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辩证眼光看待传统孝道论文
2024最新-百善孝为先议论文(优秀3篇)
百善孝为先议论文(优秀3篇)相信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尤其是应用极其广泛的议论文,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的,即议论文的“三要素”。
那么议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漂亮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的百善孝为先议论文(优秀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百善孝为先议论文篇一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但是,不能总拿别人的东西,于是子路就想到了打工。
从此以后,子路便四处帮被人打工,赚了钱,就到百里之外的集市里买米回家煮给父母吃,直到他们去世!想想身边的父母晚辈们,有的为了工作竟然常年累月不去探望一下父母亲,有的甚至连一个电话都不打去问候父母,有的只顾着自己吃喝玩乐而不去照看一下年迈的父母亲……这些都让我们触目惊心。
子路的行为是可贵的,他的行为是无人能比的,他的行为是值得学习的,他的行为深深的感动了我,他是我们的榜样!虽然我是学生,做不)○(了什么,但是我决心用学习成绩来报答父母亲。
就像我爸爸,他每个月都会回老家一次,每次都会住上几天,每次都会拿写生活用品,每次都会帮爷爷奶奶砍柴煮饭,他的这种行为也是值得学习的,这样爸爸既能让爷爷奶奶放心又能尽一份孝心。
关于孝道的议论文4篇
关于孝道的议论文4篇一般人认为,只要对自己的父母克尽奉养,就是孝顺了.我不反对这种看法,这是孝顺了,只是这个孝顺只限于父母罢了.虽然这种孝是最基本的,但已是孝了。
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孝道的议论文,欢迎阅读。
关于孝道的议论文一一般人认为,只要对自己的父母克尽奉养,就是孝顺了.我不反对这种看法,这是孝顺了,只是这个孝顺只限于父母罢了.虽然这种孝是最基本的,但已是孝了。
但现在,这种看法也许会被人否认,因为许多家长都曾对孩子说:你要真的孝顺我,就拿出点成绩来.虽然现在已不是什么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时代了,但知识却是要的,事业也总是要的。
许多贫困山区的父母宁可累死饿死也要送自己的孩子上学,如果孩子真的能拿出点成绩来,那也是可谓尽孝了。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孝顺的为什么偏偏只有父母呢.不可否认,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而且养育了我们,也许我们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我们需要尽孝道.但我们又能报答老师的培育之恩吗?不能.可为什么我们不对老师也尽孝道呢.要知道,是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能力,给了我们机会,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培养出了大批的人才,我们为什么就不对老师尽孝道呢?我们是应该的,我们需要以优秀的成绩来回报老师的努力,我们需要才华来回报老师的培育,同样需要以成就事业来证明自己。
孝道,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应该扩大范围了.也许真的要我们对整个民族尽孝对一切众生尽孝是大了点,听起来也觉得十分困难,但是整个民族养育了你,你是应该尽孝的;是许多许多的人给了你一个爱的世界,所以你也是应该尽孝的;是一切的生灵给了你一个美丽的生存空间,所以你也应该尽孝的。
成就事业方能显出你的价值.尽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给生你养你的父母,给辛辛苦苦培育你的老师,给养育了你的整个民族一个满意的答案,也许这是孝的一种吧!别人给了你,你就应该懂得回报别人,中国有句老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父母的尽忠尽责克尽奉养并不是孝的全部。
孝敬父母论辩
孝敬父母论辩关于孝敬父母的论证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这是一种讨论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手段。
那你知道怎么写好论文吗?以下是边肖精心整理的一篇关于孝道的议论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孝敬父母的论证1孟子说:我老了,我老了,我年轻了,我年轻了。
在我们的中华传统美德中,从道德上讲,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还要学会尊重其他老人,关爱幼儿。
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的淳朴民俗,才能在当今和谐社会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父母,他们哺育我们成长,是我们生命的护航者。
然而,其实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肩负起了孝敬父母的责任,用感恩的心去孝敬父母。
从古至今,人们都应该懂得一切美德的孝为先的原则,鲁兹借米救父母,朱德《回忆我的母亲》孔融让梨。
这些故事可以充分证明,孝敬父母在中国传统美德中占据首位,传宗接代的原则代代相传。
每个人都有孝心。
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给了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利。
然而,青少年的时光充满了无限的快乐,但也伴随着学习的喜怒哀乐,其中也包含着父母的酸甜苦辣。
父母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日夜操劳。
每当看到父母黑发中添加的银丝,以及留下岁月痕迹的明亮额头,都会有一种力量不断督促我努力学习,用自己的成绩回报社会和父母,这也是一种孝道政策。
但是多少爱有一寸长草,我们得到了第三个春天的荣耀。
虽然我们还很年轻,有很多事情在逻辑上是做不到的,但是我们可以把自己放在父母的角度。
我们每个人将来都会成为孩子的父母,然而,我们孝敬父母的方式不仅仅是你让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是父母停下来休息时你给的那杯凉茶,他们辛苦工作流汗时你给的那条毛巾,以及你第一次学做饭时端上桌的那顿晚餐。
父母喜欢的,孩子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不喜欢的,要为他们小心翼翼地去除。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报答父母对我们的恩情。
不远的路,在父母面前尽孝是道德。
喂养孩子是动物的本能,孝敬父母是人类的文化行为。
论忠孝两全的辩证关系
论忠孝两全的辩证关系
忠孝是我国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价值体系,在我国传统价值观上也有很深的根源,深受人们尊敬。
两者究竟有何辩证关系?
忠孝是从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价值体系,它不仅要求儿女之间忠于父母,而且敦促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与群众的感情紧密结合,以及对民族文化的维护。
忠孝的精神要求儿女以爱心去忠于父母,以实际行动肯定父辈的言行举止。
而且,它还要求儿女以tr感激周围的朋友,让自己能够聆听良好的建议,给予必要的支持。
它也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中,旨在促进和谐社会,努力为梦想而奋斗。
另一方面,可以说,忠孝也包含辩证思想。
在某种程度上,忠孝的精神与和谐的社会共存有着密切的关系,推动着健康的社会发展。
在另一方面,忠孝还鼓励儿女在不失去自身立场的情况下去面对和处理大小事情,可以说把“忠孝”作为一个辩证思想。
由此,儿女与父母之间在遵守正确的价值观之外,还要具有某种辩证思想,以便在实现家庭平衡之际,避免性情暴烈,有利于建立一个具有和谐氛围的家人关系。
由此可见,忠孝两全的辩证关系是它既要求儿女以爱心去忠于父母,又要求儿女以辩证方式处理与父母的关系,既要求子女在遵守正确价值观之外,又要具有辩证思想,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具有和谐氛围的家庭关系。
因此,忠孝不仅是尊重爱理念,更是促进社会发展、家庭和谐的重要手段。
浅谈从辩证的眼光看待传统孝道
浅谈从辩证的眼光看待传统孝道一、传统孝道观的演变和发展在中国早期社会,最初意义上的孝道仅仅局限于宗法和家庭伦理的范畴。
直至后来儒家把孝道从家庭推向了社会,把孝移到“忠”上,将忠孝视为一体,从而使孝的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扩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孝道成了同时维系家族和社会道德的纽带。
到了汉代,孝被政治化,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且“举孝廉”,孝道成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再到宋明时期,孝道更是被统治者及其思想家们加以扭曲,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愚孝在当时成为道德的楷模。
传统孝道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从整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传统孝道有三个层面的意思:第一,对宗法的无限追求。
如对延续生命、传宗接代、祖先的崇拜等。
第二,善事父母,孝道的最基本的伦理意识和规范。
包括对父母的事生和事死。
事生是指养亲、敬亲、顺之以行、谏之以礼;事死则是指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及继志述事、大孝终身慕父母。
第三,修身、忠君、敬老。
此乃是由孝道衍伸出来的社会道德伦理意识和规范。
二、传统孝道的内涵依据孔子对孝的要求,子女要时刻把父母放在心中,对父母要常怀关爱之情,这是孝敬老人的最低要求。
当我们成家立业之后,父母亲开始衰老,甚至生活上难以自理。
这个时候是最需要儿女的照料。
因此,这个时候子女要保证父母物质生活的需求,做到有吃、有穿、有住,生活不受饥寒,有病能及时得到治疗。
“明礼之人,必有爱心”。
父母作为自己最亲近的人,爱父母是自然的、也是最容易做到的。
如果连父母都不供养,老人吃饭都成问题,哪还能谈得上“孝道”?“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养亲尊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内容,是我国古代的各家各派,都十分重视修养问题。
《礼记》云:“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意思是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两个等级: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表明了养亲尊亲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作为人与人交往的原则,也是继承和推崇传统孝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百善孝为先议论文
百善孝为先孝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对于社会和个人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百善孝为先,强调孝道的重要性和尊重老年人的地位。
本文将从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探讨百善孝为先的意义和价值。
1. 社会层面的意义1.1凝聚社会力量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社会道德的核心。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忽视家庭的重要性和老年人的价值。
然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老年人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
弘扬孝道,尊重老年人,能够增强家庭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2 倡导社会正能量在现代社会中,伦理道德价值观存在着一定的异化和丧失。
弘扬孝道,作为一种美德,可以倡导真善美的伦理观念,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
通过将孝道视为美德,可以倡导社会正能量,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1.3 传承民族文化百善孝为先凝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家庭观念和道德理念,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弘扬孝道可以增强中国文化的自信心,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而这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魅力之一。
2. 个人层面的意义2.1 培养优秀品质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孝道涵盖了尊敬、关爱、奉献等品质。
培养孝道意识,可以使个人具备优秀的品德,例如责任感、爱心和感恩之心。
这些品质对于个人的成长和成功至关重要。
2.2 增进人际关系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然而,孝道作为一种家庭伦理观念,能够增进人际关系。
孝顺父母不仅能够建立亲子间的情感纽带,也能够吸引他人的尊重和善意。
在个人生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的发展和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影响。
2.3 塑造人格魅力孝道蕴含了对家庭的关怀和尊重,这种精神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人格魅力。
一个孝顺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敬和喜爱,树立积极的社会形象。
在同事、朋友和伴侣中,展现出孝道的品质可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使彼此更加和谐相处。
结论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对于社会和个人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社会层面上,弘扬孝道有助于凝聚社会力量、倡导社会正能量和传承民族文化。
传统孝道是财富还是传统孝道是包袱?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传统孝道是财富还是传统孝道是包袱?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反方辩词一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代表反方一辩,就传统孝道是财富还是包袱这一议题发表我的观点。
首先,我认为传统孝道是一种财富。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对家庭、对父母的尊重和关爱。
孝道的实践可以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为个人和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孝道的传承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代表着我们对前辈智慧和经验的尊重,有助于我们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其次,传统孝道也是一种道德的财富。
孝道教导我们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在需要时给予帮助。
这种道德观念是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基石,它能够培养出有责任感、有同情心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传统孝道的价值观念也能够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塑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最后,传统孝道是一种文化的财富。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表着我们的文化传统和身份认同。
它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我们与世界其他文化交流的桥梁。
传统孝道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让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综上所述,传统孝道是一种财富,它代表着家庭的和谐、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民族的文化传统。
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这一宝贵的财富,让孝道的光芒继续照耀我们的社会。
谢谢!反方辩词二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代表反方二辩,就传统孝道是财富还是包袱这一议题发表我的观点。
首先,我认为传统孝道是一种包袱。
传统孝道强调子女对父母的顺从和奉养,但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再适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家庭结构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孝道的要求可能会给子女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压力,限制了他们个人发展的空间。
其次,传统孝道可能会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和矛盾。
在传统孝道观念下,子女被要求无条件地顺从父母的意愿,这可能导致家庭内部的权力不平衡和冲突。
子女可能会因为无法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发展而感到沮丧和不满,家庭关系也可能因此破裂。
对传统文化孝道的理解作文
对传统文化孝道的理解作文在咱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孝道”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大星星,一直在道德的天空中璀璨夺目。
这孝道啊,可不是什么高高在上、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大道理,而是实实在在就在咱生活里的暖心事儿。
我觉得孝道首先就是一种感恩。
咱打从呱呱坠地开始,爸妈就像超级英雄一样,照顾咱的吃喝拉撒。
小时候,咱半夜哭闹,爸妈得爬起来哄咱;咱生病的时候,他们更是心急如焚,守在床边眼睛都不敢多眨一下。
等咱慢慢长大了,懂得了这些辛苦,孝道就意味着对父母这份恩情的回报。
就像老话说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给咱的那可是汪洋大海般的恩情,咱孝顺他们是天经地义的。
比如说,给爸妈做一顿热乎乎的饭,虽然可能做得没有饭店那么精致,但那饭菜里包含的可是咱满满的爱和感激呢。
孝道还是一种陪伴。
现在的社会节奏快得像一阵龙卷风,大家都忙得晕头转向。
可再忙,也不能忘了爸妈。
很多老人啊,不图咱给他们多少钱,就盼着咱能多陪陪他们。
陪他们唠唠家常,听他们讲讲过去的故事,那些故事可能咱都听了好多遍了,但每听一次,爸妈心里就高兴一次。
我有个邻居大爷,他儿子在大城市工作,每次儿子回来,大爷就像过年一样开心。
儿子陪着他在小区里遛弯儿,大爷逢人就说:“看,我儿子陪我呢!”那脸上的笑容就像盛开的菊花,满是幸福。
而且啊,孝道在咱传统文化里还讲究个尊敬。
爸妈的话呢,咱得认真听。
当然了,不是说他们说啥咱都无条件服从,但是态度得端正。
就好比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就像一本本行走的人生指南。
咱跟他们意见不合的时候,不能耍小性子,要好好地沟通。
这就像两条河流交汇,要互相包容,而不是互相冲撞。
记得我有次和我爸因为我选专业的事儿有分歧,刚开始我就想跟他对着干,可后来静下心来想,老爸也是为我好,只是方式我不太能接受。
后来我心平气和地跟他说了我的想法,也认真听了他的意见,最后达成了一个都满意的结果。
这就是尊敬在孝道里的体现啦。
在传统的孝道里,还有传承的意义。
咱爷爷奶奶那辈人传下来孝顺的美德,咱爸妈接着,然后到咱这儿也不能断了香火。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谈谈你对孝道的理解[推荐阅读]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谈谈你对孝道的理解[推荐阅读]第一篇: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谈谈你对孝道的理解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谈谈你对孝道的理解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是一种“善事父母”的日常伦理意识、规范和实践,实际上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整个中国文化的首要精神,其影响之大、涵盖之广,既深且远。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集道德观、人生观、宇宙观为一体的核心和首要观念。
孝是中华传统伦理体系的起点与诸道德之首。
对当代中国影响深远且发展至今又具有新的时代特点。
传统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之为孝的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因而孝道乃是使中华文明区别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
孝不仅在中国文明中有其广泛的文化综合意义,它不仅是一种亲子间的伦理价值观念与规范,而且包含着宗教的、哲学的、政治的、法律的、教育的、民俗的、艺术的等诸多文化意蕴,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与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之一。
孝的一般意义是孝敬父母,其具体内容在儒家经典—《孝经》中有明确说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又谓:“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子如何事亲呢?“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诚然,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所提倡的残害人性、盲从盲信、极不平等为特征的“愚忠”、“愚孝”,我们应该批判、剔除之;但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者的基本思想,则是中华民族数千年调整、和谐家庭关系所积累起来的伦理规范,是历代人们所认同的传统文化精神,在我们今天仍须继承和发扬。
这是因为,孝敬父母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它不但可以促进家庭的和睦、团结,也能帮助社会与国家的稳定,使社会正气上升。
对于孝亲敬长的合理的孝,我们应大力弘扬;而对于残害人性、盲从盲信、极不平等为特征的“愚忠”、“愚孝”,我们则应批判、剔除之。
孝道论文(精选五篇)
孝道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孝道论文及时行孝 Timely filialDigest:Filial piety is the basic moral norms of the society in ancient China.With the society's unceasing progress, people in the word filial piety has been fuzzy gradually, so as the new era we should with a new concept of filial piety, real parents in mind, education and influence the people, especially young generation, the family harmony, people's unity and social stability.Under the stimulus of new type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he more beautiful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motherland, rich and powerful!摘要: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孝这个字眼已经逐渐模糊,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当以新的孝道观念,真正将父母放在心中,教育、影响广大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使其家庭和睦、人民团结、社会安定。
在新型的精神文明的激励下,把社会主义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富裕、强大!Key world : filial duty , modern society ,predicament , necessity.关键词:孝道,现代社会,困境,必要性一、行孝的起源与内涵“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
谈孝道作文议论文500【3篇】
谈孝道作文议论文500【精选3篇】谈孝道作文谈论文500【精选3篇】一“笑声惹情也生情,有孝方知家中暖,无孝怎知人间情。
”正是那聚首的欢乐,离别的悲伤,让我倍加珍惜亲情的珍贵。
孝,是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和传统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
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和善的人,一个胜利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
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珍贵财宝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
只要自己逍遥愉快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
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苦痛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莫非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假如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呢孔子重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本。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孝道也占特别重要的位置。
所以论语里有许多处都在讲孝道,“父母在,不远游”,“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之年不行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中国文明史5000多年,“孝”字当头。
友情故然珍贵,但亲情更珍贵,而“孝顺”则是对长辈的关怀或证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只要有了孝心,才会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和善的品质。
孝心让人成熟,长大。
我想没有对母亲的孝心,人又怎么能谈得上爱我们这个国家呢。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谈孝道作文谈论文500【精选3篇】二古人有云;百山孝为先。
羊跪乳,牛反哺,知恩知善,孝方为人。
的确,作为中国历史悠久,蕴意深厚的美德之一;‘孝’早已成为中国的代言词。
孝道,古亦有道,今亦有孝。
中国传统孝文化论文范文示例
中国传统孝文化论文范文示例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孝文化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提倡孝文化,提倡孝行,提倡尊老敬老。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中国传统孝文化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中国传统孝文化论文篇1中国传统孝文化浅析摘要: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孝文化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提倡孝文化,提倡孝行,提倡尊老敬老。
统治者也会自己做出道德模范,亲自敬老尊老。
百姓往往上行下效,也会尊敬老人。
在尊老敬老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优秀的传统。
这些传统代代相传,对当今的社会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孝文化;统治秩序;社会生活我国是一个有着漫长的文明的国家,中华民族创造了美丽辉煌的文化,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价值观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着深刻的影响。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
可见孝文化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中的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虽然经历了改朝换代,然而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孝道,并且将孝道作为其统治的根本。
下面我们就进行逐一的分析。
先秦时期起,孝道就得到了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据《尚书・无逸》记载,殷王武丁的父亲死后,武丁“乃或亮阴,三年不言”。
“亮阴”就是为父亲守丧。
武丁的儿子孝己也是一位非常重视孝道,有德行的君王。
在《庄子・外物》篇中,“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忧而曾参悲。
”亚圣孟子就是一位十分孝敬母亲的人。
孟子幼年丧父。
孟母一个人将孟子抚养长大。
幼年时,孟母为了能让孟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成长,曾经三次搬家。
长大后,孟子对自己的学业有些骄傲自满,就外出贪玩。
孟母将孟子叫来,狠狠地砍断机杼,告诉孟子,如果不能够持之以恒,就算知识再多,也会就像这个机杼断掉一样,无法成为人才。
孟母的良苦用心,深深的感染了孟子,自从孟子懂事开始,就深深的体会到了母亲的辛苦,懂得孝敬母亲。
汉代,孝文化成为其统治的政治伦理的基础。
传统孝文化的辩证分析
【摘要】《孝经》中曾这样阐述孝的含义,称其为:“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孝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传承,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中国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菁华。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孝不仅仅作为一种行为准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孝文化的积极作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为社会发展贡献精神力量。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其消极作用,只有辩证地分析传统孝文化,才能有利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文化,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传统孝文化;正向值;负向值;扬弃一、传统孝文化的正向值在《传统孝文化的正向值浅析》一文中,笔者已经从三个方面对传统孝文化的正向进行了分析,这些正向值分别概括为:传统孝文化符合自然规律的文化、传统孝文化和谐身心的文化以及传统孝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的文化。
通过对这三点正向值的分析,可以看出孝文化对于社会各个层面以及部分社会问题的解决具有其积极作用。
另外,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孝”这个道德观念和人类的其它道德观念一样,都源自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人类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恩格斯也提出:“一切以往的道德理论归根结底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
”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一个国家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着该国家的观念形态。
“孝”正是这种“社会关系”的反映[1]。
中国传统孝文化恰恰是关于“孝”的伦理道德观念、规范以及“孝”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概念。
孝,自古以来便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扎根于人的内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它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蕴及精神。
千百年来,“孝”逐渐成为衡量人们行为的道德规范和处事准则,这对民族道德的培养、文化的认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在这个角度上来讲,孝文化的正向积极思想价值,作为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加以宣传和弘扬,使其继续焕发应有的光彩。
二、传统孝文化的负向值虽然,传统孝文化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得以延续,但是随着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高度发展,传统孝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产生的冲突也随着这些发展逐渐凸显出来。
谈孝道的议论文精选
谈孝道的议论文精选谈孝道的议论文精选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并发扬。
小编整理了相关的范文,快来看看吧。
【谈孝道的议论文】我看到周围形形色色讲孝道和不讲孝道的人,感触很深,觉得历代儒学之士大力宣扬“孝道”在慢慢的流失。
古时,皇帝都缉借推崇“孝道”,来稳定其统治。
而现代社会的个体,基本上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往往都忽略了“孝道、孝顺”。
我觉得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孝道”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仅作为一种美德来提倡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立法!我们都有孝敬父母的义务,也都有教育子女的义务。
张尚昀的孝心不是与生俱来的,这与他所受母亲的言传身教以及他本身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张尚昀真正做到了孝,笔者为其总结为:“敬字当头,敬养兼备!”“百善孝当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
这里所引用的几句足以证明:孝道,已不仅仅是一种通过行为表现出的人伦道德,而且还是一种社会行为,行孝者对社会公德负责,肩负着社会责任。
古代是这样,而现代呢?对孝如何理解?不会到了现代,孝就发展变化得面目全非、连道德和责任也变成别的玩艺吧?呜呼!只差一点!笔者便从古到今的侃侃孝道是如何一路跌跌撞撞地到了今天这副德行的。
孝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在甲骨文中就有个“孝”字,也就是说,早在十一世纪以前,华夏先民们就懂得把打猎得来的肉给父母先吃了,这就是最原始的孝。
当人们把树叶裙变成布衣时儒学也就产生了。
孔老夫子将孝道加以概念化并且极力推崇,且达到空前的程度。
虽然秦始皇对孔老夫子的调调不大感冒,又统一文字、度量衡什么的,但怎么忙活倒也没将孝字从“字典”中拿掉。
他这一心软不要紧,一晃就是2000年,再晃就晃到了“五四”。
猛醒的新青年们将新思想带来了,有了西方的东西,随之而来的是歇斯底里的反孔。
直到一切旧的东西消亡,并且腐烂掉。
够狠、够绝,孔老夫子的那一套算是被新青年们刨个坑给活埋了,而且还压了谁都难以搬动的石头。
谈孝道的议论文(通用10篇)
谈孝道的议论文谈孝道的议论文(通用10篇)孝道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然而,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剧,各种文化、观念彼此冲突交融,思想呈多元化态势,下面给大家分享谈孝道的议论文(通用10篇),欢迎阅读!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着称于世。
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乳之义”。
而作为小学生,我们也要学传统,行孝道,知感恩。
以前寒假,老师要求我们背熟《弟子规》。
到了开学,《弟子规》背熟是背熟了,里面每一句话的意思和意境却一窍不通。
现在老师要求我们不仅要背熟《弟子规》,还要懂得《弟子规》里每一句的意思,还要多看看《弟子规》里的故事。
《弟子规》里关于孝的故事也有很多如:郯子取鹿乳、黄香扇枕温衾、蔡顺采椹感化强盗、闵损芦衣顺母、汉文帝侍母、杜环代人养母等。
父母为子女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当你伤心时,哭泣时,难过时,忧郁时,你可以随时回到这里,享受父母的爱。
感恩父母,哪怕时一件微不足道的事都能让他们感到欣慰。
一天晚上,妈妈把洗干净的衣服放在沙发上,对我们说:“把自己的衣服叠了拿去自己房间。
”说完便去忙自己的了。
弟弟虽然不怎么愿意叠衣服,但还是去做了。
看着这里,我的眼睛一亮,说:“等等,衣服都给我叠吧。
”说完,我将衣服先分类了,再叠。
看着那些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时,我就想起每次妈妈洗衣服前的场景。
妈妈很细心。
在洗衣服前会把所有要洗的衣服检查一遍,当找到哪里脏的时候她会在那挤一点用洗洁精,再用手把它搓干净了,才把衣服放进洗衣机里洗。
有空时,妈妈会亲自洗衣服,不用洗衣机。
不怎么爱干净的我却总把衣服弄得脏兮兮的,却不知背后母亲的心血!这让我十分惭愧。
睡觉前,妈妈说,明天有空整理自己房间和大厅,至于她房间谁想帮她打扫就谁负责。
说了这话,我想:这个忙我帮了。
父爱如山,母爱深似海。
让我们永远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感激、感恩,让父母多一丝微笑,少一份忧愁;让父母越活越幸福,越活越快乐。
百善孝为先高中议论文(优秀范文5篇)
百善孝为先高中议论文(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百善孝为先高中议论文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
”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
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古训云:“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为什么中国人认为在所有的善行中,孝道是第一位的呢?自古以来,人们把父母抚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说孝道,首先就要说到“五伦”。
所谓五伦,指的是五种人际关系: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每一个都不能离开人群而独处。
而五伦,正是与每一个人都关系最为密切者。
任何一个人,能够处理好这五种与自己最为密切、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就可推而广之处理好其他一切人际关系。
五伦中的任何一伦,都有其特殊的规范,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礼臣忠等。
它要求每一个人根据所处的身份地位不同,而各尽己责,如父母的责任要是要慈爱养育子女,子女的责任就是要尊敬孝顺父母,等等。
但这并不是说父母对子女要慈爱,而兄长对于弟妹、上级对于下级就可以不慈爱。
慈、友、礼、孝、恭、忠等品格是一切人际关系都要遵循的,只不过在父子关系中,“慈”对于父母来说是最主要的,“孝”对于子女来说是最主要的。
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孝的观念不只於孝顺父母而已,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
《孝经?谏诤章第十五》:「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臣不可以不争於君。
对传统文化孝道的理解作文
对传统文化孝道的理解作文篇一《孝道,就是那些日常小事》在我看来,孝道这东西,没那么多高深的理论,就是些实实在在的小事。
我就先说说我邻居家的事儿吧。
邻居王大爷,那身子骨还挺硬朗的,不过毕竟上了年纪,有些小毛病。
他儿子呢,是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
每天早上,天还没大亮,就能听到他儿子在厨房里忙活的声音。
他儿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大爷熬粥,不是简单的把米放锅里煮就行,我瞅见过一次。
他先用小火把砂锅烧热了,再慢慢把淘好的米倒进去,然后就拿着个小木勺,轻轻地搅着,生怕把米搅碎了,一边搅还一边哼着些小曲儿。
等米煮得开始有点开花的时候,又小心翼翼地把事先切好的姜丝放进去。
为啥放姜丝呢,大爷的胃不太好,姜丝能暖胃。
这粥啊,得小火慢慢熬着,那儿子呢,就趁着这个空当,把大爷要吃的药按照剂量分好,放在小碟子里。
等粥熬好,盛出来,温度刚好适合入口。
他儿子就端着碗,轻快地走进大爷屋里,轻声说:“爸,吃早饭啦。
”这时候,大爷那满是皱纹的脸上就满是笑容。
他儿子扶着大爷坐起来,拿个小枕头垫在大爷背后,这才把碗递到大爷手上。
大爷喝粥的时候,他儿子就坐在旁边,跟他说着些家长里短的事儿,什么隔壁家的小猫跑丢又找回来啦,小区门口的菜摊今天新进了一批新鲜的萝卜啊。
我觉得这就是孝道啊。
不是给老人多少金山银山,就是这每天的早饭,这轻声的问候,这身边的陪伴。
在传统理念里,孝顺孝顺,顺着老人的心意,关心老人的日常。
这点点滴滴,就像涓涓细流一样,滋润着老人的心,也体现着孝道的真正含义。
这普通人家的孝顺事儿,可比那些挂在嘴上的空泛大道理,来得实在多了。
篇二《宅家感悟孝道》这个寒假,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我在家里待了很长时间。
这倒让我对孝道有了更深的体会。
我家呢,是个挺热闹的大家庭,有奶奶、爸爸、妈妈还有我。
奶奶年纪最大,身体不如从前了,而且还特别爱唠叨。
以前我不太能接受,觉得奶奶怎么老是念个没完。
这次长时间相处,我搭手照顾奶奶,才知道以前的想法多幼稚。
有一天,奶奶想出去走走。
孝敬父母的议论文(共五则范文)
孝敬父母的议论文(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孝敬父母的议论文孝敬父母的议论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孝敬父母的议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孝敬父母的议论文1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我们是新一代的接班人,就更应该发扬光荣传统,瞧我也是这样。
”吃“来出的幸福又到了大年三十,大家包着饺子,切菜、洗碗,忙得热不开交。
我把一个混合饺高高举起,对大家说:”我们看看谁运气好,能吃到这一个独一无二的双料饺!让后又将她混迹于一堆饺子当中。
上饺子时。
每人一碗,从小的开始。
我自己包的饺子当然心知肚明,将它早早的盛上,又若无其事地走开。
大家都想吃到这个饺子,都瞪大着眼睛看。
要吃饺子了,我对妈妈说:“我盛的太多了!给您几个。
”妈妈笑了笑,开始吃了几个。
突然笑得更欢了,说:“我吃到了!”全家人不约而同地投去惊喜的目光,异口同声的说:“你真幸运”妈妈结果一个大年都是笑口常开。
“贴”出来的的温暖有一次,爸爸咳嗽,但每一天都要喝酒,结果咳嗽加重了,我心急如焚,想起一本书上写过咳嗽病患者不能喝酒。
我连夜做了一样东西。
第二天,爸爸照常去拿酒,看见瓷砖上贴了一句标语:“爸爸您在咳嗽,不能喝酒。
”爸爸一看,马上笑呵呵地说:“我们女儿乖了吗?会体贴人了。
”大家都笑了。
“穿”出来的温暖妈妈有一次出去看大妈,晚上八点钟才会回来,当时气温十分冷,见妈妈只穿了一件短袖。
我在第一时间递给妈妈一件大衣,并亲切地说:“妈妈天气冷,快穿上大衣吧”妈妈紧紧的抱住了我,对我说:“谁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呀。
”我家又传出了一阵阵欢声笑语。
孝是一个甜蜜的笑,是一句体贴的话语,是一个关怀的动作,是……朋友们,让孝成为习惯,用心去孝吧!孝敬父母的议论文2我是一个独生女,在家里人的呵护下,我慢慢长大了。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件事,使我感觉真好。
辩证看待中国孝道
辩证看待中国孝道辩证地看待和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固然是不应被忽略的必要步骤,但如果凡此种种讨论最后只是得出一个类似“国人议论未定,孝道仍在滑坡”这样的结论,就颇令人堪忧了。
孝道文化是中国家训文化的一大亮点,它对于子女的教育、成才,对于家庭成员互尊互爱、和睦,对于优良门风的确立、传承,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它在经典著作及其流转中有哪些体现呢?比如,中国儒家经典之一的《孝经》。
其作者经学者专家长期反复考证,基本确立为孔子的嫡孙所撰。
他虽然受教于曾参,但他的孝道思想的形成,不能说不受到祖父孔子、父亲孔鲤的直接耳提面命的教育与影响。
又如,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家训文化的成熟时期。
其标志就是出现了由颜之推撰写的中国第一部专门的、成本的、完整的家训著作《颜氏家训》。
它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到了宋元明清,家训文化进入繁荣时期,先后出现了北宋司马光的《家范》、南宋袁采的《袁氏世范》等。
这些专门的、成本的家训,内容涉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总体而言,孝道都在这些家训著作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1-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教子》中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 《颜氏家训·勉学》中有言,“孝为百行之首,犹须学以修饰之,况余事乎!”司马光在《家范》中则说,“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指婆婆)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
袁采在《袁氏世范·睦亲》中提出,“为人父者,能以他人之不肖子喻己子,为人子者,能以他人之不贤父喻己父,则父慈而子愈孝,子孝而父益慈,无偏胜之患矣”。
又说,“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在以上这些关于“孝道”的论述中,有一点很值得重视,那就是,他们都认为孝道是父母和子女双方的事情,而不是做子女的单方面地行孝。
中国“孝道”大都强调了父子间双向的良性互动,盖因有此双向互动,父慈才能子孝,子孝而父益慈。
关于忠孝的思辨性作文
关于忠孝的思辨性作文
有句古语说的好:“百善孝为先”。
意思就是说,孝敬父母要在美德中占据首位。
一个人如果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那么又有谁愿意真心与之交往呢?在我们所学的《弟子规》中“首孝悌”就是要求我们做人必须要以孝敬父母为根本己任。
姆呼唤,应及时回答,父有事較代,要立刻动身去做,恭敬地聆听父母的训导等等。
在古代,三国的时候,孟宗从小就与母亲相依为命,孟宗一直很孝顺他的母亲,对母亲侍奉有加。
有一次,母亲病得很厉害,很想吃用鲜笋做的汤,可这时已近冬至,天气很冷,哪里会有笋长出来。
孟宗没有办法,心里十分的焦急,可是没有任何办法,便跑到竹林里,他双手抱着毛竹,心里想着卧床的母亲,不禁两行泪簌簌往下落,孟宗越想越难过,竟大声的哭了起来。
或许是他的一孝心感动了天地,突然间,眼泪滴落的地方裂开了,从地上露出了几茎竹笋,孟宗看了破涕而笑,抹掉脸上的泪珠,兴高采烈地把这些竹笋带回家去。
他做竹笋汤给母亲吃,亲吃了新鲜味美的汤诟,居然立刻好了起来。
后来他官至司空。
比起孟子我真的是自愧不如。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远古时就有“礼仪之邦”之称。
可见,孝顺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绝不能丢掉老一代流传下来的良好品德,那就让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孝顺长辈吧!孝顺还有另外一种,那就是舍小家顾大家,史上这样的人也很多,过去人说的忠孝难两全,实际忠是最大的孝,对我们来讲,
要想孝,首先要把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好。
孝顺的方式很多,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方法。
那就我们从我做起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如何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传统孝道
摘要:“养亲尊亲”既是一种最高的道德标准,又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品质,在家庭关系中,惟有从养亲尊亲出发,才能达到家庭中“人恒爱之”的彼此相爱的和谐关系。
我们在继承中国传统孝道精华的同时还要看清其不足之处。
它有其与封建社会政治相联系的封建性糟粕,必须历史的辨证的分析。
一、传统孝道观的演变和发展
在中国早期社会,最初意义上的孝道仅仅局限于宗法和家庭伦理的范畴。
直至后来儒家把孝道从家庭推向了社会,把孝移到“忠”上,将忠孝视为一体,从而使孝的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扩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孝道成了同时维系家族和社会道德的纽带。
到了汉代,孝被政治化,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且“举孝廉”,孝道成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再到宋明时期,孝道更是被统治者及其思想家们加以扭曲,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愚孝在当时成为道德的楷模。
传统孝道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从整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传统孝道有三个层面的意思:第一,对宗法的无限追求。
如对延续生命、传宗接代、祖先的崇拜等。
第二,善事父母,孝道的最基本的伦理意识和规范。
包括对父母的事生和事死。
事生是指养亲、敬亲、顺之以行、谏之以礼;事死则是指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及继志述事、大孝终身慕父母。
第三,修身、忠君、敬老。
此乃是由孝道衍伸出来的社会道德伦理意识和规范。
二、传统孝道的内涵
依据孔子对孝的要求,子女要时刻把父母放在心中,对父母要常怀关爱之情,这是孝敬老人的最低要求。
当我们成家立业之后,父母亲开始衰老,甚至生活上难以自理。
这个时候是最需要儿女的照料。
因此,这个时候子女要保证父母物质生活的需求,做到有吃、有穿、有住,生活不受饥寒,有病能及时得到治疗。
“明礼之人,必有爱心”。
父母作为自己最亲近的人,爱父母是自然的、也是最容易做到的。
如果连父母都不供养,老人吃饭都成问题,哪还能谈得上“孝道”?“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养亲尊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内容,是我国古代的各家各派,都十分重视修养问题。
《礼记》云:“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意思是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两个等级: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表明了养亲尊亲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作为人与人交往的原则,也是继承和推崇传统孝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养亲尊亲在古代思想家的著述中多有论述,并且作为一种规范、礼法与我国的传统道德规范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伦理。
孝道从内容上可包括敬、信、诚、慈、温、善、顺、和、礼、让、谦、亲、宽、明、直、俭等,若从行为上说,“孝”则表现为尊敬父母,友爱兄弟,妯娌和睦、尊师敬贤、尊长爱幼、公而忘私、扶贫济困、热爱人民、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等。
三、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传统孝道
“养亲尊亲”既是一种最高的道德标准,又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品
质,在家庭关系中,惟有从养亲尊亲出发,才能达到家庭中“人恒爱之”的彼此相爱的和谐关系。
注重传宗接代的传统孝道,它形成了认祖归宗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血缘关系的维系,形成孝顺长辈、恪守孝道的风气。
使得父母老年有保障、在维持家庭地位、扩大家庭规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孝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中国文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内容和特定的外延,渐次积淀和化为中华民族的心理情感,成为一种永恒的人文精神、普遍的伦理道德,对构建中华传统人本主义理论体系,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但它毕仅是农耕经济时代的产物,又是延续了数千年宗法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历史的局限性显而易见。
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合理的内核也有过时的内涵。
这种双重性影响又往往纠葛在一起,好比一把双刃剑,难以断然割裂,必须历史的辨证的分析。
从孝的内容来看,孝道中的孝养等是传统孝道的精华,它既为中国历史上一切思想家所推崇,也为普通老百姓所熟知和践履,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使个体的道德达到完善;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从整个社会来看,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的一些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达治。
孝道思想为封建社会维持其社会稳定提供了意识形态,为中国的一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孝道作为封建道德的基石,其消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带有鲜明的封建主义色彩。
首先,封建孝道具有愚民性。
中国历史上的孝道文化强调“三纲五常"等愚弄人民的思想,其目的是为了实行愚民政策。
孔子也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历代统治者也正是在孝道思想的掩盖下,实行封建愚民政策,利用孝道思想的外衣为其封建统治服务。
其次,儒家孝道思想中“君臣、父子”的关系以及“礼制"中的等级观念渗透着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这种不平等的关系表现为上对下、尊对卑的单向性服从,虽然也有尊老爱幼的思想,但长永远在上,幼永远在下。
无论是家庭生活、政治生活还是社会生活,充斥着扼杀平等的价值观念。
再次,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从政治上来说,在封建社会后期演变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扼杀创新力量,强调对圣贤的思想理念的守成,在文化上就是文化守成主义,不思进取,给中华民族文化蒙上落后的色彩,而且,根深蒂固,即便是在今天,仍然难以肃清其保守性的影响。
我们在继承中国传统孝道精华的同时还有看清其不足之处。
它有其与封建社会政治相联系的封建性糟粕,即孝道在封建社会中被统治阶级拿来作为其宗法等级统治的精神基础,并对此不断加以极端化、专制化、神秘化、愚昧化,从而使人形成愚忠愚孝,以巩固他们的专制统治,如对父母的绝对服从、传宗接代、厚葬久丧、移孝作忠等,这是我们应该抛弃的。
参考文献:
[1]孙希旦,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M].中华书局,1989.
[2]郭庆祥,《中庸》[M].东方出版社
[3]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论语·里仁》
[5]《曾子事父母》,《大戴礼记解诂》卷四
[6]《孟子·离娄下》
[7]诗经[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第2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