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文学与哲学)【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一般认为,以马洛为代表的英国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__________为莎士比亚戏剧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答案】大学才子派【解析】“大学才子派”是16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大多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

代表人物有李利、马洛等,他们为莎士比亚戏剧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2.18世纪德国著名的文学运动是__________。

【答案】狂飙突进运动【解析】“狂飙突进运动”是18世纪德国文学界的运动,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的阶段。

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

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

这次运动是由一批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德国作家发起的,他们推崇天才,创造性的力量,并把其作为其美学观点的核心。

这个运动持续了将近二十多年,从1765年到1795年,然后被成熟的浪漫主义运动所取代。

3.19世纪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被称为__________。

【答案】自然派【解析】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五六十年代不断发展,70至80年代达到鼎盛阶段,20世纪初逐渐衰落。

普希金是俄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他的短篇小说《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形象的先河。

米哈依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0年代,果戈理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和莱蒙托夫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俄国文学史上的“自然派”——俄国现实主义。

4.20世纪初美国“揭露黑幕运动”的第一部小说是厄普顿·辛克莱写的《_____》。

【答案】屠场【解析】20世纪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有了长足发展。

这一时期的美国文学敢于面对美国的经济繁荣,正视社会矛盾和精神危机,体现了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从而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把美国文学推上高峰。

2020年北京语言大学823比较文学概论考研精品资料

2020年北京语言大学823比较文学概论考研精品资料

2020年北京语言大学823比较文学概论考研精品资料说明:本套考研资料由本机构多位高分研究生潜心整理编写,2020年考研初试首选资料。

一、重点名校考研真题汇编1.重点名校:比较文学相关2013-2018年考研真题汇编(暂无答案)说明:本科目没有收集到历年考研真题,赠送重点名校考研真题汇编,因不同院校真题相似性极高,甚至部分考题完全相同,建议考生备考过程中认真研究其他院校的考研真题。

二、2020年北京语言大学823比较文学概论考研资料2.郑克鲁《中外文学史》考研相关资料郑克鲁《中外文学史》[笔记+课件+复习题+提纲]①北京语言大学823比较文学概论之郑克鲁《中外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

说明:本书重点复习笔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提高复习效率,基础强化阶段首选资料。

②北京语言大学823比较文学概论之郑克鲁《中外文学史》本科生课件。

说明:参考书配套授课PPT课件,条理清晰,内容详尽,版权归属制作教师,本项免费赠送。

③北京语言大学823比较文学概论之郑克鲁《中外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

说明:按照大纲、历年真题、指定参考书精心编写,结合考试侧重点和难度使该题库更具针对性和实战性。

④北京语言大学823比较文学概论之郑克鲁《中外文学史》复习提纲。

说明:该科目复习重难点提纲,提炼出重难点,有的放矢,提高复习针对性。

郑克鲁《中外文学史》考研模拟题[仿真+强化+冲刺]①2020年北京语言大学823比较文学概论之中外文学史考研专业课六套仿真模拟题。

说明:严格按照本科目最新专业课真题题型和难度出题,共六套全仿真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②2020年北京语言大学823比较文学概论之中外文学史考研强化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专业课强化检测使用。

共六套强化模拟题,均含有详细答案解析,考研强化复习首选。

③2020年北京语言大学823比较文学概论之中外文学史考研冲刺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专业课冲刺检测使用。

共六套冲刺预测试题,均有详细答案解析,最后冲刺首选资料。

《比较文学》课程笔记

《比较文学》课程笔记

《比较文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内涵1. 定义比较文学是一门国际性的学科,它涉及至少两种文学传统的研究,通过对这些文学传统的比较,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文学与其他领域之间的交叉关系。

2. 内涵- 跨文化性:比较文学研究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 交叉性:比较文学不仅限于文学内部的研究,还涉及文学与历史、哲学、艺术、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交叉。

- 开放性: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多样性,使其成为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二、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1. 跨国家文学关系- 翻译研究:探讨文学作品如何通过翻译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传播和接受。

- 文学接受与影响: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在另一个国家的接受情况及其产生的影响。

2. 跨民族文学关系-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的特点及其与主流文学的关系。

- 跨境民族文学:探讨跨境民族文学的传统、风格及其在不同国家的发展。

3. 跨文化文学关系- 东方与西方:比较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传统、主题和表现手法。

- 古代与现代:分析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以及现代文学对古代文学的重新诠释。

4. 跨学科文学关系- 文学与哲学: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思想,以及哲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 文学与艺术:探讨文学与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的相互影响。

三、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1. 影响研究- 直接影响:研究一部作品或文学思潮对另一作品的直接影响。

- 间接影响:探讨文学作品通过中介(如翻译、评论)产生的间接影响。

2. 平行研究- 类似性比较: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性。

- 对比性研究:对比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差异,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差异。

3. 媒介研究- 翻译媒介:研究翻译在文学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 电子媒介:探讨网络、电影等电子媒介对文学形式和内容的影响。

4. 跨文化研究- 文化过滤:分析文学作品在跨文化传播中被如何重新解读和接受。

比较文学课件整理笔记

比较文学课件整理笔记

第一讲《比较文学》导论一、“比较文学”词源考法国是比较文学的发源地,“比较文学”一词也最早从法国产生。

1816年,两位法国教师,编辑家诺埃尔和拉普拉斯出版了一系列多国文学作品选集,取名Cours de Littérature Comparée,意即“比较文学教程”。

1848年,英国批评家马修·阿诺德从法语引进这个术语,并造出英语比较文学一词,即Comparative Literature. 其中“比较”一词可以说共同来源于拉丁文Comparãtivus一词,意为为“比较的”、“相互对照”、“相互关照”等义。

法英德三种语言“比较文学”一词比较如下:<法> Littérature Comparée <英> Comparative Literature<德> Vergleichende Literaturwissenschaft二、什么是比较文学你怎么理解比较文学?1、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侧重于文学史)2、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即具有国际视野、跨学科视野的文学研究)。

3、文学比较与比较文学文学比较自古有之,不是比较文学(巴柔:我们什么也不比较)比较文学发源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诺埃尔和拉普拉斯所编《比较文学教程》,确立名称。

独立学科的创立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

4、比较文学发展“四类型说”1)、影响研究2)、平行研究3)、历史类型学研究4)、阐发研究5、比较文学“三阶段说”法国影响研究(突破传统在于“跨国”,打破第一堵墙,称比较文学第一阶段)美国平行研究(突破传统在于“平行比较”和“跨学科”,打破第二堵墙,称比较文学第二阶段)中国跨文明研究(突破传统在于“跨文明”,打破第三堵墙,称比较文学第三阶段)6、比较文学的发展地域路向:走出欧洲→走向美洲→来到亚洲→面向世界三、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1、比较文学是一门显学从学科内部看: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学术上卓有建树,产生大批学术权威。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文类学)【圣才出品】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文类学)【圣才出品】

第1章文类学1.1 复习笔记一、文类学研究概述(一)西方文类学的历史进程1.比较文学产生前的文类学(1)西方诗学中有关文类的理论①西方诗学理论起源于柏拉图。

②亚里士多德是最早从理论上对文学进行分类的学者,其《诗学》不仅是西方文学理论的源头,也是最先以文类观点来讨论文学的专著。

③从亚里士多德、贺拉斯到布瓦洛,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新古典主义,经18世纪到浪漫主义时期,一直至今,文体、文学类型的范畴和理论,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2)比较文学兴起19世纪末比较文学兴起,视世界各民族文学为一整体,开始从国际接触的角度研究文体和文学类型。

2.比较文学发展第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影响研究(1)梵第根《比较文学论》①1931年,梵第根在其专著《比较文学论》里专辟一章“文体与作风”,强调文类研究的重要性。

②他认为,在考察一部作品之先,得考察它的形式,这种形式往往或者是从本国文学的传统而来的(这传统本身有时也来自外国),或者从直接的外国影响而来。

③他把文体、文学类型的研究命名为“体类学”,“按序就班地”论述了散文体、诗歌体和戏曲体三大文类和“作风”的假借。

(2)基亚《比较文学》①继梵第根之后,基亚在其1951年出版的《比较文学》(现据1978年第6版)第二章中谈及“文学类型的命运”,在此章中他给文学类型下定义,评价文学类型和作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在第四章的“类型”中谈到了戏剧、诗歌、小说和短篇作品的问题。

或许由于此书是基亚作为教授的讲稿之故,论述十分简略,仍未摆脱影响研究的窠臼。

(3)毕修瓦、卢梭《比较文学》①毕修瓦、卢梭合著的《比较文学》(1967)用比基亚更小的篇幅谈到文类学。

16年之后,由布吕奈尔教授领头出版了此书的修改本《什么是比较文学》(1983)。

②这三位法国学者在第三章“总体文学史”中论及文学类型和风格,在第七章诗学、文学形态学中,谈及作品构成形式、措词方式,散论了体裁、风格等问题。

一般认为,此书明确地接纳和融合了教堂山会议之后的各家观点,提出了一种相当宽泛的比较文学观。

自考《比较文学》复习笔记

自考《比较文学》复习笔记

《比较文学》复习笔记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名与实:“比较文学”作为专用术语,并具有了现代的文学研究意义上的内涵,是1827年法国著名批评家魏尔曼在巴黎大学讲学时开始使用的。

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英国著名文学教授波斯奈特在《比较文学》一书中给予确定并使用的。

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名言:任何规定都同时是否定一样,比较文学不可能因为定义的束缚而停止发展。

第一节:比较文学ABC第二节:定义的多重建构法国学者率先提出过比较文学的定义,法国法。

基亚提出“比较文学并非比较。

比较文学实际只是一种被误称了的科学方法,正确的定义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卡雷大力倡导研究文学间的“事实联系”,他指出: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品之间的关联,它格外注重被研究对象之间的事实联系。

梵。

第根总结说: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

起点,放送者:作家、著作、思想;到达点,接受者;经过的媒介者:传递者。

美国:亨利。

雷马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称为“美国学派”。

奥尔德里奇:比较文学是从超越一国民族文学的角度或者从与其他一门或几门知识学科的相互关联中,对文学现象进行研究。

俄苏:比较文学被称为历史-比较文艺学,代表维谢洛夫斯基。

日尔蒙斯基:历史-比较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联系和国际关系,研究世界各国文艺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国:杨周翰:主张对文学的主题、文学类型、文学潮流、批评和审美标准或诗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相互影响;把文学与其他文艺领域进行比较,研究其关系;在相互比较中发现一些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

钱钟书、季羡林、现任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

当前中国学者较为认同的另一种定义为:比较文学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第三节:学科的一般性质与比较文学相关的概念主要有民族文学、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比较诗学)【圣才出品】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比较诗学)【圣才出品】

第7章比较诗学7.1 复习笔记一、比较诗学研究概述(一)西方比较诗学的研究进程1.由于国际比较文学界长期受到法国学派实证性影响研究的束缚,比较诗学在20世纪上半叶基本上处于尚未展开的状况。

2.基亚曾一再重申:“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

”比较文学确切地说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直到1978年他的《比较文学》一书出第六版时,他仍然坚持这一观点。

3.在1958年教堂山会议上,韦勒克已经向法国学派的保守立场宣战。

紧接着,法国学派的“造反者”艾田伯发表了著名的论战性著作《比较不是理由》,书中第三部分也批判了法国学派的保守观点,明确提出了“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的基本看法。

4.韦勒克、艾田伯与日尔蒙斯基的主张(1)比较文学向跨民族、跨语言界限的文学共同规律的探索①韦勒克指出:“文学是一元的,犹如艺术和人性是一元的一样。

”“重要的是把文学看做一个整体,并且不考虑语言上的区别。

”②艾田伯指出:“我们为什么不去尝试概括出一个由诸不变因素构成的系统呢?”③日尔蒙斯基在1967年指出:在不同的民族文学中,独立的、完全没有文学接触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类似的文学思潮、体裁和个别的作品,“作为文学发展的共同过程的规律性的一种说明,是最有说服力的”。

(2)评价韦勒克、艾田伯与日尔蒙斯基三者的出发点不同,但在承认和探索文学的共同规律这一点上则是一致的。

这种一致的探索,必然将比较文学日益导向比较诗学。

5.20世纪6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开始大规模地涌入比较文学研究领域,成为20世纪后半叶世界比较文学研究的一大特征。

(二)中西比较诗学的发展1.随着比较诗学的兴起,中国诗学的巨大价值也日益被人们所认识(1)年来,海外华裔学者及台港学者在中西比较诗学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

(2)中国内地的比较诗学研究也脱颖而出,形势喜人。

2.海外及台港比较诗学的兴起和发展,与比较文学的这种国际潮流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海外及台港比较文学的最基本的特征,在于将西方诗学引入比较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笔记完整版

比较文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篇绪论第一节“比较”的真谛——跨越与沟通1、文学研究的三种途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本性,文学的内在,文学作品的构成及特征等,基本上是将文学现象作为同一时代的一种思想体系来进行研究的。

文学批评(微观):是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做出分析评价。

文学史(宏观):主要研究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它不仅由对各个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积累而成,同时受到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风习、心态的制约。

2、比较文学中的“比较”雷马克的定义:是超出已过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地域),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回话、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政治、经济、社会学等)、自然科学、宗教等(学科领域)。

“比较”的真谛:跨越和打通既定的界限。

比较文学的本质:它是一种跨界限(民族、国家的界限和学科的界限)的文学研究。

3、比较文学的特点:1、开放性,2、比较性,3、汇通性。

第二节比较文学的定义1、季羡林的定义:把不同国家的文学拿来比较(狭义)。

把文学痛其他学科拿来比较(广义),包括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钱钟书:作为一门学科,则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

乐黛云:是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曹顺庆: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雷同性、异质性和互利性,以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为基础方法。

教材定义:比较文学史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2、基本要素:(四跨)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

第三节走向世界文学1、(1)民族文学:指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2)国家文学:是按照国家这个政治概念认为划分的文学单位,它可由多个民族文学构成,也可是单一民族文学。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译介学)【圣才出品】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译介学)【圣才出品】

第3章译介学3.1 复习笔记一、翻译研究与译介学概述(一)译介学1.含义译介学,最初是从比较文学中媒介学的角度出发,目前则越来越多是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来对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进行的研究。

2.地位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正式的分支。

3.产生时间大约起始于20世纪的30年代。

而真正取得重要的地位则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

(二)翻译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1.近年来,翻译在比较文学界乃至在整个人文科学界的地位越来越高,翻译研究作为一门跨文化研究学科,它的涵盖面比比较文学大得多。

2.地位变化的实质反映了国际上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相结合的一种趋势,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欧洲中心论”的破灭和东西方(包括中西)比较文学的崛起。

3.翻译在比较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比较文学自诞生以来,其孜孜以求的一个主要研究对象就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学交流和文学关系,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学要发生关系——接受并产生影响,就必须打破相互之间的语言壁垒,其中翻译毫无疑问起着首屈一指的作用,翻译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比较文学学者最为关注的研究对象之一。

(三)关于翻译在比较文学中地位的著作1.翻译在比较文学中起初并没有重要地位(1)世界上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波斯奈特的《比较文学》中尽管有专章谈到中国、印度、日本的诗学,却没有提及翻译的作用。

(2)原因:他们处在具有开放的世界性眼光的第一代浪漫主义作家和具有强烈民族文学感情的第二代浪漫主义作家的交接期。

2.比较文学翻译问题讨论的先河1931年法国比较文学家梵第根在《比较文学论》的第一部第七章“媒介”里,正式讨论了“译本和翻译者”的问题,可谓开比较文学翻译问题讨论的先河。

(1)针对当时法国翻译界的具体情况,梵第根首先关心的是当时那些译本与原文相比,是不是“完全”,是不是“准确”。

(2)译本研究的两个方面①把译文与原文进行比较研究。

②对同一作品的几个不同译本的比较。

(3)译者的工作:从“他们的传记,他们的文学生活,他们的社会地位”等了解他们的“媒介者的任务”等。

比较文学概论陈惇版笔记

比较文学概论陈惇版笔记

第一章文学比较总论一、比较文学的定义:1、法国学派定义: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跨国文学影响关系,反对平行比较研究,以实证性影响研究为基本特征。

代表人物:卡雷基亚樊第根主张:反对平行研究;研究国际文学关系;研究文学的影响关系评价:彻底否定平行研究,显得比较狭隘;其口号让比较文学偏离了文学比较;潜藏着一种法国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沙文主义倾向问题的原因分析:学界对比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质疑和挑战;法国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科学性的理性反思与追寻;法国中心主义导致了法国学派的学科理论特征2、美国学派定义:比较文学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文学或几国文学进行比较,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他领域相比较。

韦勒克的《比较文学危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代表人物: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基本特征:重视“文学性”,重视作品的文学欣赏与美学分析;高扬无影响、无实证的平行研究;提倡跨国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不足之处:研究范围界限划分比较模糊;主观随意性大;过分强调文学的美学价值平行研究的背景分析:学科理论的纠缠;民族主义动机;文化软实力的原因3、比较文学定义:比较文学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性文学比较研究,以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基础,即认同“求同”也强调“求异”,强调文学变异学研究核心理念:跨异质文明研究;文明变异学研究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第一个是比较文学专著和论文的出现:1919年张锡深翻译日本学者本闻九雄的《文学研究法》;第二个是比较文学的讲座和课题的开设:1942年吴宓在东南大学开设的“中西诗之比较”等讲座(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的讲座)1979年钱钟书的《管锥编》出版,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复苏标志;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文学会正式成立,《中国比较文学》杂志正是创刊,标志中国比较文学全面复兴。

代表人物:乐黛云《中西比较文学教程》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历史比较文学发展阶段(涟漪式结构):欧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成形期;美洲阶段,比较文学的转型期;亚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拓展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考研参考书目及真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考研参考书目及真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参考书目: 622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新编》,杨辛、甘霖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822中西美学史: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美的历程》,李泽厚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修订。

培养单位:国际经贸学院参考书目:821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第五版), 薛荣久 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际金融学》, 姜波克 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目:623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修订.823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史》上下册,郑克鲁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修订.参考书目:外国语:262日语:《标准日本语》(中级上、下册)〈新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263法语:《简明法语教程》(上、下册)孙辉编商务印书馆264德语:《德语速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德语-300小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65俄语:《大学俄语基础教程》(1-4册)高教社出版或其他相应水平的公外教材266西班牙语:《现代西班牙语》(1-2册)董燕生、刘建合编《西班牙语实用语法新编》(第6、7、8、9、13章)孙义桢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611基础英语:水平测试,无指定参考书811综合考试(英1):《英国文学选读》(第二版)王守仁高等教育出版社《美国文学选读》(第二版)陶洁高等教育出版社《美国文学简史》(第二版)常耀信南开大学出版社《英国文学简史》(第二版)常耀信南开大学出版社《语言学教程》(英文版)(修订版或第三版) 胡壮麟北京大学出版社《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第二版)朱永涛等高等教育出版社培养单位:俄语系参考书目:614基础俄语:《大学俄语(东方)》1-7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814综合考试(俄):《俄罗斯文学选集》张建华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俄罗斯文学史》张建华、任光宣、余一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俄罗斯文学简史》郑体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俄罗斯历史》李英男、戴桂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俄罗斯地理》李英男、戴桂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当代俄罗斯》戴桂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俄罗斯文化》戴桂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参考书目:616基础法语:水平测试,无指定参考书816综合考试(法):《法国文学史》,陈振尧,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年。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文学与科学)【圣才出品】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文学与科学)【圣才出品】

第5章文学与科学5.1 复习笔记一、文学与科学的界定(一)科学的界定1.科学的概念(1)指以获取知识为目的的活动。

(2)指由上述活动而生成的庞大知识库。

①就其活动过程而言,是由大量的观察、系统性的阐述、假设、验证,以及表达为有效的科学法则——概念形式等所组成:②就其庞大的知识库来说,则是把上述的一切均保存为知识的文本文献。

2.功能:建成概念体系形式及其知识文本文献,为此,科学必须重理智。

3.艺术的主要功能:就其具备惹人观赏的价值而言,是组成感知体系并具艺术魅力。

(二)文学的界定1.文学的“模糊性”文学,既不像科学的纯理智,也不像艺术的纯感知,而是处于它们二者之间,具有“模糊性”。

2.文学的界定(1)西方的界定:具有永久价值和优美形式的作品评价:这一狭义定义,把许许多多文学创作和文献文本,全拒之门外。

(2)较模糊的文学定义:“由语言和民族保存下来的整个文学文献资料”①重理智的实用知识文献文本;②重感知的艺术魅力文学文本;③两者皆有的“混合体”文本。

(3)在所有的文学文献文本中,其语言话语随其功用均能二分为“知识文学”和“权力文学”,它们常常融合在一起又彼此对峙。

二、科学与文学(一)科学与文学间的关系1.科学与文学相互对峙(1)早在古代希腊,就有人戏称柏拉图是“最佳天文学家”,这是因为柏拉图在他的寓言和对话体作品中,未能将自己对自然本质的“深思”与其对宇宙秩序的阐述融合起来,而是排斥感知去建构他那庞大概念体系的缘故。

(2)对塞西尔•施内尔来说,科学异于艺术是因为科学具有“自我矫正”能力。

因此,在组织语言时,科学应想方设法避开感性,以使其认知内容不受干扰而清晰明了。

(3)这种要科学文本不同想象文学有暖昧关系的清规戒律,使科学文体不是我行我素就是语言粗俗;而文学作品也因此远离科学概念,以使自己不要蒙受其“粗俗”的污染。

这些,从古罗马起就扎根在西方古典传统中,并影响至今。

2.科学与文学相互融合(1)这一观点自古希腊其就已存在。

安徽师范大学考研参考书目真题笔记习题

安徽师范大学考研参考书目真题笔记习题
653
综合俄语
1.《大学俄语》(1-7册),史铁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
662
中西音乐史
包含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具体参考书目:
1、《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夏野,上海音乐出版社;
2、《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人民音乐出版社;
3、《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上海音乐出版社。
663
舞蹈教育学
2、《分析化学》(下册),华中师范大学等编,第四版,高教出版社。
713
有机化学
1、《有机化学》,李景宁,第五版,高教出版社,2011年版;
2、《有机化学》,胡宏纹,第三版,高教出版社,2006年版。
722
人文地理学
1、《人文地理学》,赵荣、王恩涌主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724
高等数学II
703
应用光学
1、《应用光学》,安连生,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705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华成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711
无机化学
1、《无机化学》,宋天佑、程鹏、王杏乔、徐家宁,第三版,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6月。
712
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
1、《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第六版,高教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考研参考书目真题笔记习题
据安徽师范大学研招办消息,2020年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参考书目已发布,详情如下: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参考书目
211
翻译硕士英语
1、《翻译硕士英语》,周琼,黄敏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
2、英语专业八)
1、《俄语入门》(上下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年。

2015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比较文学原理考研真题,考研大纲,考研流程,考研笔记,真题解析

2015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比较文学原理考研真题,考研大纲,考研流程,考研笔记,真题解析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2015年北二外考研指导育明教育,创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投资创办,并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加盟,是一个最具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考研考博辅导机构。

更多详情可联系育明教育孙老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比较文学原理》考试大纲一、适用的招生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二、考试的基本要求1.了解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史,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

2.熟练运用基本理论,展开文本批评,既具有理论思辨能力,又具有精微的审美敏感度。

3.具备比较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敏锐的学术悟性。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2三、试卷结构总分:150分题型:1.简答题(50分)2.论述题(30分)3.辨析题(30分)4.文本分析与评论(40分)四、考试的主要内容与要求主要内容:学科定位、研究方法、内部研究、学科通串、思潮流派比较、文化观念比较、当代理论与比较文学。

要求:1.把握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世界文学”的基本内涵;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比较文学的对象、体系与方法。

2.把握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文类学基本理论与运用;主题学的基本理论、分类与进展;译介学研究与翻译实践,译介学基本理论,文学史与翻译,翻译研究的进展;形象学的定义、范围、基本理论与方法、形象学前景;思潮流派与比较研究;类型学基本理论与前景;比较诗学。

3.把握跨学科的文学研究:文学与其他艺术;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宗教;文学与哲学;文学与科学。

4.把握当代文化理论与比较文学:后现代理论、文化人类学、阐释学、接受普理论、女性主义与比较文学、文化相对主义与比较文学。

五、主要参考书目: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比较文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3三个主要内容1考研阅读的基本情况2针对例题,讲解题思路3针对作过的题目,讲一些内容(1)考研阅读重要性:占了总成绩50分的一半(2)题型:四篇文章,五道题目*重视仔细阅读的能力*不同于四六级考阅读速度,考仔细阅读的能力(3)文章:共1600字左右,文章不一定等长1在内容上,A以社科为主(经济学、心理学、教育学、传播学)。

陈惇比较文学读书笔记

陈惇比较文学读书笔记

陈惇比较文学读书笔记谈谈你对比较文学课程的理解和认识1、什么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线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陈惇刘象愚2、比较文学的特点(1)跨越性:跨越语言、民族、文化、学科。

跨民族是最根本的,是判断比较文学的最基本的标准。

(2)比较性:约定俗成的专业学科的名称,具有特殊的学科意义。

比较文学不等于“文学比较”,应把两种文学体系化、内在性的汇通作为比较文学衡量的标准。

(3)文学性:立足于文学之本;通过与其他文学的沟通和交流来探讨文学的共同规律;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来重新审视文学本体,把文学放在与其他学科关系的参照框架下来彰显文学特征。

(4)开放性(5)理论性3、比较文学的意义(1)开拓文学研究的新天地,新视野:(2)促进异质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互识、互证、互补。

互识:对不同文学的认识、理解和欣赏,认识别人,也认识自己。

互证:中西各有自己的见解,寻求理解,必须对话,互相对比参照。

以不同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相同和不同的解答,达到进一步的共识。

互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他者吸取营养,取长补短,谋求新发展。

多种文化的比照和对话,结果不是多种文化的融合,相反这种比照对话使各种文学的特点得到彰显,更显其真面目真价值。

(3)加深对文学本质的认识谈谈你对比较文学课程的理解和认识?1、什么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线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陈惇刘象愚2、比较文学的特点(1)跨越性:跨越语言、民族、文化、学科。

跨民族是最根本的,是判断比较文学的最基本的标准。

(2)比较性:约定俗成的专业学科的名称,具有特殊的学科意义。

比较文学不等于“文学比较”,应把两种文学体系化、内在性的汇通作为比较文学衡量的标准。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女性主义与比较文学)【圣才出品】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女性主义与比较文学)【圣才出品】

第5章女性主义与比较文学5.1 复习笔记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产生(一)女性文学研究1.三种界定(1)研究女性作家创造的文学;(2)研究描写女性生活的文学;(3)研究表现出女性意识的文学。

2.三种界定间的差异(1)第一种界定以作者是否女性为区分标准,并不在乎作品所写内容是否与女性生活有关。

(2)第二种界定则不在乎作者的性别,只关注作品内容是否与女性生活密切相关。

这两种界定俗言之,就是“女人写的”与“写女人的”。

(3)第三种界定虽说有些抽象,但还是脱胎于前两种界定法,它不满足于仅仅由女性来写的作品,也不满足于一般性地表现女性的生活内容,它所强调的是要探索和表现女性特有的意识和情趣,俗言之,就是要有“女人味”的。

(二)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潮流1.出现时间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

2.出现原因与当时如火如荼的女权主义运动直接相关,与当时欧美的社会经济背景以及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状况有关;与当时欧美各国思想活跃、各种新学说新观点广泛流行有关。

3.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经历的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①时间:从20世纪的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②研究主题:在传统文学中女性形象如何被歪曲,批判传统文学批评中的父权意识。

③主要成就a.这一阶段影响较大的论著是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该书的第三部分最具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锋芒。

b.比《性政治》略早一点问世的论著还有玛丽-埃尔曼的《想想女人》,埃尔曼使用了“阳物批评”这一术语来批评男性评论家对待女性作家及其作品的成见。

(2)第二阶段①时间:20世纪70年代的中后期。

②研究主题:这一阶段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已把主要研究兴趣从男性创作的文本转移到由女性创作的文本上面,也就是探讨女人写的女人有什么特别之处。

③主题转变原因这种倾向是在前一阶段中对男人写的女人形象感到愤怒和厌恶之后的一种必然转移。

批评家们从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解读女性经典作家的作品,对其中的女性形象的意义提出新的阐释,同时也注意发掘被传统的文学史所忽略或被埋没了的女作家和作品,并且提出了建构女性文学传统、重写文学史的口号。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第2版)章节练习【圣才出品】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第2版)章节练习【圣才出品】

第一编绪论一、填空题1.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以________跨文化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跨民族、跨语言【解析】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2.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________、________、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案】跨语言、跨文化【解析】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3.________在其论文________中提出“比较文学是一国与另一国文学的比较,文学与其他信仰领域的比较”。

(南开大学2010年研)【答案】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解析】雷马克在他1962年发表的论文《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阐明了美国学派的观点:“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

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4.20世纪7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经受了三股世界性潮流的冲击,请列举其中两个潮流________、________。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理论大潮、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或“文化研究”的热潮【解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经受三股世界性潮流的冲击,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生机。

第一股潮流是理论大潮,第二股潮流是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第三股浪潮是“文化研究”的热潮。

5.在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基础上,台湾学者提出了比较文学的另一类型:________。

(中山大学2009年研)【答案】阐发研究【解析】阐发研究作为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之外的第三种比较研究的类型,是由台湾学者首先提出的研究类型。

(NEW)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NEW)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一编 绪 论第1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1 复习笔记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2.1 复习笔记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较文学的对象、体系与方法3.1 复习笔记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编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第1章 文类学1.1 复习笔记1.2 典型题详解第2章 主题学2.1 复习笔记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译介学3.1 复习笔记3.2 典型题详解第4章 形象学4.1 复习笔记4.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思潮流派比较研究5.1 复习笔记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类型学6.1 复习笔记6.2 典型题详解第7章 比较诗学7.1 复习笔记7.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编 跨学科的文学研究第1章 文学与其他艺术1.1 复习笔记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文学与心理学2.1 复习笔记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文学与宗教3.1 复习笔记3.2 典型题详解第4章 文学与哲学4.1 复习笔记4.2 典型题详解第5章 文学与科学5.1 复习笔记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四编 当代文化理论与比较文学第1章 后现代理论与比较文学1.1 复习笔记1.2 典型题详解第2章 文化人类学与比较文学2.1 复习笔记2.2 典型题详解第3章 阐释学与比较文学3.1 复习笔记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 接受理论与比较文学4.1 复习笔记4.2 典型题详解第5章 女性主义与比较文学5.1 复习笔记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文化相对主义与比较文学6.1 复习笔记6.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编 绪 论第1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1 复习笔记一、“比较”的真谛——跨越与淘通(一)比较文学被誉为当今世界一门“显学”比较文学从19世纪末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它盛行于世界各国,发展得极其迅猛,现在已经成为国际文坛上最有活力、最有成就、最受人青睐的学科之一。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第2版)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请将答案按顺序写在答题纸上,并标明题号。

1.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以________跨文化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

【答案】跨民族、跨语言【解析】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2.20世纪7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经受了三股世界性潮流的冲击,请列举其中两个潮流________、________。

【答案】理论大潮、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或“文化研究”的热潮【解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经受三股世界性潮流的冲击,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生机。

第一股潮流是理论大潮,第二股潮流是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第三股浪潮是“文化研究”的热潮。

3.法国学者罗兰·巴尔特提出分析符号的两个分析层次,指的是直接意指层与________。

【答案】含蓄意指层【解析】任何一个符号都包括了能指/所指两个部分。

罗兰·巴尔特从意义建构过程将两个部分分成了表达层面和内容层面,有时也直接用直接意指/含蓄意指所替代。

4.表征意味着用语言向他人就这个世界说出某种有意义的话来,或者有意义地表述这个世界。

简言之,表征是通过________生产意义。

【答案】语言【解析】表征将意义和语言同文化相联系。

表征是在我们头脑中通过语言对各种概念的意义的生产。

简言之,表征是通过语言产生意义。

5.福柯的话语概念试图克服传统理论中人所说的与所做的之间的鸿沟,从这个意义上说,话语涉及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领域。

【答案】语言;实践【解析】福柯使用“话语”这个概念是为了弥补结构主义的缺陷,强调语言和实践的联系,“它试图克服传统的人所说的(语言)和人所做的(实践)之间的鸿沟。

”6.以下书籍或影片作者各为何人?(1)________《超越父神》(Beyond God the Father);【答案】戴利【解析】戴利以《超越父神》(Beyond God the Father)一书开始她的精神旅程,虽然她在其中也呼吁雌雄同体,但是她最终完全否认了“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说法,认为这都是父权制的毫无希望的、蒙蔽人心的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文学与哲学
4.1 复习笔记
一、文学与哲学比较研究概述
(一)中国文学与哲学比较研究的概述
1.学者研究
(1)在近代,著名的翻译家严复就对中西哲学进行了自觉的比较研究。

王国维不仅对中西哲学与文学的差异有所论述,而且还运用叔本华等西哲的学说,来解读《红楼梦》。

(2)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表现了对西方现代哲学特有的敏感,并提出了“学说所以启人思,文学所以增人感”的文学与哲学比较观。

(3)梁启超、许地山、陈寅恪在研究印度文学对中国的影响时,都是将文学的影响与宗教、哲学的影响一并考察的。

(4)朱光潜在《诗论》中评述中西诗歌的差异时,就追溯了中西哲学文化的差异。

可以说,哲学与宗教一样,是最能表现一个民族文化的精神产品。

2.研究的局限性
(1)在跨文化的比较文学中,要想绕过不同文化中的哲学与宗教,对文学现象的解释也就只能停留在浅层次上。

(2)在近现代中国的学者那里,虽然有对印度哲学、西方哲学影响中国的探讨,或者中国哲学对东亚乃至西方文学影响的研究,但一般说来,还停留在哲学与哲学的比较、文学与文学的比较上。

3.突破
1943年唐君毅在《中西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集》中的《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学之关系》一文,就是一篇探讨文学与哲学关系的难得的力作。

(二)西方关于文学与哲学比较研究的概述
西方的比较学者在研究文学与哲学的课题时,常常将之纳入“思想史”“思想史的方法”或“文学与思想”“文学与思想史”之中的。

1.法国
(1)布吕奈尔、毕修瓦、卢梭合著的《什么是比较文学》
①观点:主要讨论了“哲学与伦理学思想”,认为“要领会数不尽的作品,没有一个比较学者能够离开哲学家”。

②评价
布吕奈尔等强调哲学对文学的影响,无疑是有其合理性的,然而这种强调一旦过了头,以为文学家都是哲学造就的,甚至以反映了时代哲学的光辉为大作家的标准,就可能陷入谬误。

文学家的感觉的敏锐性、生动性和丰富性是哲学家所不能比的。

(2)洛夫乔伊《存在的大链条》
①洛夫乔伊被认为是“思想史”方法的创立者他在《存在的大链条》一书中追溯了从柏拉图到谢林的自然观的发展,研讨了思想的各种形式。

②观点
洛夫乔伊把哲学史的研究对象限定为大思想家,而将“思想史”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小思想家和诗人,认为小思想家和诗人是从大思想家和哲学家中衍生出来的,似乎小思想家和诗人以其具体阐释和感性图画,对大思想家和哲学家的思想体系进行一种具象化的稀释。

2.德国
(1)狄尔泰
①狄尔泰试图将思想感情和世界观分成几个类型,然后将作家归类。

②狄尔泰关于思想史的三种分类
a.实证主义,其根源则是德谟克利特和卢克莱修;
b.客观唯心主义;
c.二元唯心主义。

(2)温格尔
①观点
温格尔就运用狄尔泰的思想方法将诗人对哲学问题的关注分了一些类型,有涉及自由与必然、精神与自然的命运问题,有罪恶与救赎的宗教问题,有对自然的感情以及神话和巫术之类的自然问题,也有人与死、人与爱以及家庭、社会、国家等的问题。

②评价
德国学者有时用“精神史”的概念,与“思想史”相比,这一概念智性化不强,可包括思想亦可包括感情。

不仅可能导致文学的概念化以及过度智性化,而且可能将文学逼进死胡同。

3.美国
(1)牛顿·P·斯托尔克奈特的观点
①在《文学与思想史》一文中,曾给“思想”下过定义,认为“‘思想’这个术语指的是我们头脑里感觉或情感经验的直接性相对的那种更富思考、更具启发性的意识。

正是通过这种思考,文学才接近于哲学”。

②尽管他认为,对一件艺术品的理解必定包括对它所体现的思想的认识,但他也同时认
为,并非所有的文学作品都一定要包含这类或那类的思想。

(2)斯托尔克奈特
注意到了哲学与文学的双向影响,并且强调文学在接受哲学影响时的特定语境等复杂性,对于文学与哲学的比较研究向纵深拓进,是有重大意义的。

(3)韦勒克与沃伦
①韦勒克与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的第十章“文学和思想”中重点讨论了文学与哲学的关系。

②观点
韦勒克并不打算过分强调哲学对文学的影响,更不同意将文学看做是“一种哲学的形式”。

韦勒克怀疑哲学与诗之间的平行论,而且,即使文学以哲学为师,也与作品的艺术价值无关。

(三)国内关于文学与哲学进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取得的成就
1.卢康华、孙景尧的《比较文学导论》,作为国内最早出版的比较文学教材,在跨学科的旗帜下就纳入了文学与哲学的比较研究。

2.陈悖、刘象愚的《比较文学概论》在第五章第四节,专门讨论了“文学和哲学”。

3.乐黛云主编的《中西比较文学教程》,在第九章第二节也首先讨论了文学与哲学的关系。

因此,将文学与哲学进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并且纳入比较文学的范围之内,在国内虽然是起步不久,但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二、西方文化中的文学与哲学
(一)西方文化中的文学与哲学关系的发展变化
1.柏拉图极力推崇哲学而贬低艺术
柏拉图的矛盾在于,在文学与哲学之间,他虽然否定文学而推崇哲学,但是本人的艺术气质又使他不甘心放弃文学,而想使文学向哲学靠拢。

2.亚里士多德是在文学中看到了哲学
与柏拉图以文学远离理念而否定了文学的观点相反,亚里士多德却在文学中看到了理性和真理而肯定了文学。

换句话说,亚里士多德是在文学中看到了哲学,或者说接近于哲学的真理。

3.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关于文学与哲学关系的观点的辨析
(1)亚里士多德对史诗和悲剧的肯定与柏拉图不同,但是,亚里士多德以诗接近哲学来为诗争地位,仍然沿用了柏拉图的理性主义逻辑。

(2)在诗学与形而上学之间,亚里士多德仍是高于柏拉图,因为诗学作为创造的科学知识,要指导给感性事物赋予形式的创造,不如形而上学摆脱了任何外在目的,为知识而知识,为真理而真理。

(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文学与哲学的论述,基本上成了罗马和中世纪人们遵循的一种范式。

(4)在中世纪,哲学成了为宗教服务的神学,文学亦成为颂神的赞歌,文学与哲学都成了为宗教服务的奴婢。

以至于不愿流溢神恩和理性之光的世俗文学,也就被加上了不能显示真理并且伤风败俗的罪状而受到排斥。

4.文艺复兴是对古典文化遗产的复兴,所以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的将诗向哲学靠拢的传统,又被发扬光大了。

5.从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法国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哲学和布瓦洛的新古典主义诗学,几乎都是以文学向哲学靠拢的主张,来为文学争得地位的。

6.瓦尔齐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将文学与哲学、逻辑学等同,而笛卡尔和布瓦洛则认为
文学是理性和真理的产物,一切文学“永远只凭着理性获得价值和光芒”。

具体观点为:(1)文学并未到哲学之真理、认识和理性中去获取价值,其对人类的重要价值却不在哲学之下。

(2)知识与真理的大门只对哲学(科学)开放,而对于文学则是紧闭的。

文学是有重要价值的,不过这种价值不是靠纳入追求知识与真理的哲学而取得的。

(3)与文学关系密切的是人本哲学。

既然客观性和科学性是科学哲学之所长,那么,留给人本哲学家的就是个体的主体性和主观的情绪性,而后者与文学是相通的。

人本哲学对生命和艺术的热爱,使一些哲学家走上了排斥科学和技术的道路。

(二)人本哲学与文学密切关系的具体表现
1.这些哲学家本身就是诗人或作家,他们以写作哲学著作为主,也写作文学作品。

2.哲学家的哲学著作,也有诗化的倾向。

3.人本哲学家对艺术的推崇。

三、中国文化中的文学与哲学
(一)中西文学与哲学关系的不同
1.中西哲学的差异
(1)Phi1osophy
Phi1osophy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爱智慧”,哲学家即“爱智之士”。

这种“为知识而知识”“为真理而真理”的文化传统,使文学也以表现理性深度和真理为荣,甚至在现代的人本哲学和生命哲学的非理性运动中,也认为只有靠直觉才能认识主体,才能找到通向生命之门的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