学和政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当今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富论》、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市场经济理论、财富积累、经济发展、国富的来源、国富的规律、核心观点、影响、现实意义。
1. 引言1.1 简述《国富论》主要内容《国富论》是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的巨著,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本书主要探讨了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规律,阐述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对财富积累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国富论》强调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自我调整能力,认为通过追求个人利益,整个社会会实现最大的利益。
劳动分工理论指出,分工与交换是经济增长的动力,通过分工,劳动生产力得以提高,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斯密强调了财富的积累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投资和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他还提出了国富的来源与规律,指出财富的增长取决于生产力的提高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国富论》强调市场经济的作用,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强调劳动分工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对经济学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正文2.1 亚当·斯密及其思想背景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18世纪著名的苏格兰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也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大学生《国富论》读后感5篇
大学生《国富论》读后感5篇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在这个世界上,不会被社会淘汰的,便是书中的“营养”。
还在等什么?让我们一起畅游书海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学生《国富论》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大学生《国富论》读后感1《国富论》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亚当﹒斯密把人的自利心与公利心做了和谐的统一,让我们知道了自利与公利并不是彼此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有利于整体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社会自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来引导着人们做出有利于社会与个人的最佳选择,没有任何政府与个人会代替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如要取代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必会带来混乱。
这只“看不见的手”是什么呢?斯密虽然没有直接表达,但是全书已经告诉我们,那之“看不见的手”正是人类的利己之心。
斯密是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他认为,在文明商业社会,对普通人民的教育,比对有身份有财产的人更需要国家关注。
因为,有钱人在年青的时候有时间﹑金钱来学习。
此外,有身份与财产的人所从事的职业,用脑时候多,用手时候少,不至于使脑力变的迟钝。
而普通人由于生活压力,即缺少财产和时间,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用脑力会很少,所以穷人更需要国家教育资助。
因此,国家只需要以极少的费用,就能够使全体人民,甚至强制全体人民获得最基本的教育。
并且,在普通人的孩子中,如学业优良者,国家应给予奖学金。
斯密认为,即使国家对下层人民的教育得不到任何利益,这种教育也是值得国家注意的。
人民受了教育,国家会受益匪浅。
在无知的国民之间,狂热和迷信往往会惹起最可怕的骚乱。
一般下层人民所受教育越多,愈不会手迷信和狂热的迷惑。
另外,受教育及有知识的人都比无知识而愚笨的人更守礼仪和秩序,他们都会觉得自己人格高尚,自己更能得到法律的尊重,因而他们会更看中那些法律。
这样,反对政府的文字或论调,就不能欺骗他们。
这对政府来说,更是一件好事。
中国经历了计划经济的失败,已经回归了市场经济。
但是中国的市场经济并不充分,在诸多领域内还存在着垄断﹑不平等﹑欺骗﹑霸权,等现象,这些现象造成了社会的诸多不和谐。
(民富国强—《国富论》读后感
藏富于民民富国强研读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年)的《国富论》,对斯密翔实论述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和促进经济繁荣发展,尤是其中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问题,感触颇深。
一、关于《国富论》的简介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国富论》初版于1776年,是第一部比较系统阐述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的著作,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
《国富论》在经济自由主义学说基础上,以国民财富增长为主线,从经济哲学、市场机制理论、自由贸易论、国家职能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这对当时反对封建残余、反对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主义思想和政策,对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至今,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经济自由主义,和当代所谓“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主义,仍是影响西方经济思想和政策的两大思潮,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有重要学习借鉴价值。
二、《国富论》关于劳动价值论、劳动工资、剩余价值论等的思想和论述(一)劳动价值论。
斯密认为,只有本身价值绝对不变的劳动,才是最后的真实的标准,一切商品的价值在任何时候和—1—地方都可以用它来衡量和比较。
劳动是商品的真实价格,货币只是商品的名义价格。
后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进一步指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
(二)劳动工资。
斯密认为,劳动不仅衡量价格构成中劳动(工资)的那一部分价值,而且也衡量其构成地租和利润的那两部分价值。
即每一种商品的价格(价值)最后均可分解为地租、劳动工资和利润这三部分。
斯密认为,对靠工资生活的人的需求,必须随着每个国家收入和资本的增长而增长,并且不可能脱离它而增长。
收入和资本的增长就是国民财富的增长。
不是国民财富的实际大小,而是其不断增长,引起劳动工资的上升。
因此,不是在最富的国家,而是在最兴旺发达或者说致富最快的国家,劳动工资最高……大部分人生活状况的改善,决不能看作是对整个社会的不利。
_国富论_核心思想对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的启示
当·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取决于经济自由、私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高度重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
亚当·斯密所处的时代正是英国从手工业向制造业过渡的时期,他创立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从人的本性出发,将人类欲望、动机等心理因素引入经济学理论,提出了经济运行机制理论。
他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信奉完全的经济自由主义,以至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足,是其理论的缺陷。
1.《国富论》的核心思想亚当·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取决于经济自由、私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巨大。
他的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的核心内容基本上贯穿了这一思想。
1.1“经济人”的理性逻辑亚当·斯密从人的本性出发,将人类欲望、动机等心理因素引入经济学理论。
斯密认为,人类的利己性是一国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财富增长的原动力。
斯密对“经济人”的分析《国富论》核心思想对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的启示杨成乐 吴 玲(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摘要:《国富论》构建了以“经济人”范畴为中心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分析框架,强调私人利益、经济自由、市场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弱化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责。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必要重新解读,正确处理市场、个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实现政府与市场结构的优化组合,保障政府对经济的有效干预。
《国富论》核心思想对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的启示是:市场机制是现代市场经济最有效的运行机制,尊重私人利益、发挥微观主体的能动作用,明晰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宏观调控作用。
关键词:《国富论》 现代市场经济 启示中图分类号:F014.3 文献标识码:A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利己是“经济人”的本性,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
每个人都追求个人利益,对财富的追求是每个社会大多数劳动力行动的动机。
《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
【导语】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关于《国富论》读后感3000字,欢迎⼤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国富论》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撰写⽽成的。
这本书被誉为西⽅经济学的圣经。
我觉得它有点难读,花了很长时间才勉强地看了⼀遍,就据此写下⾃⼰的⼀点浅见。
《国富论》共分五篇。
亚当·斯密⽣活在两个时代的交替转折时期,他为新的⾃由主义经济原则⼤声呐喊,也就不可避免的遭到旧势⼒的肆意攻击。
然⽽,他的劳动价值论对⼈类思想史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巨⼤的作⽤,他的经济思想成了⼈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他的学说影响了整整⼏代⼈的成长。
有经济学家对作者亚当·斯密给过⼀个概括性的评述——也许没有任何⼀部当代的著作像《国富论》那样对科学经济思想和⾏政管理体制产⽣过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有理由认为,他的这部著作所产⽣的影响将会持续下去。
《国富论》被誉为经济学中最重要的著作,作为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为专业的⼤学⽣,⾸先要读⼀读这本惊世之作,了解经济⽅⾯的有关知识,有助于以后的学习。
拜读了这本书后,我有了⾃⼰的⼀些⼩⼼得和认识。
也让我联想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个真正根植于社会的⾃由和法治传统,⽽亚当斯密的新思想“看不见的⼿”开启了我们的思想,告诉我们市场体系的基础是⾃由和法制,发展中国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两⼿抓,既要给空间市场,政府也要适当地宏观调控。
纵观历史,我们出现的⼀个错误就是“⼤跃进”活动,政府全⾯掌控市场,⽆论什么东西都是政府规定的,最终压抑了⼈民的⼯作热情,使当时的经济停滞落后。
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并没有⼀味地强调市场的万能,⽽是不经意地点出,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设计,市场也会变成“万恶之源”。
没有以⾃由和法治为基础的中国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逐渐失去它的魔⼒。
纵观西⽅⾃由市场的发展,⽆不是伴随着个⼈⾃由的不断延伸和扩展。
读了《国富论》,让我更加确定这⼀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财经大学硕士学期论文
课程名称:《国富论》
专业年级:研究生2012级
姓名:蒋艳婷
学号:4121020027
二O一三年零十二月
亚当斯密论分工增进劳动生产率
市场规模越大,分工和专业化程度越高;分工和专业化程度越高,技术进步越快;技术进步越快,劳动生产率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国民财富增加就越多;国民财富越多,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
一、分工增进生产率的原因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分工出现后,同等数量的劳动者能够完成过去更多的工作量。
分工促进产量的原因有三点:“第一,熟能生巧,劳动者的操作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熟练地掌握了属于自己工作范畴内的操作技巧;第二,劳动者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过程通常需要损失大量的时间,有了分工,就完全可以避免这种损失;第三,在分工劳动的过程中,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出来。
使一个劳动者能够完成原本需要许多人才能完成的工作。
”(宇琦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一月第一版第十页)亚当斯密分析了劳动分工,并指出“分工是国民财富增进的源泉”。
他认为一国国民财富积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最大提高则是由于分工的结果。
他认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改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定力,似乎都是劳动分工的结果”。
斯密不仅一般论述了采取分工生产的方式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深入分析了产生分工效率的原因。
他将分工分为三种:一是企业内分工;二是企业间分工,即企业间劳动和生产的专业化;三是产业分工或社会分工。
第二种分工形式实质是产业集群形成的理论依据所在。
正是因为这种分工,产业集群才会具有无论是单个企业还是整个市场都无法具备的效率优势,过细分工和市场分工都有一系列弊端。
而产业集群保证了分工与专业化的效率,与此同时还能将分工与专业化进一步深化,反过来又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关于分工的决定因素,斯密认为“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到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到市场广狭的限制”。
(宇琦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一月第一版第七页)
第一,劳动者熟练程度有了增加,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势必会有所增加,并且增加不少,分工的结果是让每一个劳动者的业务成为单纯的操作,也就是说,他们终生局限于一项单纯操作,因此一定能够大大增加自己工作的熟练程度。
中学学的卖油翁让很多人看到熟能生巧的魔力。
第二,劳动者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损失一些时间,这些浪费掉的时间原本可以得到的利益比我们所想象的缺失要大很多。
对于劳动者
来说,想要很快地从一种工作转换到使用完全不同的工具,并且在不同地方进行另一种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们不是机器,在工作转换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有一个适应过程,这个适应过程就大大降低了生产率。
第三,机械的适当利用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简化劳动以及节省劳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我在这里讲的是:那些机械的发明能够使我们简化劳动和节省劳动,也是源于分工。
机械是帮助人们省力的装置,机械的运用提高效率是毋庸置疑的。
亚当.斯密给出分工提高生产率的经典解释是: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节省劳动时间;第三,机器的发明和采用。
将斯密这一观点加以概括,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并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有两点:其一,原来要求复杂劳动的工作通过分工以后只要求简单劳动就可以了。
由于简单劳动只需要较少的生产技能学习时间。
所以分工增加了人们可以用于生产的时间,从整体上降低了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成本。
其二,分工使得单个生产过程简单化,有利于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机器的使用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又进一步降低了对劳动技能复杂性的要求。
亚当斯密还认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分工提高了人力资本,促进了技术创新,是产生酬递增的根源。
总之,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基本逻辑是,分工带来的专业化导致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产生酬递增,而进一步的分工依靠于市场范围的扩大。
分工既是经济进步的原因又是其结果,这个因果累积的过程所体现出的就是酬递增机制。
因此,专业化和分工应该成为研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出发点。
二、分工受规模限制
“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这就是闻名的“斯密定理”。
市场的范围(规模)决定了市场是否可以分工,当市场规模很小的时候,分工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行的;当市场规模比较大时就会有很细的分工。
因此,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
看一下张维迎在他的书中曾经提到的一个例子:在农村里,很少有专业的理发师,如果有的话,理发师也会将所有与理发相关的事情一个人都做了。
但在城市里,理发师是一个分工细致的事情,有人专门就负责洗头,有人专门负责剪发。
再比如,城市里的洗脚行业,端水的和洗脚的不是一个人,剪趾甲的也不是同一个人,抠耳朵的又是另外一个人。
分工细致后才能做得比较优秀。
举一个跟我们贴近的实例进行解析,如学校食堂。
我们中小学的食堂由一家或屈指可数的几家承包,每家提供给学生的食物无非就是米饭、面食、还有几份菜,家家都是这些,
他们的差异化非常非常小。
这主要是由于中小学生本来就非常少,外加一部分学生走读,在学校就餐的学生就更少,因此规模比较小,各个承包户不得提供各种食物,没有差异。
但大学的食堂则不然,就我们现在学校的食堂,各个承包者都有自己的特色,有专门卖面的、有专门卖炒饭的、有专门卖面包的、还有专门卖包子的,面食就进行了如此多的细分,因为学校内学生数量众多。
即使每家承包者专业化经营某一种食物,也足以维持他的正常盈利。
三、从分工增进生产率看农业现代化
亚当斯密曾在国富论里说农业与制造业相比,农业由于自身的原因,不利于分工,其生产率要落后于制造业。
我们可以将亚当斯密分工的思想运用于农业,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
中国农业现状是土地分包到户,农户自主经营,由于中国农业人口巨多,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中国农村人口比例还是占接近51%,综合各种因素使得中国是农户分散经营。
根据西方经济学我们知道,任何产业都有规模效应,只有中国的农业实现规模化经营才能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率。
对比美国农业经营与我国农业经营,美国都是大农场,农业实现机械化;中国都是小农户,机械化比率非常低。
未来如果实现中国农业经营机械化方能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率。
因此中国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必须集规模、分工、机械化于一体,通过土地集中实现规模化,实现“规模效应”;通过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分工经营;通过分工经营,进而实现机械化生产;通过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