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说课稿
《空气》说课稿
![《空气》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1925360240c844768eaeeae.png)
《空气》教学设计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空气》,主要从以下九个方面来展开。
一、说教材分析《空气》是人教版、鄂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的教学内容。
在这个单元里,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水和空气的特征,探究把食盐、白砂糖、沙子等几种物质放入水中发生的现象。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落实《课程标准》3.1低段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是“观察空气”,主要分为下列4个环节进行,因时间关系,不展开讲。
二、说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动手实验,喜欢观察科学事物,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课堂上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思维的主要特点是直观性、具体性和形象性,这些特点使学生对空气特征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预设中充分考虑。
三、说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是:知道空气是透明的,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是:引领学生经历运用感官或者借助实验的方法观察并能够描述空气的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能如实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是:知道空气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空气无处不在,意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空气是透明的,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教学难点:能比较出空气和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说教学和学法教法主要是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实验法、对比实验法、演示法等。
学法主要采用“做中学”的学习方式,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
六、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环保塑料袋、烧杯、水槽、纸巾、水等实验器材。
七、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活动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空气》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空气》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f8f43dd90c69ec3d4bb750e.png)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空气》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教员:大家好!明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空气»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进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一〕、教材剖析:人教版三年制初中化学第二单元课题一的内容是«空气»,本课题分为三局部,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资源〞〝维护空气〞。
这三局部外容相互亲密联络,并逐渐深化。
第一局部,从拉瓦锡研讨空气的成分入手,让先生仿照拉瓦锡的实验原理,用红磷熄灭的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得出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并说明空气的春风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有稀有气体和其他气体杂质。
第二局部,重点引见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经过讨论的方法让先生知道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性质决议的;引导先生正确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为以后学习其他物质的物理性质打下基础。
第三局部,从我们身边的空气污染入手,剖析空气是如何遭到污染的,空气污染会形成哪些危害,我们应如何来防止空气污染;为使先生知道身边的空气总量如何,教材还特意引见了空气质量日报。
〔二〕、教学目的:基础知识目的: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看法纯真物。
混合物的概念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先生的环保看法基天分力目的:1.初步学习迷信实验的方法,停止观察、记载并初步学习剖析实验现象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搜集资料、从日常生活阅历停止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3.运用剖析、对比、归结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停止整理变本钱人的知识思想教育目的:1.培育看待任何事物都必需有实事求是的迷信作分2.坚持对生活中华夏现象的猎奇心和求知欲,洗发学校化学的兴味3.逐渐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为社会提高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三〕重点和难点重点:1.空气的组成2.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难点:1.培育先生对实验的观察才干和剖析思想才干2.不时激起先生学习化学的兴味,以便能很快顺应化学课的教学。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说课稿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c5797cf3186bceb19e8bbae.png)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说课稿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来自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的吴梦瑶,今天我说课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这一课题的第一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下面开始我的说课,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分析《空气》是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接触物质的开端,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的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过渡:以上是我对教材的认识,下面我将简单介绍一下学生情况。
二、说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空气已经有了常识性的了解,知道空气有体积,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知道动植物离开空气便不能生存等。
但从化学学习要求的角度看,学生仅仅知道这些科学常识是不够的,需要系统地掌握空气的组成和重要性质,需要系统地学习对物质进行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由于学生尚不完全具备相应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全面认识会存在障碍。
教学力求避免过度重视过度拓展。
过渡:结合教材和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培养。
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过渡:下面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难点】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
初中化学空气说课稿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说课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4aed2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0.png)
初中化学空气说课稿教案1. 知识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掌握空气成分的含量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空气污染和其危害,提倡保护环境,保护空气质量。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爱生态环境,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 重点:空气的组成及性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
2. 难点:空气污染的形成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 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3) 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2. 教学方法:(1) 利用图片、示例等直观形象地向学生介绍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通过实验、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及其作用。
(3) 利用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空气污染的严重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比例、介绍空气的组成,引入空气科学的主题。
2. 讲授内容及示范:通过讲解空气的组成,介绍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3. 实验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测试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深化对空气成分的理解。
4. 讨论活动:组织学生讨论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并提出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
5. 总结提高: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保护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和关心环境问题。
五、教学评价及反馈:1. 利用听课记录、学生表现、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对空气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反馈教学效果,及时了解学生对空气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布置作业:让学生针对空气污染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写一份关于保护空气质量的作文。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环保问题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切实加强环境保护教育。
初中化学空气优秀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b8ab4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2.png)
初中化学空气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及物理性质;
3.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氧气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方法:
以问题导向、实验演示和讨论为主要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提出问题:什么是空气?它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什么?
2. 讨论:让学生讨论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引导他们思考。
二、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1. 实验演示:将一根燃烧的木棒放入试管中,观察燃烧现象。
2. 讲解: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氧气是维持生物呼吸和燃烧的必需气体。
三、氧气的制备和性质
1. 实验演示:将过氧化氢加热,观察氧气气体的生成。
2. 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有分解过氧化氢法等,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支持生物呼吸和燃烧。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
1. 实验演示: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与醋酸反应,观察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
2. 讲解: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可用于饮料制作、消火等领域。
五、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空气组成和性质的掌握,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实验演示和问题导向为主要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加深对化学空气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空气》第二课时说课稿
![《空气》第二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db72423844769eae009ed96.png)
《空气》第二课时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一《空气》的第二课时。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方面来谈谈我对这一课时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课《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课题一《空气》的第二课时,学习的是有关空气中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及保护空气的一般知识。
本单元选择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天然物质。
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学习空气组成的延伸与拓展,又是以后学习氧气和氮气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简单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危害及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空气中氧气、氮气、稀有气体性质的描述,介绍其主要用途;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2)小组成员交流讨论,了解空气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提出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3)通过分析空气污染原因,知道空气污染的途径及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2)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3)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而空气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受到严重的污染。
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据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为:了解空气各成分的用途,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探究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ee1760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7.png)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空气的组成、性质和重要性。
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认识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空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用一幅描绘大自然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大自然中有哪些元素?人是否需要这些
元素?为什么?引出本课将学习的内容。
2. 学习空气的组成(15分钟)
A. 进行实验,将空气通过氧气和氮气两种气体分析管分别放入氢气,观察气体发生的变化。
通过实验结果引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B. 教师讲解空气的组成,让学生用笔记记录要点。
3. 学习空气的性质(15分钟)
A. 进行实验,用空气和火柴发生反应,让学生观察火柴燃烧和灭火的结果。
通过实验结果
引出空气中含有氧气,是燃烧的必需气体。
B. 教师讲解空气的性质,让学生用笔记记录要点。
4. 空气的应用和重要性(10分钟)
教师结合实际例子,讲解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5. 拓展练习(5分钟)
课后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解题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有了初步了解,认识到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珍惜资源的观念,让学生从小懂得保护大自然。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说课稿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3f811cd33d4b14e85246895.png)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说课稿一、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选自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空气》中的最后一课。
是学生在学习了“空气的特征”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空气对生命的意义”的有关知识。
教材主要通过“活动”的形式,引领学生认识人类、动物、植物和空气的密切关系。
我对教材作了适当的调整:1)把教学的顺序调整为:人类离不开空气人类利用空气改善生活动物、植物离不开空气保护空气、珍爱生命。
2)把本课中间的漫画放到最后。
3)根据实际情况,没有像课本里的安排一样,让学生到操场上跑一圈,而是组织学生在课室里跳兔子舞。
这样调整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从人类到动物到植物离不开空气从而懂得保护空气珍爱生命的认识过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最后用一幅漫画作归纳小结,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定势。
跳兔子舞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情不自禁的进入学习,效果也更显著。
二、学情分析。
“空气”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虽然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学生通过学习探究已经揭开了空气的神秘面纱,知道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奇妙的性质,那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还不是很清楚。
他们的探究欲望非常强烈,急切的想探索这一奥秘。
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能初步运用各种感官观察物质,而通过实际感受,体验空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性,这将在“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教学中发挥作用。
更重要的是学生将经历收集和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尝试。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1、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通过对呼吸的研究活动来认识空气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方面:让学生通过经历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体会运用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知道空气是所有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保护空气、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保护环境价值观的教育。
2、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第二课时《空气污染及保护》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第二课时《空气污染及保护》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4b51c8f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9.png)
1.空气污染的途径:了解工业排放、交通排放、生活排放等主要污染源。
2.空气污染的危害:掌握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3.空气污染的防治:学习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污染的途径、危害和防治措施。
(2)掌握空气质量指数(AQI)的概念及其评价标准。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逻辑性的内容和简洁的风格。板书分为三部分:左边是本节课的主题和主要知识点,中间是实例和实验过程,右边是总结和思考问题。
1.板书布局:左边列出空气污染的途径、危害和防治措施;中间展示实验步骤和关键现象;右边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总结。
2.板书内容:突出重点,简洁明了,用不同颜色粉笔区分知识点和实验结果,便于学生识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通过PPT、视频等教学资源,介绍空气污染的途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2.结合实例,讲解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评估的重要性。
3.采用问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空气污染对人体、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知识点。
(3)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空气污染的途径、危害和防治措施。
(2)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评价标准。
2.教学难点:
(1)理解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2)掌握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课题1空气》说课稿
![《课题1空气》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1ae8b5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c.png)
《课题1空气》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我今天要为大家呈现的是小学科学课《空气》。
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认识空气的重要性。
2.培养观察、实验、探究空气问题的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技能。
3.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培养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空气是什么?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空气的存在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情景引入法:让学生想象空气不存在的场景,引起学生好奇心并激发探究兴趣。
2.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亲自操作与感受,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讨论合作法:让学生合作讨论问题,共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四、教学过程1.引入请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空气,会发生什么情况?让学生交流思考。
2.知识讲解讲解空气的概念、组成和性质,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的重要性。
3.实验探究(1)演示法:将一只闭紧口的杯子内部喷上一定量的水,再上放一个薄薄的纸片,下翻杯子时,纸片不会掉下来,为什么?让学生思考。
(2)实验法:拿一个玻璃水杯,倒入1/5 的水,再把一只小塑料球放入水杯中,让学生观察塑料球是否会浮在水面上。
接着,用一个手指将球按入水下面,并因力量逐渐减弱而松开,学生会看到球重新浮上水面。
让学生思考这个现象的原因。
4.总结结合实验的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空气具有弹性,能够支持物体、动物和人类的结论。
5.拓展让学生了解有害气体的危害,如大气污染、雾霾等对人类带来的危害。
五、板书设计空气组成和性质空气的存在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的重要性六、教学反思本次授课中,我特意采用了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亲手操作和感受,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而不单纯地让他们听我讲解,效果也非常好。
同时,通过讨论合作法,学生们思维开阔、概念逐渐清晰,探究精神逐渐形成,学习创造的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通过本次课程,学生更加了解了空气的重要性,也更加认识到了科学的奇妙之处。
化学《空气》教案范文模板
![化学《空气》教案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c19f06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3.png)
《空气》教案范文模板一、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 掌握空气的几种分离方法;3. 了解空气的应用;4.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 掌握空气的几种分离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学习前准备(1)了解空气的工业用途和生活用途;(2)复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2.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导入问题:空气由什么物质组成?(2)呈现实验现象: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现象。
(3)解析实验现象:燃烧需要的是氧气,空气中含有氧气。
(4)介绍空气的组成:空气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组成。
(5)介绍空气的性质:空气无色、无味、无臭,有一定的重量和压力。
3. 空气的几种分离方法(1)导入问题:如何分离空气中的不同组成?(2)介绍一些分离方法:液氧法、分子筛法、膜分离法、吸附分离法等。
(3)展示实验现象:演示液氧法分离空气的实验现象。
(4)解析实验过程:液氧法是用氮气和空气的沸点差异来分离氮气和氧气的。
(5)练习课堂笔记: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记录分离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4. 空气的应用(1)介绍工业和生活中空气的应用:① 空气可以在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中提供氧气;② 空气可以在工业制造中提供氧气、氢气等;③ 空气可以用于医学领域,例如呼吸等。
5. 实验设计(1)实验目的:探究分子筛法分离空气的原理。
(2)实验材料:分子筛、玻璃管、加热器、热浸毛玻璃管、平衡计等。
(3)实验步骤:将加热器中的空气通过分子筛分离,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6. 总结反思(1)总结教学内容并回答问题: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空气的主要组成是什么?(2)反思教学过程并提出改进建议:使用课件、视频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和评估1. 教学资源:教材、实验器材、课件、视频等。
2. 教学评估:期中期末考试、课堂回答问题、实验成绩、课堂笔记。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空气》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空气》](https://img.taocdn.com/s3/m/cf6435a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34.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空气》一、教学目标1.认识什么是空气,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作用;2.了解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3.学习如何保护空气,减少污染。
二、教学准备1.课件:PPT、图片、视频等;2.实物:氧气罐、二氧化碳罐、植物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孩子们展示氧气罐和二氧化碳罐,并问孩子们是否知道这些罐中的气体是什么,有什么用处。
2. 引入引导孩子们思考:我们呼吸的气体是什么?它叫什么名字?对我们有什么作用?3. 讲解教师引导孩子们认识空气,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作用,如呼吸、飞行等。
同时,教师也向孩子们讲解空气的组成,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4. 示范教师通过给植物放氧气罐和二氧化碳罐的实验,让孩子们看到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孩子们展示其他实物,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和作用。
5. 实践让孩子们参与保护空气的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少开车等,引导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的环保意识,提高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
6. 总结通过听、看、做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们对空气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向孩子们呼吁要爱护环境,一起保护空气。
四、教学评价1. 听觉评价孩子们是否能够听懂教师的讲解,是否能够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视觉评价孩子们是否能够通过实物、图片、PPT等方式更好地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和作用。
3. 实践评价孩子们是否能够积极参与保护空气的实践活动,是否能够遵守相关规定,获得了什么经验和收获。
五、拓展与延伸1.学习制作简单的科学实验,如“制作二氧化碳火箭”,加深对空气组成的理解;2.建设小型植物园,培养孩子们爱护植物、了解植物的意识;3.制作环保宣传海报或手抄报,让孩子们在创意中感受自然美好,形成尊重环境、保护环境的正能量。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科学教学,我发现幼儿园大班的学生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模糊,对如何保护空气也缺乏基本的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注重实践教育,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空气的作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空气的重要性和作用,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空气》说课稿18页PPT
![《空气》说课稿18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dfc97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2.png)
《空气》说课稿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初中化学空气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初中化学空气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8392e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7.png)
•••••••••••••••••初中化学空气说课稿初中化学空气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化学空气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化学空气说课稿1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课题1。
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创意”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依据学情说教材《空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课题1。
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积累中,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都显得比较零碎,不够深入。
学生已经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能流动,空气里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而本课是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空气的成分,由于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科学实验探究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
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学习“走进化学世界”,对学习化学有了基本的了解,体会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单元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本节内容引导学生先从宏观上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用途、空气的发现史等,为课题2和课题3从宏观上研究氧气的性质和制取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第三单元从微观上学习水、分子和原子做了铺垫,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初中化学空气的优秀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的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295f4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8.png)
初中化学空气的优秀教案
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能够描述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3. 能够解释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存在和意义
教学内容:
1. 空气的组成
2. 空气的性质
3. 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
4. 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存在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空气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空气,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空气的组成(15分钟)
1. 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2. 空气中还包含少量的二氧化碳、氩气、氦气等气体
三、讨论空气的性质(10分钟)
1. 空气具有重量、体积和弹性等特性
2. 空气是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可以支持燃烧和生物呼吸
四、探究氧气和氮气(15分钟)
1. 氧气是燃烧的必需气体,我们呼吸需要氧气
2. 氮气是稳定的气体,常用于保存易氧化的物质
五、了解其他气体(10分钟)
1. 二氧化碳:植物呼吸的气体,也用于汽水制作
2. 氦气:用于气球充气
3. 氩气:用于保护气体焊接
六、小结(5分钟)
综合讨论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强调氧气和氮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延伸拓展(10分钟)
1. 学生自行探究空气中其他气体的性质和应用
2. 实验观察空气的性质,比如水浴燃烧实验
八、作业布置
1. 撰写一篇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2. 收集一些关于空气的新闻报道,分析其中包含的化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学生能够解释氧气和氮气的重要性和应用
3. 学生能够理解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存在及其意义。
空气说课稿
![空气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fbadb8efc4ffe473268ab66.png)
《空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的第一课时。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六方面来阐述该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从知识结构来说:空气是一种学生非常熟悉的气体,以空气作为学生接触初中化学物质知识的开端,承接了小学对于空气知识的介绍,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通过对它的认识和探究空气成分的过程,能够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这一原则。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开始,到做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再到认识空气的用途和保护空气,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从感情培养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身边的科学知识,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但是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因此教学过程中既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需要教师正确引导。
同时,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教学过程合理借助实验或视频、PPT等多媒体辅助手段,加强直观性与形象性,引导学生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获得新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依据对教材的把握和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
同时本着“化学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一原则,我是这样设计本课题的三维教学目标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⑴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⑵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⑴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分析实验现象。
⑵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38c61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6.png)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包括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支持燃烧等。
3. 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分数。
2. 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 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教学准备:1. 教材、PPT、实验器材。
2. 相关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空气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的基础,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二、空气的组成(10分钟)1. 教师讲解空气的组成,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分数。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10分钟)1. 教师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木条复燃等。
四、空气污染及防治(10分钟)1. 教师讲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
2. 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空气污染的途径,如PM2.5检测等。
3. 学生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提出防治措施。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化学性质及空气污染的防治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空气污染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化学性质及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空气污染的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素养。
初中化学上册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上册空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a9937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7.png)
初中化学上册空气教案主题:空气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了解空气对物体的重要性。
3. 掌握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实验检验方法。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氧气和氮气的实验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例及其意义。
2. 运用实验方法检验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燃烧用的火柴、实验用的氧气气球、空气气球、空气中所含氧气的实验管、空气中所含氮气的实验管。
2. 教学课件。
教学内容:一、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 空气由气体、水蒸气、尘埃和微生物组成。
2. 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3. 空气对物体的影响:除去有害气体,维持生物呼吸等。
二、氧气和氮气的实验检验1. 检验空气中的氧气:(1)实验步骤:取一个燃烧用的火柴,将火柴点燃后吹灭,然后将火柴放入氧气气球中观察。
(2)结果及分析:火柴将重新燃烧,说明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气体。
2. 检验空气中的氮气:(1)实验步骤:在空气气球中放入一块燃烧用的火柴,然后点燃。
(2)结果及分析:火柴会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存在氧气,但不会重新燃烧,说明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氮气。
教学方法:1. 授课教学法。
2. 实验演示法。
教学反馈:1. 出示相关填空题,测试学生对空气组成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讨论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讨论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2.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重要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氢气等。
教学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意识到空气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空气资源,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
下节课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教学过程
各小组进行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对 自己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在这里, 要及时的记录学生汇报过程中的要点, 尤其是精彩点和有知识性错误的点, 以备之后进行讨论。
实验图片三
实验图片四
第一大组的实验三小组的实验结果:32ml 34ml 37ml 第二大组的实验三小组的实验结果:38ml 44ml(78ml) 第三小组的实验三小组的实验结果:13ml 8ml 11ml
《空气》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人二、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是化学上册教 材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属于身边的化 学物质的一种。而本节知识对以后的内 容学习起铺垫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 转换的一座桥梁。
《空气》说课稿
三,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四)重点、难点:
重点: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
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的结果 具有逻辑性的推理
四.实验设计:
(一)1,2,3组同学按照书本的实验装置来进行实 验,利用红磷的燃烧消耗氧气,降低气压。
(二)4,5,6组同学利用改进的装置来进行实验, 具体为;锥形瓶内放少量细沙,细沙上放白磷,锥形 瓶放在石棉网上进行加热,利用白磷的燃烧来消耗氧 气,降低气压。
7. (一)你认为该实验的药品有什么样的要求? 1、生成物不能有气体 2、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3、不能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
七、实验结果评价
第二组的实验利用在瓶内进行点燃,实验结果与理 论值更接近,说明实验设计是有效的。
第二组实验最好设计一个缓冲的装置,以避免燃烧 时气压太高导致软木塞冲出。
(三)7,8,9组同学按照书本所示的装置,把红磷 换成小蜡烛来进行实验。
三个组实验都在燃烧结束后利用湿抹布擦拭 瓶体来进行加速降温。
《空气》说课稿
实验改进一
实验改进二
五、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 1)避免了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 2)在密闭空间内引燃,避免了在实验过程 中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3)冷却时间缩短 4)设计了对照实验
谢谢您的倾听!!!
《空气》说课稿
第三组用蜡烛时的考虑
八.评价反思
从总体上看,我认为本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 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 源,挖掘了教材,发展了教材,教师起着组织者、 引导者的作用,而学生真正参与了知识的生成。
不足:
1、由于该实验有一定的污染性,并且有一定的 危险性,参与的同学只有全班的三分之一。
2、全班同学提出的问题较多,一节课并不能全 部都能解决,把控课堂是一个较高的要求。
量多少二方面去思考瓶内的压强的变化情况,去解决是哪些原 因造成了瓶内的气压没有减少到理论值)
(1)红磷不够,没有消耗完氧气多少 (2)温度没有降低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3)气密性不够好,到冷却到室温后,有气体进入瓶内
5.进水量大于1/5:
温度不可能低于室温,气体的量就成为了剩下要考虑的因 素。而要造成这一结果,就只有一种可能,气体的量减少 了更多的量。那么,什么原因造成了气体的量比理论值减 少了更多?
改进实验一结果
改时实验二结果
(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1.为什么水会从烧杯流向锥形瓶? 压强差 2.压强差是怎么造成的? 是因为锥形瓶内红磷的燃烧消耗了氧气,降低了瓶内气压
3.理论上的气压差会造成多少水流入瓶内? 锥形瓶总容积的1/5
4.为什么进水量会少于1/5? (引导学生从压强的变化的影响因素入手,包括温度和气体的
组织讨论,交流
(1)红磷会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起反应?
(2)塞紧软木塞时动作太慢?
(3)瓶内的其他物质也参与了空气中除氧气外其他成分气 体的消耗?
6.为什么第三组的实验,进水量很少,或没有水进入?
在温度已降低到室温的情况下,只有可能,气体减少 得很少,或气体没有减少。
回忆蜡烛燃烧的产物,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得二氧化 碳填补了消耗的氧气的空间,从而造成没有水进入。
1、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能 根据有关知识发挥合理推理 2、掌握最基本的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亲自操作,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2、通过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学 生的逻辑推量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的利用的学习,以及 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