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井设计规范(T1)

合集下载

固井设计

固井设计

Re 8000 D nV 2n'
800 n' K ' Q
V 12 .73 D2
环空流动:
式中:Re—雷诺数 Q—排量,l/s ρ—流体密度,g/cm3 V—流速,m/s
Re 8000DE nV 2n'
800n' K '
V 12.73
Q
DH 2 DP 2
固井设计的计算方法
固井设计基础
固井设计的重要性
固井设计是固井施工的依据,是设 计者的业务水平、施工者的技术能力的集 中体现。固井设计不仅是施工者进行作业 的指南,也是工程发包单位对固井施工的 过程进行监控的强有力的工具,也就是说, 固井设计不仅服务于乙方,也同时服务于 甲方。
固井施工设计的内容
完全的固井设计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Te—泥浆出口温度
库式公式: 使用条件:
74℃≤T≤212℃
51℃/100m≤Gt≤4.45℃/100m
固井设计的计算方法
(二)井 径 计 算
计算平均井径通过读井径曲线,然后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平 均井径。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将井径测井数据文件转换成文本文件, 再由EXCEL读取,通过处理后,求平均值就可得到高精度 的平均井径数据。
④应对粘土有一定的抑制性,以保持井壁稳定。
固 井设计的步骤
(四)前置液配方与性能
隔离液
①紊流隔离液适宜于紊流顶替,应有较低的粘度和较低的紊流临界返 速, 一般要求紊流接触时间为8-10min,最低也需要有7min;
②粘性隔离液适宜于层流和塞流顶替,隔离液的粘度和切力应大于泥 浆而小于水泥浆; ③隔离液的密度在较大范围内可以调节,一般要求介于泥浆和水泥浆 之间; ④隔离液对加重剂要有悬浮能力,这样才能保持隔离液性能稳定; ⑤隔离液应具有温度稳定性,温度升高粘度不能降低或降低得很少, 才能保持在高温下对加重剂的悬浮能力; ⑥隔离液要具有控制失水能力,一般失水量小于150ml/30min,有助于 防止井壁坍塌和减少地层损害。

矿盐固井方案

矿盐固井方案

矿盐LS-1井固井方案1 、Φ339.7mm表层固井1.1基础资料(1)本次固井目的:封固上部未成岩地层,为二开钻进创造安全条件;(2)固井方式:内插法固井(3)井身结构及套管程序开钻次序钻头尺寸⨯井深mm⨯m 套管尺寸⨯井深mm⨯m水泥返深m备注一开444.5⨯401 339.7⨯400 地面内插法固井(4)钻井液类型及下套管前钻井液主要性能膨润土泥浆:密度g/cm3粘度(s)1.10 601.2管串结构(1)套管数据套管外径钢级壁厚扣型单位重量套管下深封固井段339.7mm J55 9.65mm 短圆81.18kg/m 400--0m 400--0m (2)入井管串结构(自下而上):(1)Φ339.7mm可钻浮鞋+Φ339.7mm套管(2根)浮力计算为20m(J55×9.65mm)+Φ339.7mm浮箍(带内插座)+Φ339.7mm套管串(J55×9.65mm)+Φ339.7mm联顶节。

(2)插入管串结构:插入头+127mm钻杆+方钻杆。

(3)插入头以上2根钻杆加钻杆扶正器(127mm⨯339.7mm)共2只从浮箍上部1根套管往下,所有管串用套管丝扣胶粘接(丝扣胶涂在公扣上)。

1.3固井难点及主要技术措施(1)由于套管在替泥浆过程所受的浮力大,确保一开套管在水泥浆上返过程中不被浮起为,实际泥浆密度应在1.10g/cm3以上;浮力计算公式水泥浆对套管浮力:W=P×L× VW= 1.85×400×90.65=67081Kg管内重量:Wn=Wg+ Wm+ Wp套管重量:Wg=81.18×400=32720Kg 管内水泥浆重量:Wm=80.6×1.85×20=2982.2Kg 管内泥浆:Wp=80.6×1.10×380=33690.8Kg总重量:69393Kg 管内重量-管外重量=2312Kg泥浆密度>1.10g/cm3时套管不会上浮(2)坐封力根据循环最高泵压由固井施工指挥现场计算,为在泵压出现异常情况下顺利施工,实际施加坐封力应为计算值的2倍;建议在井口将套管用钢丝绳绑好;(3)泥浆开钻,插入法固井。

固井技术规定

固井技术规定

固井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固井是钻井工程的关键环节,其质量好坏不仅关系到钻井工程的成败和油气井的寿命,而且影响到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整体效果。

为保证固井工程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固井工程必须从设计、准备、施工、检验四个环节严格把关,采用适合地质特点及各种井型的先进固井工艺技术,确保质量,达到安全、可靠、经济。

第三条固井作业必须按固井设计执行,否则不得施工。

第二章固井设计第一节设计格式与审批第四条固井设计格式按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发布的《xx井xx套(尾)管固井设计》要求执行。

第五条固井审批程序按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发布的《中油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技术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节套管柱强度要求第六条套管柱强度设计方法SY/5322-2000执行。

其中,在高压气井和超深井的强度设计时,必须考虑密封因素。

对安全系数的要求见下表数据。

第七章套管柱抗挤载荷计算在正常情况下按已知产层压力梯度、钻井液压力梯度或预测地层孔隙压力值计算。

遇到盐岩层等特殊地层时,该井段套管抗挤载荷计算取上覆地层压力梯度值,且该段高强度套管柱长度在盐岩层段上下至少附加50m第八条套管柱强度设计应考虑热采高温注蒸汽过程中套管受循环热应力的影响。

第九条对含有硫化氢等酸性气体井的套管柱强度设计,在材质选择上应明确提出抗酸性气体腐蚀的要求。

有关压裂酸化、注水、开采方面对套管柱的技术要求,应由采油和地质部门在区块开发方案中提出,作为设计依据。

第三节冲洗液、隔离液和水泥浆要求第十条冲洗液及隔离液1、使用量:在不造成油气侵及垮塌的原则下,一般占环空高度的300~500m。

2、性能要求:冲洗液和隔离液能有效冲洗、稀释、隔离、缓冲钻井液,与钻井液及水泥浆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并能控制失水量,不腐蚀套管,不影响水泥环的胶结强度。

第十一条水泥浆试验按SY/T5546-92执行,试验内容主要包括:密度、稠化时间、滤失水、流变性能、抗压强度等。

对于定向井的自由水测定,应先将水泥浆置于井底循环温度条件下,测试装置倾斜至实际井下斜度或45°,然后测定自由水。

高温高压井固井设计原则

高温高压井固井设计原则

高温高压概念
塔里木油田油气井一般比较深, 塔里木油田油气井一般比较深,地层压 力较高,温度梯度较低。结合油田实际, 力较高,温度梯度较低。结合油田实际, 认定地层孔隙压力> (10000psi), 认定地层孔隙压力>69MPa (10000psi), 或地层孔隙压力系数>1.80, 或地层孔隙压力系数>1.80,井底温度 >130℃(BHCT>110℃)都为高温高压 130℃(BHCT>110℃) 井。
水泥、 水泥、外加剂品种多
12 1/4″ 9 5/8″ 8 1/2″ 7″ 5 7/8″ 5″
3.95mm
11.1mm
气窜的潜在性
一 高温高压深井固井设计基本原则
1 高温高压深井固井设计的基本原则包含对如下问题的考虑 1)高温高压深井固井的难点分析 井底循环温度(BHCT) 2)井底循环温度(BHCT)的准确计算 3)高密度水泥浆的稳定性设计 4)提高技术套管固井质量问题 大段、 5) 大段、多套岩盐层复合盐层固井关键技术的应用 6)提高深井固井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窄压力窗口(易喷易漏) 7)窄压力窗口(易喷易漏)井固井要求 8)深井尾管长水泥段温差过大如何固井的问题
高温高压深井固井设计基本原则
稠花时间=泵送时间+1小时的安全余量。 +1小时的安全余量 5. 稠花时间=泵送时间+1小时的安全余量。 6. 对尾管固井都根据尾管顶部的BHST和压力做水泥浆强度试验从而规 对尾管固井都根据尾管顶部的BHST和压力做水泥浆强度试验从而规 BHST 定最短的候凝时间。顶部强度不得低于500psi/24hr 3.5MPa/24hr)。 500psi/24hr( 定最短的候凝时间。顶部强度不得低于500psi/24hr(3.5MPa/24hr)。 控制水泥浆失水量。用于层间的封隔, 7. 控制水泥浆失水量。用于层间的封隔,不管是技术套管还是生产套管规定 水泥浆失水量在100mL以下;尾管固井30mL以下。 100mL以下 30mL以下 水泥浆失水量在100mL以下;尾管固井30mL以下。 尾管顶部按国外的先进方法留60~152m的水泥塞。 60~152m的水泥塞 8. 尾管顶部按国外的先进方法留60~152m的水泥塞。 顶替速度应小于1.5m/min 1.5m/min。 符合国外专家提出的低替速技术, 9. 顶替速度应小于1.5m/min。 符合国外专家提出的低替速技术,他们已经验 证过,如果泵速在0.79~1.29m /min,可能破坏井眼 激动压力压漏地层。 可能破坏井眼, 证过,如果泵速在0.79~1.29m3/min,可能破坏井眼,激动压力压漏地层。 隔离液密度低于水泥浆而高于钻井液至少0.12g/cm 10. 隔离液密度低于水泥浆而高于钻井液至少0.12g/cm3,隔离液长度占环形空 230m接触时间不少于10min。 接触时间不少于10min 间230m接触时间不少于10min。 处理泥浆按国外的最佳要求:泥浆塑性粘度≦5.7帕 泥浆屈服值≦ 11. 处理泥浆按国外的最佳要求:泥浆塑性粘度≦5.7帕;泥浆屈服值≦2.39 泥浆失水量≦5mL。 帕;泥浆失水量≦5mL。 如果地层含有H 12. 如果地层含有H2S和CO2应按复杂井处理 13. 如果是大套盐膏层或长尾管长水泥浆段固井应使用新的固井方法

高温高压井固井设计原则

高温高压井固井设计原则

高温高压概念
哈里巴顿提出
温度:地层温度>150℃(大于300℉)属于高 温度:地层温度>150℃(大于300℉) 300℉ 温,地层温度>180℃属于超高温; 地层温度>180℃属于超高温; 属于超高温 压力:地层孔隙压力> 压力:地层孔隙压力>69MPa(10000psi) 或地 层孔隙压力系数>1.80为高压。 层孔隙压力系数>1.80为高压。 为高压
水泥浆性能设计要求
失水实验。在失水实验中是在1000psi 7MPa)的压差进 1000psi( 6. 失水实验。在失水实验中是在1000psi(7MPa)的压差进 行的。控制失水就是控制滤饼的渗透率。 行的。控制失水就是控制滤饼的渗透率。动态条件下的 失水量比静态的失水量高, 失水量比静态的失水量高,目前可在动态中测量失水 量。 在作业中控制失水的要求和程度是很关键的, 在作业中控制失水的要求和程度是很关键的,下面给出 了挤水泥失水量的具体要求, 了挤水泥失水量的具体要求,也适用于套管固井。
抗压强度实验。 5. 抗压强度实验。 恢复钻进、 恢复钻进、射孔等对于抗压强度的要求是非常重要 的。当井下循环温度大大地超过水泥柱顶部温度 水泥柱顶部强度的增长可能成问题。 时,水泥柱顶部强度的增长可能成问题。当固尾管 时常常发生这种现象。 时常常发生这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还应该测量水 泥柱顶部抗压强度的增长。 泥柱顶部抗压强度的增长。
结合油田实际认定地层孔隙压力69mpa10000psi或地层孔隙压力系数180井底温度130bhct110都为高温高压地层孔隙压力破裂压力窗口窄钻井液密度安全窗口小井漏井身结构复杂小间隙固井工艺复杂水泥浆体系复杂水泥外加剂品种多气窜的潜在性121417121338395mm111mm高温高压深井固井设计的基本原则包含对如下问题的考虑1高温高压深井固井的难点分析2井底循环温度bhct的准确计算3高密度水泥浆的稳定性设计4提高技术套管固井质量问题大段多套岩盐层复合盐层固井关键技术的应用6提高深井固井成功率的有效措施7窄压力窗口易喷易漏井固井要求8深井尾管长水泥段温差过大如何固井的问题高温高压深井固井设计基本原则抗高温水泥浆设计注意配方性能水泥量

固井设计

固井设计

第七章固井设计7.1 套管柱强度设计7.2 注水泥设计7.3 固井质量检测与评价7.3.1 注水泥质量要求(1)油气层固井,设计水泥返高应超过油气层顶界150cm,实际封固油气层顶部不少于50cm。

其中,要求合格的水泥环段,对于浅层2000m的井不少于10m,深于2000m的井不少于20m。

(2)为了保证套管鞋封固质量,油层套管采用双赛固井时,阻流环距套管鞋长度不少于10m,技术套管一般为20m,套管鞋应该尽量靠近井底。

(3)油气层底界距人工井底不少于15m。

其中,第(2)条是为了防止上胶塞下行时所刮下的套管内表面上的液膜浆体污染水泥浆,而影响套管鞋附近的水泥封固质量;第(3)条是为了满足采油方面的需要。

7.3.2 水泥环质量检测和评价1、井温测井水泥水化反应是一放热反应,凝结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通过套管传给套管内流体,可使井温温度上升一定数值;而环空中没有水泥的井段,井内温度为正常温度。

利用这一特征,可以测定水泥浆在环空中的返高位置。

2、声幅测井声幅测井是根据声学原理所进行的测井。

在井下,从测井仪声波发射器发射出声波,声波向四周以近似球状的波阵面发散,通过不同介质和路线后传播到接收器。

最先到达接收器的是沿着套管传播的滑行波所产生的折射波,其次是传到地面后又传播回来的地层波。

尽量在钻井液内声波的传播距离最短,但是由于在钻井液内声速相对较低,所以钻井液波到达最迟。

声幅测井记录是最先到达的套管波的首波幅度。

套管内钻井液的分布及性质是不变的,因此向管内散失的能量为恒定值。

在此基础上,套管波的衰减程度管外水泥与套管的胶结情况。

实验证明,套管首波幅度的对数与套管周围水泥未胶结部分所占套管周长的百分数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与套管胶结的水泥越多,所接收的声幅越小;而当管外全为钻井液时,多接收的声幅最大。

实际的深海声幅测井远比这复杂,以上述为基本原理。

沿井深由下而上进行测试,就可得到一条沿井深反映水泥与套管胶结情况的声幅测井曲线。

干井筒固井施工规范1

干井筒固井施工规范1

干井筒固井施工规范 Cementing specification for dry wellbore (报批稿) ××××-××-××发布 ××××-××-××实施 发 布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井筒条件 (1)5设计原则及内容 (2)6施工作业 (3)7固井质量检验 (4)8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 (4)I前言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技术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忠实、王鹏、徐峰、陈敏、刘世彬、林强、干建华、范成友。

II干井筒固井施工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气体钻井完成的石油、天然气井干井筒固井的井筒条件、设计原则及内容、施工作业、质量检验和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HSE)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气体钻井完成的石油、天然气井的干井筒固井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Y/T 5313 钻井工程术语SY/T 5374 固井作业规程SY/T 5394 固井水泥头及常规固井胶塞SY/T 5412 下套管作业规程SY/T 5467 套管柱试压规范SY/T 5618 套管用浮箍、浮鞋SY/T 5724 套管柱结构与强度设计SY/T 6592 固井质量评价方法3 术语和定义SY/T 5313确立的钻井工程术语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天然气集团公司固井技术规范

天然气集团公司固井技术规范

固井技术规范(试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9年5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固井设计 (1)第一节设计依据和内容 (1)第二节压力和温度 (2)第三节管柱和工具、附件 (3)第四节前置液和水泥浆 (5)第五节下套管和注水泥 (6)第六节应急预案和施工组织 (8)第三章固井预备 (8)第一节钻井设备 (8)第二节井口预备 (9)第三节井眼预备 (9)第四节套管和工具、附件 (11)第五节水泥和外加剂 (13)第六节固井设备及井口工具 (15)第七节仪器仪表 (16)第四章固井施工 (17)第一节下套管作业 (17)第三节固井过程质量评价 (20)第五章固井质量评价 (21)第一节差不多要求 (21)第二节水泥环评价 (22)第三节质量鉴定 (23)第四节管柱试压和井口装定 (24)第六章专门井固井 (25)第一节天然气井 (25)第二节深井超深井 (27)第三节热采井 (28)第四节定向井、大位移井和水平井 (28)第五节调整井 (29)第七章挤水泥和注水泥塞 (30)第一节挤水泥 (30)第二节注水泥塞 (33)第八章专门固井工艺 (34)第一节分级注水泥 (34)第二节尾管注水泥 (35)第九章附则 (38)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固井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固井是钻井工程的关键环节之一,固井质量关于延长油气井寿命和发挥油气井产能具有重要作用。

为提高固井治理和技术水平,保障作业安全和质量,更好地为勘探开发服务,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固井工程应从设计、预备、施工和检验环节严格把关,采纳适应地质和油气藏特点及钻井工艺的先进适用固井技术,实现安全、优质、经济、可靠的目的。

第三条固井作业应严格按照固井设计执行。

第二章固井设计第一节设计依据和内容第四条应以钻井地质设计、钻井工程设计、实钻资料和测井资料为基础,依据有关技术规定、规范、标准进行固井设计并在施工前按审批程序完成设计审批。

第五条进行固井设计时应从井身质量、井眼稳定、井底清洁、钻井液和水泥浆性能、固井施工等方面考虑阻碍施工安全和固井质量的因素。

固井技术规定——【钻井采油 页岩气】

固井技术规定——【钻井采油 页岩气】

固井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固井是钻井工程的关键环节,其质量好坏不仅关系到钻井工程的成败和油气井的寿命,而且影响到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整体效果。

为保证固井工程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固井工程必须从设计、准备、施工、检验四个环节严格把关,采用适合地质特点及各种井型的先进固井工艺技术,确保质量,达到安全、可靠、经济。

第三条固井作业必须按固井设计执行,否则不得施工。

第二章固井设计第一节设计格式与审批第四条固井设计格式按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发布的《xx井xx套(尾)管固井设计》要求执行。

第五条固井审批程序按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发布的《中油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技术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节套管柱强度要求第六条套管柱强度设计方法SY/5322-2000执行。

其中,在高压气井和超深井的强度设计时,必须考虑密封因素。

1对安全系数的要求见下表数据。

第七章套管柱抗挤载荷计算在正常情况下按已知产层压力梯度、钻井液压力梯度或预测地层孔隙压力值计算。

遇到盐岩层等特殊地层时,该井段套管抗挤载荷计算取上覆地层压力梯度值,且该段高强度套管柱长度在盐岩层段上下至少附加50m第八条套管柱强度设计应考虑热采高温注蒸汽过程中套管受循环热应力的影响。

第九条对含有硫化氢等酸性气体井的套管柱强度设计,在材质选择上应明确提出抗酸性气体腐蚀的要求。

有关压裂酸化、注水、开采方面对套管柱的技术要求,应由采油和地质部门在区块开发方案中提出,作为设计依据。

第三节冲洗液、隔离液和水泥浆要求2第十条冲洗液及隔离液1、使用量:在不造成油气侵及垮塌的原则下,一般占环空高度的300~500m。

2、性能要求:冲洗液和隔离液能有效冲洗、稀释、隔离、缓冲钻井液,与钻井液及水泥浆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并能控制失水量,不腐蚀套管,不影响水泥环的胶结强度。

第十一条水泥浆试验按SY/T5546-92执行,试验内容主要包括:密度、稠化时间、滤失水、流变性能、抗压强度等。

对于定向井的自由水测定,应先将水泥浆置于井底循环温度条件下,测试装置倾斜至实际井下斜度或45°,然后测定自由水。

固井设计规范(T1).

固井设计规范(T1).

e max-----------套管在井眼的最大偏心
11

二个弹性扶正器之间的套管最大偏心距:
ε max----------套管在井眼内的最大偏心距cm RB-------------- 井眼半径cm RP-------------- 套管外径 cm PV ----------套管在铅垂面法向力N PS ----------套管在平均井斜狗腿度平面法向力N C------------计算过度参数N/m
固井设计规范
中海油服油田化学事业部 2008年8月
1
第五讲内容
一、固井设计规范
2
一、固井工艺设计依据
主要依据
1. 设计的井深结构或实际的井深结构、套管规范、下入深度 及固井水泥的返高要求; 2. 实钻地层岩性和地质分层数据; 3. 油、气、水层或其他要求封固地层的孔隙压力梯度和温度 梯度; 4. 要求封固地层的最小破裂压力梯度; 5. 井径、井斜及方位等井眼基本数据; 6. 实钻井眼的钻井液性能数据和钻井工程概况; 7. 地质和钻井工程或生产开发工程对固井提出的其他特殊要 求。
9
2、直井油气层套管和尾管 应根据主要封固井段的地层岩性、井眼条件、钻井 液性能以及钻井实际情况,确定套管扶正器的安放 间距和使用数量。以下情况每2根套管宜安装1只 符合要求的弹性扶正器或/和刚性扶正器: A、套(尾)管鞋以上的五根套管; B、油、气、水层及间隔层等主要封固段及其上下各 50米的套管; C、尾管重叠段进入上层套管内的5根套管、尾管悬 挂器以下2根套管; D、分级箍上下各2根套管;
6
4.2 平衡注水泥基本要素 1. 准确掌握各种地层压力范围值. 2. 设计满足压力控制要求的水泥浆. 3. 准确测定各种入井流体流变性并具有可 调能力. 4. 优化组配环空浆柱结构的密度和流变性. 5. 确保施工水泥浆密度达到设计要求.

固井设计规范(T1).

固井设计规范(T1).
度g/cm3 ρm----------一级固井前钻井液密度g/cm3 H------------漏失地层垂直深度m
23
2、设计中应考虑固井工具及附件的作业能力和施工 安全: 井斜小于或等于30°宜采用重力开孔式分级箍。井 斜大于30°宜采用液压开孔式分级箍; 分级箍应安放在岩性致密、不垮塌、井径规则的井 段; 漏失层固井,为保证生产层以上有良好的水泥封固, 分级箍安放位置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ρ C-ρ d h≤ × H - 1 ρ C-ρ m
16
六、水泥浆返高常规设计
套管层次
隔水导管 泥线 表层套管 ≤泥线悬挂器 至上层套管鞋以上100~150m 技术/油层套管(单级) 据实际井眼条件调整 第二级至上层套管鞋以上100~150m 技术/油层套管(分级) 油气层顶部以上150m 尾管固井
17
首浆返高
尾桨返高
泥面 100~200m 100~200m 300m~500m 油气层顶部以上150m 第一级≥300m 油气层顶部以上150m 尾管顶部以上50~100m
19
顶替速度或流态
6~ 5bpm,塞流 8~5 bpm,塞流 12~5 bpm,塞/层流 高速1.5~1.2m/s;低速0.3m/s; 紊塞流顶替, 8~5 bpm,塞流
九、前置液设计
固井 用量比例 冲洗液和紊流隔离液 2:1 常压地层 冲洗液和紊流隔离液 3:1或4:1 冲洗液和塞流隔离液 4:1或5:1 塞流隔离液 大间隙 小间隙 水泥塞 冲洗液和塞流隔离液 冲洗液和紊流隔离液 冲洗液和紊流隔离液
27
3、冲洗液、隔离液的使用 冲洗液、隔离液的性能和用量,参照本章节前述执 行。 4、固井胶塞的使用 单级固井应使用双塞,深井、大位移井、水平井应 使用三塞,分级固井的第一级固井应使用双塞。 5、U型管效应 技术套管或油气层套(尾)管固井,应考虑U型管 效应的作用,计算环空水泥浆上返最大排量与设计 排量之比值应小于1.25。

固井设计规范

固井设计规范
16
六、水泥浆返高常规设计
套管层次 隔水导管 首浆返高 尾桨返高 泥面
泥线
表层套管 ≤泥线悬挂器 至上层套管鞋以上100~150m 技术/油层套管(单级) 据实际井眼条件调整
100~200m
100~200m 300m~500m 油气层顶部以上150m
第二级至上层套管鞋以上100~150m 第一级≥300m 技术/油层套管(分级) 油气层顶部以上150m 油气层顶部以上150m
前置液返高 (m) 2:1
接触时间 (min)
7 ~ 10 7 ~ 10
3:1或4:1
水泥塞
冲洗液和紊流隔离液
注:考虑防漏窜,地层孔隙压力<前置液液柱压力<地层破裂压力 ;
20
接触时间
接触时间定义:是指顶替过程中流体(清洗液、隔离
液和水泥浆)流过环形空间某一点所经历的时间。
只用冲洗液或紊流隔离液时,要求用量满足 10min 接触时间,其用量可计算如下:
6
4.2 平衡注水泥基本要素 1. 准确掌握各种地层压力范围值. 2. 设计满足压力控制要求的水泥浆. 3. 准确测定各种入井流体流变性并具有可 调能力. 4. 优化组配环空浆柱结构的密度和流变性. 5. 确保施工水泥浆密度达到设计要求.
7
三、套管扶正器安放间距设计
安放位置应选较致密和井眼较规则井段。 应根据主要封固井段的地层岩性、井眼条件、钻井 液性能以及钻井实际情况,确定套管扶正器的安放 间距和使用数量。 推荐以下位置“2根套管装1只”
28
6、固井前循环钻井液时间
正常情况下,下完套管注水泥浆前应充分、大排量 循环钻井液,循环总量不低于1.5~2倍实际井眼容 积量。最大循环排量应接近于设计替浆时最大排量 现场可根据实际循环返出及井下情况适当延长循环 时间;重点确认:震动筛无沉砂返出、循环泵压稳 定、钻井液性能稳定、井下无漏、涌等情况、气全 量<3%。

中石化固井设计

中石化固井设计

HH74P78井生产套管固井设计设计单位:长庆固井公司第二固井工程项目部设计人:叶雪松设计时间: 2013年11月22日初审人: 蒋敏初审时间: 2013年11月22日审核人:冯文革审核时间:2013年11月22日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固井公司审批意见同意按此施工设计组织固井施工审批人:王政庆2013-11-22目录一、基本情况 (1)二、主要依据 (1)三、井身结构与固井方法 (2)四、压力计算 (3)五、套管设计 (3)六、水泥量计算 (4)七、水泥浆设计及性能 (5)八、套管内顶替量计算 (5)九、顶替终了最高泵压计算 (6)十、井底静止温度计算和水泥浆最高受热温度 (6)十一、施工程序 (6)十二、施工时间计算 (7)十三、施工技术措施 (7)十四、井控注意事项 (9)十五、HSE管理 (9)十六、HH74P78井固井作业应急预案 (10)十七、附件(稠化曲线图) (12)一、基本情况1、井别:开发井井型:水平井2、地理位置:甘肃省镇原县中原乡武亭村前庄组3、构造位置: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南端。

4、施工井队:川庆40002钻井队5、完钻井深:3782m,垂深:2379.05m,造斜点:1921m。

6、套管尺寸:φ139.7mm生产套管7、套管下深:3781.76m8、阻位:3749.17m9、水泥返高:返至地面10、油气层位置:-11、井径数据二、主要依据1.设计主要依据《HH74P78井钻井工程设计(二级井身结构)》、《HH74P78井钻井工程轨迹调整设计》、实际钻井数据、测井数据。

2.钻井复杂情况描述无。

3.固井难点一次性封固3782米井段,水平段有1165米的裸眼段,容易造成水平段底部混浆;下套管摩阻大、封固段较长,该井所在区块承压能力低,普遍渗漏,固井时容易发生漏失。

4.技术措施填充段采用低密高强水泥浆体系,减少目的层所受压力;注灰过程中,保证水泥浆密度均匀,稳定;替泥浆过程中防止排量忽高忽低,减少激动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1个刚性扶正器和1个弹性扶正器间的套管最大偏心 距:
εmax----------套管在井眼内的最大偏心距cm RB-----------井眼半径cm RC-----------套管外径 cm εV ---------套管在铅垂面偏心距cm εS ---------套管在平均井斜狗腿度平面偏心距cm PV ----------套管在铅垂面法向力N PS ----------套管在平均井斜狗腿度平面法向力N C------------计算过度参数N/m
18
有电测井径资料
20%~40% 20%~40% 20%~40% 10%~30%
注:水泥浆的附加量可根据实钻情况适当调整。
八、顶替水泥浆设计
固井层次
隔水导管 表层套管 技术套管 油气层套管 尾管固井 裸眼水泥塞
顶替液
海水,或般土泥浆+海水 海水,或般土泥浆+海水 井浆,或海水 井浆;海水;完井液 井浆 井浆
13
4、套管摩阻计算 下套管载荷预测 套管扶正器安放间距计 算完成后,应进行下套 井 号 井 径 套管下深 套管扶正率 下放最小钩 上提最大钩 (M) (%) 载(Ton) 载(Ton) 管摩阻计算。当计算摩 阻超过设计下套管允许 Aa5 9 5/8" 3300 大于60 94 284 阻力时,可适当减少扶 9 5/8" 3800 大于60 116 266 正器的数量,但应满足 套管在主要油、气、水 PH7 7" 4463 大于60 80 228 层及它们的间隔层内的 偏心度小于30%。
22
十、固井分级箍位置设计原则
油气层分级箍设置应满足平衡压力固井的要求; 1、高压油气层或低压油气层分级箍设置应满足下列 公式确定: Pw+P3+P4≥Ph+PPL
h-----------分级箍安放的垂直深度m ρC----------一级水泥浆的密度 g/cm3 ρd----------地层漏失压力或破裂压力等效流体密
16
六、水泥浆返高常规设计
套管层次
隔水导管 泥线 表层套管 ≤泥线悬挂器 至上层套管鞋以上100~150m 技术/油层套管(单级) 据实际井眼条件调整 第二级至上层套管鞋以上100~150m 技术/油层套管(分级) 油气层顶部以上150m 尾管固井
17
首浆返高
尾桨返高
泥面 100~200m 100~200m 300m~500m 油气层顶部以上150m 第一级≥300m 油气层顶部以上150m 尾管顶部以上50~100m
24
十一、管外水泥膨胀封隔器位置设计原则
按照分层开发的需要,管外水泥膨胀封隔器应设置 在分层开发的相邻生产层、油水层或油气层之间的 井眼较规则的位置; 高压井管外水泥膨胀封隔器应设置在环空尾浆顶部 且井眼较规则的位置,但应准确计算施工压力,合 理选择剪切销钉的压力; 漏失井的管外水泥膨胀封隔器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安 放位置: ρ -ρ
28
6、固井前循环钻井液时间
正常情况下,下完套管注水泥浆前应充分、大排量 循环钻井液,循环总量不低于1.5~2倍实际井眼容 积量。最大循环排量应接近于设计替浆时最大排量 现场可根据实际循环返出及井下情况适当延长循环 时间;重点确认:震动筛无沉砂返出、循环泵压稳 定、钻井液性能稳定、井下无漏、涌等情况、气全 量<3%。
19
顶替速度或流态
6~ 5bpm,塞流 8~5 bpm,塞流 12~5 bpm,塞/层流 高速1.5~1.2m/s;低速0.3m/s; 紊塞流顶替, 8~5 bpm,塞流
九、前置液设计
固井 用量比例 冲洗液和紊流隔离液 2:1 常压地层 冲洗液和紊流隔离液 3:1或4:1 冲洗液和塞流隔离液 4:1或5:1 塞流隔离液 大间隙 小间隙 水泥塞 冲洗液和塞流隔离液 冲洗液和紊流隔离液 冲洗液和紊流隔离液
15
五、环空水泥浆返高设计
1、设计原则
应满足下一步安全钻井或完井作业、油田安全开发 以及今后采取增产措施的需要; 应能有效的封固油、气、水层,以及要求必须封固 的腐蚀性、蠕变、垮塌、漏失等复杂地层; 应满足钻井工程对套管保护提出的特殊要求,如: 提高套管抗挤、抗内压强度或避免套管因过度磨损 而发生断裂等; 应满足抵御海洋恶劣环境和保护环境所提出的要求; 应符合平衡压力固井原则;

h≤
C
d
ρ
C-ρ m
×
H
- 1
25
十二、提高水泥浆环空顶替效率的工艺设计
1、套管偏心度 套管在注意封固段井眼偏心度应≤30%。
26
2、钻井液性能的调整

为达到固井作业要求,固 井前应充分循环和调整好 钻井液性能,尽量满足下 列关系式: 2YPC > 2YPm
1+e 1-e

或满足:幂律模式

只用冲洗液或紊流隔离液时,要求用量满足 10min 接触时间,其用量可计算如下:
q=10· Qc· 60/1000
q----冲洗液用量,m3 Qc----顶替临界排量,L/s

当计算的冲洗液用量在环空中的长度超过250m时, 则以冲洗液封固250m环空所需的用量为准。
21
前置液对顶替效率的影响
注:返高设计要参考浆柱动静态下的经验计算公式
七、水泥浆附加量设计
固井层次
隔水导管 表层套管 技术套管 油气层套管 尾管固井 裸眼水泥塞 挤水泥作业
无井径资料 150%~200%,250% 80%~150% 100% 150%~200% 50%~80% 50%~75% 75%~100% 30%~50% 20%~50%
4
Pp
Pa
1.1 平衡压力设计原则
候凝过程 控制失重 防止窜流 Pa + Pc < Pp Pc:地层流体在水泥浆的 流动阻力, 与水泥浆的静胶凝强度发 展有关。

5
Pp
Pa
1. 套管居中:定向井、大斜度井、大位移井或水平 井的油、气、水层及间隔层段套管偏心度小于 30%。 2. 提高顶替效率:在满足平衡压力和套管居中的前 提下,顶替钻井液工艺设计应满足水泥浆有效驱 替偏心环空窄间隙钻井液的要求。 3. 安全施工:固井工艺设计应满足固井全过程连续 施工,以避免发生井漏、井喷和异常憋压等现象。 4. 安全施工:固井工艺设计应满足固井全过程连续 施工,以避免发生井漏、井喷和异常憋压等现象。
9
2、直井油气层套管和尾管 应根据主要封固井段的地层岩性、井眼条件、钻井 液性能以及钻井实际情况,确定套管扶正器的安放 间距和使用数量。以下情况每2根套管宜安装1只 符合要求的弹性扶正器或/和刚性扶正器: A、套(尾)管鞋以上的五根套管; B、油、气、水层及间隔层等主要封固段及其上下各 50米的套管; C、尾管重叠段进入上层套管内的5根套管、尾管悬 挂器以下2根套管; D、分级箍上下各2根套管;
度g/cm3 ρm----------一级固井前钻井液密度g/cm3 H------------漏失地层垂直深度m
23
2、设计中应考虑固井工具及附件的作业能力和施工 安全: 井斜小于或等于30°宜采用重力开孔式分级箍。井 斜大于30°宜采用液压开孔式分级箍; 分级箍应安放在岩性致密、不垮塌、井径规则的井 段; 漏失层固井,为保证生产层以上有良好的水泥封固, 分级箍安放位置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ρ C-ρ d h≤ × H - 1 ρ C-ρ m
固井设计规范
中海油服油田化学事业部 2008年8月
1
第五讲内容
一、固井设计规范
2
一、固井工艺设计依据
主要依据
1. 设计的井深结构或实际的井深结构、套管规范、下入深度 及固井水泥的返高要求; 2. 实钻地层岩性和地质分层数据; 3. 油、气、水层或其他要求封固地层的孔隙压力梯度和温度 梯度; 4. 要求封固地层的最小破裂压力梯度; 5. 井径、井斜及方位等井眼基本数据; 6. 实钻井眼的钻井液性能数据和钻井工程概况; 7. 地质和钻井工程或生产开发工程对固井提出的其他特殊要 求。
20
前置液返高(m) 接触时间(min) 7~10 7~10 7~10 150~200 ≥350m ≥400m 100~150m 7~10 7~10 7~10
注:考虑防漏窜,地层孔隙压力<前置液液柱压力<地层破裂压力 ;
接触时间
接触时间定义:是指顶替过程中流体(清洗液、隔离
液和水泥浆)流过环形空间某一点所经历的时间。
e max-----------套管在井眼的最大偏心
11

二个弹性扶正器之间的套管最大偏心距:
ε max----------套管在井眼内的最大偏心距cm RB-------------- 井眼半径cm RP-------------- 套管外径 cm PV ----------套管在铅垂面法向力N PS ----------套管在平均井斜狗腿度平面法向力N C------------计算过度参数N/m
宾汉模式
YPC PVC >
nm>nc
YPm PVm YPm Km

赫-巴模式
YPC KC

YPC---水泥浆的动切力 Pa; YPm---钻井液的动切力 Pa; e------偏心度 无因次; nm----钻井液流动指数无因次; nC-----泥浆流动指数无因次 PVC----泥浆的塑性粘度Pa· S PVm---钻井液的动切力Pa· S KC----水泥浆的稠度系Pa· Sn Km----井液的稠度系数Pa· S

3 进入上一层套管重叠段3根套管 4 分级箍以下2根、以上3根套管
尾管重叠段内的5根套管、尾管悬挂器以下2根套管 分级箍上下各2根套管
8
现场实际经验原则
1. 甲方认定的上部目的层段顶以上至少100m(气层要求至少 200m)到井底每3根套管加放2个弹性扶正器; 2. 主要分隔层、夹层,适当补加弹性/刚性扶正器 3. 对于没有特殊封固要求(即非目的层封固段)的前置浆封固 段要求两层套管重叠段间的封固段至少加放4个弹性扶正器, 裸眼段至少加放2个弹性扶正器,整个前置浆封固段加放弹 性扶正器总数不少于6个。 4. 据上措施,参照cemSAIDS模拟实际井眼轨迹的结果,再作适 当的调整。 5. 具体情况根据油层位置和地质情况,现场进行适当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