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土壤类型

合集下载

重庆市情参考答案1-4_重庆市公务员考试

重庆市情参考答案1-4_重庆市公务员考试

重庆市情参考答案1-4_重庆市公务员考试《重庆市情》作业(1)参考答案填空题1、(14—4—4)2、(巴-1997-八-重庆市-万县地区—涪陵地区-黔江地区—1997__6)3、(黄葛树—川茶花-)4、(设立重庆直辖市、建设三峡工程与库区移民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5、(三中心、两枢纽和一基地)多项选择1、(ACD)2(d) 3(ABD) 4(ACD) 5(ACD)简答题一、简述重庆的优势。

1.重庆作为我国西部地区惟一的直辖市,具有政治上和体制上的明显优势。

2.重庆作为长江黄金水道上的“龙尾”,具有承东启西、左右传递的区位优势。

3.重庆初步形成了立体交通网络,具有通江达海、枢纽南北东西的“水陆空”综合交通优势。

4.重庆作为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具有较强的工业和综合经济基础优势。

5.重庆是三峡库区的主体,具有移民迁建、实行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优势。

6.重庆资源丰富,市场巨大,具有全面开发的优势。

7.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显著的文化优势。

二、简述重庆面临的问题。

1.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经济增长基础仍较脆弱。

2.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3.城镇化水平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

4.移民任务刚刚过半,世界级难题远未解完。

5.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6.对外开放度较低,外向型经济规模不大。

(7)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三、简述重庆直辖的原因。

1.总的来说——从大的方面讲,重庆直辖是保证我国制定的21世纪发展战略能够顺利实施和实现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邓小平关于我国发展中的“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必然结果。

从重庆自身因素看,这种选择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比较优势。

2.具体来说——具体来说,表现为:(1)三峡工程建设和百万大移民是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最直接原因。

(2)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给予有效支撑和突破是重庆直辖的重要原因。

(3)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探索是重庆直辖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4)长江流域开发要求重庆发挥更大的作用。

重庆地形地貌、气候、土地、土壤信息

重庆地形地貌、气候、土地、土壤信息

重庆地形地貌、气候、土地、土壤信息第一章: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重庆市位于东径105º11"—110º11",北纬28º10"—32º13",东西宽470公里,南北长450公里。

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

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

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沿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大山脉。

重庆市地理位置图1997年3月建立直辖市后,重庆市所属区、县(市)为40个。

即: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万盛区、双桥区、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市、合川市、长寿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万州区、开县、忠县、梁平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城口县、涪陵区、南川市、垫江县、武隆县、丰都县、黔江区、石柱县、酉阳县、秀山县。

重庆市行政区划图第二章:地形地貌地形地貌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丘陵山地区,市域内存在各个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渝东南川鄂湘黔隆褶带,渝西川中褶带,渝中川东褶带,经向构造的渝南川黔南北构造带和渝东北大巴山弧形褶皱断裂带等。

重庆市三维地貌图各构造体系不同的岩层组合,差异性很大的构造特征和发生、发育规律,塑造了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态。

其特征:(1)地势起伏大,层状地貌明显。

全市最低点在巫山县碚石村鱼溪口,海拨73.1m;最高点为巫溪、巫山和湖北神农三县交界的阴条岭,海拨2797m,相对高差2723.9m。

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地势高,多在海拨1500m 以上;西部地势低,大多为党委书记拨300—400m的丘陵。

(2)地貌造型各样,以山地、丘陵为主。

全市地貌类型分中山、低山、高丘陵、中丘陵、低丘陵、缓丘陵、台地、平坝等8大类,其中山地(中山和低山)面积62413.24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75.8%;丘陵面积近14985.76平方公里,占18.2%;平地2964.22平方公里,占3.6%;平坝面积1976.14平方公里,占2.4%。

重庆市主要土壤类型

重庆市主要土壤类型

重庆市主要土壤类型[2007-10-27] •作者:西南大学刘洪斌•来源:重庆市农技推广总站和物质循环的特殊耕种土壤。

重庆市水稻土面积为1257963.74 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5.27%。

由于水稻土是以栽培水稻为中心发育而成的土壤,因而其分布范围决定于水稻的分布。

重庆市的水稻土广泛分布于海拔1500m以下的河谷阶地、丘陵、平坝及溶蚀槽坝内(图1)。

从图1可见,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水稻土的面积急剧减少。

这与水稻是喜温作物,在其生育期内必须保证一定的有效积温和充足的水源的特点有关。

图1不同海拔高度水稻土的分布面积重庆市水稻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所处部位光热条件好,是粮食生产,特别是稻谷生产的主要土壤类型。

在农业利用上,主要以稻一麦、稻一油等农业组合。

但重庆市水稻土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水利条件差,地形地貌复杂,致使区域排水不畅,冬水田面积比重大,湿害严重,潜育化突出,农业生产水平低等生产问题十分明显。

因此,针对性的改造这类土壤和农业生产环境是充分利用水稻土壤为农业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

重庆市水稻土按土壤水分的运行情况,土壤发育阶段及附加成土过程,划分为潴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和漂洗水稻土5个亚类。

是重庆市分布面积最广的土类,面积为2737346.10 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3.22%。

主要分布在西部丘陵地区及中部的涪陵、南川、丰都和东部的云阳、忠县、万州、开县一带。

在中低山处呈块状分布,大多分布于海拔800m以内。

图1不同海拔高度紫色土的分布面积图2重庆市紫色土分布图紫色土是在紫色岩风化物上形成并基本保持了母质理化性质的一类土壤,显然,紫色土具有岩性土的特点。

但是紫色土成土速度快(从岩石一风化物一土壤),发育进行程慢(从饱和土一不饱和土),在物质、能量交换都很强烈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竟能大面积、大跨度分布,保持稳定的土壤性质,并具有优良的生产性能,有很高的土壤生产率,这是一般岩性土所不能比的。

重庆市主要土壤类型

重庆市主要土壤类型

水稻土就是在长期的周期性淹灌种稻过程,即水耕熟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土体构型与物质循环的特殊耕种土壤。

重庆市水稻土面积为1257963、74 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5、27%。

由于水稻土就是以栽培水稻为中心发育而成的土壤,因而其分布范围决定于水稻的分布。

重庆市的水稻土广泛分布于海拔1500m以下的河谷阶地、丘陵、平坝及溶蚀槽坝内(图1)。

从图1可见,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水稻土的面积急剧减少。

这与水稻就是喜温作物,在其生育期内必须保证一定的有效积温与充足的水源的特点有关。

图1 不同海拔高度水稻土的分布面积重庆市水稻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所处部位光热条件好,就是粮食生产,特别就是稻谷生产的主要土壤类型。

在农业利用上,主要以稻—麦、稻—油等农业组合。

但重庆市水稻土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水利条件差,地形地貌复杂,致使区域排水不畅,冬水田面积比重大,湿害严重,潜育化突出,农业生产水平低等生产问题十分明显。

因此,针对性的改造这类土壤与农业生产环境就是充分利用水稻土壤为农业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

重庆市水稻土按土壤水分的运行情况,土壤发育阶段及附加成土过程,划分为潴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与漂洗水稻土5个亚类。

表1 水稻土各亚类耕层理化性状紫色土就是重庆市分布面积最广的土类,面积为2737346、10 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3、22%。

主要分布在西部丘陵地区及中部的涪陵、南川、丰都与东部的云阳、忠县、万州、开县一带。

在中低山处呈块状分布,大多分布于海拔800m以内。

图1 不同海拔高度紫色土的分布面积图2 重庆市紫色土分布图紫色土就是在紫色岩风化物上形成并基本保持了母质理化性质的一类土壤,显然,紫色土具有岩性土的特点。

但就是紫色土成土速度快(从岩石—风化物—土壤),发育进行程慢(从饱与土—不饱与土),在物质、能量交换都很强烈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竟能大面积、大跨度分布,保持稳定的土壤性质,并具有优良的生产性能,有很高的土壤生产率,这就是一般岩性土所不能比的。

重庆市城口县基本情况

重庆市城口县基本情况

重庆市城口县基本情况一、自然地理城口县位于重庆市东北边陲,大巴山南麓,界于东经108度15分至109度16分与北纬31度37分至32度12分之间,东邻陕西平利、镇平、南毗巫溪、开县、西襟四川宣汉、万源,北连陕西紫阳、岚皋。

东西长96公里,南北宽66公里,面积3292.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685.7米(光头山),最低海拔481.5米(岔溪口),城口县地处重庆市最北端秦巴山区深处,境内山大、坡陡,是典型的山重地区。

土壤类型属山地黄壤。

土壤酸碱度在中性和微酸性之间。

境内无过境河流,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45条,主要河流有仁河和前河。

城口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年平均降雨量为1245.5毫米,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年均温度13.7度,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3.2度,冬长夏短,年均无霜期234天,疆域广袤,物产丰富。

二、历史沿革城口得名于境内的城口山,城口河(今任河),据<<城口县志>>记载,唐时已有"城口"地名.城口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既有人类活动. 城口古属梁州之城,秦属巴郡,汉属宕渠县地、后汉属宣汉地。

刘宋分置东关县属巴渠郡。

齐因之。

梁置南晋郡。

西魏属南并州南晋郡东关县。

随属并州通川郡宣汉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南并州。

贞观元年(627年)州废,县属通川郡。

北宋乾德五年(967年)省宣汉入东乡县。

南宋置明通县,属达州通川郡。

明正德十年(1515年)复割东乡太平里置太平县,属达州,清初属夔州府。

雍正六年(1728年),复属达州。

嘉庆七年(1802年)太平升县为厅,直属川东道。

清道光二年(1 822年)置城口厅,属绥定府,太平仍置县。

1913年改设城口县。

1914年划归四川省东川道。

1929年,李家俊在万源县固军坝发动农民起义,建立四川红军第一路军。

1932年工农红军入川,与第四方面军会合,次年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3军。

最新重庆市土壤类型

最新重庆市土壤类型

重庆土壤类型水稻土紫色土新积土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黄褐土山地草甸土石灰(岩)土粗骨土水稻土水稻土是在长期的周期性淹灌种稻过程,即水耕熟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土体构型和物质循环的特殊耕种土壤。

重庆市水稻土面积为1257963.74 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5.27%。

由于水稻土是以栽培水稻为中心发育而成的土壤,因而其分布范围决定于水稻的分布。

重庆市的水稻土广泛分布于海拔1500m 以下的河谷阶地、丘陵、平坝及溶蚀槽坝内(图1)。

从图1可见,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水稻土的面积急剧减少。

这与水稻是喜温作物,在其生育期内必须保证一定的有效积温和充足的水源的特点有关。

图1 不同海拔高度水稻土的分布面积重庆市水稻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所处部位光热条件好,是粮食生产,特别是稻谷生产的主要土壤类型。

在农业利用上,主要以稻—麦、稻—油等农业组合。

但重庆市水稻土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水利条件差,地形地貌复杂,致使区域排水不畅,冬水田面积比重大,湿害严重,潜育化突出,农业生产水平低等生产问题十分明显。

因此,针对性的改造这类土壤和农业生产环境是充分利用水稻土壤为农业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

重庆市水稻土按土壤水分的运行情况,土壤发育阶段及附加成土过程,划分为潴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和漂洗水稻土5个亚类。

表1 水稻土各亚类耕层理化性状紫色土是重庆市分布面积最广的土类,面积为2737346.10 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3.22%。

主要分布在西部丘陵地区及中部的涪陵、南川、丰都和东部的云阳、忠县、万州、开县一带。

在中低山处呈块状分布,大多分布于海拔800m以内。

图1 不同海拔高度紫色土的分布面积图2 重庆市紫色土分布图紫色土是在紫色岩风化物上形成并基本保持了母质理化性质的一类土壤,显然,紫色土具有岩性土的特点。

但是紫色土成土速度快(从岩石—风化物—土壤),发育进行程慢(从饱和土—不饱和土),在物质、能量交换都很强烈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竟能大面积、大跨度分布,保持稳定的土壤性质,并具有优良的生产性能,有很高的土壤生产率,这是一般岩性土所不能比的。

重庆主城区土壤及受污染状况

重庆主城区土壤及受污染状况

重庆市作为西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又作为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矛盾比较突出。

一方面,耕地储量相对较少,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重庆土地呈耕地、林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趋势,土地使用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达,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工业“三废”、农药、化肥的施用,不合理的耕作措施等,使土壤污染严重。

为更加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就要求我们要以高精度的生态地球化学数据作为依据。

虽然环境部门、农业部门、地矿部门前期已经开展过大量的环境基础工作,但这些工作分析元素少,缺乏区域性研究,针对性较局限。

这些基础数据已不能满足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不能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近年来,随着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环境中的有害重金属(如Hg、Cd、Pb、Cr 和As 等)不断增加,对农产品造成日益严重的污染和危害,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果品的卫生质量问题。

当重金属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果园土壤造成污染,进而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和果品品质,再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血橙属于晚熟品种,果实挂树越冬,一般会喷洒2, 4-D类除草剂,这类农药为含Hg等元素的有机化合物,除直接与果树作物粘结外,大部分均散落在土壤表面,并在土壤中残留积累。

另外,重庆市属于酸雨重污染区,随着土壤酸度的增加,重金属离子的溶解度逐渐增大,高浓度的有毒重金属元素便会沉降和积累在表土层,致酸离子会与土壤胶体吸附的重金属离子(盐基离子)发生交换,造成土壤中被固定的重金属发生淋溶,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

现有研究发现,土壤中过量的重金属主要来自于污水灌溉、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城市垃圾与污泥农用堆肥等。

从金果园周围的环境条件看,果园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主要是农药、化肥。

重金属元素是肥料中报道最多的污染物质[20],磷肥中含有较多的Cd、Pb 等重金属。

此外,重庆市属于酸雨重污染区,随着土壤酸度的增加,重金属离子的溶解度逐渐增大,造成土壤中被固定的重金属发生淋溶,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

重庆市主要土壤类型

重庆市主要土壤类型

重庆市主要土壤类型 [2007-10-27] ·作者:西南大学刘洪斌·来源:重庆市农技推广总站水稻土紫色土新积土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黄褐土山地草甸石灰(岩)土粗骨土土水稻土是在长期的周期性淹灌种稻过程,即水耕熟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土体构型和物质循环的特殊耕种土壤。

重庆市水稻土面积为1257963.74 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5.27%。

由于水稻土是以栽培水稻为中心发育而成的土壤,因而其分布范围决定于水稻的分布。

重庆市的水稻土广泛分布于海拔1500m以下的河谷阶地、丘陵、平坝及溶蚀槽坝内(图1)。

从图1可见,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水稻土的面积急剧减少。

这与水稻是喜温作物,在其生育期内必须保证一定的有效积温和充足的水源的特点有关。

图1 不同海拔高度水稻土的分布面积重庆市水稻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所处部位光热条件好,是粮食生产,特别是稻谷生产的主要土壤类型。

在农业利用上,主要以稻—麦、稻—油等农业组合。

但重庆市水稻土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水利条件差,地形地貌复杂,致使区域排水不畅,冬水田面积比重大,湿害严重,潜育化突出,农业生产水平低等生产问题十分明显。

因此,针对性的改造这类土壤和农业生产环境是充分利用水稻土壤为农业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

重庆市水稻土按土壤水分的运行情况,土壤发育阶段及附加成土过程,划分为潴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和漂洗水稻土5个亚类。

表1 水稻土各亚类耕层理化性状分析项目潴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漂洗水稻土土层厚度(cm) 18.1 17.9 19.1 19.9 18.4物理性质>2mm石砾(%) 2.35 / 0.77 2.27 2.68颗粒组成(粒径:mm)(%)2~0.2 9.21 14.66 10.32 8.82 9.330.2~0.02 25.37 37.74 28.53 28.96 24.870.02~0.00236.76 26.36 35.10 38.96 36.36<0.002 28.97 20.07 25.39 23.29 28.24 容重(g/cm3) 1.31 1.31 1.28 1.10 1.31 总孔隙度(%)50.59 50.72 51.28 57.48 50.86化学性质有机质(%) 2.08 1.34 2.15 3.50 2.98 全氮(%)0.121 0.083 0.128 0.187 0.123 全磷(%)0.033 0.040 0.052 0.052 0.028 全钾(%) 1.74 1.95 1.84 1.77 1.67 速效磷(mg/kg) 3.7 4.3 6.6 5.6 5.5 速效钾(mg/kg)78 76 84 72 74 pH 6.3 6.9 7.1 7.2 6.1碳酸钙(%) 1.78 2.75 2.94 3.69 /阳离子交换量(毫克当量17.64 14.91 18.80 18.48 15.99/100克土)有效态锌(mg/kg) 1.109 / 0.737 0.904 0.897 有效态硼(mg/kg) 0.177 / 0.122 0.204 0.152 有效态钼(mg/kg) 0.165 / 0.117 0.159 0.156 有效态锰(mg/kg) 38.44 / 24.88 30.30 49.80 有效态铜(mg/kg) 23.58 / 2.39 3.725 2.338 有效态铁(mg/kg) 93.42 / 41.15 81.08 123.95紫色土是重庆市分布面积最广的土类,面积为2737346.10 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3.22%。

重庆主要土壤类型

重庆主要土壤类型

重庆市土壤类型一、土壤类型紫色土、水稻土、黄壤、红壤、黄棕壤、棕壤、黄褐土、新积土、山地草甸土、石灰(岩)土、粗骨土等。

二、分布特点1. 紫色土:是重庆市分布面积最广的土类,面积为273.73万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3.22%。

主要分布在西部丘陵地区及中部的涪陵、南川、丰都和东部的云阳、忠县、万州、开县一带。

在中低山处呈块状分布,大多分布于海拔800m以内。

紫色土成土母质为紫色砂、页、泥岩,由于原生植被已破坏,经长期开垦,上部发生层流失殆尽,留下与母岩性质相近的紫色土层,故称作紫色土。

更具体地说紫色土是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由紫色岩石风化形成的幼年土壤。

2. 水稻土:重庆市水稻土面积为125.8万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5.27%。

由于水稻土是以栽培水稻为中心发育而成的土壤,因而其分布范围决定于水稻的分布。

主要分布于我市海拔800m以下的河谷阶地、丘陵、平坝、低山。

水稻土分布上限在綦江县万隆乡李公坝,海拔为1400m。

水稻土是在自然土或旱作土基础上,经长期种稻和水耕熟化而成的人工水成土壤。

遍布我市河谷阶地、丘陵山区。

我市水稻土起源于紫色土、黄壤、新积土、石灰(岩)土、红壤等。

3. 黄壤:黄壤是重庆市重要的土壤资源,其面积237.16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8.78%。

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1500m的低、中山及丘陵地带和长江及其支流沿岸的二、三、四、五级阶地上。

其中以海拔400m~1200m的分布面积最大,占黄壤总面积的75.22%。

黄壤是重庆市山区的重要旱粮和多经用地,同时也是重要的林业基地。

黄壤是重庆市山区的重要旱粮和多经用地,同时也是林业基地。

栽培作物主要是玉米、小麦、红苕、洋芋、多种蔬菜及茶树。

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次生林主要为马尾松、松栎栲属、香樟等乔木及种类繁多的竹林、灌木与草本植物。

4. 黄棕壤:面积为65.12万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7.90%。

集中分布于海拔1400m~2100m的中山上。

重庆市主要土壤类型

重庆市主要土壤类型

重庆市主要土壤类型水稻土是在长期的周期性淹灌种稻过程,即水耕熟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土体构型和物质循环的特殊耕种土壤。

重庆市水稻土面积为1257963.74 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5.27%。

由于水稻土是以栽培水稻为中心发育而成的土壤,因而其分布范围决定于水稻的分布。

重庆市的水稻土广泛分布于海拔1500m以下的河谷阶地、丘陵、平坝及溶蚀槽坝内(图1)。

从图1可见,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水稻土的面积急剧减少。

这与水稻是喜温作物,在其生育期内必须保证一定的有效积温和充足的水源的特点有关。

图1 不同海拔高度水稻土的分布面积重庆市水稻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所处部位光热条件好,是粮食生产,特别是稻谷生产的主要土壤类型。

在农业利用上,主要以稻—麦、稻—油等农业组合。

但重庆市水稻土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水利条件差,地形地貌复杂,致使区域排水不畅,冬水田面积比重大,湿害严重,潜育化突出,农业生产水平低等生产问题十分明显。

因此,针对性的改造这类土壤和农业生产环境是充分利用水稻土壤为农业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

重庆市水稻土按土壤水分的运行情况,土壤发育阶段及附加成土过程,划分为潴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和漂洗水稻土5个亚类。

表1 水稻土各亚类耕层理化性状分析项目潴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漂洗水稻土土层厚度(cm) 18.1 17.9 19.1 19.9 18.4 物>2mm石砾(%) 2.35 / 0.77 2.27 2.68有效态锰(mg/kg) 38.44 / 24.88 30.30 49.80 有效态铜(mg/kg) 23.58 / 2.39 3.725 2.338123.9有效态铁(mg/kg) 93.42 / 41.15 81.085 紫色土是重庆市分布面积最广的土类,面积为2737346.10 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3.22%。

主要分布在西部丘陵地区及中部的涪陵、南川、丰都和东部的云阳、忠县、万州、开县一带。

重庆市梁平区老冲积黄泥田土壤改良利用建议

重庆市梁平区老冲积黄泥田土壤改良利用建议

重庆市梁平区老冲积黄泥田土壤改良利用建议重庆市梁平区位于重庆市的东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地丘陵区。

在该区的农村地区,冲积黄泥田是非常常见的土壤类型。

由于其特殊的土壤性质,对于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改良和利用冲积黄泥田土壤成为了当地农民和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就冲积黄泥田土壤改良和利用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梁平区农业增产增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土壤改良冲积黄泥田土壤主要特点是粘重、贫瘠和排水不良。

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土壤改良:1. 排水改良冲积黄泥田土壤排水不良,长期积水会导致土壤酸性增加,结构松散。

改善土壤排水性是改良冲积黄泥田土壤的首要任务。

可以采取开沟、改善排水系统、改变种植方式等措施,增加土壤透水性,减少积水对土壤的侵蚀。

2. 施肥增效冲积黄泥田土壤通常贫瘠,因此需要进行施肥增效。

可以采用有机肥和化肥结合的方式,注重施肥的均衡性和适时性,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

3. 疏松土壤冲积黄泥田土壤粘重,需要通过开垦、翻耕等方式来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4. 种植适应性较强的作物在冲积黄泥田土壤中,选择适应性更好的作物进行种植,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土壤的耕作压力,对土壤改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土壤利用在农业生产中,冲积黄泥田土壤的利用有其特殊性,需要根据土壤的特点来进行合理的土壤利用。

以下是一些建议:1. 种植经济作物冲积黄泥田土壤虽然贫瘠,但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可选择种植一些耐水作物和经济作物,如红薯、土豆、苦菜等,增加农田的产值。

2. 森林种植在冲积黄泥田地区可以进行森林种植,通过种植不同树种,可以修复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有积极的意义。

3. 水产养殖在冲积黄泥田地区可以进行水产养殖,如鱼塘、虾池等,途径水产养殖除了能够增加农田产值外,还可以提升农业的多元化。

重庆市土壤条件

重庆市土壤条件

重庆市地域辽阔,从纬度范围来看,地带性土壤是在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黄壤、红壤。

但市境内自然成土条件相当复杂:第一,地貌条件复杂,既有大面积中低山地与深切河谷,也有广阔丘陵、平坝,山高谷深、地势高低起伏悬殊。

这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分配了境内的水热状况,导致气候、生物等成土因素产生了明显的垂直变化和区域差异。

其次,地表构成有从前震旦系到第四系的大部分地层出露,岩性复杂、母质多样。

加之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生产利用形式的差异,使成土条件更为复杂,从而导致本市土壤种类的多样化。

据统计,全市土壤共有5个土纲,9个土类,17个亚类,40多个土属,100多个土种,变种更多。

5个土纲、9个土类分别是:铁铝土纲【红壤、黄壤】淋溶土纲【黄棕壤、棕壤】半水成土纲【山地草甸土】初育土纲【紫色土、石灰(岩)土和新积土】人为土纲【水稻土】重庆市深丘及山区地形起伏大,坡度陡,自然植被覆盖率低,人工植被(农作物)更替频繁;而且,降水集中、强度大,因而地质大循环进行得十分剧烈,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土层侵蚀和堆积作用频繁,原有的土壤因为遭受侵蚀而不断被新的土壤取代,故成土时间短暂,使土壤长期处于幼年阶段。

市境内石灰岩和广泛分布的紫红色砂、泥岩含(碳酸)钙量高,在这些地区,土层中游离的碳酸钙阻滞了盐基淋溶作用,也使相当部分土壤长期停留在幼年阶段。

土壤受母岩的直接影响,其原生矿物含量高,粗骨性十分明显。

在形成的土壤中夹有大量的页岩或泥岩碎屑。

这部分土壤发育浅,土层薄,受冲刷侵蚀严重宜种性差。

重庆市境内的山地,属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

这些地区降水充足、热量丰富、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干湿季节不明显。

因此,在山地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土壤母质化学风化非常强烈,原生矿物不断被分解,形成大量的粘土矿物;在漫长的温湿条件下,土壤淋溶较为明显,盐基物质大量流失,饱和度低,在代换性离子中,氢、铝离子占绝对优势;同时,受大气湿度的影响,土体较湿润,因此,在成土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铁和氧化铝的水化程度很高。

重庆市主要土壤类型

重庆市主要土壤类型

重庆市主要土壤类型[2007-10-27] ·作者:西南大学刘洪斌·来源:重庆市农技推广总站水稻土紫色土新积土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黄褐土山地草甸土石灰(岩)土粗骨土水稻土是在长期的周期性淹灌种稻过程,即水耕熟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土体构型和物质循环的特殊耕种土壤。

重庆市水稻土面积为1257963.74 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5.27%。

由于水稻土是以栽培水稻为中心发育而成的土壤,因而其分布范围决定于水稻的分布。

重庆市的水稻土广泛分布于海拔1500m以下的河谷阶地、丘陵、平坝及溶蚀槽坝内(图1)。

从图1可见,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水稻土的面积急剧减少。

这与水稻是喜温作物,在其生育期内必须保证一定的有效积温和充足的水源的特点有关。

图1 不同海拔高度水稻土的分布面积重庆市水稻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所处部位光热条件好,是粮食生产,特别是稻谷生产的主要土壤类型。

在农业利用上,主要以稻—麦、稻—油等农业组合。

但重庆市水稻土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水利条件差,地形地貌复杂,致使区域排水不畅,冬水田面积比重大,湿害严重,潜育化突出,农业生产水平低等生产问题十分明显。

因此,针对性的改造这类土壤和农业生产环境是充分利用水稻土壤为农业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

重庆市水稻土按土壤水分的运行情况,土壤发育阶段及附加成土过程,划分为潴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和漂洗水稻土5个亚类。

表1 水稻土各亚类耕层理化性状分析项目潴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漂洗水稻土土层厚度(cm) 18.1 17.9 19.1 19.9 18.4物理性>2mm石砾(%) 2.35 / 0.77 2.27 2.68 颗粒组成(粒径:mm)(%)2~0.2 9.21 14.66 10.32 8.82 9.330.2~0.02 25.37 37.74 28.53 28.96 24.870.02~0.002 36.76 26.36 35.10 38.96 36.36质<0.002 28.97 20.07 25.39 23.29 28.24 容重(g/cm3) 1.31 1.31 1.28 1.10 1.31 总孔隙度(%)50.59 50.72 51.28 57.48 50.86化学性质有机质(%) 2.08 1.34 2.15 3.50 2.98全氮(%)0.121 0.083 0.128 0.187 0.123 全磷(%)0.033 0.040 0.052 0.052 0.028 全钾(%) 1.74 1.95 1.84 1.77 1.67速效磷(mg/kg) 3.7 4.3 6.6 5.6 5.5速效钾(mg/kg)78 76 84 72 74pH 6.3 6.9 7.1 7.2 6.1碳酸钙(%) 1.78 2.75 2.94 3.69 /阳离子交换量(毫克当量/100克土)17.64 14.91 18.80 18.48 15.99 有效态锌(mg/kg) 1.109 / 0.737 0.904 0.897 有效态硼(mg/kg) 0.177 / 0.122 0.204 0.152 有效态钼(mg/kg) 0.165 / 0.117 0.159 0.156 有效态锰(mg/kg) 38.44 / 24.88 30.30 49.80 有效态铜(mg/kg) 23.58 / 2.39 3.725 2.338 有效态铁(mg/kg) 93.42 / 41.15 81.08 123.95 紫色土是重庆市分布面积最广的土类,面积为2737346.10 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3.22%。

重庆市主要土壤类型

重庆市主要土壤类型

重庆市主要土壤类型[2007-10-27] ·作者:西南大学刘洪斌·来源:重庆市农技推广总站水稻土紫色土新积土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黄褐土山地草甸石灰(岩)土粗骨土土水稻土是在长期的周期性淹灌种稻过程,即水耕熟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土体构型和物质循环的特殊耕种土壤。

重庆市水稻土面积为1257963.74 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5.27%。

由于水稻土是以栽培水稻为中心发育而成的土壤,因而其分布范围决定于水稻的分布。

重庆市的水稻土广泛分布于海拔1500m以下的河谷阶地、丘陵、平坝及溶蚀槽坝内(图1)。

从图1可见,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水稻土的面积急剧减少。

这与水稻是喜温作物,在其生育期内必须保证一定的有效积温和充足的水源的特点有关。

图1 不同海拔高度水稻土的分布面积重庆市水稻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所处部位光热条件好,是粮食生产,特别是稻谷生产的主要土壤类型。

在农业利用上,主要以稻—麦、稻—油等农业组合。

但重庆市水稻土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水利条件差,地形地貌复杂,致使区域排水不畅,冬水田面积比重大,湿害严重,潜育化突出,农业生产水平低等生产问题十分明显。

因此,针对性的改造这类土壤和农业生产环境是充分利用水稻土壤为农业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

重庆市水稻土按土壤水分的运行情况,土壤发育阶段及附加成土过程,划分为潴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和漂洗水稻土5个亚类。

表1 水稻土各亚类耕层理化性状分析项目潴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漂洗水稻土土层厚度(cm) 18.1 17.9 19.1 19.9 18.4物理性质>2mm石砾(%) 2.35 / 0.77 2.27 2.68颗粒组成(粒径:mm)(%)2~0.2 9.21 14.66 10.32 8.82 9.330.2~0.02 25.37 37.74 28.53 28.96 24.870.02~0.00236.76 26.36 35.10 38.96 36.36<0.002 28.97 20.07 25.39 23.29 28.24 容重(g/cm3) 1.31 1.31 1.28 1.10 1.31 总孔隙度(%)50.59 50.72 51.28 57.48 50.86化学性质有机质(%) 2.08 1.34 2.15 3.50 2.98 全氮(%)0.121 0.083 0.128 0.187 0.123 全磷(%)0.033 0.040 0.052 0.052 0.028 全钾(%) 1.74 1.95 1.84 1.77 1.67 速效磷(mg/kg) 3.7 4.3 6.6 5.6 5.5 速效钾(mg/kg)78 76 84 72 74 pH 6.3 6.9 7.1 7.2 6.1 碳酸钙(%) 1.78 2.75 2.94 3.69 /阳离子交换量(毫克当量17.64 14.91 18.80 18.48 15.99/100克土)有效态锌(mg/kg) 1.109 / 0.737 0.904 0.897 有效态硼(mg/kg) 0.177 / 0.122 0.204 0.152 有效态钼(mg/kg) 0.165 / 0.117 0.159 0.156 有效态锰(mg/kg) 38.44 / 24.88 30.30 49.80 有效态铜(mg/kg) 23.58 / 2.39 3.725 2.338 有效态铁(mg/kg) 93.42 / 41.15 81.08 123.95 紫色土是重庆市分布面积最广的土类,面积为2737346.10 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3.22%。

重庆市土壤类型

重庆市土壤类型

重庆市土壤类型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城市。

土壤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重庆市的农业、工业和生态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重庆市的土壤类型及其特点。

重庆市的土壤类型主要分为黄壤、亚麻壤、红壤和黏壤四种。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四种土壤类型。

黄壤是重庆市最常见的土壤类型之一。

这种土壤呈淡黄色或黄褐色,肥力较高,富含有机质和养分,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黄壤还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有利于保持土壤湿度,减少水分蒸发和蓄水量的流失。

在黄壤地区,农民可以种植各种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亚麻壤是重庆市的另一种常见土壤类型。

亚麻壤的特点是土质疏松,容重较轻,通气性好,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

这种土壤肥力较高,富含矿物质和有机质,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在亚麻壤地区,种植农作物的效果较好,产量相对较高。

红壤是重庆市的另一种重要土壤类型。

这种土壤呈红色或红黄色,质地粘重,透水性较差。

红壤富含铁、铝等氧化性物质,肥力较低,且容易流失,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影响较大。

在红壤地区,农民需要采取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黏壤是重庆市的另一种常见土壤类型。

这种土壤呈暗色或灰色,质地黏重,粘性较大,透水性差。

黏壤富含有机质和养分,肥力较高,但存在土壤硬化和泥化的问题,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的限制。

在黏壤地区,农民需要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采取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提高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

综上所述,重庆市的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亚麻壤、红壤和黏壤四种。

这些土壤类型在肥力、透水性、通气性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了解土壤类型对于农民和相关研究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根据土壤类型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土壤管理措施,提高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梁平区老冲积黄泥田土壤改良利用建议

重庆市梁平区老冲积黄泥田土壤改良利用建议

重庆市梁平区老冲积黄泥田土壤改良利用建议一、概述老冲积黄泥田土壤居多是黄壤土,土壤质地细腻、肥力较高,但因为过度的人为开垦,土地的蓬勃生长农作物的能力逐渐降低,土地面积显著缩小,使得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而在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需要更为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以提高农业生产和增加收入。

本文将从老冲积黄泥田土壤现状、土壤改良和土壤利用三个方面阐述改良和利用该类型土壤。

二、老冲积黄泥田土壤现状分析老冲积黄泥田土壤属于酸性土壤,PH值在4.5~6之间,纯土层浅薄,且有一定的固体结构,土壤中硼元素含量较高,有些地方施用过量肥料导致土壤松弛,易被冲刷并损失重要的营养成分,导致不良影响。

土地退化严重的地区,老冲积黄泥田土壤多为轻度砂化耕地,土地无法再种植一些重质农作物。

1、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是最基本的改良土地的方式之一,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排放农药与化肥等杂质,并且增加土地的通透性和通气性。

可以使用猪粪、牛粪、家禽粪等有机肥进行施肥。

2、调节土壤PH值土壤的PH值直接影响土地的肥力和农作物的生长。

因此,需要通过调节土壤的PH值来改善土地的质量。

首先,可以在施用有机肥料的同时,添加零配方肥料或石灰等物质进行调节。

其次,可以使用一些药剂来有效控制土壤的PH值,如有机酸、β-苯丙酸和有机酸等。

3、改善土壤结构老冲积黄泥田土壤结构疏松,因此需要通过改善土壤结构来提升土地的生产能力。

可以使用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进行施肥,以增加土地的肥力。

在施肥的同时,可以使用一些低毒害的土壤松散剂尤其是鱼粉、生物肥、木炭等,以增加土地的通透性和通气性。

1、种植果树老冲积黄泥田土地通常在耕地中有一定深度和丰富的石灰,适合种植果树。

如黑枸杞、花生、核桃等,产量高,价值高。

2、种植防风固沙植物老冲积黄泥田土壤比较松散,容易受到土壤风蚀的影响。

因此可以选择种植一些防风固沙植物,如绿篱、景天等。

它们可以保持土壤的稳定性,避免原本的农作物被风吹走,有效保护土地,降低农作物的损失。

重庆市土壤类型.

重庆市土壤类型.

重庆土壤类型水稻土紫色土新积土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黄褐土山地草甸土石灰(岩土粗骨土水稻土水稻土是在长期的周期性淹灌种稻过程,即水耕熟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土体构型和物质循环的特殊耕种土壤。

重庆市水稻土面积为1257963.74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5.27%。

由于水稻土是以栽培水稻为中心发育而成的土壤,因而其分布范围决定于水稻的分布。

重庆市的水稻土广泛分布于海拔1500m 以下的河谷阶地、丘陵、平坝及溶蚀槽坝内(图1)。

从图1可见,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水稻土的面积急剧减少。

这与水稻是喜温作物,在其生育期内必须保证一定的有效积温和充足的水源的特点有关。

图1 不同海拔高度水稻土的分布面积重庆市水稻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所处部位光热条件好,是粮食生产,特别是稻谷生产的主要土壤类型。

在农业利用上,主要以稻—麦、稻—油等农业组合。

但重庆市水稻土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水利条件差,地形地貌复杂,致使区域排水不畅,冬水田面积比重大,湿害严重,潜育化突出,农业生产水平低等生产问题十分明显。

因此,针对性的改造这类土壤和农业生产环境是充分利用水稻土壤为农业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

重庆市水稻土按土壤水分的运行情况,土壤发育阶段及附加成土过程,划分为潴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和漂洗水稻土5个亚类。

表1 水稻土各亚类耕层理化性状分析项目潴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漂洗水稻土土层厚度(cm18.117.919.119.918.4物理性质>2mm石砾(%)2.35/0.77 2.27 2.68颗粒组成(粒径:mm(%2~0.29.2114.6610.328.829.330.2~0.0225.3737.7428.5328.9624.870.02~0.00236.7626.3635.1038.9636.36<0.00228.9720.0725.3923.2928.24容重(g/cm3) 1.31 1.31 1.28 1.10 1.31总孔隙度(%)50.5950.7251.2857.4850.86化学性有机质(%) 2.08 1.34 2.15 3.50 2.98质全氮(%)0.1210.0830.1280.1870.123全磷(%)0.0330.0400.0520.0520.028全钾(%) 1.74 1.95 1.84 1.77 1.67速效磷3.74.3 6.65.6 5.5(mg/kg)速效钾7876847274(mg/kg)pH 6.3 6.97.17.2 6.1碳酸钙(%) 1.78 2.75 2.94 3.69/阳离子交换量(毫克当量/100克17.6414.9118.8018.4815.99土有效态锌1.109/0.7370.9040.897 (mg/kg有效态硼0.177/0.1220.2040.152(mg/kg有效态钼0.165/0.1170.1590.156 (mg/kg有效态锰38.44/24.8830.3049.80 (mg/kg有效态铜23.58/ 2.393.7252.338 (mg/kg有效态铁93.42/41.1581.08123.95 (mg/kg紫色土是重庆市分布面积最广的土类,面积为2737346.10 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3.22%。

重庆市梁平区老冲积黄泥田土壤改良利用建议

重庆市梁平区老冲积黄泥田土壤改良利用建议

重庆市梁平区老冲积黄泥田土壤改良利用建议
重庆市梁平区老冲积黄泥田土壤是一种特殊的土壤类型,具有一定程度的土壤贫瘠、排水不畅、肥力低下等特点。

对于这种土壤的改良利用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

针对老冲积黄泥田土壤的排水问题,可以通过做好地块整理和排水设施的建设来提高土壤排水性能。

可以通过进行土地整理工作,如填埋、地面平整等,来改善土壤的排水性能。

可以建设排水设备,如排水沟和排水管道,以提高土壤的排水能力,减少积水对土壤的不良影响。

针对老冲积黄泥田土壤的肥力低下问题,可以通过进行有机肥料的施用、矿物质肥料的补充以及土壤改良剂的使用来改善土壤的肥力。

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

矿物质肥料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土壤改良剂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土壤保水能力,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

还可以通过种植适应老冲积黄泥田土壤的作物来提高土壤的利用效益。

选用能够适应土壤条件的耐旱、耐寒、耐贫瘠的作物进行种植,如玉米、大豆、油菜等。

这些作物对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充分利用土壤的有限资源。

针对重庆市梁平区老冲积黄泥田土壤的改良利用,可以通过改善土壤排水性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以及种植适应性强的作物等措施来提高土壤的利用效益和农业产出。

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有针对性的科学规划和合理配套的技术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土壤类型水稻土水稻土是在长期的周期性淹灌种稻过程,即水耕熟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土体构型和物质循环的特殊耕种土壤。

重庆市水稻土面积为1257963.74 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5.27%。

由于水稻土是以栽培水稻为中心发育而成的土壤,因而其分布范围决定于水稻的分布。

重庆市的水稻土广泛分布于海拔1500m 以下的河谷阶地、丘陵、平坝及溶蚀槽坝内(图1)。

从图1可见,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水稻土的面积急剧减少。

这与水稻是喜温作物,在其生育期内必须保证一定的有效积温和充足的水源的特点有关。

图1 不同海拔高度水稻土的分布面积重庆市水稻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所处部位光热条件好,是粮食生产,特别是稻谷生产的主要土壤类型。

在农业利用上,主要以稻—麦、稻—油等农业组合。

但重庆市水稻土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水利条件差,地形地貌复杂,致使区域排水不畅,冬水田面积比重大,湿害严重,潜育化突出,农业生产水平低等生产问题十分明显。

因此,针对性的改造这类土壤和农业生产环境是充分利用水稻土壤为农业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

重庆市水稻土按土壤水分的运行情况,土壤发育阶段及附加成土过程,划分为潴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和漂洗水稻土5个亚类。

表1 水稻土各亚类耕层理化性状紫色土是重庆市分布面积最广的土类,面积为2737346.10 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3.22%。

主要分布在西部丘陵地区及中部的涪陵、南川、丰都和东部的云阳、忠县、万州、开县一带。

在中低山处呈块状分布,大多分布于海拔800m以内。

图1 不同海拔高度紫色土的分布面积图2 重庆市紫色土分布图紫色土是在紫色岩风化物上形成并基本保持了母质理化性质的一类土壤,显然,紫色土具有岩性土的特点。

但是紫色土成土速度快(从岩石—风化物—土壤),发育进行程慢(从饱和土—不饱和土),在物质、能量交换都很强烈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竟能大面积、大跨度分布,保持稳定的土壤性质,并具有优良的生产性能,有很高的土壤生产率,这是一般岩性土所不能比的。

正因如此,紫色土区成了中国最早的农业开发区之一。

紫色土是重庆市粮、油、果、桑、药及多种林木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

开发、利用、改良、保护紫色土,对重庆市经济发展具有战略地位。

紫色土是紫色砂、页、泥岩风化物,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幼年土壤。

由于受母岩的影响,经及频繁的浸蚀和规堆积,使紫色土的发育形成,明显反映出生物气候对土壤性质影响小,化学风化作用微,但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土壤砾质含量高。

重庆市紫色土母岩除由一部分为酸性黄沙岩外,其余绝大部分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碳酸钙。

虽然这些碳酸钙在含有CO2的降水影响,产生溶解大量淋失,但由于新的土壤不断堆积,所以土壤中仍残留着一定数量的碳酸钙,多呈中性和碱性反应。

因为碳酸钙的淋失,土壤中原生矿物的分解,粘粒逐渐增多。

粘化过程十分明显。

地貌对紫色土的形成影响也是十分深刻。

不同地貌具有不同的水热分配和物质移动堆积的特点,因而紫色土的形成随地貌的不同,其组合分布也不一样。

在海拨1000m以上的中山区的紫色土均有酸化趋势,海拨500m以上的低山区,岩石和土壤产生酸性淋溶过程,土壤淋洗作用随高度增加而增强,pH值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海拨500m以下的丘陵区,紫色泥岩发育的土壤则为中性和石灰性紫色土。

在局部地貌中,从上到下,由陡到缓,土壤发育依次为石骨子—夹沙土—大土泥—紫黄泥(或豆瓣泥)—白鳝泥,前三种为物理风华为主,后一种化学风化加强。

紫色土剖面发育层次不明显,主要以耕作层—心土层—母质层为主,耕作层—母质层次之。

土壤质地随母岩种类的差异而变化,由砾石土到轻粘土,以壤土为主,土壤养分除钾含量较高外,其余有机质、全量、有效养分含量均为中等,但微量元素含量低,属中度缺乏。

紫色土发育浅,土质肥沃,结构良好。

土壤微生物活力强,易耕作,宜种度广,是我市主要的农业土壤资源和旱粮、多经作物以及柑桔、蚕桑的主要生产基地。

主要出产小麦、玉米、红苕、豌豆、胡豆、高梁、绿豆、黄豆、花生、油菜、甘蔗、柑桔类、梨类、麻类、烟草、生姜和各种蔬菜等多种农副产品。

紫色土由于所处地区多为丘陵,大都辟为农地,森林覆盖低于3~ 5%,仅存在着部分散生的自然植被,因而,保水防冲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使坡土极浅薄,作物易受旱,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生产发展和单产水平的提高。

因此,实行土、水、林综合治理,坡地改梯地,治理坡面水系,兴修蓄水池,治沙凼、植树、种草、营造农业防护林,增施有机肥和氮磷钾肥以及合理的耕作,是培肥紫色土的根本措施。

紫色土为初育岩性土,受生物气候带的影响较小,土壤的诊断层发育明显,因而亚类的划分,主要依据成土母质的基本类型和土壤的理化属性,以土壤的pH值和碳酸钙含量作为主要分异指标。

紫色风化物母质和土壤的碳酸钙含量大于3%,pH值大于7.5,划为石灰性紫色土亚类;碳酸钙含量1~3%,pH值6.5~7.5,划为中性紫色土亚类;碳酸钙含量<1%,pH值小于6.5,划为酸性紫色土亚类。

紫色土的亚类并不是紫色土发育的分段,主要反映由于母岩沉积时期形成的岩性差异而带来土壤性质的差异。

土属的划分主要依据:(1)紫色母质的性质差异,如泥岩、砂岩、砾岩及组合特点;(2)紫色岩的沉积相和古水文差异,如古气候、古水文使母岩发生先天的氧化、还原、淋洗和沉积差异,致使颜色表现为红棕、棕、灰棕的变化,其土壤属性,特别是生产性能也不相同;(3)特殊的成土因素,如气候(降水)导致母质特性发生某些变化(如碳酸钙含量和pH值),使形成于同一岩群的土壤而性质各异,如脱钙紫泥,酸化紫泥。

红壤面积为20186.92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24%。

红壤是由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发育而成,是古生物气候条件下的产物。

这类红色粘土在近代生物气候和水文作用下,土壤向黄壤方向发育,属于红壤向黄壤过渡的土壤类型,性质介于红壤与黄壤之间,所以在分类上则根据附加黄化成土过程,归入黄红壤亚类。

主要分布在秀山县中部、酉阳县西南部的海拔300~500m的坝区和槽谷区。

重庆市红壤是由第四系红色粘土母质发育而成,是古气候条件下的产物,在这类红色粘土母质上当前除具有生物积累外,还在进行脱硅富铝化过程,所以它既具有古生物气候的残留特征,又承受近代富铝化过程的影响,在此过程中,硅酸盐类矿物强烈分解,硅和盐基遭受淋失,粘粒与次生矿物不断形成,铁铝氧化物明显聚积。

主要粘土矿物为高岭石及水铝矿。

农业利用方式为小麦(油菜),玉米间花生、红苕,多为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

重庆市红壤地处黄壤带中,在近代生物气候和水文作用下,土壤向黄壤方向发育,属红壤向黄壤过渡的土壤类型,性质也介于红壤与黄壤之间。

在分类上,根据附加黄化成土过程,归入黄红壤亚类,亚类下分为黄红泥土一个土属。

黄红泥土土属:地形为中山中部和中下部的缓坡部位。

母质较为复杂,主要有辉长岩、玄武岩、花岗岩、粉砂岩、砂岩、泥质页岩、石英闪长岩、千枚岩等残坡积物。

黄红泥土的土层深厚,但耕性较浅(14~20cm),质地粘重,少数土壤含有砾石。

剖面层次结构及颜色分异明显,呈A— B—C构型,有一定的淋溶作用,酸性或微酸性反应。

土壤中氮、钾养分处于中上水平,磷素较低,尤以速效磷贫乏。

粘土矿物以2:1型为主,阳离子交换量较高,为15~22me/100g土,土壤保水保肥性能较好,肥效慢而久长。

由于灌溉条件差,一般一年一熟,施肥管理水平较低,作物产量中等,玉米亩产200~250kg,马铃薯、甘薯、地瓜亩产1500~2500kg,小麦50~100kg,烤烟200~250kg。

要提高黄红泥土的生产能力,应大力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提高复种指数;加深耕层,实行轮、间、套种豆科作物,施用有机肥和速效氮磷肥。

新积土土类面积为12855.88 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0.16%。

新积土是由河流流水沉积物或山丘、河谷低处的洪积物和堆积物发育而成,分布范围十分广泛,气候类型多样,而且由于河流源头和流经地域的地质、地貌类型多种多样,沉积物质十分复杂。

因而成土母质的来源深刻地制约着新积土的属性。

重庆市的新积土主要分布于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大宁河等沿江沿河阶地上,绝大部分已开辟为耕地,是肥力水平较高的农耕地。

由于新积土母质来源于河流沿岸不同的土壤母质,其不同的土壤母质影响着新积土的性质,即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发育不同的土壤。

但一般来说,组成都较复杂,沉积层深厚,几米至十几米。

由于受河水流速的影响,土壤质地对土壤性质影响表现明显。

距河床远近不同,由近到远,由粗变细,土壤一般为轻壤至中壤,在多次沉积和流水分选作用下,土壤成层性和成带性十分明显。

这类土壤剖面多为耕作层—心土—母质,其犁底层表现不十分明显。

新积土母质组成复杂,其土壤颜色多为灰棕、紫棕色、黄色,养分较为丰富,土壤中不仅钾、钠、钙、镁等金属元素高,微量元素也常比一般土壤的平均含量高。

在农业利用上耕作容易,土壤湿润抗旱性较强,所处地势平坦,水热资源丰富,宜种性广,是我市粮经高产优质的高产旱作土。

但这类土壤,特别是处于河床较近的土壤易受洪水冲刷,形成不稳定因素。

新积土按照物质沉积过程的差异划分为新积土和冲积土峡两个亚类。

黄壤黄壤是重庆市重要的土壤资源,其面积为2371750.39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8.78%。

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1500m 的低、中山及丘陵地带和长江及其支流沿岸的二、三、四、五级阶地上。

其中以海拔400m~1200m的分布面积最大,占黄壤总面积的75.22%。

黄壤是重庆市山区的重要旱粮和多经用地,同时也是重要的林业基地。

黄壤具有明显的发生层次,其农业土壤剖面构型为耕作层—心土层—母质层。

自然土表层有10~30cm的未分解或半分解枯枝落叶腐殖质层,其下为粘重、紧实的淀积层,颜色为黄至棕黄色。

黄壤的有机质随植被类型而异。

在自然土中,有机质由于腐殖质层存在,可高达5%以上,但心土层则迅速降低,耕作黄壤随熟化程度提高而增加。

氮、钾含量均属中等水平。

在农业土壤中大部分磷以闭蓄态存在于土壤中,使绝大部分黄壤速效磷低于10mg/kg,是典型的缺磷土壤之一。

由于土壤淋溶强,盐基饱和度低,土壤酸度大。

绝大多数黄壤pH值小于6.0。

黄壤是重庆市山区的主要旱粮和多经用地,同时也是林业基地。

农作物主产玉米、小麦、红苕、土豆和多种蔬菜以及茶叶。

自然林被为常绿阔叶与针叶混交林,次生林被主要为马尾松、松木、香樟等乔木林和种类繁多的竹林、灌木、草本植物,同时林下附生多种药材。

黄壤具有过粘、过沙、过酸三大特点。

耕作土壤具有瘦、冷、湿和特别缺磷的共性,因此在黄壤上种植玉米、小麦常出现红苗现象。

当前黄壤最主要的问题是植被破坏,迹地和蔬林地比重比较大,水土流失严重,土性多显贫瘠。

根据发育阶段,黄壤划分为黄壤、漂洗黄壤和黄壤性土三个亚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