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局外人》读书笔记
局外人读后感(精选30篇)
![局外人读后感(精选3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8d2a1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07.png)
局外人读后感(精选30篇)局外人读后感(精选30篇)局外人读后感篇1这是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结尾部分,文中的主人公是即将走向刑场的人,我们一般都会认为生命的终结便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而在这篇小说里,对默尔索来说却是最好的结局。
因为,他是局外人。
自始至终都是。
在这篇小说里,我最感兴趣的是庭审现场,作为被告的他在庭审现场却好像是个外人,而检察官竟然以他“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流泪”作为重要依据而判处他死刑,却对枪杀阿拉伯人的缘由不去追究。
荒谬至极。
加缪被视作是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存在主义的中心思想是认知自我的存在,而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存活过程中的孤独、黑暗、绝望和被抛弃。
便是整个生命中的大本真,一切条条框框的规则都是无意义不重要的。
默尔索对一切都持无所谓的态度,命运会怎么走向他似乎也毫不在乎,仿佛这个世界和他毫无联系……他是别人眼中的冷血动物,但他却只为自己而活,即便到最后,他也“只盼望行刑那一天能聚集许多观众,用充满厌恶和憎恨的喊叫声送我一程”。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他的确一无所有,而且很快连生命都要失去。
但他的一切都由自己掌握,他从未违心做过一件事,他在这个世界上真实地存在过,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几个人是默尔索那样的?我们随波逐流,被身边的人左右着自己的思想行为,渴望在每个人心目中树立一个“完美形象”,好像才不枉度过此生,却往往忽略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局外人》这部小说虽然看起来有点荒诞,但这却给我们每个人提了个醒:不管我们今后的人生之路还有多长,都应该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有没有背离过内心。
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选择做个隐形的局外人。
局外人读后感篇2第一部分详细的叙述了'我'在母亲去世后的短暂时光中不带情感而平淡如往昔的生活日常。
在养老院见到的老女人的大肚子、老男人的眼睛和皱纹等垂垂老矣的形象描写,同理心强的看起来易感生悲悯,同理心弱化如主人公默尔索,亦难免生出对人类病老发展状态的厌烦情绪。
局外人读书笔记
![局外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515cb4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e.png)
《局外人》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代表作,首次出版于1942年。
虽然是一部小说,但它对我在哲学、道德、人性等方面的思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部作品中,主人公莫尔索以一种冷漠、超然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生活和他人的死亡。
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没有善恶之分,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
这种"局外人"的态度,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莫尔索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他没有过多的情感波动,也没有过多的道德束缚。
他的这种生活态度让我反思,我们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的道德评判和情感纠葛来影响我们的决策?
同时,书中的主题也让我对社会的看法有了改变。
莫尔索被视为社会的"局外人",他的行为和思想与社会主流观念格格不入。
这让我意识到,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去否定他人。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悟就是人的自由和责任。
莫尔索虽然以"局外人"的态度生活,但他最终却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受到了法律的惩罚。
这让我明白,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而是需要在尊重他人和社会秩序的前提下行使。
同时,我们也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无论这些行为是否符合社会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它不仅让我对人性、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反思。
我相信,这些思考和感悟将会在我的未来生活中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局外人》主要内容及个人读书心得
![《局外人》主要内容及个人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77978ce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1.png)
《局外人》主要内容及个人读书心得下面是作者整理的《局外人》主要内容及个人读书心得(共含10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局外人》主要内容及个人读书心得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
主人公“我”叫默尔索,是一名普通不过的小职员,欲望很少,薪水很低。
他不是一个感情饱满的人,对什么都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即便是对事业的升迁,对待婚姻大事也是一样。
当然,这一点都不特别,明明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各自度过了平平淡淡的美好一生。
但默尔索还有一个绝对与众不同的品质:真诚,或者说,不擅长伪装自己。
小说的第一句话:“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搞不清楚。
”默尔索对妈妈并没有太深的感情,但他千不该,万不该的就是在葬礼前后把这种“没有太深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不会硬挤出眼泪给别人看,也不想去看妈妈的遗容。
他和养老院的门房聊着天,接过对方端来的一杯咖啡——“加了牛奶”的咖啡——喝掉了。
他又想抽烟,单犹豫了一下,觉得在妈妈的遗体前不能这样做,然后又想了想,觉得无伤大雅,就递给门房一支烟,两人一起抽了起来。
葬礼的第二天,累坏了的默尔索到海滨浴场游泳,遇到了以前的女同事玛丽。
两个互有好感的人就这样恋爱了,当晚一起看了费尔南德的电影(喜剧片),然后一起回到默尔索的住所#。
恋爱一段时间后,玛丽问默尔索愿不愿结婚。
这个问题当然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但默尔索的回答是所有答案中最糟的一种,比直接拒绝更糟:“结不结婚都行。
如果你想结,我们就结。
”玛丽又问默尔索爱不爱她。
默尔索曾经答复过,这时候便重复了一次:“这种话毫无意义,但我似乎觉得不爱。
”玛丽理所当然会反问:“那你为什么要娶我?”默尔索的回答是:“这无关紧要,你想结婚就结嘛。
再说这是你提出要和我结婚的,我只不过说了一声同意。
”玛丽说:“结婚是件大事”,但默尔索说“不”。
沉默了一阵,玛丽说她只是想搞清楚,如果是其他女人在和默尔索恋爱,提出结婚的建议,默尔索会不会也这样接受。
《局外人》读书笔记12篇
![《局外人》读书笔记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7878b9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62.png)
《局外人》读书笔记12篇《局外人》读书笔记1读到主人公很多无所谓的生活态度的时候,就像在说自己不喜欢这本书里面很多的书评,引不起共鸣,反而和主人公有很多的思想交流从杀人犯罪方面来说,他的确是有罪的,本来他开枪再补枪的`行为就是一种犯罪。
当时考虑了这大概也是主人公心理状态的一种表现,他也许是压抑着的,带有轻微暴力倾向,虽看似温和无争,实则狂躁,只是一直控制着自己,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性格,那就是冷淡理智甚至漠然地对待生活,以及身边的人但是也想过,他很多的处事方式,我也经历过,也是那样给别人冷漠无情的感觉,我一直以为是自己太理智了,所以对很多事情不带个人情感,甚至会深层次地去分析一个事情的各个方面。
在这方面,我觉得,主人公只是和感性的旁人不一样而已,并没有过错,要说过错,大概就是,他理智到不想花费太多精力去迎合别人,只是淡然地存在于这个社会。
不悲不喜,生活也就简单了。
还很喜欢本书的一些情景描写,已经气氛烘托,更衬托主人公跳脱事件的心态哈哈哈哈哈,看这种书让自己更加理性《局外人》读书笔记2有些时候,我们会带着已有的观点和看法去理解、判断某个人、某件事。
先入之见所带来的影响,在这本书中被精彩的呈现。
书的第一部分,波澜不惊,看不出主线。
在默尔索开枪杀人之后,我都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只是因为阳光刺眼、天热气躁,无意间扣发了扳机?我唯一比较喜爱的,是葬礼结束后在阳台上对过往行人的描写。
到了第二部分,尤其是法庭上指控的情节,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
它把前文琐碎、平淡的剧情串联在了一起,使之有了意义。
法官力求陈述主人公对母不孝、没有道德,塑造其主人公本身就是一个恶人的形象。
然后,带着这种形象、印象去看待杀人的案件,认为这是有预谋的、是十恶不赦的。
而事实上,主人公本身就是一种对什么事都满不在意的性格,葬礼上的态度也不能反映他本身的本质。
人,本就是各种各样,主人公对母亲葬礼的行为不同于他人,此外,不能得到其他结论,更不能说他是一个恶人。
读书笔记局外人范文
![读书笔记局外人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c6b764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9.png)
《局外人》这部小说是法国作家加缪所著。
这本书刻画了一个极端情形下的现代人的特点,通过对主人公梅尔苏尔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他的孤独、无助和反叛。
梅尔苏尔是一个异乎寻常的人,他对生命和死亡有着独特的理解,认为生命毫无意义,人类存在于世上之处就像一个陌生人。
在这本小说的开始,梅尔苏尔的母亲去世了,但梅尔苏尔却很冷漠,不曾为之动容。
他与父亲的关系疏离,与同事的关系也不好,但这种孤立并没有对他产生任何影响。
他没有朋友,没有爱人,没有亲人,没有信仰,没有职业,没有爱好,他的世界中没有任何量,没有任何情感,甚至连悲痛和喜悦都没有。
梅尔苏尔就像一颗漂浮在宇宙空间中的孤独星球,没有归属感,没有社交能力,没有意义。
小说的情节发展很快,第一章梅尔苏尔的母亲去世,第二章是他杀死了一只狗,第三章是他杀了一个阿拉伯人。
这本书中的每一章都让人难以置信,阿拉伯人的杀害和梅尔苏尔的行为之间没有任何明显的联系。
梅尔苏尔为什么要杀死这个人?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似乎是出于一种情绪的激动。
这个行为导致了法庭的判决,最终梅尔苏尔被判处死刑。
整个小说中,人物们的对话和行动都是冷静和理性的。
阿拉伯人被杀之后,庭审中梅尔苏尔提出了他的理论:“我没有想过我会杀死别人。
事实上,我甚至没有想过我自己的死亡。
事实上,我根本就不喜欢人类,这是个早期的事实。
人们之所以生活,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去死。
谋杀在我看来就像抽根烟,没有什么特别的。
而现在他坚信,即便是面对死亡那一刻,他也仍旧生命永恒。
”《局外人》通过对梅尔苏尔的描写,反映了一种人文主义的精神,对生命、死亡、自由和人的本质提出了很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梅尔苏尔成为一种独特的反面样板,显示出被社会边缘化的一个人,孤独、无助和反叛的心理状态。
《局外人》这部作品展示了法国文学的一种典型特点——对精神层面的剖析,以及对人的本质和生命的哲学性探讨。
梅尔苏尔在小说中的行为,反正是充满了疑惑和谜团,他的一切不来自社会,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混乱和沮丧,他的孤独感变得更加强烈,使他更加突出,引发了许多读者的思考。
《局外人》读书笔记
![《局外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095ceb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6d.png)
《局外人》读书笔记《局外人》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于1942年发表的一部小说,被誉为存在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局外人》这本小说进行阅读笔记,并从人物塑造、主题表达以及文体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作者通过主人公梅尔索的塑造展现了一个典型的局外人形象。
梅尔索是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他在情感和行为上都与周围的人有着明显的不同。
他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态度冷漠,对于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缺乏认同感。
这种局外人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深入思考个体在社会中的定位和价值观的建构。
其次,小说中所探讨的主题也引发了许多关于人性和意义的思考。
作者通过梅尔索的故事,揭示了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人生没有固定的意义,个体需要自己为自己的生活赋予意义。
梅尔索的冷漠和违背常规的行为,反映了个体对于社会所强加的价值观的怀疑。
这种对人的绝对自由的强调,使读者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另外,在文体运用上,加缪运用了一种简洁而生动的叙述手法,使得整个故事流畅而紧凑。
作者的语言简洁明了,寥寥数语之间就能够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沉浸于故事的氛围之中。
加缪还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例如阳光、海滩和刀子等,突出了故事的主题和人物的内心冲突。
总结起来,阅读《局外人》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无论是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达还是文体的运用,都使得这本小说充满了哲学思考和文学的艺术美。
通过梅尔索的故事,读者可以思考人的自由意志和生命的意义,同时也引发对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思考。
《局外人》是一本让人回味无穷的小说,无论是在文学价值还是在思想内容上都值得深入研读。
局外人存在主义哲学读书笔记
![局外人存在主义哲学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328698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0.png)
局外人存在主义哲学读书笔记《局外人》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存在主义的核心观点。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
小说的主人公默尔索是一个看似冷漠、对生活中的一切都表现出无所谓态度的人。
他母亲去世,他在葬礼上没有流泪,甚至在葬礼后的第二天就与女友约会、看喜剧电影。
这种行为在传统的道德观念中是难以被接受的,人们普遍认为在亲人离世时应该表现出悲痛和哀伤。
然而,默尔索的这种“冷漠”并非是他无情无义,而是他对生活和世界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知方式。
加缪通过默尔索的形象,揭示了存在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世界是荒谬的。
在这个世界中,人们常常被各种既定的规则、道德和价值观所束缚,而这些规则和价值往往是不合理的、荒谬的。
默尔索拒绝迎合社会的期待,他以一种真实而纯粹的方式生活,不伪装自己的情感,不遵循那些虚伪的道德规范。
他的行为看似离经叛道,但实际上是对荒谬世界的一种反抗。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责任。
默尔索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时,总是根据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做出选择。
他不为外界的压力和舆论所左右,这种对自由的坚持是存在主义所倡导的。
然而,自由并不意味着没有后果,默尔索最终因为自己的行为被送上了法庭。
但即使在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他也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平静和坚定。
在小说中,加缪还探讨了死亡的主题。
默尔索在临近死亡时,对生命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意识到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恐惧和绝望。
相反,他以一种坦然的态度接受了这一切。
这种对死亡的正视,也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读完《局外人》,我不禁思考我们自身在这个世界中的处境。
我们是否也像默尔索一样,被社会的种种规则和观念所束缚,而失去了真实的自我?我们在追求所谓的成功和幸福时,是否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求?存在主义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勇敢地做出选择,并且承担选择带来的后果。
法国名著局外人阅读笔记
![法国名著局外人阅读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52f011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2.png)
法国名著局外人阅读笔记《局外人》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创作的中篇小说,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哲学思考,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无尽的思索。
故事的主人公默尔索是一个看似对生活漠不关心、对周围世界麻木不仁的人。
他的母亲去世了,他在葬礼上没有表现出常人应有的悲痛,甚至在第二天就和女友一起去游泳、看喜剧电影。
这种看似冷漠无情的行为,为后来他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默尔索的形象与我们传统观念中的主角形象大相径庭。
他不追求功名利禄,对爱情也没有炽热的渴望,对社会的种种规则和习俗更是不屑一顾。
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坦诚地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然而,正是这种真实,让他与社会格格不入。
在小说中,加缪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默尔索所处的社会环境。
那是一个充满虚伪和做作的世界,人们总是戴着面具生活,遵循着一些看似合理实则荒谬的规则。
而默尔索的存在,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这个社会的荒诞。
当默尔索因为一次意外杀人而被送上法庭时,审判的重点却并非他杀人的事实本身,而是他在母亲葬礼上的表现。
检察官和法官们凭借他在母亲葬礼上的“冷漠”,推断他是一个没有人性、道德败坏的人,从而判定他死刑。
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讽刺,法律在这里成为了一种工具,用来维护社会的表面秩序,而不是真正的公正。
加缪通过《局外人》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存在的荒诞性。
默尔索的遭遇让我们看到,在一个荒诞的世界里,人们的命运往往被一些无关紧要的因素所左右,而真正重要的东西却被忽视。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常常被迫遵循一些不合理的规则和习俗,否则就会被视为异类。
然而,这些规则和习俗真的有意义吗?小说中的默尔索虽然最终被判处死刑,但他在面对死亡时却表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和坦然。
他接受了自己的命运,不再反抗。
这种对死亡的态度,也是加缪对人生的一种思考。
在荒诞的世界里,死亡或许是唯一的解脱,也是最终的归宿。
读完《局外人》,我不禁思考起我们自己的生活。
我们是否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社会规则的奴隶,失去了自我?我们是否也在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求?默尔索的故事让我们警醒,要勇敢地面对真实的自己,不要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
局外人第一部分读书笔记
![局外人第一部分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1035a9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f.png)
局外人第一部分读书笔记局外人第一部分读书笔记6篇《局外人》是法国作家、哲学家加缪的代表作。
欣赏完这本书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局外人第一部分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局外人第一部分读书笔记(篇1)这本书是法国作家、哲学家加缪的代表作,全书很短,写的也很直白,但是却是引发后世思考的传世之作。
知道加缪是来自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西西弗神话》。
这篇文章是真的极富哲理又极其难懂。
我现在毕业了都不敢说我读懂了这篇文章。
《局外人》也是这样的风格。
男主人公仿佛是个局外人,对于母亲的去世、对于女友的结婚提议甚至是对于杀人都莫得感情,这个颠覆大家三观的主人公就像个冷冰冰的机器人。
还是我看完之后翻到最前面读了读译者的分析才略懂一二。
作者是想通过这本书来呼吁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与更加开明的司法程序系统。
更让我例外的是在前言中我得知加缪几乎是以肯定的态度来描写这个人物的.,他十分称赞穆尔索的理性。
这一点我是赞同的,但是我觉得这个人活的有点太过理性。
生而为人与机器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是感性的。
如果现实生活当中,每一个从身边路过的人,都是像默尔索这样冷冰冰的人的话。
文学作品的出现将不再具有任何意义,因为无法令人感动,影视作品也是如此。
生活少了恨,但是也少了爱。
此外,提到加缪,我真的非常想提西西弗斯这个人物。
高中课本中提到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我一直非常非常的困惑。
那样一个每天进行着机械作业,不停滚着石头的人,怎么可能是幸福的呢?直到最近看了蔡康永老师写的书,他用西西弗斯举例,我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他说:“深深感到这位西西弗斯的处境就是我们大家生而为人的处境,日复一日,被逼着做同样的事。
”很少有学生能够每门功课都掌握的非常好,对每门功课都非常有兴趣,所以在应试教育阶段,经常是要逼迫着自己去学一些不喜欢的东西,并且日复一日,每天的日子也大同小异。
工作中一名小小的程序员,每天会坐在电脑前敲着那些程序代码,对他来说这就是生活。
加缪《局外人》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加缪《局外人》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0e50c20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5.png)
加缪《局外人》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加缪《局外人》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导语】:《局外人》是加缪一部很经典的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
名著《局外人》读书笔记六篇
![名著《局外人》读书笔记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996f0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5.png)
名著《局外人》读书笔记六篇名著《局外人》读书笔记1因为个人的经历,读来最能感同身受的就是开头讲主人公参与母亲葬礼的那一段。
他的每个想法都似乎是合情合理的(想着如何跟老板请假,看着美景想出去散个步),但这种“合情合理”却又透露出一种荒诞感。
因为世界的规则要求他这时候应完全被感性所主宰,而不能拥有正常理性的思维。
加缪的局外人其实是一种能力的缺失。
做一个局外人其实是一件极为危险的事情,因为异己往往是社会生活中最大的罪过。
“自由”两个字听起来美好,但它同时意味着“孤独”,意味着放弃社会对人的帮助,只靠自己承担起生命的重量。
从个人经历而言,我在做局外人的时候,往往得到的也不是什么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而是一种恐惧,一种对于自身缺乏融入局中的能力的痛苦和害怕。
当自身无法融入群体的狂欢,这种刻骨的惊恐与孤独无异于一种折磨。
结尾让我觉得极为触动,因为最后作者写了主人公其实很痛苦。
这“痛苦”两个字,透露出了曾经主人公对世界有过的巨大的热爱和希望呀。
主人公如同一个赌气的孩子,试图说服自己接受世界丑陋又冷漠的本质,“局外人”的态度甚至带着点冷战的意思。
可到生命尽头,当世界真正向他证明它确实不值一爱的时候,他还是刻骨疼痛了。
如同曾经所爱非人,真情错付。
名著《局外人》读书笔记2加缪,27岁写成了《局外人》,44岁获得诺奖,47岁因车祸passed away。
他和39岁第五次自杀成功的太宰治一样,两人的《局外人》和《人间失格》给那些对社会有抽离感陌生感的人,不完全按照既成的游戏规则行事的人,徘徊在社会边缘、游荡于生命边缘的人,动物本能强过社会属性的人带来了温暖。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形成了很多的游戏规则,这些规则就整体而言,至少就其设立之初而言,是非常有益且有效率的。
但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有益的东西可能变得有害,有效率的可能变得兼容性不够,应该给高度制度化、规则化的东西一定的缓冲垫,当然不是对另类的无限妥协。
莫索尔身上有很多闪光的地方,本我、自由、坦诚、实事求是(今天看新闻,曹德旺呼吁企业在疫情面前,应实事求是,按自身需求复工。
《局外人》阅读笔记
![《局外人》阅读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37019f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b.png)
《局外人》阅读笔记《局外人》阅读笔记《局外人》阅读笔记1不管历史如何变迁,朝代如何更迭,一个特定的人,从他一生下来到死,都要面临一个事实,那就是:人生只有一次;同时他也要一直思考一个没有人可以替他解答的问题,那就是:他应该如何度过这一生?对于极端悲观主义者来说,只有一次人生意味着虚无。
历史长河波涛滚滚,人是多么渺小,取其一瓢,尽其一生品之而不得其味,就更别说要在这历史长卷上留下自己的一笔了。
人生之于时间就如晨露之于四季,轻轻地来,默默地走,之后便找不到存在过的痕迹;而对于极端乐观主义者来说,只有一次人生却意味着全部。
人啊,生在这个物质与精神并存的世界上,财富、功名、权利、地位同健康、幸福、爱一样,是人生追逐的目标,而人生只有一次,这些目标却如鱼和熊掌一般,不可兼得。
认为一次人生意味着全部的人,总是抱着一种“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心态,想要把所有东西都收入囊中,才觉得这唯一的一次人生够完美。
而我们一般人时而属于极端悲观者,时而属于极端乐观者,更多的时候是处于两者之间,但是这样的“中庸”位置是经过冷静思考而采取的对人生要理性对待的态度,还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应付世事的无奈之举呢?这就因人而异了。
说到因对人生看法不同而采取不同态度来“消费”人生,法国作家加缪的《局外人》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这种思想。
加缪持有许多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虽然他自己再三否认自己是存在主义者):他认为,世界是荒谬的,现实本身是不可认识的,人的存在缺乏理性,人生孤独,活着没有意义。
这种思想在《局外人》主人公莫尔索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莫尔索对人生各种悲欢变故冷漠淡然,麻木不仁,连对母亲的逝世以及对自身的死亡都抱着局外人的态度。
加缪早期的思想在这部作品中体现得很明显,他认为人生就是一串荒谬的事实,疾病,灾难,死亡终究会到来,人生终究要归于黄土,那么因亲人离去而悲伤,因朋友分离而痛苦,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又何必苦苦挽留,伤神费力呢?况且这一次的挽留并不会避免下一次的分离和伤痛,人生就是一串串不可避免的接踵而来的荒谬事实,这样有什么意义呢?他以为他就是这样看透了人生,因此他小说中的主人公总是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待他所在的这个世界,对待他自己的生活。
加缪的《局外人》笔记五篇
![加缪的《局外人》笔记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f9470c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8.png)
加缪的《局外人》笔记五篇加缪的《局外人》笔记1初读这部作品,我只能感受到莫尔索的冷酷无情和他那“那与世无争”的颓态,好像这个世界与他并无关系,就连母亲去世这样与他有密切关系的事也根本不被他放在心上,加缪对这颗像被冰冻了的心的刻画简直妙极了:“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楚。
”整个小说都是选用一种与主人公性格一致的枯燥、呆板、闪烁的语言风格来连接全文的。
作者选用这些超乎寻常、刻意追求的语言来宣扬人生的荒诞和无意义,主人公在多人眼中是荒诞的,众人在莫尔索的眼中变是荒诞的。
整部小说如演一幕滑稽的小丑剧,所有人包括观众都是荒诞的。
加缪在这之中为我们提示了社会的丑态。
然而度娘说加缪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揭露社会荒诞的层面,原来他揭露荒诞的终极目的是要指向人们对本身的追求。
在加缪的荒谬论中有一个有名的论点:“人生没有希望但不包含绝望”所以要活得真实而不虚伪,莫尔索就必须坚持下去,哪怕是苟延残喘,并不是不愿迂回,而是没有退路可走。
倘若这样一想,莫尔索怎么好像又变得有点正面了?是的,莫尔索式的冷漠,具有积极反抗的基调,不失为一种大智大勇的精神,在精神上战胜了荒诞,获得了自由。
看文中的这一段“我喝了咖啡,想抽烟。
可是我犹豫了,我不知道能不能在妈妈面前这样做,我想了想,,认为这不要紧。
我给了门房一支烟,我们抽了起来”平淡不惊的活着实刺激着读者,使人感受到他的确是一个幸福自由人。
甚至,当他坐在被告席上等待判决的时候,他仍无动于衷,他只觉得“这么一个老故事重复来又重复去,真叫我烦透了。
”诸此种种,无不彰显着莫尔索身上那种淡然的气质,他对于一切都是那么满不在乎,这大概也就是他幸福的源了吧。
可以说,局外人并不只指莫尔索一个人,而是许多具有相同生活状态的人的代表,莫尔索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作为一个人,他是特别的,但普通却往往富于特别之中,他身上有太多太多人的影子。
莫尔索的个人世界也便成为一类人共有特质。
也正因为有对莫尔索的探知,我们才能更深入地认识“局外人”这种现象。
读书笔记 加缪《局外人》
![读书笔记 加缪《局外人》](https://img.taocdn.com/s3/m/9f19e738c1c708a1294a446b.png)
读书笔记加缪《局外人》读书笔记 | 加缪《局外人》整部小说规模很小,讲述的是一个平庸的小职员母亲去世后,在糊里糊涂中杀了一个人,被法院处以死刑的故事。
荒诞和悲剧一直贯穿着整部小说。
第一部从惊为天人的开头开始——今天,妈妈死了。
也可能是昨天,我不知道。
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说:“令堂去世。
明日葬礼。
特致慰唁。
”它说得不清楚。
也许是昨天死的。
渐渐地,加缪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同样荒谬的生活——同楼层的邻居沙拉马诺老头每天都责骂自己的狗,邻居雷蒙·桑泰斯和他情人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和女友玛丽自己也说不清楚爱与不爱的平淡无味的交往。
在非常平凡的一天,默索尔和女友玛丽、雷蒙、雷蒙的朋友马松及其妻子,相约一起在海边度假,三个男人和跟踪他们的阿拉伯人打了起来。
马松回屋,默索尔和雷蒙在海滩的尽头又碰到了那两个阿拉伯人,雷蒙回屋后,默索尔再次独自走向海滩,开枪打死了那个阿拉伯人。
重于叙述的第一部至此结束,第二部转向重于对狱中默索尔的心理描写。
默索尔一开始的想法非常简单,自己非常干脆地承认了自己的罪行,认为自己糊里糊涂中犯下的罪行是可以从轻处罚的,因此期待可以早日出狱。
但麻烦的情况出乎意料:他在母亲葬礼上和葬礼之后的一切表现都成为证明他“罪不可赦”的证据,法院认为他是“预谋杀人”、“丝毫没有一点人性”的、“藐视最基本的社会原则”的,因此被判处在广场上斩首示众。
默索尔放弃了上诉。
直到临死前,神甫要求他信仰基督教——神甫说:“所有我认识的和您情况相同的人,最后都皈依了他。
”默尔索说:“我承认那是他们的权利。
至于我,我不想要别人帮助我,而且我也没有时间去对我不感兴趣的事情再发生兴趣了。
”神甫问他:“您难道就不抱任何希望了吗?您难道就天天惦念着自己行将整个毁灭而这么苟延残喘吗?”默索尔回答说:“是的。
”我体验到了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融洽,觉得自己过去曾经是幸福的,现在仍然是幸福的。
为了善始善终,功德圆满,为了不感到自己属于异类,我期望处决我的那天,有很多人前来看热闹,他们都向我发出仇恨的叫喊声。
局外人存在主义哲学读书笔记
![局外人存在主义哲学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411fb9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a.png)
局外人存在主义哲学读书笔记《局外人》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成名作,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存在主义的核心观点。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也对存在主义哲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小说的主人公默尔索是一个看似冷漠、对生活毫无热情的人。
他对母亲的去世表现得异常平静,在母亲的葬礼后不久,便与女友约会、游泳、看电影。
他在工作中也毫无野心,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这种看似麻木不仁的形象,实际上是对传统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一种挑战。
默尔索的行为和态度,让他在社会中成为了一个局外人。
他不遵循社会既定的规则和期待,不迎合他人的情感和价值观。
在他看来,生活没有什么明确的意义和目的,一切都是偶然和荒诞的。
这种观点与存在主义哲学中的“荒诞”概念相契合。
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本身是荒诞的,没有先定的本质和意义,人类的存在也是偶然的,没有预设的目的和价值。
加缪通过默尔索的经历,揭示了人类在荒诞世界中的生存困境。
默尔索在法庭上被审判,不是因为他所犯的罪行本身,而是因为他在母亲葬礼上的表现不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
这表明,社会常常以一种虚伪的道德标准来评判和约束个体,而忽视了个体的真实感受和存在状态。
在这个荒诞的社会中,个体的自由和真实往往被压抑和扭曲。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责任。
尽管世界是荒诞的,但人类仍然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并且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默尔索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这种自由。
他不受传统道德和规范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然而,他的自由选择最终却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这也引发了我们对于自由和责任的思考:自由是否真的是无条件的?我们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又应该如何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看,默尔索的冷漠并非真正的无情,而是对生活真相的一种清醒认识。
他不伪装自己的情感,不迎合社会的期待,以一种真实的态度面对生活。
这种真实在荒诞的世界中显得尤为珍贵,但也让他与社会格格不入。
《局外人》读后感(大全5篇)
![《局外人》读后感(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c1fd2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6e.png)
《局外人》读后感(大全5篇)第一篇:《局外人》读后感《局外人》读后感看完《局外人》,觉得心里有很多的东西想要表达,在莫尔索身上我看到很多人的影子,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内容提要如下:莫尔索是阿尔及尔一家船运公司的职员,因为和母亲无话可说,自己雇不起人照顾就把她送到离阿尔及尔80公里的一个养老院,近一年几乎没去看过她。
直到养老院来的电报说他母亲死了,他才请假到了养老院,接下来他在养老院的一些举动为他今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直到安葬了他的母亲,也不想再看母亲一眼,甚至连母亲的年龄也不清楚,在母亲遗体前吸烟、喝咖啡,最重要的是他竟然没哭。
安葬了母亲后的第二天刚好是星期六。
莫尔索就到海滨浴场去游泳,碰到了从前曾想弄到手的女同事玛丽,还跟她一起游泳,晚上又一起看了一部费南代尔的滑稽电影,最后留玛丽在家过夜。
莫尔索有一个名声很不好自称“仓库管理员”的邻居叫莱蒙,莱蒙对莫尔索说了他与情妇的兄弟打架的事,又说情妇欺骗了自己,于是叫莫尔索替他写信羞辱他的情妇,莫尔索答应了。
之后莱蒙与他的情妇打架,惊动了警察,雷蒙要莫尔索到警察局去为他作证,莫尔索也觉得无所谓,就那么做了。
莫尔索为雷蒙作证之后,雷蒙情妇的弟弟带了一群阿拉伯人来报复,在海滨和他们打了一架。
雷蒙被刺伤了胳膊,把手枪交给莫尔索,莫尔索被太阳光晒得头昏眼花,感到天旋地转,恍惚之中就向刺伤雷蒙的的阿拉伯人开了五枪。
莫尔索因为杀人被捕入狱,他逐渐习惯了监狱没有玛丽,没有烟,没有自由的生活,时间对他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最后,检察官本末倒置死咬住“莫尔索在母亲死后不哭,还和女朋友去看滑稽电影,乱搞男女关系,还作为靠女人生活的雷蒙的同谋从犯去蓄意杀人”这些指控莫尔索。
法庭据此判处莫尔索死刑。
可是他自己并不感到后悔,只是对检察宫这样缠住他不放感到惊讶。
莫尔索拒绝向神父忏悔,并扯着喉咙大叫,骂他,揪住他的长袍的领子,把内心深处的话,喜怒交迸的强烈冲动,劈头盖脸地朝他发泄出来。
读书笔记 - 《局外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 《局外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0cc11d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b.png)
读书笔记 - 《局外人》读书笔记故事中,男主人公遇到了一个女孩,爱情的火花并没有在两人之间迸发出来。
女孩对男主人公产生了好感,但男主人公却对她没有什么兴趣。
他不喜欢约会、拥抱、吻别,也不喜欢被女孩子追求。
他认为这些都是浪费时间,没有意义的事情。
这种对情感的冷漠,让人想起了现代社会中爱情的虚伪和浮躁。
我们总是被社会舆论所影响,认为爱情是必须的,而且必须要表现出来,否则就是冷血无情。
但是,真正的爱情是需要时间和感觉的,不是被强加上去的。
男主人公的态度,或许是一种对爱情的坦诚,也是一种对自己内心的坚守。
总之,《局外人》这部小说,不是一部轻松愉快的读物,它不会让你感到欢快,但它却值得我们去思考。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总是忙于工作、生活、爱情,却很少有时间去思考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而男主人公的冷静、淡然、无情,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让我们更加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不必迎合社会的期望,去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他有一个情人,但并不能称之为女朋友。
如果她想结婚,他会结婚;如果她无所谓,他也不会有异议。
他似乎并不在乎她。
我一直在思考,他是否真的爱她?即使只是爱她的身体,那他是否真的爱她的身体?还是只是一种正常的生理需求?通过生活经历和前辈的总结,我们知道人是非常复杂的,有着复杂的情感,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男主人公充满了“丧”气,生活让他失去了兴趣,工作让他失去了斗志,甚至爱情也无法让他变得有精神。
但当他和情人一起在海里游泳时,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心情很愉快,即使最终他身陷囹圄,也有着强烈的怀念。
只是这种愉悦感消失得太快,他就像一台机器一样,可以在一个瞬间快速进入特定的情绪和状态,然后立刻切换回来,非常理性,没有一丝过度的不适。
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即使有点莫名其妙,他也能快速接受这份友情,但一旦分开,他也没有想过这位朋友。
他对待亲情、爱情和友情的态度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些都是他与外界人的相处方式,但如果是对待自己呢?他对死亡“无视”,活在另一种生活的回忆中。
局外人读书笔记
![局外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65e063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e.png)
局外人读书笔记《局外人》这本小说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通过讲述主人公梅尔索的生活经历,作者探讨了人的存在、自由、道德与意义等深刻的哲学问题。
下面是我对《局外人》的读书笔记。
梅尔索是一个在社会中显得与众不同的人,他独立、冷漠,对周围的事物和人抱着一种超脱的态度。
他父母去世后,他的情感世界变得空虚而孤寂。
梅尔索表面上看起来平静淡漠,却内心禁锢着不可言喻的焦虑和漠然。
他对金钱、感情、生活中的重大选择,都表现出一种冷漠的态度,似乎对这些事物毫不关心。
这种冷漠的态度,使他在社会中被认为是个“局外人”。
小说中,梅尔索被卷入了一系列意外的事件。
他无意中杀死了一个阿拉伯人,这个事件改变了他的命运轨迹。
尽管梅尔索杀人并不是出于故意,而是出于自卫,但他在接受审判时,却表现得平静冷漠,一副毫不在乎的模样。
这使得他被视为一个无情无义的人。
梅尔索自己也从不主动辩解,他觉得这个世界对于他来说已经毫无意义,无论是生活还是死亡。
通过梅尔索这个角色,作者加缪揭示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冲突。
对于梅尔索来说,他的存在并不属于这个社会,他无法接受社会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束缚,因而被社会所排斥。
而社会也无法理解他的冷漠和超脱,将他视为一个异常的存在。
在小说的结尾,梅尔索最终被判处死刑。
当他站在刑场上面临死亡的时刻,他唯一的念头是对生命的一种答案:“我总算拥有了和太阳一样的清晨。
”梅尔索在面对死亡的时刻,终于找到了对真实自我的认同和接纳。
他对死亡的宽容态度,彰显了一种对生命的超然理解。
梅尔索并不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同情,他寻找的是一种超越人生的境界。
《局外人》这本小说让我深入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的存在状态。
梅尔索这个角色的冷漠和孤独引发了我对社会价值观和个人内心状况的反思。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一个局外人,我们是否能够真正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以及如何与社会和谐相处,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局外人读书笔记摘抄赏析(3篇)
![局外人读书笔记摘抄赏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3c50e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10.png)
第1篇一、引言《局外人》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创作的一部哲学小说,发表于1942年。
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主人公梅尔苏在荒诞世界中寻找意义的故事。
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对存在主义和荒诞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局外人》的一些摘抄赏析。
二、摘抄赏析1. “生命是荒谬的,但荒谬并非生命。
”这句话是梅尔苏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他认为,生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人们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为他们试图在无意义中寻找意义。
这种对生命的认识,体现了加缪的荒诞主义思想。
2. “我宁愿做一个快乐的人,也不愿做一个正确的人。
”梅尔苏在面对道德困境时,选择了追求个人幸福。
他认为,道德规范并非生命的本质,而是一种外在的束缚。
这种对个人幸福的追求,体现了加缪的人道主义精神。
3. “我看着那些在我身边忙碌的人们,我觉得他们是如此可笑。
”这句话揭示了梅尔苏对周围人的冷漠态度。
他认为,人们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失去了生命的真谛。
这种冷漠态度,反映了加缪对人类社会的批判。
4. “我看着天空,看着那些云朵,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平静。
”梅尔苏在孤独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他认为,只有通过观察自然,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
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加缪的生态主义思想。
5. “我想,我应该活下去,为了那些曾经关心我的人。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梅尔苏意识到自己应该活下去。
这句话体现了加缪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人性的关怀。
三、总结《局外人》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考的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梅尔苏的描写,展现了荒诞主义和存在主义的思想。
以下是我对这部小说的一些总结:1. 荒诞主义:加缪通过梅尔苏的经历,揭示了生命的荒诞性。
他认为,生命本身没有意义,人们试图在无意义中寻找意义,这是一种荒谬的行为。
2. 存在主义:梅尔苏在面对生命的荒诞性时,选择了自由地生活。
他认为,人应该为自己的存在负责,而不是受制于外在的道德规范。
3. 人道主义:加缪关注人的命运,关注人的内心世界。
《局外人》读书笔记
![《局外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28f0930bb68a98271fefaab.png)
《局外人》读书笔记第一篇:《加缪文集》译林出版社/郭宏安译/1999上5月第1版《局外人》是法国著名作家阿尔贝·加缪所写的第一部小说,小说分两个部分有八十页,描述了一个叫默而索的年轻人安葬母亲之后,一直到因为防卫过当致人死亡而被判为死刑的那段日子。
小说语言冷静又干脆,却有那么一点的单调叙述并揭示了默而索复杂的内心世界。
看了这部作品心里起伏了一下,《局外人》的第一部分进展得很平坦,第二部分默而索被捕入狱后,矛盾步步升级。
《局外人》是怎样一则故事?介于上外史课对加缪的认识我很认真地读了一下。
作者先让每一个角色都有崭露头脚的机会,并且宽待他们种种不良的举止,使病态的社会得以继续维持而又去展现。
然而默而索是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他既与整个现实同污,又能坚持自己的沉默。
比如在第一部分中,他可能在母亲下葬的第二天与女友调情,但他绝不愿意俯首于繁文缛节,甚至憎恶形式主义恶风无止境的繁衍。
所有人都顺从地做了形式主义没有价值的牺牲品,而默而索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脆弱的锁链关系当中重要的一环,随之,作者巧妙地设计了默而索射杀阿拉伯人的场面。
这一部分按时间顺序叙述,像记流水账,显得有些啰嗦。
我们看到的莫尔索是那么冷漠,简直只是个纯感官的动物,没有思考。
莫尔索杀人仅仅是因为太阳,这看起来真的显得荒谬,可事实就是这样。
小说开头一句即是:“今天,妈妈死了。
”不知所措孩子一样的口气,大凡成人提到该类事,会尊称母亲,可是默而索却不是。
接着又是一转:“也许是昨天??”,不经意间,暴露默而索的漫不经心和恍惚。
接下来,让人有点觉得不理解,他从头到尾没有哭,还在母亲遗体前抽烟。
第二天,他就游玩的不亦乐乎,带女友回家过夜。
还帮一个名声狼藉的邻居惩罚他的情妇,因为“没有理由不让他满意”。
女友要和他结婚,他觉得“怎么样都行”,女友一定要他回答是否爱她,他竟然说“大概是不爱她”。
最后迷迷糊糊杀了人,对于法庭上的辩论也不关心,好像与他无关似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局外人》读书笔记
小说《局外人》小说以默而索母亲的死开篇,母亲的死并没有让他过度的伤心,他甚至连母亲的最后一眼都不看,也不流泪,将母亲埋葬后,他为回到阿尔及尔离开那鬼地方而兴奋不已,“我想到我要上床睡它十二个钟头时我所感到的喜悦”。
回到阿尔及尔,他便和女友鬼混在一起,游泳、看滑稽电影,他早将母亲之死抛之脑后。
对于老板的调任巴黎,他的回答是“生活是无法改变的,什么样的生活都一样,我在这儿的生活并不使我不兴奋”。
而女友的求婚,他的态度是“怎么样都行”。
邻居莱蒙请他写信,让他帮助自己对付自己的情人,他想都没想,欣然答应,“他问我是不是马上写不方便,我说不”。
而他不知道,他在不自觉地卷进一场斗殴中,最后在海边,他开枪打死了一个对手。
接着,他被审判,固然他有罪,但对他的指控却让人失笑。
对母亲的死无动于衷成了检察官手中的痛处,他振振有词地说道:“我控告这个人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亲。
”于是,默而索被判了死刑,但他似乎对这一切尽不在乎,当他知道上诉无看之后,他依然平静地等待着死亡,并拒尽向神父做自己最后的忏悔。
整篇作品以时间为线索,可回纳如下:母亲之死—→被调任与女友求婚—→帮邻居对付其情人—→开枪杀人—→被判死刑。
整个过程似乎默而索都是一个“局外人”,他对这个世界似乎麻痹了,对于一切东西,他都接受,唯独最后拒尽对上帝的忏悔。
但我以为默而索似“局外人”但非“局外人”,他时时刻刻参与到这个世界当中,他一心想按自己的方式活在这个世界上。
之所以把母亲送进养老院,是由于自己和母亲无话可说,而养老院里有很多老人作伴,他“明白为什么她要在晚年又找了个‘未婚夫’,为什么她又玩起了‘重新再来’的游戏”,他以为“母亲已经离死亡那么近了,该是感到解脱了。
任何人,任何人也没有权利哭她”。
所以,对默而索而言,真实情感与外在的表现并无关系,他虽伤心,但母亲的死并不会让他流泪。
对于老板的摊派巴黎,他并没有雄心大志,
他知道“生活是无法改变的,什么样的生活都一样,我在这儿的生活并不使我不兴奋”。
女友的求婚,他以为“这无关紧要,假如她想,我们可以结婚”。
以上两点说明默而索对自己拥有的一切已满足,他不是一个对生活贪婪的索取者。
出于对邻居的帮助,他写信帮邻居对付其情人,杀死阿拉伯人是由于他当时产生了幻觉,他看见“刀锋闪闪发光,仿佛一把冷光四射的长剑刺中了我的头”。
在监狱里,他屡次拒尽接见神父,由于他不信上帝,是由于他“对自己有把握,对一切都有把握,比他(上帝)有把握,对我的生命和那即将到来的死亡有把握”。
到离死前,他“体验到了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我觉得我过往是幸福的,我现在仍然是幸福的”。
但默而索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显然与整个社会要求它的成员信守的传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是互相排斥的,这个世界不断在排斥他,所以他成了这个世界的“局外人”,被处决时,他发出了最后的喊声:“为了把一切都做得完美,为了使我感到不那么孤独,我还希看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看他们对我报以仇恨的喊啼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