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电与我们的生活》
《电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设计
![《电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23efe6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9.png)
《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电的产生、传输和使用的基本原理。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电器及其工作原理。
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电的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节约用电、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的产生和传输方式。
常见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安全用电知识。
2、教学难点理解电的本质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电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相关知识,让学生对电有初步的认识。
2、实验法通过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的流动和电器的工作过程,加深对电的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用电现象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的用电事故案例,分析原因和教训,增强学生的安全用电意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如电灯、电视、电脑等,提问学生这些电器是如何工作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和我们的生活。
2、知识讲解电的产生介绍常见的发电方式,如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讲解每种发电方式的原理和特点。
电的传输讲解从发电厂到用户的输电过程,包括变电站、输电线路等,让学生了解高压输电的原理和优点。
电的使用介绍常见的电器,如电灯、电扇、冰箱、空调等,讲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电路连接方式。
3、实验探究简单电路实验让学生分组搭建简单的电路,包括电池、灯泡、开关和导线,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理解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电阻实验让学生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理解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4、小组讨论生活中的用电现象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用电现象,如电灯闪烁、电器突然停止工作等,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的原因。
《电与我们的生活》教案范文
![《电与我们的生活》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abb703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a.png)
《电与我们的生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知道电是如何产生和传输的。
2. 让学生了解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包括家电、照明、交通等方面。
3. 让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电的基本概念和特性1.1 电的定义1.2 电的单位1.3 电的性质2. 电的产生和传输2.1 发电机的原理2.2 输电线的构造和作用2.3 变压器的原理和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教学视频3. 实物模型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复习相关知识点1.2 引入新课《电与我们的生活》2. 教学电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1 电的定义2.2 电的单位2.3 电的性质3. 教学电的产生和传输3.1 发电机的原理3.2 输电线的构造和作用3.3 变压器的原理和应用4. 案例分析: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1 家电4.2 照明4.3 交通5. 情景模拟:安全用电5.1 触电事故案例介绍5.2 安全用电知识讲解5.3 学生模拟演示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8. 课后反思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讨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如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等。
2. 让学生了解电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电磁波、电子设备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电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
3. 安全用电测试:评估学生对安全用电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resources1. 电力知识手册:提供电力行业相关知识,供学生课后自学。
2. 安全用电宣传海报:增强学生对安全用电的意识。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 对于安全用电的知识,要反复强调,确保学生掌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78301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7.png)
- 电源
- 开关
- 导线
- 用电器
- 电路图的绘制
- 符号
- 连接方式
- 电磁现象
- 磁铁的性质
- 电流的磁效应
- 电磁铁的应用
3. 重点突出:
- 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电的基本概念、安全用电原则、电路组成和电磁现象等关键信息。
- 使用箭头和框图形式展示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磁铁的制作原理。
- 安全用电原则:强调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教授触电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
- 电路的组成:详细讲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各部分的作用。
- 电路图的绘制:教授电路图符号及其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 电磁现象及应用:介绍磁铁的性质,讲解电流的磁效应,以及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
首先,对于电的概念理解,尽管我使用了水流模型进行比喻,但仍有部分学生感到抽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直观、形象的比喻或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概念。
其次,在电路图绘制方面,学生们普遍感到有些困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电路图符号和连接方式不够熟悉。为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练习,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提高他们对电路图的识读和绘制能力。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电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电的认识和理解。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电和我们的生活》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电和我们的生活》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e71bdba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d.png)
1.电和我们的生活【教材简析】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教材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了解学生们对电的原有认识。
接着,让学生们提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然后,通过调查家中的用电器来认识不同的电源和电都能为我们做什么,初步建立“电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的观念。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学生对电的前期认识,第二部分探索家庭用电器中供电的种类及安全用电,第三部分研讨如果没有电,我们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情分析】通过生活经验,四年级学生已经对电有了一定的认识,包括基本的用电安全,家中常用电器的使用和认识,但对于不同用电器用的电来自哪里,通电后用电器如何工作,还是存在认知上的不足。
教学中,我们要继续坚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引导他们逐渐养成尊重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认识电是由电源提供的,电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能源,了解电源分为交流电和直流电,它能驱动用电器做很多工作。
[科学思维]通过归纳和整理将本课所学的电知识整理成良好的知识框架。
[探究实践]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家中常见的用电器,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电源类别。
[态度责任]意识到电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感受到电给我们的方便,懂得节约用电。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电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的能源。
[难点]了解家中常见的用电器,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电源类别。
【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一张“关于电的知识”班级记录表;3.一张“家用电器记录”班级记录表。
[学生]1.提前布置“家用电器调查记录”;2.每组一张“家用电器记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讲述: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了对电的探索。
1879年,爱迪生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
从此,各种不同用途的电器就陆续出现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1《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1《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7f5344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4.png)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1《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电和我们的生活》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电流的形成,以及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电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电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电的本质和原理了解不多,安全意识不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逐步深入理解电的原理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电流的形成,以及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电的产生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认识到电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的基本概念,电流的形成,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电的产生原理,安全用电的知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实验器材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场景,如开关、电灯等,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电有什么认识?电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实验,呈现电的基本概念和电流的形成。
讲解电的产生原理,以及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的作用,如电灯发光、电动机转动等。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安全用电的知识。
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回答问题:电是如何产生的?电流是如何形成的?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我们已经了解的电的应用,电还能做什么?例如,电能驱动汽车、发电等。
6.小结(5分钟)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新版四年级下册教科版2.1《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新版四年级下册教科版2.1《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f0feb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e.png)
新版四年级下册教科版2.1《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电和我们的生活》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知道电是如何产生和传输的,以及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电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电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比如知道电可以开关灯,电视、冰箱等电器都需要电。
但他们对电的产生、传输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电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知道电是如何产生和传输的。
2.让学生了解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电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科技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的产生和传输的过程。
2.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的奥秘;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电的存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视频、实验器材等。
2.布置教室,准备实验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电的存在,引发学生对电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和视频,向学生介绍电的基本概念,展示电的产生和传输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电的产生和传输过程,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了解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电在未来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6.小结(5分钟)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将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四下2-1《电和我们的生活》教案】精选全文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四下2-1《电和我们的生活》教案】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d7da0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06.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电和我们的生活【教材简析】本课是电路单元的第一课,虽然生活当中电随处可见,学生真正对电的了解却是从本单元开始。
电从哪里来,有什么作用,电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是学生本节课需要整理归纳的问题。
电的使用当中需要留意什么问题,用电平安需要了解,并在整个单元中贯彻。
【学情分析】学生对电并不生疏,但这却是学生第一次具体了解有关电的学问,教学中,我们要连续坚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导他们渐渐养成尊重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科学学问目标1.知道电是由电源供应的,电源分为交流电和直流电。
2.知道电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的能源,它能驱动用电器做许多工作。
3.初步懂得一些基本的平安用电学问。
科学探究目标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家中常见的用电器,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电源类别。
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合作、交流、反思和改进。
2.增加对探究微小世界的兴趣。
3.体会到运用科学学问解决问题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电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2.知道平安用电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电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的能源。
难点:了解家中常见的用电器,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电源类别。
【教学预备】老师:一张“关于点的学问”班级记录表和一张“家用电器记录”班级记录表,关于电源(电厂、电池)和平安用电的 PPT。
小组:一张“家用电器记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假如夏天里停电,你们的将会遇到什么麻烦?(让学生自由发言)对,电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我们要认识电,用好电,节省电,防止触电。
让我们一起走进电的王国,探究电的隐秘。
揭示课题:电与我们的生活(板书)二、科学探究(一)学习电的学问1.人人上网查阅、下载有关电的学问。
2.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你知道的关于电的学问。
3.发觉电转变了人们的生活。
(二)认识常用的家用电器1.调查家中的电器。
个人统计: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有哪些?大的电器有哪些?小的用电器有哪些?最少使用的用电器有哪些?这些用电器分别是用哪些电的?你统计的数量是多少?2.电从哪里来?3.认识直流电:手电筒的电池、汽车的电池、手机电池等。
四年级科学下册《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四年级科学下册《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5a8d52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4.png)
四年级科学下册《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下册《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精选1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科学下册《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科学下册《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篇1教学活动要求: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2、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3、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教学活动准备:准备一份科学调查记录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
教学活动过程:1、引入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记录,调查了我们自己家里的用电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统计,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
2、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
小组内互相交流调查记录,同学之间相互说说。
个人统计: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有哪些?大的.电器有哪些?小的用电器有哪些?最少使用的用电器有哪些?这些用电器分别是用哪些电的.?你统计的数量是多少?全班交流!在调查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自己还有哪些想法?3、交流我们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你在以前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A、静电的知识B、雷电的知识C、富兰克林的故事D、关与电的科学家4、知道安全用的重要性,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1)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在户外,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在家里与学校,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2)我懂得怎样安全用电?讨论:怎样安全用电。
全班交流。
四年级科学下册《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篇2教学内容:第五单元第2课。
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学生主动开展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感知科学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开展探究──交流──得出结论──推广应用。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1《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1《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72f4f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92.png)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1《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电和我们的生活》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电的基本知识,以及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电是如何产生和传输的,了解电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安全使用电器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电这个主题,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缺乏系统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基础入手,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电的基本知识,知道电是如何产生和传输的。
2.了解电器的工作原理,能够安全使用电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的基本知识,如电流、电压等。
2.电器的工作原理。
3.安全使用电器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课件和教学素材。
3.实验器材,如电池、灯泡、导线等。
4.安全用电的宣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动画,引入电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和实物,呈现电的基本知识,如电流、电压等,以及电器的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理解电的产生和传输过程。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加深对电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安全使用电器的方法。
分享安全用电的宣传资料,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的基本知识和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电与我们的生活》教案范文
![《电与我们的生活》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c006e2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1b.png)
《电与我们的生活》教案范文第一章:认识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理解电的产生和传输过程。
2. 培养学生对电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电的定义:电是什么,电的单位。
2. 电的产生:直流电和交流电的产生原理。
3. 电的传输:电线的作用和电力传输方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的基本概念和产生传输过程。
2.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电的概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电的定义、单位和产生传输过程。
2. 小组讨论:学生能参与讨论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家庭用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用电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用电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庭电器:常见家庭电器的名称、功能和使用方法。
2. 安全用电:触电的危险性,预防触电的措施。
3. 节能用电:节能电器的作用,如何节约用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介绍家庭电器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
2. 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讨论安全用电和节能用电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家庭电器名称、功能和使用方法。
2. 角色扮演:学生能模拟正确使用电器和触电急救的情景。
第三章:用电常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用电规则和注意事项。
2. 培养学生遵守用电规定,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二、教学内容:1. 用电规则:开关的使用方法,电器的安全距离。
2. 注意事项: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私拉乱接电线。
3. 电器维修:电器损坏时的正确处理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用电规则和注意事项。
2.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生活中遵守用电规定的经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用电规则和注意事项。
2. 情境模拟:学生能正确处理电器损坏的情况。
第四章:电力与环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力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2.1《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2.1《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17eb36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9.png)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2.1《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电和我们的生活》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电的基本知识,以及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电的产生、传输和使用的全过程,认识到电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同时也能了解一些安全用电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电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电的基本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的产生、传输和使用的全过程,知道电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学会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环保意识,以及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的产生、传输和使用过程,安全用电的原则。
2.难点:电的产生原理,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总结规律。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电池、灯泡、导线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与电相关的图片,如发电厂、输电线路、家庭用电等,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电有什么了解?电是如何产生的?电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2.呈现(10分钟)讲解电的产生、传输和使用的全过程,让学生了解电的基本知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总结规律。
例如,用电池、灯泡、导线等组装一个简单的电路,观察灯泡亮灭的现象,探讨灯泡发光的原理。
4.巩固(5分钟)提问:你们知道哪些电器设备?它们是如何工作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5.拓展(10分钟)讲解安全用电的原则,如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等,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生活中避免触电事故。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e9d2e5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3.png)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知道电是一种重要的能源。
认识到电的来源有多种,如发电厂、电池等。
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能够识别常见的用电安全标志。
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通过调查、观察和讨论等方法,探究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电的一些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3.科学态度目标对电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学习热情。
在探究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以及尊重他人意见和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
意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电的生产和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关注节约用电和环保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电的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崇敬和向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电的来源和性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安全意识。
2.教学难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电的抽象概念和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动的演示进行讲解和引导。
在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准确地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的指导和启发。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安全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和强化。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器材: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多媒体课件(包含电的应用、电的来源、安全用电等图片、视频等资料)、实验记录单(设计探究电的实验记录表)、奖励小贴纸(如“探究小能手”“安全小卫士”“科学小明星”等)。
三年级科学下册电与我们的生活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电与我们的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04fe3d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7f.png)
三年级科学下册电与我们的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知道电是如何产生的。
2. 让学生了解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学会正确使用电器设备。
教学重点:1. 电的基本概念2. 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安全用电教学难点:1. 电的工作原理2. 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电器设备实物或图片3. 安全用电宣传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或讲述故事,引导学生关注电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电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电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电的基本概念,如电流、电压、电源等。
2. 学生通过观察电器设备实物或图片,了解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
3.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三、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器设备,如电视、冰箱、空调等。
2. 学生观察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了解电器设备是如何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
3.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四、安全用电(10分钟)1. 教师讲解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如不接触带电体、不使用破损的电器设备等。
2. 学生阅读安全用电宣传资料,了解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3.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电的基本概念、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电的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电器设备工作原理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安全用电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探索电的传递(10分钟)1. 教师通过实验或课件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是如何传递的。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电的传递过程。
3.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七、家庭电路(10分钟)1. 教师讲解家庭电路的基本构成,如电源、开关、插座等。
《电和我们的生活》教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电和我们的生活》教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8e4f65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3.png)
5.节约用电的方法和意义。
二、核心素养目标
《电和我们的生活》教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理解电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安全使用家用电器,制作简单的电路;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设计并优化电路,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电和我们的生活》教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电和我们的生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电是如何工作的?”比如,当我们打开电视时,电能是如何转化为声音和图像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电的奥秘。
4.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了解节约用电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用电习惯;
5.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电学知识,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电和我们的生活》教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教学重点
(1)理解电的基本概念: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的含义及其作用;
举例: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静电、电流流过导体时产生的热效应,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概念。
(3)家用电器安全使用方法的掌握;
解释: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家用电器的安全使用要求,如防止触电、防止过载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需要重点强调。
(4)节约用电方法和意义的认识;
解释:学生应理解节约用电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实用的节能方法,如合理使用电器、关闭不必要的电源等。
课 题《电与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教案
![课 题《电与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88b66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8.png)
《电与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知道电是如何产生的。
2. 使学生掌握电的基本性质,了解电的用途。
3. 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的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
2. 电的产生: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
3. 电的性质:导电性、磁性、化学效应。
4. 电的用途:照明、动力、通讯、家电等。
5. 安全用电:触电的原因、预防触电的方法、电器火灾的预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电的基本概念、电的产生、电的用途、安全用电。
难点: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电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电与生活的关系。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电的概念。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的用途和安全用电知识。
4. 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场景,引导学生思考电与生活的关系。
2. 电的基本概念:介绍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电流的形成。
3. 电的产生:讲解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的原理,让学生了解电的来源。
4. 电的性质:通过实验展示电的导电性、磁性、化学效应。
5. 电的用途:讲解照明、动力、通讯、家电等用电设备的原理和应用。
6. 安全用电:介绍触电的原因、预防触电的方法、电器火灾的预防。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的重要性及安全用电的意识。
8.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列举电的用途,并思考如何安全用电。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家庭电路的组成,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2. 实例分析:分析家庭电路中常见的故障及原因,让学生学会判断和处理。
3. 动手实践: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简单家庭电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内容1. 家庭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电线、电器等。
2. 家庭电路的工作原理:电流的流通、电压的分配。
《电与我们的生活》教案范文
![《电与我们的生活》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cf9ad7d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35.png)
《电与我们的生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知道电是如何产生的。
2. 让学生了解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电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内容1. 电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 电的产生和传输3. 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电的产生和传输,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电的产生和传输过程,安全用电的具体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的基本概念、特性和产生传输过程。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场景,引导学生了解电的应用。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安全用电的认识和经验。
4.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安全用电的实践操作。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3. 安全用电演示器材4. 学生分组,准备进行实践操作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与电相关的现象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电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电的产生和传输过程,以及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场景,引导学生了解电的应用,并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安全用电的认识和经验。
4. 演示:进行安全用电的演示,让学生了解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安全用电的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与电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探究。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八、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实践操作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电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应用的掌握程度,以及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2.1《电和我们的生活》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2.1《电和我们的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958c4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01.png)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2.1《电和我们的生活》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我们的生活》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电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知道电是如何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电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学会安全使用电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电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他们知道电是一种能量,可以用来点亮灯泡,驱动电器。
但是,他们对电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缺乏系统的理解。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电器的机会较多,但安全意识不强,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知道电是如何产生和传输的。
2.让学生认识到电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安全使用电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的基本概念,如电流、电压等。
2.电的产生和传输过程。
3.安全使用电器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线、灯泡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用于记录实验结果和心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电?电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电的基本概念,如电流、电压等,并解释电是如何产生和传输的。
同时,展示一些与电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等仪器,测量不同电器的电流和电压。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电的作用,增强对电的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规律?电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安全使用电器?如何预防电器事故?”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安全使用电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电与我们的生活》教案范文
![《电与我们的生活》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ad1898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c.png)
《电与我们的生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知道电是如何产生和传输的。
2. 让学生了解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包括家电、照明、交通等方面。
3. 让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安全用电知识。
2. 教学难点:电的产生和传输过程,家电的工作原理,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用电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电的应用。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家电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采用讲解法,传授安全用电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包括图片、视频等。
2. 准备一些家电实物,如电视、冰箱、空调等,用于展示和分析。
3. 准备安全用电的宣传资料,如海报、宣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电相关的图片,如闪电、电源插座等,引导学生思考电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探究电的基本概念和特性:让学生分享对电的理解,总结出电的定义、单位、正负等基本概念。
3. 学习电的产生和传输:播放视频资料,介绍发电厂、变电站、输电线路等,让学生了解电的产生和传输过程。
4. 分析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电在家电、照明、交通等方面的应用,并进行分析。
5. 学习安全用电知识:讲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如不接触带电体、使用合格电器等。
6. 分享家电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带来一些家电实物,互相分享家电的工作原理。
7. 总结与反馈: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回答学生的疑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新能源发电技术,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2. 让学生了解智能电网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它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
3. 探讨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电与我们的生活》教案范文
![《电与我们的生活》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e47192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14.png)
钱钢唐山大地震读后感《钢钢唐山大地震》读后感。
《钢钢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展现人性、家庭和社会的力量的感人小说。
作者以唐山大地震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在灾难中的生存与奋斗。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
小说以唐山大地震为背景,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遭遇,展现了人性的伟大和光辉。
在灾难面前,人们的爱和勇气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小说中的主人公钢钢是一个十分坚强的女孩,她在地震中失去了双亲,但她并没有被打倒,而是带着妹妹和弟弟艰难地生存下来。
在灾难中,她展现出了坚强和勇敢,她不仅要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承担起照顾妹妹和弟弟的责任。
她的坚强和勇敢感染了身边的人,也感动了读者。
小说中的家庭关系也是一大亮点。
在灾难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扶持和关爱得到了最真实的展现。
钢钢和她的妹妹、弟弟之间的关系是最感人的。
在地震中,他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一起面对困难,一起生存下来。
在他们的身上,读者看到了家庭的力量和温暖。
除了家庭,小说还展现了社会的力量。
在灾难中,人们团结一心,相互帮助,共同渡过难关。
在小说中,人们的爱心和善良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然地投入到救援工作中,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人性的伟大和光辉。
通过《钢钢唐山大地震》,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伟大和光辉。
在灾难面前,人们的爱和勇气得到了最真实的展现。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展现灾难和生存的力量的作品,更是一部展现人性、家庭和社会的力量的感人之作。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性的伟大和光辉,更好地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力量。
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和我们的生活
一、教材说明:
电灯、电视、电脑、电话、电冰箱、电风扇……大大小小的电器,无一不是靠电来工作的。
自从人们发明了电,电便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了。
本次复习的内容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单元名为“电”,通过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建立流动的电被称为电流;灯泡发光要有包括电源在内的闭合电路;电路有串联和并联两种形式;电流流过不同物质时的情况是不一样的;电流可以被控制;电压达到一定的高度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科学概念。
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从调查家电入手,区分出用的是什么电源,再过度到点亮灯泡,灯泡数由少到多,从而引发出串联和并联,。
电路出故障了,发展到检电器,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对故障有更多的了解。
在中间,教材又穿插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使学生对电路有一个更深的了解,能够更好地做好防电准备。
从做个小开关到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到了很好的锻炼作用。
最后一课是我们选择了什么,目的是整理学生的发现和认识,比较串联和并联良种连接方法。
至此,学生有了一定的关于电、电路、电流的认识,学会了简单的电路连接。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获得对电、电路、电流的科学了解,建立导体、绝缘体的概念。
2、学会并联、串联电路的一般方法,培养整理、分析电路的能力。
3、培养长期动手实践的兴趣以及长期动脑思考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电、电流、电路的理解和串联、并联电路的实践。
教学难点:串联和并联的理论与实践。
四、教学环境:
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这个单元,并且对电路连接有了一定的掌握,在观察、实践中能够较好地发现并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
课件、点亮灯泡的材料、里面是怎样连接的记录表。
六、教学过程:
(一)由谈话直接进入课题
1、师:我们的新课已经上完了,从今天起,我们正式进入复习了。
我们这学期学了许多科学知识,相信同学们对这些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
那同学们能不能回忆一下,我们这学期学过哪些知识呢?
2、生:述说本学期学过的知识点。
(按单元内容来说。
)
3、师:从同学们的谈话中,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掌握了许多知识。
知识除了掌握外,还需要进行及时巩固。
那我们今天就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揭题] (二)理清知识脉络培养动手能力
1、评“最佳小能手”,培养良好的动手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方法。
(1)师:通过对电知识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对“点亮我的小灯泡”进行连接。
老师这里有一定的材料,请一位同学上来连一连,看是否能连接得又快又正确。
其他同学在草稿纸上画好电路图。
(2)学生上来连接灯泡,其他学生画电路图。
(3)拿出同学连接的实物,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其他学生评价,连接得是否正确。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连接是正确的(或错误的)?(复习灯泡的连接方法和电池的连接方法,让生明白为什么这样连接。
)
(3)请学生说一说假如要连接两个小灯泡,并使它发光,可以有哪些方法?你能
把它们画在草稿纸上吗?
(4)一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在草稿纸上画。
画好后进行交流、反馈、评价。
(连接正确吗?还有其他方法吗?为什么要这样连接?)
师小结:连接电路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串联,一种是并联。
串联和并联各自有自己的特点。
当用电器串联时,其中一个坏了,则另一个用电器也不能使用了;当用电器并联时,其中一个坏了的时候,另一个用电器还能继续使用。
所以家里面的开关与插座都是并联的。
(5)同学们已经画好电路图了,那同学们能说一说电流情况是怎样的吗?
(6)家里面用电器都要装上开关,同学们能说说开关是怎样工作的吗?它的结构是怎样的?(引出导体和绝缘体,并举例进行说明)
2、检测电路,判断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师:当我们连接好电路时,合上开关却发现小灯泡不会亮。
你能找出其中的原因吗?
(2)生回答可能出故障的原因。
(3)我们需要用什么来进行检测?(电路检测器)
(4)小结:电路检测器就是把连接好的电路小电灯座上的一跟电线头拆下,另外再连上一根电线。
在检测时,要把被检测的物体放在这两根电线之间,接通就行了。
需要注意的是检测时要检测两次,而且不要去检测家用电器的电路。
(三)分析接线柱盒,培养分析推理的能力
1、给学生出示一张4接线柱盒情况示意图,让生进行分析。
2、找出它们的特点。
(与哪一个接线柱有关的,验电器上的灯泡都不亮。
那这个接线柱就肯定没有被连接进去。
再来分析其他接线柱的情况来推断其内部连接情况。
)
3、学生进行推断画图。
4、交流、反馈、评价。
附:(作业纸)
有一个4个接线头的盒子,小明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后,把接线头之间的连接状态记录在下表中。
哪组接线
1——
2 1——
3 1——
4 2——3 2——4 3——4 通路
√ √ √ 断路 √ √ √
请你根据测试记录,推测里面的电线是怎么连接的,在下面图中用线表示你的推测结果(如果有多种连接方法可画在后面的空白处)。
(四)联系第八课 设计一个房间照明电路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探寻电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电路的串联和并联,能根据电路图来连接实物,也能够根据实物画电路图。
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我们来给自己的房间设计一下照明电路,做在草稿纸上。
学生们完成自己设计的电路图。
下课。
七、教学板书:
电
串联: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电路
并联:电流有多条路径
八、教学特色:
(一)把握复习课特点,注重教材的内在联系。
“复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把这一阶段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系统,建立起巩固的联系,因此复习不应该是课程的简单重复。
”由此我们可以将科学课的复习理解为:在再现以往所学知识的同时,通过不断反思,实现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提升性再组合,以达到“感悟”(这种“感悟”可以是科学探究方面的,也可以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或科学知识方面的)的目的,同时它也是学生探究学习、创新发展的过程。
本节课设计扎扎实实地抓住本单元所要掌握的知识——电、电流、电路来展开教学,同时也抓住这个单元的共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巩固好所学的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二)激发学生兴趣,使知识更加巩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像这个单元,绝大部分的内容要求做实验,更需要学生的兴趣作为支撑。
这节课的设计我就想方设法把握了这一点:
第一、直接导入课题,用开门见山法让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教学过程注重启发,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三、加强动手实践,使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得以提高。
(三)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
新的时代使人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基础教育段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与任务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科学教学惟一的或者说是放在首位的目的,让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养成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习惯,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科学课程的目标。
科学教学要关注学生发展、关注学习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已逐步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恰当地、巧妙地渗透人文精神教育,是极具开发性的课题,这对教育工作与时俱进,迎合时代的进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成为个性发展健全的人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