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高中历史教案
![《洋务运动》高中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9b804b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8.png)
《洋务运动》高中历史教案《洋务运动》高中历史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洋务运动》高中历史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材地位:新编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共有8节,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这个阶段,是中国近代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
教材主要涉及中国社会的政治格局、经济结构、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国人民的抗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等方面内容。
头绪多,内容丰富。
《洋务运动》是本章的第二节。
洋务运动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产生,进行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中国社会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习本节教材,有助于理解以后教材中涉及的中国近代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以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抵御外来侵略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洋务派、顽固派、洋务运动的时间、主要代表、口号、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等基本内容。
2、德育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发展过程的了解,认识顺应世界潮流的必要性;通过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
3、能力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的归纳,培养学生概括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事物异同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主要内容和失败原因。
难点:全面、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
四、教具:学生学习提纲,自制课件。
五、教学方法:主要采取“导读—共析—巩固”的互动式教学方式。
教师以设疑、析疑为主;学生以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为主。
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多边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含板书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fdf93d084868762caaed5fa.png)
《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鸦片战争清军战舰 甲午战争清军战舰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两场战役中清军的战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4课洋务运动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教师首先讲解: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
)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表:3.教师强调: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朝统治集团的开明官员——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的命运埋下伏笔。
4.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看看洋务派具体怎样学习西方的?目标导学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教师提问: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事工业?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
学生回答:鸦片战争中,中国武器落后,致使战争失败。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
2.教师提问:为了满足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兴办新式教育,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3.教师过渡: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但当时清政府对外支付赔款,对内镇压人民起义都要大量经费,政府财政面临枯竭。
洋务派看到外国资本主义以工商致富,认为“求富”是“自强”的先决条件,于是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有哪些?学生回答: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高中高一历史《洋务运动》教案模板
![高中高一历史《洋务运动》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9bd704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9.png)
高中高一历史《洋务运动》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影响。
3.通过对洋务运动的探讨,认识其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洋务派的形成、洋务运动的展开及其主要成果。
3.洋务运动的特点: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以自强求富为目标,以发展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官办企业为主要形式。
4.洋务运动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同时也存在局限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三、教学重点:1.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3.洋务运动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洋务运动的特点及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洋务运动的历史局限性。
五、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讲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原因、内容、特点及其影响。
2.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事迹。
3.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讲解洋务运动的原因:分析清朝晚期面临的内忧外患,阐述洋务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3.讲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介绍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事迹及其成果。
4.分析洋务运动的特点: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以自强求富为目标,以发展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官办企业为主要形式。
5.讲解洋务运动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同时也存在局限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6.案例分析:分析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事迹,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7.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洋务运动》高中历史教案
![《洋务运动》高中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53c15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f.png)
《洋务运动》高中历史教案主题:洋务运动年级:高中历史教学目标:1. 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2. 掌握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3. 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2. 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3. 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教学步骤:第一课时: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的背景,特别是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包括中国面临的内外困境以及洋务运动兴起的社会心态。
2. 介绍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包括洋务派的崛起、洋务院的设立和洋务运动的兴衰。
Step 3:案例分析(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进行分析。
例如:自强号事件、四艘战船事件等。
2.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包括事件的背景、影响和评价。
Step 4:讲解总结(10分钟)1. 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第二课时:Step 1:复习(5分钟)1.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进行简要复习。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例如津浦铁路、江南造船厂、北洋海军等。
Step 3:分组讨论(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进行详细讨论,包括事件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
2.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让全班共同探讨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Step 4:总结讲解(10分钟)1.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总结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和后果。
教学评价:1. 小组展示和讨论的质量;2. 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影响和评价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洋务运动教案
![洋务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133d5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71.png)
洋务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影响及评价。
2.教学难点: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哪些与洋务运动相关的历史事件?(2)学生回答:如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等。
2.讲解洋务运动的背景(1)分析:19世纪中叶,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西方列强逐渐崛起,我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2)讲解:清政府内忧外患,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洋务派应运而生。
3.讲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1)介绍: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实现富国强兵。
(2)分析:洋务运动分为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两个阶段。
(3)讲解:军事工业以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等为代表;民用工业以开平煤矿、汉阳铁厂等为代表。
4.讲解洋务运动的影响(1)分析:洋务运动对我国的近代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等。
(2)讲解:但洋务运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不可能使我国走向富强道路。
5.讲解洋务运动的评价(1)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洋务运动如何评价?(2)学生回答: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为了维护清政府封建专制统治而进行封建改良的运动。
6.课堂小结(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洋务运动对我国近代化的发展有哪些启示?7.课后作业(2)思考:洋务运动对我国近代化的启示。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洋务运动,使学生对我国近代化进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家国情怀。
但课堂讲解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如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可能不够全面,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教师:“同学们,洋务运动期间,我们国家发生了哪些重要的科技和工业变革?”学生:“江南制造局和天津机器局建立了,还有开平煤矿和汉阳铁厂等。
《洋务运动》参考教案
![《洋务运动》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755f6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64.png)
《洋务运动》参考教案第一章:洋务运动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起源。
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目标和实践活动。
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洋务运动的起源和背景。
洋务运动的主要目标和实践活动。
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洋务运动的起源、目标和实践活动。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采用互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洋务运动的理解和看法。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作业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洋务运动的经济改革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期间的经济改革措施。
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洋务运动期间的经济改革措施。
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洋务运动期间的经济改革措施。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作业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洋务运动经济改革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洋务运动的文化教育改革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期间的文化教育改革措施。
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文化教育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洋务运动期间的文化教育改革措施。
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文化教育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洋务运动期间的文化教育改革措施。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文化教育的影响。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作业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洋务运动文化教育改革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洋务运动的军事改革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期间的军事改革措施。
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军事发展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洋务运动期间的军事改革措施。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74521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3.png)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精选10篇)《洋务运动》教学设计篇1二、洋务运动的内容1.兴办军事工业生:(同学阅读教材并分析问题)师:19世纪60年月初,太平天国革命力气走出低谷,开头复兴。
洋务派首先试图采纳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镇压太平天国的革命,达到其师夷长持以自强的目的。
1861年在长江流域,曾国落的部队占据安庆后,马上创办安庆军械所,这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师: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天津机器制造总局、江南制造总局大门这两幅历史照片,这些照片上的建筑,它们的外观有什么特点?再想想它里面设备是什么样的,比较一下两者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生:(认真观看历史照片)师:天津机器制造局的外观是以中国旧式建筑为主,再加上一些西式厂房和高大的烟囱,房屋里面安装的是从西方进口的先进机器。
洋务运动刚刚开头,洋务派办的军事企业的外观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子的,这些建筑的不协调之处就在于:上观上是传统建筑的形式,厂房里却是用西方大机器进行生产。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使用西方的机器进行生产,却不按机器生产的要求建构新的厂房,而是以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为主,又加上一些西式厂房,这从侧面反映了洋务派怎样的思维方式呢?大家发表一下看法。
生:(相互争论,发表意见)师:(总结同学的发言)正如大家所说,洋务派试图把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技术,嫁接到清王朝腐朽的封建制度上来。
大家思索一下,洋务派的这种想法,错在何处呢?生:(相互争论,发表意见)师:大家的观点集中起来就是——建立在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基础上的近代技术与腐朽的封建社会体制是不相容的,这正是洋务派的不足之处。
那么洋务派在70年月以后,为什么将重点转向民用工业?2.兴办民用企业生:(分析教材内容并回答)师:洋务派办的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在性质上是否相同?生:(阅读材料,发表意见)师:推断一个企业的性质,应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生:(分析并概括)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一个企业的性质主要由生产目的、产品安排、销售和企业管理特点等方面打算的。
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97463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2.png)
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2.掌握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和成果;3.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内忧外患的形势–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解决对外侵略2.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和成果–海军和军事现代化–工业和工艺现代化–教育与科学技术3.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引发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增强了人们对外国知识的认识和需求–打开了中国文化的西化之路三、教学重点掌握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和成果四、教学难点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五、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重要性和影响。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发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提问:你知道洋务运动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2.学习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15分钟)–讲解中国在洋务运动前的国内外形势。
–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3.学习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和成果(20分钟)–介绍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事件,如自办洋务、洋务派遣使节等。
–分析洋务运动的成果,如新式船只的建造、近代工业的兴起等。
4.分组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例如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
5.总结归纳(15分钟)–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整理学生的观点和理由,总结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七、教学评价方法1.提问评价:随堂提问,了解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理解情况。
2.议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的深度和合作的程度。
八、教学资源1.教材《中国近代史》第四课相关内容;2.多媒体投影仪。
九、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了解更多关于洋务运动的资料;2.探究其他中国近代史重要事件,如戊戌变法、庚子赔款等。
高中高一历史《洋务运动》教案模板及解析
![高中高一历史《洋务运动》教案模板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bf64b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8.png)
高中高一历史《洋务运动》教案模板及解析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引发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好奇心。
2.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3.合作探究(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探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是什么?5.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评价。
6.作业布置(1)让学生结合教材,思考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3.作业布置体现了对课堂内容的巩固和拓展,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洋务运动。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结果掌握较好。
2.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
3.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难度,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3.加强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七、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了解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的关系。
2.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1.教材:高中历史必修1《历史》2.辅助教材:相关历史论文、纪录片等3.网络资源:洋务运动相关图片、视频等九、教学时间1课时十、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全面了解洋务运动,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失败原因及其影响,提高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洋务运动》教案设计(精选5篇)
![《洋务运动》教案设计(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6f765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4.png)
《洋务运动》教案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洋务运动》教案设计《洋务运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洋务派出现的时间、主张、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洋务派出现的历史背景,理解洋务运动的目的和进步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学习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比较、判断、综合概括及推理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结局的学习,反思强国之路的追求,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看图,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其目的虽然是为了维护清朝的腐朽统治,但洋务派探寻国家富强之路,表现了放眼世界、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进步作用2、难点:洋务运动的作用、失败原因【教学过程】课前请各组长互评预习案,并把各组预习情况进行反馈,老师针对学生预习案有错有疑的地方进行纠正补充解惑。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一段“清军和英军交战”的电影片段。
〖想一想〗看了这段影片,同学们有何感想?(大刀长矛难抵洋枪洋炮;清朝的军事力量太弱了等等。
)正是由于清朝军事力量太落后,19世纪60年代初,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一股试图改变这种现状的进步势力——洋务派,并因此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历史。
二、合作交流解答探究(一)洋务派的出现 1.出现的历史背景〖想一想〗洋务派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呢?(学生结合所看到的电影场面阅读p28文字,然后思考。
抽学生回答。
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能够充分体现出知识的积累与归纳能力。
教师用多媒体显示背景内容:内忧——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外患——武器精良的西方列强对华侵略逐渐扩大。
)内忧外患使清朝统治岌岌可危,洋务派因此出现。
(简要解释顽固派:顽固派是仇视一切外来事物,与洋务派相对的清朝统治集团极腐朽的一部分。
洋务运动 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洋务运动 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41530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5.png)
洋务运动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主题: 洋务运动年级: 高中一年级学科: 历史时长: 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
2. 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实施情况。
3. 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重点:1. 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
2. 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实施情况。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洋务运动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 (15分钟)1. 教师通过引言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兴趣。
2. 教师提问学生对洋务运动的了解程度,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 洋务运动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讲解与讨论 (40分钟)1. 教师讲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包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尴尬境地、西方列强的侵略、推动中国近代化的需求等。
2. 教师讲解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实施情况,重点介绍:洪仁玕、曾国藩等人推行的各种洋务措施,如修筑铁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等。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洋务运动的效果和意义,探讨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小组活动 (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2. 学生利用教材、互联网等资源,收集有关洋务运动内容的资料,总结整理,并准备小组报告。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并展示小组报告。
总结与评价 (15分钟)1. 教师总结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实施情况,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2. 教师评价学生的小组报告,并给予进一步指导和鼓励。
3.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完成一篇简单的总结作业。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深入研究洋务运动的其他具体内容,如茶叶、纺织等。
2.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或参观博物馆等途径,进一步了解洋务运动的相关资料和实物。
教学资源:1. 洋务运动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教材、互联网等资源。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的活跃程度。
2. 学生的小组报告表现和总结作业完成情况。
高中高一历史《洋务运动》教案模板
![高中高一历史《洋务运动》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dd395e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1.png)
高中高一历史《洋务运动》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掌握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分析和案例研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利用历史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到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历史意义。
难点: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以及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洋务运动时期的图片和文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即晚清时期的内外交困和社会变革的需要。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晚清为什么要进行洋务运动?讲授新课详细介绍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兴办近代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等。
分析洋务运动的特点和历史意义,强调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开创性和进步性。
通过案例研究,如“江南制造总局”的兴衰,让学生深入了解洋务运动的实际运作和面临的挑战。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每组提出至少三个观点。
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在制度、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局限性和问题。
汇总各组观点,进行全班交流和讨论,教师点评并总结。
深化理解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拟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员、企业家、知识分子等角色,进行情境对话。
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洋务运动的困难和挑战,加深对洋务运动历史意义的理解。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并强调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历史事件的多元性。
课堂总结总结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强调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为今天的改革开放提供借鉴。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研究洋务运动相关史料,提升历史素养和研究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本堂课采用讲授、讨论、案例研究、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洋务运动》教案模板
![《洋务运动》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23657b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c.png)
《洋务运动》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兴起原因。
2. 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 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和局限性。
二、教学重点1. 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兴起原因。
2.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和局限性。
三、教学难点1. 洋务运动的特点和意义。
2.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和局限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兴起原因、主要内容、特点、影响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洋务运动的代表性事件和人物。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洋务运动的利弊和对近代化的影响。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中国近代史》、《洋务运动》等相关教材或资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等。
3. 教学辅助材料:图片、地图、时间线等。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展示洋务运动的图片和时间线,引导学生关注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2. 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兴起原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兴起原因(10分钟)1. 讲解清朝晚期面临的外患和内忧,引导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2. 阐述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包括求富、自强、振兴中华等思想。
三、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5分钟)1. 介绍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引进西方科技、兴办近代企业、训练新式军队等。
2. 分析洋务运动的特点,如自上而下的改革、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
四、洋务运动的代表性事件和人物(10分钟)1. 通过讲解洋务运动的代表性事件,如自强运动、戊戌变法等,引导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意义。
2. 介绍洋务运动的代表性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分析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五、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和局限性(10分钟)1. 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积极影响,如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等。
2. 分析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如改革不彻底、依赖外国势力等。
《洋务运动》教案模板
![《洋务运动》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d26c2f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4.png)
《洋务运动》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2)掌握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运用史料,让学生学会解读和运用史料进行论证。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洋务运动的成败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到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与民族振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2. 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教学难点:1. 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与清朝衰落的关系。
2. 洋务运动中各种改革措施的实施及其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清朝中后期国力衰落的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思考清朝为何会陷入困境,引出本课主题——洋务运动。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3. 课堂讲解:(1)讲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分析清朝衰落的原因。
(2)介绍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阐述洋务运动的内容及其目的。
(4)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评价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4. 课堂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探讨洋务运动的成败原因,分享各自的观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影响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点阐述的合理性。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洋务运动的起源、过程和结果。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洋务运动期间的历史场景和重要人物,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运用比较教学法,让学生分析洋务运动与期其他国家的近代化运动的异同。
高中历史《洋务运动》说课教案说课稿
![高中历史《洋务运动》说课教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d3d774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b.png)
高中历史《洋务运动》说课教案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1.2掌握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及其局限性。
1.3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2.2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论从史出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
3.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洋务运动的利弊,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洋务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如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事件等,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梳理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思考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主学习成果,讨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4.课堂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本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展示的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重点讲解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6.案例分析以“江南制造总局”为例,分析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洋务运动的利弊。
四、课后作业1.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2.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有哪些?3.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的局限性?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
2.学生对洋务运动影响的理解程度。
3.学生对洋务运动局限性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a624e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f.png)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洋务运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感知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办洋务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目的,进而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虽未达到富强,但却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培养学生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既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又阻挡不了外国的侵略,结果导致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解体作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本课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培养人才、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演示文稿和视频)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交流法。
2、说、评、议结合法。
3、系统知识归纳法。
4、中外历史联系法学习准备阅读收集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人物、事件资料。
板书设计第6课洋务运动一、“自强”与“求富”1、洋务派出现的背景、代表2、洋务运动出现的目的、时间、口号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1)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2)后期:开办民用工业(3)筹建海军(4)开办新式学堂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1、洋务运动的破产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学过程[导入]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的冲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在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次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洋务运动。
[新课内容]一、“自强”与“求富”师:要了解洋务运动,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洋务派?生:洋务派,是指利用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朝统治的官僚集团。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优秀9篇)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30d8e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1a.png)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优秀9篇)《洋务运动》教学设计篇一洋务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所以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步伐,但是又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企业类别或阶段划分)能力训练过程方法综合理解:本单元标题“近代化”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出路的过程。
其主要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讨论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情感、态度、价值观辩证态度:历史发展趋势观察,洋务运动包含一些成功的因素,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但它作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明显地失败了思想意识:我们批判清政府祸国殃民的行径,对于它的“自救”本能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所起的进步作用,懂得只有承认落后、愿意学习先进文化,才有摆脱落后的可能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北京再次被外国军队占领,战争和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联军名称侵略国占领年代清朝帝、后英法联军英、法1860年咸丰、慈禧八国联军英、法、俄、美等19xx年光绪、慈禧组织学生阅读“导言框”,了解洋务运动期间制造的军舰性能,教师指出: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烧了圆明园后,清政府一些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统治,形成了所谓“洋务派”。
他们所从事的与老外打交道的过程被称作洋务运动。
平远号军舰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制造出来的小结、过渡:这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呢?请看新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自强”与“求富”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5~27页本目的内容,并根据《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10页的练习题,由学生自己先在课本上做读书标记,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补充订正,接着当堂进行“接龙”活动。
《洋务运动》优秀教学设计
![《洋务运动》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c75ca2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6.png)
《洋务运动》优秀教学设计《洋务运动》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洋务运动》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洋务运动》优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教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第二、洋务运动的概况。
第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的重点是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中应主要抓住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划海防;四是培养人才。
本课的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尽管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重要的一步,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
但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保守性。
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仅仅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败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
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
二、教法建议1、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应对本单元的内容作一概述:(1)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2)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2、什么是“洋务派”?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导入新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1.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及争论;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目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
2.⑴通过学习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派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引进了近代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中国是无法走上独立富强之路的;列强不愿见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中国的自救
运动只会起消极作用。
3.⑴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分析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发展地看待事物的教育。
⑵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使学生科学地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是,由于洋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是变革封建制度,而且存在着各种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的控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虽然这次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因它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
阶级、无产阶级和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为接下来的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重点分析
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洋务运动是晚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要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和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必须较全面地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因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阅读课文中有关“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内容,经小组讨论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
之后,各组学生派代表展示本组所做的表与图,大家共同讨论,制定最为合理的表与图。
难点分析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是本课的难点。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洋务运动也不例外。
虽然洋务运动的兴起是封建统治
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进行的,具有消极影响,但是,它对中国近代历史所起得积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在评价洋务运动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难点突破方案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慈禧支持洋务派的原因,“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含义,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根本目的,洋务运动中的成就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新式学校的兴建会产生的影响等问题,使学生能正确的评价洋务运动以及分析出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课内探究活动
⑴让学生仔细观看“江南制造总局”和“开平煤矿”两张图片,通过比较两者建筑物外观的特点的异同,分析洋务派的思维方式,以及这种思维方式会导致的后果。
⑵详见“重点突破”。
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节洋务运动
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教学用具;相关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回忆“19世纪60年代的清政府面临什样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局面,清朝政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
二、洋务派与顽固派
让学生阅读“洋务派与顽固派”一目,回答: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各派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的主张是什么?最高统治者慈禧在这件事上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会采取这种态度?
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
张,讨论他们主张的异同,并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比较两者哪一个较进步。
并思考为什么会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洋务运动,即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前提条件。
三、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组织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目,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并记录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由学生概括“洋务”和“洋务运动”的概念,教师进行总结。
各组展示本组所做的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集各组所长,总结出最佳的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
各组提出本组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或由学生自己回答,或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答案,或由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含义,强调“长技”主要指西方的先进技
术,“自强”体现强兵、创办军事工业。
对比“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异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清政府对待列强侵略的态度由坚决抵抗转变为妥协求和,认清清政府逐渐被洋人控制的时代特征。
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洋务派以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为洋务运动的开始?
出示“江南制造总局”和“开平煤矿”两幅历史照片,让学生分析两张照片中的建筑物外观的特点的不同之处,由此深入分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在其活动中的体现。
简单介绍洋务运动的基础理论“中体西用”论。
由学生回答:洋务派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的根本目的。
并向学生介绍,此时李鸿章等人已经认识到:西方列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生产商品,并以高价出售给中国。
因此,洋务派此时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也有抵制外国商品倾销的意图。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洋务派创建近代工业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遇到哪些困难、存在哪些问题?并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在兴办近代工业和建立近代海军时,是地方的几名大员干吏各自为政并无领导核心。
通过让学生分析兴建近代海军的目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抵御列强入侵也是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洋务运动的破产
在分析列强对待洋务运动的态度时,教师要强调列强一方面希望中国创办近代工业,这样有利于其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中国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使其商品在最初一段时间很难在中国打开市场),另一方面,他们不希望中国富强,因而,只向中国提供已经落后的技术和淘汰的产品。
其他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正确评价洋务运动,学生可以根据对前面两目的分析得出。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制作洋务运动
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二节洋务运动
一、洋务派与顽固派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2.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19世纪
70年代90年代)
3.洋务派创建的海军(北洋、南洋、福建水师)
4.新式学堂的出现
三、洋务运动的破产及其影响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洋务运动》这一教。