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借景手法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9年增刊

避暑山庄借景手法的运用

王建中

借景是我国古典园林空间构图特有的手法。避暑山庄“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其设计者深得我国古典园林借景之玄妙,精于利用地形、水位,可达到相宜的景式。巧于借景,创造出了互为补益,相得益彰的许多景点,使“相地”和“借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避暑山庄全园建筑的安排,或取其宽阔,或取其幽静,或取其水面,或取其山巅,做到了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一水一山、一石一木、一亭一台,都表现了灵活的借景手法和丰富多彩的内容,成为我国古典园林的典范。

“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极目所至,俗则摒之,嘉则收之。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借景在山庄建筑中的运用,已经是造诣很深,匠心独运。有远借、邻借、俯借、仰借、应时而借等多种手法。远借是借园外远处的风光美景,邻借是园内互相对应,相互借景;俯借是亭上观鱼,静赏湖水倒影;仰借指蓝天、白云、日月繁星、飞鸟翔空等;应时而借是一日之间的阴晴、晨曦、夕阳和一年四季的景色。

借景园外,是避暑山庄一种常用的手法,高原极望,远岫环屏。山庄周围层峦环抱,奇峰怪石众多。如磬锤峰、蛤蟆石、僧冠帽、天桥山、金山、黑山等都是园外借景的素材。造园者运用了借景最有利的手法,因高借远。这是造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山庄山区位于山顶几个制高点上的山亭正是这种因高借远的体现。锤锋落照亭,是欣赏夕阳西下,湖水倒映锤峰的独特景色;北枕双峰亭,是眺望山庄北面的金山和黑山的最佳点;南山积雪亭,是眺望十里外僧冠帽一带积雪的去处;四面云山亭,可环眺四周群峰白云浮动、山涛如海的气势;乐成阁,可登阁眺望庄田秋收景观;绮望楼,可观赏熙熙嚷嚷闹市,万家灯火的景色;秀起堂,开窗可望广仁岭一带的景色;上帝阁是湖区制高点,东望磬锤耸立,西侧山亭若隐若现,云岗缭绕;高达67米的六合塔,在平原万绿丛中,脱颖而出,直插云霄,既渲染了山庄的平淡气氛,又可眺望园外风景,每攀一层,都会出现不同的借景效果,当登上九天香界时,仰望苍穹,大地园田,远山近水,庙宇辉煌,历历在目。使人很容易想起李白“危楼高百尺,上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诗句。金碧辉煌的外八庙,也是山庄的最佳借景素材。站在山巅可一览普乐寺、安远庙、须弥福寿之庙和普陀宗乘之庙的壮观景色。庄内利用山顶设亭和平面筑塔、阁、亭、楼,提高建筑物本身的绝对高度,提高风景观赏点的位置,达到视野开阔,园内外景色尽收眼帘的景观效果。

园内互借称“对景”。就是园内各景点利用有凸有凹的自然条件相互对映。站在万壑松风桥可俯览湖区风景之概貌,而湖区东侧又可仰视万壑松风雄居高岗之上。当风和日丽之时,水平如镜,连5公里以外的磬锤峰和金山全岛都融入波光水影中,组成一幅漪丽的画面。山近轩

1999年4月20日收稿

4

8

在松云峡北面沟谷中,依山腰就轩,以曲折幽静取胜。当登上高踞峰顶的草亭时,可借观广元宫、南山积雪等景,又可眺望园外庙宇。水月庵一组建筑,虽居山凹处,但可框景山近轩和密林疏影的景色,也可目及10公里之外与其遥遥相对的磬锤峰。自万树园可仰借山区外露之山景,而山区制高点又可鸟瞰湖区与平原区的景色。山庄高低俯仰成景,是园内最基本的一种借景、对景手法,几乎处处相借。真是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因此在山庄随处可见“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斜飞堞雉,横跨长虹”的景观。

一年四季的古木芳草,为园林建筑借景,提供了多彩多姿的素材。春天的梨花漫山遍野,一进宫门,扑面而来;再走进湖区随时随地都可仰视万树梨花怒放,争奇斗艳的景色。夏季,湖中布满了荷花,红白相间,色泽鲜艳,清香溢远。花常留待赏,香是远来清。秋日,青枫绿屿一带,经霜的枫叶,万叶皆红,锦树分丛,丹霞竞彩,艳丽无比。特别是在晴空中一片片白云的衬托下,漫山的枫叶如火如茶,浓艳耀目。给山庄的秋天增添了勃勃生机。

白云圆月、朝霞暮蔼,瀑布溪流,是山庄常用的借景素材。云容水态与水流云在两处亭子,是专为欣赏行云流水的所在。云与水交融,随波逐渐形成由蓝天、白云组成的一幅水中图画。以月命名的有云帆月舫、月色江声、问月楼、梨花伴月等,是借月光赏景吟诗的好地方,身临其境,体现了“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之意。以白云为题的有云山胜地、镜水云岑、翠云楼、一片云等等。山庄峰峦叠翠,岚气时时从山间林丛缥缈而起,有时如奇峰,有时似大海,好比仙境一般。还有西岭晨霞是借早晨红霞观赏西部山峰景色的;锤峰落照借晚霞眺望磬锤峰一带金色染峰;烟雨楼借雨增景;南山积雪借雪生情。对此,康、乾二帝曾留下许多诗篇。

5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