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马克思期末考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绿色化学为改善今天的生态危机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

绿色化学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充分利用资源;尽量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溶剂、助剂和催化剂,通过无害的反应过程,节约能源,生产对社会安全、对环境友好、对人身体有益的产品。

绿色化学是实现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科学和新技术。绿色化学的研究目标是利用当代物理先进技术和化学方法相结合,生物技术和催化相结合,研究和开发环境友好的新反应、新工艺和新产品,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害的原料、试剂、溶剂的使用以及产物和废物的产生,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绿色化学从源头上避免和消除对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的使用和产物、副产物的产生,力求使化学反应具有“原子经济”性,实现废物的"零排放”。它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治理污染的最好办法就是不产生污染。绿色化学是“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而采用的旨在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各种手段的总和”。也就是说,绿色化学应是不仅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文明,同时能保护人类环境、保障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化学技术。

绿色化学蕴含着伦理理念,绿色已不仅仅是一种颜色的象征,更是人类追求自然完美的一种高级表现,由此产生的绿色化学,正是将人看作是自然界中的普通一员,追求的是人对自然的尊重及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一种新方法。从资源和环境的观点看,绿色化学为我们提供有效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原理和方法,从化学反应源头上消除污染,而不是治理污染的原理和方法;从经济的观点看,绿色化学为我们提供了充分利用的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和方法;从科学的观点看,绿色化学是传统化学基础内容的革新,除要求设计对环境友好,经济可行的绿色产品外,同时需要符合化学反应的原子经济性。

二、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人的异化现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异化现象。科技异化的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异化概念的引申和进一步发展,是指科技的发现和进步带来的结果似乎是使人的生命钝化为物质力量,而科技却成为具有理智生命的异己性力量,反过来去压抑人、统治人。科学技术的创造物不仅不是对创造主体本质力量的积极肯定,反而成为了束缚、压抑、报复创造主体的否定性力量。

科学技术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是产生科技伦理异化的最基本原因;人作为科学技术活动的主体,也是导致科技伦理异化的重要原因;另外,科技伦理异化的出现也离不幵宏观的社会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首先,由于科学技术计划的不切实际等问题,使得科技呈现盲目发展的状况,引起了社会价值观的异化;其次,科技任务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也必定会产生人与科技活动的异化;再次,科学技术的不合理使用也会引起科技伦理异化的出现;最后,人作为科技行为的主体,必定也存在人的异化。

有效弱化和消除科技伦理异化需要多管齐下,将理念的力量、制度的力量、原则的力量和教育的力量相结合,使自律与他律相配合,知与行相统一。要在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理念和对科学技术管理与监督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正确的科技伦理原则来指导实践,再运用教化的力量将科学技术实用化中应遵从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各主体的自我认知,以此来更有效地应对科技伦理异化的威胁与挑战。

三、谈谈你所理解的科学发展模式。

对科学的发展模式问题, 无论是逻辑实证主义、证伪主义,还是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哲学家们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和其自身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理论缺陷,致使他们没有实现对唯物辩证法的全面理解。逻辑实证主义编执于科学的渐进发展,证伪主义则把科学的变革绝对化,而库恩的“范式”理论虽揭示了科学革命的实质性

问题,但却忽视了科学进步的批判和继承的关系。

关于科学发展模式,邦格主张进化式,即将渐进式和革命式加以综合的模式。邦格认为,科学的发展既是间断的,又是连续的,任何革命都只是部分的而不是全部地改变了知识系统。

我认为:: 首先,在思想上,科学哲学家应彻底抛弃建立科学的发展终极模式的幻想,建立终极模式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徒劳的。这是因为,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科学的发展也是没有终极的, 人们的认识只能逐步地逼近绝对真理,但永远也达不到。这也是科学的真正魅力之所在。其次,在方法论上,应以联系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科学的发展模式。各派别的科学的发展模式都有其优点,但也要看到其不足,分析任何科学理论的真理性,其实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不变的,更不是无所不能、无所不包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科学理论都是有局限性的,从而要求人们对其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以完善和发展它。再次,在行动上,判断一种模式的好坏与否,最终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当然,这里所谓的检验既可以是证实也可以是证伪。

我们应由此吸收和借鉴这些科学哲学家的成果和教训,使科学的发展模式在功能和结构上走向综合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哲学。

四、你怎么看待科研中人与人的竞争现象?

五、科学理论是如何形成的?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社会建构和塑造的产物”?

1、科学理论的形成:所谓科学理论,是对某种经验现象或事实的科学解说和系统解释。它是由一系列特定的概念、原理(命题)以及对这些概念、原理(命题)的严密论证组成的知识体系。

社会科学家的兴趣不在于单纯地考察某一时刻发生了什么事件,而在于构筑一个反映人们社会行为的总体框架或模型,以此来分析和解释表层现象--这才是科学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换言之,理论虽然包含着对事实的描述(是什么),但它主要地不是描述事实而是解释事实。而且这种解释是对个别的、特殊的事件所做的一般的、概括的总结性论述,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一般性的定理、规则来认识个别事物。

2、社会建构主义起源于爱丁堡学派,这个学派的主导立场是:全部人类知识,包括科学知识及技术知识,不是决定于自然界的,而是由社会建构的,亦即是受制于各种社会因素的。社会是由各种复杂要素所建构的,所有技术也都是由构成我们社会的各种复杂要素所建构的并反映着这些要素;运行得好的技术与那些失败的技术并没有什么不同。‘纯的’技术是没有意义的。技术总是包含着各种因素的折衷。无论技艺被何时设计或建构出来,政治、经济、资源强度的理论、关于美与丑的观念、专业倾向、嗜好和技能、设计工具、可用的原材料、关于自然环境的活动的理论——所有这些都被融入其中。

缺点:然科学知识不可避免地包含着各种价值负载,而科学知识的价值负载又根源于知识的社会本质,因此社会建构主义便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对各种“社会因素”的研究和分析上,并力图通过这样的研究和分析来指证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不难理解,在这样一种研究定向中,社会利益的差别和冲突会成为关注的重点。因此,与科学知识发生本质关系的社会因素便往往特别地表现为人的某些特定利益。

六、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继承: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

创新: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的质变。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