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复习

一.自然灾害是自然界的异常变化作用于人类社会的产物,并对人类社会造成破坏或负面影响。自然灾害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减轻自然灾害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自然灾害的类型有:天文灾害(如太阳风暴导致通讯中断、磁暴等)、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霜冻、雪灾等低温冷害、酷热、雷击、冰雹、大风、干热风、龙卷风、浓雾及沙尘暴等)、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陷等)、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巨浪,海冰、赤潮等)以及生物灾害(农林病虫草鼠害以及森林火灾等)。

二.自然灾害的发生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在时空分布上有一定规律可循:区域性、季节性和阶段性以及共生性和伴生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加剧或诱发自然灾害,但人类也可以采取正确的行动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减轻自然灾害包括监测、预报、防灾、抗灾、救灾、灾后援建等一系列工作,是一项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协调行动的系统工程。灾害高风险区人口、资产密度的提高,是灾害损失增加的重要原因。然而,经济发展既可能加重灾害威胁,又增加了防灾抗灾的能力。防灾减灾的重点地区是城市。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频度高,损失大。减灾就是增加效益,主要的防灾减灾措施有:加强减灾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加强灾害研究工作,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健全减灾工作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社会应急机制,加强灾害管理;采取必要的避防措施和抗灾工程措施;加强生态建设;加强灾害保险工作。

(一)天文灾害。

太阳活动的表现、标志、周期及对地球的影响是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太阳活动在光球层和色球层上的表现分别是黑子和耀斑的增多,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使地球气候异常、影响电离层,导致地面通讯的中断及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

(二)气象气候灾害。

气象气候灾害的成因、发生规律及其防御往往成为高考的热点内容。而利用天气系统和气候因子分析气象气候灾害的成因与时空分布规律往往成为高考的最佳切入点。因此复习时要结合大气环流、各种气候特点了解气象气候灾害产生的机制、发生的时间、影响和分布的主要区域,产生的危害及其防御对策。如结合冷空气、锋面等因素分析旱涝、寒潮等灾害,结合大气运动分析台风、伏旱、中国华北春旱等灾害成因。

(1)主要气象灾害的比较

气象气候灾害时间分布图

气象气候灾害空间分布图

(2)沙尘暴

A、概念: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B、原因

我国西部、北部降水少,较为干旱,植被少,沙漠和沙化面积大。

在快行冷锋带来的大风的影响下,且冷锋前暖气团干燥,不形成降水。

①自然原因:气温偏高的年份,加速了土壤的蒸发,疏松的土壤更易被大风扬起。全球变暖也会使沙尘暴更为多发。春季蒸发旺盛。

②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与垦殖,草原退化沙化;滥伐森林造成植被覆盖率减少,地表裸露。

C、地点、时间:多见于北方冬春季节。

D、沙尘来源地:主要在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地区。

E、危害: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

大气污染、表土流失。

形成一个实时的国家级沙尘暴监测、预警网络,并及

时发布信息。

F、整治措施治沙工程。

严格实施森林法、草原法。

(3)灰霾

A、概念:空气中污染物(成分是尘、硫酸、硝酸、碳氢化合物等)增多造成的能见度下降的现象。能见度少于10公里的就属于灰霾现象,5至8公里属于中度灰霾现象,3至5公里属于重度灰霾现象,少于3公里则是严重的灰霾现象。

B、珠江三角洲灰霾严重的原因:与当地气象、地理条件以及城市化进程有关。

①地形:背靠南岭,两侧为丘陵,南面向海,如此地形不利于气流流通扩散。

②经济发展快,城市化速度快,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机动车多,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长。

③建筑密度大、绿化少、严重阻碍了气流的水平运动,使污染物横向稀释能力趋弱。

C、危害:引发呼吸道疾病等。

D、治理:减少废气排放:一是控制机动车辆的增长,二是坚决执行严格的工业废气排放标准,使用环保清洁能源等。

(三)主要地质灾害的比较

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从成因上讲,自然灾害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灾害的群发性和严重性。

(四)海洋灾害

(1)赤潮

A、概念:赤潮是海水中微小藻类异常增殖而引起的海水变色现象。它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灾害,容易造成生态和渔业环境的破坏,危害渔业和养殖业。

B、原因:自然因素: 主要是光照、气温、盐度、风浪、地理位置等。

人为原因(主要原因):排入近海的大量污染物。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和排放使水体矿质元素增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C、危害:水体富营养化,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微生物分解加剧,大量消耗水中氧气,导致鱼类缺氧而大量死亡。

D、多发地区:封闭的海湾海水净化速度慢,导致其富营养化程变高,因而赤潮爆发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海域。

(2)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移动了上万公里仍不减雄风,足见它的巨大威力。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3)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以下是正常年份、厄尔尼诺年,拉尼娜年南太平洋东西岸气候的差异:正常年份:东南信风正常,南太平洋东岸气温低,降水少;南太平洋西岸气温高,降水多。厄尔尼诺:东南信风微弱,南太平洋东岸气温高,出现涝灾;南太平洋西岸气温低,旱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