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合作发展之路

合集下载

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二、我 国农 业 现代化 道路 发展 方 向
1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农业基础建 设既包括深化 农业基础地位认 识 ,保障农产 服务体 系基本支撑 ,还包 括稳定完善农村 基本 经营制度 ,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化 ,才 能促 进整个 国民经 济蓬勃发展 ,离 开农 民社会主 义现 品供给 ,又包括加强农业 基础设施的建设 ,强化农业科技和 党的十八 大报告提 出 “ 坚持走中 国特 色新型工业化 、信 全基本公 共服务 ,加 强农 村基层组织建设 等内容。完善强化 息化 、城镇 化 、农业现代 化道路 ,促进 工业化 、信息化 、城 各项强农 惠农政策 ,加大 对农业农村投入 力度 ,集 中力量办
镇化 、农业 现代化 同步发 展 。 ” 这 是我们 党在新 的历 史起 成几件大 事 。要按照适合 国情 、着眼长远 、逐 步增加 、健全 点 ,立足全 局 、着 眼长远 、与时俱进 的重 大理论创新 ,体现 机制 的原则 ,坚持和 完善 农业补贴政策 ,不断强化对农业 的
了 对走 中 国特 色 社会 主义 道路 、加 快 转变 发展 方式 的新 认 支持和 保护 ,加大对粮食 主产区的扶持力度 ;加快改善农业 识 、新 要求 ,为加快现 代农业发展 、推进 新农村建设指 明了 生产条件 。要狠抓农 田水利建设 ,大力发 展节 水灌溉 ,抓紧 方 向。农业农村信息化由此迎 来了前所 未有 的战略发展机遇 。 实施病 险水库除险加 固 ,加强耕地保护和 土壤改 良,加大农
世界 上农业现代化 的趋 势应有 正确 的认识 ,明确我 国农业现代化的方针政策。
关键词 :农 业 农民 农 业现代化
农 业是我国 国民经济发展 的基础, 农 民是农业生产 的主 农 业 日益转化 为当代世界 先进 水平的农业 。实现 了这个转化 体, 农业 的发展状 况如 何, 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 过程的农业就 叫做农业现代化 的农业 。农业现 代化是一种过 进 程 。马克思说 :“ 超 过劳动者个人 需要的农业劳 动生 产率 , 程 ,同时 ,农业现代化又是一种手段 。 是一切社会 的基 础 。 ”他还 说 :“ 最文明的 民族 也同最不发达 我国作为一个发 展 中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 ,我 国农业经 的未开化 民族一 样 ,必须先保 证 自己的食物 ,然后才能去照 济 得到 了迅猛 发展 ,取得 了举 世瞩 目的成绩 ,但 与发达 国家 顾 其他的事情 ;财富的增长和 文明的进步 ,通 常都与生产食 相比 ,我 国的农 业经济 ,无论 在速度上 、规模上 、还是在效 品所需要的劳动和费 用的减少成像等的 比例 。 ”可见农业 是决 益上 ,与世 界现 代农业还有很 大的差距 ,我 国的农 业现代化

工程化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黑龙江省发展工程农业的经验和启示

工程化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黑龙江省发展工程农业的经验和启示
工程化是 中国农业现 代化的必 由之路
— —
黑龙 江 省发 展工 程 农 业 的 经验 和 启示
韩贵清
( 黑龙 江省农业科学 院 , 哈尔 滨 10 8 ) 5 0 6
[ 要] 为努力寻求 内涵扩 大再 生产 的办法 , 摘 促进 全省农 业生产方式转 变 , 黑龙江 省农科 院借鉴发 达国家先 进经验 , 运用 系统工程的方式和手段 , 在全 国率先 实施农 业科 技创新 工程 和科技 成果 转化工 程 , 大力发 展工

两翼 , 以致富项 目为抓手 , 大力发展工程农业 , 不仅 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 也为发展现代化
[ 收稿 日期 ] 2 1 — 5— 0 0 1 0 3
些宝贵的经验 , 进一步加深 了对发展工程农业 的
认识 。
[ 作者简介 ] 韩贵清 (9 4 ) 男 , 15 一 , 黑龙江大庆市人 , 研究员 , 研究方 向为农业科技工程 管理 ; m i n yg@16 cr E— a :kbs 2 . ol l l
“ 民 点 菜 、 家 下 厨 ” 培 训 。在 全 省 6 农 专 式 7个 县 ( 、 ) 立起 “ 市 区 创 四位 一体 ” 农 业科 技 园 区 、 家 大 ( 专 院 、 技 致 富项 目、 技 培 训 ) 工 程农 业模 式 , 科 科 的 被
化应用两大基本任务 , 在全 国率先实施农业 科技创 新 工程 和农 业科 技 成 果 转 化工 程 , 以建 立农 业 科 技
园 区为载体 , 以兴办 农业 专家 大 院 、 训农 民工 程 为 培
现代化为使命 , 以工业化大生产 的方式对发展 工程
农业 进 行 了大胆 探 索 , 得令 人 瞩 目的成 绩 , 累 了 取 积

中国农谷的现代化之路

中国农谷的现代化之路

中国农谷的现代化之路作者:来源:《党员生活》2018年第09期“现在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参加了村里的现代农业合作社,地里全部种上了桃树,收入增加了不少,住上了楼房,还买了小汽车,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啊!”屈家岭管理区长滩办事处月宝山大队71岁的农民龙阳珍兴奋地讲述着她切身感受到的变化。

政策落地了,生态变美了,乡亲们变富了,屈家岭管理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趟出了一条兴业富民、建设美丽乡村的新路子。

产业引导3月的屈家岭,万亩桃花盛开,2天时间吸引了5多万游客前来游玩。

从国营五三农场到五三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片土地正在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过去,长滩办事处以水稻、小麦等传统种植为主,农业产值不高。

改种桃子以后,每亩地产桃3、4000斤,收入7、8000元。

这得益于产业集约化发展。

屈家岭管理区推行良田制改革,经营一年一承包,少则承包三四十亩,多则一两百亩,万亩桃园共同经营、共同管理。

“在我们这,种地的不叫农民,叫农工,和工人一样。

”长滩办事处月宝山大队党支部书记曹玉平告诉我们。

长滩办事处的现状只是屈家岭大力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

“我们正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把资源盘活,把规模做大,让乡亲们紧跟乡村振兴的步伐真正富起来。

”长滩办事处主任杨文波介绍道。

2017年,长滩办事处通过出租、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1.6万亩。

今年,合作社、家庭农场总数以10%左右增幅提升,已有合作社159家、家庭农场67家。

目前,屈家岭管理区有省级示范社3家、市级示范社9家、县级示范社15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4家、县级6家。

管理区还重视对种养大户、家庭農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经营骨干人员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的培育和扶持,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素质。

科技引路农业要发展,科技是出路。

绿普旺高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发展莲藕种植为主业,可种藕不是一件简单事,一遇到食根金花虫害,一池塘的莲藕全毁了。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及重点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及重点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及重点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应包括通过走知识农业之路实现从粗放发展向科学发展转变,通过走合作农业之路实现从分散主体参与竞争向联合组织参与竞争转变,等;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应包括将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转变的重点,将加强农业物质装备作为农业生产条件转变的重点,等。

总之,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正视和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强化目标考核,狠抓措施落实,扎扎实实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道路。

标签: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路径;重点在人口刚性增加和耕地刚性减少严重并存,农业资源约束加剧,农业自然灾害愈加频繁和严重,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农民增收任务艰巨等新形势下,我国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除了充分认知其客观必要性、现实重要性和时间紧迫性之外,还必须切实把握路径取向,扎实夯实重点环节,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对策措施。

一、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是深入变革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也是从传统农业质变为现代农业进程中必须破题的艰巨任务。

一般来说,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除了要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或从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转变之外,还应向农业发展目标和功能的多元化转变,向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转变,向农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并举转变,向农业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相统一转变,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和生态产业转变,显现全面性、协调性、持续性、人本性等基本特征。

笔者认为,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就要因地制宜地“走好八条道路,实现八个转变”。

1.通过走知识农业之路,实现从粗放发展向科学发展转变现代农业是知识农业。

我国的知识农业虽然已经起步,但无论是从知识供给看,还是从知识使用看,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从知识供给看,一方面,传统农耕文化精华没能完好地传承下来,更没有发扬光大;另一方面,由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普遍“线断网破人散”,现代农业知识传输和推广使用仍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关于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有效路径选择

关于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有效路径选择

关于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有效路径选择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随着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步入”新常态”,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其管理模式也开始体现出真正的”民办、民管、民享”宗旨,并在农村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历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我国特有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从业者,为了谋求、维护和改善其共同利益,以自愿、公平、互利等为原则,在遵守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共同经营活动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组织,其基本精神是”自愿互助、民主管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对人民公社经营体制和组织体制的改革,再加上中央政府于1982-1986 年连续下发的五个一号文件,从法律上确立了我国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地位,同时对当时一些农民合作组织也进行了一定的规范和引导,由此催生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变迁(徐旭初,2014)。

应该说,正是从这时候起,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才开始有了真正的起步,我国农村的合作制度才开始正式进入了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由此也开创了农村合作经济的新局面。

但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深入,不仅我国广大农村传统的家庭经营方式遭受到了市场化带来的巨大冲击,也使得方兴未艾的农民合作组织面临着组织战略上的调整和转变,此时,政府通过对合作组织形式的正确引导、组织管理的规范及相关税收上的优惠支持,才促成了专业合作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徐旭初,2014)。

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在我国广大农村,生产分散的农户不仅经营规模小、生产效率低,而且增收缓慢,”小农户大市场”的问题始终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而合作化经营可以突破原有的地域界限,将广大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进行统一的经济活动,既缓解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农民的费用、保护了农民的利益、提高了农民在市场中的谈判地位,并在应对农业国际化挑战的过程中增强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业合作路径分析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业合作路径分析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业合作路径分析一、引言“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政府提出的倡议,旨在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农业合作作为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沿线国家的农业发展以及地区间的农产品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主要从合作前景、合作领域和合作路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合作前景1. 市场潜力巨大:沿线国家农产品需求市场庞大,中国农业产品也有广阔的出口空间,双方具有很大的合作潜力。

2. 地理优势:中国及沿线国家地理位置接近,合作便利,交通成本低,有利于农产品流通。

3. 技术优势:中国在农业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可以为沿线国家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其农业现代化。

三、合作领域1. 种植业合作:包括农作物种植、园艺种植等。

中国可以向沿线国家提供高产种子、农药和农业机械等,促进农作物的生产和质量提高。

2. 养殖业合作:包括家禽养殖、牲畜养殖等。

中国具有丰富的畜牧养殖经验,可以向沿线国家提供养殖技术和养殖设备,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3. 农产品加工与贸易合作:中国以大规模的农产品加工能力和庞大的市场需求为基础,可以与沿线国家开展农产品加工和贸易合作,促进双方农业产品的流通和交流。

4. 农业科技合作:中国可以通过科技合作,为沿线国家提供农业科技支持,包括新品种培育、农业机械技术等,推动农业现代化。

四、合作路径1. 政府合作:中国政府可以与沿线国家政府进行合作,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提供资金和项目支持等形式,推动农业合作的开展。

2. 企业合作:中国和沿线国家的企业可以通过合资、合作、投资等方式,共同开发农业合作项目,实现共赢发展。

3. 学术机构合作: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农业科研机构可以开展合作,共同进行农业科技研究和项目实施。

4. 农民合作: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农民可以通过农业合作社、合作经营等形式,共同进行农产品种植和养殖,推动农业合作的开展。

五、结论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业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中国农业合作社的演进历程及发生机制

中国农业合作社的演进历程及发生机制

POLICY区域治理中国农业合作社的演进历程及发生机制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张润哲摘要: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农业古国,因此事关农业的问题不仅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也是国之支柱能够稳固的重要课题。

本文就中国农业合作社的演进历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就其中的发生机制进行了阐述,将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信用合作社;演进历程;发生机制中图分类号:F83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9-0005-0001纵观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话题便是农村合作社的问题。

中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大致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第二阶段为20世纪的80年代;第三阶段也就是最新的这个阶段,其起步于2007年,并且其其重要的标志也是在2007年,由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合作社法》。

对中国农业合作社演进历程和发生机制的研究,对于研究农业及农村问题,助力乡村发展振兴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时代意义[1]。

一、萌芽阶段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农村合作社是华洋义赈会,它于1923年在河北成立,其秉承自主入会、自主退会的方针,在旧社会的农民群体当中激起了较大的反响,因此也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入会。

短短10年间,华洋义赈会的合作社总数已经逼近3000个,成为了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农村合作组织。

当时的农村合作社的样式相对而言还是比较丰富的,有劳动合作社、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等多种形式[2]。

这个时期的合作社多是以苏俄的合作社为借鉴的,其将合作社的主体运营部分放在了消费和流通环节,对于农业生产层面的合作鲜有涉及。

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农民入社并没有进行政府层面的干预或集团化运动的推动,而是采用动员的方式来号召农民放弃小农经营的思想参与到合作是中来。

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方式就收效层面上而言是较小的。

一方面是由于根深蒂固的土地思维及小农经营思想使得农民不愿意放弃自身对于土地的任何权利;另一方面是由于生产和经营方式的落后导致农民在合作社的参与当中获得的收益也是收效甚微,这就导致在这一道路上的探索阻力要远远大于活力。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发展历程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发展历程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发展历程中国式现代化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是中国根据自身国情、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过长期的实践运用,积累经验,最终形成的一种与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有所不同的现代化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可以追溯到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

当时,中国面临着广泛的贫困、落后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着力实现国内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现代化。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强调了以发展经济为重点。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实行了以农业为重心的经济建设,实行了农业集体化政策,推行了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推行工业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一步加大了经济改革开放的力度,吸引外资,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系列的经济成功使中国在国际上跻身为世界强国。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强调了以人民福祉为底线。

中国实行了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推行了教育普及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保证了人民享有基本的教育、医疗等权益。

中国积极推动减贫工作,实行了农村改革政策,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中国还在城市化进程中注重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强调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中国积极推动科技发展,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投资和支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中国在自主创新、高技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了世界领先的国家之一。

中国还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是一个艰辛而又成功的过程。

中国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根据自身国情,全面推动经济、社会、政治的现代化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模式,成为了一种与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有所不同的现代化路径。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历史进程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历史进程
治理水土流失 ; 从 苏 联 等 国 家 引 进 农 业 机 械 设 备 、 农业品种 、 农业建设管理经验等农业科学技术 , 并 聘请外国农业专家进行指导 ; 举办爱国农业增产奖 励竞赛 , 激发广 大 农 民 的 生 产 积 极 性 和 政 治 热 情 。 总体来看 , 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 农业现 代 化 道 路 的 基 本 模 式 为 合 作 化 和 机 1. 械化 新中国成立 之 初 , 基 本 实 现 现 代 化 的 苏 联 农 业 成为我国农业 现 代 化 效 仿 的 榜 样 , 苏 联 的 集 体 农 庄 和农业高度机械 化 的 客 观 事 实 给 毛 泽 东 等 领 导 同 志 合作化 + 机械化 ” 的发展 带来了深刻影响 , 因此 ,“ 模式成为当时 中 国 农 业 现 代 化 追 求 的 基 本 方 向 。 这 从中央的若干文 件 和 部 分 领 导 同 志 的 思 想 中 可 以 看 出一些端倪 : 政府工作报 1 9 5 4 年 , 周恩来 同 志 在 《 农 业 现 代 化” 的 战 略 目 标, 并 告 》 中首次提 出 了 “ 将其作为我 国 工 业 、 农 业 、 交 通 运 输 业 和 国 防 四 个 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9 5 5 年, 毛 泽 东 同 志 明 确 必 须 先 有 合 作 化, 然 后 才 能 使 用 大 机 器 ” 提出 了 “ 的观点 , 并 为 这 一 战 略 设 计 了 “ 两 步 走” 的 实 现 步 骤 , 这就为我国 农 业 现 代 化 道 路 的 初 步 探 索 确 立 了 。 合作化 + 机械化 ” 基本模式和发展方向 , 即 “ 以生产关系调整为主 , 生产力发展为辅 2. 这一时期 , 中央对原有制度和生产关系进行了 一系列调整 。 在土地改革成功实施的基础上 , 中央 开始在全国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 变农民的私有产 权为集体产权 , 通 过 合 作 社 的 形 式 组 织 农 业 生 产 , 并进行农村管理 。 在合作化推进的同时 , 我国也对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给予了重视 , 并采取了相应的措 施 , 如大力引进苏联农业机械和科学技术 、 加强农 田水利 建 设 等 。 但 纵 观 整 个 阶 段 农 业 现 代 化 的 建 设 , 仍是以 生 产 关 系 的 调 整 和 原 有 制 度 的 变 迁 为 主 , 生产力的发展为辅 。 以国家 命 令 和 计 划 为 主 要 发 展 动 力 , 辅 以 3. 农民的爱国热情 新中国成立 后 , 我 们 对 国 民 经 济 采 取 了 高 度 集 中的计划管 理 体 制 。 这 一 时 期 的 农 业 发 展 , 基 本 上 都是依靠国家行 政 命 令 和 行 政 计 划 的 方 式 进 行 集 中 自上而下 ” 的各级政策成为农业现代 和统一管理 ,“ 化建设的指南 。 同 时 , 由 于 新 中 国 的 成 立 , 使 广 大 农民翻身成为 主 人 , 并 且 土 地 改 革 也 使 农 民 拥 有 了 生产资料 , 因此 , 广 大 农 民 对 新 中 国 和 中 国 共 产 党 抱有高度的政 治 热 情 和 强 烈 的 认 同 感 , 他 们 不 仅 积 极投身于农业 建 设 中 , 而 且 对 于 国 家 的 政 策 基 本 都 持支持态度 。 在 中 央 的 充 分 调 动 下 , 农 民 强 烈 的 爱 国热情便成为 这 一 阶 段 农 业 发 展 的 重 要 动 力 , 这 从 席卷全国的农业爱国增产竞赛的开展就可见一斑 。 农业发展为工业现代化开辟道路 4. 在这个阶段中 , 我国选择了优先发展工业特别 是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并将工业现代化作 为整个国家现代化战略的核心内容 。 在这一根本目 标的指导下 , 农业发展开始了为工业现代化服务的 历程 。 虽然这一过程中 , 中央也提出了农业现代化 战略 , 但是其最终目的还是支撑国家工业化以及城 市化的发展 。 因此 , 在国家的农业政策调整和制度 设计中 , 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实施农产品统购统 销制度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 使得农业的剩余不断被 抽取 , 为工业提供资金和原材料等条件 。 这一时期 , 我国以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为核心 的一系列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举措 , 其基本方向 是正确的 , 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迅速恢复和发 展 , 为工业化的 启 动 创 造 了 资 金 和 原 材 料 等 条 件 , 而且通过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 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 程度 , 发展了集体经济 。 但是 , 这段时间的农业现 代化探索道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 如过于强调农村 生产关系的调整 , 轻视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 过早 地否定了农民的部分私有制 , 取消了农户大部分多 种经营 , 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 同时分配过程中 “ 吃 大锅饭 ” 的平均主义倾向严重 , 不利于充分调动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 ; 过分强调集中统一经营 , 忽视了 家庭经营对发展农业生产的作用 。 三 、 中国 特 色 农 业 现 代 化 道 路 的 曲 折 前 进 阶 段: 1 9 5 8 1 9 7 8年 ~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 �

一条丘陵山区农村新型合作发展之路——来自湖南怀化市“三社合一”改革的调查

一条丘陵山区农村新型合作发展之路——来自湖南怀化市“三社合一”改革的调查

462022.22构建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是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保持乡村长期繁荣稳定的有效途径。

2020年以来,湖南省怀化市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社合一”综合改革试点,围绕“为什么要合、合什么、如何合”等现实问题进行探索,初步走出了一条丘陵山区农村新型合作发展之路。

“形”“神”兼备,推动农业农村生产、供销、信用“三社合一”聚焦“怎么合”,创新“三社合一”组织形态。

突破传统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供销合作社、农村信用服务社制度藩篱,探索建立由村集体主导的“三社合一”综合社,整合“三社”资源,实现合署办公,从村支“两委”干部或从“三社”选派优秀管理人员参与管理,实现机构、人员“三社合一”。

全市13个县市区共建立农业生产、供销、信用“三社合一”综合社55个,入社社员4.38万人。

聚焦“合什么”,拓展“三社合一”服务领域。

针对农民群众对高效、便捷、优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迫切需求,55个村级“三社合一”综合社着力创新服务产品、改进服务方式,广泛开展科技指导、生产经营、农资供应、品牌营销、金融信贷、便民生活等六大服务,推动“三社”功能合一、服务合一。

聚焦“合得牢”,创新“三社合一”运营模式。

注重运用法制、市场和经济手段,广泛发扬民主,强化“三社合一”内在机制建设。

引导“三社合一”综合社依法制定“三社合一”综合社章程及入社协议,成立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明确工作职责、服务内容、业务流程等相关规章制度,引导农业企业、村集体、社员以资产、资金、资源或技术服务等要素入股,允许合作社以申请的财政项目资金及补贴资金作为村集体股本金入股量化到合作社,拓宽“三社合一”综合社经济收入来源。

“三社合一”综合社盈利资金60%用于股东分红,20%用于产业发展积累资金,20%用于全体社员的二次分红。

村集体作为股东,社员按入股比例参与分红,分红收入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五个必由之路的发展历程

五个必由之路的发展历程

五个必由之路的发展历程必由之路是指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策略和路线。

它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具有历史阶段性特征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历经波折而找到的一条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化道路。

下面将详细介绍五个必由之路的发展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由之路(1919-1949)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由之路(1949-1956)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国情和阶级关系,以工人阶级为领导核心,依靠农民和其他劳动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在农村中,中国共产党实施了土地和农业合作化运动,逐渐摆脱了外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在城市中,中国共产党实施了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化。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1956-1978)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以尽快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推行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一系列经济政策。

然而由于政策上的失误,导致了社会经济的严重紧张和人员大量流失。

四、开放的必由之路(1978-至今)开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历史环境和时代要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开放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引进外资、开放市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同时,开放也在政治体制、文化建设、军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和创新,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时代发展和国内外形势变化,继续发展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并重,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自信,积极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以上是五个必由之路的发展历程。

这五个阶段的道路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对外开放合作

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对外开放合作

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对外开放合作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振兴的关键之举。

而对外开放合作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对外开放合作。

一、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农业现代化需要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对外开放合作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将国外的科技成果、生产资料、市场需求等引入中国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拓展农产品出口市场中国农产品出口需求大,但国外市场认可度不高,品质不一致等问题影响出口质量和数量。

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可以借助国际渠道扩大市场,提高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外部合作可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吸纳国外资金、技术、管理方式,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农业现代化需要乡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开展对外开放合作有助于将农业与旅游业结合。

国外投资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刺激乡村旅游业的繁荣,助力农业现代化的推进。

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国外合作,可以学习先进国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对外开放合作可以引进国外的生产技术、管理方式,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

六、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对外开放合作可以引进绿色农业技术和经验,推动农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国外先进的绿色农业技术可以帮助我国农民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业现代化需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对外开放合作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

引入外资、外技术,可以帮助我国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收入来源。

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需要与国际接轨。

开展对外开放合作可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农业发展经验,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九、促进农业产业链升级对外开放合作可以引进国外的农业产业链整合经验,帮助我国农业实现升级。

加强农产品的深加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高附加值,从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

科学发展观心得:中国农业的发展之路.doc

科学发展观心得:中国农业的发展之路.doc

科学发展观心得:中国农业的发展之路[科学发展观心得:中国农业的发展之路] 摘要:陈述并分析了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论述了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阐明了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科学发展观心得:中国农业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应用科学发展观从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但由于长期以来,农业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当,整个国民经济以资源消耗型和粗放经营型快速增长,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构成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中国农业的发展除面临如何阻止自然资源耗蝎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外.也面临着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和如何使广大农村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挑战。

一、我国农业现状(1)全国耕地面积为9 5 0 0万公顷虽然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国土地资源中约有3 0%属于盐碱、涝洼、红壤、丘陵、沙化等低质土地,土地资源质量不高。

(2)我国农产品的生产结构刚刚开始调整,农产品的生产根本赶不上需求结构的变化,很多农民的生产决策带有较大的盲目性。

(3)人均土地与农产品数值较低,土地人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 2. 9%,耕地为32. 3%,森林和林地为1 5. 5%,而奶制品平均消费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 3%。

(4)农业生产环境恶化1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草原退化严重2工业三废对农田的侵蚀:工业三废残留物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严重损坏,酸雨而积逐年扩大。

3工业用地挤占耕地:山于工业经发展进程加快和农村城市化发展道路,农村耕地不断被工业用地占用,影响了农业发展。

4工农业发展过度开采地下水致使水位下降,地面下沉,海水倒灌,威胁人民生命、则产安全,心得体会《科学发展观心得:中国农业的发展之路》(..)。

5城郊地区畜牧业的发展使大量粪便对地下水污染不断加大。

6农业施肥失控:过全施肥且品种单一,增加了病虫害的抗药性和农药的残留,危害人民健康,导致土地板结严重,水源污染严重,土壤有机质下降,对农业出口贸易影响巨大。

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理解

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理解

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理解
中国现代化道路是指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领域中,通过自主的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等手段,推动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路线和方式。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以来,坚持自己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发展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道路强调人民群众利益至上,注重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的平衡。

2. 按照“三步走”战略推进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按照“农
村现代化——城市工业化——高技术现代化”的步骤逐步推进。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基础,城市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主体,高技术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

3. 推进对外开放: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外开放,通过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和交流,使中国与世界沟通互动,吸收和吸纳先进经验,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家现代化水平。

4. 推进科技创新: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科技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中国注重自主创新和吸收消化引进优秀的先进科技,积极开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的研发,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并大力支持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5. 坚持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中国现代化道路强调以人为本,
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在推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总之,中国现代化道路是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它强调与时俱进,注重民生、生态、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

三化同步20110707

三化同步20110707

农型比重不断降低 用于吃的生存产出比重越来越低 人的发展性产出比重越来越高
关于工业化 经济基础与延伸
●外来词,源自英文
industrialization 意指工业或第二产业的 比重不断上升 50年前工业化可以作为 基础标志 现今工业化已经不再是 唯一标志
●第三产业成为新经济引擎、
发展水平标志
●第三产业反映工业的再
统筹推进“三化”协同发展的思考
----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黄跃东 福建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胡锦涛“七一”讲话
历史使命
▲ 10年时间 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 再经过30年 基本实现中国现代化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三化”同步 为“三农”科学发展 创造最为有利的条件 提供重大的历史机遇
福建风景秀美,宜居宜创业
区域优势、产业优势
茶 叶 总产出口面积全国第一、二、三位 出口创汇产量产值居全国首位 食用菌
绿色食品 品种多 地理标志 保护数量位居全国第8位 产品产值 累计达95.4亿元 覆盖率 63.9% 全国第一
2、概念与内涵
向现代产业演进过程 目标综合性 与城市化相互促进
可持续发展观念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
●全国贫困人口、福建贫困人口状况
●东部省份标准普遍高于全国标准 ●福建2000元贫困标准
相当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9.9
贫困人口164.28万人,占8.02% 扶贫开发对象103.18万人,占5.85%
●“十二五”期间目标
实施贫困户“自立增收工程” 对80万人(约18万户)实行扶贫到户
农业标准化 粮食安全
科技教育发展
内涵
基本目标 富民强农
基本制度 家庭经营 基本方略 统筹城乡发展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业合作路径分析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业合作路径分析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业合作路径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倡议的基础设施与经济合作项目,旨在加强中国与丝绸之
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

其中农业合作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对于推动沿线国家的农业
产业现代化、提高粮食安全、促进贸易往来和加强区域整合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农业技术合作
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农业技术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通过技术转移、农业培训、农
业科技合作等方式促进沿线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和提高产量。

同时,还可以通过通过共同设
立农业技术示范园区、推广高效种植技术和绿色种植技术,提高沿线国家的农业生产效率
和质量。

二、推动农产品贸易往来
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具有很大的合作潜力。

中国可以通过优惠的贸
易条件和通关政策,推动更多的农产品进口,并加快农产品出口流程,同时沿线国家也可
以通过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在农产品贸易中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倡议。

通过引进更多的农业投资,能够帮助沿线国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现代化水平。

同时,也可以通过推动土地流转、购买农机具、投入更多高新技术等方式加速沿线国家的农业现
代化。

投资合作还可以在农业供应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农产品产业的提纯效率和降
低传统的农业成本。

总之,“一带一路”倡议将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和进一步发展,并提
高粮食安全、促进贸易往来和加强区域整合。

中国将继续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
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为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和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的乡村振兴路径研究——评《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协调发展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的乡村振兴路径研究——评《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协调发展之路》

在我国,乡村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经济命脉,其发展从古到今都是政府及群众深度关切的关键问题。

但在长期的工业化进程中,乡村的发展较为滞后,出现了农民收入不稳定、乡村人口流失、农村空心化等问题。

为了更高质量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乡村必须繁荣,并有必要探索创新有效的乡村振兴路径。

《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协调发展之路》一书即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征途中,融合理论思考与实践经验的阶段性成果,其在繁荣乡村、绿色乡村、数字乡村、和谐乡村、城乡融合发展等不同维度上为乡村振兴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广大农村协调发展的新内涵和新路径。

全书在保证理论系统性、整体性的基础上,分成五个维度进行论述。

第一个维度聚焦数字乡村的建设,凸显了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初步勾画了数字乡村建设的行动路线图。

第二个维度聚焦后扶贫时代乡村的产业繁荣,探索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以抓典型的方式,更好更快地树立新理念、找准关键问题、探索创新发展路径。

第三个维度聚焦绿色乡村建设,要求乡村振兴必须在绿色发展理念下展开,充分重视乡村生态文明的价值与意义,秉承可持续理念,做好乡村人居环境的保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粮食安全的保障等工作。

第四个维度聚焦和谐乡村的建设,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排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干部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及时做好改革优化工作,化解社会资本下乡的风险,推动乡村振兴配套制度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第五个维度聚焦城乡融合发展,破解城乡融合发展的问题和障碍,促进城乡的立体化、高质量融合,让要素得以在城市与乡村更具活力地流动,促进城乡的协同创新发展。

1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乡村振兴同样离不开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因此,该书充分强调了数字技术对乡村振兴事业的赋能,并按照数字乡村建设的行动路线实践与提升。

农业现代化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之路

农业现代化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之路

农业现代化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之路农业一直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业现代化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当下许多农村地区的重要课题。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助推农村经济发展,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讨论,探讨农业现代化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之路。

一、传统农业面临的问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民收入不高,农村人口流失严重等方面。

传统农业依靠人工劳动,缺乏科技支持,生产效率低下,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此外,土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短缺,农业生产遭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二、农业现代化的意义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方式向高效、规模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的过程,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可以有效解决农村人口流失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科技创新,科技是农业生产的新动力。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推广新型农业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

科技创新也可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农药残留,提高粮食质量。

四、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中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高产、高效、高质、高效益的农业发展模式。

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包括标准化种植、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秸秆还田等。

这些技术和方法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包括大型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这些新型经营主体能够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支持,带领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新的农业产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增加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合作化的成就

农业合作化的成就

农业合作化的成就简介农业合作化是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改造农业经济的必经之路。

自1953年开始,中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经历了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农业合作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合作化将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通过统一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协作,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产量。

在合作化过程中,政府还引导农民采用先进技术和生产工具,推广农业科技,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

二、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农业合作化使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通过集体的力量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在合作化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供生产资料、组织农技培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等,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农业合作化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三、推动了农村社会的发展农业合作化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推动了农村社会的进步。

在合作化过程中,农民的组织程度和政治觉悟得到了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得到了加强。

政府还通过合作化运动,加强了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提高了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

同时,农业合作化还促进了农村的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为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奠定了基础。

四、增强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农业合作化的实施,提高了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产量,为国家提供了更多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资源。

这对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合作化过程中,政府还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计划管理和调度,确保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五、为其他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经验农业合作化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农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还为其他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管部门,农业部历届党组都高度重视合作社发展。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曾指出,要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要在尊重农民群众和合作社意愿的前提下,探索同业合作社之间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做强做大一批合作社示范社。
农业部在合作社发展中承担起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责,构建起一套涵盖规范提升、人才培训、营销服务等内容的指导服务体系。
短短十多年,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犹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卷。随着画卷徐徐展开,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战略部署渐趋清晰,农业部对中央顶层设计的战术安排推动给力,各地合作社发展的壮观景象遥相呼应。
这一幅画卷,带着我们领略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感受合作社发展对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带来的极大变化,促使我们积极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实问题,引领我们对走向更高阶段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作出更深层的思考。
进入新世纪,“三农”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新的黄金期。
2003年,我国启动合作社立法工作。经过三年努力,2006年连续三次审议并高票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最终于2006年10月31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合作社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合作社法赋予了合作社独立的法人地位,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此进入了依法发展的新阶段。此后,与之配套的《登记管理条例》、《示范章程》和《财务会计制度》相继颁布实施,引导并推动了地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办法或条例的立法进程。
同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宁夏考察合作社时指出:“通过专业协作办了一家一户没法办的事情,这是农民致富的一条好路子。”
2009年7月,回良玉副总理专门发表署名文章提出:“要牢固树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业和农民的观念。”
合作社发展方向开始不断明确。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旗帜鲜明地提出: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2011年,中央财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扶持资金达到7.5亿元,各省经扶持资金已经达到10亿元,仅江苏省级财政安排扶持合作社的专项资金就达到2亿元。许多地区还建立了政府优先扶持的合作社名录,把财政扶持和规范化建设结合起来,明确了合作社的增值税、印花税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和金融服务措施。农业、发改、财政、科技、水利、商务、林业等7部门联合出台了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国家有关涉农项目的意见,明确提出适合合作社承担的国家涉农项目,都要将合作社纳入申报范围。扩大“农超对接”财政扶持范围,将合作社的冷藏设施建设和冷藏运输工具购置列为支持方向。据了解,目前已有30个省(区、市)党委、政府专门制定了促进合作社发展的文件。
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思想。纲要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有效途径,对于建立和完善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现代农业经营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一系列推动加快合作社发展的政策相继问世,使合作社进入了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财政、税收、金融和涉农项目、产业支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初步建立起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政策体系。
一场自下而上的农民合作组织探索在中国农村蓬勃兴起。“民办、民管、民得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独特的本质引起关注,引领潮流。
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支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见和要求。
农业部随后在安徽、陕西、山西开展试点,后陆续扩大到部分省的6个地级市和100个专业协会,紧接着农业部在浙江全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试点。但合作社发展依然落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经过多年的艰苦求索,合作经济之花在祖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再次绽放,并由此掀开了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崭新篇章:从单一生产环节走向产加销一体化联合经营;从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到以村为主再到跨区域合作;从农户联合到城乡部分经济组织自觉加入到以农民为主的合作社;从单家独户的松散联合转向整个产业链的法人联合……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合作发展之路
———————————————————————————————— 作者:
———————————————————————————————— 日期: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合作发展之路
如果以新世纪作为一个时间坐标,那么浙江温岭无疑是这个坐标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个节点。2000年,我国第一家经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温岭市石桥头蔬菜专业合作社伴随着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诞生了。
但是,改革在催生大生产、大市场的同时,也凸显了人地矛盾、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村级组织“统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问题愈加突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再次面临生产关系如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重大命题。
必须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提高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从维护农民权益到发展农民权益,从制度设计安排到政策扶持支撑
农民专业合作社迎来大发展的新时期
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元年。那一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农村改革基础。这是对我国人多地少基本国情、对小规模经营农业生产基本特点的清醒认识。这一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维护了农民权益,成为推动中国改革的大引擎。
不仅如此,从2004年开始,中央连续出台9个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一系列支持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合作社发展已成为共识。
得到了制度保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迎来一个发展的高潮,自2007年7月1日以来,平均每个月新增依法登记的合作社近万家。
尤为令人鼓舞的是中央领导同志时刻牵挂着合作社发展:
2008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实践证明,在坚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通过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经济,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