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四首 春望等
《春望》原文及赏析
《春望》原文及赏析《春望》原文及赏析《春望》原文及赏析1【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出处】唐·杜甫《春望》。
【译注1】国家残破,人事全非,只有山河依然如故,春天又来到长安城,但见草木幽深,人迹稀少。
国破:指安禄山起兵反叛,攻破长安城,也兼指国家遭战火破坏。
山河在:极言战争破坏的严重,除山河之外更无余物。
草木深:是说人烟稀少而致草木横生,形容荒凉。
【译注2】“国破”表明物是人非,盛唐王朝时辉煌的景象都已消失,“山河在”指自然景物依旧,“城春”指长安的春天本是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生机盎然。
但“草木深”显示出杂草丛生,树木苍苍,一片凋敝荒凉的景象,与“春”形成鲜明的对比,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关心国家命运的感情。
【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战乱后城池残破,人迹稀少的荒凉萧条景象。
[例]“炼狱火花”是“孤岛”写生,当时日寇侵华,上海沦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孤城落日,敌忾同仇,表达的多是激楚苍凉的兴亡之感。
(柯灵《〈柯灵散文选〉序》)二、后一句用以形容春天城里草木茂盛的景色。
[例]我没有“感时花溅泪”的多情,但有“城春草木深”的感慨。
这城,肯定是带城墙的。
不带城墙的城,即使春天深了,草木未必就深。
(车前子《带城墙的家园》)【全诗】《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1.国破:国家残破,指安禄山叛军蹂躏黄河南北,潼关东西,并占领长安。
草木深:草木横生,喻人迹稀少,景色荒凉。
2.感时:感慨时局。
恨别:深恨离别。
花溅泪:对花溅泪。
一说:花似有知,亦感时而溅泪。
下“鸟惊”句同。
3.烽火:战火。
至德二年的正月到三月,潼关、睢阳一线,太原、河东一带,官兵与叛军反复激战。
抵万金:值万金,极言家信珍贵难得。
4.搔:《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
”搔头,显示了惶急无奈之情。
浑:简直。
簪:古人用以束发于冠的饰具。
杜甫《春望》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甫《春望》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
青年时期曾漫游三晋、吴越、齐、赵等地,追求功名,应试不第。
天宝十载(751)正月,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乃于九载冬预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十四载,授河西尉,不就,旋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杜甫困守长安期间,尝居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因称“杜少陵”。
安史乱起,曾陷贼中。
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自长安奔赴凤翔行在,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旋因疏救房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后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所谓“漂泊西南天地间”。
其间曾卜居成都浣花溪畔,人又称“杜浣花”。
因代宗广德二年(764)剑南节度使严武表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两《唐书》有传。
杜甫生当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向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律切精深,沉郁顿挫,后世尊为“诗圣”。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盛赞其“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行世。
【原文】春望国破山河在 [1] ,城春草木深 [2] 。
感时花溅泪 [3]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4] ,家书抵万金[5]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 。
【注释】[1]国:指国都。
国破:谓长安陷落。
山河在:山河依旧。
[2]草木深:草木丛生,意谓人烟稀少。
[3]时:指时事、时局。
[4]烽火:战火。
三月:指季春三月。
连三月:连逢两个三月,谓从去年到现在一直在打仗。
一说连三月,是接连三个月不断,谓整个春天都在打仗,亦通。
【古诗《春望》带拼音】《春望》古诗欣赏
【古诗《春望》带拼音】《春望》古
诗欣赏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解】: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评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春望》古诗欣赏]相关文章:。
初一到高中古诗词必背四首
初一到高中古诗词必背四首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古诗词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背诵古诗词不仅能够丰富文学素养,还能提升语言能力。
以下是适合从初一到高中学生必背的四首古诗词:
1.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2. 《春望》 -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的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之后,春天的景象依旧美丽,但诗人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和亲人的忧虑与思念。
3. 《将进酒》 -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首诗以豪放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及时行乐的感慨。
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苏轼的这首词,以明月为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这四首古诗词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从思乡到忧国,从豪放到感慨,都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学生们去背诵和体会。
春望古诗内容简介
春望古诗内容简介一、原文:《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衍生注释:1. “国破”:国家被攻破,这里指长安被安史叛军攻陷。
2. “感时”:感伤时局。
3. “恨别”:悲恨离别。
4.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5. “万金”:极言家书的珍贵。
6. “搔”:挠,这里指因忧愁烦闷而不停地抓挠头发。
7. “不胜簪”:插不住簪子。
胜,承受、胜任。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三、赏析:主题方面,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主要反映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情感上,充满着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多重情感。
诗人开篇看到山河依旧但国家已破碎,春天来到城中却只有荒草丛生,这一对比描写,尽显国都的荒凉破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诗人当时面对国家破碎、亲人离散的那种悲痛之感转嫁到花和鸟身上,仿佛花也在落泪,鸟也在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深刻地写出战争时间之长,与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书显得无比珍贵。
最后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因为忧愁而白发渐少,头发稀疏得连簪子都插不住了,细致地刻画了诗人的悲伤之情,从对国到家,再到自己,层层递进的情感抒发,感人肺腑。
四、作者介绍:《春望》的作者是杜甫。
杜甫可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见证了各种社会动荡、人民疾苦等情况。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就是因为他的诗歌里多反映社会现实,描写人民的生活。
老杜这人非常有情怀,忧国忧民的思想贯穿他的大多数诗作,像《三吏》《三别》这些名篇都是他这类风格的体现。
他这人的人生也比较坎坷,四处漂泊,不过也正因为这一路的经历,才使得他能写出这么多伟大的作品。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在一次历史课上,老师讲到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状时,说道:“当时的情形正像杜甫在《春望》里描述的那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沦陷了,尽管山河还在,可春天的长安市内却满是荒草丛生,一片凋零衰败的景象。
春望词四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
春望词四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唐代·薛涛《春望词四首》春望词四首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
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
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
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
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薛涛三阳丽景早芳辰,四序佳园物候新。
梅花百树障去路,垂柳千条暗回津。
鸟飞直为惊风叶,鱼没都由怯岸人。
惟愿圣主南山寿,何愁不赏万年春。
——唐代·李隆基《春日出苑游瞩(太子时作)》春日出苑游瞩(太子时作)三阳丽景早芳辰,四序佳园物候新。
梅花百树障去路,垂柳千条暗回津。
鸟飞直为惊风叶,鱼没都由怯岸人。
惟愿圣主南山寿,何愁不赏万年春。
于穆文考,圣神昭章。
肃勺群慝,含光远方。
万物茂遂,九夷宾王。
愔愔云韶,德音不忘。
——唐代·郭子仪《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保大舞》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保大舞于穆文考,圣神昭章。
肃勺群慝,含光远方。
万物茂遂,九夷宾王。
愔愔云韶,德音不忘。
睿泽先寰海,功成展武韶。
戈鋋清外垒,文物盛中朝。
圣祚山河固,宸章日月昭。
玉筵鸾鹄集,仙管凤凰调。
御柳新低绿,宫莺乍啭娇。
愿将亿兆庆,千祀奉神尧。
——唐代·鲍君徽《奉和麟德殿宴百僚应制》奉和麟德殿宴百僚应制睿泽先寰海,功成展武韶。
九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词四首
九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词四首《九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词四首》
1. 《将进酒》
作者: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2.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 《题临安邸》
作者: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以上四首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九年级下学期学生必背的篇目。
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朝代的诗歌风格,涵盖了边塞、抒情、写景等多种题材,是学习古诗词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10首著名爱国古诗
10首著名爱国古诗
10首著名爱国古诗
1、《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州桥》
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示儿》
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出塞曲》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零丁洋
文天祥,字宋瑞,吉州吉水 人(今属江西)。宋理宗时 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 公。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 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 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 元,兵败而被俘。在拘囚中, 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 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 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 南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
《泊秦淮》写作背景
六朝故都建康(今江苏 南京)城中的秦淮河一 带,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晚唐诗人杜牧夜泊秦淮, 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 主时流行的歌曲,不禁 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写下此诗,以抒发心中 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解词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后主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 制作《玉树后庭花》之类描写宫女美色的 歌曲,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以 此曲为亡国之音。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释题: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 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 是他不能忘怀的事。他因风 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 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岌 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 线作战挽救国家危亡的企望。 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 境是在前线作战。风雨声就 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 望联系起来了。
理解诗意,体会主旨
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明确: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
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诗意
《春望》:
国都已被叛军攻破,祖国山河依然存在。 春天的京城,满眼是繁密的杂草树木。 感伤时事,看到鲜花反而落泪;久别家 人,听到鸟鸣反而心惊。
春望古诗四首全集课件
conten•t春s 望
• 春夜喜雨
目录• 游子吟 • 登高
• 春望 • 春夜喜雨 • 游子吟 • 登高
01
春望
原文
《春望》·唐·杜甫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作者背景
•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杜美甫,(自7号12少年陵-野7老70,年唐)代,著字名子的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的 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诗杜人甫,是与唐李代白最并伟称大为的“现李实杜主”义。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大多描写了诗社人会之矛一盾,和他人的民诗疾歌苦大,多表描达写了了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表达了 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他的诗歌深具厚有的深人刻道的主思义想情性怀、。哲他理的性诗和歌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哲理性和 人道主义精神,被誉为“诗史上人的道一主座义巍精峨神的,山被峰誉”为。“诗史上的一座巍峨的山峰”。
家书抵万金
指家书的重要性超过了万 金,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 之情。
注释解析
浑欲不胜簪
白头搔更短
指因为忧国忧民而渐渐变白的头 发越来越短,表达了作者对国家 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爱。
浑欲不胜簪
指头发越来越短,几乎无法插簪 子,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担 忧和对人民的关爱。
诗歌赏析
• 《春望》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深沉、悲壮、感伤的笔触,描绘了长安被攻破后的惨状和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 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爱。诗歌意境深沉,感情真挚,语言凝练,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哲理性,是唐代现实主义诗 歌的代表作之一。
“游子”指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孟郊自己。
注释解析
春望古诗四首全集课件
历代评价
自古以来,春望四首诗就备受赞誉。历代文人墨客对这四首 诗的评价极高,认为它们是唐代诗歌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 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
诸如杜甫、苏轼等文学巨匠对春望四首诗给予了高度评价, 认为这些诗歌不仅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还反映了时代背 景和社会现实。
春望古诗四首全集课 件
目 录
• 春望四首诗的创作背景 • 春望四首诗的主题思想 • 春望四首诗的艺术特色 • 春望四首诗的影响与评价 • 春望四首诗的鉴赏与感悟
CHAPTER 01
春望四首诗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安史之乱
文化繁荣
唐玄宗天宝年间,安禄山、史思明发 动叛乱,导致唐王朝由盛转衰,形成 了唐中期的动荡局面。
情感启示
四首诗中表达的情感让读者领悟到情感的复杂与 真挚,以及在面对情感波动时应保持的冷静与理 智。
思考启示
四首诗中蕴含的哲理思考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生命 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时应保持的乐观与坚韧。
对个人的启示
珍视当下
通过四首诗中对生命与自然的描绘,读者应更加珍视当下 的时光,努力把握每一个机会,让生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 光彩。
尽管社会动荡不安,但唐代文化却取 得了巨大的成就。春望四首诗就是在 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政治腐败
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政治腐败现象 日益严重,民生凋敝,社会矛盾尖锐 。
个人背景
杜甫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 为“诗史”。他的诗歌多关注社 会现实、人民疾苦,表达了深厚 的人道主义情怀。
颠沛流离
自然景色
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 的生机勃勃和万物复苏的景象 ,如“春江水暖鸭先知”等诗
苏教版语文八上9课《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赏析题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一4题。
春望杜甫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破”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深”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3.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感情。
(忧国伤时、念家悲已)(感时忧国、思家念亲)5.请简要说说作者是通过写怎样的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作者通过长安城内的破败之景来表达自己忧国思家的心境。
抒发了对山河依旧,世事全非的沉痛心情。
6.《春望》紧扣一个“望”字,感情细腻感人。
“望”的内容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望”中所想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7.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8.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望中所见,颔联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
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
9.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从结构和对比手法两方面谈谈你的感受。
结构:对仗工整; 对比:“国破”的衰败与“城春”的生机作对比,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更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忧虑。
11.“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12.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1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
《春望》原文、译文
《春望》原文、译文《春望》原文、译文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
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望》原文、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望》原文:杜甫〔唐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春望》赏析: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篇一开头便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
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
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
“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断垣残壁,只是“草木深”。
“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了,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
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八年级语文 《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赏析
《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赏析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大意】国土已经破碎,但是山河依旧;荒城春天来临,草木长得很深。
因为感伤时事,看见花开却使人掉泪;因为怅恨别离,听见鸟叫竟令人惊心。
战争不停,一直打了一年多,已连逢两个三月份;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一封家信十分难得,能抵上万两黄金。
由于忧国思家,头上的白发越搔抓越稀少,简直要插不住簪了。
【赏析】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叛军攻占唐都长安。
七月杜甫把家人安顿在鄜州,只身前往灵武投奔肃宗,在途中被安史叛军俘获,押至长安。
到下一年春季三月,当杜甫眺望被战争破坏的颓败长安城时,感时伤别之意,忧国思家之情,不可抑制地喷涌而出,凝铸成了这首不朽名诗。
诗的前四句写春望之景,但景中有情,侧重睹物伤怀。
起首扣住诗题,从“望”写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人放眼远望,旧时繁华的帝都,如今断壁残垣,树木乱草丛生,人迹罕见,满目凄凉。
前句的“破”和“在”字,突出地表现了山河如故,国是全非,大地上寂寥肃条的景象。
后句的“春”和“深”字,又传神地描绘出春光依旧,景物迥异,京城内荒凉无人的情状。
这两句诗凭空起势,长歌当哭,在对当时国家危亡形势和长安残破面貌的高度概括中,饱含着诗人忧时伤乱的悲痛感情,写得摄魂夺魄,沉著感人,为全诗奠定了深沉悲凉的基调。
律诗的首联本不用对仗,此联不仅讲对仗,而且对仗工整灵动。
前句着眼整个国家,后句专写荒城长安;前句“国破”和“山河在”意思相反,先抑后扬,而又扬中有抑,后句“城春”和“草木深”亦含意相悖,但先扬后抑,以扬衬抑。
这样写,翻跌转折,寓变化于严整之中,并具有一种顿挫有致的音律美,从而在一开始就增强了诗的沉痛感。
紧承开头的“国破”二字,接着写春天常能望见的景物花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9、《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陆游(1125-1210),号放 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自幼好 学,一生坚持抗金,为权贵所嫉 。他是一个富有才华而又多产的 作家。他的诗歌既有深刻的现实 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 精神。他能诗、能词、能散文, 尤以诗的成就最高。现存诗计有 上万首。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 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 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 (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 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 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 贞不屈,被害。文天祥的诗文以最后六、 七年的作品最富特色,这些诗文或记叙他 抗元斗争的艰险经历,或抒发他爱国爱民 的浩然正气以及悲壮的情怀,在中国文学 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有《文山先生全 集》传世。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 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 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金。
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风飘絮”比喻大宋无可挽回的 败局,表现诗人对国事的担忧;“雨打
萍”是自己的处境写照,表现诗人对个
人命运的忧虑。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
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
杜牧(803-852)
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太和进士,曾为 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以济世之才自 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其 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 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 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有《樊川 文集》。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实写雨夜之声,
铁马冰河入梦来。
虚写梦境战场杀敌。
表达报国情怀!
尝试背诵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四首》(《春望》等)
国破山河在
国都已被叛军攻破,祖国山河依然存在。
城春草木深
春天的京城,满眼是繁密的杂草树木。
感时花溅泪
感伤时事,看到鲜花反而落泪。
恨别鸟惊心
怅恨离别,听到鸟鸣反而心惊。
6
烽火连三月
战火直到如今春深三月仍连续不断。
家书抵万金
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白头搔更短
头上白发越搔越短。
浑欲不胜簪
简直将要不能插簪子了。
16
• 泊秦淮 • 烟笼寒水月笼沙, • 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水面, • 月光映照着水边的沙滩。 • 夜泊秦淮近酒家。 • 夜晚船在秦淮河上停泊, • 与岸上的酒店靠得很近。 • 商女不知亡国恨, • 歌女不知道南朝亡国的怨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 • 隔着河还在唱《玉树后庭花》
1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 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2分) 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 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 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 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 象,令人满目凄然。(2分)
• 2.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 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 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 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 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 人忧国思家的情怀。(2分,画面描写、 揭示含义各1分,意同即可)
15
杜牧(803年-约 852年),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京兆 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杜牧是唐代杰 出的诗人、散文家, 是宰相杜佑之孙。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 川别墅,故后世称 “杜樊川”,著有 《樊川文集》。
古诗四首春望
诗意
《春望》:
❖ 国都已被叛军攻破,祖国山河依然存在。 春天的京城,满眼是繁密的杂草树木。 感伤时事,看到鲜花反而落泪;久别家 人,听到鸟鸣反而心惊。
❖ 战火直到如今春深三月仍连续不断,一 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头上白发越搔 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品味全诗
❖ 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 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
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叛军焚烧宫室,杀戮无辜,人 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破山河 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 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 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 感极其沉痛。 ❖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 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 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春望》的写作背景
❖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 冬,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 六月攻破潼关,玄宗奔蜀, 长安沦陷。七月,肃宗在灵 武(今属宁夏)即位。八月, 杜甫从鄜州(今陕西富县) 家中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 捉住,带到长安。《春望》 这首诗写于肃宗至德二年 (757)三月,抒发诗人触 景伤怀、忧国忧民的痛苦心 情。
❖ 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 明确: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 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泊秦淮》写作背景
❖ 六朝故都建康(今 江苏南京)城中的 秦淮河一带,是著 名的游览胜地。晚 唐诗人杜牧夜泊秦 淮,听到酒店歌女 在唱陈后主时流行 的歌曲,不禁触景 生情,感慨万千, 写下此诗,以抒发 心中对世风和时局 的忧愤。
❖ “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家 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 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 多么珍贵!
春望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春望原文翻译及赏析春望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春望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春望词四首·其一唐代:薛涛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译文: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花开的时候你不能和我一起欣赏,花落的时候你无法与我一起悲伤。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想要问我相思之情让人最为难耐的时间?那一定是在花开花谢的时候。
注释: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欲问:想要问。
赏析:这首诗写思妇渴望与久别丈夫相聚首的无限相思之情。
思妇面对百花盛开的撩人春色,面对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景象,触景生情。
“花开不同酵步翻赏”,而花无百日红,其花易衰,其色易逝,花开花落,最惹思妇青春易逝之哀怨,自然令人不胜低回与哀婉,自然使思妇联想到青春易逝,丈夫不在身边,辜负了青春年华,这让她怎能不思念远别的丈夫(或恋人),也就自然而然倾述出心中既怨又慕的伤春情怀。
花开“同赏”,花落“同悲”,这是思妇与丈夫(恋人、情人)共同追求和向往的最理想的情爱境界。
然而,事与愿违,却花开不能“同赏”,花落也不能“同悲”,这恐怕是夫妻之间的情爱的不幸与悲怆。
有哪一对情人不希望“比翼双飞”,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朝夕相处,欢乐与共呢?即使在生活的长河里,碰见点风雨,有哪一对真正的情侣不能同舟共济呢?在共渡难关中的“同悲”,又何尝不是含有苦涩的爱的甜蜜呢?何况“苦中甜”,即诗中说的爱情生活中的“同悲”,这要比“同赏”更有其深刻的内涵。
“同赏”与“同悲”共同构成人生旅途中相知相爱、休戚相关、相濡以沫、相互依恋,这恐怕才是诗人在这首诗里要讲的爱情真谛!这恐怕是这首诗中所说的不能“同赏”,又不能“同悲”的巨大失望的惆怅和无限哀怨的幽恨所在!所以,郭炜《古今女诗选》称此诗:“不同悲胜不同赏’多多。
”赵世杰《古今女史》说此诗:离恨绵绵。
春望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杭州春望[唐代]白居易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
整首诗,作者的满腹愁绪就这样通过大气的笔 触一一展现,现实的理想就这样借助厮杀的梦 境去实现,较少卿卿我我,无病呻吟。就连自 身的病痛,大自然的凄风苦雨,也在老而不衰 的爱国激情中,在铁马冰河的梦想中,变轻变 淡,最终成为一种似有若无的陪衬,使得整首 诗洋溢着一种豪迈悲壮的风格,积极向上的人 生态度,这种豪迈悲壮之情,积极向上的人生 态度永远给人以鼓励和激励。
词语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 称。南朝陈后主在位时,大建宫室,生 活奢侈,制作《玉树后庭花》之类描写 宫女美色的歌曲,寻欢作乐,终致亡国, 所以后世以此曲为亡国之音。
诗意诗情
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霭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 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 溶的月光。 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 片辉煌。 歌女如春,“游客”颠狂,《后庭花》的歌声弥 漫江上,可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 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 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 和忧愤。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 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 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 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 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 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 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 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 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 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 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 “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 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 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作者
杜牧(803-852)
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太和进士,曾为 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以济世之才自 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其 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 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 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有《樊川 文集》。
背景
六朝故都建康(今江苏 南京)城中的秦淮河一 带,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晚唐诗人杜牧夜泊秦淮, 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 主时流行的歌曲,不禁 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写下此诗,以抒发心中 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如何学习诗歌?
●
第二招
●
多思 ——感悟诗意 品味诗情
译文:
国都虽已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春日的长安 城里草木长得照样十分茂盛。(只因为)感伤国 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苦流泪 ,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头发早就白了,(因为忧国念家)变的越来越 少了,抓起来简直就要插不上簪子了。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 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 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 ,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 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 之丰富。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 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 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 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 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 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过零丁洋
作者: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特色
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 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景、事、情、 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 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 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 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 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
拓展迁移
欣赏一些借古讽 今的诗
隋宫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 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 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
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 岂宜重问后庭花? 这是一首咏史诗。题目“隋宫”,指的是隋 炀帝杨广在江都营建的行宫江都宫、显福宫 和临江宫等。此诗批判了历史上荒淫无度, 穷奢极欲的君王,对他们的亡国行径给予了 嘲讽。全诗借古喻今,内容深刻,手法巧妙 ,风趣而又有力。
绝句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
特色
这首诗语言朴实明快、豪放流畅、通俗 平易;表现方法上采用“寄情于梦”。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 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 吉安市)人。宋理宗时中状元,官 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 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 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 兵败而被俘。在拘囚中,经敌人多 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 终被元军杀害。他是伟大的民族英 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 这首诗写于文天祥被俘第2年。 (见课文注释)
评:诗中歌颂了项羽这位失败的英雄,同时也隐
讽赵构的昏庸和南宋政权苟且偷安。这既是咏史 诗,也是言志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释题: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 阴(绍兴),抗金收复失 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他 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 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 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 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 家危亡的企望。于是,在 风雨声中入梦,梦境是在 前线作战。风雨声就把他 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 联系起来了。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动动脑,你就会成功!
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 消息后怎样的心情? 答:惊喜万分,归心似箭。 2、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 所表达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 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答:忧国忧民,眷念亲人。
诗词赏析
“烟笼寒水月笼沙”,写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 光笼罩着寒水细沙。两个“笼”字将烟、月、水 、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 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设出一种冷清愁寂的 氛围。 “夜泊秦淮近酒家”,写诗人的小船停泊在秦 淮河边靠近酒家的地方。“夜泊秦淮”为上一句 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同时也照应了诗题;“ 近酒家”开启下文,由于“近酒家”,才引出“ 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触 动了诗人的情怀。可见,这七个字承上起下,结 构全篇。
理解诗意,体会主旨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 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 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梦见自己 骑着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全诗写出作者至老不衰的爱国豪情,也饱含 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
赏析
同陆游的许多爱国诗篇一样,这首诗充满爱国豪情, 大气磅礴,风格悲壮。 当时,金人南侵,宋朝丢失了大半壁江山,诗人由于 主张对金作战而被罢官回乡,僵卧孤村,失意之思, 经历之悲,病体之痛,家国之愁,似乎已穿越岁月时 空,飘飘悠悠,在身边蔓延。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 在悲愁中,写出了“僵卧孤村不自哀”,这“不自哀” 三个字,便把个人之失,一己恩怨,小我之痛,暂且 放在一边。是啊,在山河破碎,家国沦落,半壁江山 尽陷金人的铁蹄之下面前,个人的得得失失又算得了 什么呢?接着一句“尚思为国戍轮台,”一扫低落的 情绪,磅礴之气,报国豪情便跃然纸上。
如何学习诗歌?
●
第一招
●
多读 ——读出诗韵
春望 春望
杜甫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国都。 城:这里指长安 深:草木茂盛。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 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书:信。 抵:值。 搔:抓。 短:少。 浑:简直。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 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 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 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 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 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 《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 一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诗词赏析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 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 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 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 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 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 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 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 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 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 忧虑。
分析: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 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 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 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 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 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 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 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比较: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春望》 通过眺望沦陷长安 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 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 的感情。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 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 ,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 “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 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 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 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 ”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 ”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当 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 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 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