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的形成机理

合集下载

酸雨的形成机理和控制技术研究

酸雨的形成机理和控制技术研究

酸雨的形成机理和控制技术研究酸雨是指在大气中形成的具有酸性的雨水,它不仅污染了空气和土壤,还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酸雨的形成机理非常复杂,涉及大气化学、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因此要治理酸雨,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用多种技术手段。

本文将从酸雨的形成机理和控制技术研究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酸雨的形成机理酸雨的形成机理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大气污染物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及自由基、氧气等反应形成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成为酸雨的主要来源。

2. 气象条件:气象因素也是影响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

如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对酸雨的分布和浓度有直接影响。

3. 区域性污染: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制约因素更多地来自于其区域性污染。

由于远离污染源地,受到的污染物排放比较少,所以酸雨污染的程度也相应较低。

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加速,区域间距离已经趋近于消失,酸雨形成的区域性特征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4. 地形和环境:在一些地形条件下,如海拔高度、山区、城市等地方,会使酸雨的污染程度更严重。

此外,当氮氧化物、硫酸等酸性物质与土壤中的氢氧根离子、铝离子、钙离子等反应,就形成了酸性土壤,这对植物的生长,甚至对物种灭绝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酸雨的控制技术研究为了减少酸雨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人们发展了一些控制酸雨的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燃料替代和清洁能源利用: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减少酸雨问题,已经启动了能源转型计划,开展清洁能源。

比如,美国宣布在2035年前实现100%的碳中和目标。

中国也呼吁创新技术,发展另类能源,并采用燃料替代技术,如加装高塔烟囱,降低废气排放。

2. 大气烟尘治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烟尘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言而喻。

因此,在工业企业的园区内加装污染治理设施,减少废气排放被视为重要措施。

例如,通常采用电收尘器和燃气成套设施等技术,对低达微米的烟尘进行过滤和治理。

酸雨:形成机制、影响与减少途径

酸雨:形成机制、影响与减少途径

酸雨:形成机制、影响与减少途径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酸性物质的降水形式,它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酸雨的形成机制、影响以及减少途径。

一、酸雨的形成机制:1. 主要成因:酸雨的形成主要与大气中的污染物有关,主要包括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x)。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工厂的废气排放、机动车尾气和燃煤等。

2. 大气化学反应:SOx和NOx进入大气层后,与水蒸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降水中的酸性物质增加。

3.扩散范围:酸雨通常出现在污染源附近,但由于大气环流的作用,酸雨的影响范围可以扩散到数百公里之外。

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1. 植被受损:酸雨的酸性物质直接影响植物叶片表面,阻碍植物光合作用,导致植物的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2. 土壤酸化: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反应,使土壤变得酸性,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的肥力。

3. 水体污染:酸雨降水中的酸性物质会直接流入水体,导致水体的酸化,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4. 建筑物腐蚀:酸雨中的酸性物质腐蚀建筑物表面,损坏建筑物的外观和结构,增加维护和修缮成本。

三、减少酸雨的途径:1. 控制污染源:通过减少工厂排放、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等措施来控制酸雨污染源的排放,是减少酸雨的关键。

2.使用清洁能源: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减少燃煤对大气的污染。

3.固体废弃物处理:妥善处理工业固体废弃物,避免废弃物通过焚烧或其他方式排放污染物质。

4.环境教育宣传: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酸雨形成机制和影响的认识,倡导环保行为,减少个人在生活中对环境的污染。

5.国际合作:酸雨是一个跨国界的环境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减少酸雨的政策和法规。

总结:酸雨的形成机制主要与大气中的污染物有关,其对环境以及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减少酸雨的途径包括控制污染源、使用清洁能源、妥善处理固体废弃物、加强环境教育宣传以及国际合作等。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和每个人的努力,才能为我们的环境创造更加清洁和健康的未来。

自然环境中的酸雨现象

自然环境中的酸雨现象

自然环境中的酸雨现象酸雨是指雨水中的含酸量过高的降水,其对生态系统和水文循环等产生的负面影响备受关注。

酸雨现象的具体形成机理如下:首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等气体与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等。

然后,这些酸性物质随着雨水形成的降水进入土壤和水体,对环境造成危害。

事实上,酸雨对环境的损害是多方面的,下面分别进行讨论: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酸雨能够使土壤酸化,影响土壤的肥力,破坏土壤对植物根系的支持能力。

当土壤pH值降低到5.5以下时,植物的根系吸收有效氮、磷、钾等元素的能力将明显下降。

此外,酸性粒子还会在植物叶面上沉积,破坏植物的叶片和皮毛,在炎热的天气情况下导致植物失水,表现为萎黄、萎缩等症状。

特别是由于酸性雨水对木本植物影响最为严重,因此在山区和森林地带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酸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一旦地下或地表水成为酸性化的环境,很多水生生物将无法存活。

例如,在水体中,硫酸会与含钙量丰富的岩石、土壤等物质中的钙离子形成硬度降低的物质,并导致水生生物死亡。

此外,酸性物质还能导致水中营养物质浓度降低,使得水生生物竞相争夺已然消耗殆尽的营养,以致整体群落的数量和多样性受到相关的限制。

酸雨对建筑和文物的侵蚀和损害除以上两种影响外,酸雨还可能对建筑物和文物造成严重损失。

在历史上,酸雨是导致许多欧洲历史建筑物毁坏的主因之一,例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等等。

同样,在中国,由于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多种原因,众多文化遗产也遭受到了酸雨的严重侵蚀。

结论总之,酸雨是一种被广泛讨论的与环境污染紧密相关的现象。

为了应对这种严重现象,需要加强环保意识,采取具体的减排措施,保护自然环境,从而使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酸雨的形成机制

酸雨的形成机制

酸雨的形成机制摘要: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给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所以研究了解酸雨的形成机制及途径,对于防止、减少、乃至消除酸雨带来的危害将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酸雨区域 酸雨的形成机制 双重来源机制正文:所谓酸雨简单说,是指因空气污染而造成的酸性降水,通常认为大气降水与2SO 气体平衡,酸度pH 低于5.6时,降水即为酸雨。

【1】广义的是指酸性物质的干、湿沉降。

前者干沉降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对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一、我国酸雨分布主要区域我国环保部2011-06-03发布的关于2010年全国大气环境状况中关于酸雨的消息:监测的494个市(县)中,出现酸雨的市(县)249个,占50.4%;酸雨发生频率在25%以上的160个,占32.4%;酸雨发生频率在75%以上的54个,占11.0%。

我国现在酸雨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沿线及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主要包括浙江、江西、湖南、福建的大部分地区,长江三角洲、安徽南部、湖北西部、重庆南部、四川东南部、贵州东北部、广西东北部及广东中部地区。

【2】如图长江图1-1 2010年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区域由以上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酸雨覆盖区域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酸雨现象更是严重。

成为了继欧洲,北美之后成为了世界第三大酸雨区。

过去人们曾经一度认为,中国所有的酸雨区都在秦岭、淮河以南, 但是目前情况并非如此。

由于大气致酸污染物的中长距离传输, 酸雨区已经向北越过秦岭。

【3】二、酸雨的生成原理: 形成酸雨的必要条件是有致酸污染物的来源。

正常情况下,自然产生的酸性物质会在大气土壤中被中和掉,而不至于形成酸雨。

而人类下垫面活动,大量如化石燃料发电厂、工业锅炉、有色金属冶炼厂和汽车尾气的排放,产生了大量的硫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质,这些物质无法被土壤,大气,江河湖水中碱性物质中和掉,在大气中发生了其他反应结果与降水结合,便成为了酸雨。

酸雨的形成原因

酸雨的形成原因

酸雨的形成原因酸雨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如硫酸、硝酸等,随降水进入地面,破坏了生态环境和城市建筑物。

酸雨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这篇文章将探讨酸雨形成的几个主要原因。

一、燃煤工业和交通排放燃煤工业和交通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

这些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后,与雨水中的氧气和水分相互作用,形成硫酸和硝酸。

这些酸性物质随着降水进入地面,形成酸雨。

特别是在工业发达的城市和污染物排放较多的地区,酸雨更加严重。

二、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变化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变化也是酸雨形成的因素之一。

森林对酸雨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可以吸收和转化酸性物质。

然而,过度砍伐森林和滥伐树木导致森林面积减少,森林的缓冲能力减弱,酸性物质难以被吸收和转化,进而在降雨中被带入地面,形成酸雨。

此外,土地利用的变化(如工业用地、城市化等)也会改变地表水的排水方式,加剧酸雨的形成。

三、大气逆温层大气逆温层是酸雨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气逆温层指的是接近地表的气温上升而高空的气温下降的一段大气层。

逆温层能够阻止底层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和其他污染物散发到高空,使它们在低空停留更长的时间。

当降雨发生时,这些酸性物质会被降水带到地面,导致酸雨。

四、自然因素除了人类活动外,自然因素也会对酸雨的形成产生影响。

例如,火山爆发和喷发时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进而导致大范围的酸雨。

此外,煤炭和石油中本身就含有硫和氮元素,当它们燃烧时会释放出酸性物质,形成酸雨。

为解决酸雨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减少工业和交通排放,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加强森林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地利用变化对酸雨形成的影响。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境酸雨的挑战。

只有通过全球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有效解决酸雨问题,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和健康。

总结起来,酸雨的形成是由于燃煤工业和交通排放、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变化、大气逆温层以及自然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酸雨是如何形成的

酸雨是如何形成的

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酸雨是一种在大气中形成的酸性降水。

它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氮氧化物(NOx)、硫氧化物(SOx)和其他有害气体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产生的。

酸雨通常具有pH值低于5.6,会对生态系统、水源、土壤和建筑物等造成严重的危害。

其次,自然因素也会对酸雨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火山喷发和地下腐蚀等自然现象释放的气体,如硫化物和盐酸,也会加重酸雨的程度。

此外,自然界中的植物在吸收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时也会释放一部分酸性物质。

酸雨形成的机制主要有两个:气候和大气传输。

气候因素包括降水量、降水频率、大气湿度和温度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酸雨的PH值和浓度。

例如,在湿度高、温度低的环境中,降水量较大,酸雨的形成就会变得更加严重。

大气传输是指酸性气体经由空气中的气流扩散和传播的过程。

气体的传输会受到大气环流、风向、降水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以上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会导致气体在远距离传输过程中逐渐混合,并进一步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产生酸性物质。

酸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对水源的污染和对建筑物和文化遗产的腐蚀。

首先,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酸性降水通过酸化土壤影响了重要的土壤营养元素的可利用性,削弱了植物的营养摄取能力,导致植物的枯萎和死亡。

其次,酸雨还对水体产生了污染,使得水中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受到了毒害。

最后,酸雨还会导致建筑物和文化遗产的腐蚀和损坏。

经过长时间的酸性降水,建筑物表面的石头和金属会逐渐被侵蚀,文化遗产受到永久性的破坏。

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工厂和电厂应当采用更清洁的燃料,汽车应使用可再生能源或更环保的燃料。

其次,应当鼓励植被的种植,植物能够吸收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减少其形成。

此外,应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促使人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而言之,酸雨的形成是由于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产生的。

酸雨的形成机理与防治简介

酸雨的形成机理与防治简介

酸雨的形成机理与防治简介摘要 : 一般地将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目前酸雨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本文对酸雨形成机理进行简述,详细阐述了酸雨的危害,并提出了对酸雨防治对策。

关键词 : 酸雨;形成机理;酸雨危害;防治对策在没有大气污染物存在的情况下降水酸度主要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碳酸组成,其pH值大约在5.6-6.0之间,因此,一般地将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随着亚洲经济的高速发展,化石燃料消耗逐年升高。

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目前亚洲SO2和NO x的排放量现在已经超过北美和欧洲,在五大洲中位居第1,因此,酸雨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

1 酸雨及其形成机理酸雨的形成是个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十分复杂的过程,至今还有许多关键的问题没弄清楚。

形成酸雨的物质有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气溶胶等。

这些污染物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的聚积,就使降水酸化。

许多资料表明,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SO2。

酸雨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个过程:(1) 水蒸汽冷凝在含有硫酸盐、硝酸盐等的凝结核上;(2) 形成云雾时,SO2、NO x、CO2等被水滴吸收;(3) 气溶胶颗粒物质和水滴在云雾形成过程中互相碰撞、聚凝并与雨滴结合在一起;(4) 降水时空气中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被冲洗进雨中。

大气中的酸性化学物质溶于雨水中,雨就会变成酸性。

造成雨水酸化的污染物很多,其污染来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自然物质,,二为人为物质。

前者,如火山喷发出大量的硫化物、动植物分解产生有机酸二甲基硫及氮化物等,由于是弱酸性,所以对生态环境构不成太大的威胁;后者为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等产生大量的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后再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硫酸和硝酸等强酸性物质,使得雨水的pH 值降低,最后降落到地面形成所谓的“酸雨”。

其化学反应过程可表示为:SO2 + H2O = H2SO3(1)2H2SO3 + O2 = 2H2SO4(2)2NO + O2 = 2NO2(3)2NO2 + H2O = HNO3 + HNO2(4)2HNO2 + O2 = 2HNO3(5)2 酸雨的危害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科学家将酸雨称作“空中死神”、“看不见的杀手”。

酸雨形成机制深入解析及预防措施研究总结

酸雨形成机制深入解析及预防措施研究总结

酸雨形成机制深入解析及预防措施研究总结酸雨是一种在大气中形成的具有酸性的降水,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本文将深入解析酸雨形成的机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酸雨的形成机制涉及大气中的化学反应、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

首先,酸雨的主要成因是两种主要的气体 - 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的排放。

这些气体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例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以及工业过程中的排放。

当这些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中时,它们与大气中的水蒸气、氧气和其他污染物发生反应,形成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酸性物质。

其次,酸雨的形成还与大气中的化学反应有关。

酸雨的主要形成机制是硫氧化和酸化反应。

硫氧化是指SO2与大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SO2)和一氧化硫(SO)。

而酸化反应是指SO2和NOx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氧气和其他污染物反应生成硫酸和硝酸。

这些化学反应导致了酸雨的形成。

除了人为活动,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和植物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也可导致酸雨的形成。

火山爆发时,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会排放到大气中,形成酸性物质。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植物释放的气体,当它们与大气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也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然而,酸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是不可忽视的。

酸雨对土壤、湖泊和河流等水体的酸化会有害地影响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平衡。

酸雨还会加速大气气候变化,对建筑物、桥梁和文化遗产等基础设施造成损害。

此外,酸雨还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引起呼吸道问题和慢性疾病。

为了减少和防止酸雨的形成,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减少和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最重要的一步。

工业企业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如煤气脱硫和烧煤时的气体脱硝技术,以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此外,也可以通过采用低硫燃料和控制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来减少酸雨的形成。

其次,建立合理的环境政策和法规对于预防酸雨的形成是必要的。

政府和环境保护机构应加强监测和评估大气污染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限制和减排政策。

酸雨:产生的原因和如何减轻影响

酸雨:产生的原因和如何减轻影响

酸雨:产生的原因和如何减轻影响酸雨是指大气中的气体和颗粒物质在与水汽或降水接触时,产生的酸性物质。

它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下面将介绍酸雨产生的原因和如何减轻其影响。

一、酸雨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烟尘和废气的排放: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活动产生的废气和烟尘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

当这些物质与空气中的水汽结合时,就会形成硫酸和硝酸,最终降落到地面上。

2. 温室气体排放:燃烧化石燃料会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气体在大气中逐渐积累,形成温室效应。

与此同时,温室气体的排放也会导致大气酸化,从而促成酸雨的产生。

3.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物质。

当它们进入土壤和水体后,会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硝酸盐等酸性物质,最终通过水循环进入大气层。

二、减轻酸雨影响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减少污染源:通过改善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排放控制措施,减少大气中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

例如,可以启用更清洁的能源替代高碳燃料,采用先进的净化技术等。

2. 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降低碳排放。

3. 改善农业管理: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减少农作物对饲料消耗和转化过程中的氨氮排放。

采取良好的农田水利管理,减少土壤和水体的酸化。

4.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建立健全的酸雨预警系统,及时监测和报告酸雨情况,便于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定期检测空气、水质等环境指标,加强环境保护。

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酸雨问题的认识和意识。

倡导节约用水、减少尾气排放等绿色生活方式,减轻对大气和水资源的压力。

三、总结酸雨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植物、水域、土壤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要减轻酸雨的影响,就必须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发展。

此外,农业管理、环境监测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也是关键。

酸雨形成原因分析

酸雨形成原因分析

酸雨形成原因分析近年来,酸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酸雨指的是大气降水中酸性物质含量过高的降水现象。

酸雨的产生源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下面我们将分析酸雨形成原因。

一、大气污染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排放是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工业、交通以及能源生产等人类活动排放出的大量污染物进入大气中,其中包括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x)等。

这些污染物与空气中的水蒸气、云雾等接触,形成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

随着大气污染物的累积,酸性物质在大气中不断生成和积累,最终降下的雨水就成为酸雨。

二、化学反应过程大气中的化学反应过程是酸雨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大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与气象条件和其他污染物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并通过光化学反应加速酸化过程。

这些化学反应的产物随着气象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导致了酸雨的发生。

三、长距离输送和扩散酸雨不仅仅是由污染源附近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还可以通过长距离输送和扩散造成。

由于大气运动和气象条件的影响,酸性物质可以从一个地区流向另一个地区。

尤其是在东亚地区,例如中国和日本,酸性物质可以通过远距离的输送造成化学反应产物在这些地区的酸雨。

四、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也对酸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山脉和高地通常更容易遭受酸雨的影响,因为这些地区通常位于工业和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

此外,特定的气象条件,如高湿度和逆温等,可以导致酸雨的形成和积聚。

总结起来,酸雨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人为因素,也涉及到自然因素。

大气污染物排放是主要的驱动因素,而化学反应过程、长距离输送和扩散、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的变化也对酸雨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了解决酸雨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大气污染物的减排工作是最有效的解决酸雨问题的方法之一。

政府应该出台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控制政策和法规,强制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对超标排放企业进行处罚。

此外,加强工业和交通尾气、燃煤电厂的排放控制、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也是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有效途径。

酸雨的形成和地理分布特点

酸雨的形成和地理分布特点

酸雨的形成和地理分布特点酸雨是一种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且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大气现象。

它不仅对植物和陆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还对水域和建筑物等人为设施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酸雨的形成机制以及其地理分布特点。

酸雨是指降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硫酸和硝酸,通常导致pH值低于正常降水的5.6。

尽管降水的天然酸性可以追溯到火山喷发和植物代谢产物的释放,但人为活动是导致大气中硫和氮化合物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

以下是酸雨形成的两个主要机制:1. 化学反应机制:在大气中,硫酸和硝酸通过化学反应形成酸雨。

主要的反应包括硫化氢氧化为二氧化硫,与大气中的氧气进一步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然后与水结合形成硫酸。

类似地,氮氧化物与氧气反应形成二氧化氮,进而与大气中的水反应生成硝酸。

2. 湿沉降机制:这种机制主要是指大气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的气溶胶颗粒在降水中下沉。

当这些颗粒与降水中的水蒸气结合时,硫酸和硝酸溶解在降水中,导致降雨具有酸性。

酸雨在地理上有着不均匀的分布特点。

以下是酸雨地理分布的一些特点:1. 区域性分布:酸雨主要分布在工业化和高人口密度地区,如东亚、欧洲和北美洲的工业中心。

这些地区的工厂和交通系统排放大量的污染物,从而导致酸雨问题。

2. 气候影响:气候条件在酸雨分布中起到重要作用。

湿润气候条件下,降水更容易形成酸性。

因此,相对湿润的地区更容易受到酸雨的影响。

3. 地形效应:地形也对酸雨分布产生一定影响。

山脉和高地往往位于湿润区域,因此在这些地区酸雨问题可能更严重。

山脉上方的水蒸气会上升并冷却,形成云和雨,其中含有酸性物质。

4. 污染物传输:酸雨不仅仅是产生地区的问题,它还可以通过大气传输到其他地区。

例如,东亚地区的酸雨可以通过风流传输到周边地区,对邻近国家和地区产生负面影响。

总之,酸雨是由于人为活动导致的化学反应和湿沉降机制所产生的。

它的地理分布主要受到区域性、气候、地形和污染物传输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酸雨的形成机制和地理分布特点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其环境问题,并采取措施减少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酸雨的形成原理

酸雨的形成原理

酸雨的形成原理
酸雨的形成原理是大气中的污染物与水蒸气和云中的水滴相互作用产生的。

污染物通常来自于工厂、发电厂和汽车等燃烧过程中释放的气体。

当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时,它们会与气体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如硫酸和硝酸。

这些酸性物质随着大气运动被带到较远的地区,然后与云中的水滴结合,形成了含有酸性成分的云。

当酸性云中的水滴沉降到地表时,雨水就变得酸性。

这种酸性雨水的pH值通常低于7,有时甚至可以低于3。

酸雨对环境和生物都有害。

当酸雨与土壤中的钙、镁等碱性物质反应时,会使土壤的酸度增加,破坏土壤结构,阻碍植物的生长。

此外,酸雨还会污染河流、湖泊等水域,对其中的鱼类和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需要采取措施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排放。

例如,可以通过改善工厂和发电厂的排放设备,使用更清洁的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及提倡节能减排来降低酸雨的发生率。

同时,也可以加强监测和管理,提高公众对酸雨的意识,从而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酸雨的形成机制

酸雨的形成机制

酸雨的形成机制摘要:酸雨对我们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何控制酸雨已成为全球各个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主要对酸雨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酸雨;形成机制酸雨与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空洞、固体废弃物污染组成了“全球四大污染”,并且酸雨是跨越国界的全球性灾害,素有“空中死神”之称。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化工企业快速发展,酸雨造成的大气污染不断加剧,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酸雨的形成机制进行彻底分析,对控制酸雨的蔓延,保护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酸雨的简介我们通常所说的酸“雨”,是指pH值低于5.6的雨、雾、雪、霜、露等。

以pH=5.6为标准,这是因为自然界大气中在10℃时存在的CO2浓度约为300ppm,当它和雨水充分接触达到平衡时,雨水的pH约为5.6。

所以,当pH6值低于5.6的降水叫酸雨。

酸雨的主要阳离子有:NH4+,Ca2+,Na+,Mg+,H+。

阴离子:SO42-,NO3-,cl-,HCO3-。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 其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而盐酸和其他有机酸则占很少部分。

2酸雨的形成关于酸雨的形成机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酸性气体的排放,二是酸性气体在空气中的氧化,三是湿沉降(酸雨的沉降)。

2.1酸性气体的排放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研究酸雨,经多年的观测和实验分析,现已确认,大气中的SO2和N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据美国测定的酸雨成份:硫酸占60%、硝酸占32%、盐酸占6%、其余的是碳酸和少量有机物。

大气中的SO2和NO2的来源除自然原因: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地震、雷电,以及海陆生物尸体的分解,海水的溅散和蒸发外,主要就是人为原因了。

这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燃烧,等,它们排放出的烟中含有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特别是煤,每年排放的SO2中约有66.7%来自煤的燃烧,对于我国这样的产煤大国,以煤为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情况就更严重了;二是有色金属冶炼时逸出大量的SOX气体;三是化工生产,特别是硫酸和硝酸的制备,生产时所谓的工业尾气中含有SOX 和NOX气体;四是汽车排放的尾气含有NOX成份;五是土壤中的某些有机体(化肥等)释放分解产生的NO2等。

酸雨的形成机理及其防治措施

酸雨的形成机理及其防治措施

酸雨的形成机理及其防治措施首先,工业排放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燃煤和石油燃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二氧化硫(SO2)是燃煤和石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气体污染物,它会与大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结合,形成硫酸(H2SO4),进而成为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氮氧化物(NOx),特别是二氧化氮(NO2),是汽车尾气和农业作业过程中的主要排放物,它们也会与水蒸气和氧气结合,形成硝酸(HNO3),成为构成酸雨的另一个重要成分。

为了防止酸雨的形成和减少其对环境的损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工业和交通尾气的治理。

通过对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进行净化处理,可降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从而减少酸性物质的生成。

其次,加强对农业和农田的管理。

合理使用化肥,控制农田灌溉,减少土壤中的氮排放,从而减少在农业作业过程中形成酸性物质的几率。

此外,加强城市绿化和建筑燃烧的管理,减少城区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也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此外,国际合作也是防治酸雨的关键。

由于酸雨具有大气的跨境传输性,单一国家的防治措施往往无法解决问题。

因此,国际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减少工业和交通尾气的排放,共同保护环境。

应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共享,及时了解酸雨的形成和传输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总之,酸雨的形成主要由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以及农业作业过程中的氮排放所造成。

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应加强工业和交通尾气的治理,合理使用化肥和控制农田灌溉,同时加强城市绿化和建筑燃烧的管理。

此外,国际合作也是防治酸雨的重要途径。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减少酸雨的形成源,才能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酸雨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酸雨形成过程危害防治措施

酸雨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酸雨形成过程危害防治措施

酸雨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酸雨形成过程危害防治措施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雹等大气降水。

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后者是指在不降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灰尘所带的一些酸性物质。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危害,防治措施,欢迎阅读。

酸雨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

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

我国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酸雨的形成过程1.由污染源排放的气态SO2、NOX经气相反应生成H2SO4、HNO3或硫酸盐、硝酸盐气溶胶;2.云形成时,SO4和NO3的气溶胶粒子以凝结核的形式进入降水;3.云滴吸收了SO2、NOX气体,在水相氧化形成SO4和NO3;4.云滴成为雨滴,降落时吸收了含有SO4和NO3的气溶胶;5.雨滴下降时吸收SO2、NOX,再在水相中转化成SO4和NO3。

氮氧化物以及硫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酸性氧化物,在国外酸雨中硫酸和硝酸之比约为2∶1,而我国降水中硫酸和硝酸之比约10:1。

这说明,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造成的。

这与两区能源结构的差别有关:美国加强风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同时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使其大气中含硫的氧化物较少;然而中国的在风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上普遍较低,仍然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要能源,使我国大气中含硫的氧化物较多。

酸雨形成原理是什么

酸雨形成原理是什么

酸雨形成原理是什么如果生活在工业城市,一下雨时务必打伞,尤其是刚开始下毛毛雨的时候,虽然很小,但也不要淋雨。

因为工业城市污染较大,雨水易偏酸性,当这些酸雨淋到我们身上时,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那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呢?酸雨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

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雨,前面已经说过,二氧化碳引起的酸性是正常的。

形成降水的不正常酸性的物质主要是: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HCl和氯化物等等。

通常形成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它们造成的酸雨占酸雨中总酸量的绝大部分。

目前大气中的硫和氮的化合物大部分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其中燃烧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一直在上升,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后上升得更快,从1950年到1990年全球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了约1倍,目前已超过1.5亿吨/年。

全球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也接近1亿吨/ 年。

在各国中,美国的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和氮氧化物排放量都是最多的,中国在二氧化硫排放上次之。

近年来世界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上升趋缓,原因是各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严格,促使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越来越多的采用(如热电厂的烟气脱硫和除尘装置)。

中国是燃煤大国,煤炭在能源消耗中占了70%,因而我国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燃煤造成的。

我国生产的煤炭,平均含硫份约为1.1%。

由于一直未加以严格控制,致使我国在工业化水平还不算高的现在就形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状况。

目前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已达1800多万吨。

酸雨形成原理

酸雨形成原理

酸雨形成原理
酸雨是一种酸性的降水,形成原理主要与大气中污染物的排放和气候条件有关。

酸雨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发生阶段和生成阶段。

发生阶段主要涉及以下过程:首先,大气中的污染物,特别是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由于工业活动、火力发电、机动车尾气等活动排放,进入大气中。

这些污染物通过大气扩散和传输,最终在大范围的区域内分散。

其次,大气中的这些污染物和水蒸气、氧气及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产生一系列的中间产物,包括硝酸、亚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等。

最后,这些中间产物随着气流的输送,被带到云层中。

生成阶段是酸雨形成的关键过程。

在云层中,酸性物质与云滴或雾滴中的水汽结合,形成酸性颗粒。

这些酸性颗粒通过空气中的气流,最终与大气中的水汽结合,从而形成酸性降水,也就是酸雨。

这些酸性降水以雨、雪、雾、露水等形式降落到地面上。

总体而言,酸雨形成的关键过程是大气中污染物的排放和大气中酸性物质与水汽结合的过程。

这些过程受到工业活动、能源生产、交通运输等活动的影响,同时也与气象条件、气流传输等因素密切相关。

酸雨的形成不仅对环境造成危害,还对人类的生活和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环保意识和环保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

酸雨是怎么形成的

酸雨是怎么形成的

酸雨是怎么形成的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

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

中国的酸雨主要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你对酸雨了解多少?下面由店铺为你详细介绍酸雨是怎么形成的。

酸雨是怎么形成的: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汽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棋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

遗憾的是,煤含杂质硫,约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SO2;燃烧产生的高温还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

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就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

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敦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

于是史密斯最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还有少量灰尘。

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如果形成酸性物质时没有云雨,则酸性物质会随着浮沉一起降落到地面,这叫做干沉降,以区别于酸雨、酸雪等湿沉降。

干沉降物在地面遇水时复合成酸。

酸云和酸雾中的酸性由于没有得到直径大得多的雨滴的稀释,因此它们的酸性要比酸雨强得多。

硝酸型酸雨形成机理

硝酸型酸雨形成机理

硝酸型酸雨形成机理
硝酸型酸雨形成机理如下:
污染源排放:从污染源排放出来的SO2、NOX,是酸雨形成的主要起始物。

氧化过程:大气中的SO2、NOX经氧化后溶于水形成H2SO4、HNO3和HNO2。

酸性污染物转入雨水中:形成酸雨的过程为:SO2+[O]→SO3;SO3+H2O→H2SO4;SO2+H2O →H2SO3;H2SO3+[O]→H2SO4;NO+[O]→NO2;2NO2+ H2O→HNO3+HNO2。

其中,[O]代表各种氧化剂,如O3、H2O2、HO2、O2等。

酸雨形成:当PH值低于5.60时,便形成了酸雨。

酸性污染物转入雨水中形成酸雨的过程为:
SO2+[O]→SO3
SO3+H2O→H2SO4
SO2+H2O→H2SO3
H2SO3+[O]→H2SO4
NO+[O]→NO2
2NO2+ H2O→HNO3+HNO2
式中:[O]——各种氧化剂,如O3、H2O2、HO2、O2等。

SO2主要是燃煤产生,NOX主要是机动车尾气排放,当然,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以及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产生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也不容忽视。

因此,酸雨的形成是人为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雨的形成机理
摘要:酸雨通常是指PH值低于的降水,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酸雨的形成机理主要是化石燃料等排放的产物与空中的水起一系列的反应使得降雨为酸性。

关键词:酸雨形成机理
前言:当今社会酸雨日益突出,酸雨对人类社会对大自然的危害越来越明显,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

因此对酸雨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

国内外对酸雨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

要想把酸雨问题解决好第一步应该是要搞清楚酸雨的来源,酸雨的形成因素,也就是酸雨的形成机理。

我们要研究酸雨的形成机理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酸雨。

所以本文主要叙述了什么是酸雨,从化学上分析酸雨是怎样形成的。

主体:
什么是酸雨
酸雨通常指PH低于的降水,但现在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或干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

湿沉降是指酸性物质以雨、雪形式降落地面;干沉降是指酸性颗粒物以重力沉降、微粒碰撞和气体吸附等形式由大气转移到地面。

酸雨被认为是“空中死神”,已成为重要的国际问题。

酸雨是化石燃料燃烧的结果。

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硫化物类物质(SO
3

和氮氧化合物(NO
X ),它们能分别与大气中的水分结合而形成硫酸(H
2
SO
4
)和硝
酸(HNO
3
)。

这种现象称为“酸降”更为恰当,因为酸也会以雪、雨和雾的形式从空气中降沉下来。

酸雨降低土壤和湖泊的PH值,同时酸化也能导致树木的死亡,并有毒金属(如铅和汞等)从土壤和沉急务、沉积物中释放出来。

酸雨的形成原理
1、简述国内知名人士研究中国酸雨的形成机制。

黄美元研究了中国西南地区酸雨的形成过程,认为在重庆和贵阳等重污染城市,云下过程对雨水的酸化起主要作用,在污染较轻的中小城镇和乡村地区,雨水酸度主要取决于云内过程。

俞绍才等对厦门地区进行多年的降水研究后,认为该地区的酸雨以外来源为主。

王文兴等从我国大陆人为源!"SO
2和NO
x
的排放强度和地理分布、年降水量、平均
气温、大气扩散能力、大气颗粒物酸化缓冲能力、土壤的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含量、土壤的酸碱性质、酸雨前体物排放强度和酸性物雨洗能力等因素分析了中国长江以南出现酸雨的原因。

并指出,由于自然因素的重要作用,占酸雨前体物!"SO2和NOx的排放量40%,:的排放强度很大的渤海和黄海地区未出现区域性酸雨,排放强度不大的长江以南地区却出现了很强的区域型酸雨,其他一些敏感地区,如云南东部、东北东部和北部、山东半岛东部等地区可能出现酸性降水,南方重污染城市的酸性降水主要来源于城市高浓度大气污染物的局地冲刷,广阔区域和清洁地区的酸性降水则主要来源于大气污染物的中、长距离传输。

2、酸雨具体的形成:酸雨的形成机制相当复杂,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

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

就某一地区而言,酸雨发生危害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发生地区域有高度的经济活动水平,广泛使用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硫化物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污染物,并在局部地区扩散,随着气流向更远距离传输;二是发生区域的土壤、森林和水生生态系统缺少中和酸性污染物的物质或对酸性污染物的影响比较敏感。

如酸性土壤地区和针叶林就对酸性雨污染物比较敏感,易于受到损害。

酸雨的形成包括两个大过程,即排入大气中的酸性物质(SO
2、NO
X
)被氧化
后与雨滴作用,或在雨滴形成过程中同时被吸收氧化,雨滴降落(冲刷)过程中
把酸性物质一起冲刷下来;二氧化硫变为硫酸的关键的一步是被氧化成三氧化硫,然后再与水作用成硫酸,其形成机理如下:
(1)被光化学氧化剂氧化。

SO
2
经过波长290至400nm光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
反应,形成SO
3
,其简化的反应为:
SO
2hvSO
2
SO
2+1/2O
2
—SO
3
SO
3+H
2
O—H
2
SO
4
(2)大气中有充足的氧,有一定的水分和微粒,包括各种金属元素。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还原性污染物在金属的触媒作用下,易产生氧化作用,即:
SO
2+1/2O
2
——SO
3
(在Fe、Mn的催化作用下,具体为:
SO
2+Mn2+——MnSO
3
2+
2MnSO
32++O
2
——2MnSO
3
2+
MnSO
32++H
2
O——Mn2++H
2
SO
4
)
的氧化也是从与OH的反应开始的。

SO
3+H
2
O——H
2
SO
4
(3)被空气中的固体粒子吸附和催化,形成硫酸烟雾。

关于NO
3_的形成,理查德认为主要由羟基团引起的。

夜间和秋季阳光较少,NO
3
-
的形成与O
3相关。

威纳德认为白天的HO-基团和夜间的O
3
对NO
2
形成硝酸盐的反
应可能是:NO
2+O
3
==NO
3
+O
2
,NO
3
+NO
2
+M==N
2
O
5
+M,N
2
O
5
+H
2
O==2HNO
3。

NO
2
易被吸收到颗
粒物中。

所生成的气态HNO
3
再通过许多途径生成硝酸盐。

其中包括均相反应过
程,比如气态NH
34直接与气态HNO
3
反应生成NH
4
NO
3。

大气中的微粒及液滴均在形
成硝酸盐气溶胶的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NH
3+NHO
3
——NH
4
NO
3
(4)气、液、固相的多项反应(非均相氧化反应)。

多项反应有:水滴中过度金
属的催化氧化反应;液相中强氧化剂如H
2O
2、
O
3
等的氧化;NO
X
、SO
2
和固体颗粒特
别是与煤炭颗粒碰撞的表面氧化等。

一般认为,水、液、固多相氧化作用对SO
2、NO
X
的氧化是主要的,约占90%。

模拟实验表明H
2O
2
是SO
2
氧化的主要氧化剂:大气中无论是否有HNO
3
存在,H
2
O
2
较O
3更能使SO
2
氧化;在无H
2
O
2
存在时,HNO
3
较SO
2
更有效的使雨水酸化,并可
能限制SO
4的生成;在有H
2
O
2
存在时,SO
2
较HNO
3
更有效的使雨水酸化;无H
2
O
2
存在时,雨水初始酸度对雨水进一步酸化与SO
4
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有人认为,气相中HO-的氧化和液相中H
2O
2
的氧化可能是SO
2
在对流层内主
要的氧化机理。

夏季H
2O
2
对SO
2
的氧化是主要的,冬季O
3
对SO
2
的液相氧化可能
是主要的。

附:酸雨形成的示意图
(1)
结论:经过各层人士对酸雨的形成的探讨以及从各方面的研究分析了解了酸雨的
形成机理—人类在生产中排放大量的SO
2、NO
X
等一系列的酸性化合物与空气中的
水蒸气等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使降雨水PH值低于。

我们在了解了酸雨的形成机理后应该从我们自身做起,在生活中尽量的减少酸性物质的排放,同时也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力,看到非法排放酸性污染物的企业单位等要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另一方面对酸雨的治理要“对症下药”尽量做到用最少的成本取得最大效果。

我们每个人都要对酸雨的问题更加的重视。

参考文献:《酸雨研究进展与问题探讨》汪家权,吴劲兵,李如忠,钱家忠,潘天声"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安徽省环境保护局,安徽合
肥"230001)
《工业生态实用技术知识问答》作者:李素芹编著出版日期:2010 第4页
《环境生态学》作者:张合平出版日期:2002 第204~205页
《环境地学》作者:储金宇第45页
(1)选自百度
&z=&tn=baiduimagedetail&word=%CB%E1%D3%EA%D0%CE%B3%C9%BB%FA%D6%C6%CA%BE%D2 %E2%CD%BC&in=21396&cl=2&lm=-1&st=&pn=0&rn=1&di=&ln=1997&fr=ala0&fm=ala0&fm q=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86&-1&di255& objURLhttp%3A%2F%&fromURLhttp%3A%2F%&W256&H205&T13605&S4&TPgi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